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1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1 (新

版)沪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动员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

2、教学难点是:

(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动手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5、巩固反馈,知识扩展。

6、小结,布置作业。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启发

学生;比较分析、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幻灯片、玩具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1、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

前后4个同学一组,每组桌上有两辆不同的电动玩具小车、刻度尺。让两辆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

生:小车在相同进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也可以说在相同路程内,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例如: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学生可能回答,用路程比上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可能答出用时间比上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对于后一种回答学生如感到困难,教师可适当引导,主要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学生对速度的了解,结合学生小学所学速度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哪一种比较方法更符合人的认知习惯。讨论后得出在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

①速度概念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然后根据学生小学所学知识,学生可以顺利总结出速度的公式。

u= st

②速度的公式

③速度的单位

师:路程与时间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路程:米,千米,厘米等,时间:秒,分,时等。

师: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常见的有米/秒、千米/时,用符号m/s、km/h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米/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演示单位换算,让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例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2.3快和慢”学案(高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学案 编辑:周志敏学校:高庙乡上官庄小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读、 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⑵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一、自学指导: 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并结合第2部分问题阅读教材 2、根据教材阅读,分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⑴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是否相同?若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⑵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如果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你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⑶物理学中根据什么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其定义是什么?其物理含义是什么? ⑷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定义有何特点?根据定义你会有何新的发现?(提示:从计算、单位角度阐述) ⑸你是如何知道汽车行驶速度的?请计算图中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比较小汽车在三段路程中的速度,你有何新的发现? ⑹计算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的速度,比较天鹅在三段路程中的速度,你有何新的发现? ⑺你对小汽车和天鹅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二、展示交流: 1、教师播放百米赛跑视频,并结合图8,引导不同的学生展示问题⑵的答案。 2、不同的学生展示问题⑶的答案,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初次接触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有些困难。 2、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物理计算格式及单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米尺、秒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其他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57cm =________m =______dm =_______mm 3.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这种差异,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点拨 知识点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_____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 【说明】“1米/秒”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米。 【注意】常用的速度的单位还有:千米/时,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经常用该单位表示速度。 速度的单位中,“米/秒”和“千米/时”如何换算呢? 【点拨】时千米时=千米=时千米 = 秒 米秒米/6.3/1000 36003600 1 1000 1 11/1 当堂训练:1、15m/s= km/h ; 72km/h= m/s 2、课本p29作业第1、2题 【例题】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 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 =340m/s ,s =1km =1000m 求:t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学案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明白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 [新课导学] 1、比较物体运动垢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如何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刻)。 (3)公式:速度=路程/时刻v=s/t 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刻的单位组成的。经常使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刻的单位是秒,因此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经常使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千米/时=1/3.6米/秒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转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刻v=s/t 例题:讲义第25页例题。(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标准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进程,要求写出依照公式(或由此取得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查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随堂练评] 1、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米/秒=__________千米/时;72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3、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抵达乙地,用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抵达丙地,用了1.5分钟。那么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 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较较:()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5、一物体沿直线做机械运动,已知该物体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由此可知() A、物体必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必然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D、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六、某中学生步行5千米的路程,所需的时刻约为() A、60min B、600 min C、20 min D、200 min 7、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刻是多少?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 说课稿培训讲学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 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学会通过实验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三、教学流程 1. 生活出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奥运会游泳比赛录像,让学生观察哪位运动员游得最快? 2. 创设情景,建立概念 学生比较运动员游泳时的快慢,发现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可见、重现、可控的特点,使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定格在学生面前,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沪科版)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 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快。 二、速度的基本知识 物理学中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的则物体运动的快。 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 =S t v :速度 s :路程 t :时间 4.变形式:s =vt 或 t =s v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读作“米每秒”);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 或km •h -1(读 作“千米每时”) 6.单位换算:1m/s=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瞬时速度:指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

4.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运动的速度 注意: ①平均速度是衡量物体在某一段时间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求平均速度的公式:V= s 总 t 总 四、运动的图像 1.s-t 图像 (1) .s-t 图像知识点总结: ①.在s-t 图像中倾斜的直线代表匀速直线运动 ②.倾斜的直线越靠近S 轴,其速度越大 ③.与时间t 轴平行的直线代表物体静止 ④.交点代表相遇

(2).根据知识点对图像的解析: ①.图像中a、b都是匀速直线运动,c是静止状态; ②.由图像可知,v a>v b(当a、b运动的时间都为t1,路程S a>S b;当a、b运动的路程都为10m时,t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3 快与慢 学案(含答案)

快与慢 班级:姓名:组号: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情景体验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线,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二)教材助读 1.旧知回顾: (1)公式:v= ,s= ,t= 。 (2)单位换算:108km/h= m/s 2.阅读课本25—2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匀速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在课本中画出) (2)把图2-25和图2-26中的v 1 v 2 v 3 求出,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平均速度? (4)阅读27页的信息窗,找出:人步行的速度 _____ ,自行车的速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度 ____,光的速度 (三)预习自测 滑雪运动员沿240m 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①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③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s 经过的路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10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15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小汽车通过6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与每个200m 内的速度都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速度 (1)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师多媒体播放: 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 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 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 板书:速度定义式: s v t .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上海科技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某某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二、考点点拨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 1、比较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X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X翔运动得最快,因为X翔最先冲过终点。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X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X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X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X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X翔跑得距离大。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 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X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所以计时员说X翔最快。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X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 (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 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 点拨: 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

动得最快;而图(b )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 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S 时间:t 速度:v 公式v=t S (给出任意两个量一定可求出第三个量)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也可以用m/s ,或者m ·1s -)读作“米每秒” 辅助单位“千米/时”(也可以用km/h ,km ·1 -h )读作“千米每时” 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h = s 3600m 1000≈/s 1m/s=h 36001km 1013-⨯= 例2:换算下列单位 120km/h= m/s 10m/s= km/h 例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小明在距离小强500m 的地方喊话,另一端的小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小明的声音? 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340m/s ,路程S=500m 求:小强听到小明的声音需要的时间为t 解:由 v= t S 得 t=v S =s /m 340m 500 答:小明的声音传播1.47s 后小强就能听见。 例4: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000m ,小明上学的速度为1m/s ,由于小明早晨晚起,当起床后上学时,离上课只有5分钟了,请你判断一下小明是否能按时到校。 已知:学校到家的距离为S=1000m ,速度v=1m/s 求:小明走路需要的时间t

八年级物理全册《2.3 快与慢》导学案(教师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2.3 快与慢》导学案(教师 版)沪科版 2、3 快与慢》导学案(教师版)姓名班级小组编号评价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够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3、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会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匀速的还是变速的 【预习课】 学法指导 1、利用课件多视角向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2认真阅读教材,勾画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理解速度的概念,进一步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重点放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上。建立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依据发现的问题,再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预习自测:(课件展示)1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式单位 3、1米/秒= 千米/小时 4、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是 5、列出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课】 探究点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问题: 观察课本27页看谁跑得快并思考问题:速度单位“ 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针对训练速度的变形公式:、探究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阅读课本30页探究小汽车行驶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当堂检测:(课件展示) 1、单位换算:10m/s=_____km/h54km/h=____m/s 2、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A、750m/s B、15m/s C、36km/h D、1250cm/s

快与慢教案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快与慢教案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课题 2.3 快与慢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 准备 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路程 时间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答:

(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拟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那么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v=教师板书。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 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有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实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理解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点拨: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小结:这个秒钟可叫单位时间,在这样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 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一一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学案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 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________________ ,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示,它是由______________ 位禾廿___________ 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读作 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示。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 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 快慢。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2.3-1所示。请你观察情境,比 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 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 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辆运动得快一些?为什么? 知识点二:速度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 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二m/s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24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地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 一、导学1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24页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2、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必须同时考虑哪两个因素? 3、什么叫速度? 4、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5、速度的计算公式怎样写?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意义及其单位是什么? 6、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 换算关系是:。 二、导学2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_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⑶。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概念: 3.速度的公式: 4、速度的单位:m/s ,km/h, 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三、导学3 自主阅读教材25-27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

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 、大人 B 、小孩 C 、一样快 D 、无法确定 3、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 、1.33m/s B 、7.2km/h C 、2.5m/s D 、4.8km/h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 内通过路程为200m ,那么,它在第1s 内通过__________m ,第2s 内通过__________m ,前5s 内通过__________m 。 五、课堂小结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t s ,变形式s=vt ,t=v s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 换算单位:1km/h= 6.31m/s 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HK沪科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全章 分课时)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学习目标 1、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机械运动的含义;2、正确选择参照物 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学指导 1、运动的世界 (1)宇宙每时每刻都在__________。 (2)我们生活在__________的世界里。 2、运动的描述 (1)人们用__________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2)科学家用特定的__________、数学工具及__________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3)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 (4)在研究机械运动中,“另一个物体”即被选作__________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就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__________,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__________,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6)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__________的选择有关,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常常也会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小结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自学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雨滴从高空落下 C、爱国卫生运动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地面上的人 B、战斗机(受油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3、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4、广安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列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5、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如果看到地面在上升,那么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飞机场 C、地球 D、降落伞 6、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以汽车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的。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 __________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8、“刻舟求剑”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历史故事,故事中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在船上刻记号而找到剑,是由于他不懂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9、每天“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的。 10、小明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小明相对__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 __________小明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精品教案 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7.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科学内容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全章概述 本章涉及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第二节为“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第三节“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八年级物理全册2.3快与慢导学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doc

2.3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物理意义,速度的定义,两种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 2、知道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速度的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持征。会测算物体运动速度、看懂速度表。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公式及公式变形,单位换算及简单的计算为本节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认真看书(P23-27 页)完成下列填空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男子100m 决赛正在进行,看台上的观众用相同比较判断运动快慢;裁判则用相同比较来判断谁跑的快;即(1)相同的时间比;(2)相同的路程比. 速度是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的,比较物体速度大小时,既要考虑路程,又要考虑时间。 2、物理学中速度定义为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计算公式: ,公式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在交通运输上速度的单位是读作。 4、物体在一条上运动,如果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速度v保持不变,所以v与s和t无关。即物体在

开始的速度是多大,运动中的速度还是这个速度始终不变,速度的大小与运动时间和路程都没关系。) 5、速度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用 来反映。 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求的速度是该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某段路程除以物体在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才得到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子弹的速度是100m/s,动车的速度是200Km/h,谁的速度快?, 2、某同学百米跑了12S,而一万米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计算谁的速度大? (计算过程): 3 、换算关系:1km/h= m/s. ;1m/s= km/h ,340m/s 的物理意义。 4、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 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µs。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m. (计算过程): 5、一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行驶50 米用了5秒钟,则它的速度是。若又行驶了100 米,需用秒钟,此时的速度是由此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与行驶的路程和时 间(“有关”、“无关”)。 6、右图中汽车速度表上显示 的速度是km/h,以这 样速度运动5min 通过的路程是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