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验案四则–经方派

经方验案四则–经方派

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陆西宛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精家

金某,女,73岁,门诊号0800332681。

2018.10.15初诊:自汗2月余,白天动则汗出,汗后恶风,乏力,易头晕,近3年易心慌,纳一般,二便调,头发干枯,舌淡暗隐紫,苔薄白,左右脉寸关浮。

诊断:自汗病营卫不和证

治则:调和营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桂枝10g 炒白芍10g 炙甘草5g 干姜5g 大枣20g 青龙齿10g(先)生牡蛎10g(先) 7剂

2018.10.22二诊:前药后汗出减少一半,心慌明显减轻,恶寒亦大部缓解,胃纳振,唯觉舌尖小火气疮,舌淡红苔薄白边隐紫脉两关略浮弦,大便偏干,前方牡蛎改煅,加黄连、,五味子去心火,敛心气。

处方:桂枝10g 炒白芍10g 炙甘草5g 干姜5g 大枣20g 青龙齿10g(先)煅牡蛎10g(先)黄连3g 五味子10g 7剂2018.10.29三诊:前药后汗出基本缓解,无心慌,且干枯的头发已变润泽,舌淡暗苔薄白边隐紫脉两关略浮,续以前方巩固,吃一天停一天。

按:本案患者以汗出为主诉,伴心慌,形体并不消瘦,但近一年出现头发干枯,结合汗出,呈现出失精表现,且脉寸关浮,反应其机体一种虚性亢奋的状态,脉象在本案的选方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而方后半月头发转润泽笔者未预料到,更印证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失精家的对应关系。

2、肾气丸治疗咳嗽

陈某,女,50岁,门诊号0800874620。

2018.8.27初诊:反复咳嗽1年。曾于它科服中药3月无效,服酮替芬,吸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均无效,近一月自服冬虫夏草似稍有好转,症见:咽痒即咳,无咯痰,伴气短,晨起口干苦,平素口有咸味,

纳一般,大便调,夜寐难入睡,心烦转侧,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两尺伏。

诊断:咳嗽病证属肾虚证。方选交泰丸合肾气丸。

处方:黄连10g 肉桂2g(后) 熟地15g 山萸肉15g 山药30g 茯苓10g 泽泻10g丹皮10g 制附片3g 苁蓉15g 7剂

2018.9.3二诊:前药后咳嗽明显缓解,口咸亦明显减轻,唯余口苦,夜寐亦明显好转,口苦以晨起上午为著,舌红,苔薄白,脉左尺伏,右尺弱。症属肾虚兼少阳郁热,前方去交泰、附子,加入小柴胡和解少阳郁热。

处方:熟地15g 萸肉15g 山药30g 茯苓10g 泽泻10g 丹皮10g 醋柴胡10g 法半夏10g 党参10g 甘草3g 炒黄芩10g 干姜3g 大枣20g 7剂

2018.9.17三诊:代述前药后咳嗽基本消失,口苦亦消,口中无明显异味,要求前方巩固。

按:本案为久咳患者,伴气短,口中咸味提示肾虚,脉沉细尺伏示脉证相符,故考虑以金匮肾气补肾纳气,但患者同时存在心烦失眠、舌红等心火上扰的表现,故合用交泰丸,加用苁蓉加强补肾而不燥,初诊亦有口干苦的少阳胆火症,但考虑胆火不是致咳主因,未予同时处理,7天后咳嗽大减,以胆热为主症时再调以小柴胡合六味地黄善后而收良效。

3、泻心汤治疗周期性发热

王某女 34岁门诊号0803400929

2017.1.5初诊:反复发热3年,平均每月发作一次,每于发热前觉乏力,随即肛裂出血,伴腰骶酸痛,体温最高达40℃,查血象升高,每予抗生素静滴3天后肛裂即好转,后热即退,舌偏红,苔薄白,脉左寸关、右关细滑,尺弱。

初步诊断:肛裂肝胃郁热,治以清热止血。

处方:制大黄10g 黄连5g 炒黄芩10g 7剂(每日1剂,开水泡服)

2017.3.2二诊:前药后肛裂出血未作,发热亦未作,腰酸好转。

服药时经血正常,停药后月经量多,色鲜红,近期备孕中。舌偏红,苔薄白,脉右关细滑两尺弱。

处方:制大黄10g 黄连5g 炒黄芩10g 生杜仲10g 15剂(每日1剂,开水泡服)

按:泻心汤原为治疗出血的良剂,本例患者为周期性发热,笔者发现患者在发热之前都有肛裂出血症状,舌红脉滑均为内热之象,遂不走退热思路,而是先其时而泻热止血,以泻心汤预防出血,出血未再作而发热自止。

4、小柴胡汤治疗少阳郁火

陈某,女,29岁,门诊号0806460464。

2018.12.3 初诊:反复眼痒、尿频2月。近2月反复出现眼痒或外阴瘙痒、尿频急,反复查尿常规正常,千金片等治疗无效,眼科诊断过敏性结膜炎,各类滴眼液治疗无效,口苦、咽干、时头晕,经行汗出燥热,大便日1-2行,质偏粘,小便黄,舌暗红苔薄白,脉两寸小滑。

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证属少阳郁热。

处方:柴胡10g 法半夏10g 党参10g 黄芩10g 甘草5g 大枣15g 焦栀子10g生姜2片 7剂

2018.12.10二诊:前药后诸症减轻,目前眼痒明显改善,仍有痒感,尿频急、外阴瘙痒已基本缓解,口苦偶作,舌红苔薄白脉左关小滑,前法有效,前方加密蒙花以加强清肝明目。

处方:柴胡10g 法半夏10g 党参10g 黄芩10g 甘草5g 大枣15g 焦栀子10g 生姜2片密蒙花5g 14剂

按:本案以眼痒、尿频交替互现,提示郁火上下出入,而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病主证,提示少阳郁热,抓主症以小柴胡汤入手,方中柴胡上能升散、下能疏泄,合黄芩清解上下二焦郁热,直达病所,再合焦栀子加强清解,方证对应故而疗效理想。

经方医案50例

经方医案50例 学习黄煌老师经验五十案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 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医海中多年来一直痛苦的沉浮和坚强的挣扎着!对黄煌老师的人品学问一直仰慕已久,但深入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还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对老师著作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眼前为之一亮!疗效的迅速提高,病源大量的增加,使我发现了前行道路中的一盏鲜红而耀眼的明灯!今就运用老师经验治疗的部分病案陆续发出,以就正于同道!一,长期低热案李某,女,22 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 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胸片无异常。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 黄芩10 清半夏10 党参10 生姜3 片,大枣5 个,炙甘草6 五付水煎服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精神

较前好。原方再进七副。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在反复。嘱停药观察。后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愈。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二,咳嗽案马某,男,60 岁,河间市六街人。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菌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腹部有轻微抵抗。舌白脉象弦滑。处方:柴胡12 黄芩10 半夏10 党参10 厚朴15 茯苓20 苏梗10 干姜5 大枣20 四服水煎服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四副。痊愈。按: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人所常用。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

黄煌经方医案选

1 黄煌经方医案选 有趣的“巴纳姆效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王某,男,27岁。于2005年6月4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其人体质壮实,因有情绪障碍多年,痛苦不堪。求治多年,辗转二十余位医生,服中西药无数,然一效难求。自觉身体有紧缩感,头痛无解时,疲劳乏力,甚则喘不上气,有恐惧心理,时抑郁,焦虑。舌暗红苔白有齿痕和水线,黄师深知此等病人绝非几付中药能愈,必须辅以心理疗法。以大剂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且给病者讲解此方的结构和功效,谓此病乃顽痰化火而作祟,所用之方乃千古怪方,寒凉并用,攻补兼施。古人就是用来治疗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人。病者听后信心十足,若有所悟。一周后来自觉首先改善的是胃中的感觉,后一直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睡眠食欲可,情绪好转,疲劳感好转,唯仍身重感依然。 波按: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特别是对于那些特别敏感的,或长期为疾病所折磨的人,每每他们有了不良的暗示后则疾病会更加严重。因为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黄老师善于揣摩此类病人的内心感受,能够理解病人的感受,同时通过给病人分析病情及心理疏导等给病人以一种良性的暗示,则病人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这对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缓解症状大有益处。 2 回复:黄煌经方医案选 小儿病用经方效堪夸---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玉屏风散案 唐某,女,5岁,于2005年10月22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该小儿因常年咳嗽,容易感冒而被诊断为过敏性哮喘。且有食欲不振,厌食。舌尖红,苔根腻。黄师处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玉屏风散方:柴胡6克,黄芩6克,制半夏12克,党参10克,生甘草3克,干姜3克,川朴12克,苏梗10克,红枣15克,苍术6克,防风12克。半个月后复诊曰药后咳嗽消失,舌苔转淡,根部腻苔渐化。 波按: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儿童尤显。一个月前在儿科实习,病房里住得最多的是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而门诊最多的也是小儿的变异性哮喘等疾病,常加用地龙蜈蚣全蝎等虫类药以平喘抗过敏。而黄老师认为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有节律性的疾病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的“往来”的具体表现,对于这些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为在春秋季多见,有季节的节律性,所以常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对于大便干结,舌苔厚的厌食儿童,黄老师用的最多的方便是半夏厚朴汤了,黄师经验小儿服用此方后不仅食欲可以恢复,还能让孩子变得活泼。此中乃有玉屏风散的变方,用柴胡代替黄芪,苍术代替白术,对于该小儿的反复怕风而咳嗽,舌苔腻实乃妙招。 3 回复:黄煌经方医案选 味觉恢复靠经方---葛根芩连汤合温胆汤案 李某某,男,70岁。于2004年12月25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其人体质充实。曾于2004年4月因脑血栓住院治疗22天。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史及胆囊炎病史。就诊时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味觉尚失,食欲不振,纳谷不香。心慌心悸,头晕头昏,容易烦躁,夜梦多。夜间口渴,饥饿,矢气多。脉弦,搏偏快108次/分。血压偏高:180-160/90 mmHg。舌淡胖。黄师处以葛根芩连汤合温胆汤方:葛根30克,黄连3克,黄芩12克,生甘草3克,制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枳实12克,

胡希恕亲述经方治愈案例十则(精华提取版)

胡希恕亲述经方治愈案例十则(精华提取版) 导读胡希恕是经方大家,作为伤寒巨擘的他讲“中医治疗不是靠什么秘密武器、秘方,而主要是靠审证仔细、辨证正确、方药对证”。他也是真真正正地这么做的。 1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2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3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服药后有瞑眩状态发作,病就会迅速痊愈,这在临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疾病如果是病程久,或者是人身体素虚,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后世所说的战汗,那也是一种瞑眩状态。所谓瞑眩就是吃药中病后,有效验的一种特殊反应。 我也遇到过这种事情:我给一个人吃生姜泻心汤,这本来是治下利的药,他吃完了反而下利无度,家属半夜来敲我的门,一问才知道是这种情况。我说不要紧,你回去吧,再连续吃就好了,这个药是治下利的,它不会使其更下利。来的这个人说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 后来我就去了,正是半夜,病人是个小孩,到了那儿这个小孩子就已经好多了。后来我说把第二煎再吃了吧,他妈还不敢让他吃,我说不要紧,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按:胡希恕先生在讲到生姜泻心汤时曾特别提到:“用此方要注意一点,容易发生眩晕,本来治呕吐、下利的,吃此药后反倒吐得厉害,泻利无度,这不要怕,过后病必好。 此方是半夏泻心汤减量干姜而加大量生姜,祛水气的力量相当大,半夏、干姜皆温中祛水,半夏下气祛饮。胃肠病有下利或大便溏,同时有伤食、吞酸,用此方有良效。服药后有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 一、营卫不和 渡舟医案: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 岳美中医案:某某,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 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9克,水一碗煎六分。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仍照原方加黄芪15克,服法如前,但不吸粥,连进2剂,竞获全功。其后体渐健壮,七年未发。(中医药19 64;(5):35)按语:病起于腠理疏松之时,水湿直浸营卫之间,卫与营分,欲“司开合”而不能,致毛孔洞开不收,故自汗不止。然病延既久,当察有无证变,所幸“汗虽多但口不渴”、“脉仍浮缓”,可知“脏气末伤”,病仍在太阳营卫之间,此所谓“病常自汗音,…… 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合故尔。故治仍室桂枝汤“复发其汗”,今卫与营和则愈。 四、汗出偏沮 渡舟医案:某,男,39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协和,此应调和阴阳,令气血和则愈,宜桂枝场:桂枝9克,白芍9克,生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3剂。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而愈。(《经方临证指南》1993:2)按语:《京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营卫阴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例证。如不及时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本病往往由外感风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顺复阴阳,不失为正治之法,方证相对,故三投而愈。 五、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百善医案:侣某男,9岁,1985年7月5曰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未有汗出,每至暑月则全身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经常抓破皮肤结血痂,痛苦难忍,曾多次到当地医院求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等药不效。刻诊:全身皮肤发红、干燥,四肢、胸腹部见有条状血痂及出血痕迹,呼吸气粗,时烦躁,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患儿呈现一派热象,然审证求因,此非有实热,乃营卫不调,汗液不得宣泄之故。治以调和营卫,开发2理,

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痰栓案两则–经方派

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痰栓案两则–经方派 作者/梁爱武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支气管扩张症并发痰栓,目前无论现代医学还是中医中药治疗,都是难题,笔者最近应用中药治疗两例,虽然痰栓尚未完全消除,但也是之前尚未有的疗效,在欣喜若狂的同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分享。 案例一甘草泻心汤合附子薏苡败酱散治疗支扩并痰栓 病史: X某,男,42岁。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患“支气管扩张”病史30年余,20年前因咯血在广西某医院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有输血史。有“肠梗阻”病史,未行手术,保守治疗后愈。有肝吸虫病史,曾于20180221-0302住院打虫治疗。慢性荨麻疹病史,过敏性鼻炎病史。 2015年11月2日起,因反复咳嗽咳痰咳血在我院门诊中西医治疗。西药抗生素及止血治疗,或针剂或口服,反复应用。中药坚持每日服药,未间断。应用方剂有桑白皮汤,清金化痰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三仁汤,千金苇茎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生脉饮,泻白散等等。咳嗽咳痰未得到完全控制。 2018年2月13日初诊: 诉每日咳痰300~350毫升,痰稠黄,容易咳出。大便每日1~2次,成形。不易汗出,口干口苦不明显。纳可,舌红苔黄厚腻,脉沉。麻杏甘汤合千金苇茎汤:麻黄10克,杏仁20克,生石膏60克,甘草15克,桃仁15克,薏苡仁30克,瓜蒌子20克,芦根30克,茯苓25克,白术2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每日1付,水煎分2次内服。 2018年2月21日: 诉服药后解稀便多,每日5~6次,无腹痛腹胀,痰量无变化。改六君子汤合千金苇茎汤:党参30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甘草15克,陈皮15克,法半夏25克,干姜10克,桃仁15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 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 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余并处两方。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嘱次日上午水煎服。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今晨体温即复正常。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 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有高血压、肺心病史。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现疼痛剧烈如前,面色晦暗无华,气促。怕热,喜吹风扇及空调,尤喜冷风直吹痛处方觉稍舒适,口干多饮,喜冷饮,汗出多如水,夜尿多,3-4次/晚,大便干结,需用手挖始通,胃纳少,乏力。查:左腰腹部两处浅在溃疡约半个手掌大,其余皮疹均结痂。舌质淡暗,苔中灰黑而润。切其脉,弦劲搏指而数,左脉稍细。邪郁肝脉,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桔梗20g,3剂。外用制马钱子5g,甘草5g,白醋浸泡2小时后外搽。溃疡处以消炎油纱换药。 二诊~三诊05年9月8日。疼痛略有松动,汗出多明显减少,时心慌、气促,小便多,大便仍结。前方合麻子仁丸加减。 四诊:05年9月12日。精神略好转,大便已通畅,疼痛略缓仍剧烈异常,发作时疼痛难忍欲死。余症同前。细察其舌脉,思量再三,断定此乃真寒假热证也!虽汗出、口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重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驾轻就熟,进出 无方。他善于用经方治重病,读他的医案,令人赞不绝口! 这类手段与气魄,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独自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时机少,适用大柴胡汤的机 会多。临床上碰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一般的 柴胡证,你假如适用大黄牡丹皮汤,是特别有效的,这个我 治过的例子也好多好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只治阑尾炎,也治胆囊 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刚刚说叫小明的那个儿童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 个胆囊肿到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 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生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强烈,特别是胸 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此刻也没确 定是癌变物仍是其余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可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痛苦早 消逝了,这个肿也消了好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唯恐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刚刚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 这个方子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因此在临床上假如无 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类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 假如症状没有浮躁,就用葛根汤;假如有浮躁,口舌再干, 就用大青龙汤,由于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 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 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 退了,但次日又发热,这么频频了两三天,最后仍是吃大青 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以。其实假如开始 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以后发生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说起一例用葛 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 83 岁时,冬月发热℃,症见胸满、恶寒、鼻塞、 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 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儿童子几乎 就是不可以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经方治疗斑秃验案3则

经方治疗斑秃验案3则 斑秃属中医学“油风”、“鬼剃头”的范畴,是一种头部毛发突然发生斑片状脱落,而病变 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的常见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一般多 与过度紧张、惊恐、睡眠不足、内分泌功能失调、头部外伤等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自身 免疫有关,本病影响人的容颜,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 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主要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多源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中的方剂。经方组方严谨,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运用经方治病,只要着眼细微, 方证对应,辩证准确,立法得当,有是证则用是方,常可出奇制胜,笔者多年来运用经方治 疗斑秃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王某,女,27岁,反复头发呈斑片状脱落1年余。平素常咽痛,扁桃体肿大,纳可, 困倦乏力,常自觉头痛,口干苦,胁痛,大便干。舌淡红苔黄,脉弦。月经血块多。辨证为 肝经郁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味:苍术15g、生薏仁30g、柴胡15g、川芎10g、丹皮15g、 栀子15g厚朴9g、制首乌15g、枸杞15g、茯苓20g,薄荷3g,20付,水煎服。二诊:新发 生长良好,较均匀,舌偏淡,苔白脉可。上方加桂枝9g 白芷10g,20付,水煎服。三诊:毛发回复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可。月经血块多。中药二诊方去桂枝白芷加黄芪20g 益母草15g,20剂。 按:此患者一系列证候皆与肝郁有关,故疏肝是本例患者的治疗大法,肝气条达则气血 通畅,瘀血得散,则血络通,新血生,发有所养。同时肝的疏泄功能恢复后,脾的运化功能 趋向正常,可以将水湿敷布周身,则湿热得清。因此方药以疏肝为主加上活血化瘀,清热化 湿药,三诊后诸证自解。 2 李某,女,37岁。头发呈斑片状脱落1月余,渐进性加重,目前全头部可见多处脱发区。纳可,常自觉腰疼,多梦,头晕,易急躁,舌稍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阴虚肝旺, 方选二至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生地20g、白芍15g、制首乌15g、炒枣仁20g、丹皮15g、桑叶15g、山药20g、柴胡12g、栀子12g、薄荷3g,15付,水煎服。配合强的松片15mg,早八点口服。二诊:脱发区可见明显毳毛及新发生长,舌脉同前。继 服初诊方15付。强的松片10 mg,早八点口服。三诊:新发续长,自觉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中药初诊方去桑叶加黄精20g,15付,水煎服。强的松片5mg,早八点口服。四诊: 头发基本恢复正常,多梦。中药初诊方加桑葚15g,15付,水煎服。 按:本例选用二至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以滋肝肾阴,疏肝郁,脱发止,始生新发,随着 病情的变化,出现了气虚症状酌情加入补气药,经过整体调理后基本痊愈,这里需要强调的 一点是对于进展期的多发性斑秃可以辅助性的使用激素类药物口服,以促进其康复,但应在 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3 高某,女,20岁,斑片状脱发4年。4年来斑片状脱发,此起彼伏,迁延至今。舌红 苔薄白,脉细。面少华。辨证为血热风燥。方选二至丸合逍遥丸加减:旱莲草15g、女贞子 15g、丹皮12g、生地20g、丹参15g、制首乌10g、白芍15g、柴胡12g、枸杞子15g、茯苓 15g,15付,水煎服。二诊:脱发较前减少,舌稍红苔薄白,脉弱。中药初诊方加黄精20g,15付,水煎服。三诊:脱发区均可见新发生,尚有少许脱发,舌尖红苔薄白,脉细,乃阴血 不足。方为: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生地20g、制首乌15g、枸杞子15g、白芍15g、当归20g、丹参15g、黄精20g、鸡血藤30g、黑芝麻10g、陈皮9g,15付,水煎服。四诊:头发 恢复正常,未见脱发。舌稍红苔薄白,脉较前有力。继服上方15付。 按:患者病情虚实夹杂,历时多年未愈,其主要病机是血热风燥,“人有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1]初诊方以二 至丸合逍遥丸加上补肾药来凉血疏肝补肾,二诊后脱发即明显减少,新发生,四诊脱发基本 恢复正常。纵观全过程,此患者血热之证自始至终都存在,期间并出现脾虚,血虚等证候,

程原仲医案四则浅析

程原仲医案四则浅析 文章选择了明代著名中医临床医家程原仲先生运用仲景方治验四则,通过浅析后认识到:医者必须博览群书,灵活运用所学;同时,在辨证施治时,一定要审明病因,熟谙病机,紧抓主症,做到方证对应,灵活加减,方可收获良效。 标签:程原仲;经方;验案 中医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的文字记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1]。秦伯未先生曾提到:“合病理、治病于一,而融会贯通,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厥惟医案”[2]。程仑,字原仲,号星海,明代医家。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因病中断举业,遂留心于岐黄术,悉心研究历代名医著述,自学七载而通其术。后负笈游医吴、楚、梁、宋、燕、赵、齐、鲁等地二十余载,名闻于时。后有《程原仲医案》六卷传世。书中所载之医案病情变化多端,叙案详细,辨证准确,审证探幽,颇有见地。今将程氏运用仲景方治验数则浅析如下,以供参考。 1妊娠下痢案 《程原仲医案·卷二》载:符卿归公夫人,体素羸弱,频用参术,怀孕七月患痢,腰疼、腹痛,病在危急。诸医咸谓:安胎则痢愈重,治痢则胎难全。袖手无策,最后延予。至,诊脉数滑,重按无力,思必得固胎之药为主,又非参术所宜。仲景有黄连阿胶汤,阿胶能治脓血之痢,且止腰痛而固胎,善莫善于此,遂用以为君。同黄连、芍药、甘草为佐,少加枳壳二三分,以宽其后重。服一剂,痛痢俱减。次日去枳壳,再服二三剂,痢愈。徐徐再进补养药,后三月举子。随阅《本草纲目》有云:阿胶一味酒化,大能愈孕娠之痢。可见古人用心,今人所患在不博耳。此二证之方,后传用皆效。 分析:患者平素身体虚弱,而又在孕七月患痢疾,而出现腰疼、腹痛等症。此时若强调安胎则必助湿,若强调治痢则必损胎元,两相矛盾,而致诸医束手无策。程氏诊其脉数滑而重按无力,此为正气亏虚而湿热内盛之象。《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本条原为少阴阴虚火旺,心中烦不得卧而设。程氏独辟蹊径,以此为基础化裁。是方以阿胶为君,滋阴补血止血,并载“阿胶能治脓血之痢,且止腰痛而固胎”;黄连清热燥湿解毒,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缓急;枳壳行气除胀。此外,行气药枳壳与补血药阿胶相配,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意。细究其组方原理,实为黄连阿胶汤与芍药甘草汤化裁。因方药对证,服一剂而痛痢俱减,而后去行气之枳壳而愈。程氏于治疗之后,附《本草纲目》载“阿胶一味酒化,大能愈孕娠之痢”。可见其学识渊博,博览全书而灵活运用于临床。 2胸高胀痛案

苓桂术甘汤最全使用指南–经方派

苓桂术甘汤最全使用指南–经方派 1674 阅读 1 从一个案例说起 王某某,男,13岁,1986年6月22日诊。其父述:吾儿月前发病,始见全身起红色疹子,发痒,逐渐扩大成片,表面有白屑,痒渐增剧。当地按“湿热”治疗一旬无效,访余诊治。察见全身有大小不等或融合的斑片,呈地图状,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去鳞屑可见红色光亮的薄膜,刮去薄膜有露珠状小出血点。患儿体态肥胖,脉象滑数,舌尖红,苔白腻。诊断为:银屑病。处方: 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40克,桂枝、白术、炙甘草各10克,土茯苓20克。日1剂,水煎分温三服。 服5剂,瘙痒已减,鳞屑变薄,基底浸润较轻,周围红晕变淡,脉滑苔白腻,原方去土茯苓,加地肤子15克。继服20剂后,痒微,基底淡红,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脉滑,苔白津多。上方去地肤子,服20剂后,躯千及上肢皮损处鳞屑消除,无炎症浸润,遗留浅褐色斑,头部及下肢皮损被覆微薄鳞屑,微痒,脉滑,苔白润。上方加丹参10克。再服10剂后,头部及下肢皮损消失,留见浅褐色斑,躯千及上肢皮色如常。上方又进10剂,痊愈。次年头部复现原皮损,脱屑,发痒,以苓桂术甘汤加首乌10克,15剂而愈。追访至今,未再复发。 解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长养肌肤。脾失健运,精微不与肌肤,反化为饮。本案内有水饮,外而肌肤津亏,久则生燥化风,发为痒癣,故虽舌尖红、脉滑数而苔白腻也。治病求本,选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加土茯苓以清热解毒。饮去津布,肌肤得养,痒癣自消。 ——《蒲德甫医案》 2 方证、药证 本方为温阳化饮的祖方,首见于《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

学习黄煌经方医案(3050):糖尿病肾病–经方派

学习黄煌经方医案(3050):糖尿病肾病–经方派 马某某,女,52岁,献县本斋村人。 2008年10月26日初诊。 患者糖尿病史十年,糖尿病肾病半年。目前尿潜血+++,尿蛋白+++,尿素氮13。82血肌酐210,血糖12.2。 刻下:面色萎黄,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小腿粗糙色黯,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等症。苔薄腻,脉沉。 处方:肉桂10茯苓40桃仁10丹皮10赤芍20牛膝20丹参20石斛10 服前方45剂,症状无缓解,化验无改变。 再次详审病人,体型偏胖,面色萎黄,腹大而软,辩为黄芪体质。改方: 黄芪30肉桂10茯苓40丹皮10赤芍30桃仁10牛膝20石斛10丹参20 服上方三十副,病人感乏力好转,尿素氮11。4肌酐195,其它仍旧。就此病例请教黄煌老师,师曰:黄芪重用。 处方:黄芪60肉桂10茯苓40丹皮10赤芍30桃仁10牛膝20石斛10丹参20 服上方三个月,乏力食欲好转,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3个,尿潜血无。血糖9个。水肿依旧。 上方再进45副,肾功能正常,尿蛋白3,水肿消失。沧州中心医院某肾病专家,惊奇不已。余瞩患者每次化验后都要让其专家记录,以便总结中药治疗该病的效果。目前病人仍在继续调理中。 按:本病属于疑难病症,余经验不多。以前曾对此种病证运用过肾气丸,疗效不著。本病余起初忽视了病人根本体质,从而效果未显。转而从病人体质着手,又经黄师指教大剂量运用黄芪,经过守方坚持治疗,终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病人体型胖,面黄,腹软,水肿,显然黄芪体质。下肢皮肤粗糙,乏力,提示桂枝茯苓丸和四味健步汤证(糖尿病验方:石斛赤芍牛膝

丹参各30克),故三方合用之。 注:四味健步汤化裁于经方,主要用来治疗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其作用部位以血管为主。许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经常有应用的机会。四味健步汤出自《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

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

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 摘要】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的一系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 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心理和精神的功能性疾病,患者表现出情志异常症状,即为情志病。五脏精气活动是情志的来源,而情志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 情志异常则会引起五脏的病变,影响脏腑精气的充实。在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 中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 加了情志病的发病几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认为,情志病病情不能一 概而论,由于其致病的背景差异,治疗方式自然存在差异。给予辨证论治,经方 治疗情志病,情志病以躯体症状和神志症状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分裂、不寐、郁证、癫狂以及脏躁等神志症状,躯体病变和情志内伤皆有可能是引起情志 病的主要原因。结合以往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临床案例,学习及临证应用《伤寒杂 病论》等医学名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疗情志病,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配 制具有养肝阴、益肾气、定心气和安心神的中药组方,经方治疗,进而获得通利 血脉,养阴清热,安魂定志及镇静安神之功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有效 控制躯体症状和神志症状的发作。本文主要围绕以神志症状情志病的治疗展开讨论,兹选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予以浅析。 【关键词】经方治疗;情志病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01-02 《伤寒杂病论》一书,有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等千古名方,用于治疗脏躁、百合病、“心烦不得卧”等情志病,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情志病的 先河,并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效法和发挥。 多年来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及临证应用,笔者对经方的疗效甚为信服,然而学习贵在领会经方之神韵,要三因制宜,不可泥于“经方不可变通”之语,一切制方都要以达到最好的疗效为目标。通过深入的学习,笔者将甘麦大枣汤、 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三方合用,并加入疏肝安神诸药,自拟一方,名为“开心方”,经过3年多近百例临床实验,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抑郁、失眠等疾病,属肝气郁结、阴虚火旺证者,效果显著。组成如下:炙甘草6g,淮小麦30g,大 枣9g,百合15g,生地15g,黄连3g,阿胶6g,柴胡9g,黄芩9g,白芍15g,郁金9g,灵芝15g,酸枣仁9g,茯神15g,五味子9g,川牛膝9g,灵磁石30g。 此方,甘麦大枣汤滋养五脏之阴,主治情绪反常坐卧不安之脏躁,男女皆可;百合地黄汤主治神志恍惚、沉默寡言之百合病,类似于今日阴虚内热型的抑郁症;黄连阿胶汤,以黄连泻心火,阿胶养阴血,尤适宜思虑过度耗伤心阴者,惟舌苔 厚腻需酌加化湿之品即可;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灵芝安神,增加免疫力,为 治疗内分泌失调之要药;酸枣仁、茯神、五味子、灵磁石,宁心镇惊安神;川牛 膝引热下行,起交通心肾之效。凡见坐卧不安、心烦易怒、焦虑烦躁、郁郁寡欢、惊恐不安、夜难安卧等,有一二症,便放手用之。试举医案三则如下:案一陈某,女,50岁。3月来无明显原因下坐卧不安,欲打人,欲“跳楼”,常因琐事对家人发怒,夜间难以安卧,起床四处行走,常言:“欲发泄却无处发泄,无法控制自己”。其丈夫及女儿陪来就诊,患者自言其家庭和睦,也无烦心之事,只是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平素纳可便调。查其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予“开心方”14剂。二诊,患者及家人同来,均喜笑颜开,再三感谢。言服药二三剂后, 情绪即明显改善,原症状基本消失。后再以此方加减治疗3月,症情稳定。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治疗支气管扩张咳嗽经方验案三则

治疗支气管扩张咳嗽经方验案三则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 310051 【摘要】治疗支气管扩张咳嗽使用经方取得一定效果,并举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医案。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咳嗽;经方;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 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 复咯血。临床效果并不满意。经方为《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后世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顽固咳嗽,取得较好 效果,现举三验案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1、小青龙汤案 许某,女,48岁,患者2017年8月始起反复咽喉痒呛,随之咳嗽,日渐频繁。伴胸闷 气急,甚则感呼吸困难,痰咯黄绿色,入夜不能平卧,2018年6月起出现干咳少痰,胸闷, 午后燥热,乏力疲倦,经某院胸部CT查示:双肺可见沿支气管走行多发囊状、柱状、葡萄 串状病变,大小不等,部分病变周围可见伴行血管、呈“印戒征”,边缘模糊,余肺内为见异 常密度,纵隔居中,其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双侧胸膜未见肥厚。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后用大量抗生素、激素、稀释痰液及雾化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成加剧 之势。2019年4月12日突然咳血数口后神志不清。医始投百合固金汤未效。数日后,另请 他人,初用蛤蚧,再服云南白药,后服冬虫夏草,历时半月余,病情逐渐加重,遨余诊治。 刻下观其面色苍白,咳喘频频,端坐样呼吸,既不能卧,又不能立。神志欠清,语言断续, 但吐字尚清晰。干呕时作,痰涎浓稠,量多色黄。头面汗出如油。其证确有脱阳之势。但其 脉四至,沉弦且紧,至数均匀和缓,似非绝证。遂投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去节)12g、芍药15g、细辛6g、干姜15g、炙甘草15g、桂枝12g、五味子6g、姜半夏(洗)15g。 上方服用,即获良效,当晚喘咳减半。一周后呼吸平缓,汗出顿止,能平卧,并进饮食。时隔数日,咳喘虽转愈,却见浮肿。继续投以真武汤。《伤寒论》指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 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服一周后症状减退。由于喘息日久,导致气虚血弱,调理数月后逐渐恢复。 按:患者病程虽久,且精神尚存。虽气短急促,但声音清晰,语言断续乃呼吸急促所致。虽汗自出,但仅见于面部,由口急而迫液外出,外气皮不固也。虽有恶寒,但四肢不甚冷, 非真阳虚衰,应视为表证恶寒。《伤寒论》经文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脉证相参甚相合。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 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 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 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 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 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 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可见支气管扩张之咳病机错综复杂,临证当机圆法活,方可收效。 2、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吴某,女,65岁。2017年6月因反复咳嗽、胸痛、痰中带血1月,住某医院,X线胸片示: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双下 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柱状/卷发样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明 显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气管居中,纵膈居中,无增宽。心脏形态、大小在正

【伤寒名医验案:小陷胸汤】

【伤寒名医验案: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 一、胃脘痛 刘渡舟医案:孙某某,女,58岁。胃脘作痛,按之则痛甚,其疼痛之处向外鼓起一包,大如鸡子,濡软不硬。患者恐为癌变,急到医院作x光钡餐透视,因需排队等候,心急如火,乃请中医治疗。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滑。问其饮食、二使,皆为正常。辨为痰热内凝,脉络淤滞之证。为疏小陷胸汤: 糖栝蒌30克.黄连9)2,半夏10克。共服3剂,大便解下许多黄包粘液,胃院之痛立止遂消,病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5) 按语:刘老认为:①栝蒌实在本方起主要作用,其量宜大,并且先煎;②服本方后,大便泻下黄色粘涎,乃是痰涎下出的现象;②本分可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属痰热凝结者。若兼见少阳证胸胁苦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合方,效如桴鼓。 二、发热 孙一奎医案:徐某,每日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痛,坐卧俱痛,脉尺弦大,右滑大博指,此肝胆之火为痰所凝,郁而为疼,夜甚者,肝邪实也。乃以小陷胸汤为主。 栝蒌30克,黄连9克,半夏6克,前胡、青皮各3克,水煎饮夜服当归芦荟丸微下之,夜半痛止热退,两帖全安。(《赤水玄珠》)按语:本案为小结胸证波及胸胁,在临床上往往见到发热症状。本案病机除痰热内陷外.尚有肝火郁滞一环,以右胁胀痛,脉弦大为凭,故在小陷胸汤清泄痰热的同时,加前胡、青皮并配服当归龙荟九以疏泄肝火。服之使痰热得清,郁火得泄,则发热自除。 三、胸痹(冠心病.心绞痛) 刘强区案:赵某某,男,52岁。素有高血压史,近年来时觉胸闷

憋气,并时隐隐作痛,初以为长期伏案写作所致肋间神经痛未得重视。近几日突觉疼痛加剧,其痛如过电向肩背放射。1979年10月6日来我院急诊治疗,经西医心电图检查,为不正常心电图,s—T段有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经西药治疗疼痛虽时能缓解,但不能完全控制,后根据患者要求,邀中医会诊。诊见,患者主诉眩晕、胸闷憋气胸痛时作。脉沉弦滑.舌质暗红,苔黄腻。此乃痰湿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内扰阻痹心脉,气血淤滞而不畅。余思瓜蒌白白酒汤虽为胸痹而设,而其治在通阳宣痹,与此证不符。 而小陷胸汤虽为伤寒误治而设,但仍不失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功。遂与小陷胸汤加活血化淤之品治之。 全瓜蒌60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赤芍l5克,钩藤15克,川芎20克。 患者服药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服药六剂胸痛已除,后又以此方增损连服月余,心电图已趋于正常,遂出院。现已正常工作(光明中医1989;(2);13) 按语:胸痹一证,痰浊、淤血为患甚多。以本案之舌脉之象,乃痰热内阻所致。痰热交阻,壅滞心胸,使血脉淤滞,胸阳不展,发为胸痹。治当从化痰、清热、化淤三方面着手,方不致误。 四、呕吐 何正海医案:朱某,女,35岁,1987年9月7日初诊。因操劳过度,饮食失节以致脘腹胀痛,心下痞微痛,烦躁不安,遂呕吐不止。呕吐之物为痰诞和胆汁,病已6日。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内阻型呕吐。方用小陷胸汤: 黄连10克,半夏10克,栝蒌仁15克。 按语:呕吐一证,成因诸多,若属痰热中阻,当径用小陷胸汤每收良效。(河北中医1990) 五、呃逆(胃神经宫能症) 吴应福医案:何某某,女,56岁。思呃逆半年余,经钡餐透视,胃肠无异常,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经多方医治无效。1986年8月27日来我处就诊。病人形体肥胖,呃声洪亮,短频,冲逆而出,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