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平面向量教案.doc

中职数学平面向量教案.doc
中职数学平面向量教案.doc

复习引入:

新授: 1. 向量的概念

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记为向量a ,b ,c ,...等,在书写时,则在小写西文字符的上方加一个小箭头,例如a ρ,b ρ,c ρ

,...等.

如果向量的方向限于平面内,则叫做平面向量.

向量的大小是一个非负数量,叫做向量的模.记为|a |,|b |,|c |,...或|a ρ|,|b ρ|,|c ρ

|,....

特别地,若一个向量的模为单位1,则叫做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常记作e .若一个向量的模为0,则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总是记作0.零向量的长度为0,且规定零向量0的方向是可以任意确定的.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确定向量的大小、方向,我们又把向量 表示成如图7-2(1)上所示的带箭头的短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 了它所表示的向量的方向,而线段的长度则是它所表示的向量 的模(即大小).有时,为了突出短线段的起终点,会以字符标 出起终点(见图7-2(2)),此时可以以AB ,CD ,11C B 等表 示向量,而向量的模,也就对应地表示为|AB |,|CD |,|11C B |.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向量只含有大小、方向两个要素,因此,即使当我们用带箭头的短线段表示向量时,与带箭头的短线段的起终点是没有关系的.为了突出这一点,有时又把向量记作自由向量.

例1 设矩形ABCD 的边长为2和3,其所有的边及对角线,能构成多少向量?这些向量的模是多少?

课内练习1

1. 一个正六边形的所有边及中心到各顶点的连线,能构成多少向量?试写出全部所构成的向量;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求全部向量的模,并判断哪些向量是单位向量?

c

a

图7-2(1)

b D C

图7-2(2)

B

A

B 1

C 1

2. 向量的比较

(1)向量相等

任意两个数量a,b都可以比较,其关系不外乎相等(a=b)或不相等(a≠b)两种,只要根据两个数的大小就可以下结论.因为向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所以比较两个向量a,b的相等与否,不但要比较它们的大小,还要比较它们的方向.当且仅当a,b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a,b相等,并表示成a=b;否则a, b就不相等(a≠b).在例1中的相等向量有且仅有

AB=DC, BA=CD, BC=AD, CB=DA,

更仔细地说,不相等的两个数量还可以有大于、小于的关系,那么向量之间是否也能有大于、小于关系呢?因为大小、方向的整体组成向量,方向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因此向量本身之间也不能比较大小,即两个向量不能谈及孰大孰小.当然,向量的模是数量,因此向量的模是可以比较大小的.即使两个向量a,b有相同的方向,且|a|>|b|,我们仍然只能说向量a的模大于向量b的模,而不能说向量a大于向量b.

若a=b,则把表示a,b的箭头短线段的始点移到同一点时,它们必重合;反之把两条箭头短线段的始点移到同一点时重合,那么这两条短线段表示相等的向量或同一向量.例2 物体从点A出发位移,第一次沿水平线位移到B,位移量为3;然后继续沿铅直方向向下位移到C,位移量为4.

(1)试以向量表示这二次位移,并在平面上作出这两个位移向量;

(2)在A的铅直下方4处标注点D,能否说第二次位移的位移向量是AD?为什么?

(2)相反向量

对数量,若两个数a,b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则把a,b叫做一对相反数.对向量,若两个向量a,b的长度相等但方向相反,则这一对向量叫做相反向量,记作a=-b或-a=b.对调一个向量的始点和终点,即得到了它的相反向量,即AB=-BA.例如在例1所有的向量中,共有如下六对相反向量:

AB=-BA, BC=-CB, DC=-CD, DA=-AD, AC=-,CA, BD=-DB.例3 对例2的问题,若记第一次位移向量为a,第二次位移向量为b,现继续作第三、四次位移,第三次位移是从C出发向左移动3到D,第四此则从D返回A.试以a,b表示第三、四次

位移.

(3)平行向量

若两个向量a,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把这一对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可以说向量a平行于向量b或向量b平行于向量a.

规定零向量平行于任意向量.

根据平行向量的方向特征,若向量a位于直线l上(即a的始终点都在l上),则只要平移a 的平行向量b,b也必定能位于直线l上,因此又把平行向量叫做共线向量.

例4 找出一个梯形各边构成的全部向量及这些向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课内练习2

1. 课内练习1的所有向量中,有哪些是相等向量?哪些是相反向量?

2. 作出一个梯形及其中线,可以构成多少向量?这些向量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3. 以F,F1都表,示方向向上、大小为10N的力,考察把F作用在

物体W的左上角和F1作用在物体W的右上角两种情况(如附图),物

体受力后的移动情况肯定不同,这与F=F1的结论矛盾吗?试作出合理

的解释.第3题图

F1

复习引入:

新授:

(1)向量的加法运算 向量加法运算的法则.

向量a 加向量b 的结果a +b 是按照下列法则生成的一个向量c :把b 的始点移到a 的终点后、从a 的始点连到b 的终点.记作 c =a +b .

与数量相加一样,把a 叫做被加向量,b 叫做加向量,c 叫做和向量.

在a ,b 不平行的情况下,c 是重合a ,b 的始 点、以a ,b 为邻边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向量, 其指向与a ,b 同侧(平行四边形法则,见图9-9(1)); 也是是以a 的终点作为b 的始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 第三边向量(三角形法则,见图9-9(2)).对于三角形 法则我们可以归纳为:首尾相连首尾连. 例4 用两种方法作出图9-10(1)中向量a ,b 的和向量c .

解 (1)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把的始 点移到同一点构成一个以为相邻边的平 行四边形,对角线向量即为和向量c . (见图9-10(2))

(2)移b 的始点到a 的终点,从a 的

始点连向b 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c (见图9-10(3)). 例5 (1)若b =-a ,求c =a +b ; (2)若a ,b 平行,求c =a +b . 例6 已知向量a ,b , c , d 如图9- 12,求f =a +b +c +d .

解 逐次应用向量加法的法则——

图9-9(1)

图9-9(2)

图9-10(3)

a

b

? b

c

图9-10(2)

a

b

图9-10(1)

a

b

d

c a

b

c

d

f

移加向量的始点到被加向量的终点,从 被加向量的始点连向加向量的终点,得 到和向量f 如图9-12所示,其中虚线表 示的向量,从左向右依次是a +b , a +b +c . 课内练习3

1. 请举一个向量相加的实际问题.

2. 向量相加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能适用于怎样的情况?

3. a +(-a )=0,因此|a |+|-a |=0,这个结论正确吗?一般地,c =a +b ,因此|c |=|a |+|b |,这个结论正确吗?由此可以对向量相加与向量的模相加作出怎样的结论?

4. 矩形ABCD 如图,试求

AB +BC ,BC +AB ,BA +BC ,BA +CB 得到的和向量之间有哪些关系? 5. 矩形ABCD 如第4题,求

(AB +BC )+CD ,AB +(BC +CD ),AB +BC +DC ,BA +BC +DA . 得到的和向量之间有哪些关系?

数量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a +(b +c )),向量的加法运算同样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a +

b =b +a , a +b +

c =(a +b )+c =a +(b +c ), (2)向量的减法运算

如同数量a ,b 相减a -b ,是被加数a 与加数b 的相反数-b 相加一样,所谓向量a ,b 相减a -b ,实际上是向量a 与向量b 的相反向量-b 相加,即a +(-b ).应用向量加法法则,可以得出向量减法运算的法则.图9-

13(1)中是已知向量a ,b ;图9-13(2) 显示了a +(-b );图

9-13(2)显示了 a -b 的直接运算法则,法则的文字 表述是:a -b 的结果是一个向量c ,

把a ,b 的始点移到同一点,从b 的终点连向a 的终点的向量就是c (三角形法则) 对于三角形法则

第4题图

A

B

C

D

图9-13(1)

a

b

图9-13(2)

-b

a

-b a

c

图9-13(3)

我们可以归纳为:首同尾连,剪头指向被减.

记作c=a-b.a叫做被减向量,b叫做减向量,c叫做差向量.

例7 在?ABC中,把每条边都作为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向量,并把这些向量叫做边向量.为了使CA是另两条边向量的差,另两条边向量应是怎样的?

例8 在?ABC中,若边向量为AB,AC,BC,求

(1)a=AB+BC+AC;(2)求b=AB-BC-AC.

课内练习4

1. 在?ABC中,把每条边都作为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向量,并把这些向量叫做边向量.为了使AB是另两条边向量的差,另两条边向量应是怎样的?

2. 在矩形ABCD中的边向量为AB,BC,CD,求

(1)a=AB-BC;(2)b=BC-AB;(3)c=CD-BC;(4)d=AB-BC- CD.

因为向量相减是被减向量与减向量的负向量相加,而向量相加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这样向量的减法运算所能满足的运算律也就唾手可得了,例如

a-b=-b+a,a-b-c=a-c-b=a-(b+c).

(3)向量的数乘运算

在数量运算中,若a=2,b是a的两倍,则b=2a.在例8向量运算中,我们两次都遇到a=AC+AC,b=CB+CB这样两个相同的向量相加问题,能不能也能简写成a=2AC, b=2CB呢?这完全取决与如何规定2AC,2CB的含义,若规定它们的含义确实与AC+AC,CB+CB相同,那么这种简写就完全合法且合理了.为此我们作如下的定义:一个实数α乘以向量a的结果是一个平行于a的向量b,b的模是a的模|α|倍,即|b|=|α|?|a|;

b的方向当α>0时与a的方向相同,当α<0时与a的方向相反.记作

b=α?a或b=αa,

把向量的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运算.

根据向量数乘运算的这种规定,立即可知

-a=-1?a,a+a=2a,-a-a=-2a.

把数相加和向量相加所满足的运算律结合起来,立即可得向量数乘运算满足下述两个分配律:

(α+β)a=αa+βa,α (a+b)=αa+αb,

其中α,β是任意实数,a,b是任意向量.

根据向量的数乘运算,我们有:如果有一个实数α,使b=α?a(a≠0),则a与b是平行向量;反之,如果a与b是平行向量,则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α,使b=α?a(a≠0).

例8 设c=-2a, d=-3a, f=-2b, g=a -2b,求h=2a+3f-3d+4g+2b-2c.

解h=2a+3f-3d+4g+2b-2c =2a+3(-2b)-3(-3a)+4(a -2b)+2b-2(-2a)

=2a-6b+9a+4a -8b+2b+4a=(2+9+4+4)a-(6+8-2)b=19a-12b.

例9 ?ABC的AC边长为a,现把AB,BC边各延长原来的0.8倍成为?A1BC1,求边A1C1的长(见图9-15).

课内练习5

1. 已知向量a,作出向量-2a, 3a.

2. 已知向量a的模为s,求向量b=0.1a, c=-3a, d=2.5a的模.

3. 设c=-a, d=-3b, f=2b, g=-2a -b,求h=2a-3c +3f-3d-3g-2b.

4. 甲、乙两人从同一点出发,取不同方向前行.当甲行进2km、乙行进6km时两人相距4km,问当甲、乙继续按原方向分别继续行进1.5km、4.5km时,两人相距多少?

复习引入:

新授:

1.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 (1)坐标基底向量

设在平面上已经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xOy }.方向为x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i 、方向为y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j 叫做该坐标系的坐标基底向量(见图9-16).

(2)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

在坐标平面上给定了向量 a ,平移其始点到原点后(见图7-17),设其终点A 的坐标为(x ,y ).把(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

a =OA u u u r

=(x ,y ).

若向量a 的坐标为(x ,y ),则其模可以用坐标表示为 |a |=22y x + (7-2-1) 坐标基底向量也有其坐标,分别是i =(1,0), j =(0,1).

以原点O 为始点、点A 在x ,y 轴上的投影为终点,是两个分别平行于i , j 的向量,根据向量加法定义,有

a =x i +y j , (7-2-2) 即有了向量的坐标,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坐标基底向量的组合. 因为坐标基底向量也是自由的,你也可以不平移a ,直接在a 上作分解(见图7-17).例如从图7-18,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出

AB =i -2j =(1,-2).

课内练习1

1. 写出图9-18中向量OP ,EF ,CD 的坐标,并求它们的模.

2. 向量关系的坐标表示

向量之间有相等、相反、平行(共线)等关系.当知道

图7-17

O

j

y

i x

图7-16

了向量的坐标后,这些共线的判定就变得十分简单. (1)相等:若a =(a 1,b 1),b =(a 2,b 2),则 a =b ? a 1=a 2, b 1=b 2.

即两个相等向量的坐标相等,坐标相等的向量相等. (2)相反:若a =(a 1,b 1),b =(a 2,b 2),则 a =-b ? a 1=-a 2, b 1=-b 2.

即两个相凡向量的坐标对应地互为相反数;坐标对应互为相反数的向量相反.

(3)平行(共线):向量a =(a 1,b 1),b =(a 2,b 2)平行 ? 移a ,b 的始点到原点后,它们的终点A ,B 与原点共线 ? ?OA 1A ∽?OB 1B (见图7-19) ?

2

121b b a a =.

所以两个向量的坐标对应成比例,则它们平行;平行向量的坐标必定对应成比例. 例1 已知向量a =(2,-1),当x 为多少时,向量b =(x ,2)与a 平行? 解 a //b ? 212-=x ? x =-4.所以当x =-4时a //b .

课内练习2

1. 根据向量坐标,判断下列向量中存在的共线:

a =(2,-1),

b =(-2, 1),

c =(-6, 3),

d =(42,-21),

e =(2,-1),

f =(8,-4),

g =(-2,-1). 2. 已知向量a =(9,-4),当y 为多少时,向量b =(-12,y )与a 平行?

3.平面向量运算的直角坐标表示

把向量数乘、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应用于向量对坐标基底的分解式(7-2-2),即可得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数乘:设a =(x ,y ),即a =x i +y j ,b =λa ,则 b =λa =λ(x i +y j )=λx i +λy j =(λx ,λy ),

即 λa =λ(x ,y )=(λx ,λy ). (7-2-3) 即向量a 数乘λ后所得向量的坐标,是a 的纵、横坐标的λ倍. (2)加减法:设a =(a 1,b 1),b =(a 2,b 2),则

图7-19

a =a 1i +

b 1j ,b =a 2i +b 2j ,

a +

b =(a 1i +b 1j )+(a 2i +b 2j )=(a 1+a 2)i +(b 1+b 2)j ,

即 a +b =(a 1+a 2, b 1+b 2). (7-2-4) 同理也有a -b =(a 1-a 2, b 1-b 2). (7-2-5) 所以向量a , b 的和、差向量的坐标,等于a , b 的坐标对应的和、差.

(3)给定始终点的向量的坐标

向量a =AB .若已知点A ,B 在坐标A (x 1,y 1),B (x 2,y 2)(见图7-20), 则 OA =(x 1, y 1),OB =(x 2, y 2),

AB =OB -OA =(x 2-x 1,y 2-y 1). (7-2-6)

所以给定了始终点坐标的向量的坐标,等于终点坐标对应减去始点坐标.

例2 已知a =(1,-2), b =(2,3),求a + b , a - b , 2a -3b . 例3 已知A (1,2), B (-2,1),求AB ,BA . 解 应用公式(10-2-6),

AB =(-2-1,1-2)=(-3,-1);BA =(1-(-2),2-1)=(3,1). 例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坐标A (1,1), B (2,3), C (-1,4)(见图7-21),求顶点D 点坐标.

例5 已知A (2,3),B (-2,5),且AB =2AC ,求C 点的坐标.

例6 某人第一天按图9-23所示方向、以速度5km/h 步行3 小时到达A 处;第二天又按图9-23所示方向、以速度15km/h 骑了 3小时自行车到达B 处.问B 离此人出发点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课内练习2

1. 已知a =(-1,2), b =(2,-2),求a + b , a - b ,-a +2b .

2. 已知a =(-2+x ,4), b =(-3,-1-y ),且a =b ,求x ,y .

3. 根据下列条件求AB u u u r 与BA u u u r

的坐标:

x 图7-20 y

O A

B

x B x

O

D

C x

A

y

图7-21

(1)A (-1,0), B (2,-1);(2)A (-2,1), B (3,1);(3)A (2,1), B (0,-2);(4)A (-2,4), B (-3,8). 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A (1,0),B (2,5),C (-1,1),求D 点坐标.

5. 已知A (6,-3),B (3,-5),且AB u u u r

= -2AC u u u r ,求C 点的坐标.

复习引入:

新授: 1. 向量的数量积 (1)平面向量所成的角

给定两个非零平面向量a ,b ,移它们的始点到同一点,以表示向量的线段所在直线为始终边的角,叫做向量a ,b 所成的角,记作(a ^b )(见图7-25);为了使两个非零向量所成的角唯一,规定0≤(a ^b )≤π.零向量0

与任何向量所成的角认为可以任意.为了方便有时也把(a ^b )叫做向量之间的夹角.

从向量所成角定义,立即可知

(a ^b )=0 ? a //b (即a ,b 共线);(a ^b )= π ? a =-b (即a ,b 互为相反向量). 特别地,当(a ^b )=2

π,则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a ⊥b .

(2)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向量a ,b ,a ,b 的数量积是一个以下式定义的数量: a ?b =|a ||b |cos(a ^b ) 其中(a ^b )表示向量a ,b 之间所成的角.

向量作为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与数量有着区别.这种区别在运算方面的体现,是向量的有一些运算在数量运算中是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类别的,数量积就属于这种运算.这是因为向量的数量积,反映的是一个向量与它在另一个向量方向上投影的积. 例1 求下列向量的数量积:

(1)|a |=5,|b |=4, (a ^b )=23

π,求a ?b ; (2)a =(3,4),|b |=

2

1, (a ^b )=2π,求a ?b ;

(3)a =(3,4), b =(-3,-4),求a ?b ; (4)a =(1,3),求a ?a ; (5)a =0,b =(x,y),求a ?b . 课内练习1

1. 求下列向量的数量积: (1)|a |=2,|b |=8, (a ^b )=

4

π,求a ?b ; (2)a =(1,3),|b |=31, (b ^a )=2π,求a ?b ;

(3)a =(-3,-2), b =(3,2),求a ?b ; (4)a =(5,3),求a ?a ; (5)a =(10,y),b =0,求a ?b . (3)向量数量积的基本运算法则

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立即可知成立如下运算法则:

图7-25

①交换律:a ?b =b ?a ;

②数乘分配率:(λa )?b =a ?(λb )=λ(a ?b ),(任意λ∈R ); ③分配率:(a +b )?c =a ?c +b ?c .

例2 设AB =(3,-1), ||=2, θ=(AB ^CD )=3

π,求

(1)(2AB )?(3CD );(2)(AB +2CD )?AB ;(3)(-4AB )?(AB +2CD ). 课内练习2

1.已知|a |=4, |b |=3,a 与b 的夹角为

6

5π,求(2a -b )?(a +2b ). 2.已知A (-1,2),B (1,4),|CD |=4, θ=(AB ^CD )=3

π,求 (1)AB ?(3CD );(2)(2AB +CD )?AB ;(3)AB ?(-AB +2CD ). (4)向量数量积的基本结论

从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以得到一些经常用到的基本结论,这些结论是必须熟记的. ①a ⊥b ? a ?b =0;

②当a //b 且同向时,a ?b =|a ||b |;当a //b 且方向相反时,a ?b =-|a ||b |;

③a ?a =|a |2,所以|a ④cos(a ^b )=

|

|||b a b

a ??. (7-3-2)

最后一个公式(9-3-2)对求向量所成角十分有用.

例3 已知|a |=4, |b |=5,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a ?b : (1)a//b ; (2)a ⊥b . 例4 已知|a |=2, |b |=4,a b =-6,求(a ^b )的余弦值. 课内练习3

1. 已知a //b ,|a |=1, |b |=2,求 a ?b .

2. 下述四个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1)0?a =0;(2)|a |=a ?a ;(3)a ?b =|a ||b |;(4)a ?b =|a ?b |;(5)|a ?b |=|a ||b ||cos(a ^b )|; (6)(a ?b )(a ?b )=(a ?a )(b ?b )=|a |2|b |2;(7)a //b ? 存在实数λ,使a ?b =λ|a |2; (8)(a +b )?(a -b )=|a |2-|b |2;(9)(a +b )?(a -b )=a 2-b 2.

3. 已知|a |=1, |b |=4, a ?b =,求(a ^b ).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向量数量积(9-3-1)是不依赖于坐标系的几何定义,如果在坐标平面上讨论,把向量数字化(即求出向量的坐标),那末就能以坐标计算来表示向量的数量积. 首先考察坐标基底向量i , j 的数量积,有

i ?i =1;i ?j =j ?i =0;j ?j =1. (4) 现设向量 a , b 的坐标为a =(x 1,y 1), b =(x 2,y 2),即 a =x 1i +y 1j , b =x 2i +y 2j ,

则 a ·b =(x 1i +y 1j )·( x 2i +y 2j )=x 1x 2i ·i +y 1y 2j ·j +x 1y 2i ·j +y 1x 2j ·i ,

即 a ·b =x 1x 2+y 1y 2. (7-3-3) 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坐标的的对应乘积的和. 以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的基本公式③,能得到我们熟知的一些公式: 设a =(x ,y ),则a ·a =|a |2=x 2+y 2,即向量模公式 |a |=22y x +;

特别地当a =AB ,且起终点坐标A (x 1,y 1),B (x 2,y 2)为已知时,由AB =(x 2-x 1,y 2-y 1),即得 |a |=|AB |=212212)()(y y x x -+-, 此即为两点间的距离. 例5 求下列向量的数量积:

(1)a =(2, -1), b =(3, 1),求a ·b ;(2)c =(-1, -1), d =(1, -1),求c ·d .

例6 已知a =(1, 2), b =(-2, 3),求(a +b )?(a -b ), (a - b )?(2a +b ). 例7 (1)已知a =(-2, 6), a ·b =-6,设b =(6, y ),求y ; (2)已知a =(2,2), (a ^b )=4

π, |b |=2,求b 的坐标.

课内练习4

1. 求下列向量的数量积:

(1)a =(-2, 1), b =(3, -1),求a ·b ;(2)c =(4, -1), d =(2, -1),求c ·d . 2. 已知a =(2, -1), b =(-1, 5),求(2a +b )?(2a -b ), (a -2b )?(2a +b ).

3. 设a =(x , 6), a ·b =-6, b =(2, -1),求x .

4. 已知|a |=1, (a ^b )=

4

3π, b =(-1,2),求a 的坐标.

(2)平面向量所成角的计算公式

把(9-3-3)向量模计算公式代入已有的向量所成角计算公式(7-3-2),得 cos(a ^b )=

22

22

21

21

2121y

x y x y y x x +?++. (7-3-4)

直线间夹角或向量间所成角的计算,一直是令人头痛的事.(7-3-4)表明,只要知道向量的坐标,就能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所成角,是今后计算的主要手段. 特别地,从向量数量积基本结论①和(7-3-4),还能得到

a ⊥

b ? x 1x 2+y 1y 2=0, (7-3-5) 这也是用来判定向量垂直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8 求向量a 与b 所成角:

(1)a =(2,1) , b =(3,-1);(2)a =(2,-1) , b =(-3,-1). 例9 已知点A (1,2),B (2,3),C (-2,5) .求证∠BAC =2

π. 课内练习5

1.求求向量a 与b 所成角:

(1)a =(-1, 2), b =(2, 3);(2)a =(-1,-2), b =(2, -5). 2. 证明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A (-1, - 4), B (5, 2), C (3, 4);(2)A (-2, -3), B (19, 4), C (-1,-6). 3. 已知a =(4, 2), b =(-3,-3),当k 为何值时,a +b 与k a +2b 垂直? 4. 已知点A (0,1), B (5,2),求点P (x ,y ),使PA ⊥PB 且PA =PB .

最新中职数学平面向量测试题

职业中专第二学年上期 月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5*4=60分) 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5n a n =-,那么2n a =( )。 A 、25n - B 、45n - C 、210n - D 、410n - 2、等差数列7 5 ,3,,2,22----…的第1n +项为( )。 A 、1 (7)2n - B 、1 (4)2n - C 、42n - D 、72n - 3、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252,6a a ==,则8a =( )。 A 、10 B 、12 C 、18 D 、24 4、矩形ABCD 中,3,1,AB BC AB BC BD ==++=则( )。 A 、2 B 、0 C 、4 D 、5、,,ABC AB AC BC AB AC ?中,取为平面的一个基,则向量在基下的坐标为( ) A 、(1,-1) B 、(-1,1) C 、(1,1) D 、(-1,-1) 6、设13 (1,1),(1,1),,22a b c a b c -=-则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1,2) D 、(-1,-2) 7、已知(,3)(2,1)a x b x -=与共线,则( )。 A 、3 2 B 、-3 2 C 、6 D 、-6 8、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4,-2),B (2,-4),C (5,-1),则点D 的坐标为( ) A 、(1,-1) B 、(-1,1) C 、(11,-3) D 、(-11,3) 9、已知线段AB 的中点M 的坐标是(-1,1),点A 坐标(-3,1),则点B 的坐标为( ) A 、(1,-3) B 、(-2,0) C 、(4,-4) D 、(-5,3) 10、设向量'(2,1),a a -点P(-1,3)在决定的平移下的象P 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3,4) D 、(3,-4) 11、函数2(1,3)y x a =-的图像在决定的平移下的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2(1)3y x =++ B 、2(1)3y x =+- C 、2(1)3y x =-+ D 、2(1)3y x =-- 12、已知3,2,.3,a b a b a b ===-则<,>=( )。

(完整版)职高数学第七章平面向量习题及答案

第7章 平面向量习题 练习7.1.1 1、填空题 (1)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 ; (2)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 ,模为零的向量叫做 ,模为1的向量叫做 ; (3)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互相 ,平行向量又叫 ,规定: 与任何一个向量平行; (4)当向量a 与向量b 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同时,称向量a 与向量b ; (5)与非零向量a 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向量a 的 ; 2、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0,则a =0 B .若|a |=|b |,则a =b C .若|a |=|b |,则a 与b 是平行向量 D .若a ∥b ,则a =b (2)下列命题: ①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②向量a 与向量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 相反;③向量AB u u u r 与向量CD u u u r 共线,则A 、B 、C 、D 四点共线;④如果a ∥b ,b ∥c .那么a ∥c 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 A.1 B.2 C.3 D.0 参考答案: 1、(1)数量;向量(2)模;零向量;单位向量(3)平行的向量;共线向量;零向量 (4)相等(5)负向量 2、(1)A (2)B 练习7.1.2 1、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在平行四边行ABCD 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DC u u u r u u u r B .AD+AB=A 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C .AB +AD=B 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D .AD+CB=0u u u r u u u r r (2)化简:AB+BC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 A .AC u u u r B .AD u u u r C .B D u u u r D .0r 2、作图题: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 与b ,求a +b A D C B a b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全部教案

第五章 平面向量 第一教时 教材:向量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并能作一个向量与 已知向量相等,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 过程: 一、开场白:课本P93(略) 实例:老鼠由A 向西北逃窜,猫在B 处向东追去, 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 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 二、提出课题:平面向量 1.意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例:力、速度、加速度、冲量 等 注意: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向量就成为一套优良通性的数学体 系,用以研究空间性质。 2.向量的表示方法: 1?几何表示法:点—射线 有向线段——具有一定方向的线段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A B A(起点) B (终 a

记作(注意起讫) 2?字母表示法:可表示为(印刷时用黑体字) P95 例 用1cm 表示5n mail (海里) 3.模的概念: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 记作:|| 模是可以比较大小的 4.两个特殊的向量: 1?零向量——长度(模)为0的向量,记作。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区别 2?单位向量——长度(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例:温度有零上零下之分,“温度”是否向量? 答:不是。因为零上零下也只是大小之分。 例:与是否同一向量? 答:不是同一向量。 例:有几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的大小是否相等?单位向量是否都相等? 答:有无数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大小相等,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 三、向量间的关系: 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 记作:a ∥b ∥c 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记作:= 规定:= a b c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中职数学平面向量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向量的概念 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记为向量a ,b ,c ,...等,在书写时,则在小写西文字 符的上方加一个小箭头,例如a ,b ,c ,...等. 如果向量的方向限于平面内,则叫做平面向量. 向量的大小是一个非负数量,叫做向量的模.记为|a |,|b |,|c |,...或|a |,|b |,|c |,.... 特别地,若一个向量的模为单位1,则叫做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常记作e .若一个向量的模为0,则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总是记作0.零向量的长度为0,且规定零向量0的方向是可以任意确定的.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确定向量的大小、方向,我们又把向量 表示成如图7-2(1)上所示的带箭头的短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 了它所表示的向量的方向,而线段的长度则是它所表示的向量 的模(即大小).有时,为了突出短线段的起终点,会以字符标 出起终点(见图7-2(2)),此时可以以AB ,CD ,11C B 等表 示向量,而向量的模,也就对应地表示为|AB |,|CD |,|11C B |.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向量只含有大小、方向两个要素,因此,即使当我们用带箭头的短线段表示向量时,与带箭头的短线段的起终点是没有关系的.为了突出这一点,有时又把向量记作自由向量. 例1 设矩形ABCD 的边长为2和3,其所有的边及对角线,能构成多少向量?这些向量的模是多少? 课内练习1 1. 一个正六边形的所有边及中心到各顶点的连线,能构成多少向量?试写出全部所构成的向量;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求全部向量的模,并判断哪些向量是单位向量? c a 图7-2(1) b D C 图7-2(2) B A B 1 C 1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案(中职)

平面向量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 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教学设计】 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 >b ”没有意义,而“︱a ︱>︱b ︱”才是有意义的.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 -b =a +(-b ),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 -b 可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 实数λ乘以非零向量a ,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λa ,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相同,其模为a 的λ倍.由此得到λ?=a b a b ∥.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零向量a 、b ”与“0λ≠ ”等条件. 【教学过程】 【新知识】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 平面上带有指向的线段(有向线段)叫做平面向量,线段的指向就是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如图7-2所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叫做平面向量的起点,有向线段的终点叫做平面向量的终点.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向量记作AB .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a ;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a . 图7-2 a A B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30) 5.1.2 弧度制 (134)

中职数学平面向量教案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

复习引入: 新授: 1. 向量的概念 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记为向量a ,b ,c ,...等,在书写时,则在小写西文字 符的上方加一个小箭头,例如a ,b ,c ,...等. 如果向量的方向限于平面内,则叫做平面向量. 向量的大小是一个非负数量,叫做向量的模.记为|a |,|b |,|c |,...或|a |,|b |,|c |,.... 特别地,若一个向量的模为单位1,则叫做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常记作e .若一个向量的模为0,则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总是记作0.零向量的长度为0,且规定零向量0的方向是可以任意确定的.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确定向量的大小、方向,我们又把向量 表示成如图9-2(1)上所示的带箭头的短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 了它所表示的向量的方向,而线段的长度则是它所表示的向量 的模(即大小).有时,为了突出短线段的起终点,会以字符标 出起终点(见图9-2(1)),此时可以以AB ,CD ,11C B 等表 示向量,而向量的模,也就对应地表示为|AB |,|CD |,|11C B |.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向量只含有大小、方向两个要素,因此,即使当我们用带箭头的短线段表 示向量时,与带箭头的短线段的起终点是没有关系的.为了突出这一点,有时又把向量记作自由向量. 例1 设矩形ABCD 的边长为2和3,其所有的边及对角线,能构成多少向量?这些向量的模是多少? 课内练习1 1. 一个正六边形的所有边及中心到各顶点的连线,能构成多少向量?试写出全部所构成的向量;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求全部向量的模,并判断哪些向量是单位向量? 2. 向量的比较 (1)向量相等 任意两个数量a ,b 都可以比较,其关系不外乎相等(a =b )或不相等(a ≠b )两种,只要根据两个数的大小就可以下结论.因为向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所以比较两个向量a ,b 的相等与否,不但要比较它们的大小,还要比较它们的方向.当且仅当a ,b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a ,b 相等,并表示成a =b ;否则a , b 就不相等(a ≠b ).在例1中的相等向量有且仅有 AB =DC , BA =CD , BC =AD , CB =DA , 更仔细地说,不相等的两个数量还可以有大于、小于的关系,那么向量之间是否也能有大于、小于关系呢?因为大小、方向的整体组成向量,方向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因此向量本身之间也不能比较大小,即两个向量不能谈及孰大孰小.当然,向量的模是数量,因此向量的模是可以比较大小的.即使两个向量a ,b 有相同的方向,且|a |>|b |,我们仍然只能说向量a 的模大于向量b 的模,而不能说向量a 大于向量b . c a 图7-2(1) b D C 图7-2(2) B A B 1 C 1

中职数学平面向量复习教学文案

复习模块:平面向量 一 、知识点 (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两要素:大小,方向。 零向量:记作0,手写时记做0 ,方向不确定。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 平行的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一个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模相等,方向相同,记作a = b 。负向量:与非零向量a 的模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规定:零向量的负向量仍为零向量。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如图1,作AB u u u r =a ,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u u u r 记作a +b ,即 ,和向量的起点是向量a 的起点,终点是向量b 的终点.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u u u r +AD u u u r =AB u u u r + BC u u u r =AC u u u r , AC u u u r 所表示的向量就是AB u u u r 与AD u u u r 的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于共线向量。 向量的加法具有以下的性质: (1)a +0 = 0+a = a ; a +(?a )= 0;(2)a +b =b +a ;(3)(a +b )+ c = a +(b +c ). 向量的减法:起点相同的两个不共线向量a 、 b ,a 与b 的差运算的结果仍然是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向量,其起点是减向量b 的终点,终点是被减向量a 的终点.如图3。 a ? b =a+(?b ),设a =u u u r OA ,b u u u r OB , 向量的数乘运算:数与向量的乘法运算。一般地,实数 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a ,它的模为 , 若|| a 0,则当 >0时, 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共线向量充要条件:对于非零向量a 、b ,当0 时, a A a - b B b 图3 图1 A C B a b a +b a b 图2 C B

中职数学教案

动物科技学院数学课程技术理论教学教案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2x+1《=0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 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即对一个元素x 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若一个对象x 不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 2. 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那么,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先看下面两个集合:A ={1,2,3},B ={1,2,3,4,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A B ,反过来,集合B 的每 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即B 》A ,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 3. 子集、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由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 (1)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3)A A .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doc

《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中职数学(英文):Vocational Mathematics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性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 144 学分: 适用专业: 开课系部:人文教育系 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的基础公共课,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课程任务、教学目标 【课程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四、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教学安排

本课程计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每周4学时,每学期为72学时(含复习考试环节),共144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基础理论部分学时分配 六、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本大纲对所列知识提出了由高到低三个层次的要求,三个层次分别为: 1、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2、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3、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 能力目标: 1、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2、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集合与元素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构成原则,能准确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3、了解集合的分类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区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计其数的物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分类,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超市中货物的分类摆放能让顾客准确有效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对分类后的事物,我们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1.1集合与元素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笔、橡皮、果冻、薯片、尺子、本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笔、橡皮、本子、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归纳:面包、饼干、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也是食品集合的元素;而笔、橡皮、本子、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它们是文具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的,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例题讲解:书上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书P4,练习和习题 ? 课后作业 一点通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平面向量word教案

第七单元平面向量复数知识体系

第1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基础梳理 1.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或称). (2)零向量: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或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做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规定:0与任一向量 (5)相等向量:长度且方向的向量. (6)相反向量:与a长度,方向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 2.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三角形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 叫做a与b的,记作a+b,即a+b=AB+BC=AC,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 向量加法的. (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OACB,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a与b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 则. (3)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从法则可以看出, 如图所示. 3.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 的. (2)如图,AB=a,AD=b,则DB=a-b. 4.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①|λa|=|λ||a|; ②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当λ=0时,λa=0. (2)运算律 设λ,μ是两个实数,则 ①λ(μa)=(λμ) a; ②(λ+μ) a=λa+μa; ③λ(a+b)=λa+λb. (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 a.

《平面向量的加法教案》

《平面向量的加法》教案 课题名称:平面向量的加法 教材版本:苏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年级:______________ 高一 ___________ 撰写教师:_____________ 徐艳__________ 一、理解课程要求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平面向量的加法》是苏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平面向量第二节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向量加法的 三角形法则和运算律?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既是对平面向量这一章第一节向量概念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向量运算的起始课,为后继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因此,本节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 教材是从两岸直航前后飞机发生的位移作为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结合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感受不同方式的位移对结果的影响,初步体会向量相加的概念,引发思考,引出新知?同时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学会用代数符号表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②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学会求作两个向量的和;

③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 (2)能力目标 ①经历向量加法的概念、三角形法则的建构过程; ②通过探究、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等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⑶情感目标 努力运用多种形象、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使学生产生“我努力,我能行”的乐观心态. 二、分析学生背景 (1)认知分析: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⑵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分析: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对数学学习尚有一定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指导学生合作互动,讨论交流? 教法学法:在教学时,主要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以及练习法. 三、选择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1 名称:—两岸直航视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媒体格式:—av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媒体资源2 名称: _________ 《爱的直航》_____________ 媒体格式: ______ MP3—

语文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6.1《平面向量的概念》教案

平面向量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例和物理素材中感受向量以及研究向量的必要性. 2.理解平面向量的含义、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模. 3.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含义,能在图形中辨认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4.从“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逐步认识,充分揭示向量的两个要素及向量可以平移的特点. 教学重点: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含义及向量的几何表示. 教学难点:向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南辕北辙——战国时,有个北方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他从太行山脚下出发,乘着马车一直往北走去.有人提醒他:“到楚国应该朝南走,你怎能往北呢?”他却说:“不要紧,我有一匹好马!” 结果原因 2.如图1,在同一时刻,老鼠由A向西北方向的C处逃窜,猫由B向正东方向的D处追去,猫能否抓到老鼠? 结果原因 思考:上述情景中,描绘了物理学中的那些量? 咱们还认识类似于上面的量,你能举出来吗? 这些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二)概念形成 观察:如图2中的三个量有什么区别?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思考:物理学中如何画物体所受的力? (1) 几何表示法:常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符号表示: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记作AB.(注意起终点顺序). (2) 字母表示法:可表示为. 练习.如图4,小船由A地向西北方向航行15海里到达 B地,小船的位移如何表示?(用1cm表示5海里) (三)理性提升 3.向量的模 向量AB的大小——向量AB长度称为向量的模. 记作:|AB|. 强调: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大小,方向,不能比较大小,模是实数,可以比较大小的. 4.两个特殊的向量 (1)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记作0. (2)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5.向量间的关系 观察如图5,你认为向量之间有那些关系? (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记作a∥b∥c. 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记作b a=. 规定:0 0=. 注意:1°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平面向量》word教案

第1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基础梳理 1.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或称). (2)零向量: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或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做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规定:0与任一向量 (5)相等向量:长度且方向的向量. (6)相反向量:与a长度,方向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 2.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三角形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 叫做a与b的,记作a+b,即a+b=AB+BC=AC,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 向量加法的. (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OACB,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就是a与b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从法则可以看出, 如图所示. 3.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 的. (2)如图,AB=a,AD=b,则DB=a-b. 4.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①|λa|=|λ||a|; ②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当λ=0时,λa=0. (2)运算律 设λ,μ是两个实数,则 ①λ(μa)=(λμ) a; ②(λ+μ) a=λa+μa; ③λ(a+b)=λa+λb. (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 a. 典例分析

2.2区间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2.2区间 【教学目标】 1、 掌握区间的概念; 2、 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3、 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区间端点的取舍 【教学设计】 1、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2、数形结合,提升认识; 3、通过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资料显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旅客列车称为新时速旅客列车.在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之间运行的,设计运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呈现出超越世界的“中国速度”,使得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界定在200公里/小时与350 公里/小时之间.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的范围?? 解决:不等式:200

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做闭区间.如集合{}|24x x 剟表示的区间是闭区间,用记号 [2,4]表示. 只含左端点的区间叫做右半开区间,如集合{|24}x x 可以用数轴上位于2右边的一段不包括端点的射线表示,如何用区间表示? 解决: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2,不存在右端点,为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其中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任意大,但是写不出具体的数. 类似地,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开区间,用符号(,2)-∞表示(“-∞”读作“负无穷大”). 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右半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左半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开区间,用记号(,)-∞+∞表示. 注意:“-∞”与“+∞”都是符号,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 ? 理论升华整体建构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word教案

【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向量的概念; (2)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了解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 (1)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抽象为向量问题; (2)正确进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3)应用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4)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培养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经历利用有向线段研究向量的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 (2)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 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教学设计】 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 >b ”没有意义,而“︱a ︱>︱b ︱”才是有意义的.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 -b =a +(-b ),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 -b 可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 实数λ乘以非零向量a ,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λa ,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相同,其模为a 的λ倍.由此得到λ?=a b a b ∥.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零向量a 、b ”与“0λ≠ ”等条件. 【教学备品】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章共份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三章函数 (1) 3.1.1 函数的概念 (1)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 3.1.3 函数的单调性 (8) 3.1.4 函数的奇偶性 (12) 3.2.1 一次、二次问题 (17) 3.2.2 一次函数模型 (20) 3.2.3 二次函数模型 (24) 3.3 函数的应用 (29)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2) 4.1.1 有理指数(一) (32) 4.1.1 有理指数(二) (36) 4.1.2 幂函数举例 (41) 4.1.3 指数函数 (45) 4.2.1 对数 (50) 4.2.2 积、商、幂的对数 (53)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58) 4.2.4 对数函数 (61)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65) 第五章三角函数 (69)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69) 5.1.2 弧度制 (73) 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77)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81) 5.2.3 诱导公式 (86) 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91) 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95) 5.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98)

第三章函数 3.1.1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 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抽象出函数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函数关系的实质以及函数两要素.然后通过求函数值与定义域的两类题目,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集合的表示方法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doc

【课题】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理解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表示相应的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 2、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课时安排】 2 课时( 95 分钟) 【教学过程】 简单问题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小问题: 问题:不大于 5 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小于 5 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解决:不大于 5 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只有0、 1、 2、 3、 4、 5 这 6 个元素,这些元素是可以一一列举的.而小于 5 的实数有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元素的特征 是明显的: (1) 集合的元素都是实数;( 2)集合的元素都小于5。 归纳: 1、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表示集合; 2、当集合中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元素特征是明显时,可以分析出集合的元素所 具有的特征性质,通过对元素特征性质的描述来表示集合。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一、列举法 概念(书 P5):一般的,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 的方法叫做列举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之间要用逗号分隔。

通过书上例题说明 那么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 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a,b,c,表示集合的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 a 是集合 A 的元素,记作a A(读作“ a 属于 A”);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记作 a A (读作“a不属于A”)。 例题讲解:书上 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 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 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书 P4,练习和习题 课后作业 一点通 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