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集锦9篇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集锦9篇

(一)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习惯,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明

茅盾先生有著名的“三遍”读书法,他认为: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这三遍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过程。古诗文的“读”不妨借鉴茅盾

先生的这“三遍”读书法。第一遍读,要解决字音,扫清文字障碍。古诗

文中生僻字较多,需借助工具书落实读音;尤其要注意通假字,一般情况下,通哪个字即读哪个字的音,但有些通假字,古今读音也不相同,如“见―现、奉―捧、拂―弼”等,这就需要速读全文,划出生字、通假字,认真揣摩,然后归纳起来,集中解决。第二遍读,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句读,恰当停顿,才能更好地诵读。如《晏子使楚》一文中“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一句,“其实”是两个单音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

“其实”,“其”是代词“它们的”,“实”是名词“果实”,意思是说“它们的叶子只是长的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其

实味不同”的停顿就应在“实”的前面。第三遍读,要以自然段为单位,

揣摩句子的语气。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方面,着眼于句式,如《陈涉

世家》第一段,要清楚判断句、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另一方面,

着眼于感情的基调,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智叟的错误观点一段,智叟

句句是嘲讽,阴阳怪气,愚公则胸有成竹,先斥后驳,义正辞严,双方的

语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诵读时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不仅会为诵读

添彩,而且会加深记忆与领悟。

(二)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一、高一阶段,提高兴趣,了解诗歌特点。

对不喜欢诗歌读不懂诗歌的高一新生来说,提高学习诗歌的兴趣是关

键的第一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重视诵读。

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高中教材的诗歌编排也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由现

代诗歌过渡到古典诗歌。很多学生喜欢写现代诗,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自

由创作,并予以指导。要想写好古典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用韵、对

仗等基本知识,学生自己去学、去掌握,无疑比老师单纯地灌输效果来得强。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向校刊或报社投稿。这些

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高二阶段,积累知识,掌握鉴赏诗歌的流程、方法。

三、高三阶段,专题复习,整合提高,掌握诗歌的解题技巧。

当然,以上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只是每个学年有相对突

出的教学特点而已。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方案7篇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方案7篇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方案篇1 (男)敬爱的老师们,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今天,我们欢聚在这儿,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龙川小学“首届经典诗文诵读节开幕式暨教师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现在开始。

女: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校长致开幕词。 男: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校长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讲话。接下来,就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延续这一份激情,拉长这一份激昂,用我们的朗诵,阐释中国少年,为此次比赛拉开帷幕。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方案篇2 一、活动主题: 感悟传统,体味人生,提升素质 二、活动背景: 广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有较为深厚的经典诵读传统和相应的学科基础。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特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达到更好的引导和促进广大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主办单位: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3月8日——3月20日地点:广州大学 五、活动形式

a)中华经典诵读海报设计大赛(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 b)以班级为主的开展小型的“中华经典诵读”朗诵或征文大赛。(主要以大一新生为主) 3.“中华经典诵读”抢答比赛(以大一学生为主) 六、工作人员: 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实践部及各班的团支书 七、活动对象: 美术与设计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 八、活动流程: i.部门内部想出活动方案,讨论可行性与各个细节,制定策划书。 ii.联系大一大二各级各班的团支书,开一个关于“中华经典诵读”各个活动的细节的会议,宣传我们这个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知这个活动开展的消息,积极参与其中。 iii.宣传活动,各个团支书找时间与班上同学开会,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iv.各个同学(各个班)的准备参与其中。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v.各个同学或班级开始进行活动。各个工作人员及时与各个班级联系,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反应情况。

各类朗读方法朗诵的技巧

各类朗读方法_朗诵的技巧 各类朗读方法_朗诵的技巧 朗诵技巧: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诗朗诵_散文朗诵技巧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阅读更多 关于诗歌朗诵的知识与技巧 朗诵知识小技巧 十二种朗诵技巧 朗诵技巧训练分享 有效实用的朗诵技巧分享 实用的朗诵技巧 关于朗诵节奏的技巧 关于朗诵的实用技巧 关于诗歌朗诵的知识与技巧 ... 朗诵知识小技巧 ... 十二种朗诵技巧

... 朗诵技巧训练分享 ... 有效实用的朗诵技巧分享 ... 实用的朗诵技巧 ... 关于朗诵节奏的技巧 ... 关于朗诵的实用技巧 ... 朗诵艺术技巧11点 ... 朗诵的基本技巧 ... 朗诵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 12条实用的朗诵技巧 ... 平翘舌音及绕口令训练 广播电视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对全社会来讲,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向导作用、规范作用、传播作用和审

美作用.因此,作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具备清晰的口齿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 播音主持发声练习:平翘舌音及绕口令 ... 普通话发声技巧 ... 朗诵的技巧 喜欢朗诵的你要如何才能把朗诵朗比较的生动,比较能够能够吸引别人?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下朗诵的技巧,给你的孩子也看看。如何朗诵的比较生动? 1、语调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 ... 朗诵演讲的实用技巧 ... 朗诵语言技巧 ... 小学生朗读技巧介绍 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幻想一步到位,是办不到的。应先从分项训练开始,即从语音、语调、语气、等项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作 ... 朗诵技巧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不仅可以增强对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感。下面是整理的朗诵技巧。朗诵的基本要求是:

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分享

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分享 国学经典的阅读和诵读一直是古代文化的传统,自古以来,这是中国人学习国学、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音乐、艺术和历史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深远的启迪。在今天,诵读国学经典依然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慢读 慢读是国学经典的基本阅读方式之一。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在阅读经典时要非常慢,寻找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含义和精髓。我们需要仔细品味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子,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感受和表达。

在慢读时,我们可以先读一遍全文,然后停下来思考。我们要 关注每一句话,反复品味它们的意思和深层含义。我们可以像品 尝美食一样,慢慢品味每一个字词,体验每一个句子的美妙。 二、咏读 咏读是一种声音美化的诵读方式,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国学经 典的兴趣和体验。通过从鼻腔发声和准确的读音,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欣赏经典的花语与诗意。 在咏读时,我们需要注意声音的起伏和音调的变化。在强读弱、中、轻,深浅缓急等方面都应该注重。我们可以通过咏唱的方式,慢慢体验每一句话的韵律,逐步领悟其中的意境,更好地理解和 欣赏国学经典。 三、默读 默读是一种不发声的阅读方式。阅读国学经典时,我们可以通 过默读来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学习经典。默读可以帮助我们专注 于阅读,促进我们的思维发展。

在默读时,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尽可能地静下心来。我们可以将经典语句划分成”五行、七言、古文、论语“这样的关键词,默读时逐个理解与感悟。逐渐熟练之后,我们会发现,默读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 四、模仿式朗读 模仿式朗读是一种通过模仿别人的声音和语调,来阅读国学经典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并从中提高自己的文艺修养。 在模仿式朗读时,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优秀的诵读者或者名家,带领我们朗读。我们需要认真听别人的声音,把握声音变化的节奏和节律。接着,我们可以模仿他们的声音,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朗读风格,更好地诠释经典的意义与韵味。 五、声乐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国学经典的诵读方法和技巧 清代散文家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文字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背诵是指凭借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背诵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是学习生涯中的"记忆力体操",长期适度训练,能够开发,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诵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熟读成诵。诵读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是抑扬顿挫。作家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阅读作品时也要实行音韵美的赏析。在朗读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所以要借助音节的变化,来增强语气的喜爱,宁静,深沉,悠长,绵延等语感。 三是深味涵泳。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有,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口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与思想来。 四是悟理知义。抓住文字所表述的真实信息(知,情,意),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达到"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的最高境界。学是为了用,要学以致用,用国学的经典来洗涤我们的心胸,净化我们的心灵,明确人生的大义,砥砺人生的过程。要学习苏东坡的"八面受敌"学习法,深得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出入法"。 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的。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反复斟酌、筛选、甄别,细心地也是全面地遴选出那些经典的、现在还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并且利于诵读的文字,精雅佳句,名篇小品,锦绣华章,尽收眼底,馨香无限。

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第一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我这几年国学经典诵读方法总结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当然我在教学中一直穿插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这才是我心中能接纳的百家文化之王我们中国的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我们最美丽的文言文一般都是短小精悍,文美意深,简洁,对于我们现代的孩子以及青年人读起来,很难定下心来踏实接受,但是我在诸多讲座中推崇大道至简,因此教学方法一直采用最简单的买拼音版本诵读,(包括教成人学国学)“小朋友,跟我读”的王财贵教授六字真言,先不思考先装进来走进大脑让大脑去工作!至于方法,就是开心快乐,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去和这些古代至圣至贤们交心!读书如此简单需要,真的是不断地重复的读诵学习吗?这里再次把我教学以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以此和读经教育的老师们孩子们共勉!方法古人早用,我不过复制粘贴而已一,一般的朗读法,集体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课堂上灵活用。最少一次十遍,每遍100--200字。 二,拍手或者拍桌子朗读,借助动作帮助记忆。拍手还可以控制节奏,多经典重在读出韵味,明白句子间该有的停顿。这种方式很实用。哈我总是很有感觉。。 三,擦字记忆法,老师板书随着学生朗读逐渐擦去内容。这样对单个的字记忆很有效。深深刻在脑海里。四,角色调换法,让学生来教老师读。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胆量。五,卡片记忆法,用于内容难读处,卡片可写每句开头字,让学生联想记忆。(这种方法其实用的很少)六,游戏巩固法,游戏失败的同学朗读,可让学生一起读。七,实物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例如,《三字经》中提到“八音” 是匏土革,木石金,其实是这一系列物品作成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使学生明白就准备了葫芦丝,埙,鼓,快板,石磬(图片),小号。八,故事演练法,内容加一些故事并让学生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的故事“孝感动天”,“孔融让梨”。。可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是指对文化经典的阅读及背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经典诵读的 意义在于传承文化,增强思想品质,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以下是关于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法和具体意义的讨论。 经典诵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背诵文化经典,而是要深入理解其内涵,领会其精髓,将 其融入到生活中去,以下是经典诵读具体实施方法的一些建议: 1、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如经典散文、经典诗词等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且对自 己有所帮助的。 2、注意细节,如正确发音、抑扬顿挫、适当使用情感,确保背诵的效果。 3、多角色朗诵,模仿阅读者的声音,意境,人物心理和情节等方面,深入融入其中,真正做到生动感人。 4、通过讨论和分享,与他人分享经典的理解和体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收获,更好地 挖掘文化内涵。 5、打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时候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穿上舒适的衣服,保持放松的状态,可以更好地投入其中。 1、传承文化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其所处历史环境的反映。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更 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让后代更好地了解自己文化的本质和来龙去脉,加强文化认同感。 2、增强思想品质 经典是代表一种情感和哲学准则的,诵读经典可以让人更好地领悟其内涵,加强思想 道德修养和理想信念的养成,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与修养。 3、培养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可以更好的了解历史和文学文化,推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经典的阅 读和思考,可以从中汲取丰富人生的价值。了解语言和历史背景,加深文化理解,提高综 合素质。 4、提高语文能力

经典诵读中的文学语汇,用语和说法是锤炼语文口语表达的有效方法,可以更快地扩大语汇量、提高词汇的灵活运用和消化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和背诵,可以更好的增加对语言的熟习度和敏感度。 5、提高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让人在知识与人文素养两方面都受益。通过理解和思考经典而增加的文化层次和人情世态的了解,都可以提升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经典诵读是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思想品质,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实施经典诵读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注意细节、多角色朗诵、通过讨论和分享来实现。建议大家自己去尝试,然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取长补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经典,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经典诵读(5篇范例)

经典诵读(5篇范例) 第一篇:经典诵读 《长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五、板书设计长歌行汉乐府民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集锦9篇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集锦9篇 (一)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习惯,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明 显 茅盾先生有著名的“三遍”读书法,他认为: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这三遍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过程。古诗文的“读”不妨借鉴茅盾 先生的这“三遍”读书法。第一遍读,要解决字音,扫清文字障碍。古诗 文中生僻字较多,需借助工具书落实读音;尤其要注意通假字,一般情况下,通哪个字即读哪个字的音,但有些通假字,古今读音也不相同,如“见―现、奉―捧、拂―弼”等,这就需要速读全文,划出生字、通假字,认真揣摩,然后归纳起来,集中解决。第二遍读,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句读,恰当停顿,才能更好地诵读。如《晏子使楚》一文中“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一句,“其实”是两个单音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 “其实”,“其”是代词“它们的”,“实”是名词“果实”,意思是说“它们的叶子只是长的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其 实味不同”的停顿就应在“实”的前面。第三遍读,要以自然段为单位, 揣摩句子的语气。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方面,着眼于句式,如《陈涉 世家》第一段,要清楚判断句、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另一方面, 着眼于感情的基调,如《愚公移山》一文中,智叟的错误观点一段,智叟 句句是嘲讽,阴阳怪气,愚公则胸有成竹,先斥后驳,义正辞严,双方的 语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诵读时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不仅会为诵读 添彩,而且会加深记忆与领悟。 (二)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一、高一阶段,提高兴趣,了解诗歌特点。

对不喜欢诗歌读不懂诗歌的高一新生来说,提高学习诗歌的兴趣是关 键的第一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重视诵读。 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高中教材的诗歌编排也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由现 代诗歌过渡到古典诗歌。很多学生喜欢写现代诗,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自 由创作,并予以指导。要想写好古典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用韵、对 仗等基本知识,学生自己去学、去掌握,无疑比老师单纯地灌输效果来得强。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向校刊或报社投稿。这些 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高二阶段,积累知识,掌握鉴赏诗歌的流程、方法。 三、高三阶段,专题复习,整合提高,掌握诗歌的解题技巧。 当然,以上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只是每个学年有相对突 出的教学特点而已。

经典诵读方法

经典诵读方法 1、诵读时将字音念准,文句断好即可。 读《了凡四训》方法很重要,用“诵读”不用“解读”。 要“用觉不用思”,不要刻意理会文字的意思。 圣人用觉,凡人用思。圣人用直觉认识问题,凡人用思考认识问题。圣人在觉悟的状态下写出来的文章,我们用思就不容易领会其含义和境界。因此诵读时用觉不用思,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读诵时有杂念,有胡思乱想,就是用“思”的状态在读,有思就不专,就会有磕绊、障碍,读得不顺畅。如果意识到自己在这种“思”的状态,应立刻提醒自己转到“觉”的状态。“觉” 的状态是怎样的?不思,就是觉,当我们诵读时一心专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这就是“觉”的状态。用“觉”的状态诵读,会越读越没有障碍,会很顺畅。顺就是快,不顺就不快。故应时时提醒自己用“觉”的状态诵读。 2、坚持天天诵读,即是天天改过。 诵读经典很顺气,提正气,提正念。多读经典,将善念强化。 孟子说“养吾浩然正气”,人正气足,则能帮人,爱人,尊敬人; 人正气不足,则求人帮,求人爱,求人敬。 3、每天必读一遍“谦德之效”。 “谦德之效”是整篇家训的改命(“立命之学”是知命的核心,

“改过之法”是转命核心,“积善之法”是造命之核心)核心,唯谦受福。《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由此可见“谦”的重要性。 4、诵读经典是第一善事。 亲近圣贤教诲,能提升正念、信心与生命能量。读诵是提升自己正念的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读经典也是在替念头(用正念换妄念),换“底片”,念转心就转,心转行就变,行变命就换,自己好了,自己的家就好了,自己的企业就好了,周围的环境也慢慢的变好了,因此,诵读经典是第一善事——是从心(根)上起的善事。 5、诵读经典后用直觉分享。 亲近圣贤教诲,能提升正念、信心与生命能量。读诵是提升自己正念的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读经典也是在替念头(用正念换妄念),换“底片”,念转心就转,心转行就变,行变命就换,自己好了,自己的家就好了,自己的企业就好了,周围的环境也慢慢的变好了,因此,诵读经典是第一善事——是从心(根)上起善。 6、诵读经典要长期熏修。 诵读要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一经通经经通。这样就对宇宙人生才会不惑,定能成就心想事成的人生!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经典诵读是指反复阅读经典著作,并进行熟练的背诵和朗诵。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包含着千百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精华。经典诵读 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更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和世界观。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正确且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才和朗读水平。经典 中包含有些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内容,背诵后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领悟,为语言 运用提供更多词汇和表达思想的手段。 二、提升文化修养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涵盖了数千年来文化和哲学领域的精华,诵读经典能够帮助 我们了解和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风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通过经典的传承,我们 能感悟到古人创造的伟大思想、革命精神、爱国情怀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增强记忆力 经典诵读需要不断地背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诵读难度及技巧的掌握,更能提高记忆力。在背诵的过程中,需要把每一个字都默诵一遍,通过不断地回忆复习,增强记忆力和 记忆能力。 四、拓展思维空间 经典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它以深邃、精致、哲理性及富有美感的文字表达引发 读者深思。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空间,有助于我们独立思考问题,并从中提取 出有益的思想和信仰。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 在选择经典著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可 以从经典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进行选择。例如:《红楼梦》、《孟子》、《礼记》、《史记》等。 二、制定个人计划 制定个人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阅读和背诵经典的时间,每天 或每周安排适量的时间。要制定可行性高的计划,逐渐增加经典的难度和量度,不要盲目 追求效率,保证质量和效果。

中华经典诵读培训技巧

中华经典诵读培训技巧 【原创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1.引言:介绍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中华经典的定义和范围 3.诵读技巧的具体方法和实践 3.1 语音和语调的掌握 3.2 理解和领悟经典的内涵 3.3 情感的融入和表达 3.4 多次诵读和反复练习 4.诵读经典的好处和价值 5.结论:推广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展望 正文(篇1) 【引言】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诵读中华经典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因此,掌握一些有效的诵读技巧,对于更好地学习和领悟中华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经典的定义和范围】 中华经典是指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化典籍,包括但不限于《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还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的特点。 【诵读技巧的具体方法和实践】

要想更好地诵读中华经典,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 3.1 语音和语调的掌握 诵读中华经典首先要做到准确发音,这不仅包括字音的准确,还要注意声调的恰当。在诵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录音,或者向专业人士请教,来提高自己的语音和语调水平。 3.2 理解和领悟经典的内涵 诵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道理。在诵读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体验,去体会和领悟经典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经典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3.3 情感的融入和表达 中华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等。在诵读过程中,要尽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语调、语气和表情来表达这些情感,让听者能够感同身受。 3.4 多次诵读和反复练习 诵读中华经典需要多次反复,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经典的内涵。同时,多次诵读还可以让我们熟能生巧,更好地将经典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诵读经典的好处和价值】 诵读中华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此外,诵读经典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记忆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于我们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 推广中华经典诵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还能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小学生诵读经典的一些方法

小学生诵读经典的一些方法 1、每周一诗,每周一句 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2、我给大家讲美文 学生把自己收集诵读的古诗文讲给同学听。在阅读《三国演义》后,唐智伟同学就写出了《我看“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引发了班上同学对三国的阅读和争论。而讲述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注视下更激发了更广更深的诵读。 3、歌唱经典 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我们开展了歌唱古诗文的活动。收集了如孟郊《游子吟》,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别亦难》,白居易《长恨歌(片断)》等古诗词歌曲,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唱古诗文。如六年级学生在学校第一届诵读经典的活动中,就用当时流行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去演唱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有学生还请音乐老师给古诗文谱上好听的曲调。 同时,学生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

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 4、我给经典配图 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再给学生讲述了“听取蛙声一片”,“踏花归去马蹄香”等绘画故事,引发了学生给古诗文配图的兴致。学生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在为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配画中,一位同学就画出了在清晨,太阳升起,花落了一地,而花草树木叶尖而滴淌着昨夜的雨滴。让人一下感到了昨夜的风声。 此外,在诵读《论语》时,学生还想象画出孔子与弟子交谈时的不同地点,环境及人物的面目表情。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了他们思维力,想象力。 5、经典我能行 在诵读到一定的程度上,我们便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 (1)、改写 古时贾岛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上不断推敲,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上”反复斟酌。《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自视,又弗如

古诗文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古诗文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古诗文诵读教学要取得迷人的魅力,诵读的技巧与方法也要讲究。 1、特定意境的营造 营造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特定意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有较好的效果。如《归去来兮辞》意境营造法,先奏出伴着鸟声水声、弥漫着田园气息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以“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这来自天籁般的声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让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导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话题,然后朗读回顾借自然美景来抒发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荷叶的段落,再串起同样有月光荷叶意象的王维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个世外桃源所在的问答引出陶渊明,由此走进陶渊明。接下来教学《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然美的诵读鉴赏,对所抒感情领悟变得更为顺理成章就得力于这意境的营造。而且这种营造特定氛围时,注意把单篇诗文放入同样写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古诗文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3、诵读技巧的把握 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

经典诵读的方法

经典诵读的方法(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经典诵读的方法1,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核心读本《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七小经合壁》,德慧智,就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德育教育核心体系。通过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地滋养道德心灵(以《老子·德道经》为主),同时注意开启智慧头脑(以《周易》为主),以及入世做人的准则(以《大学》《中庸》《论语》为主,及《七小经合璧》等经典),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阶段的成长.2,志向高远是高尚的道德品格培养形成的基础用道德的真信让我们的青少年树大志,立大愿,使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学习风气在我们的课堂中涌现;使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气节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出现。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也有此作 用。3,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是:(一)听诵、跟诵到背诵:德慧智经典诵读,不要贪多,比如诵读《老子·德道经》,首先要抓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进行诵读,熟记,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和熟记其他章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诵、跟诵再过渡到背诵。因为,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是全篇文章的纲领,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整篇文章的精髓浓缩在了里面,先从双一章入手,从简到繁地诵读,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字数不多,好记好背,不用占用很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能够尽心尽力,每天两次各抽15分钟时间把这两篇诵诵,那么《老子·德道经》的能量,她对你人生智慧的启迪,

经典诵读方法

经典的顺序如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选》《易经》《孝弟三百千》《诗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再要 接着读什么,俺不知道也。 2. 《论语》共二十篇,498章,每一章先读十遍,就读一下章,也是十遍,这样读完一篇后,在本篇上部画两个“正”字,然后通篇读,读一遍在本篇上部画“正”字一个笔划,读二十遍后,就画出了四个“正”字,这时孩子看见是有成就感的。这样就读完了《论语》一篇三十遍。 3. 接着读下一篇,方法同上,不管前面的,不复习,这样读完二十篇三十遍,整本三十遍就读完了。 4. 这时从头来,通本读,也就是说把《论语》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读一遍就在本书的前面或后面空白处画“正”字的一划,一开始的五遍至十遍还是困难期,只要过去十遍,孩子及大人就会松一口气的感觉,也就是四十遍左右的时候,以上这四十遍,需要父母有耐力,能坚持,并且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太长会没有以下的效果。三十遍到三十五遍的时候,可以两天读一遍,三十五遍到四十遍的时候,可以一天读一遍。 5. 从第四十一遍开始(不是断然的),就开始了比较愉快的时期,这时稍稍有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了,大概到八十遍至一百遍开始,孩子就非常爱读

了。这个期间最少一天读一遍,但是最好要求孩子一天两遍,虽然感觉有点累,但小孩子有成就感,这时大人是很累的,大人一定不要障碍孩子哦。 6. 读到一百遍之后,一天三遍至四遍,读到一百五十遍到二百遍的时候,加新书。(这个视情况而定,可以一百遍就加,也可以二百遍再加,但不要再多了)。 7. 这时加新书《孟子》,新书每天读一个小时,然后还是复习《论语》,至少一天两遍。《论语》复习到三百遍的时候就不读了。 . 《孟子》是十四章,每章都很长,但是孩子有读《论语》的功力,读《孟子》时困难就较少了,读法是:每章读二十遍或三十遍,这个视情况而定,读完后就进行下一章,这样读完十四章后,从头开始,通本读,这时《论语》也大概读完三百遍了,就暂且放下了。通本读《孟子》刚开始的十遍左右,可以两天一遍,十遍之后,就一天一遍。 9. 《孟子》读一百遍以后,每天两遍,每星期用一天的时间复习一遍《论语》(就是读,不要背),这一天就不要读别的了,当休息。 10. 当《孟子》读至二百遍时,再《大学》,然后再《中庸》,《老子庄子选》《易经》。。。。。方法同上,每读完三百遍后,就每个星期复习一遍。 英经方法

经典诵读篇目及建议

蓬莱市教学研究室信笺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及教学建议 一、关于经典诵读操作方法的说明: 为响应教科院“海量诵读”要求,2013年,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两个班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前提下,不到一年时间,全部背完唐诗三百首。大量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记忆潜力无穷。在儿童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埋下经典的种子,孩子们将受益终生。经典诵读有经验在前,有方法可依,有效果可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我们会收获惊喜。概括来讲,背诵要做到“四个一”,注意“四个不”: 一分钟讲、读:教师一定先行。课前整理好一段诵读材料放上大屏幕(几十字至一百字),难读字要注音,晨读时间用(一两分钟)简要串讲,然后领诵两遍。(也有老师把背一个周的内容,周末联合串讲)不能不加处理直接丢给学生。 一段时间重复:利用边角时间,特别是每日晨读。同一内容一天、几天内反复出现,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不能读一次了事,放任不管,第二天直接检查。 一天天坚持:日日诵读,形成氛围,分散压力,轻松愉悦。孩子回家可以温习,应是巩固在学校的诵读成果。不能大量布置成长假作业,或者完全靠平时家庭作业去完成,尤其不能攒到考试前一两个月突击。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日有所诵的习惯,很多记忆内容挤压在一起,结果一定是“背伤了”,学生苦不堪言,家长怨声载道。 一学期验收:我们既重试过程,也重试结果。要用各种激励措施保护学生兴趣,极个别背诵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低要求(见下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多多背诵,不局限于指定篇目。对有“自我设计课程”要求的语文教师,学校应大力支持构建自己的师本课程,只要提前上报教研室课程设想,就可以不答这部分试题,过程由学校

经典朗诵十篇

【篇一:经典朗诵】 我们知道,国学里面有着中国璀璨的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学习,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 我喜欢的有《论语》,因为论语里边有孔子的一些讲座,他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学而》,这一篇主要写的是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我还喜欢的一本书是《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已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这本书收录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篇章,他们分别从读书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朋友交往的方法、做人的骨气、求学的志向,爱国的情感等方面对少年朋友做具体而细致的指导,旨在把同学们培养成为有礼貌,讲道理,品行端,情操美、志气高、眼界阔、心胸广的一代新人,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而且所选文章都是剔除封建思想糟粕的精品,节节语言精妙,手法独特,富有哲思,启人心智,相信还会对提升同学们的文学修养与气质内涵大为有益。 这两本书,旨在使我们能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怎么做的道理。这就是我喜欢的两本书,我从中还学到许多知识。 【篇二:经典朗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江、黄

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们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从小就该懂得传承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讲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将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常常会有被人忽略掉的文明。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应该积极地投入到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中。 还记得《弟子规》吗?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从小时候起,就开始学习《弟子规》,《弟子规》里面都是古人的圣言,这些圣言感染着我,使我在成长中遵循着中华文化。比如:在学校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同学点头微笑……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主动帮父母干家务活,孝顺长辈……懂得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这些是一个人在时代发展中该有的基本品质。 这次的读书活动又让我可以多解些中华文化。我会认真对待这次活动,将这次的文明主题牢牢记下。我发现自己传承的中华文化还远远不够。我要抓住这次机会,更加完善自己的中华文化。一个人首先要爱国,才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我会比以前更加爱国。在成为国之栋梁的前提下,我要勤奋学习,对凡事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我希望自己做的这些将来可以创造美好未来。 记得我们敬爱的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话正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