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学案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明白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

[新课导学]

1、比较物体运动垢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如何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刻)。

(3)公式:速度=路程/时刻v=s/t

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刻的单位组成的。经常使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刻的单位是秒,因此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经常使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千米/时=1/3.6米/秒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转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刻v=s/t

例题:讲义第25页例题。(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标准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进程,要求写出依照公式(或由此取得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查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随堂练评]

1、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米/秒=__________千米/时;72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3、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抵达乙地,用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抵达丙地,用了1.5分钟。那么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

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较较:()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5、一物体沿直线做机械运动,已知该物体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由此可知()

A、物体必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必然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D、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六、某中学生步行5千米的路程,所需的时刻约为()

A、60min

B、600 min

C、20 min

D、200 min

7、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刻是多少?

[课外作业]

一、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同窗所用的时刻别离是13s和12.8s,那么( )

A、甲的速度大

B、乙的速度大

C、甲、乙两同窗的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二、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B、所历时刻少的物体速度大

C、单位时刻内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刻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3、日常生活中,咱们经常使用两种方式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借助右图中的短跑竞赛来讲明这两个方式:a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⑴54k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

⑵20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m/h

五、某同窗参加50m跑的测试,教师记下了他跑到10m处、20m处、30m处所用的时刻别离是2s、3.5s、

4.5s,那么他在第三个10m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m/s,合___________ km/h。

六、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的明白得,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时刻t成反比

C、当t一按时是地,v与s成正比

D、速度v不随路程s和时刻t的转变而转变

7、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自豪了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觉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2.3快和慢”学案(高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学案 编辑:周志敏学校:高庙乡上官庄小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读、 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⑵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一、自学指导: 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并结合第2部分问题阅读教材 2、根据教材阅读,分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⑴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是否相同?若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⑵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如果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你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⑶物理学中根据什么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其定义是什么?其物理含义是什么? ⑷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定义有何特点?根据定义你会有何新的发现?(提示:从计算、单位角度阐述) ⑸你是如何知道汽车行驶速度的?请计算图中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比较小汽车在三段路程中的速度,你有何新的发现? ⑹计算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的速度,比较天鹅在三段路程中的速度,你有何新的发现? ⑺你对小汽车和天鹅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二、展示交流: 1、教师播放百米赛跑视频,并结合图8,引导不同的学生展示问题⑵的答案。 2、不同的学生展示问题⑶的答案,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八年级物理学案讲义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一、选择题 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A 、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 、形态和色彩 C 、旋律和节奏 D 、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 、流星划破夜空 C 、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 、房屋随地球自转 3、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 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人本身 B 、大舟 C 、河岸 D 、流水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 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静止的 B 、由东向西运动 C 、由西向东运动 D 、无法判断 5、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 ) A 、可能是运动的 B 、一定是运动的 C 、可能是静止的 D 、无法判断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 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 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 性是( ) A 、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 、飞机飞得很快 C 、子弹在空中静止 D 、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 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8、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 9、、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_________性。 10、“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3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学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1. 2. 活动二:探究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20,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 2.物理学中采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为“1 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3.速度的定义: . 4.公式: . 其中,路程用“”表示,时间用“”表示,速度用“”表示. 5.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是,速度的单位就写成,其中“/”表示“除以”的意思,读作“”,所以米/秒(m/s)就读作“”. 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米/秒 72 km/h=72×m/s=20 m/s,30 m/s=30× km/h=108 km/h. 6.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米/秒,表示 . 活动三: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21,并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P21“想想议议”中的内容 甲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 乙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 结论: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所以甲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的时间也相同,但相邻的距离,所以乙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把类似于甲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定义: 叫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s和t无关.(可用v=求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同.也就是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反映运动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例:火车以6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速度都是60 km/h. 活动四:探究:变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22,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平均速度公式: . 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注意:(1)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值与所取的时间(或路程)有关,在整个变速运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课堂检测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学案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明白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 [新课导学] 1、比较物体运动垢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如何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刻)。 (3)公式:速度=路程/时刻v=s/t 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刻的单位组成的。经常使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刻的单位是秒,因此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经常使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千米/时=1/3.6米/秒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转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刻v=s/t 例题:讲义第25页例题。(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标准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进程,要求写出依照公式(或由此取得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查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随堂练评] 1、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米/秒=__________千米/时;72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3、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抵达乙地,用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抵达丙地,用了1.5分钟。那么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 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较较:()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5、一物体沿直线做机械运动,已知该物体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由此可知() A、物体必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必然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D、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六、某中学生步行5千米的路程,所需的时刻约为() A、60min B、600 min C、20 min D、200 min 7、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刻是多少?

第二章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导航 1.通过实验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3.知道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会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材内容全解 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实验探究:测量气泡的速度 【实验原理】t s v 。 【实验器材】一根长约80 cm 、内径10 mm 的均匀玻璃管,水,米尺,停表,一张方格纸。 【实验过程】管内注满水,留一丛!氢渔(气泡直径约5 mm),两端密封,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2 s 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米尺测量L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时,选取的小气泡的直径不能太大,气泡直径越大,记录小气泡位置的误差就越大。 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改变时间间隔重复试验。 【数据分析】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都是V =5cm/s ,由此可知,气泡运动的规律是气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 【进一步研究】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研究气泡的运动。在图2-3-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玻璃管中气泡所处的高度,描绘出气泡运动的s -t 图像。观察整条图线可知,气泡运动的s -t 图像是一条直线。它表示气泡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

—图像法。 【实验结论】气泡运动的规律是气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①运动路径是直线; ②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不变; ③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拓展 物体运动的图像 (1)s -t 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v -t 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例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 s v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答案:A 例2 同学们用图2-3-4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图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气泡在 做 运动。 (5)本实验采用气泡做研究对象进行速度的测量,因为气泡的运动速度比较 (选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3 快与慢 学案(含答案)

快与慢 班级:姓名:组号: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情景体验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线,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二)教材助读 1.旧知回顾: (1)公式:v= ,s= ,t= 。 (2)单位换算:108km/h= m/s 2.阅读课本25—2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匀速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在课本中画出) (2)把图2-25和图2-26中的v 1 v 2 v 3 求出,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平均速度? (4)阅读27页的信息窗,找出:人步行的速度 _____ ,自行车的速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度 ____,光的速度 (三)预习自测 滑雪运动员沿240m 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①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③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s 经过的路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10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15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小汽车通过6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与每个200m 内的速度都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3快与慢(含答案)

2.3快与慢 一、单选题 1.以60km/h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A.匆匆行走的人B.内环高架上行驶的汽车 C.正在飞行的客机D.绕地球飞行的“神七”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 米,它在第4 秒内的速度是() A.2.5 米/秒B.20 米/秒C.5 米/秒D.8 米/秒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A.2:9B.9:2C.2:1D.1:2 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5.动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________ A.动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动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动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动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选择理由:________ 6.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7.某人上山速度为0.5m/s,到达山顶按原路返回,下山的速度为1.5m/s,则他上山和下山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A.1m/s B.0.75m/s C.0.87m/s D.2m/s 8.如图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10.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速度 (1)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师多媒体播放: 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 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 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 板书:速度定义式: s v t .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运动快慢

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 情景导入 图甲是2008年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情景,谁运

动得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图乙是决赛成绩表,谁运动得快?依据又是什么? 新课讲授 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时的情形作分析交流: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问题讨论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 s ,而第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点拨启发 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路程:可以比较他们在1 s 内运动的路程。学生计算: 百米冠军:100 m 12 s =8.33 m/s 万米冠军:10 000 m 1 680 s =5.95 m/s 即百米冠军1 s 内通过的路程是8.33 m ,万米冠军1 s 内通过的路程是5.95 m 。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路程与时间之比,可用公式v =s t 表示。 学生自学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 ——路程——米(m) t ——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 或m·s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24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地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 一、导学1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24页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2、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必须同时考虑哪两个因素? 3、什么叫速度? 4、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5、速度的计算公式怎样写?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意义及其单位是什么? 6、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 换算关系是:。 二、导学2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_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⑶。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概念: 3.速度的公式: 4、速度的单位:m/s ,km/h, 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三、导学3 自主阅读教材25-27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

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 、大人 B 、小孩 C 、一样快 D 、无法确定 3、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 、1.33m/s B 、7.2km/h C 、2.5m/s D 、4.8km/h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 内通过路程为200m ,那么,它在第1s 内通过__________m ,第2s 内通过__________m ,前5s 内通过__________m 。 五、课堂小结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t s ,变形式s=vt ,t=v s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 换算单位:1km/h= 6.31m/s 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学海风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导练):2.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基础导练 1.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 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 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___h.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提升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s v t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1.25 s B.0.625 s C.0.8 s D.2.5 s 3.(多选)“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 min内匀速行驶完,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上海科技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某某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二、考点点拨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 1、比较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X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X翔运动得最快,因为X翔最先冲过终点。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X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X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X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X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X翔跑得距离大。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 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X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所以计时员说X翔最快。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X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 (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 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 点拨: 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

动得最快;而图(b )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 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S 时间:t 速度:v 公式v=t S (给出任意两个量一定可求出第三个量)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也可以用m/s ,或者m ·1s -)读作“米每秒” 辅助单位“千米/时”(也可以用km/h ,km ·1 -h )读作“千米每时” 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h = s 3600m 1000≈/s 1m/s=h 36001km 1013-⨯= 例2:换算下列单位 120km/h= m/s 10m/s= km/h 例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小明在距离小强500m 的地方喊话,另一端的小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小明的声音? 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340m/s ,路程S=500m 求:小强听到小明的声音需要的时间为t 解:由 v= t S 得 t=v S =s /m 340m 500 答:小明的声音传播1.47s 后小强就能听见。 例4: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000m ,小明上学的速度为1m/s ,由于小明早晨晚起,当起床后上学时,离上课只有5分钟了,请你判断一下小明是否能按时到校。 已知:学校到家的距离为S=1000m ,速度v=1m/s 求:小明走路需要的时间t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 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有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实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理解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点拨: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小结:这个秒钟可叫单位时间,在这样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 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一一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学案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 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________________ ,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示,它是由______________ 位禾廿___________ 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读作 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示。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 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 快慢。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2.3-1所示。请你观察情境,比 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 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 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辆运动得快一些?为什么? 知识点二:速度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 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二m/s

八年级物理全册《2.3 快与慢》导学案(教师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2.3 快与慢》导学案(教师 版)沪科版 2、3 快与慢》导学案(教师版)姓名班级小组编号评价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够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3、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会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匀速的还是变速的 【预习课】 学法指导 1、利用课件多视角向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2认真阅读教材,勾画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理解速度的概念,进一步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重点放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上。建立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依据发现的问题,再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预习自测:(课件展示)1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式单位 3、1米/秒= 千米/小时 4、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是 5、列出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课】 探究点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问题: 观察课本27页看谁跑得快并思考问题:速度单位“ 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针对训练速度的变形公式:、探究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阅读课本30页探究小汽车行驶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当堂检测:(课件展示) 1、单位换算:10m/s=_____km/h54km/h=____m/s 2、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A、750m/s B、15m/s C、36km/h D、1250cm/s

快与慢学案

课题: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 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判定一个直线运动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学习重点: 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一、学前准备 1.你能用哪些办法来比较几名同学跑步的快慢? 2.地球同步卫星定点于地球上空的某一点,与地球同步运动,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二、探究活动 (一)师生探究·解决问题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过些天,就是校运会了,在运动会上,我们是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提出两种情况: 1. 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6 秒, 乙同学用了17秒,谁快? 2. 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 米, 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50 米, 谁快? 提出特殊情况: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40秒跑了260米,谁快? 总结归纳: ①可以通过在相同的路程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 越快。

②可以在相等的时间之内比较所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则运动得越快。 ③可以比较两个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比较多,就谁跑得快。 二.速度 ⑴物理意义: ⑵定义: ⑶公式:变形公式: (4) 单位:, 速度等于路程除了时间,因此,速度的单位也应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①单位的读法:, ②单位的换算: 三、关于速度的计算 例 1 :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 1.5km 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 求: 解:由可得: 答:活动:会看出租车发票 四、速度的测量 ①测量的原理: ②测量的器材:五、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拟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那么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v=教师板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第3节《测 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 设计人:审核人: 装 订 线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 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要测量速度,我们需要测量和,然后利用公式 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 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 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下表是是小梅和绍杰同学在实 验中测量出来的一组数据,请你帮 他们算出各阶段气泡运动的速度 并填入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看看 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 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 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 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 用连接起来,就得 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如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运动。 [及时练习]1. (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 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2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匀速直线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