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英交际风格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交际风格的差异[摘要] 随着近些年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概念。本文旨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较为隐性的中英交际风格的差异,从而探讨这一语言行为和其内含的核心文化价值,提高学习者对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和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的敏感度。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

引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传播通讯的空前发展,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交往的时代,外语教学界也越来越意识到语言能力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概念。它不仅是显型的,同时也是隐型的。有学者把文化比为冰山,浮在冰山上的只有服饰、食物、建筑、文学、艺术、语言、手势、礼仪、闲暇活动等;而冰山下面就涉及到更多更大的日常行为,如时间观念、空间感、成就感、交际模式、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看法、谦虚的观念、家庭关系、对宇宙的看法、社交的频度、控制感情的模式、地位的确定和相关角色等等[1]。由此可见,文化往往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是我们隐形的行动指南。它不

仅表现在语言交际上,也反映于非语言交际方面。因此文化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那些显性的,更应该探求文化中那些深层的核心价值部分。

交际风格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常常因为不正面阐明目的而让西方人觉得“摸不透”或者在“兜圈子”,而西方人直奔主题的风格也会给中国人留下咄咄逼人或不礼貌的印象,中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说理方式和交际风格是说话人“文化身份”的最强烈体现,人们在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时都反映出其特定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模式。robert b. kaplan 在研究了不同国籍学生的写作后,认为语篇结构与思维模式紧密相关,并用一系列的图表来表达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在kaplan 的图示中,汉语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而英语则是直线型的[2]。显然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语篇结构和交际风格。贾玉新认为,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由远及近,从整体到一般;中式的交际风格则表现为圆式或迂回式。中国人在叙事时往往先陈述原因和背景,对主要内容或自己的观点含而不露或保留到最后,是一种渐进高潮(climaxing)的手法[3]。而西方人则开门见山,直接切题,把主要观点放在最前面,而对于原因和背景的陈述则不十分重视,其“逆潮式”(anticlimaxing)的方式正好与中国人相反[3]。由此可见,西方人之所以认为中国人“摸不透”,不是因为弄不清某个句

子的意思,而是由于不习惯中式交际风格。虽然交际双方常常将交际的失败归因于语言能力,实际上造成误解的原因大多是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风格而造成的。外语学习者往往因为不了解对方的语篇结构或无意识地迁移了本族语的交际风格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

中西方这种语篇交际风格的差异也集中体现在段落结构上。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往往按照汉语的段落结构来组织内容,导致得不到作文考试的高分或本族语老师的认可。中文作文强调“形散神不散”,段落内的句子结构松散,篇章的流动主要靠语义的联系,即“意合法”,主要的观点不是含而不露,就是出现在最后。与此对照的英语篇章则是靠“形合法”组织段落,每段只有一个中心内容,由段首的主题句明确地表达出来。段落主体的其他语句则以语义为中心,由各种连接手段按顺序和逻辑衔接起来[3]。学者们大量的研究材料也证实了东方的交际模式通常是归纳法(个别→一般),而西方则更偏爱演绎法(一般→个别)这一看法。

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和传统观念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的儒家思想决定了东、西方两种社会之间存在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体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强调群体观念并且特别注重社会关系的和谐。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的突出特点,个人的愿望要服从家庭、团体和社会的利益,服从社会等级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心。因此,尊人卑己、不显露自己、与他人和谐共处、与群众搞好关系都是被认可和所推崇的行为准则

[3]。孔子思想这些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入中国人服从、谦虚和集体主义的行动倾向里。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

语言的学习从来就无法与文化的学习分离。如果没有对其潜在的中西方文化的信仰和价值观的知识,要想理解中西交际风格的差异是很困难的。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群体观念和注重人际和谐价值观的制约,中国人的交际风格往往是努力保持与他人融洽和谐的关系。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强调表现在很多交际方面,如在意见不一致时避免与他人争论。

hall比较了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并用“语境”的概念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出了解释。根据hall的观点,“低语境”(low context )国家,一切需要语言讲情,而“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许多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不需要每一点都明白的讲出来[1]。中国社会属于“高语境文化”,西方社会属于“低语境文化”。在中国这样的“高语境文化”中,由于大量的信息存在于交际双方的共识,交际风格是间接的,暗示性的,并依赖语境的。通过语言表达的较少而大量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与“高语境文化”截然相反,在以“低语境文化”为特点的西方社会,语言交际是直接的,清晰明了,不留空白。交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说的内容和信息量[3]。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中西交际风格的文化差异。

结论

文化知识是语言学习不可缺失的部分,社会语言学尤其强调对语言与文化两者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通过对中西方交际风格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说什么,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说。同时,语言也在如实地反映着该文化所认可的思维方式和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学习者应该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的本族文化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杆。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其他文化也并不是指一味地接受或盲从其价值观而丧失本身的文化传统,而是要有意识地沟通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学会洞察、欣赏、尊重人类文明的各种文化[7]。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1999). 跨文化交际概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kaplan, r. b. (1966). cultural thoughts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16, 1-2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引言: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这也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际 关系存在着认知差异。正确理解和克服这些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本文将从中西 方人际关系的理念、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并提出 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西方人际关系理念差异 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中西方的人际关系理念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最为重要的差异之一。在中国, 强调的是家庭、社团和团体的利益,个人的行为受到了集体的限制和约束,个人更加注重 与他人的关系。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更加突出,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是最重要的,注重个体 的权利和自我实现。 解决方案: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理解彼此的理念差异,并尽 量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对于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和独 立性,而对于集体主义的中国人,可以更加注重团队和家庭的利益,增进彼此的互信和合作。 2. 社会地位与平等 在中西方的人际关系中,社会地位和平等也存在着差异。在中国,社会地位和权威十 分重要,尊重上级和长辈的意见是基本的道德准则。而在西方,强调每个人的平等和自由,尊重个体的权利和意见。 解决方案: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对 于西方人,需要更加注重对方权威的尊重,而对于中国人,则需要更加注重平等和自由的 表达,避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1. 语言表达方式 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非言语 沟通,善于运用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注重直接、明确的交流方式, 尽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 礼貌和谦逊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 响 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样的 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沟通的影响也是不 可忽视的。本文将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语言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言本身的差异会 导致沟通困难。比如,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很容 易造成误解和误解。 2. 发音和语调差异:不同语言对发音和语调有不同的要求,这可能 导致听力困难和理解上的问题。比如,英语中的弱读音和中国汉语中 的四声调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3. 表达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 方式有不同的习惯和理解。比如,英语中的直接表达在一些亚洲国家 可能被认为是冒犯或粗鲁的。 4. 隐喻和比喻的理解:一些语言中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意思,但 这些隐喻和比喻对不熟悉该语言的人来说可能是困惑的。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 价值观和信仰差异: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价值观和信仰有不同的 理解和承认,这可能导致沟通的冲突和误解。 2. 礼仪和礼节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礼仪和礼节的要求也会 有所不同。比如,在一些国家给人以掌声是表示赞赏,但在其他国家 可能被当做是不尊重的表现。 3. 时间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和观念也不同,有的 文化强调准时,有的文化重视弹性和灵活性。 4. 智力和学问的差异: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和学问,这可 能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理解上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三、应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方法 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了解其价 值观、风俗习惯和沟通方式。这对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 2. 尊重对方的差异: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不以自己的习惯和价 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对方,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3. 避免使用隐喻和比喻:在跨文化交际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直 接表达,避免使用特定文化中的隐喻和比喻。 4. 提高非语言沟通的能力:非语言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通过身体语言、表情和姿态来传达信息,可以解决部分语 言差异带来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 更加频繁和紧密。而在这种跨文化的背景下,语言与文化差异成为了 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差异的存在以 及对交际效果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语言差异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不同国家和文化使用 不同的语言系统,语言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 首先,音位和音韵是语言差异的基础。例如,西班牙语在发音上与 中文有很大的不同,一些音位在不同语言中发音方式完全不同。这导 致在跨文化交际中,语音理解和交流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语法是语言之间差异的体现。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不同,可能导致在特定语法领域的交际中出现困惑和误解。比如,在英 语中,人称代词的形式丰富,而在汉语中则简单而一致。因此,在英 汉交际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和理解就成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 此外,词汇的差异也是常见的问题。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同一概 念可能有不同的词汇表达。例如,中文的“茶”在英语中对应的是“tea”,而在日语中对应的是“お茶”。这种差异容易导致在交际中出现理解偏 差或者用词不当的情况。

最后,在语用方面也存在差异。语用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 规范和习惯。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语用规则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西方国家,对于感谢的回应一般是“You're welcome”,而在中 国则常常用“不客气”回应。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出现尴尬 或者误解。 二、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跨文化 交际中的语言差异往往与文化差异紧密相关。 首先,不同文化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往往不同,这导致了语 言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国家鼓励直接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意见,而有些国家则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这种差 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理解和沟通的困难。 其次,文化差异也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例如,不同国家的非语言 符号和行为习惯也有所不同。比如,西方国家的人们习惯用手势表示“OK”,而在巴西和土耳其,这个手势却有侮辱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非语言符号的差异可能会被误解或引起误导。 此外,不同国家和文化也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中国人交谈 时会有相对短暂的目光接触,而在西方社交场合则鼓励直接而持久的 目光接触。这种差异容易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造成困惑和不适。 三、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导致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西方人际 关系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式、人际沟通方式、人际合作方式等方面。本文将分 别从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表现。 一、人际交往方式 在中西方人际交往方式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 们注重谦逊、和谐、圆融的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礼仪、尊重、礼貌,避免 直接表达负面情绪,讲究面子与尊严,注重个人关系,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人际交往方式。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性与个性的表达,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负面情绪也 可以直接表达,注重人际关系中的平等与自我表达。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中国和西方的人际交往方式差异,往往会导致中西方在人际交 往中的不适应和冲突。在工作中,中国员工可能因为西方领导直接表达意见、批评自己的 工作而感到不适应,而西方员工可能因为中国同事在工作中过分注重面子与尊严而感到不 适应。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人际交往方式,做到互相包容。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人际沟通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西方文化在 人际沟通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含蓄、暗示、含蓄的沟通方式。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隐晦的语言、含蓄的方 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更看重沟通中的隐晦的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直接、 明确、直率的沟通方式。西方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会注意语 言的隐晦和含蓄。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人际合作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倾向于合群家,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团队的荣誉。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注重团队的合作,而不太注重自我表现。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提倡个人的自由、 独立与创造。西方人在合作中更注重个人的贡献和成就。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往往会给中西方的人际交往带来困难和挑战。只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差异,加强沟通和交流,就能够化解困难,促进文化 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 文化的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

跨文化交际教案-中西方语用规则及交际风格的差异

教案 第五章 中西方语用规则及交际风格的差异 外语系0910 葛聪颖2009030010 李欣格2009030004 杜庆庆2009030007 彭元元2009030026

教案 中西方语用规则及交际风格的差异 1.语用规则 介绍语用规则的定义和内容: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运用一套语用规则,也叫讲话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如何拒绝或接受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讲话谁先谁后等。 1.1 称谓差异: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汉语要区分血亲姻亲,而英语 的亲属称谓就显得简单得多,仅用几个词就能全部涵盖。在西方国家,亲属关系的涵盖和延伸范围远没有中国那么广阔。 1.1.1 举例说明:Linda’s bother married Michelle’s sister. 讲解:这句话就很难准确地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是Linda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Michelle的姐姐还是妹妹。还有cousin这个称谓,有时连男女 都不分了,可指堂兄、堂妹,又可指表兄、表妹。 1.2 打招呼 1.2.1 电话上的谈话规则: 在英语中,接电话的人先报出自己的名字或办公室,或电话号码,或其他,但 绝不会拿起话筒就问对方。在汉语中,接电话的人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对方要干 什么,要找谁,但绝不会自己先报名字和单位。近年,一些大公司改变了原来 的模式,接电话后马上报公司名称,但一般仍不会主动报自己的名字或电话号 码。 1.2.2 商店里的讲话规则: 在商店里,售货员与顾客的讲话规则与各国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1.2.2.1 播放一段英语国家商店里对话的视频,使学生有真切体会。 1.2.2.2 举例说明: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尽管都谁用英语,但却遵循不同的规 矩。在新加坡的商店里,顾客走近柜台,售货员调门比较高的问:“Yes?”意思 是“你要买什么?”在英美澳等国,这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在这些国家售 货员一般要问:“What can I do for you?”或“Can I help you?”在买卖结束 以后,新加坡的售货员马上转身去照顾其他顾客,在没有其他顾客的情况下也 转身离开,与顾客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但是,在澳大利亚根据一项调查,最通 常的情况是售货员说:“Thank you.”顾客说:“Thank you.”然后分手。有的情 况下售货员对天气作一简短评论,顾客再说一句应答的话,然后结束。 1.2.3 邀请的讲话规则: 1.2.3.1 介绍现象: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常常反映美国人讲话靠不住,说是要 要请吃饭,结果等了很久还是不兑现。 1.2.3.2 给出两段对话,要求学生辨认正式邀请与客气话的区别。 1.2.3.3 讲解:第一个例子听起来似乎很像是邀请,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时间、 地点则仍然不能看做是邀请。第二个例子就是从客气话开始,在讲话中B采 取主动问了一句:“你要是愿意的话,咱们现在就可以定。你什么时候有空?” 从此一下就转入了具体时间的讨论,最后成为十分肯定的邀请。可见,区分正 式邀请与客气话的困难在于并不是二者黑白分明,非此即彼。有时是介乎两者 之间的,而在谈话过程中逐步明确。 2. 交际风格 交际风格的定义及特点:在人们连贯地表达思想时,不仅词汇反映文化背景,表达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交际风格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交际风格的差异[摘要] 随着近些年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概念。本文旨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较为隐性的中英交际风格的差异,从而探讨这一语言行为和其内含的核心文化价值,提高学习者对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和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的敏感度。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 引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传播通讯的空前发展,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交往的时代,外语教学界也越来越意识到语言能力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概念。它不仅是显型的,同时也是隐型的。有学者把文化比为冰山,浮在冰山上的只有服饰、食物、建筑、文学、艺术、语言、手势、礼仪、闲暇活动等;而冰山下面就涉及到更多更大的日常行为,如时间观念、空间感、成就感、交际模式、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看法、谦虚的观念、家庭关系、对宇宙的看法、社交的频度、控制感情的模式、地位的确定和相关角色等等[1]。由此可见,文化往往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是我们隐形的行动指南。它不

仅表现在语言交际上,也反映于非语言交际方面。因此文化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那些显性的,更应该探求文化中那些深层的核心价值部分。 交际风格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人常常因为不正面阐明目的而让西方人觉得“摸不透”或者在“兜圈子”,而西方人直奔主题的风格也会给中国人留下咄咄逼人或不礼貌的印象,中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说理方式和交际风格是说话人“文化身份”的最强烈体现,人们在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时都反映出其特定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模式。robert b. kaplan 在研究了不同国籍学生的写作后,认为语篇结构与思维模式紧密相关,并用一系列的图表来表达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在kaplan 的图示中,汉语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而英语则是直线型的[2]。显然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语篇结构和交际风格。贾玉新认为,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由远及近,从整体到一般;中式的交际风格则表现为圆式或迂回式。中国人在叙事时往往先陈述原因和背景,对主要内容或自己的观点含而不露或保留到最后,是一种渐进高潮(climaxing)的手法[3]。而西方人则开门见山,直接切题,把主要观点放在最前面,而对于原因和背景的陈述则不十分重视,其“逆潮式”(anticlimaxing)的方式正好与中国人相反[3]。由此可见,西方人之所以认为中国人“摸不透”,不是因为弄不清某个句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工作者需要对源语和目的语有较广的知识面,需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就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英民族的文化心理, 避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标签: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会因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对语言的表达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同一个词,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的头脑中所反映的意象和联想可以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文化”(Culture) 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土地”。之后,”Culture”的词义被引申为“培养兴趣、精神”。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源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其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西方文化也是如此。但在很长时间里,中西方文化像两条平行线,互无关系。20世纪末,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眨眼之间即可实现,文化也步入“互联”时代,各种文化都将从与其他文化的交汇中获益匪浅。尽管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就是文化的特殊性,或者说是个性。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貌、称谓、颜色词、数字寓意、习语、传统节日等等。 一礼貌方面的差异 礼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它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汉英文化中表示礼貌的方式方法以及人们判断礼貌的标准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是和在两种文化中礼貌的不同起源以及长期历史过程中受社会、历史、地理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分不开的。 (一)礼貌观的差异 在汉文化中,“礼貌”一向被看成是道德问题;而在英语文化中,“礼貌”被看成是人际交往中避免冲突和不和的一种策略和手段。汉文化中礼貌一向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它要求社会成员在思想上有合于礼的是非观,美恶观,在仪容,举止和谈吐上合于礼的规范”。而西方学者,如拉科夫、布朗和列文森以及利奇都把礼貌看成是避免冲突和不和的策略,是避免对别人触犯或减少人际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 社会文化差异会表现出来,尤其是中西方社会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礼仪、价值 观等方面都会体现出来,对于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来说,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并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参 考。 一、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是最为明显的文化差异之一。中西方社会的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中文是一种汉语言系的语言,重音语音,靠声调来区分不同的意思,而英文则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没有声调,重重音 语音。中文的语法结构和英文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中文的主谓宾顺序和英文的主谓宾顺 序不同,词序也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中国人可能会觉得西方人说 话直白,而西方人可能会觉得中国人说话含糊不清。了解对方的语言特点,尊重对方的语 言习惯,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前提。 二、礼仪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差异之一。中西方社会在礼仪方面有 很大的差异,比如在问候方式、交际礼仪、宴会礼仪等方面。 在问候方式上,中国人通常会以握手、鞠躬、问好等方式来表示问候,而西方人通常 会用握手、拥抱等方式来表示问候。在交际礼仪上,中国人更注重身体语言,比如眼神交流、微笑等,而西方人更注重言语交流。在宴会礼仪上,中国人通常会用筷子吃饭,而西 方人通常会用刀叉吃饭。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 不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可能会给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甚至引起尴尬。 三、价值观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是比较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中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差异主 要表现在对待时间、对待权威、对待个人空间等方面。 在对待时间上,中国人通常会觉得准时到达是尊重对方的表现,而西方人则更注重效 率和结果。在对待权威上,中国人通常会对上级表示尊敬和听从,而西方人更注重平等和 个人权利。在对待个人空间上,中国人通常会觉得接近对方是关心对方,而西方人更注重 个人空间。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课文参考译文U1

第一单元语言:汉语与英语 Section A 汉语 Passage 1 中文的方方面面 1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个分支,由数百种地方语言组成,其中许多语言互不相通。据估计,10多亿人的第一语言是某种形式的汉语作。 历史 2古汉语是经证明最古老的汉语,是所有现代汉语变体的始祖。从先秦到晋代都使用过古文。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3000多年前,最早的例子是商代末年甲骨上的占卜铭文。在随后的周朝,青铜器铭文变得丰富起来。周朝后半期文学繁荣发展,包括《论语》、《孟子》、《春秋》等经典著作。这些作品都是文言文的典范。 3中古汉语是南北朝和隋唐宋时期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以韵书《切韵》为标志的早期中古汉语,和以切韵系统的指南“韵表”为标志的晚期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是恢复早期汉语发音的口传的起点。 4北宋灭亡后,在晋朝和元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一种通用语(现在称为旧官话)。明清时期的官员们使用基于普通话变体的“官话”来管理国家。在明清时期的多半时间里,这种语言是以南京地区的方言为基础的,但与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完全相同。到1909年,即将灭亡的清朝将北京话定为“国语”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推行共同的国语,于1956年正式确定了中国的标准语言。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形式,以北京语音系统为发音规范,以北方方言为方言基础,以白话文学语言为语法规范。在中国,普通话现在被用于教育、媒体和正式场合。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 发音 7 汉字不能可靠地指明其发音。因此,对于那些不识汉字的人来说,将汉语音译成拉丁字母是很有用的。拼音系统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许多语言学家在早期汉语罗马化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由中国政府出版,并多次修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2年将拼音作为一项国际标准,随后于1986年被联合国采用。 8声母和韵母构成拼音的基本要素。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可以用一个声母后跟一个韵母拼写,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只有一个韵母,但特殊音节er或后缀-r被视为音节的一部分时除外。这个体系包括四个音调符号。不带声调的拼音用来拼写中国人的名字以及用拉丁字母书写的语言中的词,同时也用于通过某种计算机输入法输入中国汉字。 分类 9汉语变体或方言按惯例分为七种方言: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大部分地区所说的一种相关的汉语变体。 ·吴语:上海、浙江的大部分、苏皖南部的方言变体,以苏州话为代表。上海话有几种特别的创新。 ·赣:江西及邻近地区的方言变体,以南昌话为代表。 ·湘:湖南方言的变体,分为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新湘变体和以双峰方言为代表的旧湘变体。

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双语)异步SPOC02-第三节 东西方语言交际差异_14

第三节东西方语言交际差异 一、称呼语 二、会话主题 三、语言风格 四、交际方式 一、称呼语 称呼语是大家在交际中首先要学会的,例如,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介绍 把自己以及身边的领导、家人、同事、朋友等等介绍给对方。不同文化背 景中有不同的称呼语,正确、恰当地使用称呼语是交际的开始,也是影响到 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下去,或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1.汉语称呼语 与英语相比,汉语有更丰富的称呼语。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2.英语称呼语 英语的称呼语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并且比较稳定。 Mr./ Sir 先生 Mrs / Madam 太太 Ms.女士/ Miss 小姐 头衔或职称+姓氏 非正式场合 直呼其名 例如,交际双方向彼此拉近距离,就可以让对方称他的名字,不需要加头衔、姓氏等,以表示两人关系很近,很熟。在美国特别熟的朋友之间即使是孩子也可以称呼长辈的名字,无论对方是谁。而在东方文化中,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是不可以的。 昵称:Robbie(Robert),Catherine(Cathy) 绰号:华仔、周董、杰杰 中西方称呼语对比: 东方人在称呼上更强调地位、辈分和身份。 西方人则更突出性别和婚姻。 东方人通常将姓氏放在名字的前面。 亚洲许多国家,例如中国、韩国、越南,女性结婚后一般不随夫姓,可以使用自己原来的姓氏。 西方人大多习惯将名字放在姓氏之前。 在西方文化中,女人结婚后要随其丈夫的姓氏。 例如,希拉里·克林顿 二、会话主题 1.西方人忌讳谈论个人隐私问题 西方人忌讳谈论个人隐私问题,如女人的年龄, 男人的收入,健康以及婚姻生活等。 英国人喜欢谈天气; 美国人喜欢谈论篮球、棒球和橄榄球。 2.东方人喜欢问及别人的隐私问题 东方人喜欢问及别人的隐私问题以示关心,如年龄、婚姻、收入、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等等。中国人喜欢谈论家庭生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中国长辈特别关心年轻人的婚姻状况,有时候令年轻人感到惧怕,甚至是反感。有些大龄女孩子遭遇家长逼婚,感觉很无奈。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咱们结婚吧》反映的就是这种现实生活。 3.初次见面话题选择策略 男士:谈论体育竞技、赛车、旅游、下棋、电影等娱乐活动为宜。 女士:谈论服装、化妆品、美容、音乐、烹饪和孩子教育等话题。 忌讳:不要涉及政治、宗教、种族、性等敏感话题。 三、语言风格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要以为所有人讲话的风格都有你的风格或者国家的风格一致,尤其是在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如在参加国际商务谈判、国际会议和文化交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江苏卫视有一个节目叫《世界青年说》,节目中有11 位颜值超过的帅哥组成了TK11,他们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俄国、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互动越发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包含了语言的交流,还包括了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身体语言、礼仪等。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也有所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并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社会行为模式。文化是多元化的,包含了语言、信仰、价值观念、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传承:文化由前辈向后代传承,并不断发展演变。 2.具有意义:文化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3.群体共有:文化是在一定群体中形成的,具有文化共同体的特征。 4.多元化: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 5.相互渗透: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以上特征也可以看出,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群体性和传承性的。也因此,中西 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通点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一步一步形成的。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特定文化下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综合反映。 同时,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两种文化在交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透视绘画与平行投影绘画 在中西方文化的视觉艺术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绘画的投影方式。在东方 传统绘画中,常使用的是透视绘画法,通过对景物的感性认知进行情感的表达,强调“意境”。而在西方绘画中所采用的是平行投影绘画法,它追求的是真实性,视觉的传达效果更为准确。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可能造成一些误解,需要双方用心理解。 2.主动与被动 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相较于西方,中国 文化中的“隐蔽性”,常使人感到防备心理比较强。而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主动性”,注重个人的自我表达和行动。这种主动性也体现在商务领域,为了达到商务目的,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接行动,而东方人会思考求“中和”。 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在交流时,必须要认识到对方独特的思维方式, 努力在双方理解上达成共识。 三、行为习惯的异同 1.时间观念 在中西方的时间观念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包括就 餐时间、规划时间、劳动时间等等。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资源,需要极大地节约和应用,追求的是效率和精确。 相反,在东亚文化中,时间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自然现象。人被认为只是自然之 中的一部分,应该配合自然的节奏行事,包括“随缘适时”等。 2.身体语言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往往成为沟通的障碍。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对交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语言、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希望能够增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英两国的语言差异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文是象形文字,强调整体的概念,追求内在的含义和深层次的秘密。英语则是字母文字,强调逻辑和实用性,追求表面的精确和直接的交流。这种差异在交际中体现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交谈过程中,中国人往往委婉、含蓄,善于间接表达,喜欢使用比喻、譬喻来传递观点。而英国人则更加直接坦诚,注重事实和逻辑性,喜欢通过直接陈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交际风格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包容。 在交际过程中,礼仪和行为规范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尊敬长辈,强调礼貌和谦逊,注重情感交流,重视团体利益。所以在交际中,中国人往往会显得谨慎而谦恭,更加注重对方的感受。而英国文化则更加强调独立个性和自由,注重个人的尊严和权利。在交际过程中,英国人更加注重平等和直接性,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这种差异在交际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适应,因此需要双方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方式。 在实际的交际中,中英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和摩擦。中国人在与英国人交际时可能因为过分委婉而被认为不够坦诚,而英国人在与中国人交际时可能因为过分直接而被认为不够尊重。这种困惑和摩擦需要双方通过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来克服。一方面,中国人需要学会更加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更加自信和果断的交际方式;英国人需要更加灵活地采用委婉和比喻的表达方式,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要实现中英文化的和谐与共存,双方需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双方应该注重用心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避免过于主观地评价对方的行为和观念。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交际方式,以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双方应该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方式,以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希望在不断的交流和互动中,中英两国之间能够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跨文化的定义: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际。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

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民意始终受到尊重。但是在中国,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以人为本;但是在大义方面,中国人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也不会舍弃伦理道德,也要去舍己为人,在道德前面,生命是不值一提的。 金钱观,西方人认为生活是美丽的。人活着的乐趣就是领受大自然的馈赠。钱不在乎赚多赚少,当然多总好一点,可是生活则一定要快乐。钱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相反。钱借得越多越好。生活是复杂的。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英交流中,我们往往会发现 双方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社交礼仪、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从几个 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中英交际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方习惯于团体意识,强调群体利益和共 同目标,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团体的影响和约束。而英方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 主性,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更为常见。这种差异在决策过程中尤为显著。中方常常追求共 识和和谐,在决策时需要征求多方意见,并且需要注意避免冲突和争论。而英方则更加注 重效率和快速决策,个体的意见和权利会得到更多尊重。 在行为习惯方面,中英交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方重视礼貌和尊重,注重面子和尊严,因此在交际中会有更多的客套话和礼节性的行为表现。而英方则更加直接和实用主义,注重实际效果而非表面形式。他们更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善于掩饰和语 言修饰。这种差异在商务场合尤为明显。中方常常善于使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自 己的意见,而英方则更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 拖延和浪费时间。 在社交礼仪方面,中英交际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礼貌和尊重是 基本的处事原则。在交往过程中,中国人会更加注重对方的身份地位和年龄,善于运用各 种社交礼仪,比如鞠躬、敬茶等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而英国人则注重平等和随意性,在交往过程中追求自由和自在。他们更看重对方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更加注重对方的 言行和观点。 在语言表达方面,中英交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方注重态度和语气的控制,在表达 中喜欢使用委婉和模糊的说法。而英方则更注重明确和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表达中更加直 截了当。在语言习惯上也存在差异。中方讲究尽量以正面和积极的方式说话,喜欢使用比 喻和夸张的说法,使得言简意赅。而英方则更注重中性和客观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使用 直接和简洁的句子结构。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双方更 好地理解和合作。在进行交流和合作时,双方都应积极适应对方的文化差异,灵活运用交 际策略,以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加强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 交际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更加顺畅和有效的中英交际关系。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 社会结构、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也 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人际关系的认知差异和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等方面进 行探讨。 中西方的人际关系观念存在明显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一个重 要的差异点。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相对而言更 注重个人的价值。西方人在人际关系中更加注重平等、竞争和个人主义。而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集体价值观,故中方更注重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和 谐以及人际间的亲密关系。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中,面子和信任也存在差异。在中方文化里,“面子”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代表着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尊严通常是建 立在个人成就和行为上,而不是对外的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在中西方人际关系中,信任也存在差异。在西方社会中,信任是建立在个人行为和信用基础上的,即使是初次接 触的陌生人,也会倾向于相信对方的承诺和言行。而在中国社会中,信任更多的是基于人 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和熟悉度,需要时间来建立。 中西方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方式也存在差异。在中方文化中,存在较多的间接沟通方式,例如通过非言语和非语言的暗示来传达信息,倾向于含蓄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在 西方文化中,倾向于直接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当中西方人在交流时采用不同 的沟通方式时,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中西方人际关系在权力和地位的认知上也存在差异。在中方文化中,传统上存在较为 明显的权力和地位的差距,父母、长辈和上级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力相对较高。而在 西方文化中,相对注重平等和合作,对权力和地位的差距并不非常看重。 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 重对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中西方人在交流中应注意 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对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对方的交际风格,改变 自己的交际方式,学习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有助于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木族语者与非木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讲就是当你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因为所讲语言不同,同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那么,接下来的交流当中要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顺畅的交流。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形成〃跨文化交际〃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3. 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并且直接的言语交际。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通常被看作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的文化体系,在方方面面的差异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在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体现。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做过这样的概括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表达习惯方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东方人喜好含蓄且委婉的表达,讲求意境和深层含义;西方人,喜好全而且直接的表达方式,讲求事实和分析。曹世潮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追求思维的延伸、扩展,注重内向的、精神的、意境的,它的特点在于情感的舒展和收缩,在于对内在心灵的把握,关乎心胸……而西方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相,它更理性,更注重依靠事实、论据来阐明对事物的认知和推理……〃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产生了不同民族对相同的客观现象和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很多时候是通过言语交际表现出来的。仅从词汇方面就可以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例如,在中文当中,关于父辈女性长者的称呼有"姑姑,姨妈,婶婶,舅妈〃,而同

样的称谓表达,在英文中都可以用"unt〃一词概括。相对比之下,中国文化在表达时更加注重长幼有别和亲疏远近,而西方文化则宽松许多。当然,这些血缘关系并非“我有人无〃,其实英语国家也存在,只是英语对此不加以详细区分罢了。中西方文化在称谓表达上的这些差异是有其原因的:宗法等级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延续的时间较长,宗亲、等级、尊卑观念在汉语文化中比在英语文化中牢固得多。 中西方文化的种种差异简单并直接地通过汉英两种语言就体现了其对应关系。从语法学方面来看,汉语是隐性(convert)语法的语言,而英语是显性(overt)语法的语言。详细而言,汉语更讲究语感,重意境和引申意义,即一句话表达的内在含义,句式多为主动句,强调内容和情感;而英语注重逻辑思维,更重形,讲究说话“有凭有据〃,“有一说一〃,强调所说内容的规范严谨,句式多用被动,语调相对平直。此外,文化差异也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地理位置、国体政体、历史、宗教等。如英国多而环海,英语中很多词和海洋有关。说“挥金如土",英国人说spendmoneylikewater o而英文当中drinklikeafish, 翻译成中文就可以是“牛饮〃,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农耕和畜牧业的文化传统。 二、文化语境影响交际过程 文化语境的不同使得同一语言在表达时形成不同的交际意义。由于文化语境与一个民族的政Z、经济、文化、价值观以及历史背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升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识的作用到表达当中,对于跨文化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将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了解双方文化语境,并将其渗透到交际行为当中。其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

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 论文导读: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英汉文化 差异。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文化冲突,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一、引言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在政治、商业、文化,尤其是 外交、外贸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 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 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 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 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为了 尽量避免文化冲突,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 (一)、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变化,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 环境中产生和发展。不同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宗教信 仰的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 式以及道德标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的使用上,文化背景也起着相 当大的影响作用。由于缺乏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很多中国人在与英美人交 流时套用中国的文化观念,运用中国人的交际模式,因而常常陷入尴尬的

境地。因为忽视中英文化差异知识,交际中往往会走入陷阱而导致失败。 英国语言学家JawahanlalNehna曾说过, Ifweeektoundertndapeople,wehavetoourelve,afarawecan,inthatpartic ularhitoricalandculturebackground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进入WTO时代后,将使中国人有更多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因此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于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差异的范畴很广泛,比较常见的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在词语的文 化内涵方面和非语言的态势方面等。 1.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1).打招呼 中国人见到熟人、朋友时打招呼的方式很多,然而在讲英语的国家, 谈天气是很正常的搭话方式,如: Lovelyweather,intit Itreallyabeautifulday. 谈天气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顺着对方说,很少有人在谈天气时争得面 红耳赤,所以谈天气是个保险的搭讪方式。 (2)交谈的话题和禁忌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和以汉语为母语人都可以选择下列的话题进行交谈:嗜好、发生事件、天气、节假日电影、书籍、娱乐活动等,但以英语为母 语的人一般禁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衰老、发胖等话题,而中国的禁 忌则属于伦理方面的: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等。如果想了解这类情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