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 说课稿培训讲学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

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学会通过实验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三、教学流程

1. 生活出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奥运会游泳比赛录像,让学生观察哪位运动员游得最快?

2. 创设情景,建立概念

学生比较运动员游泳时的快慢,发现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可见、重现、可控的特点,使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定格在学生面前,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利用总结出的两种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比较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时的物体运动快慢。引导学生将不同时间换算成相同时间,由此得出比较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从而很容易得出速度的概念。

设计意图:物理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物理方法,不是具体内容或题目,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一般很难用实验演示,有时仅用语言也难以描述清楚。但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生动形象的过程描述处理,学生容易接收,突破速度概念这一教学难点。

速度的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个难点,许多学生不知道哪个单位大。为消除学生的疑惑,让学生比较1元人民币和1美元的币值大小,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克服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很有可能答错,教师不是轻易否定或批评,而是把错误看作一种资源,充分利用它引导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3. 动手实验,测量速度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步行的速度,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实际测量自己步行时的速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熟练运用了速度公式,练习了长度、时间的测量,并且对自己的步行速度有了更准确、直观的了解。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谈一谈,想一想,动一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和集体合作精神,同时,利用多媒体扩大观察范围,使全体同学都可利用停表测量学生的步行时间,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进一步领悟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4. 巧设练习,规范格式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中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刘翔跑步的速度,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作业巩固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是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学有所用的体现。同时,测上楼的速度,也为下一节课测平均速度和九年级测学生上楼的功率埋下伏笔。

四、教后反思

1.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由于受课堂客观条件的限制,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学生很难见到(如游泳比赛),可用信息技术展示这一场景,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由于课堂上课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如测步行速度)难以开分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能解决实验在空间、时间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3 用信息技术将体育与物理学科有机整合。一段扣人心弦的比赛画面,配上激昂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快和慢”学案(高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学案 编辑:周志敏学校:高庙乡上官庄小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读、 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⑵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一、自学指导: 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并结合第2部分问题阅读教材 2、根据教材阅读,分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⑴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是否相同?若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⑵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如果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你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⑶物理学中根据什么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其定义是什么?其物理含义是什么? ⑷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定义有何特点?根据定义你会有何新的发现?(提示:从计算、单位角度阐述) ⑸你是如何知道汽车行驶速度的?请计算图中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比较小汽车在三段路程中的速度,你有何新的发现? ⑹计算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的速度,比较天鹅在三段路程中的速度,你有何新的发现? ⑺你对小汽车和天鹅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二、展示交流: 1、教师播放百米赛跑视频,并结合图8,引导不同的学生展示问题⑵的答案。 2、不同的学生展示问题⑶的答案,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初次接触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有些困难。 2、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物理计算格式及单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米尺、秒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其他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57cm =________m =______dm =_______mm 3.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这种差异,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点拨 知识点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_____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 【说明】“1米/秒”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米。 【注意】常用的速度的单位还有:千米/时,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经常用该单位表示速度。 速度的单位中,“米/秒”和“千米/时”如何换算呢? 【点拨】时千米时=千米=时千米 = 秒 米秒米/6.3/1000 36003600 1 1000 1 11/1 当堂训练:1、15m/s= km/h ; 72km/h= m/s 2、课本p29作业第1、2题 【例题】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 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 =340m/s ,s =1km =1000m 求:t

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是一节物理概念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3)速度的计算。(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概念课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对本节课作出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神州十号的升空视频,并这样为学生介绍: 当神舟十号的熊熊火焰,在万众瞩目之中成功升天时,中国这条千年巨龙亦已在这一声声呐喊,一次次期望中勃然腾飞!他,终将神游于层云之上,长啸于九天之间! 在这振奋人心的一刻,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十号的飞行速度吗?它的飞行速度约每秒7.9千米,每小时飞行2.8万千米,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 这段视频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体会速度的意义 2、接着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用词汇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时,“慢慢吞吞、风驰电掣、一泻千里、健步如飞、大步流星、转瞬即逝”一个个美妙的词汇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这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此时,让学生在速度带来的震撼与快乐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齐读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比赛中人们最关心谁得冠军,我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对于这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以“传递小国旗”的游戏引入,相同人数的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递火炬,我喊停时,比一比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的快,然后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地快,使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从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接着展示“赛跑比赛图片”,让学生从观众和裁判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及时巩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让学生列举:体育赛场上还有哪些项目是通过运动的快慢来决定胜负的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速度概念的理解 此时,自然过渡抛出问题: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进而开始突破本节的一个重难点问题:速度概念的理解.这里,我采用分部探究引入速度概念,首先展示例题引发思考,我专门挑选了海、陆、空的运动冠军来让学生进行比较,他们的速度谁更胜一筹呢?学生在好奇中根据已学知识,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很快比较出了雨燕最快,猎豹次之,旗鱼最慢,也有学生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采用哪种方法更好呢?经过分析发现,根据人们的思维习惯第一种方法更胜一筹,此时,我向学生介绍我们物理上常用的一种定义概念的方法——比值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速度的定义,并进一步得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其单位。启发学生完成m/s和km/h之间的单位换算,及时进行巩固练习. 接着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练习解释速度的物理意

HK沪科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全章 分课时)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学习目标 1、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机械运动的含义;2、正确选择参照物 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学指导 1、运动的世界 (1)宇宙每时每刻都在__________。 (2)我们生活在__________的世界里。 2、运动的描述 (1)人们用__________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2)科学家用特定的__________、数学工具及__________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3)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 (4)在研究机械运动中,“另一个物体”即被选作__________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就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__________,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__________,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6)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__________的选择有关,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常常也会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小结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自学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雨滴从高空落下 C、爱国卫生运动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地面上的人 B、战斗机(受油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3、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4、广安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列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5、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如果看到地面在上升,那么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飞机场 C、地球 D、降落伞 6、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以汽车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的。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 __________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8、“刻舟求剑”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历史故事,故事中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在船上刻记号而找到剑,是由于他不懂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9、每天“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的。 10、小明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小明相对__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 __________小明是静止的。

快与慢 速度的变化

图1 快与慢 速度的变化 名师释疑: 1.速度公式:S v t = ,式中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单位有m/s 、km/h 。1m/s=_____________ km/h ,1 km/h=_________m/s 。(其换算方法是:) 2.利用公式计算速度的时候,S 和t 必须有对应性,或者说S 必须是时间t 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因为速度大小始终是一个定值,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所以我们可以用整个运 动过程中任意一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和v-t 图像如图1。 4.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是不确定的,所以 只能用平均速度来表示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明确对应的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或是哪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切记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5.在直线运动中,公式s v t =与s v t -=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 s v t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这个定义中,应注意理 解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或每一时刻速度都相同。 s v t =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 内通过的总路程是S ,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t s ,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 基础训练: 1.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大 B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小 C .1 m/s 与1 km/h 的速度一样大 D .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2.(2012四川自贡)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 s/t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4.(2012浙江湖州)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 m 停泊点,开始以0.2m/s 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1)从30 m 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s 。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学教案 2.1动与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 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学案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明白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 [新课导学] 1、比较物体运动垢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如何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刻)。 (3)公式:速度=路程/时刻v=s/t 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刻的单位组成的。经常使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刻的单位是秒,因此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经常使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千米/时=1/3.6米/秒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转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刻v=s/t 例题:讲义第25页例题。(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标准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进程,要求写出依照公式(或由此取得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查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随堂练评] 1、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米/秒=__________千米/时;72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3、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抵达乙地,用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抵达丙地,用了1.5分钟。那么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 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较较:()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5、一物体沿直线做机械运动,已知该物体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由此可知() A、物体必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必然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D、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六、某中学生步行5千米的路程,所需的时刻约为() A、60min B、600 min C、20 min D、200 min 7、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刻是多少?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 说课稿培训讲学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 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学会通过实验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三、教学流程 1. 生活出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奥运会游泳比赛录像,让学生观察哪位运动员游得最快? 2. 创设情景,建立概念 学生比较运动员游泳时的快慢,发现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可见、重现、可控的特点,使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定格在学生面前,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3 快与慢 学案(含答案)

快与慢 班级:姓名:组号: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情景体验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线,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二)教材助读 1.旧知回顾: (1)公式:v= ,s= ,t= 。 (2)单位换算:108km/h= m/s 2.阅读课本25—2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匀速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在课本中画出) (2)把图2-25和图2-26中的v 1 v 2 v 3 求出,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平均速度? (4)阅读27页的信息窗,找出:人步行的速度 _____ ,自行车的速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度 ____,光的速度 (三)预习自测 滑雪运动员沿240m 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①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③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s 经过的路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10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15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小汽车通过6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与每个200m 内的速度都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速度 (1)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师多媒体播放: 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 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 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 板书:速度定义式: s v t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拟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那么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v=教师板书。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 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一一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学案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 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________________ ,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示,它是由______________ 位禾廿___________ 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读作 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示。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 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 快慢。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2.3-1所示。请你观察情境,比 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 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 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辆运动得快一些?为什么? 知识点二:速度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 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二m/s

【学海风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导练):2.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基础导练 1.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 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 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___h.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提升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s v t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1.25 s B.0.625 s C.0.8 s D.2.5 s 3.(多选)“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 min内匀速行驶完,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24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地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 一、导学1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24页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2、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必须同时考虑哪两个因素? 3、什么叫速度? 4、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5、速度的计算公式怎样写?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意义及其单位是什么? 6、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 换算关系是:。 二、导学2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_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⑶。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概念: 3.速度的公式: 4、速度的单位:m/s ,km/h, 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三、导学3 自主阅读教材25-27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

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 、大人 B 、小孩 C 、一样快 D 、无法确定 3、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 、1.33m/s B 、7.2km/h C 、2.5m/s D 、4.8km/h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 内通过路程为200m ,那么,它在第1s 内通过__________m ,第2s 内通过__________m ,前5s 内通过__________m 。 五、课堂小结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t s ,变形式s=vt ,t=v s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 换算单位:1km/h= 6.31m/s 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预习手册

第三节 快与慢 第1课时 运动的快慢 速度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1)相同时间比路程:时间相同,路程越 长,物体运动得越______; (2)相同路程比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 二、速度 2.引入:为了比较不同物体________的快慢才引入速度的概念。 3.概念: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_与通过这段路 程所用______的比称为速度。 4.公式: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此公式可以变形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5.单位 速度单位之间的转化:1 m/s =1 m 1 s =1 1 000 km 1 3 600 h =________km/h ;1 km/h =1 km 1 h =1 000 m 3 600 s ≈0.28 m/s。

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________。 二、变速直线运动 3.概念:速度__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4.特点: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________。5.描述: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常用__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6.拓展:运动图像 三、速度的估测(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 7.人步行的速度是1________;民航客机的速度是900________。

最新物理初二上沪科版2.3快与慢教案2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2.3快与慢》教案二 沪科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路程、时间的简单计算。 3、 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小学知识,学习巩固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自然现象,乐于观察实验,感受速度的现实意义 重 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难 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路程、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学法 教法 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 板 书 设 计 三节快与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二、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 三、公式:v=s/t v :速度 s :路程 t :时间 四、单位:米/秒 读作“米每秒” 符号:m/s 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 符号:km/h 五、例题

一.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代数式2S r π=是圆的面积公式。 ( ) 2.任何一个有理数a 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都可以分别用a -、 1a 、a 表示。 ( ) 3.整 式与整式的和一定是整式。 ( ) 4.若有理数m n 、满足m n >,则必有m n >。 ( ) 5.两个有公共顶点 且大小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 ) 6.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 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 ) 7.两条直线被第三 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 8.用一个平面去截一 个球所得到的截面一定是圆。 ( ) 9.标准状态下,水 在100℃时沸腾是必然事件。 ( ) 10.若0a =,则a b >是不可能事件。 ( ) 二.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1.2-的倒数的相反数为 。 1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120: 。 13.若a a >,则a 0。(填“>”、“<”、“≥”、“≤”) 14.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有 个,其中非负整数是 。 15.用字母表示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同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值不 变”: 。 16.多项式2332391x y x y xy ---的最高次项是 ,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把 这个多项式按字母x 的升幂排列为 。 17.当32 a =且0.5 b =时,代数式()2a b ab +的值为 。 18.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条边也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是 。 19.如图,C D 、 两点分别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 若15BM =cm ,则AB = cm 。 20.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21.“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是 事件。 22.从装有4个白球、2个红球的袋子里任意取出一个球, 球被取出的可能性大。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23.若()a --是正整数,则a 是( ) A.正数 B.负数 C.0 D.任意有理数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 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有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实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理解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点拨: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小结:这个秒钟可叫单位时间,在这样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上海科技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上海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二、考点点拨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 1、比较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刘翔运动得最快,因为刘翔最先冲过终点。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刘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刘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刘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跑得距离大。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 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刘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所以计时员说刘翔最快。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 (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 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 点拨: 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