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接触 二氧化氮 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 (F) 权重系数(K) 急性 吸入 LC 50 气体(cm 3 /m 3 ) 66(126 mg/m 3 ) 4 5 蒸气(mg/m 3) 粉沫和烟雾(mg/m 3) 急性经口LD 50 (mg/Kg) 无资料 - 急性经皮LD 50 (mg/Kg) 无资料 - 1 刺激与腐蚀性 强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8.5μg /m 3 (24h)(孕1~ 22d),引起胚胎毒性和死胎。 2 3 致癌性 非人类致癌物 0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引起上呼吸道刺激,严重者引起化学性肺炎和 肺水肿,及时脱离可治愈。 2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黄褐色刺激性气体 4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吸入后6-72小时存在迟发性中毒反应 2 1 毒物危害指数 =?=∑=n i i i F K THI 1 )(56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高度危害(Ⅱ级)

职业接触 二氧化硫 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 (K) 急性 吸入 LC 50 气体(cm 3 /m 3 ) 6600 mg/m 3 (1h,大鼠)(换算为4h 大鼠吸入值 为3300 mg/m 3 ,即1240ppm 2 5 蒸气(mg/m 3 ) 粉沫和烟雾(mg/m 3) 急性经口LD 50(mg/Kg) 无资料 - 急性经皮LD 50 (mg/Kg) 无资料 - 1 刺激与腐蚀性 强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动物生殖毒性明确但无人类生殖毒性资料 2 3 致癌性 对人和动物致癌证据不足 1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引起上呼吸道刺激,严重者引起化学性肺炎和 肺水肿,及时脱离可治愈。 2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无色刺激性气体 4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吸入后48小时内存在迟发性中毒反应 1 1 毒物危害指数 =?=∑=n i i i F K THI 1 )(49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中度危害(Ⅲ级)

毒物浓度及等级

中毒或窒息事故安全施救 中毒或窒息事故安全施救 中毒事故是指吸人有毒气体或误吃有毒食物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的事故;窒息事故为是指在空气中含氧的浓度较低的作业场所内操作,人由于氧气不足而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窒息事故。在实施中毒或窒息事故的抢险救援行动中,耍特别注意防毒、防空息问题,以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 1.毒物的分类 根据来源,化学毒物可分为有工业毒物和军事毒剂。工业毒物是指工业生成过程中使用或生产的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甲醛、苯、光气、有机磷(硫)农药等。按照毒害作用的对象和症状,工业毒物又可分为呼吸系统中毒物、神经系统中毒物、血液系统中毒物、消化系统中毒物和泌尿系统中毒物六类。 军事毒剂是指被研究制造出来用于战争的毒物,如生化毒剂、化学战剂等。按照毒害作用,军事毒剂主要有神经性毒剂、霉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控爆剂六类。 2.毒物的毒源 毒物的毒源通常有固定毒源和流动毒源。 固定毒源一般是生产有毒化学品的工厂,以及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和储罐。其发生火灾及泄漏事故的概率较高,危害最大。 3.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毒物的毒性等级 (1)毒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因毒物状态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同,毒物浓度和剂量表示方

法有所不同。 蒸气和烟雾态毒物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熟膜吸收侵入机体,其浓度一般采用单位体积染毒空气中所含毒物的重量表示,即mg/m^3。或采用一百万份空气体积中所含毒物体积的份数表示。毒物剂量是指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与人的机体暴露时间的乘积,即毒物剂量=毒物浓度×暴露时间(单位:mg·min/m^3)。 液态和固态毒物主要通过皮肤吸收和口服的食道途径侵入机体,其毒物剂量的表示方法采用每千克机体质量所吸收的毒物质量,单位为mg/kg。 (2)毒害剂量等级动物或人的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毒物的侵害,会产生相应的中毒效果。常用的毒害剂量等级有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失能剂量和半失能剂量。 致死剂量是指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用LD表示,单位为mg/kg。引起死亡的浓度则称致死浓度,用Lc表示,单位为mg/m:。当吸入中毒致死的毒害剂量以暴露时间:(min)和毒剂浓度Lc的乘积值表示时,则称为致死浓时积,用Lct表示。 半致死剂量是指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一半死亡的剂量,用LD50。表示。引起半数死亡的浓度则称半致死浓度,用Lc50表示。能使50%左右人员死亡的浓时积称半致死浓时积,用ICt50表示。 失能剂量是指能够造成90%一100%中毒人员丧失工作能力的毒物剂量,用ID表示,单位为“mg/kg。能使90%一100%中毒人员丧失工作能力的浓时积称失能浓时积,用Ict 表示,单位为mR·min/m^3。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4)致突变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一、常有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拟订了国家标准 (GB5044-85) ,依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生病状况、慢性中毒结果、致癌性和车间最高允许浓 度等依照 ( 见表 1) ,对我国接触的 56 种常有毒性化学品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 见表 2) 。 表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依照 分级 指标 I(极度危害)II(高度危害)III(中度危害)IV(轻度危害)吸入 LC50( mg/cm 3 )<200 200~2000 200~20000 >20000 危害中 <100 100~500 500~2500 >2500 经皮 LD50 ( mg/kg ) 毒 经口 LD50 ( mg/kg )<25 25~500 500~5000 >5000 易发生中毒,还没有急性中 急性中毒发病状况可发生中毒偶可发生中毒毒,但有急性 结果严重 影响 生病率较高偶有中毒病例 慢性中毒生病状况生病率高(≥<5%或症状发发生或症状发无慢性中毒而5%)生率高(≥生率较高(≥有慢性影响 20%)10%) 离开后持续进离开接触后, 离开后可恢离开后可自行 慢性中毒结果复,不致严重恢复,无不良 展或不可以治愈可基本治愈 结果结果 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实验动物致癌 无致癌性物物 最高允许浓度( mg/m 3 )< 0.1 0.1~1.0 1.0~10 >10 表 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级别毒物名称行业举例 汞及其化合物汞冶炼、汞齐法生成氯碱 苯含苯粘胶剂的生产和使用光(制皮鞋)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砷矿开采和冶炼、含砷金属矿(铜、锡)的开采和冶炼 I 级(极度危氯乙烯聚氯乙烯树脂生产 害)铬酸盐、重铬酸盐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生产 黄磷黄磷生产 铍及其化合物铍冶炼、铍化合物的制造 对硫磷对硫磷生产及储运

毒物的毒性和分级

毒物的毒性和分级 毒物是指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毒性是衡量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毒物研究中,毒性可以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短期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影响。常用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有LD50和LC50。LD50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给实验动物灌服毒物的剂量,致使50%的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LC50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将毒物暴露于实验动物的呼吸空气中,致使50%的动物死亡的最小浓度。LD50和LC50的结果可以用 于确定毒物的毒性分级。 我国根据毒物的毒性对其进行了六级分级,分别为高度剧毒、剧毒、有毒、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毒物的特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1. 高度剧毒 高度剧毒的毒性最强,LD50<1毫克/千克。这种毒物很少 使用,主要是一些老鼠和蟑螂药。高度剧毒毒物可导致呼吸暂停、中毒性心肌病、凝血障碍等病症,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危害性。 2. 剧毒 剧毒的毒性较高,LD50在1-50毫克/千克之间。剧毒毒物主要是工业和农业用品中的化学品、农药和地下水污染物等。

剧毒毒物在短时间内就可导致中毒,引起症状包括呕吐、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危害。 3. 有毒 有毒的毒性次于剧毒,LD50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有毒毒物主要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化学品和工业用品。短时间内暴露于有毒毒物会引起中毒,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头晕和视力障碍等。 4. 易燃有毒 易燃有毒的毒性与有毒类似,但同时也有引起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常用的易燃有毒物质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某些清洗剂等。易燃有毒毒物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都有伤害,同时也具有火灾和爆炸风险,一旦造成事故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5. 腐蚀性 腐蚀性毒物在接触到皮肤和眼睛时,会造成腐蚀、烧伤等创伤,对皮肤和眼睛具有严重的危害。腐蚀性毒物还可以导致内脏毒性,损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脏等器官。 6. 刺激性 刺激性毒物包括有刺激性的气体、粉尘、烟雾等,它们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有轻微的刺激性并且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长期暴露于刺激性毒物,可能会引起疾病,如肺癌等。 毒物的毒性和分级不仅对化学品的制造和使用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了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应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常见无机物质的毒性 名称〔或类别〕毒性砷化物剧毒 铅化物积累性中毒 钡化物除硫酸钡外高度毒害 白磷微量使人致死,剧毒 锑化物、铋化物有毒 溴强烈灼伤皮肤和粘膜 氯强烈灼伤皮肤和粘膜 碘碘蒸气高度毒害,特别伤害眼睛氟化物有毒 氰化物剧毒 一氧化碳高度毒害 磷化氢、砷化氢、锑化氢剧毒 光气剧毒 硫化氢剧毒,浓度到达危险程度时,使嗅觉麻痹 氯化氢剧毒 汞高度毒害 汞化合物水溶性的汞盐高度毒害 四氧化锇剧毒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毒性 名称 急性毒性 〔大鼠 LD50〕 MAK③〔mg/m3〕TLV④〔mg/m3〕 乙腈200~453〔or〕①70 70 乙炔947〔LD100,p.i.〕②1000〔ppm〕乙醛1930〔口服〕,LC5036 100 180 乙醇13660〔or〕,60〔p.i.〕1000 1900 乙醚300〔p.i.〕500 400 二氯甲烷1600〔or〕1750 1740 二甲苯〔混合物〕2000~4300〔or〕870 435 二硫化碳300〔or〕30 60 二噁烷6000〔or〕,300〔p.i, LD100〕200 360 丙酮9750〔or〕,300〔p.i.〕, 2400 2400 甲苯1000〔or〕750 375 甲醛800〔or〕,200〔p.i.,LD100〕 5 3 甲醇12880〔or〕,200〔p.i,LD100〕50 9 四氯化碳 >500〔or〕,150〔p.i.〕 1280〔小鼠经口〕 50 65 四氢呋喃65〔〕〔小鼠〕200 590 石油醚500〔ppm〕苄氯 5 5 环己烷5500〔or〕1400 1050 环己酮2000〔or〕200 200 环氧乙烷330〔or〕90 90 吡啶1580〔or〕,12〔p.i. LD100〕10 15 苯5700〔or〕,51〔p.i.〕50 80 苯酚530〔or〕20 19 重氮甲烷剧毒0.4 氯仿2180〔or〕200 240 硝基苯500〔or〕 5 5 硫酸二甲酯440〔or〕 5 碘甲烷101〔腹腔〕28 醋酸3300〔or〕25 25 醋酐1780〔or〕20 20 乙酸乙酯5620〔or〕1400 1400

(完整版)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THI).doc

(完整版)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THI).doc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CASNO.l) 毒物危害指数 1 安妥Antu 86-88-4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2 氨Ammonia 7664-41-7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3 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 504-29-0 THI=4 4 中度危害( III 级) 4 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tfamate 7773-06-0 THI=17 轻度危害( IV 级) 5 氨基氰Cyanamide 420-04-2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6 奥克托今Octogen 2691-41-0 THI=12 轻度危害( IV 级) 7 巴豆醛Crotonaldehyde 4170-30-3 THI=51 高度危害( II 级) 8 百草枯Paraquat 4685-14-7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9 百菌淸Chlorthalonil 1897-45-6 THI=33 轻度危害( IV 级) 10 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Barium and soluble THI=44 中度危害( III 级)(按 Ba 计) 7440-39-3(Ba) compunds , ,as Ba 11 倍硫磷Fenthion 55-38-9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2 苯Benzene 71-43-2 THI=68 极度危害( I 级) 13 苯胺Aniline 62-53-3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14 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 101-84-8 THI=21 轻度危害( IV 级) 15 苯硫磷EPN 2104-64-5 THI=54 髙度危害( II 级) 16 苯乙烯Styrene 100-42-5 THI=43 中度危害( III 级) 17 吡啶Pyridine 110-86-1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8 苄基氯Benzyl chloride l00-44-7 THI=63 髙度危害( II 级)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使用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为: 三、有毒作业分级 1、高毒物品 卫生部2003年颁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是: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 《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品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二硝基(甲)苯、二氧化(一)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四)羰基镍、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非高原)。 高毒物质的特点:①毒性大;②危害大;③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及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 ④易发生癌变;⑤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 2、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1)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 ) 取值列于下表。 D 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的取值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毒物危害指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21 丙酮

A c e t o n e 67-64-1 T H I =30 轻度危害(I V 级) 22 丙酮氰醇(按C N 计) A c e t o n e c y a n o h y d r i n ,a s C N 75-86-5 T H I =58 高度危害(I I 级) 23 丙烯醇 A l l y l a l c o h o l 107-18-6 T H I =61 高度危害(I I 级) 24 丙烯腈 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 107-13-1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25 丙烯醛 A c r o l e i n 107-02-8 T H I =59 高度危害(I I 级) 26 丙烯酸 A c r y l i c a c i d 79-10-7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27 丙烯酸甲酯 M e t h y l a c r y l a t e 96-33-3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28 丙烯酸正丁酯 n -B u t y l a c r y l a t e 141-32-2 T H I =45 中度危害(I I I 级) 29 丙烯酰胺

A c r y l a m i d e 79-06-1 T H I =56 高度危害(I I 级) 30 草酸 O x a l i c a c i d 144-62-7 T H I =31 轻度危害(Ⅳ级) 31 重氮甲烷 D i a z o m e t h a n e 334-88-3 T H I =62 高度危害(I I 级) 32 抽余油 (60℃~220℃) R a f f i n a t e (50℃~220℃) T H I =22 轻度危害(Ⅳ级) 33 臭氧 O z o n e 10028-15-6 T H I =49 中度危害(I I I 级)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毒物危害指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34 滴滴涕(D D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