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3: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案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及分布。

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三、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的概念:在地区,以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

3.主要分布

地区以及多沙的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和海岸。

『判断正误』

(1)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2)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3)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4)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四、海岸地貌

1.含义: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

(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判断正误』

(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课堂探究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丹娘沙丘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四川省

D.上海市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3~4题。

3.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4.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沙滩

B.岩礁

C.岩洞

D.巨岩

『能力提升』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坎儿井作为我国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或灌溉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坎儿井位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图1示意我国新疆地区;图2示意塔里木盆地沙丘景观;图3示意坎儿井剖面结构。

图1

图2

图3

(1)图2中沙丘为形沙丘,多分布在(填“干旱”或“湿润”)地区,有植被生长的那一侧为(填“背”或“迎”)风坡。

(2)坎儿井集中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是由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3)坎儿井暗渠输水属于水循环的环节,与明渠输水相比,暗渠输水可减少;推测坎儿井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有。

(4)坎儿井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季(季节),因为补给水源主要来

自。

——★ 参*考*答*案★——『基础巩固』

1.B

2.D

3.A

4.A

『能力提升』

(1)新月干旱背

(2)冲积(或洪积)扇泥沙沉积(流水堆积)

(3)地下径流蒸发(或水资源损耗) 沉淀泥沙、调蓄灌溉水量

(4)夏(高山的)冰雪融水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图甲、图乙为两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地貌是() 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1题,据图示,图甲中有大量独立而残存的小丘,说明景观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属于雅丹地貌。第2题,图乙所示地貌为海蚀崖和海蚀柱,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故选C。 2.C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米)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为()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4.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题,根据等高线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读,图示地貌为沙丘。第4题,图示地貌为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4.B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岩石具有成层性 B.②地势起伏很大 C.③所在地四季分明 D.④岩层弯曲显著 5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丹霞山位于湿润地区,海南南天一柱是海岸侵蚀地貌,路南石 林是流水溶蚀地貌,均不在干旱地区,A、C、D错误。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 干旱地区,B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①丹霞山岩石具有成层性,A正确。 6.A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浪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8.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A.南北风 B.东西风 C.西北—东南风 D.东北—西南风

2021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版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2021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版第四章第一节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 (1)风蚀地貌 (2)风积地貌 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 判断 1.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

2.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 3.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 4.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 5.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 二、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蚀地貌 (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判断 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 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②楼兰古城________ ③“鱼米之乡”__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

答案①—A②—D③—C④—B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答案(1) (2) 风沙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3: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案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及分布。 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三、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的概念:在地区,以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 3.主要分布 地区以及多沙的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和海岸。 『判断正误』 (1)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2)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3)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4)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四、海岸地貌 1.含义: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 (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判断正误』 (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课堂探究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丹娘沙丘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四川省 D.上海市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3~4题。 3.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4.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沙滩 B.岩礁 C.岩洞 D.巨岩 『能力提升』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坎儿井作为我国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或灌溉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坎儿井位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图1示意我国新疆地区;图2示意塔里木盆地沙丘景观;图3示意坎儿井剖面结构。 图1

风沙和海岸地貌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教学设计 一、课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 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区。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辨识风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风沙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简单分析风沙和海岸地貌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辨识风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风沙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科学价值观。 4.重点: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辨识风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风沙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5.难点:描述风沙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视频教学法:视频演示、视频分析及验证,增强直观印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辨识风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风沙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2、图示分析教学法:绘制、分析及探讨各种地貌图,如素描图、实物图、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等,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综合思维素养。 3、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并运用电脑课件。提供更多实地图片和视频,直观形象印象深,有助于辨识风沙和海岸地貌,描述风沙和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4、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分析地貌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能力。 5、分组探究法:难度较大题目采用此法可以培养团体合作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世界唯一水上雅丹地貌,思考雅丹地貌属于什么地貌?如何形成? 看完视频学生回答:风沙地貌,风力侵蚀。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风沙地貌,你还知道哪些属于风沙地貌? (二)新课讲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读) 展示各种风沙地貌 板书:4.1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和海岸地貌 (三)风沙地貌 1、外力---风 2、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 3、表现---侵蚀和堆积为主 4、重点分析 重点案例分析: 1、风蚀蘑菇 读图回答: (1)上图地貌成因是? (2)下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现的是什么地 貌?

4-1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 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常见风沙地貌的成因及分布; 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风沙地貌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风力对地表的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的各类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的类型: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3.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4.风蚀雅丹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5.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 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连成沙丘链,沙丘链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思考一下:沙丘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6.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教材活动: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1)沙丘所处河谷较宽,河谷两侧高山耸立。 (2)沙源地为沙丘东南侧的江心沙洲。 理由是:沙丘在山麓的东南侧堆积,应为东南风从东南侧挟带泥沙受山地阻挡堆积而成;沙丘东南侧的两个江心沙洲在冬春季露出水面,正好为沙丘提供了沙源。 (3)东南风。因为沙源地在东南侧的江心沙洲,只有在东南的吹拂下,风沙才会在山地的东南侧山麓堆积形成沙丘。

2020秋地理第一册第4章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含解析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4章第1节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含 解析 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2]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主导风向为(B)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C) A.迎风坡—-由大到小背风坡——由小到大 B.迎风坡——由大到小背风坡—-由大到小 C.迎风坡-—由小到大背风坡——由小到大 D.迎风坡——由小到大背风坡——由大到小 [解析]第1题,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坡度缓,

背风坡坡度陡。读图,图示沙丘西北坡坡度缓,是迎风坡,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B对.第2题,风力一定时,沙粒颗粒小的易被吹动,在迎风坡吹到坡顶,颗粒大的不易被吹动,在迎风坡留存坡底。在背风坡,风力较小,在重力作用下,沙粒颗粒大的先沉积,位于坡底,颗粒小的后沉积,位于坡顶。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都是由小到大,C对。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汽输送深刻影响着植物和沙丘的分布。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形成的以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B) A.草甸、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B.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流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解析]湖泊与河流附近,水源较多,丙应是草甸;乙距离河湖较远,水分较少,应是半固定沙丘;甲距水源最远,缺少植被保护,可能是流动沙丘。故B项正确. 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C)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解析]图中丙代表的草甸和乙代表的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

常见地貌类型学案--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出喀斯特地貌 2.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形态、组成、成因) 3. 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地貌类型的识别 【难点】 地貌类型的识别 三知识梳理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3.类型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 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 洼地: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底部宽阔而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峰丛: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 峰林:峰丛被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 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 残丘: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立山丘,比孤峰规模更小、更平缓。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

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形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连接在一起形成 石幔(或石帘):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V形河谷 ①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中上游地区/落差大的地区 ②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河床)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窄的“V”形河谷。 ③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槽型河谷 ①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地区。 ②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2.河流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 ①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②成因: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③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2)冲积扇(洪积扇) ①位置:山前/出山口: ②成因: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彼此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③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3)三角洲

2019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 全章节教案

4.1《常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通过野外考察、视频、图像等途径辨别地貌,并描述其特点; B.让学生了解各类型地貌的分布; C.让学生掌握野外观察地貌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本课标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地貌;二是掌握并描述其景观特征。课标强调,地貌与“地形”概念基本通用,从成因入手划分不同的“地表形态”,如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它们的地形地貌景观特征。针对前者,课标要求教师在处理地貌类型时,可以提及相应类型的次级地貌类型,并适当拓展形成原因,但不建议教师从成因入手构建教学体系,这取决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难度区别;针对后者,课标要求景观的描述需要对地貌景观特征的形态和物质组成进行描述,如类型、规模、色彩特征、次级地貌组合等。 本条课标是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重要体现,特别强调以学生的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的观察和初步理解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在野外观察、识别并描述当地的地貌;若无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模型帮助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地貌。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在必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属于继大气圈、水圈之后第三个重要的圈层——岩石圈,本章只有两小节,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是观察地貌的基础;而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又有利于更好地观察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地貌”与接下来地理2“区域发展”中的“人口分布”“空间特征”“城乡景观”等概念有联系。 教材中没有出现“地貌”以及“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需要教师进行补充教学。学情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5种基本的地形以及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课程标准原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定位 1.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区域认知) 2.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 (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知识链接] 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 CaCO3+CO2+H2O===Ca(HCO3)2 [学法指导] 1.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 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2.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 思考 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 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科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 知识点二河流地貌 1.上游地区 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中、下游地区 河流中游大多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河口地区 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上下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开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的地貌——V形河谷 (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 (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 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局部与河道别离,形成牛轭湖。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状⎩⎪⎨⎪ ⎧鸟嘴状——长江三角洲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三、风沙地貌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 ⎧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四、海岸地貌 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 2.溶洞的顶部常发育石钟乳、石幔、石帘和石笋。( ) 3.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谷形状都是由深而陡的V 形河谷变为宽而浅的槽形谷。( ) 4.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 ) 5.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等。(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是( )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流水地貌 C .风沙地貌 D .海岸地貌 答案: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地貌第1节第2课时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2课时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1~2题。 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米)示意一种堆积地貌。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为() A.三角洲 B.风蚀蘑菇 C.江心洲 D.沙丘 4.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021浙江杭州期中)下图为某游客于福建霞浦南岐村拍摄的一张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貌名称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海蚀崖海浪侵蚀 B.甲—海蚀崖海浪堆积 C.乙—海岸沙滩海浪侵蚀 D.乙—海蚀平台海浪堆积 6.海岸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①海底②山体岩石③河流④西北沙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浪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8.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A.南北风 B.东西风 C.西北—东南风 D.东北—西南风

能力素养提升练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状沙丘示意图,完成9~11题。 9.抛物线状沙丘与新月形沙丘() 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在同一地区存在 10.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11.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口湾是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之后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后来,为防止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约350米长的丁坝。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古海蚀崖形成的原因是()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案1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热点链接】2020年4月21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赤峰市气象台于21日8时5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未来12小时,赤峰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可能继续伴有扬沙天气。沙尘暴形成的地貌和气象条件是什么? 提示地貌: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气象条件:多大风,空气干燥。

料,评价风沙地貌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分布.地理实践力:观察、模拟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 一风沙地貌 地貌 类型 分布形成条件常见地貌 风蚀地貌干旱地区,在 我国主要是 错误!西北地区 多错误!沙漠和 戈壁,风错误!大 而频繁 风蚀蘑菇、错误! 风蚀柱、雅丹 地貌等 风积地貌错误!沙漠地区、 多沙的河谷 地带、植被稀 少的沙质湖 岸和海岸 风沙错误!堆积 作用形成 错误!新月形沙 丘等

(1)风沙地貌都分布在干旱地区。(×) (2)风蚀蘑菇下部受到风的侵蚀力可能大于上部。(√)2.有关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风蚀柱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B.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C.雅丹地貌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D.沙丘陡坡是风来的方向 答案D 解析沙丘缓坡是风的来向. 3.风蚀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且频繁。 二海岸地貌 地貌类 型 常见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错误!海蚀穴、海蚀拱 桥、海蚀柱等 海岸堆 积地貌 海滩(砾滩、错误!沙滩、泥滩)、沙坝

(1)海岸地貌都是海浪作用形成的。(×) (2)海岸沙丘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海岸酷似桥形、柱状的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答案A 解析海岸酷似桥形、柱状的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3.我国著名的沙滩风景区有哪些? 提示山东乳山银滩风景区、海南三亚沙滩风景区等.(建议学生自己查阅) 主题探究风沙地貌 材料一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些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2015年9月,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知]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因卫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多沙的河谷地带,如丹娘沙丘 植被稀少的沙质醞和海岸,如沙滩 •主要类型 2 •分布 其他分布地区

[填图]在风沙地貌示意图中填写风沙地貌名称。 河谷 提示(自左向右)风蚀蘑菇雅丹新月形沙丘 [微思考]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成因上的异同点。 提示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都为风沙地貌。 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Z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提示(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下部自上而下)海滩海蚀崖海蚀平台 [微思考]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提示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Z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Z可能形成海蚀柱。

三、冰川地貌(补充) 拓知识 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岀蜂窝状形态。 拓知识 灌丛沙丘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拓知识 潟湖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辨差别 槽形河谷和U形冰蚀谷

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谷中分布着阶地(台地)与河漫滩。 冰川在山谷中刨蚀(磨蚀)谷底,形成平直宽阔,两壁陡立的U 形谷,常有磨光面 及冰川擦痕。 “"""川叶合作探究孩心突破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 情境探究 [情境]—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 月牙泉(下图)。 [探究] (1)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鸣沙山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它是如何形成的? (2)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月牙泉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数千年不干涸, 有 “天下沙漠第一泉”的美誉。推测月牙泉的形成原因。 提示(1)沙丘(风沙地貌)。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 的。 (2)月牙泉地势低洼,地下水溢出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水的补给, 因而不会枯竭。 素养凝练 1 •雅丹的形成条件 (1) 岩性条件:雅丹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都能发育,具有河湖相的沉 积岩更有 利于雅丹的发育。 (2) 动力条件:主要为强劲的风力,雅丹的沟槽和垄脊走向与盛行风向平行。 (3) 环境条件: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植被稀少的平坦地区,风蚀作用强。 2.沙丘的形成条件 素养导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 [合格考达标练]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回答1~3题。 1.以下关于图示地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岩石坚硬B.地表植被覆盖少 C.地貌季相变化明显D.地表形态独特 2.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D ) A.植被B.土壤 C.地形D.气候 3.该地最可能位于( C )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岩石比较坚硬,A不符合题意;植被覆盖少,B不符合题意;地貌季相变化不明显,C符合题意;风蚀地貌形态独特,D不符合题意。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显著,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风蚀地貌。故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植被覆盖少,多风蚀地貌,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相对湿润,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A、B、D错误。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作

用显著,因此图示景观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 (2022·哈尔滨六中期中)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C ) A.降水较为集中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D.降水均匀 5.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C )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4题,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故选C。第5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图中只有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2023·黑龙江绥化市开学考试)读“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海岸地貌主要为( B ) A.海浪侵蚀地貌B.海岸堆积地貌 C.风力堆积地貌D.雅丹地貌 7.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B )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案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2.了解沙丘的类型与成因。3.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 (1)风蚀地貌 类型成因形态特征 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被风沙进 行强烈的冲击和摩擦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盛行风对地表进行侵蚀沟槽和垄脊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2)风积地貌 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 类型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影响 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有植被植被能固定流沙 流动沙丘没有植被随风移动,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判断 1.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 2.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

3.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 4.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 5.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 二、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蚀地貌 类型形态特征 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判断 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 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②楼兰古城________ ③“鱼米之乡”__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 『答案』①—A②—D③—C④—B

高中必修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教案

高中必修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教案 常见地貌类型 研究目标: 1.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2.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研究重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研究过程: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新知研究

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石中,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 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 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 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知识链接: 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学法指导: 1.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 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2.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 知识点二:河流地貌 1.上游地区 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 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中、下游地区 河流中游大多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河口地区

《常见地貌类型》名师学案

【学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 4.1 常见地貌类型 【学习导航】 目标导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要点: 1.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形成及分布地区 2.河流地貌的类型、形成及特征 3.风沙地貌的类型、形成、特征及分布地区 4.海岸地貌的类型、形成、特征及分布地区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及形成过程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貌景观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________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________,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________。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呈________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洼地,称为________,是当地重要的________。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________、________。峰林可演变为________,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________为主,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________。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地理: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设计

常见地貌类型 【学习目标】 1 •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2•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学习重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 、知识体系导引 二、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 1 •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 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我 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 •地貌类型及特征 (1)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 崎岖难 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 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地貌特征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知识链接: 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 CaCO3+ CO2+ H2O===Ca (HCO3) 2 学法指导: 1•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 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2•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 思考: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 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科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 知识点二:河流地貌 1•上游地区 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中、下游地区 河流中游大多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河口地区 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冲积平原与三角洲的比较 地貌冲积平原三角洲 基本特征 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 成的。其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 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 颗粒较细,湖沼较 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 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向海 岸一侧延伸可形成三角洲平 原。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有的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2 地貌的观察 教案

必修第一册教案 第四章地貌 4.2 地貌的观察 知能素养对标 【必备知识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理事实 1.地貌形态与规模 (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核心概念 地形: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地貌: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又称地形。但是实际上比地形的范围更广泛一些。 【必备知识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理事实 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和坡度 (1)高度 ①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②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坡向 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①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巨大。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②坡向 坡向:依据热量分为阴坡和阳坡,依据风向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2.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都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核心概念 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绝对高度:绝对高度也叫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叫作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坡度:地表陡缓的程度。 坡向:山坡所面向的方向,如山坡向东叫东坡,向西叫西坡。 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 【本节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落实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等识别3-4种地貌,会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观察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引出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出地貌观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地貌观察的位置、方式、顺序、手段等。 第二部分,观察地貌的内容,首先了解地貌的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其次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态、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最后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都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