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版

2014年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版)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9-9,建议检测CA242、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有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钡剂造影检查,尤其是气钡双重造影,B超、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三、治疗

3.1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苋,白头翁;腹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②气滞血瘀型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枳壳乌药丹皮香附延胡索

加减:腹硬满而痛者,加川楝子、炮山甲、丹参各;里急后重者,

加广香木,藤梨根;腹内结块而体实者,加山棱、莪术各;大便秘结属体虚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各,体实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枳实、玄明粉。

③脾肾阳虚型

主证:面色萎黄,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腹痛绵绵,喜按喜温,五更泄泻,或污浊频出无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固涩。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薏苡仁

加减:若肾阳虚明显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肉桂,便血量多色黯者,加灶心土、艾叶;大便无度者,加诃子、罂粟壳;兼腹水尿少者,加白茅根、大腹皮、茯苓皮。

④气血两虚型

主证:形体瘦削,大肉尽脱,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卧床不起,时有便溏,或脱肛下坠,或腹胀便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党参白术茯苓升麻生黄芪炙甘草

加减:兼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柏子仁、远志各;若脱肛下坠、

大便频繁者,加柴胡、诃子;大便带血者,加艾叶、三七。

⑤脾气亏虚型

主证:腹部隐痛,大便不畅,虽有便意,解之困难,便溏,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加减:若脱肛下坠、大便频繁者,加柴胡、诃子;大便带血者,加艾叶、三七。

⑥肝肾阴虚型

主证:腹痛隐隐,便秘,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丹皮山萸肉泽泻茯苓

加减:口渴、尿少、舌干者,加沙参、石斛以养阴生津;大便带血者,加艾叶、三七。

3.2、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液及口服中成药,应当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指导下,结合辨病,根据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的药物性能(寒热温凉),针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合理选用,方能发挥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的真实疗效。

(1)扶正类中药注射液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吉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 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 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内停 5.瘀毒内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入院记录 姓名 :@@@@ 职业:无 性别:男入院时间:2013 年 7 月 25日 8时 16分 年龄:@@岁记录时间:2013 年 7月 25日 8时 16分 民族:汉族发病节气:大暑 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 主诉 :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便脓血,便意频,伴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下坠,大便 5— 7次 /日,偶伴腹胀、腹痛,未予正规治疗,今为求较好诊治,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食纳差,贫血貌,大便带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便形较细,无明显体重减轻,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 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1986年行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输血史(具体不详 ,否认中毒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生活居住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否认毒物,传染病接触史。吸烟, 1包 /天,少量饮酒。否认冶游史,无地方性疾病史及职业病史。 婚育史 :28岁结婚,婚后育有 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望、闻、切诊:望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表情正常。望色:正常面容,色泽红润。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声音:语言

清晰。语言强弱适中,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气味:无特殊气味。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弦滑。 体格检查 T :36.4℃ P :76次 /分 R :18次 /分 BP :130/70 mmHg 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中等,精神差,贫血貌。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颈部对称,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无扁桃体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 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触觉语颤均等, 叩清音, 肺肝浊音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 76次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专科检查:腹平坦,上腹部可见一长约 12cm 手术疤痕,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 双肾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直肠指诊:距肛缘 3cm 直肠肿物, 可触及肿物下缘,累及肠腔约 3/4周,质硬,上界未触及,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辅助检查:待回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锁肛痔 气血两虚 西医诊断:1、直肠占位 (性质待查 2、糖尿病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心瘅(心热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得《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6cmH 2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得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 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得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 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得分级方案,主要就是根据患者自觉得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得体力活动受到轻度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 诊断 (-)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 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 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 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 红少苔。 3. 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 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 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 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 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 治疗方案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 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黃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黃、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 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 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茸.熟地、口芍药、人参、口术、茯 苓、甘草等。 4. 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苓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苓、黄连等。 3 ?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茸、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 生黄茂、当归、补骨脂、菟丝子、 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 五灵脂、炮山屮、乳香、没药等。 黃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 腹泻:党参、干姜、黄苓、 大枣等。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之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次要标准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 肺部罗音 心脏扩大 急性肺水肿踝部水肿 夜间咳嗽 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 胸腔积液 第三心音奔马律 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 2 O) 循环时间>25秒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 心动过速 治疗后5天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 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使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Ⅰ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Ⅰ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 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或夜卧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粗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停 5.瘀毒结 (三)治疗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4)痰湿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直肠癌扩散后是否等于死定了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其发病率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直肠癌到了晚期病情发展较快,癌细胞很容易出现扩散转移的情况,一旦出现转移令患者担心不已,认为不能治疗了,只能等死了。那么,直肠癌扩散后是否等于死定了呢? 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扩散患者也随之增多,扩散后是否等于死定了也受到高度关注。对于该问题,目前很多直肠癌扩散患者的真实治疗案例给出了答案,直肠癌扩散了并非等于死定了。虽然扩散会使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变得更加棘手,预后也往往较差,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依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是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因此,患上直肠癌后,即使已出现扩散,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 那么,直肠癌扩散后如何治疗呢?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其中手术、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手段,化疗虽然属于全身性治疗,但毒副作用大,常令患者无法耐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生存时间。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治疗直肠癌历史悠久,其治疗功效也得到大量临床案例的证实,尤其是在扩散、转移患者的治疗上,中医治疗往往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有积极作用。除了可以单独用药,中医治疗还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达到增效减毒功效。因此,患上直肠癌,尤其是出现扩散后,应尽早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由于其以辩证施治为原则,因而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希望能够找到治疗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如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袁希福。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30余年,袁希福院长始终如一地像白求恩那样对事业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把毕生精力倾注在肿瘤患者的健康事业。为了能够给患者更好的治疗,袁希福院长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了解专业领域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目前,已有众多癌症患者在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袁希福创办的一家以中医治疗肿瘤和疑难病症为主,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医院。自2004年起,该院先后举办过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参会的患者中,不少都是经袁希福院长之手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一些患者甚至目前已生存5年、10年,乃至更久。确切的治疗效果,让袁希福院长的医术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并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权威肿瘤学术会议,其抗癌理念及心得赢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肯定和认可。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直肠癌康复案例 【病例1】吴明,女,53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双河乡凌楼村朱庄,直肠癌、左肺转移性腺癌 2012年9月,吴明发现自己的大便带血,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10 心血管科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

结肠癌中医治疗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机,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北美、西欧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占全部癌症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大部分省市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5-6位,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年龄为30-60岁。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患者具有整体治疗效应,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有利于劳动力的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 中医学无“大肠癌”这一名称,从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应属中医学的“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的范畴。《灵枢·水胀》说:“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肉乃生。其始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其症状的描述颇似结肠癌腹内结块的表现。《诸病源候论·积聚症瘕候》记述:“症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劳不移动者,是症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有助于了解大肠癌的病因、症状和体征。明代《外科正宗·脏毒》说:“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此未得见其生。”类似于大肠癌的病因、主要症状,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清《外科大成·沦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犹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本病的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的内科治疗原则;《后汉书》中有华佗进行“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这种采用内科或外科治疗本病的方法,迄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药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方药散见于中医治疗积聚、症瘕、痢疾、脏毒等病证中,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芍药汤、《济生方》的香棱丸、《疡医大全》的化痞丸、《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等。 西医学对大肠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等,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大肠包括回肠和广肠(直肠)。回肠上接阑门,下接广肠,广肠下端为魄门(肛门),其经脉络肺,统摄于脾。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浊物,主津液的进一步吸收,司糟粕传送,并将之排出体外,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_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讲课讲稿

心衰病诊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 一、病名: 1、中医病名:心衰病 2、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中有关标准执行。 (二)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5g、黄芪10g、五味子15g、麦冬20g党参. 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 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 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阴虚重者加太子参、生地、天门冬;瘀血重加丹参、益母草;兼痰热内阻加枳实、竹茹、瓜蒌;便秘者加郁李仁、大黄。失眠甚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 辨证使用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血府逐瘀汤口服液;生脉注射液。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味。 人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5g、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 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世上有没有治疗直肠癌晚期的中药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早期直肠癌不易发情,与其他肛肠疾病症状相似,因此患者确诊的时候多数已经为晚期,晚期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需要承受比较大的痛苦,有很多人想用中药治疗来减轻直肠癌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命,那么世上有没有治疗直肠癌晚期的中药呢? 中医中药治疗晚期直肠癌以软坚散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一方面可有效杀伤、抑制癌细胞,缓解病情,另一方面还可对患者进行全身调理、辨证施治,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疗效。治疗直肠癌晚期的中药方需要辩证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1、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120克。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2、白花蛇舌草60克,龙葵、半枝莲、银花藤各30克。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3、当归15克,芍药、川芎、紫草各9克,大黄、忍冬各4.5克,升麻、黄芪各6克,特蛎12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本方主要被用于恶性肿瘤,据中医临床经验,其效果还颇令人满意。 4、便秘、大便中混杂血液时,取当归、熟地黄、干地黄各9克,麻子仁、桃仁、杏仁、枳壳、厚朴、黄芩各6克,大黄(适当加减),甘草 4.5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gytyy) liy 5、有下痢、便血、里等后重等情形时,取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白术各9克,茯苓12克,桂枝9克,水煎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服一剂,效果良好。 6、甘草4.5克,干地黄、当归、熟地黄各9克,厚朴、枳壳、桃仁、杏仁、麻子仁、黄芩各6克,大黄(适当加减),水煎取汁,分两次服。适用于直肠癌便秘、大便带血患者。 7、鲜白花蛇舌草30g,鲜野葡萄根60g,青蒿60g,地榆60g。以上各药洗净置热水瓶内,倒入沸水浸过药面,浸泡12小时即可。每日口服1剂,可随时服用,15日/疗程。 中药治疗直肠癌由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辩证治疗,因此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中医进行巩固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中医“三联平衡疗法”针对患者病情一人一方,综合调理,采用扶正,祛瘀,排毒的方法使患者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平衡,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世上有没有治疗直肠癌晚期的中药?答案是肯定有的。中医在我国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袒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对于直肠癌晚期等一类恶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手术放化疗综合使用,在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早日过上健康的生活。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在课前的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就是在全球,还就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 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 (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 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 (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 ,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就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就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就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9-9,建议检测CA242、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有卵

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钡剂造影检查,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B 超、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三、治疗 3.1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苋,白头翁;腹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②气滞血瘀型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