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

营养评定(nutritionalassessment)是通过人体组成测定、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等手段,判定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后果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一、人体组成

人体组成的研究可采用“五水平模式”,即将人体分为原子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进行评价。

1、原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整体水平。

2、分子水平——水、蛋白质、糖原、脂肪和矿物质等。

公式1:总体脂肪(TBF)=体重-去脂组织(FFM)

公式2:FFM=总体水(TBW)/0.732

3、细胞水平——细胞、细胞外液体(ECF)和细胞外固体(ECS)

体细胞群(BMC)=(总体钾/150)×(1/0.80),或BMC=总体钾×0.0083

4、组织-系统水平——由主要组织和器官组成。

5、整体水平——评定方法包括人体测量及人体组成测定,如总体密度、双能源X线吸收法(DEXA)及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等。

二、人体测量

1、体重

测定时必须保持时间、衣着、姿势等方面的一致性。体重计的感量不得大于0.5 kg,测定前须先标定准确。

(1)现实体重占理想体重(IBW)百分比(%)=现实体重÷IBW×100%

(2)体重改变(%)=【通常体重(kg)-实测体重(kg)】÷通常体重(kg)×100%

(3)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体重减少是营养不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应结合内脏功能的测定指标。当短期内体重减少超过10%,同时血浆白蛋白<3.0 mg/dl时,可判定病人存在严重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2、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正常参考值男性为8.3 mm,女性为15.3 mm。实测值相当于正常值的90%以上为正常;介于80~90%之间为轻度亏损;介于60~80%之间为中度亏损;小于60%为重度亏损。

3、上臂围与上臂肌围

(1)上臂围(AC)

(2)上臂肌围(AMC)=AC(cm)-3.14×TSF(cm)

AMC的正常参考值男性为24.8 cm,女性为21.0 cm。实测值在正常值90%以上时为正常;占正常值80~90%时,为轻度亏损;60~80%时,为中度亏损;小于60%时,为重度亏损。

三、生化及实验室检查

1、血浆蛋白

(1)血清白蛋白:持续的低白蛋白血症被认为是判定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2)血清前白蛋白(PA):与白蛋白相比,前白蛋白的生物半衰期短,血清含量少且体库量较小,故在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方面似较白蛋白更为敏感。应注意很多疾病状态可影响血清前白蛋白浓度。造成其升高的因素主要包括脱水和慢性肾功能衰竭。降低因素包括水肿、急性分解状态、外科手术后、肝脏疾病、感染和透析等。

(3)血清转铁蛋白(TFN):TFN在肝脏合成,生物半衰期为8.8天,且体库较小,约为5.29g。在高蛋白摄入后,TFN的血浆浓度上升较快。TNF的测定方法除放射免疫扩散法外,还可利用TFN与总铁结合力(TIBC)的回归方程计算。

(4)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RBP在肝脏合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载维生素A和前白蛋白。RBP主要在肾脏代谢,其生物半衰期仅为10~12小时,故能及时反映内脏蛋白的急剧变化。但因其反应极为灵敏,即使在很小的应激反应下,其血清浓度也会有所变化。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等均可引起血清RBP浓度的降低。因此目前RBP在临床的应用尚不多,其正常值标准也未确定。

2、氮平衡

氮平衡(NB)是评价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可靠与常用指标。氮平衡的计算要求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都要准确地收集和分析。氮的摄入包括经口摄入、经肠道输入及经静脉输入,其摄入量均可测定。最好采用经典的微量凯氏定氮法定量,亦可采用一些较新而方便的方法,如化学荧光法等测定。3、肌酐身高指数(CHI)

肌酐系肌肉中的磷酸肌酸经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脱去磷酸转变而来。肌酐在肌肉中形成后进入血循环,最终由尿液排出。肌酐身高指数是衡量机体蛋白质水平的灵敏指标,其优点在于:(1)成人体内肌酸和磷酸肌酸的总含量较为恒定。(2)运动和膳食的变化对尿中肌酐含量的影响甚微。(3)经K40计数测定,成人24小时尿肌酐排出量与瘦体组织(LBM)量一致。(4)在肝病等引起水肿等情况而严重影响体重测定时,因为CHI不受此影响,故显得价值更大。

CHI测定方法:连续保留3天24小时尿液,取肌酐平均值并与相同性别及身高的标准肌酐值比较,所得的百分比即为CHI。若CHI>90%为正常;80~90%表示瘦体组织轻度缺乏;60~80%表示中度缺乏;<60%表示重度缺乏。

4、血浆氨基酸谱

在重度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血浆总氨基酸值明显下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浓度下降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必需氨基酸(EAA)下降得较非必需氨基酸(NEAA)更为明显。在EAA中,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甲硫氨酸的下降最多,而赖氨酸与苯丙氨酸的下降相对较少。在NEAA中,大多数浓度不变,而酪氨酸和精氨酸出现明显下降。个别氨基酸(如胱氨酸等)浓度还可升高。北京协和医院采用水解方法测定了42例正常人和18例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氨基酸谱,结果:在正常情况下,EAA/NEAA>2.2。如果EAA /NEAA<1.8,则说明存在中度以上的营养不良。

四、临床检查

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来发现营养素缺乏的体征。

体格检查的重点在于发现下述情况:(1)恶液质;(2)肌肉萎缩;(3)毛发脱落;(4)肝肿大;(5)水肿或腹水;(6)皮肤改变;(7)维生素缺乏体征;(8)必需脂肪酸缺乏体征;(9)常量和微量元素缺乏体征等。

五、综合营养评定

1、预后营养指数(PNI)

PNI(%)=158-16.6(ALB)-0.78(TSF)-0.20(TFN)-5.80(DHST)

ALB:血清白蛋白(单位:g%);TSF:三头肌皮褶厚度(单位:mm);TFN:血清转铁蛋白(单位:mg%),DHST:迟发性超敏皮肤反应试验(硬结直径>5 mm者,DHST=2;<5 mm者,DHST=1;无反应者,DHST=0)。

评定标准:若PNI<30%,表示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可能性均很小;若30%≤PNI<40%,表示存在轻度手术危险性;若40%≤PNI<50%,表示存在中度手术危险性;若PNI≥50%,表示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可能性均较大。2、营养危险指数(NRI)

NRI=10.7(ALB)+0.0039(TLC)+0.11(Zn)-0.044(Age)

ALB:血清白蛋白;TLC:淋巴细胞计数;Zn:血清锌水平;Age:年龄。

评定标准:若NRI>60,表示危险性低;若NRI≤55,表示存在高危险性。

3、营养评定指数(NAI)

NAI=2.64(AMC)+0.60(PA)+3.76(RBP)+0.017(PPD)-53.80

AMC:上臂肌围(单位:cm);PA:血清前白蛋白(单位:mg%);PPD:用纯化蛋白质衍生物进行延迟超敏皮肤试验(硬结直径>5 mm者,PPD =2;<5 mm者,PPD=1;无反应者,PPD=0)。

评定标准:若NAI≥60,表示营养状况良好;若40≤NAI<60,表示营养状况中等;若NAI<40,表示营养不良。

4、住院病人预后指数(HPI)

HPI=0.92(ALB)-1.00(DH)-1.44(SEP)+0.98(DX)-1.09

ALB:血清白蛋白(单位:g/L);DH:延迟超敏皮肤试验(有1种或多种阳性反应,DH=1;所有均呈阳性,DH=2);SEP:败血症(有败血症,SEP=1;无败血症,SEP=2);DX表示诊断患有癌症(有癌,DX=1;无癌,DX=2)。

评价标准:若HPI为+1,表示有75%的生存机率;若HPI为0,表示有50%的生存机率;若HPI为-2,表示仅有10%的生存机率。

5、微型营养评定(MNA)

MNA评价内容包括:(1)人体测量;(2)整体评定;(3)膳食问卷;(4)主观评定等。上述各项评分相加,若MNA≥24,表示营养状况良好;若17≤MNA≤23.5,表示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若MNA<17,表示有确定的营养不良。

6、主观全面评定(SGA)

特点是以详细的病史与临床检查为基础,省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其理论基础是,身体组成改变与进食改变、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变、肌肉的消耗、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的改变等相关联。在重度营养不良时,SGA与身体组成评定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此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7、营养风险评价法(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

欧洲肠外肠内学会(ESPEN)于2002年推出住院患者的营养评定,其中突出对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进行评价,并由此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支持。NRS(2002)的特点为简便、易行、无创、费用低。

(1)NRS(2002)总评分包括三个部分的总和,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低减评分+年龄评分(若70岁以上加1分)

(2)NRS(2002)对于营养状况降低的评分及其定义:

0分:定义――正常营养状态

轻度(1分):定义――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50~75%

中度(2分):定义――2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25~50%

重度(3分):定义――1个月内体重丢失5%(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BMI<18.5或者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0~25%

(注:3项问题任一个符合就按照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3)NRS(2002)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及其定义:

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病人虚弱但不需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补充来弥补;

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得到恢复;

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而且不能被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可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

(4)评分结果与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

总评分≥3(或胸水、腹水、水肿且血清白蛋白<35 g/L者)表明患者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即应该使用营养支持;

总评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评定。以后复查的结果如果≥3分,即进入营养支持程序。

如患者计划进行腹部大手术,就在首次评定时按照新的分值(2分)评分,并最终按新总评分决定是否需要营养支持(≥3分)。

病例:

李某某,男,18岁,于1997年11月起无诱因出现腹泻每日4~10次,大便中含有大量脂肪,进食鱼、肉后腹泻加重。1999年2月,患者病情加重,腹泻每日30多次,伴腹胀,上腹部可见局限性隆起,自行催吐大量黄绿色液体后腹胀减轻。腹泻量随进食量的多少而增减。

家族史:患者有一姐一妹,其姐姐12岁时出现类似症状,在外院曾被诊断为“小肠动力障碍”,并于起病5年后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切除小肠1.1米),手术后即反复呕吐,无腹泻,回家后病情恶化,术后一年因重度营养不良而死亡。其妹妹现十二岁亦开始出现类似症状,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入院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5/55 mmHg,身高160 cm,体重30 kg,血红蛋白98 g/L,总蛋白5.6 g/dl,白蛋白3.5 g/dl,血清钙8.2 mg/dl,24小时大便脂肪定量64.8 g。连续三次大便常规检查报告含有大量脂肪。上胃肠压力测定显示:胃肠动力不足可能与神经病变有关。胃电图:餐前、餐后每分钟3次节律百分比均低于正常范围,餐前与餐后功率比大于1。肠电图:空腹肠电节律全部为缓慢。

营养状况诊断:中至重度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 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 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 ?”打“?”。 (4)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 ?”打“?”。 (5)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和,平均体重分别为和,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比2002年降低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降低和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比2002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下降了和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克,较2002年下降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癌症死亡率为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

患者病情评估总结与持续改进

2013年度患者病情评估总结与持续改进 医务科通过对各科室抽取相应病例数,检查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定 期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共随机抽查病例30份,其中放疗科1份;脑外科1份;胸外科1份;重症医学科1份,耳鼻喉科1份;化疗科2份;老年病科2份;中医科3份;儿科3份;骨科5份;眼科3份;内分泌科2份;普外二科3份;神经内科3份;心血管内科5份。 一、各科室做的好的地方: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对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等均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3、定期参与考核,及时纠正评估缺陷,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二、部分科室出现问题的地方,见下表: 存在问题例数 病人一般资料填写不全3 病人基本病情填写不全面18 风险因素评估不全面6 评估无患者、上级医师签字3 (1)病人一般资料填写不全的科室有:放疗科1份;心内科2份; (2)病人基本病情填写不全面的科室有:普外二科2份;眼科2份;骨科3份;儿科2份;中医科2份;耳鼻喉科1份;重症医学科1份;胸外科1份;心内科4份; (3)风险因素评估不全面的科室有:放疗科1份;重症医学科1份;老年病科1份;儿科1份;骨科2份; (4)评估无患者、上级医师签字:心内科2份;耳鼻喉科1份; 患者病情评估表完成较好的科室有神经内科、化疗科、内分泌科。 三、持续改进措施: 1、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患者入院病情评估,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并详细填写各项目。 2、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时应随时评估,记入病程记录中。 3、严格要求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细致的填好患者病情评估表里的各项内容,做好病情评估及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并由病人或家属签字确认。

患者入院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和谐,强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立我院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一、要求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史、心理状况、社会状况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患者的某些需求,如教育、出院计划及其他会诊的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评出三个风险等级:一般、病重、病危。对一般风险等级患者进行科内会诊;病重患者进行全院会诊;病危患者进行全院会诊,同时给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单。对于某些特定的 患者群体,如儿童及老年人、终末期患者或疼痛患者,在评估过程中尽量给予人体化的关注。 二、经治医师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并在24小时内完成大病历的书写;主治医师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评估患者将记录于主治 医师查房记录中,内容包括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的分析研究及诊疗计划等;带组教授须在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评估患者并记录于教授查房记录中,内容包括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三、在下列情况下,须随时将对患者的评估内容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一)患者病情变化;(二)患者诊断改变或诊疗计划改变;(三)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四)判断药物或其它治疗是否有效及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 四、对急诊患者即时评估,迅速落实诊疗措施;对症状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延时评估,实行先抢救后评估。评估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原则,不能为评估而评估,耽误急救时间。 五、医师必须在评估后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做好病情告知工作:一是告知评估结果、初步诊断、目前治疗方案;二是告知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或不良后果、下一步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三是评估后医院不能诊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知情告知。在告知的同时,履行签字手续。拟手术患者的术前谈话可替代本项内容。 六、住院患者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将对患者的风险评估贯彻于诊疗过程的始终,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患者入院时记录于《患者入院时医患沟通记录单》,住院期间记录于《患者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出院前记录于《患者出院时医患沟通记录》。

我国居民营养现状

我国居民营养现状 张明威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0121871) 【摘要】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追求健康,但目前国民的营养健康现状越来越表现出我国居民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健康观念的落后。“吃什么健康,怎么吃健康”已经不是哪一个家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国民营养健康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 【关键词】营养;健康现状;营养教育;对策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教案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实验教案 教师:秀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down.wyrj.)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教师准备:课件。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塑料杯、花生、肥肉、棉签、白纸。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培养皿、水、碘酒、滴管、馒头、面包。【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那么你们身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呢?”(学生回答) 教师:“这些营养从哪里来呢?”(学生回答) 教师:“好,我们就来看看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师:“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出示)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了解一下。 2、首先是蛋白质,你对于蛋白质了解多少呢?”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出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15页精选文档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 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是通过人体组成测定、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等手段,判定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后果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一、人体组成 人体组成的研究可采用“五水平模式”,即将人体分为原子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进行评价。 1、原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整体水平。 2、分子水平——水、蛋白质、糖原、脂肪和矿物质等。 公式1:总体脂肪(TBF)=体重-去脂组织(FFM) 公式2:FFM=总体水(TBW)/0.732 3、细胞水平——细胞、细胞外液体(ECF)和细胞外固体(ECS) 体细胞群(BMC)=(总体钾/150)×(1/0.80),或BMC=总体钾×0.0083 4、组织-系统水平——由主要组织和器官组成。 5、整体水平——评定方法包括人体测量及人体组成测定,如总体密度、双能源X 线吸收法(DEXA)及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等。 二、人体测量 1、体重

测定时必须保持时间、衣着、姿势等方面的一致性。体重计的感量不得大于0.5 kg,测定前须先标定准确。 (1)现实体重占理想体重(IBW)百分比(%)=现实体重÷IBW×100% (2)体重改变(%)=【通常体重(kg)-实测体重(kg)】÷通常体重(kg)×100% (3)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体重减少是营养不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应结合内脏功能的测定指标。当短期内体重减少超过10%,同时血浆白蛋白<3.0 mg/dl时,可判定病人存在严重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2、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正常参考值男性为8.3 mm,女性为15.3 mm。实测值相当于正常值的90%以上为正常;介于80~90%之间为轻度亏损;介于60~80%之间为中度亏损;小于60%为重度亏损。 3、上臂围与上臂肌围 (1)上臂围(AC) (2)上臂肌围(AMC)=AC(cm)-3.14×TSF(cm) AMC的正常参考值男性为24.8 cm,女性为21.0 cm。实测值在正常值90%以上时为正常;占正常值80~90%时,为轻度亏损;60~80%时,为中度亏损;小于60%时,为重度亏损。 三、生化及实验室检查 1、血浆蛋白 (1)血清白蛋白:持续的低白蛋白血症被认为是判定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2)血清前白蛋白(PA):与白蛋白相比,前白蛋白的生物半衰期短,血清含量少且体库量较小,故在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方面似较白蛋白更为敏感。应注意很多疾病状态可影响血清前白蛋白浓度。造成其升高的因素主要包括脱水和慢性肾功能衰竭。降低因素包括水肿、急性分解状态、外科手术后、肝脏疾病、感染和透析等。(3)血清转铁蛋白(TFN):TFN在肝脏合成,生物半衰期为8.8天,且体库较小,约为5.29 g。在高蛋白摄入后,TFN的血浆浓度上升较快。TNF的测定方法除放射

患者病情评估试题及答案

曹县县立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及相关人员进行病情评估。 2、入院病情评估由()、()汇同()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3、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4、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或()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5、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必要时申请(),进行集体评估。 6、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登记并作记录,必要时给予相应的()。 二、选择题(一题3分,共30分。) 1、普通住院患者入院()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2、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 A、入院病情评估 B、营养状况评估 C、心理状态评估 D、治疗、手术效果评估 3、手术后患者()小时内手术后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4、入院病情评估由()二人以上一同完成, A、诊疗组长 B、主治医师 C、主诊医师 C、科主任 5、急危重症患者由()共同完成 A、住院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B、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C、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D、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6、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A、在场医师 B、主治医师 C、主诊医师 D、科主任 7、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一人完成 A、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 B、上级医师或主诊医师 C、手术医师 D、上级医师 8、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A、副主任医师 B、主治医师 C、住院医师 D、主任医师 9、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 A、8 B、10 C、14 D、15 10.急危重症患入院后()应评估 A、1h B、6h C、12h D、立即 三、问答题(一题15分,共30分。) 1、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2、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病情评估培训考试答案 一、1、有资质的医师护士 2、诊疗组长主治医师主诊医师主治医师在场医师 3、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4、手术医师主诊医师主治医师 5、病重病危再次评估全院会诊 6、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心理支援 二、 1、B 2、 ABCD 3、C 4、ABC 5、D 6、 A 7、A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完整版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年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执业资格的接诊医师、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平舆县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四、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五、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六、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七、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门诊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表

营养评价

营养评价 一、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评估 按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分。 (一)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标准: 1. 营养状况情况评分 ⑴严重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3分 1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量减少75%以上;或BMI<16.0,并且一般情况差,如血浆白蛋白<25g/L。 ⑵中度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2分 一般情况差并2个月体重丢失>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量减少50%~75%;或BMI为16.0-16.9。 ⑶轻度营养状态受损:营养风险1分 3个月内体重减少>5%或近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减少25%~50%;或BMI 为17.0-18.4。 ⑷正常营养状态:营养风险0分 营养摄入正常,体重无明显降低。 (注:几项问题任一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2.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 ⑴疾病对营养的摄入、吸收、利用和代谢影响严重:营养风险3分 如严重头颅部损伤、骨髓移植、重症监护病人、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烧伤面积>50%患者、严重多发伤、脑卒中、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⑵中度影响:营养风险2分 如腹部大手术、重症肺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的炎性肠疾病、肝切除等; ⑶轻度影响:营养风险1分 如有并发症的慢性疾病患者、肝硬化、血液透析、糖尿病、股髋骨骨折、肿瘤患者(放、化疗)等。 (注:几项问题任一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3.年龄因素影响的评分: 年龄≥70岁,营养风险明显增加。因此,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应增加营养风险1分。 4. 营养风险总评分: 总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评分+年龄评分 ㈡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意义: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就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就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1、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与病历。(对于低年资的医师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 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取得其知情签字。 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与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1、医师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病情说明书。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

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营养评定

营养评定 一、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概念 营养风险的理念内涵: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发生不利的临床结局的可能性大;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有较大的可能从营养支持中受益。 营养不良:因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营养不足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体重指数(BMI)<18.5者并伴有一般的临床情况差。营养风险筛查(NRS)的评分有三个方面的来源:疾病(包括手术)评分;营养状况受损评分;年龄评分,70岁以上的患者对饥饿的耐受力较差,更需要营养支持。当确定营养风险时(NRS评分大于等于3分),应结合临床,为患者制定基于个体化原则的营养支持计划。 二、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2002总评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总和,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况低减评分+年龄评分 正常的营养状态0分 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 1分(轻度) 50%-75% 2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前一周的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2分(中度)

的25%-50% 1个月内体重丢失5%(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者 3分(重度)BMI<18.5或者前一周的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的0%-25% 1分 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的住院治疗。患者虚弱但不 需要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补 充来弥补。 2分 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 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肠外或者肠内营养支持得到 恢复 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3分 而且不能被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所弥补,但可使蛋白质分 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 评分结果与营养风险的关系 患者有营养不良或风险,使用营养支持大于等于3分每周复查营养评定小于3分如患者计划进行腹部大手术,就在首次评定时按照新的 分值2分评分,最后按照新的评分决定是否需要营养支 持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

关于印发《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通知 为加强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得到规范的同质化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 病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二、目的及意义 把握患者的基本现状和诊疗服务需求,为制定适宜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为疾病存在的风险及预后提供预见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严格实施监管,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评估人员资质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人员为在我院进行执业注册的临床医师,或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 四、评估重点范围: 门诊评估、住院时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包括手术风险评估)、麻醉评估、危重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转科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31天内再次住院

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五、评估内容: 评估病情描述、诊疗方法及效果、风险(手术、操作、药物)、预后等。 六、评估操作程序 门、急诊患者就诊时由接诊医师评估;入院病情评估由一线经治医师及上级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线经治医师先行评估,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住院期间的病情评估、可由一线经治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出院患者评估由一线经治医师及上级医师共同完成,手术风险评估按《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实施。 护理相关评估按《护理评估制度》、《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压疮管理制度》等制度实施。 七、评估要求 1、评估的标准、格式和评估时限见附件1; 2、入院时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至少进行一种评估,专科患者可使用专科制订的评估表格; 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严格执行ICU入、出标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4、医师、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保持沟通,相互印证,为制定医疗、保健、护理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并将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

患者病情评估规章制度及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制定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医师和护理人员实施。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的范围: 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四、评估重点环节: 1、门诊病人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安排在门(急)诊观察。若医生判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病情评估。 5、住院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7、病情的阶段小结。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包括一般患者正常出院前一天、自动出院、出院当天。 五、评估的记录 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住院患者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 20年月日:患者病情(或者XX)评估记录主治医师XXX、住院医师XXX、主诊医师XXX 今日查房后,采用XXX方法,对患者XXX情况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 (一)、采用的评估方式: (二)、评估的分、结论: (三)、处置意见: 记录医师:上级医师: 六、告知要求: 首次评估结果填写“病情评估记录表”,以告知患者或委托人;其它评估结果的告知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谈话记录、专用病情评估表(麻醉分级、重症评估表、手术风险评估表等)告知患者或委托人。 七、评估时限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