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王庆华。戚沁园,陈春元。毕小丽.徐小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经方;疑难杂病;治验;彭万年;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P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4一0606—02

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1活用四逆散治疗肝邪虫积胁痛

梁某,男,38岁。主诉:发现肝吸虫病半年余,伴胁肋痛。现症:诉半年前于外院发现肝吸虫病,现口干口苦,腹胀,余无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肝脾失调。治以调肝健脾,兼以攻补。疏以四逆散加味:太子参209,白术309,云苓309,柴胡lOg,枳壳159,赤芍209,丹参159,槟榔159,田七片

(先煎)lOg,茵陈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每日I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好转,无肝区不适及腹胀等症,舌淡红偏黯苔白,脉略数。本虚之象已现,小柴胡汤化裁以和解少阳,加强行气散结之力。处方: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柴胡69,黄芩159,枳壳159,槟榔159,薤白159,法半夏129,赤芍159,香附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继服7剂。1周后,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守原方酌加调补脾肾之药物,攻补兼施,除邪祛瘀,补益脏腑。服药7剂后,患者诸症如失,精神好。检查肝吸虫项目多次,结果连续呈阴性。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四逆散证仅出现在《伤寒论>少阴证辨证论治篇的第318条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

心痛由气滞和血瘀,眩晕由肝阳上亢导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用3个治则共同组方治疗本病,实际本方由清脑汤合宽胸化瘀汤组成,清脑汤是在多年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中总结的处方。本方前六味药为原方,可以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用时可将钩藤后煎,这样疗效更好。由于本例病人大便轻度秘结,故应用瓜蒌,方中剂量可以根据病情增减,菊花可加至509,白蒺藜可加至259,草决明可加至509,夏枯草可加至509,地龙可加至509,钩藤可加至509,丹参可加至25—509等应结合临床病情灵活应用。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RV,>2.5mV,,I-、r3,V.,V,倒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性。经按本方临床加减治疗2月余,眩晕脑胀,胸闷心痛消失,Tv3,V4,V5转为低平,血压140/90mmHg。

案4朱某,女64岁,退休教师,就诊时间:1975年10月11日。患多梦失眠,心悸已廿余年。近月余感胸闷心痛,阵阵发作,胸闷呼吸不畅,体虚乏力,口淡无味,每于失眠和劳累后加重。查: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分析:本病由思虑过度,志郁气结,损伤心脾,耗伤营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心悸多梦失眠。经脉涩滞,心脉不畅而致胸闷心痛。脾失健运,气血不充则体虚乏力,口淡乏味。治法:补血养心.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选宽胸化瘀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09,黄芪209,白术209,茯神

收稿日期:2007一ll—ll

作者简介:王庆华。女.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研究)。

159,柏子仁159,枣仁159,夜交藤209,甘草lOg,陈皮159,枳壳159,清半夏159,瓜蒌209,薤白159,丹参209,赤芍159,桃仁159,红花159,川楝子159。每日1剂,5-'s-2次服用。

按本例心痛胸闷,虽由气滞血瘀而发,但在营血虚损时,血脉涩滞,尤会使心脉瘀阻。所以在应用宽胸化瘀时,同时配合归脾汤,以恢复中焦脾的运化功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只有在营血充足时,方能气畅血络疏通,“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心气心血充足,神方守舍,心痛胸闷心悸不寐会更快缓解,甚至消失。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Ⅱ、III、AVF导联S—T下移。T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不典型心绞痛及神经官能症。在治疗中,第二诊后,党参加为259,黄芪加为259,酸枣仁加至259,夜交藤加为259,丹参加为259。经治疗1月余后睡眠明显好转,心绞痛基本消失,经复查心电图检查Ⅱ、11I、AVF导联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

结语:心痛症总体治疗思路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因为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概括本病是由气血阻滞引起。所以疏理气机,调畅行气是恢复气统血行是基础。而活血化瘀则是疏通经络,恢复心脉冠心循行的关键。在这一认识上,经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宽胸化瘀汤加减进行治疗。60年代末主要用原方治疗,至70年代而根据兼症的不同,结合不同治法相互配合。总之,要以病人的病症为主辨证用药,千万不能以药为主,用于不同的症。但是诊断心痛确切,则治疗心痛的主体宽胸化瘀汤基本不能变,只有这样在临床上会取得更好疗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四逆散主之”,后世历代医家对其多有发挥,其现代应用范围很广。本病例主要由于虫邪侵袭人体,内舍于肝,肝失条达,影响肝之疏泄,气机郁结所致。气郁化火,可见口干口苦;胁肋痛为肝木受邪,经气不利所致;木郁克脾,水湿运化受阻,腹胀、舌脉之象可为之佐证。辨证本病主从四逆散之病机,故疏以四逆散以疏肝解郁和脾。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达肝木之气,枳壳易枳实,行脾胃之滞,增强破气消积之功,两者一升一降,以畅气机,甘草、甘缓、能舒和。用赤芍代白芍,以侧重散瘀止痛。四药并用,共奏升降j开合、通阳、宣郁之功。在此基础上予四君子汤加淮山药益气固脾,加重白术、茯苓利痰湿的作用;加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以祛邪;茵陈清利湿热;以丹参、田七片活血化瘀。师于此方之应用可谓谨守病机,且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

2经方治疗水肿大法

尹某,女,62岁。主诉:双下肢浮肿2个月余。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于外院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现症:双下肢浮肿较甚,恶寒,时头晕,头痛,双足及肩背麻木疼痛,胸闷,腰酸痛,右足痛甚,纳可寐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涩弱。中医辨证:心肾两虚,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治以补益心肾,祛瘀通络。疏以薏苡附子散合白术附子汤加味:熟附子(先煎)89,茯苓209,薏苡仁209,党参209,白术159,田七片(先煎)109,薤白159,法半夏129,瓜蒌皮159,香附159,猪苓159,炙甘草89,干姜69。嘱另加生姜3片同煎,每日l剂,水煎服,共7剂。服后水肿消失,其余症状明显好转,继以原方加减调理数天。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薏苡附子散首见于《金匮要略)“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其温阳除湿,止痹痛,主治胸痹急重证。彭教授善用薏苡附子散灵活变通,治疗各种胸痹。本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缘年亭已高,脏腑虚弱,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故双下肢浮肿;阳虚阴盛,寒湿凝滞血脉、经络、肌肤及脏腑等,可见头痛、双足及肩背麻木疼痛、腰酸痛、胸闷;阳虚失于温养,故恶寒、时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涩弱亦是阳虚不能化气行水的表现。白术附子汤见于《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其描述与本例症状相似,可用于阳虚身痹者。故用薏苡附子散合白术附子汤加味以补益心肾、温阳散寒、化气利湿。自术附子汤温经散寒除湿,方中附子、白术温阳散寒、健脾逐湿,生姜辅助其发散水气,甘草和中;而方中又包含茯苓、党参、附子、甘草、干姜,兼有茯苓四逆散之意,温阳益阴伐水;猪苓加强利水消肿;以瓜萎薤白半夏汤温通心阳、化痰散结;香附调畅气机;田七活血养血。本病例温阳之中寓坚阴,使阴邪消而正不伤,有取“温阳不在通,而在利小便”之意,真乃用药精当必效佳也。

3诸经方合用治疗消渴病合并症

吴某,女,66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近3年。DM病史近3年,自诉在当地诊治并服用西药降糖药物(具体不详),未经中医药治疗。现症:患者全身疲倦乏力,气短,喉间有痰,夜间口干欲饮,眠差,但欲寐,目干涩,时心悸、头晕,易饥,皮肤蚁行感,夜尿多,大便难排,舌质黯苔薄白,脉弦涩尺弱。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病。此为糖尿病心肾并病的中晚期。中医证型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型,疏以真武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党参209,白术209,云苓159,熟附子(先煎)89,薤白159,法半夏129,瓜萎仁209,淮山药209,肉苁蓉209,细辛69,五味子69,炙甘草69,北杏仁159,炙麻黄69。每日1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均好转,仍觉疲倦,乏力,气短,口苦无口渴,眠稍差,痰阻喉咙感觉未全消,头晕减,大便偏硬,舌黯苔黄稍腻。此为正虚邪留,痰湿瘀阻,故予以补脾肾阳,行气活血,利痰湿之方,疏以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熟附子(先煎)89,淮山药209,丹参159,香附159,田七片(先煎)109,猪苓159,玉米须209,肉苁蓉209,北芪159,炙甘草89。继服7剂。

三诊:前症好转,无明显口干,头晕减轻许多,舌质淡黯苔白脉略数。腻苔稍化,继续温化,兼活血利湿。效不更方,上方去党参、香附加太子参209,骨碎补159,菟丝子159,继服7剂。1周后,诸症进一步减轻,继以培补脾。肾固本,兼行气活血调理善后。

按本病例从西医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病。按中医的辨证分型属于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型,兼有其它脏腑的虚损。糖尿病在中医上为内伤病,其并发症多,病机复杂。患者年事巳高,肾脏亏虚,加之患者“全身疲倦乏力,气短,但欲寐,时心悸,夜尿多,舌质黯苔薄白,尺脉弱。”等症状看,此主为少阴病,为少阴阳虚,阴邪上犯之证。少阴病主要在心肾,本病例少阴心肾皆虚,阳虚寒凝。时心悸,喉间有痰,为心阳不振,脾虚痰阻,兼肺气不利;夜问口干欲饮,目于涩,为阳虚痰阻,津液不得输布所致;少阴阳气虚衰,各种功能衰退,见全身疲倦乏力,气短,眠差,但欲寐,夜尿多,大便难排。舌质黯苔薄白,脉弦涩尺弱,皆为阳气虚衰,阴邪内乘之佐证。上症与《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喟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及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此为有水气。其入或咳……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基本吻合,故选用症状与病机皆相符的真武汤化裁,以温阳化气利水。对于内伤病的阳虚寒凝型,可合用麻附辛汤以温经散寒。方中熟附子、白术、云苓皆真武汤要药。以附子为本方温阳君药;以瓜萎薤白半夏汤通阳宽胸、化痰散结,以防治心肾并发症;五味子、北杏仁敛肺降气化痰;加肉苁蓉补阳通便泻浊;并以四君子汤加淮山药加强健脾肾、利痰湿,而起到更好的降低血糖等指标的作用。本病例初以瓜萎仁、五味子、杏仁等多味种子药物及肉苁蓉,兼有通便泻浊之功,而不伤正,为其治疗关键和巧妙之处,即遵本病“本虚标实”病机、“邪有出路”治则。本证病情虽然复杂,但以经方合用治之;所谓“方随证化.方证相合”。故取效甚捷。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作者:王庆华, 戚沁园, 陈春元, 毕小丽, 徐小帆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刊名:

辽宁中医杂志

英文刊名: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8,35(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415175193.html,/Periodical_lnzyzz200804079.aspx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docx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 小编导读 涉及脑病的中医病证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 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 耳聋、痉证、痿证等。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 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 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胡老用经方治疗有不少 独特经验,今从治验看其一斑。 脑病繁烦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 翻一翻胡老的经治病案,突出的印象是在治疗脑病中,使用 最多的方剂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这些病案分析, 可看出胡老治疗脑病的特点。 例 1 (脑梗死)崔某,男, 66 岁,首都机场患者。初诊日期1966 年 3 月 5 日:两周前病发脑梗死,出现左半身不遂,麻 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 190/120 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 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 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 4 月 1 日:上药服 6 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 3~ 4 行,血压 160/ 100 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

减为二钱。三诊 4 日 8 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 不遂,血压 150/ 96 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按:以上是 胡老治疗脑病的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 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惊狂缘本于亡阳桂枝救逆理应当 例 2 (癔病)王某,女, 26 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 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 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 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 10 剂诸症皆消。 眩晕并非肝阳亢里外寒热更疯狂 例 3 (高血压)赵某,男, 53 岁,病案号 154112。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6 日:发现高血压已20 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 1965 年 4 月 2 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 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 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 麻木,血压 170/ 130 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

同仁堂中药——清肺化痰

桑菊感冒片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痛。 感冒清热颗粒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羚翘解毒颗粒 疏风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通宣理肺丸 为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复方川贝精片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川贝母、陈皮、桔梗、五味子、甘草浸膏、法半夏、远志。 气管炎丸 散寒镇咳,祛痰定喘。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促哮喘,喉中发痒,痰涎壅盛,胸膈满闷,老年痰喘。 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蜜炙),前胡,白前,百部(蜜炙),紫菀,款冬花(蜜炙),蛤壳(煅),葶苈子,化橘红(盐水炙)桔梗,茯苓,半夏曲(炒),远志(去心炒焦),旋覆花,浮海石(煅),紫苏子(炒),党参,大枣,五味子(醋炙),桂枝(炒),薤白,白芍(酒炙),桑叶,射干,黄芩,青黛,蒲公英。 参苏丸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 (制)、陈皮、枳壳 (炒)、桔梗、甘草、木香。河车大造丸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盐炒)、牛膝(盐炒)、黄柏(盐炒)、龟甲(醋炙)。橘红丸 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 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 《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 病例二:杨x,男,43岁。 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不耐劳动。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方用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

养阴清肺汤治验三则

养阴清肺汤治验三则 更新日期:2009-03-30 点击: 植剑云 关键词养阴清肺汤;咽痛;咳嗽;咯血;治疗应用 养阴清肺汤出自《重楼玉钥》,由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牡丹皮、薄荷、白芍、甘草等药组成,具有养阴清肺解毒之功能,主治阴虚白喉。笔者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辨证治疗咽痛、咳嗽、咯血等症,收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1 咽痛 患者,男,20岁,1995年8月12日初诊。患者一周前不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自服速效伤风胶囊等,寒热消失,但咽痛日甚,咽喉有灼热感,干咳无痰,口干,小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查:咽部粘膜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证属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麦冬15g 生地黄15g 玄参15g 石斛15g 木蝴蝶9g 射干9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甘草6g 重楼9g 牡蛎30g(先煎) 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后,咽喉疼痛减轻,仍有灼热感,口干。守原方加黄芩,猫爪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咽痛消除,诸症消失。 按:咽喉为肺之门户。外感风热,日久不愈,肺阴耗损,虚火上炎,热结咽喉,则咽痛;津液被灼,则口干,咽喉灼热感。以麦冬、生地黄、玄参、石斛养阴润燥;黄芩、重楼、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木蝴蝶、射干清利咽喉;佐以牡蛎、猫爪草化痰软坚散结,共奏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软坚散结之功。 2 咳嗽 患者,女,50岁,1997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咳嗽、干咳无痰反复1个月。自述1个 月前不慎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全身骨节 痛等,自服强力银翘片、 麦迪霉素片等,热退、头身疼痛渐除,但咳嗽未愈。症见:干咳,入夜尤甚,咳时无痰,胸闷不适,口干舌燥,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虚肺燥,治以养阴润肺,宁嗽止咳。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味: 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芍15g 桑白皮15g 生地黄12g 牡丹皮12g 紫菀12g 知母10g 黄芩10g 薄荷10g 川贝母10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干咳、胸闷减轻,但咽喉仍有干燥之感,应以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兼用宁肺止咳之品,守原方加沙参、百部各10g,再服6剂后,食欲增加,咽干、口渴、胸闷等症消除而痊愈。 按:阴虚内燥,肺失滋润,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阴虚肺燥,故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故以麦冬、生地黄、玄参、沙参、百合滋阴润燥;知母、黄芩、牡丹皮清热宣肺;紫菀、桑白皮、百部、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共奏养阴润肺,宁嗽止咳之效。 3 咯血 患者,男,65岁,1998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因咳嗽咳痰反复2年,加重伴咯血4天而来就诊。自述2年来因咳嗽咳痰、咯血,在我院住院2次,经多项检查诊断为浸润型肺结

润肺止咳食疗与中药方

润肺止咳 中药 1.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入肺经,是治疗咳喘之要药。配贝母、沙参等有清肺、润燥、止咳的作用。 2.百部:润肺止咳,杀虫。性微温不燥,润肺止咳,对内伤咳嗽、久咳效果都较好。治风寒咳嗽,配荆芥、桔梗等药物。 3.紫菀:用于咳嗽有痰。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化痰浊而止咳。配合阿胶、贝母等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4.款冬花:用于多种咳嗽,长于化痰,主治寒咳,肺热咳嗽配合桑白皮、瓜蒌等药物。《本经逢原》记载其:“润肺消痰,止咳定喘。“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9g,五味子6g,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润肺止咳茶 【出处】《中草药制剂方法》 【组成】玄参、麦冬、桔梗各6克,乌梅、生甘草各3克。 【功用】养阴敛肺,清咽止咳。 【主治】久咳不已,肺阴亏损,症见咽喉干燥,咳嗽剧烈,无痰,口干,舌红,或有潮热、盗汗。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慢性咳嗽,每易损伤肺阴或肺气,阴虚者要养阴,气虚者应补气。肺之气阴恢复,咳嗽才能治愈。方中玄参、麦冬养阴润肺;桔梗、甘草化痰止咳。乌梅能敛肺生津,《纲目》用它能治久咳不已。药理试验表明,乌梅的水煎液或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一、 百合一钱半4.5 生地黄二钱6 熟地黄、当归身各三钱9 芍药炒甘草各一钱3 贝母麦冬各一钱半4.5 桔梗玄参各八分2.4 【用法】水煎服(原方未著用法)。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 灼伤肺络:痰中带血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 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 【治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 大生地二钱(12克)麦冬一钱二分(9克)生甘草五分(3克)玄参钱半(9克)贝母 八分,去心(5克)丹皮八分(5克)薄荷五分(3克)炒白芍八分(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解] 白喉一证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正如《重楼玉钥》所说:“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治宜养阴清肺, 兼散疫毒之法。〈重楼玉钥》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方 中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养阴清热,为君药。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少量薄荷辛凉而散,疏表利咽。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以为使。合而成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 热自除."并可配合应用《重楼玉钥》之吹药方:青果炭二钱(6克),黄柏一钱(3克),川贝母一钱 (3克),冰片五分(1.5克),儿茶一钱(3克),薄荷一钱(3克),凤凰衣五分(1.5克)各研细末,再入乳钵 内和匀,加冰片研细,瓶装备用。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剂。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以日服2剂。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为证治要点。 2.阴虚甚者,加大熟地以滋阴补肾;热毒甚者,加牛膝`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燥甚者,加大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 3.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属阴虚燥热者。 [文献摘要] 《重楼玉钥》:“按白喉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诸书皆未论及,惟《医学心悟)言之。至 于论治之法,亦未详备。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近有好奇之辈,一遇此症,即用象牙片动手于喉中, 妄刮其白,益伤其喉,更速其死,岂不哀哉!余与既均三弟疗治以来,未尝误及一人,生者甚众,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临床报道:用养阴清肺汤水煎剂或流浸膏治疗白喉40例,收到良好效果,均痊愈出院。其中培养白喉杆菌阳性的20例中,经服药后,伪膜脱落平均3.了日,咽分泌物培养转为阴性 者平均5.2日(中医杂志,19 5 82 95). 用养阴清肺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00例(其中住 院治疗20例),有效率为95% . 在住院的20例中,临床症状多在服药后8~12小时减轻, 最长的为18小时。在门诊观察的80例中,临床症状减轻最快的是服药后15小时,最长的为2 4小时(中医杂志,195 7;7 : 359)。 实验研究: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毒素在体外也有较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能力较强的有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素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力量都强,薄荷在两 方面力量都差。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种药,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低,而“中和”毒素力量则无明

穴位注射疗法操作流程

穴位注射疗法 适应范围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 目的

防治疾病 操作程序 评估.综合患者病情体质,无禁忌 材料准备治疾病 防体位及穴位选择 皮肤消毒 针刺得气并注射药物 外线照射 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2)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

老中医:一剂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的“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方歌方义 方歌:清燥救肺参草粑,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方义: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甚则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佐证。治当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兼顾,忌用辛香、苦寒之品,以免更加伤阴耗气。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碍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是为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清燥救肺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胶、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各3g,麦门冬(去心)4g,人参、杏仁(泡,去皮尖,炒黄)各2g。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加减: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清燥救肺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运用: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王庆华。戚沁园,陈春元。毕小丽.徐小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经方;疑难杂病;治验;彭万年;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P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4一0606—02 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1活用四逆散治疗肝邪虫积胁痛 梁某,男,38岁。主诉:发现肝吸虫病半年余,伴胁肋痛。现症:诉半年前于外院发现肝吸虫病,现口干口苦,腹胀,余无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肝脾失调。治以调肝健脾,兼以攻补。疏以四逆散加味:太子参209,白术309,云苓309,柴胡lOg,枳壳159,赤芍209,丹参159,槟榔159,田七片 (先煎)lOg,茵陈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每日I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好转,无肝区不适及腹胀等症,舌淡红偏黯苔白,脉略数。本虚之象已现,小柴胡汤化裁以和解少阳,加强行气散结之力。处方: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柴胡69,黄芩159,枳壳159,槟榔159,薤白159,法半夏129,赤芍159,香附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继服7剂。1周后,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守原方酌加调补脾肾之药物,攻补兼施,除邪祛瘀,补益脏腑。服药7剂后,患者诸症如失,精神好。检查肝吸虫项目多次,结果连续呈阴性。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四逆散证仅出现在《伤寒论>少阴证辨证论治篇的第318条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 心痛由气滞和血瘀,眩晕由肝阳上亢导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用3个治则共同组方治疗本病,实际本方由清脑汤合宽胸化瘀汤组成,清脑汤是在多年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中总结的处方。本方前六味药为原方,可以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用时可将钩藤后煎,这样疗效更好。由于本例病人大便轻度秘结,故应用瓜蒌,方中剂量可以根据病情增减,菊花可加至509,白蒺藜可加至259,草决明可加至509,夏枯草可加至509,地龙可加至509,钩藤可加至509,丹参可加至25—509等应结合临床病情灵活应用。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RV,>2.5mV,,I-、r3,V.,V,倒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性。经按本方临床加减治疗2月余,眩晕脑胀,胸闷心痛消失,Tv3,V4,V5转为低平,血压140/90mmHg。 案4朱某,女64岁,退休教师,就诊时间:1975年10月11日。患多梦失眠,心悸已廿余年。近月余感胸闷心痛,阵阵发作,胸闷呼吸不畅,体虚乏力,口淡无味,每于失眠和劳累后加重。查: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分析:本病由思虑过度,志郁气结,损伤心脾,耗伤营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心悸多梦失眠。经脉涩滞,心脉不畅而致胸闷心痛。脾失健运,气血不充则体虚乏力,口淡乏味。治法:补血养心.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选宽胸化瘀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09,黄芪209,白术209,茯神 收稿日期:2007一ll—ll 作者简介:王庆华。女.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研究)。 159,柏子仁159,枣仁159,夜交藤209,甘草lOg,陈皮159,枳壳159,清半夏159,瓜蒌209,薤白159,丹参209,赤芍159,桃仁159,红花159,川楝子159。每日1剂,5-'s-2次服用。 按本例心痛胸闷,虽由气滞血瘀而发,但在营血虚损时,血脉涩滞,尤会使心脉瘀阻。所以在应用宽胸化瘀时,同时配合归脾汤,以恢复中焦脾的运化功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只有在营血充足时,方能气畅血络疏通,“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心气心血充足,神方守舍,心痛胸闷心悸不寐会更快缓解,甚至消失。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Ⅱ、III、AVF导联S—T下移。T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不典型心绞痛及神经官能症。在治疗中,第二诊后,党参加为259,黄芪加为259,酸枣仁加至259,夜交藤加为259,丹参加为259。经治疗1月余后睡眠明显好转,心绞痛基本消失,经复查心电图检查Ⅱ、11I、AVF导联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 结语:心痛症总体治疗思路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因为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概括本病是由气血阻滞引起。所以疏理气机,调畅行气是恢复气统血行是基础。而活血化瘀则是疏通经络,恢复心脉冠心循行的关键。在这一认识上,经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宽胸化瘀汤加减进行治疗。60年代末主要用原方治疗,至70年代而根据兼症的不同,结合不同治法相互配合。总之,要以病人的病症为主辨证用药,千万不能以药为主,用于不同的症。但是诊断心痛确切,则治疗心痛的主体宽胸化瘀汤基本不能变,只有这样在临床上会取得更好疗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止咳清肺药方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泻白散 【组成】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生甘草3克、粳米6克。 【功用】泻肺火,清虚热:用于肺热咳喘、咯血、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可用本方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麻疹初起,或疹后合并肺炎之咳嗽气急、痰粘、身热不退等症。 苇茎汤 【组成】苇茎(芦根)30克、生苡仁30克、桃仁9克、冬瓜子24克。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臭痰脓血、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者。可用本方治疗肺脓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等。 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6克、鳖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功用】养阴清势:用于阴虚潮热或低热,如热病后期或慢性病低烧不退,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目前常用本方治疗结核病潮热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低热。 清燥救肺汤 【组成】桑叶9克、生石膏15克、人参2克、甘草3克、麻仁3克、阿胶3克(烊化)、麦冬4克、杏仁2克、枇杷叶6克。 【功用】清燥润肺: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气促胸痛、口燥咽干,舌干红少苔者。

【组成】麦冬35克、半夏5克、人参5克、粳米5克、甘草3克、大枣4枚。 【功用】养胃润肺,降逆化痰: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之证。如肺阴伤之干咳或痰粘咯吐不爽;胃阴伤之咽干口渴、恶心、干呕、呃逆。舌红苔净,脉虚数等。 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功用】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养阴清肺汤 【组成】生地9克、麦冬9克、元参9克、丹皮3克、川贝母6克、生甘草2 克、薄荷2克、白芍3克。 【功用】养阴清肺:用于阴虚肺热而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数者。 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180克、白术60克、防风60克。研粉,每次6~9克,每日2次。【功用】补气固表止汗:用于气虚自汗,易于感冒者。 牡蛎散 【组成】生牡蛎、麻黄根、浮小麦、黄芪各30克,为散剂。每服9克,每日2次。 【功用】固表止汗:用于气阴不足,证见自汗、盗汗、心悸气短者。本方常单用或与补益方剂配伍,治疗体虚或病后自汗、盗汗。

清肺

养阴清肺汤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养阴清肺汤 英文名称:yangyin qingfei decoction 定义:同名方约有2首,现选《重楼玉钥》卷上方。组成:大生地二钱,麦冬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薄荷五分,玄参一钱半,贝母八分(去心),丹皮八分,炒白芍八分。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方。最早记载于喉科专著《重楼玉钥》。方歌为: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目录 编辑本段

方解 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 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编辑本段临床研究 养阴清肺汤雾化吸入防治鼻咽癌放疗后所致急性1:7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行根治性放疗。治疗组予养阴清肺汤雾化吸入,对照组予西药常规雾化吸入,两组疗程均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结果: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治疗组为69.6%,对照组为91.3%;反应出现时的放射剂量,治疗组为(40.09±10.87)Gy,对照组为(31.12±11.23)Gy,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雾化吸入能明显减轻口腔黏膜的放射性损伤,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时的放射剂量,降低反应级别。 编辑本段实验研究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抗白喉杆菌《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编辑本段《重楼玉钥》相关记载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 【处方】生地6克麦冬3.6克甘草15克元参4.5克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 【药理作用】抗白喉杆菌《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备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摘录】《重楼玉钥》卷上 治以滋阴补肾疏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24克,山药18克,山茱萸18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佛手9克,山栀9克,龟板12克,知母9克,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外涂方如前不变。二诊时腰膝酸软大减,黄褐斑消失50%以上。 前方略加变通内服、外涂二月有余,颜面肤色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诸药相配,体现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治疗组予自拟疏肝补肾消斑汤,醋炒柴胡10g,郁金12g,白芍20g,当归12g,熟地、山药、茯苓各20g,苡仁30g,山茱萸10g,泽兰、桃仁各10g,白芷、陈皮各12g,甘草6g。临症加减:月经过少,色黯红有块者加益母草15g,红花6g;经前乳房、胸胁胀痛者加莪术、香附各12g;带下量多黄稠者加萆薢、土茯苓各15g;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12g,莲米15g;大便硬结者加杏仁12g,生大黄5g,每天1剂,水煎服,分3 次饭后1小时服用。 对照组予舒肝散(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 次10g,水冲服,每天3次,饭后服用。

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治燥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第二节滋阴润燥 {增液汤、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 【方剂】:增液汤 【组成】:玄参30g,麦冬24g,生地24g。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温热病津亏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糠尿病、皮肤干燥综合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加减】: 【方解】: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故名之曰:“增液汤”。本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须重用。 【方剂】:麦门冬汤 【组成】:麦冬42g,半夏6g,人参9g,甘草6g,粳米3g,大枣4枚。 【功效】: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肺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加减】:若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 【方解】: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

养阴法的综合论述

养阴法的综合论述 养阴法即补阴法,系中医治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就是用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药物组方,用以治疗阴虚证的方法。 八法,治法分类之一,出《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指汗法、和法、下法、消法、吐法、清法、温法、补法八种治疗大法。 阴虚证,即阴液亏损。人体之阴气不足,滋润、宁静、潜降或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相对偏亢。多由于阳邪伤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伤阴所致。阴虚病变一般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临床可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咳血、消瘦或眩晕耳鸣、遗精、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等虚性兴奋,虚热、干咳等症状。 阴虚一词出自《灵枢·本神》,“故五脏主蔵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五脏主藏精而不泻,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不可损伤,伤则精失于藏守而阴虚,不能化生阳气,阳气不能产生,生命就停止了。) 养阴法的分类: 一、滋阴解表法 滋阴解表法,是针对阴液不足而兼表症而设。阴液不足,其证易趋化热,临床除有头痛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一般表证外,多有咽干咳嗽,心烦口渴,舌苔薄干,或舌光赤,脉细数等特点。 阴液不足,汗源不充,感受外邪,不能作汗达邪,治必养阴以充汗源,发汗透邪以解外邪,若专事发汗,不仅邪不为汗解,反而更伤阴液,导致汗多亡阴之害。因此,必须采用两全之法,养阴发汗并用,邪正两顾,达到解表而不伤其正,发汗而不伤阴,是本法之要旨。临床以玉竹、地黄、麦冬、葱白、豆豉、葛根等同用。代表方如《通俗伤寒论》的加减葳蕤汤,《外台秘要》的七味葱白饮。 二、滋阴退热法 滋阴退热法,是为阴虚发热而设。阴虚发热一般多指肝肾阴虚,虚火偏亢而言。临床以肌骨之间蒸蒸发热为特点。这种虚热是在阴虚的基础上,因阴不制阳而产生,故必须在滋补阴精的基础上清其虚热。常用养阴的鳖甲、生地、知母和清虚热的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等组方。临床上常用的清骨散《证治准绳》,以鳖甲滋阴;地骨皮。知母、黄连除阴分之热;青蒿清肝胆而散火于表,就是基于这一原则拟之方剂。 阴虚发热,虽以肝肾为主,然它脏阴虚也可见之,亦可出于心、脾、肺阴虚。使用此法时要分清楚虚在何脏,有无兼证,然后分别选方择药。 三、滋阴降火法 滋阴降火法,乃针对真阴亏损,阴虚火旺而设。其证强中,遗精,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口舌糜烂,目赤耳鸣,舌红,脉细数。法应滋养其不足之阴,直折其过旺虚火,在补养肾阴的基础上,加丹皮、知母、黄柏之类以清泻虚火,补中寓泻。所谓“壮火之水,以制阳光”,皆此之意也。真阴得固,虚火收敛,病有不愈者焉。代表方如知柏地黄汤。又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治疗阴虚火旺,唾血鲜红的滋阴降火汤,以生地、熟地、麦冬、白芍、当归等滋其阴,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柏清其火,也是按照这种配伍原则组合成方的。 四、滋阴凉血法 血者,属阴也。热入血分,不仅伤阴耗液,出现口干,舌绛起刺,脉细而数;若耗血动血,可见发斑,出血,便血等血证。此时不滋其阴则火不灭,不清其热

民间老中医的经验良方-绝对的经典

民间老中医的经验良方 《来春茂医话》《杏林集叶》《杏林新传》《医灯续传》《杏林微蕴》摘录 目录 1*红参APC汤专治体虚寒感冒: 2*石膏APC汤治体实热感冒: 3*治感冒妙方: 4*何绍奇的“幸凉解表方“治感冒: 5小柴汤加减感冒: 6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体虚感冒: 7柴胡清热汤治高热症: 8外感高热发斑用白虎汤: 9柴葛解肌汤治小儿感冒高热: 名医祝谌予治小儿外邪发热名方: 10治小儿高热验方: 11*外感咳嗽通用方:杏苏散

外感咳嗽三拗汤: 12*咳嗽专效方—郭永来的前胡化痰止咳方:13滋阴润肺止咳汤—专治干咳: 14*风寒咳嗽吐痰不利验方: 15江尔逊的宁嗽汤治风寒咳嗽特效: 16*儿童感冒咳嗽特效方: 17治百咳妙方: 18小青龙汤治外感寒痰喘: 19苏陈九宝汤治外感风寒咳喘: 20金水六君煎治体虚久喘: 21哮喘除根方: 22*开胃进食汤治厌食: 23治小儿厌食妙方: 24*龚志贤治消化系统息肉良方: 25*小儿疳积特效方:

26叶天士疳积方: 27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妙方; 28*治急性肠胃炎特效方: 车前子粉治疗腹泻有特效: 29*反流性胃炎之克星—金钱草: 30中西结合的治胃病奇效秘方: 31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32人参归脾汤加减治十二指肠溃疡: 33海蒲龙骨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4湿盛胃浊特效方: 35*五味消毒饮加味治化脓性兰尾炎: 36银花清肠饮治兰尾炎特效: 37金铃承气汤治急性上腹痛: 38芍药甘草汤治肠痉孪腹痛: 39芍药甘草汤加白及治胃肠出血:

40急性兰尾炎验方; 41*元胡止痛片速治胃脘急痛: 42*心痛定(硝苯地平)速治痛经: 43*利福平治急性痢疾效果好: 44治痢疾神效验方: 45*山茱萸汤治虚汗特效: 46*养阴清肺汤治咽喉病有奇效:47*老军医治急性扁道体炎奇效方:48急性扁道腺炎、咽喉热肿验方: 49失音速效方: 50*鲜地龙治腮腺炎有奇效; 51治肺炎效方: 52*黄一峰治空洞型肺结核的良方: 53*治肺结核良方: 54急性肝炎验方;

养 阴 清 肺 汤

养阴清肺汤 〖组成〗大生地二钱 [12g] 生甘草薄荷各五分 [各3g] 贝母去心丹皮炒白芍八分 [5g] 麦冬一钱二分[9g] 玄参钱半 [9g] 〖用法〗水煎服。 〖方歌〗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主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功用〗养阴清肺。 君大生地…重用?——清热凉血、养血。 ┌玄参——清热解毒。 臣┤ └麦冬——清热滋阴。 ┌白芍——养血柔肝。 │ │丹皮——凉血解毒。 佐┤ │贝母——燥而生痰,苦辛微寒化痰散结,有利于清咽喉。 │ └薄荷…少量?——辛凉透达。 使甘草——解毒…滋阴清热解毒。? …本方特点?治白喉,“白喉忌表”,特别是辛温发汗。故以生地、麦冬、玄参、清热养阴解毒。 养阴清肺汤组成生地二钱(6g)麦冬一钱二分(4g)玄参钱半(5g)白芍 八分(2g)贝母八分(2g)丹皮八分(2g)薄荷五分(... 养阴清肺汤:大 生地2钱,麦冬1钱2分,生甘草5分,玄参1钱半,贝母8分(去心),丹皮8分, 薄荷5分,炒白芍8分. 清燥救肺汤:桑叶(去枝梗)3钱,石膏(煅)2钱5分,甘草1钱,人参7分,胡麻仁(炒,研)1钱,真阿胶8分,麦门冬(去心)1钱2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7分,枇杷叶1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生地 6 克麦冬 3.6 克甘草 15 克 元参 4.5 克贝母 2.5 克(去心)丹皮 2.5 克薄荷 1.5 克炒白芍 2.4 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各味剂量是多少麦冬20g 生地15g、玄参20g、白芍20g、薄荷

穴位注射

一.穴位注射概述: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的。这其中既有中医范畴的治疗作用,又有现代药物学方面的治疗作用。自上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应用范围几乎扩大到临床各科的各类疾病,所用药物也几乎扩大到所有可用于注射的各类中西药 二.穴位注射效应: 1.穴位注射的放大作用: 很多实验表明,穴位对药物有放大作用。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者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 2.穴位注射的三重作用: 侯湘等把穴位注射的疗效过程分为。“三重效应”,(1)即时效应,在进针数分钟及数小时内产生。多为针刺和药物注入对局部刺激而引起;(2)慢效应,可在治疗数小时至1 d内出现,与药物在穴区进行生物化学作用有关;(3)后作用,是在前两个治疗效应基础上调动和恢复患者自身的调节功能而实现。这种初期为机械刺激效应,通过经穴的传导得到即刻效应,中期为药物化学效应及后期的后作用效应,则使经穴与药物的综合作用得到发挥。 这就必然使穴注后疗效的有效期得到延长,使疾病在这个较长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彻底的治疗。穴位注射时药效的发生与持续,有经穴功能的参与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经穴和药物的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趋病性、速效性及延长性等特殊功能,促成了穴注的高效和速效,在穴位注射治疗机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穴位注射的双向作用: 研究者发现,不同经穴对不同药物反应性不同,经穴有辨别性的接受化学性刺激的性质或者说穴位组织对注射药物有一定的辨识作用,这正是药物的归经理论表现所在。在穴位注入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这种药物的性味与此经穴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就能显著地加强穴注药物的

兽医常用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经络、腧穴或压痛点、皮下阳性反应物上,适量注射液体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的方法,属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范畴。该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到目前为止已经广泛用于医学临床和兽医疾病的治疗中。穴位注射法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一方面通过针具和注入药液的机械刺激使被刺穴位产生酸、麻、胀等“针感”样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药物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穴位注射疗法具有穴位特异性,另外还具有高效性和特效性,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特定的穴位注入符合治疗原则的药物,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通过穴位注射某些疫苗,通常有增强免疫效果,降低副作用,减少药物用量以及维持抗体水平时间较长等优点。穴位注射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治疗瘫痪、挫伤、消化不良、腹泻、胎衣不下以及无名高热等多种疾病。 一、穴位注射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消化系统是动物最易发病的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在动物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消化系统疾病的控制对家畜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腹泻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有细菌性因素,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病毒性因素,如冠状病毒、轮

状病毒等;有寄生虫因素,如球虫、弓形体等;有中毒性因素,如铅、有机磷等;此外还有饲料、饮水、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 1.常用穴位:后海穴又名交巢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 2.操作方法:拉起动物尾巴,先后用碘酊和酒精局部消毒后,术者持连接注射器的针头在凹陷的中央顺脊柱方向平行刺入1~5cm(视动物的种类和个体大小而定),注入药液,拔出针头用酒精棉球稍加按压即可。 3.常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仔猪副伤寒等腹泻时注射药物常用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疾病时常用畜毒清、双黄连、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药物剂量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二)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家畜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与营养的急性障碍和轻微全身症状,后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障碍、明显的自体中毒和重剧的全身症状。 1.常用穴位:百会穴,腰荐十字部中央凹陷处;后海穴,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中;关元俞,最后肋骨后缘与第一腰椎横突顶端间,在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脾俞,倒数第三肋间,背最长肌与骼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