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过,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调教,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华生是把学习理论的原则应用于儿童发展问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当他读到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后,开始认为经典条件作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动物,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也服从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并致力于儿童情绪的研究。

华生认为婴儿出生时只有三种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爱。引起这些情绪的无条件刺激一般只有一两种,但是年长的儿童可以对很多的刺激产生这些情感反应,因此对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一定是习得的。例如,华生认为对婴儿来说只有两种无条件刺激可以引起恐惧,一个是突然的声响,一个是失去支持物(如从高空落下),但年龄大点儿的儿童对很多事物,如陌生人、猫、狗、黑暗等都感到恐惧。对这些事物的恐惧一定是习得的。如一个小孩对蛇的恐惧是因为当他看到蛇时听到了尖叫声,蛇因而成为了一种条件刺激。华生等以一个11个月大的小男孩为被试,看能否通过条件作用让他对小白鼠产生恐惧。实验之初,小孩对小白鼠并不害怕,但经过条件作用后,小孩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验过程如下:在小白鼠出现在小孩面前的同时,在小孩的背后用力击打一个物体发出巨响,引起孩子的惊吓反应。反复几次后,当只有小白鼠出现时,小孩也表现出害怕、逃避的反应。几日后,小孩对所有带毛的物体如狗、皮毛大衣等都感到害怕,可见,他的恐惧已经泛化。

华生的研究在实践上一个主要的应用是发展了一套对恐惧进行去条件作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当代来说即是一种行为矫正或称之为系统脱敏法。这个研究是针对一个叫皮特的三岁小男孩进行的,他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但对兔子等动物感到害怕。华生等为消除其恐惧采用了如下程序:首先,在皮特喝下午茶时,将关在笼子里的兔子放在距离皮特较远且不会对他产生威胁的地方;第二天,将兔子拿到较近的距离,直到皮特感到一丝不安;接下来的每一天,兔子都被移近一点儿,但在实验者的关照下,并不会给皮特带来太多的麻烦。终于,皮特可以做到一边吃东西一边与兔子一起玩。用同样的方法,心理学家消除了皮特对其他物体的恐惧。

基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对养育孩子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拥抱、亲吻婴儿,因为这样做很快就会让婴儿把看见父母与纵容的反应联系起来,就不会学习离开父母独自探索世界。他主张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般对待,用良好的方式训练他们,从而使儿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爱尔维修(1715~1771)

爱尔维修

法国启蒙思想家,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出生在巴黎一个宫廷医生的家庭。毕业于耶稣会办的专科学校,曾任总包税官。他考察了第三等级的贫困和封建贵族的糜烂生活,因而痛恨封建制度。后来,辞去官职,专心著述,并和思想家D.狄德罗、P.H.D.霍尔巴赫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对封建制度及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倡导者他认为,人的才智差别是因为人所处

的环境和后天的机遇,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创造天才”爱尔维修所讲的教育是“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他一方面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改造人必须改造环境;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们的偏见统治着世界,改造环境又必须改造人的偏见,即通过教育改造社会。这样,就把人民群众看成是消极的,而把少数教育者看成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人物”。他不理解人在参与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因而,他在观察社会历史问题时,陷入了“意见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

爱尔维修重视学校教育。他号召教师要勤勉地工作,要具有教育技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德。他也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初教育的时刻。人的再教育工作较之教育工作要困难得多。他重视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认为知识能使人们获得幸福和自由,无知会使人怠惰和堕落,并号召学校要传授科学知识。他重视学习中的自觉与努力,认为“真理不是恩赐之物,而是对劳动的报酬”等等。

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是环境和教育产物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民主、平等和世俗教育的主张,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制订的一些教育法案有较大的影响。爱尔维修主要的教育著作有《论精神》(1758)和《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2)等。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W?冯特???(得分:0.5)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分:0.5)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分:0.5)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思维萌芽???(得分:0.5)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神经系统???(得分:0.5)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脑干网状结构???(得分:0.5)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下丘脑???(得分:0.5)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顶叶???(得分:0.5)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颞叶???(得分:0.5)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脑干???(得分:0.5)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嗅觉???(得分:0.5)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植物神经系统???(得分:0.5)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分值:0.5] 您的回答:D. 发生变化???(得分:0.5) 14.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波形???(得分:0.5)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分值:0.5]您的回答:B. 恒常性???(得分:0.5)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分值:0.5] 您的回答:D. 联觉???(得分:0.5)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分值:0.5] 您的回答:C. 16~20000赫兹???(得分:0.5)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整体性???(得分:0.5)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负后像???(得分:0.5)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分值:0.5] 您的回答:B.时间知觉???(得分:0.5)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分值:0.5]

2020年新编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精神分析理论讲解名师资料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试题3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个人物与精神分析有关()。 A 荣格 B 马赫 C 华生 D 安吉尔 2、下列哪种理论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比较大?()。 A 原型理论 B 特征分析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 3、( )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代表人物。()。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弗洛伊德 D 巴甫洛夫: 4、哪种理论认为认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5、在精神分析中,有的病人产生对治疗者的依恋甚至爱慕称为。()。 B 移情 A 投射外设 D 转移C (。)6、下列心理学流派中,哪一个被称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 B A D 行为主义学派C 机能主义学派。造成抑郁的原因是。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B A 自我惩罚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需要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8、下列哪种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 (特征分析 A 原型理论 B C 精神分析 D 平行加工)(9、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格式塔心理学 B 机能主义心理学A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 10、首先将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治疗的是:()。 A 华生 B 霍妮 C 班图拉 D 沃尔夫 二、多选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是()。 A 压抑 B 退行 C 言语 D 沉默 2.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中症状是()。 A被压抑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 B 自我与本能欲望 C是压抑与被压抑两种势力妥协的产物 D 自我没有得到实现 3.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包括()。 A真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现实性焦虑

地理环境决定论

简介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编辑本段发展 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型式的政府。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传统的地理学家们程度不同地受到决定论思潮的影响,如洪堡写道:“我要努力证明自然条件对道德和人类命运的经常的、无所不在的影响。”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命运。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在德国地理学界中,宣扬并推崇这一理论的有赫特纳、魏格纳(A.Wegener)、施吕特尔(O. Schlter)等。拉采尔的学生地理学家辛普尔(E.C.Semple)将这一思潮宣扬于美国,在《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一再加以发挥,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E. Huntington)于1903~1906年间在印度北部、中国塔里木盆地等地考察后发表《亚洲的脉动》一书,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干和牧场条件日益变坏所致。1915年他又出版《文明与气候》,创立了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发展的假说。1920年他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进一步认为自然条件是经济与文化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受到了巴罗斯(H.H.Bar-rows)的抨击。在20世纪20年代,从地理哲学角度看,决定论已非地理学的唯一基础,露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潮已渐趋没落,随后为索尔的文化景观论以及与法国人地关系中的或然论相孪生的美国的地理调节论所冲击;后者由于仍然渗透着许多决定论观点,陷入理论上的软弱性,因而不能从实质上否定决定论。有深刻社会背景和影响的“地理环境虚无论”、“地理环境不变论”以及“文化决定论”思潮,均力图取代自然决定论。 编辑本段意义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 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 和 R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 D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 C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 B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 B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 B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 A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D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B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 D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 C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 A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 D 14.音色主要由声音 [声波 ]的()决定的。 A.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 B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 B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 D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 20000 赫兹 B. 1000~ 4000赫兹 C. 16~ 20000 赫兹 D. 1000~ 5000 赫兹【答案】 C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 B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 C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 B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 D 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答案】B 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历史学基地班高尚 指导老师:柴彬老师 校园卡号:320050913131 【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史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产生的时间长,持续影响的时间也长,并且影响力也比较大,虽然这一思想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当把它放进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认识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正确认识了这一理论中关于地理和社会相互关系后,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历程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 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1的感慨。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地区的人们,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的区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农民其生活的区域就更加有限了。因此早期的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非常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表述为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具体地说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初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我认为他们关于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影响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存在于其中,这一认识相对于神话式的认识世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1庄子:《逍遥游》。

二级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及答案

二级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及答案二级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 析学说 试题解析:本题为2008年5月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 考点:各个心理学主要流派的观点。 机能主义心理学观点:意识有连续性,像流水一样,称为意识流。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观点: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主张在知觉的层次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认为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 认知心理学观点:心理学不只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所谓认知,即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 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 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 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精神分析学观点: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意识、无意识。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处于下意识中

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 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在刺激(S)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 为反应(R)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刺激-反应、强化。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 成的。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参考答案:C 多选题 1.SCL-90的总分主要用途是反映(). A.病情严重程度 B.症状群的特点 C.症状群的分布 D.病情演变情 况 试题解析:本题为2008年5月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也是 历次二级论文答辩高频考题。 考点: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有时也叫 做HSCL症状清单。其作者是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该量表 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本测验适用对象包括初中生至成人(16岁以上)。本测验的目的 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 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 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 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不适合于躁狂症和精 神分裂症。本测验不仅可以自我测查,也可以对他人(如其行为异常,有患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可能)进行核查,假如发现得分较高,则应进 一步筛查。 SCL-90的总分主要用途有:①以总分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量表 总分能较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这是设计心理评定量表的最基本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D 3. 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C 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 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B 5.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 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B 6. 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 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B 7. 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 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A 8.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D 9.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B 10. 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 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D 11. 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C 12. 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 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A 13. 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D 14. 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 A. 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B 15. 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B 16. 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D 17.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20000赫兹 B. 1000~4000赫兹 C. 16~20000赫兹 D. 1000~5000赫兹【答案】C 18.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 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B 19.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 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C 20. 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 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B 21. 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 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D 22. 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作者高俊 班级172101班 学号20101002508 地理环境决定论把人看作是自然条件的产物, 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人口和种族的分布, 文化的高低, 经济的盛衰, 国家的强弱, 社会的发展, 都听命于地理环境的支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因为它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 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 把外部自然条件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因素与积极意义仅在于, 它试图用物质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发展, 对于反对神意决定一切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上,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它只是一种外部因素,它对于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决不能取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这种看法虽然是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 是正确的, 但尚有一个理论缺陷: 它没有区分社会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以上观点实质上仅说明了: 在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动力、方向等方面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但对于社会的产 生问题却没有论及。事实上, 我们说生产力以及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的时候, 是把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来看待的, 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状况又从

何而来? 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但经济基础又由何决定? 当我们在最原初的意义上追究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时, 就必须超出社会之外, 即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去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从社会制度、文化等的产生来看, 地理环境决定论则是正确的。孟德斯鸠在5论法的精神6 中探讨法律制度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的关系时, 也主要是在法律的起源意义上, 但他却把其结论扩展到社会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等的发展上, 这就不正确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 从人类起源的过程来看, 文明最早产生于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以埃及为例。埃及地处东北非洲, 是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点。在地形上, 埃及是一个狭长地带, 尼罗河由南而北流贯全境。在炎热而干燥的埃及, 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 不仅灌溉了万千农田, 而且带来了丰富的腐殖质和沃土。河水退下去后, 埃及的劳动人民便在这肥沃的土地上进行耕种。自然科学已充分证明, 地球上的人类最早都产生在水草丰美、食物充足的地方, 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在这一历史阶段, 显然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便无法设想人类能够诞生。这一点在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研究中尤其显得重要。实际上, 在人类刚刚产生的过程中,还谈不上对于自然环境的独立性, 人类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尚处于混沌未分状态之中。因此不是经济基础而是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

地理学思想人地关系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文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 (2011-12-10 01:44:31) 转载▼ 标签: 分类:地理 人文地理学 近代地理学 主要观点 核心人物 杂谈 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 1、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2、人地相关学派 (1)法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除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2)白吕纳,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3、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地理学区域应着重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的研究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的特征。 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4、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地理学者应着眼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景观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地理学的主要认为是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到人文景观的过程。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间的差异,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5、(英)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模拟卷十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模拟卷十 一、单选题 1、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学家是()。 A.卢梭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2、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3、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的学制是()。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 A.对知识技能的推测 B.对心理素质的推测 C.对综合能力的推测 D.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5、以下选项不属于经验主义课程论观点的是()。 A.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B.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C.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 D.课程应给儿童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 6、由于教学分工的深入,一些科任教师认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心理健康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无关。这说明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的()的规律。 A.知识传授与品德塑造相结合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7、教师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博物馆、社区等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称为()。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课堂教学 D.探究教学 8、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这体现了德育的。功能()。 A.评价性 B.发展性 C.享用性 D.控制性 9、张老师在历史课教学中,展示了当地历史、地理等一幅幅美丽画卷,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张老师采取的德育途径是()。 A.其他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劳动 10、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慎用的评定等级是()。 A.优 B.良 C.中 D.差 11、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教学方法,较适宜采用的课堂研究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 B.调查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12、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条幅。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摘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同其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这里的环境既有人类本身在交往中形成的社会环境,也有人类所在的自然环境,这里面包括地理环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相续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等消失了的文明和延续至今的华夏文明,这些文明的根基文化与所处时空的地理环境环境之间,肯定存在这某种关系,基于这种思考,产生了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看法,即“地理环境决定论”近五百年过去了,关于它的批判和反思不计其数,本文现就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一理论。 关键词: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相互关系视角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后人对历史上那些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及国家的法律与政体有影响或起作用等的思想观念或认识的统称。这种认识或观念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就已有人认为人的气质、性格、智慧、体质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在欧洲, 开始于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 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的差异, 不仅吸引了地理学家去考察和研究, 也吸引了思想家和哲学家去研究。其中最早的是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让·丹博(1530~1596),在他之后有世

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和法国人文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儿(1844~1904)。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源于早期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原始互动中,对自身的一些思考。伴随着人类先知们对“天、地、人”这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的不断的演变,加之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产生了这样一种原始的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由来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兴衰史,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过程史和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在人类出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对自然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神学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人类把对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的恐惧归结为神的意志,认为存在某个(或某些)游离于自然之外的神主宰着自然,从而也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写道:“上帝是宇宙的创始者和保养者;这便是上帝与宇宙的关系。上帝创造宇宙时所依据的规律,就是他保养时所依据的规律。他依照这些规律行动,因为他了解这些规律。”1上帝可以被理解为“自然”及“自然规律”本身,这足以说明,在文艺复兴时期,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1.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真题集(心理咨询师考试)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08-5三级) (A)W〃詹姆斯(B)H〃艾宾浩斯(C)W〃冯特(D)S〃弗洛伊德 【答案】C 考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相关知识,时间(1879年)、地点(德国莱比锡大学)、标志事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及创始人(W〃冯特)。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08-5三级)(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答案】D 考察心理学发展初期学派纷争相关知识,行为主义学派主要观点。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08-05二级)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说 【答案】C 考察心理学发展初期学派纷争相关知识,行为主义学派主要特点。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阶段。(10-5三级) (A)知觉(B)思维萌芽(C)思维(D)意识 【答案】B 考察心理的本质相关知识,说明心理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是建立在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基础上的。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10-10三级) (A)感受器 B)神经系统(C)反射弧(D)神经细胞 【答案】B 考察科学心理学对心理现象本质解释的生理的物质基础。 6、心理过程包括()。(11-5 三级) (A)意志过程(B)认知过程(C)行为过程(D)情感过程 【答案】ABD 考察心理现象中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等不同阶段的部分的性质。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P15-20) 1、神经元具有()的功能。(08-5二级) (A)接受刺激(B)传递信息(C)放大信息(D)缩小信息 【答案】AB 考察作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神经元的作用(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 2、脑干包括()。(08-5三级) (A)丘脑 B)延脑(C)脑桥 (D)中脑 【答案】BCD 考察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的脑干的构成。 3、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09-5 三级) A.小脑(保持身体平衡)B.脑干网状结构 C.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D.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活动) 【答案】B 考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不同组织部分的功能。 4、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09-5 二级) A.下丘脑 B.脑干 C.上丘脑 D.小脑【答案】A 5、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10-11 二级) (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答案】D 6、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10-11 三级) (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答案】B 7、脑的最古老部位是()。(10-11三级)

地理环境决定论 理论汇总

地理环境决定论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其意义在儿童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延展。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 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其后美国地理学家 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19世纪,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主要有:华生和洛克。 核心观点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孟德斯鸠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1748)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其后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1915)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在19世纪里,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然而直至第二次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 区别介绍

地理环境决定论2

(1)地理环境决定论 社会学的地理学派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种族的优劣、社会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等等,都是由它周围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法的精神》中,用气候、土2 质等自然因素来解释种族的优劣、国家的强弱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他说:“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就是亚洲之所以弱,而欧洲之所以强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欧洲之所以自由,而亚洲之所以受奴役的重要原因。”“印度人天生就没有勇气,甚至出生在印度的欧洲人的儿童也丧失了欧洲气候下所有的勇敢。”在东方炎热的国家里,“沉思默想的倾向多,而行动的倾向少。在亚洲,似乎气候越热,僧侣数目就越多,印度气候酷热,所以充满了僧侣。”英国的巴克尔(E. Barker)则把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说成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要素。由于寒带气候地区居民多吃含碳素的食物,热带地区居民多吃含酸素的食物,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富有事业心,从而就产生了强者和弱者。意大利和西班牙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所以盛行宗教迷信。希腊和英国的自然环境优美,使得两国人民逻辑思维发达。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批判了宗教历史观,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这具有唯物主义成分。顺便说一句,恩格斯和列宁也曾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做过肯定的回答。恩格斯说:“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列宁也认为,“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经济关系以及跟随在经济关系后面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但是,我们在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时,却不能走向极端。若直接根据地理环境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是不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后来被殖民主义所利用,帝国主义者据此提出“地理政治论” 。“地理政治之父” 、德国的拉采尔(F. Ratzel)宣称“地理环境决定政治生活” ,他首先提出“生存空间”概念,认为人种与其生存的空间环境有关,一个国家总要根据其适当的能力扩大或缩小其范围。瑞典地理学家克吉伦(R. Kjellen)认为帝国主义大国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必然要和弱小国家结成“综合体” 。他提出“地缘政治”的概念,以研究一个国家的产生起因于地理特征的问题和条件。后来德国纳粹对“生存空间” 的滥用,就导源于克吉伦的解释。希特勒的顾问豪斯霍菲尔(K. Haushofer)说,地理政治是“分配地球空间的强有力的战斗手段” 。希特勒则公开宣称“地理政治论”是他的法西斯政党的世界观。这些人把地理环境决定论、种族主义和社会有机论揉合在一起,鼓吹国家是生物有机体,向邻国扩张领土争夺空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这就完全走向了反动。(2)汤因比关于人类文明“挑战和应战”的理论 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中研究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他认为,传统史学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对象,是不能正确说明历史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当是各个“文明”(或称社会)的整体。他把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具体划分为26 个文明,包括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俄罗斯和近东)、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中国文明和朝鲜、日本文明)、希腊文明、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末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安地斯文明、墨西哥文明、于加丹文明、玛雅文明,以及5 个停滞了发展的文明:玻里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鄂图曼文明、斯巴达文明等。汤因比对文明、社会的这种划分,意图是反对西欧中心的传统历史观念,指出西方文明并不能统辖世界。 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把文明的进展和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文明的起源、文明的生长、文明的衰落和文明的解体。在论述文明的起源时,汤因比批判了流行于西方历史学界的种族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挑战与应战”

环境与心理之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环境与心理之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敢问世间的生物能有几个能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盛赞之声不绝于耳。真的是胡杨的本性吗?而我说,它也不想这样。 如果从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说,人只是环境的产物,人只能顺应环境。环境的影响被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就有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和主张。环境决定论是把环境的影响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人的心理行为都是环境塑造的,都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早期的或古典的行为主义学派就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在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看来,人的行为并不是本能决定的,或者说就不存在什么本能。所有的行为都是由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没有什么中间的过程,没有意识的存在,没有内在的心理。那么,通过揭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 尽管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视环境的因素,但是对环境的理解却大多是把环境看作是外在的影响和外在的干预。这种对环境的理解支配了心理学的研究,并决定了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和研究。但是,把环境看作仅仅是外在的干预,显然无法完整地理解环境的内涵和作用,或者说只能是片面地理解环境的作用。这也更进一步决定了和限定了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问题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了把环境看作是外在的干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力量。那么,环境就成了异己的力量,就成了强加于人的奴役,是无法摆脱的神喻。人的心理行为就是环境任意所为的对象。环境就是天意,环境就是强权。但是,把环境看作仅仅是外在的干预,显然无法完整地理解环境的内涵和作用,或者说只能是片面地理解环境的作用。 人的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心理的变化并不是零乱的和纷杂的,也不是片段的和无关的,而是有序的和丰富的,是系统的和关联的。所以,更能够说明这种有序的、丰富的、系统的、关联的和变化的术语,就是心理的成长、心理的扩展和心理的丰满。这都是关系到人的心理成长的非常重要的术语。人的心理的扩展或心理的丰满就是说人的心理成长是没有止境的。所谓不断地成长就是不断地扩展或不断地丰满。所以说,人的心理成长是伴随终身的。 心理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所以,心理行为不是真空中的存在,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那么,环境对于人来说,或者环境对于人的心理行为来说,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0应用心理田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