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总结

光谱总结

光谱总结

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龙山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在认真钻研新大纲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日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工作 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认真学习各科新课标要求,并以此为指导,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认真完成了这学期的校本培训“评好课”的主题活动,本组的物理教师全部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盛萍老师前去芜湖安师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观看一些名师的观摩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地提高,并努力在实际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2.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开展组内公开课,鼓励理化生教师积极深入课堂,广泛地参与听课活动,听课后及时的反思、总结,仔细研究一堂课的教法,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同时听课后要及时评课,开展扎实评课活动,每位听课教师都有义务指出不足,评课要实实在在,真正地起到帮助他人提高自己的作用。努力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3.积极参加教学评比 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学评比活动,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这学期凤先哲老师参加了宣城市初中生物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了宣城市优绣奖的好成绩。通过参加优质课的评比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相互帮助协作

氢原子跃迁与氢原子光谱解读

氢原子跃迁与氢原子光谱 玻尔原子理论第三条假设的“跃迁’指出: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n )跃迁到另一种定 )时.它輻射和吸收一定频率的光于.光子能量由这两个定态能量差决定,即 态(没能量为E K hυ=En-Ek 若原于原来处于能级较大的定态——激发态.这时原子处于不稳定的能量状态,一有机会让会释放能量.回到能量较小的激发态或基态(能级最小的定态).这一过程放出的能量以放出光于的形式实现的,这就是原于发光原因。可见原子发光与能级跃迁有必然联系。对于氢原子它们对应关系如上图所示,从图可知当电子从n=3、4、5、6这四个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得到可见光区域的氢原子光增,其波长"入"用下列公式计算 hc/入=E (1/n2-1/n2) 1 其中n=3,4,5,6.相应波长依次为: h α=656.3nm,hβ=486.1nm,hδ=434.1nm,hγ=410.1nm. 它们属于可见光,颜色分别为红、蓝、紫、紫。组成谱线叫巴耳末线系;若从n>1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放出一系列光子组成谱线在紫外区,肉眼无法观测,叫赖曼线系.....。 当原子处于基态或能级较低的激发态向高能级跃迁,必须吸收能量。这能量来源有两种途径。 其一、吸收光子能量、光子实质上是一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光的发射与吸收都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E=hυ叫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不能被分割的。因此原子所吸收的光子只有满足

hυ=En-Ek时,才能被原子吸收,从En定态跃迁到Ek定态。若不满足hυ=En-Ek的光子均不被吸收,原子也就无法跃迁。 例如用能量为123eV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下列关于氢原子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原子能跃迁到n=2的轨道上;2)原子能跃迁到n=3的轨道; 4)原子能跃迁到n=4的轨道上;3)原子不能跃迁。 通过计算可知E 1-E 2 =10.2eV<I2.3ev;E 3 -E 1 =12.09ev<12.3eV,E 4 一E 1 =12.75eV>12.3eV, 即任意两定态能级差均不等于12.3eV.此光子原子无法吸收。答案D)正确。 其二、吸收电子碰撞能量。夫兰克——赫兹实验指出:当电子速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与原子碰撞是非弹性的,电子把一份份能量传给原子,使原子从一个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原子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只能等于两定态能量差。电子与光子不同.其能量不是一份一份的只要人射电子能量大于或等于两定态能量差. 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例如,已知汞原子可能能级如下图所示,一个自由电子总能量为9.0电子伏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子发生碰撞,已知碰撞过程中不计汞原子动能变化,则电子剩余能量为() (A)0.2eV;(B)1.4eV(C)2.3eV(D)5.5eV. 因为E 2-E 1 =4.9ev<9.0eV,E 3 -E 1 =7.7eV<9.0ev,E 4 -E 1 =8.8ev<9.0ev. 满足人射电子能量大于两定态能量差 .处于基态汞原子分别吸收电子部分能量跃迁到n= 2、3.4能级,而电子剩余能量分别为4.1ev,1.3ev,0.2ev,只选项(A)正确。 摘自《物理园地》

各种光谱原理解读

紫外吸收光谱 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荧光光谱法 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 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法 IR 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拉曼光谱法 Ram 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 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ES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 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 质谱分析法 MS 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分离 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 气相色谱法 GC 分析原理: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 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 反气相色谱法 IGC

仪器分析光谱法总结

AES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由高层能及向底层能级,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 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谱。原子发射一般是线状光谱。 原理: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至激发,热至激发或者,光至激发等激发作用下,原子获得能 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成激发态,经过10-8s ,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 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可得到一条光谱线。 光谱选择定律:①主量子数的变化△n 为包括零的整数,②△L=±1,即跃迁只能在S 项与P 项间,P 与S 或者D 间,D 到P 和F 。③△S=0,即不同多重性状间的迁移是不可能的。 ③△J=0,±1。但在J=0时,J=0的跃迁是允许的。 N 2S+1 L J 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1激发电位2跃迁概率3 统计权重4激发温度(激发温度↑离 子↑原子光谱↓离子光谱↑)5原子密度 原子发射光谱仪组成:激发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 激发光源:①火焰:2000到3000K ,只能激发激发电位低的原子:如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 ② 直流电弧:4000到7000K ,优点:分析的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量分析和低含量的 测定。缺点:不宜用于定量分析及低熔点元素的分析。 ③交流电弧:温度比直流高,离子线相对多,稳定性比直流高,操作安全,但灵敏度差 ④火花:一万K ,稳定性好,定量分析以及难测元素。每次放电时间间隔长,电极头温度低。 适合分析熔点低。缺点:灵敏度较差,背景大,不宜做痕量元素分析(金属,合金等组成均 匀的试样)⑤辉光 激发能力强,可以激发很难激发的元素,(非金属,卤素,一些气体)谱 线强度大,背景小,检出限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设备复杂,进样不方便)⑥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10000K 基体效应小,检出限低,限行范围宽⑦激光 一万K ,适合珍贵样品 分光系统:单色器: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棱镜:分光原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分开。 光栅:光的折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不同的衍射角。 分辨率: 原子发射检测法:①目视法,②光电法, ③摄谱法:用感光板来记录光谱,感光板:载片(光学玻璃)和感光乳剂(精致卤化 银精致明胶)。 曝光量H=Et E 感光层接受的照度、 黑度:S=lgT -1=lg io/i io 为没有谱线的光强,i 通过谱线的光强度i ,透过率 T 定性分析:铁光谱比较法,标样光谱比较法,波长测定法。 定量法:①基本原理②内标法 ⑴内标元素和被测元素有相近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沸点,熔 点近似,在激发光源中有相近的蒸发性。⑵内标元素和被测元素有相近的激发能,如果选用 离子线组成分析线对时,则不仅要求两线对的激发电位相等,还要求内标元素的电离电位相 近。⑶内标元素是外加的,样品中不应有内标元素,⑷内标元素的含量必须适量且固定,⑸ 汾西线和内标线无自吸或者自吸很小,且不受其他谱线干扰。⑹如采用照相法测量谱线强度, 则要求两条谱线的波长应尽量靠近。 简述内标法基本原理和为什么要使用内标法。 答:内标法是通过测量谱线相对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在被测定元素的谱线中选一 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为比较线, 又称为内标线。分析线与内标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称为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在工作条件相 对变化时,分析线对两谱线的绝对强度均有变化,但对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影响不大,因此 可准确地测定元素的含量。从光谱定量分析公式a c b I lg lg lg +=,可知谱线强度I 与元素 的浓度有关,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内标法可消除工作条件变化等大部分因素带来的影 响。 激发电位:原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共振线:由激发态像基 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共振线具有最小电位,最容易被激发,最强谱线)

化验员工作总结

化验员工作总结 化验员工作总结(一) 很多行业都有化验员,如珠宝行业,石油化工行业,每个行业的化验员在工作中都有不同的成长,同时一个阶段也有不同的总结. 一、时刻加强自身学习,强化个人能力 要想不断的取得进步,取得成绩,就需要不断的支学习.我做为一名化验人员,深知这个在容易不过的道理了,为了使自身化验专业水平提 高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有一个质的变化,我主要加强了以下两点:一是 加强岗位练兵,增加自已对实验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内部各人员间的团结合作,互相紧密配合,充分挖掘集体 的潜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仅仅能够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 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有所准备 的人.正是因为这半年如一日辛勤的工作,才使我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和化验室的领导、老师及同志们的培养、 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在产品性能指标各方面我不能说我是百分百的认识到了,不过我有信心,并相信勤能补拙,凭着我的年轻,凭着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在今 后工作中在同志们的帮助和关怀下我会克服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常言道: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化验室的大型分析仪器,有一部分需要用到高压钢瓶,要作好高压钢瓶的管理,氧气、氮气、氢气等

理化教研组本学期在工作总结理化教研组工作总结

理化教研组本学期在工作总结理化教研组工作总 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关心领导下,理化教研组有序的开展了组内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有序开展理化教研组活动 1.开学初制定好理化组教研活动计划,按计划每两周定期开展一次理化教研组活动,第一节课由执教老师上公开课,第二节课进行集中评课。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少讲优点,多讲缺点,一次活动下来尽量做到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特别是执教老师。一学期下来每位组内教师都上了一堂公开课。 2.教研活动采取了“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模式开展,先安排老教师上几堂示范课,供新教师学习经验,后期安排新教师再上,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3.每次有组内教师参加片区或者区级业务竞赛时,我们都会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帮参赛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让每一位教研组成员都参与进来,都有提高。 4.每次大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要组织组内教师认真进行分析,与其他同类学校做比较,如果发现本组科目落后较多,也会临时召开教研组活动,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及时想办法。 二、认真落实好教学常规 要求组内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协助教导处落实好教师的教学常规: (1).备教材: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通读一遍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和内容编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好考试方向。

(2).备教参:教参是比较详细的,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再来备教参能让自己知道哪些是要补充的,哪些是在教材的基础上需要再 拓展的。这样就是每一堂课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不会遗漏。 (3).备练习(作业本、同步练):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还是要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选拨 学生和考察老师,最终还是要看成绩。教得再好考不出成绩也不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多去抓题,把常考的考点、考题渗透到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但毕竟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我们 在备课的时候对大量的练习进行一个筛选,选出那些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老师专业发展 1.积极参加培训。本学期本组教师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培训工作。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对新教育教学 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加强业务学习。要求全体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教材,以及新教学理念和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根据要求,本学期本组每位老师都撰写了教学论文参加县、市级论文评比。

红外光谱总结

第2章红外光谱 通常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就是指波长2~25 μm的吸收光谱(即中红外区),这段波长范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与变角运动。分子在振动的同时还会发生转动运动,虽然分子的转动所涉及的能量变化较小,处在远红外区域,但转动运动影响振动的偶极矩变化,因而在红外光谱区实际所测的谱图就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与表现,因此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可以应用于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未知物鉴定以及混合物成分分析。 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红外吸收光谱 1、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与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与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波谱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 波长/m 0、75~2、5 2、5~50 50~1000 波数/cm-113333~4000 4000~200 200~10 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分子转动 中红外区:绝大多数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基频吸收所在,主要就是振动能级的跃迁; 远红外区:分子纯转动能级跃迁及晶体的晶格振动。 3、波数()单位就是cm-1。波长与波数的关系就是: 4、胡克定律: 其中:——折合质量,,单位为kg; ——化学键力常数,与化学键的键能呈正比,单位为N·m-1; ——波数; ——真空中的光速。 (1)因为,红外频率。 (2)与碳原子城建的其她原子,随着其原子质量的增大,折合质量也增大,则红外波数减小。 (3)与氢原子相连的化学键的折合质量都小,红外吸收在高波数区。 (4)弯曲振动比伸缩振动容易,弯曲振动的K均较小,故弯曲振动吸收在低波数区。 5、光谱选律:原子与分子与电磁波作用发生能级跃迁就是要服从一定的规律的,这些规律由量子化学解释。量子化学解得与体系振动量子数(v)相对应的体系能量(E)为: (v = 0, 1, 2, 3…) 简谐振动光谱选律为:,即跃迁必须在相邻震动能级之间进行。

2021年化验员年工作总结

217年化验员年工作总结 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 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经过这样紧张有序的煅练,我感觉自已工作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行动有了方向,工作有了目标,心中真正有了底!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从根本上摆脱了过去只顾埋头苦干,不知总结经验的现象。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 端正,认真负责。一直在努力培养三种精神,公司团队精神,独立作战精神,沟通协调精神.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化验工作精细琐碎,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成了一个熟练的化验员,能够熟练圆满地完成化验工作. 在这半年,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 以下本职工作(1)虚心学习,勤于实际操作,理论接合实践,能熟练操做所有化验项目并报 证结果的准确性。(2)协助化验室主管做好了各类文件资料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 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提供了很大方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协助化验室主管做好关于化验室认证的相关工作。(4)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各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同时,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并在其他同事有事时能够顶岗。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耐劳.始终做到老老实 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总结半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在工作中比较粗心,在理论方面还是了

【最新】数理化生组教研工作总结

【最新】数理化生组教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数理化生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理化生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理化生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每位教师每学年都在学校汇编论文一篇.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县片际,校等各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参加县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多次到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理化生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组老师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做.初步掌握了制作动画的基本技能.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理化生组教学质量. _下一页

氢原子光谱的研究解读

实验三氢原子光谱的研究 课任教师:胡君辉 一、明确实验目的 1、学习摄谱、识谱和谱线测量等光谱研究的基本技术。 2、通过测量氢光谱可见谱线的波长,验证巴耳末公式的正确性,从而对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有具体了解。 3、力求准确测定氢的里德伯常数,对近代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一初步了解。 二、仪器介绍和实验原理讲解 1、仪器介绍 实验中需要的仪器为: A、拍谱用的摄谱仪(见讲义附录A)(重点介绍); B、寻找和辨认谱线的映谱仪和铁谱图(见讲义附录B); C、测量谱线距离用的比长仪(见讲义附录C),(拍好底片后讲解示范如何使用); D、氢谱光源和作为铁谱光源的电弧发生器(重点介绍)。 2、注意事项 (1)移动氢灯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碰坏;不要使氢灯接触摄谱仪金属部分,以免氢灯冷热不均,引起爆裂,氢灯电源高压危险,小心操作。 (2)先调节铁光谱光斑位置及大小,使其正对狭缝并照满光阑,然后调整氢光谱管的位置,使观察到的光谱彩带最亮,装上毛玻璃,调整物镜聚焦,使谱线最清晰,然后进行拍摄。曝光顺序为“先氢后铁”。 (3) 由于氢光源较弱,拍摄时要将氢放电管平行地尽量靠近狭缝(勿与摄谱仪接触),使进入狭缝的光尽可能地强。铁谱光源的光通过透镜聚在狭缝上,使其成为直径约为一厘米的光斑即可。两种光源都用高压电源,必须注意人身安全,调整电极时必须先断电源。调整电极与操纵电源要由同一人进行,以防多人配合不当,发生危险。对铁谱光源,最好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伤眼(如果有)。 3、摄谱条件参考数据 (1)狭缝宽度:(已调好,不用再调); (2)中心波长位置:以铁谱的左边第一条红光出现在毛玻璃最左边沿为准; (3)物镜位置:10(左边那台);16(右边那台) (4)底片盒偏转角度:10度; (5)底片盒高度:三个位置,自己定; (6)摄谱时间:氢光谱(15-20min),铁光谱(8s—12s)(重点强调); (7)冲洗底片时间:显影(15-20min),定影(10-12min)(重点强调) 4、实验原理讲授 引入: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它的线光谱明显地具有规律,早就为人们所注意。各种原子光谱的规律性的研究正式首先在氢原子上得到突破的,氢原子又是一种典型的最适合于进行理论与实验比较的原子。本世纪上半世纪中对氢原子光谱的种种研究在量子论的发展中多次起过重要作用。1913年玻儿建立了半经典的氢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包括巴耳末线系在内的氢光谱的规律。事实上氢的每一谱线都不是一条单独的线,换言之,都具有精细结构,不过用普通的光谱仪器难以分析,因而被当作单独一条而已。这一事实意味氢原子的每一能级都具有

光谱基础知识解读

太阳光光谱 紫外线谱带:波长280-400nm之间,其特点是穿透性强,可使人体皮肤黑色素沉积,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曝晒会导致皮肤癌,可导致地毯、窗帘、织物及家具油漆褪色。 可见光谱带:波长380~780nm之间,其特点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唯一光谱,可见光波段进一步可以分为不同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 红外光谱带:波长700~2400nm之间,其特点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阳光“不可见”的热量,所含能量最大,所以热量也高。 各波段的远近红外线构成了太阳能的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 元素光谱简介 如果物质是以单原子的形式而存在,关键看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了。如果在可见光的某个范围内,并且吸收某一部分光线,那它就显剩下的部分的光线的颜色。如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低,可以吸收任意的光线,该原子就是黑色的,如果该原子的电子激发能非常高。不能吸收任何光线,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它能吸收短波部分的光线,那它就是红色或黄色的。 具体的元素光谱:红色代表硫元素,蓝色代表氧元素,而绿色代表氢元素。 元素燃烧发出的光谱 燃烧所发出的光色根据不同的元素发出不同的光谱,每一种元素燃烧时都发出多条光谱,这种光通过三梭镜或光栅后会在屏障上显现出多条亮线,也就是说只发出有限的几种频率的光,这就是这种元素的光谱。其中会有一条或几条最亮的线,这几条最亮的线决定了在人眼中所看到的颜色。 观察光谱的方法 连续光谱的光线在通过含某种元素的气体时在光谱带上会出现多条暗线,这些暗线刚好与这种元素的光谱线位置相同,强度刚好相反,(光谱线越强的位置暗线越明显)这就是元素的吸收光谱。天文学家就是利用吸收光谱来查明遥远的恒星大气和星云中所含的元素,观察恒星红移或蓝移也要利用吸收光谱。 观察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原子光谱,可以把它们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使它们气化后发光,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到它们的明线光谱 原子决定明线光谱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彩图7就是几种元素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

光谱学课程总结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课程总结 第一章 氢原子光谱的基础 1. 氢原子的旧量子理论是由玻尔创立的,玻尔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2. 在光谱学中波数定义为波长的倒数,即 。 3光谱图强度曲线中横坐标可用波长表示,也可用波数表示,还可用频率表示。 4. 当原子被激发到电离限之下时其光谱线为分立谱;当原子被激发到接近或高 于电离限的位置时其光谱线为连续谱。原子光谱是原子的结构的体现。 5. 针对H 原子的Pfund 系光谱, 22115R n ν??=- ??? H , R H =109677.6cm -1 为已知常数。请计算该线系的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 221115R n νλ??==- ???H n =6, 22115R n ??- ??? H 最小,λ最大 n →∞,221115R n νλ??= =- ???H 最大,λ最短 6. 激光作为光谱学研究的光源有优势 (1)单色性好:普通光源发射的光包含各种不相同的频率,含有多种颜色;而激光发射的光频宽极窄, 是最好的单色光源。 (2)相干性好:由于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具有很好的相干性;而普通光 源的光由自发辐射产生是非相干光。 (3)方向性好:激光束的发散角很小,几乎是一平行的光线,便于调整光路;而普 通光源发出的光是发散的,不便于调整光路。 (4)高亮度:激光的亮度可比普通光源高出1012-1019倍,便于做各种实验。 7. 使H 原子解除简并的两种效应及其异同。 部分解除简并是由相对论(速度)效应和LS 耦合(自旋与轨道作用)作用共同 导致的,要想完全解除简并, 则需加磁场(与原子磁矩相互作用产生附加能导致 1λ

化验员工作总结

化验员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化验员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化验员工作总结(一) 很多行业都有化验员,如珠宝行业,石油化工行业,每个行业的化验员在工作中都有不同的成长,同时一个阶段也有不同的总结。 一、时刻加强自身学习,强化个人能力 要想不断的取得进步,取得成绩,就需要不断的支学习。我做为一名化验人员,深知这个在容易不过的道理了,为了使自身化验专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有一个质的变化,我主要加强了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岗位练兵,增加自已对实验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内部各人员间的团结合作,互相紧密配合,充分挖掘集体的潜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仅仅能够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正是因为这半年如一日辛勤的工作,才使我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和化验室的领导、老师及同志们的培养、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在产品性能指标各方面我不能说我是百分百的认识到了,不过我有信心,并相信勤能补拙,凭着我的年轻,凭着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在今后工作中在同志们的帮助和关怀下我会克服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常言道: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化验室的大型分析仪器,有一部分需要用到高压钢瓶,要作好高压钢瓶的管理,氧气、氮气、氢气等高压钢瓶的存放要达到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保管发放设立一定的程序制度,熟悉事故处理方法。 三、摆正位置,做好配角、当好参谋 首先对本室里的工作,要尽职尽责,向领导提供合理建议和主张,帮助领导正确作出决策。其次,要有统筹兼顾的意识,当好参谋和助手,使做出的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当领导外出时,自己要坚守岗位,妥善处理内部事务工作,能独挡一面,顺利解决各类问题。总而言之,要做到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 四、团结同志,虚心学习,协作发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工作才能形成合力。协助领导拓宽和疏通***渠道,遇事和大家商量,虚心真诚地听取同志意见,严于律己,诚恳待人,尊重同志,关心同志,设身处地为同志着想,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兼听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0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共6位教师:物理教师2人:董蔚许和健敏老师;化学教师1人:金燕老师;生物教师1人:姚惠忠老师;计算机教师1人:何玲玲老师;科学教师1人:程春英老师。其中董蔚老师还兼任教科研室主任,姚惠忠老师是工会主席,许健敏老师兼任青保工作,何玲玲老师还是学校校园网的网络管理员,金燕老师本学期还担任了三(2)班的班主任。在本学期的工作中,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初三毕业升学考试任务。 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不断切磋是我们教研组活动的一大特色。各位老师所任课程不同,年级不同,可是大家注重相互沟通,科目不同,但互相听课评课依然是非常认真。非常积极、认真地参与和支持教研组的各种活动。科学课程牵涉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内容,而科学教师是化学专业出身,当遇到不熟悉的物理、生物方面的知识时,虚心向专业教师请教,比如“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生物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都是在集体讨论的活动中来完成的。 紧张有序、步调一致、科研领先是我们教研组工作的另一特色。《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研究》作为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已经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与课后反思的实践与研究——理化生教研组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实践探索》是我们本学年已经拟定的新的研究课题,我们教研组有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五门学科,通过全组教师的认真思考和讨论,决定选取“实验教学”、“教学反思”两个内容作为本教研组的子课题,相信在全组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 各备课组活动对各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科研活动。我们理化生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热爱我们的职业,热爱上南南校,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辛勤地劳动着。董蔚老师已经是四年坚持在初三年级教物理,他的认真备课备学生是非常有特点的,每页教案的旁边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知识点解释、典型的例题、容易出错的题目等等,而且每一节课都投入了满腔的热情,学生们崇拜董老师,物理成绩一直远超署、区或市的平均成绩。金燕老师来我们学校时间不长,但踏实的工作态度有目共睹,面对毕业升学的巨大压力,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考试方向,研究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练习,精讲精练,分层教学,化学成绩一直是排在前头的,同时

仪器分析-光谱法总结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由高层能及向底层能级,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谱。原子发射一般是线状光谱。 原理: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至激发,热至激发或者,光至激发等激发作用下,原子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成激发态,经过10-8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可得到一条光谱线。 光谱选择定律:①主量子数的变化△n为包括零的整数,②△±1,即跃迁只能在S项与P项间,P与S或者D间,D到P和F。 ③△0,即不同多重性状间的迁移是不可能的。 ③△0,±1。但在0时,0的跃迁是允许的。N21 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1激发电位2跃迁概率3 统计权重4激发温度(激发温度↑离子↑原子光谱↓离子光谱↑)5原子密度 原子发射光谱仪组成:激发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 激发光源:①火焰:2000到3000K,只能激发激发电位低的原子:如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 ②直流电弧:4000到7000K,优点:分析的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量分析和低含量的测定。缺点:不宜用于定量分析及低熔点元素的分析。 ③交流电弧:温度比直流高,离子线相对多,稳定性比直流高,操作安全,但灵敏度差

④火花:一万K,稳定性好,定量分析以及难测元素。每次放电时间间隔长,电极头温度低。 适合分析熔点低。缺点:灵敏度较差,背景大,不宜做痕量元素分析(金属,合金等组成均匀的试样)⑤辉光激发能力强,可以激发很难激发的元素,(非金属,卤素,一些气体)谱线强度大,背景小,检出限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设备复杂,进样不方便)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10000K 基体效应小,检出限低,限行范围宽⑦激光一万K,适合珍贵样品 分光系统:单色器: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棱镜:分光原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分开。 光栅:光的折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不同的衍射角。 分辨率: 原子发射检测法:①目视法,②光电法, ③摄谱法:用感光板来记录光谱,感光板:载片(光学玻璃)和感光乳剂(精致卤化银精致明胶)。曝光量 E感光层接受的照度、 黑度:1为没有谱线的光强,i通过谱线的光强度i ,透过率T 定性分析:铁光谱比较法,标样光谱比较法,波长测定法。

第一学期理化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理化组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学期理化组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学期理化组工作总结1 这学期,本科组按照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更新教研组成员教学理念,严格执行市教育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配合市教研室和校教导处工作,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教改前沿信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一学期以来,根据上级精神和市教研室的计划,我科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化、生新课程标准。教师们都积极努力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并在实践中加以尝试、运用,使整个教研组的教学风貌为之一新。我组还积极摧进备课的改革,通过集体备课,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通过观点的碰撞,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也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努力使每节课上得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变生硬的教学环节为活泼自然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 二、积极椎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我科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员学习新课程计划与新课程标准,并组织课改培训,认真组织好校级各种教学观摩课活动。在我校公开课安排上,我组的每个组员都认真配合好学校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还进行教学评估,效果更佳。 三、加强教学管理,切实规范教学计划。 1、认真制订计划。要求每个任课的教师按教学标准制订好授课计划,认真组织好四次测试的复习教学和评价工作。 2、认真配合教导处作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研及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组内发挥集体力量相互听课,并集体备课,评课,因此整体的教学质量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解读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 2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 3.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4.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 (1) I-N基(2) ?S-lg c(3) I-lg c(4) S-lg N基 5.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 (1) 红外光谱法(2) 荧光光度法(3) 分光光度法(4) 核磁共振波谱法 6.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1) K(2) Ca(3) Zn(4) Fe 7.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 9.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10. 在下列激发光源中,何种光源要求试样制成溶液?( ) (1)火焰(2)交流电弧(3)激光微探针(4)辉光放电 11.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 (1)钠(2)碳(3)铁(4)硅 12.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 13. 发射光谱法用的摄谱仪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的部件是(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 14. 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 15. 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6.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17.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 18. 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整理)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

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 一、光谱分析的分类 1、原子吸收光谱法——也叫湿法分析。它是以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蒸发,被蒸发中的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强度的减弱程度,来测定该元素的存在与否和含量多少;通常是采用火焰或无火焰(也叫等离子)方法,把被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根据吸收光波能量的多少测定元素的含量。 通常原子吸收光谱法是进行仪器定量分析的湿法分析。 2、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外部能量激发光子发光产生光谱。 看谱分析法就是原始的、也是最经典的利用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看谱分析法在我国工业生产上的使用是在上世纪50年代,58年北京永定机械厂制造了第一台仿苏联技术的看谱仪,随后天津光学仪器厂成为我国大量生产棱镜分光的看谱镜基地。 上世纪80年代起,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始研制采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技术作为光谱接收器件的直读式定量光谱仪,德国以实验室用大型直读定量光谱仪为主;英国阿朗公司、美国尼通公司以便携式金属分析仪为主打市场。近年来,德国、芬兰等国家研制生产便携式、直读定量光谱仪,分析精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实验室直读式定量光谱仪。 二、看谱分析的特点 1、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2、适合现场操作。

3、无损检测(现场操作情况下无须破坏样品)。 4、检测成本低。是便携式金属分析仪的1/30左右,是便携式直读定量光谱仪的1/40。 5、有一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三、看谱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所谓定性就是判定分析的元素是否存在的分析。严格的讲定性分析是根据某元素的特征灵敏线的出现与否,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的分析方法。 那么,什么叫灵敏线呢? 某元素在某几个区域出现的几条与其它元素不同的特征线;或称“在较低含量情况下出现的谱线”,或者说是在某一范围内出现的谱线,叫做灵敏线。 半定量方法就是近似的估计元素含量的方法。 利用谱线进行比较,即通过 亮度比较含量,就是与铁基线进 行比较,含量与亮度的对数成正 比关系。(用来进行比较的铁基线 的亮度应不变。)lgI(谱线强度) 四、看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1、分析前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