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新)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新)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综合体,促进市南旅游产业升级

——关于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南区各民主党派联合课题调研组

关键词:市南区海洋文化蓝色经济旅游产业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课题根据市南区的旅游发展现状,研讨和论证如何将市南区海洋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一、解读海洋文化旅游产业

1.1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

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一些具体的体现形式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也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青岛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以海洋文化为背景而应引动的其他诸如民俗文化、人文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服务业文化的文化体系的发展,抓住海洋文化,就抓住了青岛文化的核心。

1.2 蓝色经济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蓝色经济范畴。

1.3 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

指在市南区地理区域内,与“海洋文化”内涵相关的,可供游人参观、游览、享受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海洋工业、海洋农业、海洋研究、海洋军事、海洋教育机构、海洋文化场所等,以及关联的餐饮住宿交通服务业。

二、市南区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2.1市南区旅游业在青岛市旅游业中的地位

青岛地理位臵得天独厚:三面环海一面环山,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特别是有“岛城核心”之称的市南区,更具代表性。市南区是青岛市旅游传统强区,2008年奥帆赛主场地,是海内外审视青岛、了解青岛的主

窗口。2009年,市南区成功克服了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0万人次,同比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5%。2010年,市南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0亿元。

2011年上半年,市南区旅游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三星级以上宾馆接待国内外游客62.1万人次,平均床位出租率达到57.4%。栈桥奥特莱斯广场旅游大巴停车场、城市中心假日酒店完工。据相关部门统计,市南区现拥有星级酒店55家,A 级以上景区10家,旅行社157家,三项合计约占全市总数的40%。市南区旅游业呈现健康良性迅速的发展势头。

2.2 市南区目前旅游发展现状

在响应“转方式,调结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为了找到市南区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切入口,课题组对市南区现有的旅游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省市旅游资源的对比,展开了一系列的关联性调查。

2.2.1市南区部分旅游资源情况

市南区部分旅游景点及管理属性

企业名称行政管理归属经济规模运行机制青岛海滨风景区市南区建管局863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1.1亿企业运作

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汇泉海洋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

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银海集团280万企业运作海军博物馆北海舰队

迎宾馆青岛市文广新局500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青岛市综治办20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旅游资源点状分布丰富,规模大小、经营方式各异,管理归属差异

较大,各种经济性质体制并存。

市南区部分旅游产品结构

我们收集了一些日常所接触的旅游景点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在这

些旅游景点中,以自然风光海岸风情为主,辅以部分历史人文遗址,加

上现代主题文化广场类景点,构成了市南区旅游资源的的主体框架。

2.2.2外地游客如何看待青岛的旅游资源 财政有一部分扶持 信号山公园

市南区建管局 200万 企业运作 青岛民俗博物馆(天后宫) 青岛市文广新局 免费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由于现在

免费开放,需要财政拨款来维持

经营

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青岛市文广新局 15万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骆驼祥子博物馆 市南区文物局 免费 区级财政拨款

奥帆中心 城投集团 免费 企业运行机制

奥帆博物馆 城投集团 57万 企业运作

蓝色畅想 城投集团 3000万 企业运作

劈柴院 江宁会馆旅游服务有限公

企业运作 自然景观 人文历史 民俗风

海洋军事 购物 餐饮 小青岛公园 天主教堂 劈柴院

青岛海军博物馆 百盛百货店 美食街 信号山公園 基督敎堂 天后宫

中山路 劈柴院小吃一条街 鲁迅公园 迎宾馆

卽墨路市场 闽江路 海底世界 青岛德国监狱旧赴

家樂福 海水浴场 康有为故居

阳光百货 小魚山公园 湛山寺

佳世客 汇泉广场 青岛电视塔

新华书店 中山公园

音乐广场

麦凯乐百货店 八大关风景区 五四广场 海信广场 花石樓 中国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百丽广场 第二海水浴场 栈桥

第三海水浴场

如何更好地发展市南区旅游业,外地游客的如何看待青岛旅游的观点值得研究。通过对海底世界对周边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缩做出的调研数据,我们了解到:来到青岛海底世界的游客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来青岛的目的88%是休闲度假和观光,80.78%的游客对青岛的第一印象是“海滨城市”,而不是以往宣传推介的“避暑胜地”,只有17.90%游客有“帆船之都”的印象。在青岛旅游的过程中,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海滨风情”和“自然风光”,而对于名胜古迹、人文旅游资源的关注仅占14.20%和11.55%。对于沿海景点游玩以后还打算去哪里,有近一半的游客没有明确的导向性。

同时,根据青岛日报集团、青岛市老龄办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到青岛旅游度假的中老年人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游客就青岛和海南的旅游度假产品的发展也提出问题和建议。他们认为青岛市的旅游度假在度假产品和硬件设臵上都与海南有一定差距。除了走马观花的看景点的普通线路,怎样让客人留下来,以度假的模式“慢游”青岛,还需要宾馆酒店、疗养院、旅行社、养老机构等各个相关企业单位做出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2.2.3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比差距

2011年5月联合课题调研组对井冈山、庐山、三亚进行了其他省市旅游资源的调研工作,采集调研信息如下。

一是景区文化的提炼与渲染: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文化宣传注重广度深度。在当地的旅游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气息,在旅游大巴上,录像都是与红色文化相关联的,这让游客们还没有到达

就已经先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氛围了。景区景点对历史的诠释,模型道具的呈现,模拟情景的扮演以及游客的参与“演出”,将红色旅游概念融汇到旅游过程的细节中,宣传到位。如果抛却井冈山所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单纯宣传自然景观,井冈山将失去旅游的灵魂。在旅游中的把本土的文化概念深植游客人心,值得市南区学习和借鉴的是应当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引导旅游企业做好我们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动作。

在海南的呀喏嘎自然风景区,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整齐、统一的服务人员的问候、微笑,同时游客在导游的指导下也学会了他们的那种对他人报以友好的方式,使得在景区里,游客不由自主就成为了景区友善、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的营造者,而不仅仅是一位“过客”。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了解到,他们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给游客带来这样的感受,在于员工培训系统建设的标准细致、准确到位。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来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和服务意识,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值得市南区旅游企业们学习。

三亚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如:选美大赛,并且坚持了下来,来大大提升了三亚市、海南省的知名度,带动了省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拉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一个国际化大型赛事或活动对当地旅游经济的贡献,市南区在这方面已有娇好的业绩。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带动市南区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上重要意义。

二是景区与景区间的衔接管理:在井冈山、庐山风景区我们看到,

对外来车辆进行综合规范管理,严禁外来车辆进入景区。游客的交通是通过安排统一标准的车辆来衔接各个景区,对景区内的车辆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了景区里的秩序和安全。对于旅游资源的管理经验回看自身发展,市南区各个景区缺少纵横联合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分块经营、分段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井冈山、庐山风景区的管理经验对于市南区近距离景区间的车辆统一停放管理,分区域划分停靠等服务管理,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三是景区商业管理:井冈山天街的商业街,商业氛围与旅游资源搭配相得益彰,旅游带动商业,盘整搞活的整片商业区域。值得中山路民俗文化旅游片区借鉴学习。海南的呀喏嘎、井冈山旅游景区都对于旅游产品实行了集中管理:产品统一定价,不讨价还价,既维护了景区的秩序,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值得我们如何规范景区内旅游纪念品销售管理借鉴。

四景区的餐饮管理:在海南三亚的旅游景区里,对于游客的餐饮安排,多借助大规模自助餐的形式进行。这样保证了就餐环境宽敞明亮,干净卫生,而且很有自己当地的饮食特色。三亚渔排小吃也很有当地的特点,以当地的酒吧、烧烤一条街为例,其管理比较规范、文明。

五是景区卫生管理:在景区里,不准乱扔东西,不准吸烟,这是普遍的规定。在呀喏嘎,进入景区时,导游服务人员会带领游客诵读诙谐生动、朗朗上口的保护环境卫生的条例,让每一个游客在愉悦的环境氛围里强化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我们还看到每个景区工作人员身上都带有垃圾袋,随时保证卫生。景区用法律法规来管理环境卫生,更好的保

护了景区环境。所有景点的卫生间也很有特点,卫生间设臵十分标准,卫生状况良好,并且都是免费的。

从井冈山、庐山、三亚三个景区的发展规划中可以学到,三个旅游景区的旅游主题都十分鲜明,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提炼出与众不同的产品特点,形成了只属于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各种行业的产品要多做横向融合,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要做好旅游区域化的管理,最好能实现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便于加强系统管理的监管。

针对市南区来说,旅游业不是一个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事,而是应该多行业、多产业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富有地域特征的旅游产品,让消费者自愿、主动、积极的消费,而不是强迫消费者消费。这就需要总的牵头、规划和引导。

2.2.4青岛热心关注市南区旅游发展人士的观点

四方区政协周海鸥副主席一直以来关注我市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围绕着我区海洋文化旅游的调研课题,提出了一些他的建议。从打造蓝色经济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高度,要抓住机遇,打造一个独具本土特色的青岛“海洋旅游产品创意产业园”。我们要抓住游客心理,积极发展旅游产品创意,研发有青岛特色的旅游产品,利用地利的产地优势,以产品养旅游资源。加快构建以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解决我市旅游“夏天热、冬天冷,南边热、北边冷,白天热、夜晚冷”的三冷三热问题,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实现多元化旅游资源开发,海陆空立体旅游环境资源配臵,有利于做大青岛的旅游产业。促进城区南北海陆空旅游共同发展,把旅游门票收入的比例降低下来,让旅游购物的收入增加上去。

海底世界副总经理王士莉提出: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要突出自然风光海岸风情,辅以部分历史名人遗址,“天造地设,海天一色”;要与首善之区结合,在青岛“海滨城市”的整体形象中凸显和跳跃出来,使之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印象青岛,魅力市南”,“首善之区,首选之旅”。

市南区旅游需要纵横捭阖,加强区域合作。市南区政府和旅游局应加强对所辖景区的资源共享、对外宣传、服务培训、面临困难等问题的统领、解决和协调工作,加大力度,建立区域联盟。同时对重点企业和领军企业重点扶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做大做强。

市南区旅游形势危机,必须积极应变。青岛西北海岸风光崛起,旅游进入“拥湾时代”和“桥隧时代”。“桥隧”的贯通、交通的便捷、“大青岛”时代的到来,使市南的优势地位受到削弱,客源分流成为必然,市南区已不再是青岛沿海旅游的唯一代表和游客的必然选择,面临着与黄岛、城阳、四方甚至胶南的同城竞争和蛋糕分割。要居安思危,谋划对策,方能保障市南区旅游的优势地位。

2.3市南区旅游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市南区传统的海岸旅游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

A旅游新内涵丞待提炼。在外地游客心目中,青岛的旅游印象过于陈旧,还仅仅停留在海边风景、游船观光、欧陆风情等传统旅游项目上,没有及时赋予“青岛旅游”文化深度新的内涵。

B文化及精神层面产品丞待提升。市南区旅游产品的概念在感受市南区物质层面旅游需求和满足文化及精神层面旅游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大;而且旅游的内容、形式单一,文化附加值不高,缺乏与时代气息的

结合。

C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D旅游交通环境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之间的矛盾仍需尽快解决。

E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工作还需提高和加强

F政府的引导功能以及整合旅游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行业投入和鼓励政策等方面亟待加深研究和综合提升。

G市南区还需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海洋自然风光文化深度挖掘需要尽快开展,研究设立外地游客与当地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外地游客真正走进市南,了解市南,感受市南,沉醉市南的旅游深度还需探讨挖掘。

H市南区如何顺利快速的度过旅游发展瓶颈期,由观光型旅游到度假型旅游模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

三、在国家蓝色经济发展战略下,发展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有哪些机遇?

3.1 大环境机遇

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四大战略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3.2 市场需求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以追求精神愉悦的文化享受为主的高层次,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因而文化之于旅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旅游业也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发展时期,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协同性日益增强。旅游品牌与文化品牌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旅游创新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越来越成为提升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源泉。旅游与文化共生共进、一体化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潮流,预示着旅游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广阔前景。旅游的过程成为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

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旅游过程实际上是文化体验的过程。

旅游的深层需求是精神文化需求。

3.3 市南区旅游发展升级的机遇

青岛市在2011-2015旅游总体规划中提出要实现旅游产业升级换代的近期阶段性目标。其中对文化旅游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发展要求,将整合青岛的多元化旅游资源,深刻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提升青岛城市的文化品位与竞争力。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案例分析

4.1城投集团

青岛城投集团自2008年3月组建以来,依托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充分利用我市海洋资源优势,突出海上旅游特色,以发展核心竞争力为主旨,实施集团化战略(海陆空立体化经营)、品牌化战略(打造“奥帆之旅”旅游品牌——奥帆文化品牌、海上餐饮文化品牌、海岛生态文化品牌)、区域合作化战略(整合区域间旅游优势资源,实现旅游业持续化发展),着重加强海上旅游、海岛旅游和海上餐饮项目建设,整合资源,谋篇布局,定位高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投旅游发展规划思路。

城投集团充分发挥青岛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与地产相结合,合理开

发海岸、海湾、海岛和山地资源,深度挖掘海洋特色,逐步形成了以奥帆中心为核心港,打造国际一流港湾式旅游、度假、购物区。沿东、西、北三线及环胶州湾展开的规模布局。构成了以“滨海岛屿类”、“风景名胜类”、“休闲度假类”、“文化旅游类”、“邮轮游艇类”、“空中游览类”等,具有“海”、“陆”、“空”相结合的特征,又极具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结构特点。同时围绕旅游产品形成了相关联的吃住行服务体系。

城投集团的发展战略,意在组建国内一流旅游集团,打造青岛旅游新航母。我们相信有这样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雄起”,对整个海洋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城投集团需要发挥带头作用,在自身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下,带动整个市南区旅游企业形成合力,发挥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

4. 2劈柴院

可以说劈柴院的历史浓缩的是青岛民俗发展史。

青岛的历史,是一个与“海”密切相关的历史。青岛本没有自己独特久远的人文历史,是因“海港”而融合了各地风土人情,很多外来文化特征,经过几番淘洗,沉淀以后,成为了青岛的历史,带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

劈柴院是“泊来品”+“市井文化”的结合体,劈柴院的历史,浓缩的是青岛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其人文、民俗、餐饮、风土人情,都融会在其中。由于劈柴院地处于核心位臵,作为一个荟萃各类名吃、民俗百货,而且还是著名的“大众游乐场”,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它的繁荣将鲍岛区乃至青岛整体带动起来,从而吸引了大批的巨商

富贾和名人志士来青岛闯码头闯鲍岛,期间也演绎出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劈柴院是一个锁定许多青岛本地人老记忆的特殊地方。

随着劈柴院的重建改造,青岛文化历史的挖掘,使劈柴院成为外地游客了解青岛民俗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劈柴院结合自身餐饮文化、演艺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优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织京剧、吕剧、柳腔、茂腔、皮影戏、木偶戏、山东快书等精彩演出,每年举办2—3场地书画展,以加深劈柴院的文化底蕴。经过2年运营,劈柴院已成为外地人来青岛必选之地,开业后,劈柴院接待了吴官正、李建国、董建华、何鲁丽等国家领导人及葛优、冯巩、李金斗、刘兰芳、周立波、郭德纲等演艺界名人。

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劈柴院真正将文化内涵深入企业定位发展的骨髓,将把自己打造成青岛地标性的民俗历史文化博物馆——将餐饮文化、演艺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使国内外游客有了近距离感受青岛当地文化生活的平台,实现外来游客与本地文化的亲密接触和交流,使劈柴院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岛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青岛人想来的地方。

五、从哪些角度促进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5.1 诠释“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

通过对大量调研资料的统计分析,我们建议:将“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确定为“把市南区打造成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整合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从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展示、文

学创作、文艺表演、媒体宣传等多种载体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中的精华展示给广大游客。进一步开发市南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精品,真正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市南区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要注意与全市其它区市文化的共通性,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将营造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的氛围,融合到全市文化旅游大发展框架内。

5.1.1 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海洋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首先需要我们对海洋抱有一种“畅想”的理念,然后立足“蓝色经济战略”的背景,从旅游消费心理的角度,去多方位地诠释与第一产业相关的海洋养殖业、海岛种植业、海洋渔业、海洋捕捞等海洋农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港口工业、造船工业、海洋原料民用品等海洋工业,与第三产业相关的海洋科考、海洋教育、海洋民俗、海洋体育、海洋运输业、海洋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只有这样开放型的架构,才能丰富海洋文化旅游的范畴和内容,拓展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

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需要抓好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找准突破点,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形成重点突破,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5.1.2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框架

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凭借,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意策略。因此,形式丰富多样,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

体的海洋文化休闲度假产品符合现代人追求精神放松的旅游新需求,这是一种最有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也是未来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海洋文化旅游业在适应现代休闲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着需求,催生出许多迎合该需求的旅游新业态。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分析,建议将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海”、“陆”、“空”立体开发的设计思路。

“海”——在已有的海景风情、奥帆中心系列产品外,还可增设:

1、海洋种养殖业游:海洋种养殖观摩,海洋捕捞的参与等海洋农业项目。

2、海洋军事游:可进行海洋国防军事的普及教育,参观各种退役的海军舰艇、海事武器等。

“陆”——陆地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极大地调整市南区“夏热冬冷”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除了已有欧陆风情游、人文历史游、中山路民俗民风游之外,还可增设:

1、海洋工业游:港口码头、造船工艺的参观,各种海洋产品如海藻创可贴、海洋纤维的生产过程,

2、海洋科技游: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而这些机构绝大部分处于市南区。

在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可以将这些海洋科技资源的

大众普及性教育,集中建立起一个海洋知识博物馆(陈列各种海洋地理、历史、生物如九孔虫的研究成果等),一改以往那种简单的陈列、告知模式,而是客观实际活动的生动再现,吸引游客对海洋科技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同时坐落在市南区的青岛海洋大学,不仅仅它的外形建筑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其深厚的海洋文化研究,足以吸引年轻的父母把它当成培养孩子未来理想教育的基地。这些旅游资源连接在一起,将成为极富青岛海洋文化旅游的陆地游览景点。

“空”——空中观光游,属于高端旅游产品,是近年来受到热捧的一个旅游项目,城投集团已经在今年进行了尝试,目前在这一空间,还有较大的发展余地。

对于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既要有主体产品的设计,还要有与主体产品相关产品的配套开发。如与各种海洋文化旅游景点相关的游览服务指南,对景点进行深度介绍的书籍,具有显著特征物品的模型,含有该景点元素的服装,各种包含海洋元素的食品等。

当大量、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新景点得以开发、运营,需要同时进行配套服务产品的开发,如客容量、交通、餐饮、安全以及卫厕的统筹设计。

建议设立市南区旅游顾问团,创新设计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将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相关行业内的专家集合在一起,不断研究出新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如自驾游、散客自助游、团队游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经典线路。以及按照时间划分的一日游、三日游、长期休闲度假等最适合的线路产品。根据淡旺季设计游客市南行的最适合的标准化旅游产

品。

5.2政府宏观规划,推动产业发展

5.2.1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

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首先取决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源整合、成功营销等因素的结合。只有通过产业和市场结合的机制,将市场资源、创新资源、流程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等进行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发挥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支持,才能保证开发的成功。

“红卡绿卡”旅游一票通的模式是市南区整合旅游资源的有效举措。从我们调查所触及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来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产业、行业、甚至属地的管理。只有在政府的统领和引导下,才能将海洋文化旅游企业集合在一起,重拳出击。要打造“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综合体”,实现市南区旅游产业的升级,同样需要市南区政府谋求宏观管理的创新,打破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局限格局,运用市南区本地的资源优势,采用国际化综合体的运作思路,再造一个全新的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精品。

5.2.2 “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宣传

目前,市南区的旅游知名度较小,其市场影响力,远远不及崂山、琅琊台等地,其原因主要在于过于侧重对自然风光的宣传,忽视了市南区所特有的海洋文化特征。建议市南区成立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挂职,聘请专业人士担当顾问,面向全国力推市南区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海洋文化旅游的概念需要推广

需要深入民心,除了口碑宣传外,还需要通过以媒体及影视作品、文艺表演作载体,进行推广和宣传。要积极采取广告、电话、网络、数据库、营业推广等营销手段,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产品销售,扩大海洋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5.2.3 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类别。要保护和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一要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培训,提高其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二要大力培养导游人员特别是有本土海洋文化背景的本土导游人员,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感悟海洋文化内涵的导游人员。三要对现有的民俗技艺人才给予关注和奖励。四要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五要提高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建设一支研究、整理并能传承海洋文化旅游的专家队伍。

5.2 行业集群结盟,促进细分发展

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众多行业的新兴行业,其中既有原来的传统服务业,还有新兴的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对这样一个融汇多业态的服务综合体,要实现整体划一的发展,就必须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对接口之下,以行业特征为结盟基础,杜绝无序的恶性竞争,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实现行业与行业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拼接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综合体。实现通过细分的发展,来实现整体的升级。

5.3 品牌企业先行,带动整体发展

在市南区的旅游资源中,很多品牌企业在业界具有资深的影响力。当我们对海洋文化旅游进行了产业整合,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较好的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给予扶持。只有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才能把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深入人心,做大做强。在树品牌的同时,还要抓质量。品牌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获得,而美誉度却需要过硬的服务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因此需要从每个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业内部管理下功夫,这样才能实现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真正实现游客的“引进来”“留得住”“再回头”营销三步曲。

六、市南区海洋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和方案

1.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做足“特色”文章。市南区的海洋文化旅游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深刻挖掘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作为奥运文化、海洋文化、欧陆文化旅游等主题开发的旅游产业,更应如此。要深入研究青岛市文化底蕴,市南区文化特色。市南区要充分发挥奥运文化、海洋文化、欧陆文化等资源优势,就要大胆创新发展思路,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城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奥运文化:高起点打造浮山湾奥帆文化旅游区,做好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

奥运后,借助世界性的知名度和远东最好的帆船设施,可以在重大国际海上体育赛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美洲杯帆船赛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赞助金额最高的环球帆船比赛。类似这样的大型体育项目

百亿文化旅游小镇与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模型和风险控制研究

文化旅游与休闲养老小镇与田园综合体项 目百亿投资模型和风险控制研究 宝民吴立志廖志斌 作者介绍,宝民,市新摩尔商业管理董事长,清华大学总裁班教授 : 吴立志,联合创艺建筑设计设计总监,英国建筑学硕士,英国皇家建筑师。 廖志斌,联合创艺建筑设计董事长 摘要 从东部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开始,万达长白山度假区,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恒大集团海花岛等投资超过百亿的旅游项目不断出现。 通过总结已经开业和正在建设中的百亿文化旅游项目,如何通过招商运营对规划设计和风险控制进行反思。 回顾经营业绩不佳的重大文化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大部分是前期策划和方案设计的不完善造成的,缺乏经营团队对策划和规划设计的合理建议,缺乏前期研究的充足经费和时间。 部分项目开发周期长,项目前期创意和总体方案不错,但是项目后期没有及时创新,旅游容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够,盲目扩大旅游地产规模,导致项目总体旅游形象受到损害。 提炼有效的百亿投资项目逻辑模型和数理经验模型,争取总体策划和方案的旅游吸引力超过八十分(假定总分为旅游核75分,周边辅助核25分),减少失

败概率,形成有效的文化旅游重大项目风险控制模型,这将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流的文化旅游和田园综合体协同发展策略需要一流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我们组成了联合团队,聚集多名行业一流专家团队,服务重大文化旅游项目,避免现有企业策划和设计团队的局限性,我们也鼓励大型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注重研发体系的开放性,避免闭门造车为项目带来重大损失。 新摩尔公司和创艺等策划规划设计联合团队愿意为现有文化旅游景区提升和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和规划设计以及招商运营服务。 一、特色小镇选址的基本要求 大规模投资特色小镇一旦选址错误,可能导致严重失败。没有特殊资源和旅游吸引力不够的偏远小镇投资一旦超过50亿元,没有一定的游客群支撑是很容易失败的。预计我国在2019年将出现大批投资失败的所谓特色小镇,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负担,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理想的特色小镇选址条件:省城郊区50分钟车程以,拥有良好山水资源和文化遗产最佳,周边农田要求生态基础好,没有严重污染。 田园综合 体选址 铜官窑古镇选址在50分钟围

浅析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

浅析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分别有多种表现形态。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发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普世价值”。本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的目的,可以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等10大类旅游文化产品。

占地球表面71%的蓝色海洋,壮阔辽远,波澜诡谲,变幻无穷,自古以来就对 人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从世界范围来看,海洋旅游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旅游业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1]海洋旅游的魅力,一则来自于大海雄奇的自然景观,二则来自于海洋文化所孕育的建筑、聚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宗教等人文因素。自然条件方面,虽然我国的滨海地带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五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但这些可说是世界中低纬度滨海旅游地招徕游客的共同资本,我国并不占有地理和资源的特别优势。人文方面则不然,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积累有内涵深厚、色彩缤纷、富于东方特色的海洋文化,这才是我们发展国际海洋旅游业的“王牌”。因此,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海洋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我国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别与形态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辽阔的海域和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以及14000多公里的海岛岸线,近海面积超过470万平方公里。沿海的劳动人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过着拾贝抓鱼的渔猎生活。到了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发明了风帆、舵、桨,开始驾舟出海。历史上,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中国人远洋的脚步曾抵达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甚至有学者认为商代遗民大举东渡,经过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到了墨西哥,是最早到美洲大陆的移民。在如此浩瀚的时空背景下,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精彩而厚重。概言之,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大类。 (一)我国有形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形态我国海洋旅游文化的有形资源包括相关文物、建筑和建筑群、遗址遗迹等,具体形态有: 1、海船等水下文物。船是连接港口之间、陆海之间的海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从远古的独木舟到现代的大船,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进和变革,凝聚了民族的、社会的、心理的需求和满足,记录着人类探索和征服海洋的历程。沉埋于地下、水下的海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国管辖的海域内遗存有大量的水下文物,仅在我国沿海海岸一带,就有超过2000艘的沉船,浙江、福建、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案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7445287.html, 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申请报告(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7445287.html,

编制工程师:范兆文 【微信公众号】: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或 xmkxxbg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方法和机制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方法和机制 文化与旅游关系非常密切,文化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资源环境,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有学者这样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一定就有发达的旅游业;而有发达的旅游业,势必要求有发达的文化产业作为基础支撑,否则旅游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也难以为继”。① 一、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方法 旅游与文化资源的互为开发利用是产业融合发展较浅的层面。为充分挖掘出两大产业的潜力并通过整合创新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对产业运作模式、市场运营机制、思想理念的统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从较高层面对两大产业进行整合创新。为此,提出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两大产业资源整合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用先进的体制观念引领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观念是无形的但又能产生巨大的效应②,它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全新的产业融合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在体制观念的整合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文化规划指导、产业引导、管理机制的转变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市场执法监督作用。一是观念主导。政府及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及其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和完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扶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实行与两大产业政策相衔接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二是产业规划指导。在已有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旅游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制定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选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各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旅游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供科学指导。三是管理主导。公平、合理、高效的机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要指导好两大产业的行政管理机构的归并工作,或引导成立专门的旅游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发挥它们在领导和协调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的文化局、宗教局、各级行政及企业等主管单位,制定共同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培育大产业的具体可行的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作用。 ① ②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 [J].产业经济研究,2004,(4):64-70.

旅游综合体四大模式、优劣势分析报告

旅游综合体四大模式、优劣势分析 旅游综合体的核心在于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客群、地域、资源而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模式,如同沙场上的不同兵器,各有所长。综合研究,目前国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主题游乐型,景点依托型,度假酒店型,以及文旅小镇型。 这是一个群雄角逐的新沙场,不管是有着正统血脉的旅游企业,还是生于草莽的土豪地产商,抑或是半官半商的城市文化投资公司,甚至是精耕一方的农场或私家酒庄,都从旅游综合体新江湖的一隅崛起,并迅速展开了凶悍的疆场厮杀。 一、主题游乐型 主题游乐型旅游综合体模式诞生于人们对外界充满无限向往的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欢乐谷和世界之窗的出现,正迎合了人们改革开放走出去的心理需求,随后,华侨城开始了一二线城市的全国布局,并有了越来越多的仿效者,摩天轮、云霄飞车、卡通装,在大江南北风靡起来。 不过,由于往往规模庞大、硬件设施投入颇巨、后期运营维护也是天价,对开发商前期资金筹措能力和后期运营管理能力有很高要求,且资金沉淀较多,所以涉足的房企较少。效仿华侨城模式的华强集团,目前距离前者还有较大差距。而一直将“中国迪士尼”作为目标的华侨城集团至今仍是国的龙头巨无霸,但相比较自我造血功能强大的迪士尼,我国的主题游乐型旅游综合体仍是小巫见大巫。 用主题公园带动配套商业和地产项目是这一派别的主要模式,温

泉、高尔夫、滑雪等休闲运动项目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融体育经济、赛事经济、商务经济、休闲经济及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观澜湖模式”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文体休闲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今天,这一类文体休闲主题的旅游综合体有望获得新的爆发。 1、优势 这种模式曾经一度深受地方政府欢迎,低廉的拿地成本、市场热情支撑下的稳定门票收益、配套商业及地产项目的快速回现,使得这个看起来资金沉淀较大的形态现金流很容易得到平衡。2012年,华侨城甚至凭借良好的运营能力,成功实现了未来门票收益资产证券化,成为旅游行业第一单。 2、短板 主题游乐型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必须有持续的市场热情作支撑,然而,缺乏强大造血能力的国却很难做到一招鲜,往往都是用地产销售作为重要支撑。随着迪士尼、环球影视城等海外势力的入侵,以及政府和市场对这一司空见惯的旅游形态的热情下降,门票收益、衍生品收入、房地产项目销售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曾经的优势很难再得以发挥,历史也将他们推到了转型升级的节点,是“坐以待毙”还是掷重金激发新活力,成为主题游乐型旅游综合体的两难选择。 3、未来趋势 如何持续地留住游客,用链条和聚集效应来延续旅游消费是重点,融入文化秀是其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华侨城、华强、宋城等都已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最新范文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 摘要: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河南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应充分发挥河南政府的扶持作用,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要发挥科技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作用,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扩大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河南;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2011年3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拓展延伸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

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同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十二五”旅游规划》,规划中对全省的旅游业发展思路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法,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旅游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河南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提高知名度,而地域文化的辐射与渗透可以为旅游业注入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其旅游品质,使旅游业脱离单一的景观模式从而显得异常丰富多彩,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文化审美体验,从而发展壮大河南旅游业,促进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旅游业为其提供载体和实现的途径。河南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如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功夫文化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而河南各地的旅游资源为其提供了合适的载体。利用旅游资源,传统文化得到了推广,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能够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原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 二、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扶持政策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古镇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介绍(通用)

古镇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 项目介绍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古镇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 项目概述:古镇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是清·乾隆年间百年荔波石城历史再现,占地面积1099亩,投资32亿,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分五期六年建成。是一个融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贵州荔波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展演为一体的,集旅游、运动、商务、休闲娱乐、商业及配套住宅于一身,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投资商:贵州城康实业有限公司 开发建设:贵州城康置业有限公司 建设方式:计划六年分五期开发完成 建设地点:荔波县玉屏镇建设村南门坝上菜园(原石城遗址旁) 建设规模:用地面积为1099亩(725340㎡) 总建筑面积约1000000㎡。 建筑密度:≤45% 容积率:≤1.5 绿化率:≥30% 道路:25% 建设目标:打造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建设总投资:总投资为32亿元 周期为6年,分5期建设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计2016年,荔波古镇每年可接待游客55万人次,按人均综合消费145元算,可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000万元,旅游总收入2.2亿元,利润7000万元,税收1000万元;年平均收入为

2.075亿元,预计8年收回投资(含建设后期3年)。 社会就业:项目开始运营后可以提供近1100个直接就业岗位,约5500个间接就业岗位。 历史依据:荔波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建制、宋建荔波州、清乾隆二年建石城至今”。荔波石城始于清·乾隆二年,建于蒙石里*,城墙周长五百四十六丈,城墙高一丈八尺五寸,建有东旭、西成、南薰、北拱四座城门及四门炮楼。同治五年毁于兵,九年知县钱壎添设东门月城,其城墙周长约三十余丈,高可一丈六尺,中掘一泉,四周围以石,并筑石梯数十级,名曰:永济泉,便民汲食亦以资保障焉。 荔波石城从乾隆二年始建至同治五年首次毁于兵灾,期间立县治、设学署,并兴建了文庙、武庙、庆祝宫、养济院、棲流所、社稷坛、先农坛、历壇、文昌宫、奎星阁、荔泉书院、城隍庙等公共建筑,历经了130年繁荣发展。 现根据《荔波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修编文件),以及荔波石城的历史进行恢复建设。 *蒙石里:[蒙石]地名,[里]乡镇。荔波自古以来有十六个乡镇,明代以前称十六埲,清顺治年间改埲为里,称为十六里。明朝以前荔波县城在时来埲(里)喇轸村(现时来社区),清顺治改县治于方村,至此时来埲(里)被称为旧县。至乾隆二年由贵州府部院张广泗奏请乾隆皇帝批准,将县城迁至蒙石里全亨村(今县城位置)至今277年。 二、建设单位概况:贵州城康集团是以提供新型旅游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AAAAA级精品旅游景区策划、投资建设、管理等服务为主业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性产业集团。集团以贵州城康实业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下设三家控股子公司:贵州城康置业有限公司、贵州城康旅业管理有限公司、贵州城康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来分别完成其所开发的旅游景区的各项配套及管理工作。 集团公司依据各股东企业的资源优势,于2011年全面进入贵州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生态旅游综合体

生态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上)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董双兵 翟蕾翟燕 生态旅游综合体(Ecotourism Complex),是以自然的、文化的原生态资源为吸引物,以度假、居住为重要手段,强调综合效益,以旅游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要推进生态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进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改善原住民生活条件,提升区域经济水平,首先就要弄清生态旅游综合体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旅游综合体的三个特征 以原生态资源为引擎。与其他综合体一样,生态旅游综合体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而不同综合体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原生态资源的不同。与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不同的最大特点,是生态旅游综合体是以自然的、文化的原生态资源为吸引物。因此,生态旅游综合体适合的街选址,往往是那些具有原生态特性的山地、乡村、森林和滨海地区。由于这种吸引物对其他产业、一大部类、二大部类都产生重要影响,能带动地产、餐饮、休闲娱乐、会议会展、会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共同发展,这种吸引物也可以称为引擎或者孵化器。

对中心城市的依附特点明显。生态旅游综合体大多数不是目的地,它的辐射范围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一般为距离城市外围生活区在1—2小时车程范围内的旅游度假区,或者本身就是以度假为目的,作为中心城市的次级生活区域。从它的主要游客类型上来看,要么是长期停留的度假游客,要么是旅居者身份的常驻居民。 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生态旅游综合体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它产生于旅游业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并跳过一般性的大众观光旅游层次,直接进入休闲旅游阶段。同时,随着综合体的成熟,旅游业对区域的综合拉动机制日益成熟。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生态旅游综合体也极有可能转换成休闲综合体(Leisure Complex),进而变成具备一定游憩功能的城市综合体(Urban Complex),在没有严格的限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带动生态 旅游综合体变成卫星城或城市新区。因此,生态旅游综合体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产物,是对人居环境改善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化的重要催化剂。 生态旅游综合体四种开发模式 滨海(水)度假综合体。我们讲“无水不休闲”,就在于高质量的旅游产品都是围绕“水”文章展开的。滨海度假综合体在西方发展历史较长,因此也最为成熟,甚至有一些已经成为度假目的地,某些滨海旅游小城就是围绕滨海度假综合体发展起来的,加勒比海、地中海、库塔海滩、皮皮岛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国内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

如何打造“旅游综合体”

如何打造“旅游综合体” 对于相对复杂的旅游综合体,究竟如何打造?不同类别的综合体,打造模式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结合实践经验,提炼出最一般的模式,让开发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旅游综合体的开发要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形成概念总体方案,确定打造指向 综合打造的指向,既是旅游综合体的核心特征,也是旅游综合体规划打造的第一要领。实际上包括四大含义: 其一,是土地的综合开发。旅游休闲导向型的土地综合开发,是旅游综合体打造的本质所在,所谓“复合型资源、综合性利用”的思想。 其二,是产业的综合发展。旅游综合体,是从单个旅游项目到综合旅游聚集区的转变,实际上是包括地产、商业、会展、创意、体育、文化等在内的泛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架构,当然,不同的旅游综合体,旅游规划和旅游策划的侧重将不同。 其三,是功能的综合配置。旅游综合体,区别于传统旅游景区的特色之一,就是聚集了多种旅游功能,既要突出某项功能,又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需求。 其四,是目标的综合打造。一个成功的旅游综合体,实际上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特色功能区、旅游休闲新地标、城市文化新名片”,这是一个综合目标的构架,已经超越了一般旅游区的层面而对城市、文化同样有着巨大影响。 (二)确立定位突破为先导 在旅游综合体未来的发展中,必然面临激烈的竞争,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定位的突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区域功能定位。就是要跳出地块,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结构中,通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自身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这是旅游综合体融入大区域城镇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前提。 其二,是开发主题定位。旅游策划主题应该面向市场需求,以创造差异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为指向,整合自然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大资源,凸显放大比较优势,形成一个独特性的主题(案名),即要找到“旅游综合体”打造的灵魂,这个灵魂将指导旅游综合体个性文化与特色意境的构建,是非常重要也极具难度的一个环节。 (三)确立功能构架为核心 功能构架的确立,是旅游综合体打造的核心所在。 旅游综合体在功能构架上,绝不是各种功能简单的堆砌和罗列,而是要充分研究其主要作用、内在关系和互动模式。 根据实践的总结,我们提出,任何一个成功的旅游综合体,在功能构架上无不是由“核心吸引中心、休闲聚集中心和延伸发展中心”三大部分构成。开发旅游综合体,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核心吸引中心、构造休闲聚集中心、创造延伸发展中心”: 1、打造核心吸引中心 打造核心吸引中心,是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整合开发核心资源,目的是创造一个或多个独特的核心吸引物,这是创造核心吸引力的基石所在,在总体旅游规划上,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核心旅游休闲项目——观光景区、主题公园(乐园)、赛马场、赛车场、影视城、特色街区、温泉养生中心、高尔夫球场、特色酒店、主题博物馆。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杭州100个城市综合体现状

100个城市综合体 2008年,首次提出建设100个多功能城市综合体计划,掀起一场全新的“城市革命”。时间已至2012年,回首过去近四年的火热建设,许多昔日的蓝图已化作了崭新的高楼大厦,在一个区域承担起了重要的职能。 这100个城市综合体现在建设到什么阶段了?有哪些新的商机?又将对我们的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住在网为您独家梳理100个城市综合体现状调查,并对主城区的30多个热点项目进行了实地探营,记录下它们为这个城市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调查探访发现,100个城市综合体已经过半建成。 对100个城市综合体,依照其发展定位的不同特征,分为如下几类: 1) 交通综合体:以交通枢纽为主要发展定位的综合体,现阶段主要为地铁综合体,如武林广场综合体、乔司南站上盖综合体等;也有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换乘枢纽,如九堡客运站上盖综合体等。 调查现状:这几个综合体的建设进度比地铁工程的进度要缓慢得多,这些综合体的投入使用,平均还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同时,这些综合体的建设进度并不一致。 2) 商业综合体:以发展商业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体,如百大绿城西子国际综合体、万象城综合体等。 调查现状:目前,已有万象城、大厦等一系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商业综合体例。而未来,又将崛起一大批商业综合体。 3) 旅游博览综合体:在计划建设的100个城市综合体中,以旅游功能为主要依托的综合体有32个,约占总数的1/3,显示出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其发展建设也保有自己的特色,避免了综合体的“千城一面”。 旅游资源丰富,并不局限于西湖、灵隐,经过几年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和宣传,萧山的月亮湾、休博园,余杭的径山、超山,还有桐庐、建德、富阳也渐渐为省外乃至国外的游客所熟知,成为了吸引大量旅游者涌入的新“磁极”,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如大河造船厂国际旅游综合体、奥体博览中心综合体、“大美丽洲”良渚文化旅游综合体、超山旅游综合体等。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文化传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pdf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SWOT分析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

国家级景区朱家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普陀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以国家4A级朱家尖景区为例 舟山市普陀区委党校黄正光 随着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和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展开,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朱家尖岛的旅游产业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旅游业是文化本位的经济产业,因为旅游是一种文化社会活动,旅游的过程实质上是旅游者的文化审美和文化比较历程,普陀旅游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市场逐步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多元化、中高端市场过渡,旅游产业进入系统升级新阶段。因此,朱家尖旅游景区的品质是否适应市场的文化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当前提供了哪些具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旅游产品?笔者随同我校课题组成员赴普陀区旅游局、舟山国际沙雕有限公司,朱家尖街道、朱家尖南沙景区及渔农家宾馆、大青山景区、“印象·普陀”现场等处进行了系统调研,本文对朱家尖景区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积极打造海洋文艺精品项目,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朱家尖景区注重把“精品工程”与国家级4A景区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的主线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策划和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已经成功推出了“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这个国际性海洋文化节庆项目,连续12届的筹办及运作,它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海洋文化精品的“金招牌”。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担纲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印象?普陀”即将完工,定于2011年元旦正式上演。这些精品项目不仅提高了朱家尖旅游景区的美誉度、知名度,而且提升了普陀旅游的整体氛围,为普陀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支持。 (一)点沙成金,打响沙雕文化品牌 沙雕艺术是一项融雕塑、体育、娱乐、绘画、建筑于一体的综合性边缘艺术,朱家尖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自1999年开发了每年一届的国际沙雕节这个高起点的平台以来,不仅大力弘扬了沙雕艺术和打造了沙雕品牌,而且大大提高了朱家尖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朱家尖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持,提升了景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