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也随之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容易产生语言障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语篇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单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篇往往呈现出差异性。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解释这种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将从这一理论角度分析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美国人埃德华.霍尔于1976年提出的,指的是不同社会文化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不同。高低语境文化可以在语境中暗示或直接陈述信息,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信任度较高,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上下文信息和非语言语境来理解信息。而英美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信息传递比较直接、明确,讲话者需要尽量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图,依赖语境的程度较低。同时,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非语言表达方式、群体行为、审美观念等方面。

二、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1、文字表述

中文语篇通常比较冗长,运用惯常的修辞手法,如夹叙夹议、比兴、排比等手法,以强调表述的情感或意义。相比之下,英文更为简练,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英文语

篇内往往包含直接、简练但不失表达意义的语言,注重信息直接性。因此,英文与中文语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语法结构

中文语法结构较为复杂且灵活,句法在表述时把语意、语调、语感等要素综合起来,使意思更加丰富,给人以美的感受。英文重音结构明显,在句子结构上更为简单,语法更为固定。这一点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达方式

中文通常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说话者的立场和态度,比如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通过声调、表情等非语言元素,使得其内涵比表面意义更为重要。而英语则更强调直接表达。这种差异体现在口头表述、书面表达以及协商谈判等方面。

三、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的应用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语篇差异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不同的语篇规范,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特点,适时应用相应的交流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效果。同时,加强英语及其他语言的学习是建立跨文化交流的关键。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学习外语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灵活,我们应该善于把握机会,学习外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中英语篇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高低

语境文化理论为我们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在实际交流中,我们应切实把握该理论的意义,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利于更良好、更有效的文化交流。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和(cf.贾玉新)更把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差别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

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 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如: (1)中国队打败美国队 (2)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3)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也随之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容易产生语言障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语篇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单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篇往往呈现出差异性。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解释这种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将从这一理论角度分析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美国人埃德华.霍尔于1976年提出的,指的是不同社会文化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不同。高低语境文化可以在语境中暗示或直接陈述信息,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信任度较高,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上下文信息和非语言语境来理解信息。而英美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信息传递比较直接、明确,讲话者需要尽量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图,依赖语境的程度较低。同时,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非语言表达方式、群体行为、审美观念等方面。 二、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1、文字表述 中文语篇通常比较冗长,运用惯常的修辞手法,如夹叙夹议、比兴、排比等手法,以强调表述的情感或意义。相比之下,英文更为简练,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英文语

篇内往往包含直接、简练但不失表达意义的语言,注重信息直接性。因此,英文与中文语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语法结构 中文语法结构较为复杂且灵活,句法在表述时把语意、语调、语感等要素综合起来,使意思更加丰富,给人以美的感受。英文重音结构明显,在句子结构上更为简单,语法更为固定。这一点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达方式 中文通常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说话者的立场和态度,比如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通过声调、表情等非语言元素,使得其内涵比表面意义更为重要。而英语则更强调直接表达。这种差异体现在口头表述、书面表达以及协商谈判等方面。 三、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的应用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语篇差异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不同的语篇规范,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特点,适时应用相应的交流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效果。同时,加强英语及其他语言的学习是建立跨文化交流的关键。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学习外语的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灵活,我们应该善于把握机会,学习外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中英语篇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高低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交际风格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交际风格的差异[摘要] 随着近些年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概念。本文旨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较为隐性的中英交际风格的差异,从而探讨这一语言行为和其内含的核心文化价值,提高学习者对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和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的敏感度。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 引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传播通讯的空前发展,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交往的时代,外语教学界也越来越意识到语言能力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概念。它不仅是显型的,同时也是隐型的。有学者把文化比为冰山,浮在冰山上的只有服饰、食物、建筑、文学、艺术、语言、手势、礼仪、闲暇活动等;而冰山下面就涉及到更多更大的日常行为,如时间观念、空间感、成就感、交际模式、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看法、谦虚的观念、家庭关系、对宇宙的看法、社交的频度、控制感情的模式、地位的确定和相关角色等等[1]。由此可见,文化往往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是我们隐形的行动指南。它不

仅表现在语言交际上,也反映于非语言交际方面。因此文化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那些显性的,更应该探求文化中那些深层的核心价值部分。 交际风格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常常因为不正面阐明目的而让西方人觉得“摸不透”或者在“兜圈子”,而西方人直奔主题的风格也会给中国人留下咄咄逼人或不礼貌的印象,中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说理方式和交际风格是说话人“文化身份”的最强烈体现,人们在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时都反映出其特定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模式。robert b. kaplan 在研究了不同国籍学生的写作后,认为语篇结构与思维模式紧密相关,并用一系列的图表来表达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在kaplan 的图示中,汉语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而英语则是直线型的[2]。显然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语篇结构和交际风格。贾玉新认为,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由远及近,从整体到一般;中式的交际风格则表现为圆式或迂回式。中国人在叙事时往往先陈述原因和背景,对主要内容或自己的观点含而不露或保留到最后,是一种渐进高潮(climaxing)的手法[3]。而西方人则开门见山,直接切题,把主要观点放在最前面,而对于原因和背景的陈述则不十分重视,其“逆潮式”(anticlimaxing)的方式正好与中国人相反[3]。由此可见,西方人之所以认为中国人“摸不透”,不是因为弄不清某个句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高低语境

Supplimentary Materials 1. Key Terms: 1. Sensation(感觉):sensation is the neurological process by which people become aware of their environment.(感觉是人们意识到周围环境的神经过程) 2. Organization(组织): 把从周围选择的刺激信息,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整理,组合。 3. Interpretation(释义):Interpretation refers to attaching meaning to sense data.(赋予信息意 义) 4. High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Cultures in which less has to be said or written because more of the meaning i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already shared by people are labeled high context.(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 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5. Low context culture(低语境文化):Cultures in which little of the 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because the message is encoded in the explicit code are labeled low context.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地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这也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 2.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pplementary English Case: 6.2.1.a This demonstrates that even stimuli we can be aware of we do not attend to continually. Being in a busy airport terminal is a good example. While there, you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competing stimuli. You simply cannot attend to everything. However, if in the airport terminal an announcement is made asking you by name to report to a courtesy telephone, you would probably hear your name even in that environment of competing stimuli. 6.2.1.c Think of how speakers of English categorize life. Most probably use the categories of human life and animal life. Now think of how you typically categorize animal life: probably into wild animals and domesticated animals. Now think of how you typically categorize domesticated animal life: probably into animals use for food, animals used for sport and recreation, and pets. Look at the picture of the puppy and capture your feelings. Most of us see this puppy in the category of pet for which we have learned to relate warm, loving feelings. Puppies are cute, cuddly, warm, loving creatures. Now look at the pictures below and capture your feelings. Most of us who love dogs find these pictures uncomfortable and disgusting. How can people eat dogs? They’re pets, not food! It all depends on where you categorize them. Dogs are pets in some cultures and food in others. In the Arab world, dogs are acceptable as watchdogs and as hunting dogs but are not kept in the home as pets because

高低语境文化优点英文作文

高低语境文化优点英文作文 High and low contextual culture 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of values model proposed by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context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Hall believes that 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high and low context is a natural idea of how much the listener know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conversation when communicating. In a low-context culture, the listener knows very little about what is being said and must be explicitly informed of all the necessary elements of the event (time, place, person, cause and effect, process, etc.). In a high-context culture, the listener already understands the context and does not need to provid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Low-context cultures tend to use a direct 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 known as "speaking straight". Therefore, the dependence on the situation and context is very low, and the rol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ften exceeds all auxiliary communication tools.while high-context cultures tend to express euphemistically, that is, "there are words in words" .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harmon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t is more dependent on situational cues and conveys information through detours. Now, let's take a very difficult thing for Chinese people - "repaying money" as an example. For most people from low-context cultures, creditors tend to use "As agreed, you need to pay me before the date!", "I will go directly to him for money", "Since he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money, you should pay me back as soon as possible." A series of rhetoric and attitudes.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France belong to such low-context cultural backgrounds. For most people from high-context cultural backgrounds, creditors tend to think more for the other party out of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uch as "If I speak up, will he lose face?", "I've come to the door. , is this friend still able to do it?" "What should I do if he doesn't want to pay me back?". Based on the above, the creditor will use a method like "Hey, you see that I have encountered a little situation recently, and all aspects of life are not smooth, are you okay?" "It's time to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 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会对沟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低语境 是指语言运用时的正式和非正式程度,通常是由场合、身份、关系等因素决定的。在不同 的文化背景下,高低语境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英语 口语会话中高低语境的特点以及对沟通的影响。 在英语中,高低语境的区分可以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从形式上看,高 低语境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词汇、语气、语调、语法和语境。高语境口 语表达多使用正式的词汇,如词根、正式的地名和姓氏等。低语境口语表达则会使用更加 通俗的词汇,如俚语和口头禅。语气和语调方面,高语境通常会使用更正式和礼貌的语气 和语调,如使用“您”、“先生/女士”等尊称,而低语境则会使用更加随意的语气和语调。语法方面,高语境使用较为正式的语法规则,如遵循主谓宾语的语序、使用完整的句 子结构等。低语境则会使用更加简单的语法结构,如省略主语、谓语等。最后,语境方面,高语境口语需要注意场合和身份的要求,如商务场合、公共场所等,语言表达需要更加正 式和恰当。低语境口语则更倾向于身份、关系和情境。例如,在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时,会 更加倾向于使用非正式的口语表达方式。 从内容上看,高低语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漫谈、表述方式、表达思想、语气和述求。在高语境中,交流更加理性和思维性,需要表述清晰、准确、文雅,并且注 意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比如,商务场合下,经过事先准备的口语范本更符合高语境口 语的传达方式。而在低语境中,表述方式更为随意,语气也会更加轻松和自然,可以更多 地加入诙谐和幽默元素。此时我们需要更多考虑情感因素,尤其是对方的情感反馈,适当 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高低语境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下,我们需要考虑语言文化差异和 身份因素,灵活采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在多方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丰富自己 的语言背景和语言技能,并且更多地考虑到对方的情感和语言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在交流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缓解双方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误解和矛盾。

[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n’t understand this difference can cause mistranslation mistranslate so that cause social awkwardness visibl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this paper that translation in two kinds of language in custom difference relig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order difference between historical allusion and appellation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this influence. Keywords: Chinese-English cultur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influence 一、引言 文化又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同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下面就以两种语言在风俗习惯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历史典故差异、英汉语序及称谓差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入手,阐述文化差异对翻

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doc

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作者:王红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7期 [摘要]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是根据不同的文化特征而提出的概念,通过对不同语境文化的比较,从而让我们了解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更有利于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王红梅(1968- ),江苏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语言学。(江苏盐城 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185-02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孕育并丰富着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发扬并传播着文化。文化障碍已成为许多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克服的难题之一,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习得与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的交际教学法得到了极大的提倡和应用。尤其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从教材到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拟从分析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影响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和写作教学的这一隐性因子,以期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部分提出一己之见。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概述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即HC)和低语境(Low Context,即LC)。Hall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HC)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信息中。低语境(LC)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在高语境文化中,说话者的言语或行为意义来源于或内在化于说话者当时所处的语境,他所表达的东西往往比他所说的东西要多。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双方交流的内容,而不是当时所处的语境。同时,他还把世界各国区分为高语境文化国家和低语境文化国家,“所谓低语境是指一切都需要

浅析高低语境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浅析高低语境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作者:李叶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 内容摘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语境文化对人们的思考与交流方式有着不同 的影响。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应当注意培养一定的语境文化意识,认识和区别不同语境文化,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本文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入手,从高低语境文化的定义、 成因及应对策略的角度分析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把高低语境文化与英语文化研究、翻译研究 及日常交际相结合。这将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高低语境文化的理解及应用,更好地促进英语学 习与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低语境英语学习启示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因 语境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的尴尬情况。如若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尽可能解决这种差异,会有碍于我 们的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的实现。而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东西方跨文化沟通也越 来越密切。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区别性的语境文化,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Hall)在其 书BeyondCulture中对文化的语境性进行了阐述,并将其分为高语境(HighContext)和低语境(LowContext)。在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他们的语境文化成因 与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所以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国家在沟通与交流时也应该采取不同 的策略和方式。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探讨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 们沟通和交流特点,对其成因和策略或多或少进行了分析,这有效推动了跨文化交际领域研究 的发展。但是,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还需要更多地探讨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我们跨文化交际 学习的启示,学会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我们将理论在学习生活中与 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一.高低语境文化分析:高低语境的定义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Hall)认为,文化具有语境性,交际受语境的影响。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它包括使用语言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在霍尔的BeyondCulture 一书中,他指出根据信息由语境或编码表达的程度,可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因此,便 有了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两种交际类型。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 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信息出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 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 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较多的交际信息反映在社 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而相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实际言语中,即人们在交际时更注重“意会”。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实际的言语信息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语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即人 们在交际时更注重直接的言语表达。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高语境文化的特点为:内隐、含蓄; 暗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反映很少外露;圈内外有别;人际关系紧密;高承诺;时间处 理高度灵活[7]。其中以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为代表。而低语境文化特点为:外显、明了;明码信息;较多的语言编码;反映外露;圈内外灵活;人际关系不密切;低承诺。其中以美国等 西方国家为代表。当然,这种语境文化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在某一特定的语境文化中,当然 也会有其内部的差异,毕竟处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人的沟通方式与行为模式是具有多样性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国家都有其统一的文化特征。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学习高低语境 文化的划分时,应明白这种划分是基于不同国家的主流文化而形成的。也正是因为东西方国家 的主流文化差异,我们才需要从语境的角度把控跨文化交际的度,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 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习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点,我们需从这些国家的语境文化成因进行分析。

高低语境 跨文化交际

1 High 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ess has to be said or written because more of the meaning is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already shared by people are labeled high context.(在高语境文化中,在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相对地讲,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这也意味着,在强交际环境文化的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较为敏感。) Low context culture(低语境文化): Cultures in which little of the 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 because the message is encoded in the explicit code are labeled low context.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相对地讲,只有少量的信息蕴涵在隐性的环境和情景中。这也意味着,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进行交际。) 2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 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s theory of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werful effect culture has on communication. A key factor in his theory is context. This relates to the framework, background, and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s in which communication or an event takes place. High-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much of the Middle East,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are relational, collectivist, intuitive, and contemplative. This means that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emphas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veloping trust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to any business transaction. According to Hall, these cultures are collectivist, preferring group harmony and consensus to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nd people in these cultures are less governed by reason than by intuition or feelings. Words are not so important as context, which might include the speaker’s tone of voice,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s, posture—and even the person’s family history and status. A Japanese manager explained his culture’s communication style to an American: ―We are a homogeneous people and don’t have to speak as much as you do here. When we say o ne word, we understand ten, but here you have to say ten to understand one.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ends to be more indirect and more formal. Flowery language, humility, and elaborate apologies are typical. Low-context cultures (including North America and much of Western Europe) are logical, linear, individualistic, and action-oriented. People from low-context cultures value logic, facts, and directness. Solving a problem means lining up the facts and evaluating one after another. Decisions are based on fact rather than intuition. Discussions end with actions. And communicators are expected to be straightforward, concise, and efficient in telling what action is expected. To be absolutely clear, they strive to use precise words and intend them to be taken literally. Explicit contracts conclude negotiations.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ommunicators in high-context cultures who depend less on language precision and legal documents. High-context business people may even distrust contracts and be offended by the lack of trust they suggest. 3 Cross-cultural tips

高低语境维度总结

高低语境维度总结 一、高低语境文化 1976 年,美国文化和人类专家、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人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在其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这两个概念,并且据信息传播依赖语境的程度将各种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 在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信息的传递和编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者所处的具体情景,显性清晰的编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种种微妙的提示较为敏感。 在低语境文化中正好相反,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通过显性直白的编码承载,隐性的环境传递出相应的信息和情景,暗示的信息较少。 也就是说,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双方,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交流。不过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是泾渭分明,因为在实际交流中,这两种类型的交际类型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存在。 这一对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指出了任何交际的双方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人文关系环境、具体的交流情景的影响,拓宽了人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 二、高低语境文化的特点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特点,路斯迪格( 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 1. 高语境文化: (1) 内隐,含蓄。(2) 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 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2.低语境文化: (1)外显,明了。(2)明码信息。(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5)圈内外灵活。(6)人际关系不密切。(7)低承诺。(8)时间高度组织化出。 由上可见,高语境文化主要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人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如许多不成文的传统习惯,不言而喻的价值观和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为模式。而低语境文化,它强调理性和逻辑,也就是以理性的做法为基础,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通过明确的语言传达清晰的信息。 三、高、低语境文化间的传播隔阂 在交流方式的一些基本层面上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隔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不同的表达方式 高语境文化下中国人和他人产生意见分歧时,尽量避免与他人正面交锋和对立,以免互伤情面。在否定对方意见时总希望对方明白自己的暗示,这样既能保全对方的面子又可以不伤感情。

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解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成因-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解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成因-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由于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语篇的主题、内容和作者的风格也各有差异,语篇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但语篇的结构不是随意组合的,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的语言整体,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常见的语篇结构有议论、描写、说明和叙事。不管结构如何,较大的语篇都有,只是不同的语体的语篇通常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汉英语篇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汉英语篇组织结构对比

对语篇差异的研究,一般认为起始于美国学者卡普兰(Kaplan) 所开创的对比修辞学。卡普兰认为,英语语篇的组织结构具有直线发展的特点,英语段落通常有主题句直截了当地点明段落的中心思想,以后各句进而将其充分展开、说明,最后收尾,汉语的语篇行文方式则往往是螺旋型的,对其主题不是直接陈述和论证,而是从不同方面迂回地进行阐述。也就是汉语语篇属于螺旋型模式,英语语篇结构属于直线型模式。 斯考仑(Scollon) 认为汉英语篇之间的差异在于分别倾向于采用归纳式和演绎式的话语模式。归纳就是先提出次要论据,然后在推出主要论点。说话者在得出某个特定结论之前要充分说明多方面的原因,并通过详述论据来试探听话者对话题的潜在接受程度,直到认为合适的时候方才引入话题。演绎是先提出主要论点,然后接下去提出次要论点或支持论证,说话之初就引入话题,是为了使后面的一系列支撑性论据显现出清晰的关联性。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汉语语篇结构属于归纳式,类似于卡普兰的螺旋形模式; 英语语篇结构属于演绎式,类似于卡普兰的直线型模式。 海因兹(Hinds) 提出了读者责任型语言和作者责任型语言的区别。他认为语篇的构建必须考虑读者与作者在语篇交际过程中对意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低语境文化则是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对交际双方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高低语境文化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达与理解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高语境文化强调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度和对非言语信息的依赖,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言语信息,倾向于用明确的言语来传递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际双方在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 高低语境文化对语言习惯产生了影响。高语境文化的语言常常包含着丰富的隐含意义,需要听者从整体环境中去理解。而低语境文化的语言更注重直白的表达,力求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例如,中西方文化在表达感谢时的语言习惯就有所不同。在中文的高语境文化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感谢,如“麻烦你了”“辛苦你了”等,而在英文的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则更倾向于直接说“Thank you”来表达感谢。 高低语境文化对沟通方式产生了影响。高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更倾向

于含蓄内敛,注重非言语信息的传递,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而低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则更加直接明了,强调言语信息的沟通。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可能会对东方人的含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而东方人可能会对西方人的直率产生误解。 高低语境文化还对文化差异产生了影响。高语境文化通常更加强调群体意识和共性,注重面子、尊严等抽象概念。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逻辑和事实。这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冲突。 针对高低语境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之策: 培养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提高沟通技巧:在不同语境文化中,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学会观察和解读非言语信息,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同时也要学会用明确、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跨文化交际中,善于运用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提高交际效果。

高低语境文化中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异探讨【论文】

高低语境文化中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异探讨 摘要:高语境文化对交际环境依赖程度高, 交流信息多寓于语境、情景之中, 而低语境文化对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境的依赖程度低, 直接在交流中明确表达信息。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 高语境文化的中国代表和低语境文化的美国代表, 其谈判文化和风格具有显著差异, 主要表现在:中国代表谈判语言委婉含蓄, 强调集体意识与群体文化、社会等级和人格身份;而美国代表谈判语言直接明了, 倾向于以个人为中心, 遵从人人平等的观念。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 商务英语谈判; 谈判风格; 文化价值观; Cultural and Styl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nglishNegoti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and Low-Context Culture HU Qingq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High contextual cultur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ommunicative environ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ismostly embedded in context and situation, while low contextual culture is less dependent on social culturalenvironment and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so the information is mostly expressed directly in communication. In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negoti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egotiation culture and stylebetween Chinese high-contextual culture and American low-contextual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are mainly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inese negotiation representative language is euphemistic and implicit, emphasizing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group culture, social class and personality identity; while Americannegotiation representative language is direct and clear, tending to be individual-centered and abiding by theconcept of equality. Keyword: high-and low-context culture; business English negotia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