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

中国医科大学

二○一○年十月

前言

《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的一个成果,是为顺应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早期接触临床”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分为三篇,即第一篇医学篇,第二篇医生篇,第三篇临床篇,共33章内容。共讲授28学时,实习1周。在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以及七年制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此门课。开设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症状,初步了解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知识,掌握正确临床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学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并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思想。

本门课程主要由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学校有关学科教师承担理论授课,实习由各临床学院组织实施。本门课程为考试课。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即要求学生写两份病志,其成绩占30%。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课间实习方式。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课间实习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并作为考试成绩一部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有1-2周时间去家乡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汇编成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篇医学篇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希波克拉底誓词。

2.熟悉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教学内容]

学习医学发展史,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和科学思路,树立为医学献身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二章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点。

2.熟悉临床医学进展。

3.了解基础医学进展。

[教学内容]

从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让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及重要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医学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 1.2学时

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熟悉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与条件。

3.了解医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各种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其转变的背景与条件,让学生对现代医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四章全科医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

2.熟悉全科医生的概念、知识结构及任务。

3.了解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介绍全科医学的含义及起源、研究目的、对象与范围以及全科医生的含义、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及任务等一般性概念;全科医学(或全科医疗)的几个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0.4学时

第五章卫生组织机构与医疗卫生改革

[目的要求]

1.掌握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

2.熟悉我国卫生组织机构分类。

3.了解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

[教学内容]

介绍我国的卫生组织机构的分类,重点为医疗机构;我国的卫生改革情况,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举措、面临的重大题目以及改革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0.4学时

第六章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目的要求]

1.掌握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2.熟悉面向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3.了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五方面挑战。

[教学内容]

学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理解教育改革的动因,重新认识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二篇医生篇

第一章医生角色

[目的要求]

1.熟悉医生角色的社会期待。

2.了解职业精神,熟悉医生角色的职业精神。

3.了解角色扮演,掌握主动实践医生角色的实现。

[教学内容]

介绍社会期待的医生角色的内容;认识人文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神髓,科学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特征,公正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支柱,合作精神是医生职业精神的要素;怎样实现医生角色。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二章病人角色

[目的要求]

1.了解病人、病人角色的概念;了解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熟悉病人角色的变化及对策。

2.熟悉病人求医行为的类型;了解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3.了解病人需要的基本特点;熟悉病人需要的主要内容。

4、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5、掌握病人的权利;熟悉病人的主要义务。

[教学内容]

病人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求医行为;病人的需要;病人的心理特点;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概念和内容。综合认识病人,是“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全面了解病人、深刻理解病人、充分尊重病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成就一名合格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三章医疗中的人际关系

[目的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一般技巧;熟悉医生如何更好地与病人沟通。

2.熟悉医患关系的含义;了解医患关系的模型、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掌握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熟悉医医关系的含义;了解各种医医关系;掌握医疗中的集体协作关系。

4、熟悉医社关系的含义;了解医社关系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医疗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一般技巧;医生应如何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熟悉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活动中人际关系主要内容;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及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举例说明医疗集体协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四章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实践

[目的要求]

1.熟悉卫生法律的概念及其含义;了解卫生法律现状、基本属性与特征。

2.了解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熟悉医方的卫生法律责任。

3.掌握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熟悉各种医患相关的法律保护。

[教学内容]

卫生法律的概念、特点、内容和意义,与调整医患关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以及当事人违法法律后,所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医患双方享有的法律权利及其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的法律纠纷。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五章医生与科学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科研及创新能力是优秀医生的必要素质。

2.熟悉如何做好临床科学研究。

3.了解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概念、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六章医生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改革。

2.熟悉美国、日本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3.了解我国住院医师培训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情况以及培训方法,同时借鉴国外住院医师培训经验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三篇临床篇

第一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的定义及人体的第三状态;衰老的标志的特征;老年性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死亡的分期及死亡的判定标准。

2.熟悉疾病的定义和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疾病谱的变化及研究疾病谱的意义。

3.了解健康的标准;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分类;衰老的机理及安乐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健康的定义及与病人定义内涵的关系;健康与第三状态及疾病的关系;衰老的共同特征和人口老年化问题;死亡及其判定标准和重要意义。

2.一般讲解疾病过程的规律,初步了解疾病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疾病谱变化以及疾病谱调查的方法和意义。

3.概要讲述健康的躯体标准和社会心理标准;简要说明发病机理、疾病分类、衰老机理及安乐死等。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课堂讲授。

[授课时数]1学时

第二章疾病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病因的概念和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2.熟悉医源性疾病的病因。

3.了解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病因概念和病因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宿主方面的各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社会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2.一般讲解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医源性疾病病因的种类。

3.概要讲解致病因子的种类及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讲解。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三章疾病症状学

第一节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症状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一、发热

(一)发热的概述

(二)发热的机制

(三)发热问诊要点

1.流行病学

2.发热缓急与病程长短

3.发热伴随症状

4.发热临床表现和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和不规则热)(四)临床意义

1.正常体温生理变异

2.发热疾病的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第二节胸痛

(一)胸痛概念

(二)胸痛发生机制

(三)问诊要点

1.胸痛发病年龄

2.胸痛性质和部位

3.胸痛诱发因素

4.胸痛伴随症状

(四)胸痛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1.概念交代准确清楚,重点讲授临床意义和问题要点,略提发生机理。

2.发热热型结合曲线图讲授,咳嗽、咳痰及咯血列举典型病历讲述以加深对症状的理解和记忆。

[授课学时]

1.发热1学时

2.胸痛1学时

第三、四节发绀呼吸困难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绀、呼吸困难的概念、问诊要点及其常见病因的临床特点;

2.熟悉临床意义;

3.了解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发绀

①发绀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常见临床类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呼吸困难

①呼吸困难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意义]

重点讲授发绀、呼吸困难。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从问诊要点入手,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症状,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启发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恶心与呕吐

[目的要求]

1.掌握恶心与呕吐的的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恶心与呕吐

①恶心与呕吐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六节腹痛

[目的要求]

1.掌握腹痛的发生机制、问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2.腹痛

①腹痛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七节黄疸

[目的要求]

1.掌握黄疸的定义、黄疸的形成、问诊要点及临床常见三种黄疸的鉴别。[教学内容]

3.黄疸

①黄疸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八节水肿

[目的要求]

1.掌握水肿的概述、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2.了解上述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水肿①水肿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

④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九节晕厥

[目的要求]

1.熟悉晕厥的概述、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2.了解上述症状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晕厥①晕厥的概述;

②发生机制;

③问诊要点;

④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四章疾病诊断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

2.熟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了解实验室、影像及其它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介绍疾病的诊断步骤。

2.重点讲解主诉和现病史的采集和书写要求。

3.重点讲解问诊技巧及意义。

4.简要介绍望、触、叩、听各种体格检查方法。

5.一般介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查方法。

6.重点介绍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五章疾病诊断思维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临床诊断思维的原则。

2.熟悉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正确的诊断从哪里来。

3.了解临床诊断思维概说;判定诊断正误的标准;误诊。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从症状入手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临床诊断思维原则。

2. 详细讲解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正确诊断从哪里来。

3.一般讲授思维概说;判定诊断正误的标准;误诊。

[教学方法]幻灯,讲述。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六章循证医学与批判性思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循证医学及其主要内容与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循证医学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内容。

2.熟悉循证医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3.了解循证医学诞生及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学习循证医学的定义,了解循证医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实践模式,使学生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尽早培养循证思维,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二节循证临床决策

[目的要求]

1.熟悉循证医学证据的特点。

2.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四原则、五步法。

3.了解循证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了解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和分级,通过阐述循证医学实践的三要素、四原则及五步法等,使学生对如何实现循证有所认识,深入理解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批判性思维指导临床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三节循证医学证据检索

[目的要求]

1.熟悉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

2.了解循证医学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3.了解检索医学证据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

了解证据检索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检索举例,学习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思路和方法,并简要介绍循证医学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0.5学时

第七章病人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治愈疾病的基本因素。掌握临床治疗的六条准则。掌握急救的基本原则。

2.熟悉按目的分类的三类治疗方法。熟悉急救的基本方法。

3.了解治疗学的起源与发展及前景展望。了解按手段分类的十一种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治愈疾病的基本因素。

2. 重点讲解六条临床治疗准则:

3.重点讲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体外人工心肺复苏、急腹症、昏迷、高热)。

4.详细讲解按目的分类的治疗方法。

5.一般讲解治疗学的起源与发展和21世纪临床治疗发展前景展望;

6. 一般讲解按手段分类的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幻灯,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八章病人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学的概念与目标,了解护理的工作领域及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2.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

3.护理工作的基本模式

4.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举例

[教学方法]幻灯,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九章疾病康复

[目的要求]

1.熟悉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康复对象与原则。

2.了解康复领域、康复内容。

3. 了解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治、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中国传统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康复与康复医学定义。

2.详细讲解康复对象与原则、工作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十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1. 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研究目标和内容。

2. 熟悉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3. 了解群体预防的产生、群体预防是增进健康和控制疾病的主要策略。

4. 了解临床医生开展的个体预防服务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医学的定义、研究目标和内容。

2.详细讲解非传染慢性疾病发展特点与预防服务。

3.详细讲解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4.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与防治策略

5.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1、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现有任选课课程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现有任选课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红楼梦》与人生 开课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主讲教师:王颖 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选取了《红楼梦》与人生这一维度,介绍、剖析《红楼梦》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红楼梦》的解读,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和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讲授内容包括绪论:《红楼梦》与人生;人物剖析㈠:宝玉、黛玉和宝衩;人物剖析㈡:凤姐、探春和妙玉;人物剖析㈢:李纨、湘云和元春;人物剖析㈣: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人物剖析㈤:贾政、贾琏和薛蟠;《红楼梦》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红楼梦》与技术时代;国外《红楼梦》研究比较等。 课程名称:AutoCAD计算机绘图基础 开课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主讲教师:周丹云 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内容简介: 是一门讲授绘制工程图样及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学习国家机械制图标准、CAD绘图环境设置、CAD绘图工具与操作、图形编辑、图形输出打印等内容,要求掌握平面图、三视图、轴测图、零件图、三维图等工程图样的绘制技能。本门课程安排在工科楼三楼计算机实验室上课,强调实操,锻炼动手能力。本课程还配套建设有专题学习网站,同学们课后可进行自习、下载教案、查阅作业等,整个教学过程安排直观形象,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课程名称:保健推拿学 开课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主讲教师:邵瑛 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内容简介: 讲授推拿的定义、发展简史、推拿常用腧穴、保健推拿手法动作要领、作用及应用,常见病症的保健推拿方法及经络美容推拿和自我保健推拿等。并进行保健推拿技能和常见病症的推拿实践训练。 课程名称:标准韩国语Ⅰ、标准韩国语Ⅱ 开课学院:外事处 主讲教师:赵英日 主讲教师职称:讲师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标准韩国语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基础韩国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熟悉掌握标准韩国语的元音、辅音、发音方法、收音、双收音等的听说读写方法。外国人在韩国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场景为主线展开情景对话,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视听资料,同时创造各种情景互动模式,循序渐进、反复练习的方式基本掌握基础韩国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程名称:初级日语Ⅰ,初级日语II 开课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主讲教师:黄春春、申颖 主讲教师职称:讲师、助教 课程内容简介: 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日语学习策略。主要讲授日语的发音,日语的文字,日语词汇的分类,判断句、存在句、描写句以及简单的叙述句句型。通过学习,能听懂学过的生词、

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使医学生了解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引导学生对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使学生尽早了解医疗职业的社会、伦理和心理方面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篇医学的起源与发展(9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及现代医学的特点及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2 、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循证医学的概念。

二、讲授内容和要点 1 、介绍古代医学的起源,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及对世界医学的贡献(3学时); 2 、近代医学的发展、特点及启示(3学时):实验医学是近代医学的奠基石,学术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学术交流是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 3 、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3学时):科学技术、药学及基础生物学技术对现代医学发展;现代医学的专门化、国际化、现代化、及医学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21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 第二篇医学教育与学习(9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 1、认识和了解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特点,医学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医学人才素质的要求。 2、解医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了解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认识和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自学能力的培养,及医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3学时):

介绍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是由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组成,医学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医学人才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 2 、医学教育概论和现代医学教育思想(3学时): 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3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3): 大学学习的特点,自学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明确学习目标的设定及学习计划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医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介绍,医学知识记忆技巧和医学思维的训练,敢于创造性思维,突破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多设问,多考证,多总 结。 四、见习课(3学时): 讨论对医学的认识,谈谈个人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和计划。 第三篇卫生人员与卫生服务工作(15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医疗职业的特点,了解医疗卫生人员的权力和义务 2、了解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的重要性,了解正确处医患关系的技巧 3 、从现代医学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4 、初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的全过程; 二、讲授内容和要点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tics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专业 执笔人:王淑娟 审定人:王淑娟 学院负责人: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090061 学分:2.0学分 学时:36学时 先修课程:组织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 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离体标本进行检测,结合临床信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临床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免疫学检测,临床病原体检测等。 Course Code:B090061 Credit:2.0 Period: 36 Previous Courses:Histology,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Biochemistry, Molecule Biology and so on. Follow-up Courses:Medicine, Surgery. Target majors:Stomatology, Medical Imaging Laboratory diagno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agnostic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lementary medical theory and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ke diagnosis to different diseases through making examinations of in-vitro samples, such as blood, body fluid and excreta. Laboratory diagnostics is a bridge between elementary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e content of which includes the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hematology, body fluid, secretion, excreta, clinical biochemistry, clinical immunology,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y, etc.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要求:掌握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参考值,正确解读和分析检验结果,了解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实验方法,达到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实验诊断学的标准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理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学教学大纲。本大纲以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临床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 1、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方面的内容。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法、辨证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性理论、配伍原则及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4、方剂学:学习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原则,以及经典方剂的应用。

5、针灸推拿:学习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医内科学:学习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涵盖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 7、中医外科学:学习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皮肤、骨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 1、临床见习:在中医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进行中药标本识别、方剂制备、针灸推拿实践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法:运用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学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研讨成果等方面。 2、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 3、期末考试: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大纲的实施与监督 1、本教学大纲由中医学教学团队负责实施,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2、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3、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七、结语

临床肿瘤学教案

篇一:肿瘤病学教案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一章绪论 / 第二章肿瘤流行病学 班级: 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 实验见习授课时间: 2014年 03月29日(第4周星期六 5-8 节)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1、掌握肿瘤的基本定义、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表现; 2、熟悉描述肿瘤的基本术语; 3、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我国肿瘤的发病趋势; 4、掌握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5、熟悉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6、了解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7、自学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循证医学与肿瘤学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肿瘤的基本定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2、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 1、肿瘤的基本定义; 2、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进展: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1. .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 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80分钟)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40分钟) 1、肿瘤的定义:基因病、新生物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如何鉴别? 3、新生物及恶性疾患 4、癌与肉瘤 5、癌症 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20分钟)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直接参与了肿瘤的发生; 三、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与趋势(10分钟) 四、肿瘤研究与肿瘤学(10分钟) 第二章肿瘤流行病学(100分钟) 第一节、肿瘤流行病学的概念(20分钟)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学分:896学时,75.5学分。其中理论授课312学时,实践课56周,56学时。集中实践(56周):见习2周,实习54周。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同济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的范畴包括放射学、超声学与核医学三大学科的诊断及治疗,统称医学影像学。其中放射学又分为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学分为超声诊断学与介入超声学;核医学分为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由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故教学大纲得分为三大部分编排。编写的内容分别由三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主讲教师撰写。 放射诊断学:按人体解剖部位分成六大系统,即:骨与关节、胸部、心脏大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中枢五官等器官疾病的诊断。 放射技术学:按仪器结构分为三大部分:X线、CT、MR。 介入放射学:按解剖部位分为二大部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 超声学:按人体解剖位分五个部分:腹部、胸部心血管、介入超声、妇产科、小器官等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核医学:按实验诊断方法分为二个部分: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对人体器官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二)基本技能:学习各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检查方法。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 学、断面解剖学、人体图像学、电子学。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教材、参考书、文献及网站 1、教材 放射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吴恩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学专用,2002年7月第一版。 超声学: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新房、张青萍。北京2000年。 核医学: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张永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005年8月第1版。 2、参考书 放射学: 曹来宾著《实用骨关节影像学》、王云钊著《骨关节影像学》、李景学著《骨关节X线诊断学》、《心血管病CT诊断学》戴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胸部X线、CT、MRI诊断学》周燕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刘玉清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放射诊断临床指南漆剑频王承缘主编科学出版社、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郭俊渊主编科学出版社 超声学: 张青萍、王新房: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 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核医学: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教案 系(部):护理学院 学科:护理学基础1 授课题目:文化与护理(三) 授课对象:89期护理本科生 授课时间:2004年4月1日10:10时至 2004年4月1日12:00时止 授课教师: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单元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一.识记: 1、莱宁格跨文化理论的目标 2、文化护理的原则 二.理解: 1、解释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2、讨论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的护理策略 三.应用: 授课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第二节文化与护理 一、开场白(5分) 1.陈述教学目标 2.提示纲要 二、具体内容 (一)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20分) 1、文化背景影响疾病的发生原因 2、文化背景影响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3、文化背景影响病人的就医方式 4、文化影响人们对死亡的认识 (二)莱宁格的跨文化理论(20分) 1、理论的形成 2、理论的基本内容 3、理论的目标 (三)文化护理原则(10分) (四)文化护理的策略 1、满足病人文化需求的护理策略(20分) 2、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的护理策略(20分) 三、总结(5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跨文化理论的目标 2、文化护理的原则 3、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文化环境的护理策略 教学难点:莱宁格跨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教具(挂图、幻灯、录像……等): 投影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参考书: 1.《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 2.《护理学基础》,姜安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 年月日 本单元教学总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反馈信息等)

临床医学导论-中国医科大学

关于《临床医学导论》课社会实践征文演讲比赛获奖通知 校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 中国医科大学自1999年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至今已是第十二个年头,这门课程是我校开展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外实践活动并检验教学效果,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联合举办《临床医学导论》课社会实践演讲比赛活动。在学校各部门认真配合下,在94期七年制与95期五年制同学的积极参与下,通过专家评委的层层选拔,选手经过了激烈的初赛、决赛角逐,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5组)、优秀奖(10组)等优秀的团队或个人,筛选出优秀学生论文104篇。活动在广大同学中产生有益的影响,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并取得圆满成功,现将演讲比赛获奖情况及优秀学生论文筛选情况通知如下: 一、演讲比赛决赛获奖名单:(以下同学给予德育加分2分) 一等奖:官文征087127,尚方剑087101 二等奖:刘婷婷087331 崔梦遥087205 王俊090205 三等奖:王秀峰087326 薛杭087324 林冬087335 崔东源087415 金炫佚087419 姜迪087433 赵梦楠087905 马玉娜091306 梁新丽090416 合计: 14人 二、获得优秀论文学生名单: (以下同学给予德育加分1分) 94期七年制: 一班:087116 孙华屹 087131 赵慧洁 087117 徐婷婷 087123 李真087109任萌 087133范晶晶 二班:087233 张琪瑶 087204 沈世凯 087208 原泉 087214 陈曦087213 何丹 087224 王婷 087218田子健 087218王润 087228李阔 三班:087303 董晓萱 087327 王彦喆 087316 刘经纬 087328 赵俊华087302 于雅莲 087308 李婵 087333 易俊杰 087309 李贝贝 四班:087403 赵欣宇 087427蒋卉男 087424 王雅萱 087432 谢智钦087422 宫子木 087435佟晶 五班:087514 吴倩倩 087526 刘谷月 087533 葛红 087515王珏087512沈洁 087503张鸥 087521邓光 六班:087619 高景淳 087605 宋姗姗 087616马雅文 087611石佳 087634袁儒非 七班:087712 范义川 087713赵展良 087711朱曦 087703刘月 087723 缪琪八班:087809 崔雪薇 087831潘雨晴 087823 郑悦 087820 韩爽 九班:087913 赵泓雨 087921周星彤 087903 于婉 087925 曾复 十班:087028 裴磊 合计: 55人

(完整word版)中西医结合导论教学大纲

附件1: 《中西医结合导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 院系部: 基础医学院 教研室: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制定人: 王相东 审核人: 院系(部)负责人签字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制 年月日

《中西医结合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代码:111565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 总学时: 24 理论:24 实验(实训):见习: 学分:1.5 适用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解剖学、生理学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二、课程简介 [课程知识要求]本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结合中国医学史及西医发展史,以先修课程知识为基础,了解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内涵及其发生、发展概况。从不同层面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课程能力要求]中西医结合就是将中、西两种医学融合,创造医学理论新体系,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终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融汇贯通本学科的精确内涵,培养促进本学科发展的创新性思维,更加有效地指导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 [课程达成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医学生在接触、学习临床课程之前,对医学科学的整体概貌和中、西医发展简史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面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进而让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西结合临床运用和研究的价值所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中西医结合等概念的含义及目的; 2、熟悉中西医结合概念提出的背景;熟悉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3、了解中西医结合发展简史及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一.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及其来历 二.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总学时:36学时讲授学时:32 见习学时:4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开课单位:临床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以医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从整体出发阐述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性质与特征、体系结构及内在联系;医学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阐明医学学习的策略、特点及方法;考察医学在社会的地位和功能,以及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目标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等相关问题。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习,引导医学生全面认识医学是什么?学医做什么?怎样学好医学等问题。引导学生认知健康、疾病、康复及预防的关系,学习与病人沟通的基本技能;了解新时期医患关系的特点。并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道德准则。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篇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古代医学(2学时) 教学内容: 1.医药的起源——原始医学 2.古代东方医学

3.古代西方医学 4.古代医学的特点 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的概念;希波克拉底《誓词》。 2.理解:古代东方医学、古埃及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巴比伦和亚述医学及古希腊及古罗马医学的概况。 3.了解:原始医学的产生背景及古代东方医学与古代西方医学的形成与特点;古代医学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近代医学(1学时) 教学内容: 1.近代医学的发展 2.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 教学要求: 1.掌握:维萨里对人体解剖学的贡献;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莫干尼对病理解剖学的贡献;19世纪的细胞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建立;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 2.理解:近代临床医学之父西登哈姆的成就;牛痘法的发明;叩诊法和听诊法的发明与应用;巴氏消毒法的发明。 3.了解: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托罗对传染病的见解;医学的3个学派;贝林和北里柴三郎对防治白喉的贡献。 4.了解:麻醉法的发明;无菌手术法的研究;近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现代医学(2学时) 教学内容: 1.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2.现代医学的特点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夕卜、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LI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叶腹痛、呕血、便血、黃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査: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

临床医学概论实验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实验大纲 编写人:杨永珍,审核人:李传爱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助产、口腔医学技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职业核心 学分: 4 总学时: 60 理论学时:60 实验(上机)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后续课程:内科学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论》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 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 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 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 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 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二)课程目标 1.知识能力。要使学生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认识常见症状 和常见疾病,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并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于专业学习中。 2.职业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 灵活的思维能力。

3.职业素养能力。要使学生具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推理方法,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和原发性创新思想。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 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一、体格检查 实验学时:16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体格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基本检查法 主要知识点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一般检查 主要知识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 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三头部 主要知识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 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 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 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 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 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 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临床医生 规培 标准教学大纲

P01:【培训基地】内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2:【培训基地】外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3:【培训基地】妇产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6:【培训基地】神经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7:【培训基地】皮肤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8:【培训基地】眼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9:【培训基地】耳鼻咽喉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12:【培训基地】康复医学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14:【培训基地】医学影像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17:【培训基地】口腔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 416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规培 妇产科医师培养标准 发布时间:2008-7-20信息来源:本站

妇产科细则 妇产科专业为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包括妇科和产科两大部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同时又涉及内科、外科、儿科等多门学科。在我国,妇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相关内容。产科和妇科既有一定的独立性,有密切相关,掌握好两大分支的基础知识是成为合格妇产科医师的必须条件。妇产科专业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辅助生殖等亚专业。妇产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培训内容包括了产科和妇科的全部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同阶段培训,必须从低级到高级逐阶段完成。受训者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妇产科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对妇产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能够作为术者完成妇产科常见中小型手术;并具备自学能力。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妇产科各亚专业轮转学习。 轮转科室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年限妇科病房产科病房门诊(含计划生育) 第1年 4个月 4个月 4个月

《医学史》教学大纲(本科)

医学史 一、课程简介 医学史是一门以医学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任务是从历史角度对医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规律进行追溯和总结。医学是关于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医学史又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交叉的学科。 医学史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医学史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医学发展多彩的历史画卷的展示,使医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获取蕴藏于历史之中的智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为更好地理解医学科学提供历史角度的思考和帮助。 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 掌握内容:医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习医学史的目的。 了解内容:医学史相关学科 2.医学起源与古代东方医学 掌握内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 了解内容:医学史研究方法 3.古代西方医学 掌握内容:古希腊医学、古罗马医学主要特点,希波克拉底、盖仑及其主要医学成就。 了解内容:古希腊、罗马医学对后世西方医学的影响,与古代东西方医学的异同。 4.中世纪西方医学 掌握内容:中世纪西方医学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了解内容:中世纪社会生活和科学发展 5.中世纪东方医学 掌握内容:阿拉伯医学发展及其主要特点,阿维森纳及其主要医学成就,拜占庭医学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了解内容:阿拉伯、拜占庭与东西方的交流 6.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三次高峰 掌握内容:中医学三次发展高峰及其历史背景、中医学在近现代面临的冲击及其原因 了解内容: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7.近代实验医学的奠基 掌握内容: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的历史条件、医学革新的主要表现 了解内容:炼金术与科学、科学方法论形成、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8.近代西方医学分科发展 掌握内容:近代西方医学分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态学、功能学、病理学、细菌学、免疫学等的发展与建立,外科三大难关的突破。 了解内容:医学分科发展的意义 9.现代医学主要成就之一:基础医学的前沿领域 掌握内容:激素与内分泌学、维生素与营养学、酶的研究与酶学 了解内容:人体内微量物质及其作用 10.现代医学主要成就之二:临床医学的日新月异 掌握内容:主要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治疗手段的日渐丰富 了解内容: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药理学实验() (三)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其中实验27学时,1.5学分。 (六)相关课程: (七)内容提要 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1 •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 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 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动物捉拿及各种药方法(录像)主要讲授内容:介绍动物捉拿及各种给药方法教学时数:3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捉拿方法。 2. 小鼠、大鼠和家兔常见的给药方法实验二、小鼠戊巴比妥钠50 和50 的测定 主要讲授内容:50 及50的概念,其测定方法和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教学时数:4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2. 50和50 的计算方法。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半数有效量(50)和半数致死量(50)测定的目的意义如何? 2. 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作用有何关系? 3. 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之间有何联系?实验三、吗啡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主要讲授内容: 1. 镇痛药物的热板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皮下注射的方法; 2. 镇痛药物的扭体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教学时数:4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小鼠热板法的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 2. 小鼠扭体法的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吗啡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在给药后多久作用最强? 2. 为何本实验必须选择雌性小鼠? 3. 为何基础痛阈小于5s或者大于30s的小鼠需要剔除?

法医临床学教学大纲

法医临床学教学大纲(供法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20 0 6年5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法医临床学(Clin i cal Forens i c Me di c i ne) 课程号:50131 5 5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4学时(实习1 6学时) 学分: 4 二、教材 法医临床学(第三版)秦启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4. 6 三、主要参考资料 1、法医学(第二版)。吴家文主编。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Fo r e n s i c Me d ici n e:C 1 in i c a 1 a nd Patho 1 ogi c al As p e c t s. Pa y n e - James J, Busutt i 1 A, Smock W. Lond on: Gre e e nw i c h Medic a 1 Ltd,2003 3、Kn ig h t B. Simp s on Forens i c Medi c ine. London: A rno 1 d,l 9 97 四、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2 0 %,期终考核占80% 五、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 六、教学内容(见各章) 前言 法医临床学是法医学的主干课程,研究的内容和涉及的问题较之尸体检验更广泛、更多、更复杂和更困难。活体检验包括伤、残、病的检查和轻重伤的评定,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活体鉴定着重研究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精神因素所致的人体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研究当事人或嫌疑犯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研究性犯罪、猥亵行为对人体身心的伤害,性功能不全:研究种族、性别、年龄等方面的问题。 法医学研究活体基本上是应用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设备。在活体检验中有关损伤严重程度的评泄、被告或原告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性犯罪及性功能检查等,皆需要临床务科的知识和技术,或在此基础上,增加法医学独特的一些检查方法。 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临活掌握法医临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独立临案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树立严肃认真、客观公正、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达到能承担日常法医临床活体案件的鉴左和对疑难案件的初步处理。培养学生明确

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班)教学计划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实践与专科教育奠定基础。 (二)专业培养要求 .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 .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可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修业年限 五年。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主要专业课程(整合课程)人体形态科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局部解剖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导论、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整合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殖发育生物学(遗传、胚胎、生 殖)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微生物、寄生虫、免疫感染)、神经科学(神经解剖、组织、生化、生 理、神经生物)、药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病理学、系统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诊断学、内 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三)必修课体系结构及时间分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