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系统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系统

地理研究过程图示

有逻辑有思想有机制有响应

依据我国各种海岸风沙地貌类型在位置、成因、稳定性与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一个体系较为简单的分类系统。首先,按沙丘发育的地貌位置,分为岸前沙丘和岸后沙丘两类;其次,主要根据海岸沙丘形成次序和植被在海岸沙丘形成、发育与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分成初始沙丘、稳定型沙丘和非稳定型沙丘3 个亚类;最后,依据海岸沙丘的形态-成因特征,共划分出雏形前丘、新月形前丘、横向前丘脊、草灌丛沙丘、抛物线沙丘、斜向沙脊、新月形沙丘、横向沙脊、纵向沙垄、爬坡沙丘、海岸沙席、风蚀残丘和风蚀洼槽等13个三级类型。

参考来源

[1]董玉祥.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海洋地质与

第四纪地质,2006(04):99-104.DOI:10.16562/https://www.360docs.net/doc/4019174748.html,ki.0256-1492.2006.04.014.

谢谢你一直阅读到最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风沙与海岸地貌

第二节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一、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多分布于干旱的沙漠,以及一些河、湖、海边的沙滩。 1.风力侵蚀地表岩石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2.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二、海岸地貌 海水以风浪、洋流、潮汐等运动形式,持续在海岸地区进行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称为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高耸的海蚀崖、深邃的海蚀洞、造型奇特的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2.波浪所携带的泥沙、贝壳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沙滩、沙洲、贝壳堤等海积地貌。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

e .“鱼米之乡”______ f .“黄土高坡”______ 答案 a —A b —C c —D d —F e —B f —E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 3.图C 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答案 (1) (2) 风沙地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时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________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类型 (1)风蚀地貌 (2)风积地貌 ①成因: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______、背风坡______;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________,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________。 ③分类

【判断】 (1)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2)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3)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4)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易错辨析】只有干旱地区才有风沙地貌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因为干旱地区风化作用强,沙源足,风力大,风蚀作用强。所以从字面上看,即便在非干旱地区,只要有充足的沙源,有足够大的风力,就可能形成风沙地貌。如多沙的河谷、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往往风力较大,同时大风日数较多,也可能出现局地的风沙地貌。 【知识链接1】垄沟走向与风向的关系 垄沟是裂隙遭风力侵蚀扩大形成的。走向与主风向一致的裂隙风力大,侵蚀作用强,更容易形成垄沟。 【知识链接2】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二、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________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蚀地貌

福建海岸地貌

根据成因、形态、组成物质、动态和分布的综合特征,可将本省的海岸和岸滩地貌划分为四种类型。 1.基岩海岸与岩滩见于开敞海域的山丘岸段、岬角、半岛和岛屿。闽江口以北分布较广,闽江口以南多与沙质海岸交互出现,岩壁多由花岗石火山岩组成,岸线破碎,海蚀现象极其普遍,海蚀阶地、阶地陡坎、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海蚀柱、海穹石及海蚀残丘等广为分布。岸前的岩滩断续延布,宽数十米至百米,多呈岩礁状,偶见平台状。基岩小湾澳里为小海滩所占据。由于波浪猛烈而持续地冲击,导致岩岸岩滩呈缓慢蚀退或处于相对稳定。 2.沙质海岸与海滩在开敞海域的基岩岬角间呈弧状延布,多见于闽江口以南。后滨阶地常有沿岸沙堤、滨岸沙丘、沙盖地和防护林带,偶有海滩岩、泥炭层和“老红砂”出露。岸前的海滩普遍发育,宽数百米至千米。以中细砂为主要组成物质,砂砾和砾石较少。高潮滩坡度较大,中低潮滩低缓。风浪、涌浪和风成沿岸流是形成该地貌类型的外营力。其它如陆连岛沙坝、岛连岛沙坝、沿岸沙嘴和湾口沙嘴的形成也与此有关。由于受季风的往返搬运,其动态处于相对平衡,与闽江口邻接的梅花—江田为淤涨岸段。 3.淤泥质海岸与潮滩分布于隐蔽的港湾及个别岛屿的背风面。上边界多为山丘、台地和人工堤岸,堤内已辟为稻田、盐田和港养基地。岸前潮滩发育,呈环边展布。滩面极其平坦,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主要由粉砂、粘土组成,局部有贝壳沙堤和沙滩。多数湾顶覆盖红树林和草滩。广阔的中低潮滩是蛎、蛏、蚶等的养殖区。外营力以潮流

作用为主导。鉴于径流、片流、近岸侵蚀泥沙的不断供给,加上湾外泥沙回淤和人工围堤的影响,湾内处于不同程度的淤张状态。本类型岸滩向湾口部分,波浪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迎风面,常被侵蚀后退,甚至为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所取代。 4.河口海岸与河口潮滩主要分布于闽江口和九龙江口。闽江口是混合型河口,潮区上溯侯官,下至口门,约68千米。岸线为基岩或冲海积平原前缘的人工堤岸。岸前边滩狭窄,多为粉碎—粘土质。高滩生长盐水草和芦苇,部分已辟为稻田。离岸的河口沙坝多沙质,至口门河口沙嘴发育。闽江口的冲淤变化取决于山水、潮水及其泥沙运动状况。经交通部门的大力整治,相当规模的导流坝、丁坝系统等工程设施已初见成效,使马尾港及其通海航道恢复了生机。另一方面,不少河口建闸截流,潮区界截止坝下,坝前淤积严重,通航受阻,九龙江口是其中一例。 除上述的基本海岸和岸滩类型之外,在海峡的澎湖列岛还存在珊瑚礁海岸与礁坪地貌类型。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定义 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成因 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两大类。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 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相关信息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确认了“耙状沙丘”和“沙砾碛”这两种风沙地貌新成员的存在。此前,在学术界这两种地貌类型尚未被发现或报道。[1]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董治宝介绍,自2005年以来,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多次深入库姆塔格沙漠腹地,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分析,在该沙漠北部线形沙丘区确认了独特的耙状线形沙丘。[1] “…耙状沙丘?外观酷似耙子,它的发现既丰富了风沙地貌学的内容,又有利于揭秘西北

中国的海岸类型

中国的海岸类型 0912430033 张海龙 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山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山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 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山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如险峻的成山头,黑岩峥嵘的马山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山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地貌简介

地貌简介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布规律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布规律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地貌的国家,其中海岸风沙地貌是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规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规律主要与环境因素、地形地貌、海洋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大气压强、风速、气温、湿度等,地形地貌包括海岸线的曲折程度、海岸带的宽度、海岸沙丘的高度等,海洋气候包括海水温度、海水盐度等,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建设、工业污染、土地利用等。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河三角洲和海南岛等地区。其中,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也是中国海岸风沙地貌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海岸风沙地貌主要表现为沙丘、风沙坑、沙漠和海岸侵蚀等形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海岸风沙地貌地形较为平缓,分布较为广泛。辽河三角洲的海岸风沙地貌则主要表现为沙丘和沙漠。海南岛的海岸风沙地貌则以海岸侵蚀和沙丘为主。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风蚀作用,即海风和沙尘暴的作用,另一种是沉积作用,即海水和海浪的作用。风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沙丘和风沙坑等形态,而沉积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海岸侵蚀和海滩沉积。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规律对于海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海岸风沙地貌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岸线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海岸风沙地貌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和度假。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规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规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海岸风沙地貌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学案6: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认识各地貌分布区的地形、气候、 水文等自然特征。(区域认知) 2.分析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 间的相互影响。(综合思维) 3.运用视频、景观图片等资料,识 别相关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点。(人 地协调观)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及主要 表现是什么? 2.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各自地貌特征是什么? 3.风沙地貌的成因是什么?其分 布有何特征? 4.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是如何形成的? 自主梳理 一、风沙地貌 1.概念及分布:在干旱地区,以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地区。 2.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 (2)风积地貌——沙丘 ①常见类型:沙丘。 ②根据其移动状况可分为沙丘和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3)特殊的风沙地貌:在多沙的地带、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教材思考]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填一填填出下列四幅图对应的风沙地貌名称。 甲乙 丙丁 二、海岸地貌 1.含义: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 地貌类型地貌 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堆积地貌沙坝、海滩(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沙滩和泥滩) [知识拓展]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 [微思考] 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情境探究 探究点1 风沙地貌 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导学案

4.1.3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一、学习目标 1、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风沙、海岸)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考向分析:以实景图为例,考察形成地貌的原因以及地理环境,以选择题为主 3、知识目标:(1)运用景观图像,识别常见的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类型。(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描述常见风沙地貌的景观特点,并简述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4、重点知识: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5、难点知识: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沙地貌及风沙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防治风沙的主要措施。(人地协调观) 6、易混易错知识:风力堆积、河流堆积以及海浪堆积地貌区别 二、问题导学 (一)风沙地貌:阅读教材72~73页 1、风沙地貌的概念以及主要在我国的分布区域 2、风沙地貌类型、成因以及地貌景观 (二)海岸地貌:阅读教材74页 3、海岸地貌的定义与分类 4、描述海岸地貌中,海蚀崖演变成海蚀柱的地理过程 三、典型例题 例1: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2)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例2: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完成(1)~(2)题。

地理 风沙地貌成因 沙丘成因类

沙丘成因类 ③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长时期 的多风向风沙流的作用下,在山前或 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可形成。

一、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km,平均宽度25.2km,湖水面积2339km²。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资源丰富;西岸地势高于东岸且坡度大,多陡崖;东岸多沙丘带分布。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沙源。 (2)描述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形成过程。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昌黎海岸带海岸沙丘主要分布在滦河口和大蒲河口之间 的沿岸地带,海滩宽达200~500m,是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有海岸横向沙脊、新月形沙丘等多种海岸沙丘类型。图甲为该地某一段海岸沙丘地形简图,研究表明横向沙脊的顶部会发生季节性往复移动,其顶部海拔夏季稍低于冬季,该地冬春季节多盛行东北风或偏东风,夏秋季节多盛行西南风或偏西风;图乙为该地的各月降水量和风速变化图。近年来,沙丘滑沙活动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1)分析昌黎海岸带成为我国海岸沙丘典型分布区的有利条件。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郊,这里分布着多种形态的沙丘。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叫纵向沙丘,形似金字塔状的叫金字塔形沙丘,形态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下图是鸣沙山地区的新月形沙丘景观。 (1)根据图示沙丘形态,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当地的盛行风向。(2)推测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 参考答案:(1)呼伦湖东岸湖底坡度小(平缓),水较浅,在湖水季节性涨退或大面积萎缩的情况下,部分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沙源。 (2)在风从西岸刮向东岸的过程中,西岸地势高于东岸,势能转化为动能,风速加大,当风从广阔的(平均宽度32km)湖面经过,因为下垫面为平滑的水体,阻力小,所以风速进一步加大。到达东南岸后,强烈的西北风卷挟着湖边的沙子向东南移动,搬运一定的距离后,降落下来,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沙丘带。【2】 参考答案:(1)河流和海水搬运来大量泥沙沉积,沙源丰富;沿海为冲积平原,海滩地形平坦宽广,利于风沙流的形成;此处多风,特别是冬春季节向岸风的风力较大。(任答2点) 【3】参考答案:(1)图略(箭头向左)。 (2)(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多风沙,(温带)荒漠广布等。

学案5: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含义和分布。2.通过图片,总结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特征。 3.根据资料,能够分析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条件。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地貌的演化。 人地协调观: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自主梳理 一、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在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 (2)分类: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地貌和地貌。如图A属于地貌,图B属于地貌。 2.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 (1)风蚀地貌:是指地表沙粒在大风作用下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一般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形成的地貌。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如图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图A是岩质海岸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3.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如图B为海滩地貌,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海滩地貌可分为、沙滩和。 合作探究 知识点1 风沙地貌 问题探究 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够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故称风蚀蘑菇,或石蘑菇。 根据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探讨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2)探究图示地貌上下不同位置风蚀作用的强弱。 (3)据图推测该地貌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的差异。 对点训练 1.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回答(1)~(2)题。 (1)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基岩海岸(可分为海蚀地貌类型和海积地貌类型)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特征是: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 m等深线逼近岸边。因此,有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 我国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种不同山岩组成。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及黄海中间,该处基岸海岸多由石英岩组成。山东半岛插入黄海中,多为花冈岩形成的基岩海岸。杭州湾以南浙东、闽北等地的基岩海岸多由火成岩组成。闽南、广东、海南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及玄武岩组成。 (二)平原海岸 特点: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海滩沙洲广阔,缺乏天然港湾,岸外无基岸岛屿。 我国有长达2000千米的平原海岸,主要是渤海西岸及黄海西岸的江苏沿海这两处。此外,在松辽平原的外围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的一些河口与海湾顶部,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1)三角洲海岸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我国不少河流的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很好。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 (2)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 (3)砂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的平原海岸。特征是:岸滩组成物质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的水深和掩护条件。 (三)生物海岸 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特点:分布在低平的堆积海滩上,主要是在背风浪而且正在向海伸展的淤泥质海滩上。红树林对护岸保滩、促淤助涨、降低沿岸泥沙流容量,维持深水航道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海岸发育的因素: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奠定了海岸发育的基础。但在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大幅度的海面升降变动,导致海侵和海退,使海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直至距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地貌类型 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 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侵蚀和堆积类型中又可进一步分为河流的、湖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1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理必修一第15课时《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程内容对应课标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本节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识别几种常见的地貌”和“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对于“识别常见地貌”,课标中将地貌与地形通用,从成因的角度划分不同的地貌类型,在教学中要涉及到地貌的含义、主要类型,还可以涉及到次一级地貌及其基本成因,但不作为重点。“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课标要求描述景观的特点要以形态和组成为主,包括地貌形态的类型、规模、色彩、次级地貌的组合等内容。 该课标侧重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行为动词为“识别、描述”,要求学生能够在野外或者户外环境下识别和描述相关地貌及其景观特点,建立对地貌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但不必深究地貌的成因。有条件的应开展野外或户外地貌考察,没有条件则应该利用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内容之后,作为认识岩石圈的重要内容。“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的内容可作为理解地貌形成的前提知识。本节内容也与地理2中的“人口分布”“空间特征”“城乡景观”等概念有联系。 教材选取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作为学生需要识别的地貌类别,内容安排了对应地貌的基本概念,典型的次一级地貌、图片及相应的特征描述,并安排了相应的内容补充了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该补充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貌。 但教材中没有安排地貌的概念,海岸地貌的内容也相对简单,需要适当补充。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5种基本地形和等高线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但基本地形以外部形态作为划分依据,与本节课学习的“地貌”的分类依据存在明显差异,且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地质作用的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地貌的分类依据存在难度。 本节课程内容的要求“识别”“描述”比较简单,但学生并不了解地貌的基本特征,并未系统学习如何描述,因此该看似难度较低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此外,学生尚处于思维发展过渡的阶段,缺乏地理思维和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也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对于理解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的成因、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内容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利用案例等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和目标 1、结合图像、视频等相关资料,了解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次级地貌以及主要分布区,掌握如何从形态特征、颜色、次级地貌组合等方面描述其景观特征的基本地理技能,并学会根据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4章+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和答案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重难点)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1.成因: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 生长植物——固定沙丘无植物生长——流动沙丘 3.主要分布 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1.含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 (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 (2)长江三峡主要为U 形谷。 (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 (4)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 ) 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陡崖 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 .角峰、“U ”形冰川谷 提示:(1)×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 形谷。 (3)× 干旱地区的沙丘是风力堆积而成的。 (4)√ 海浪能量巨大,对海岸具有侵蚀破坏作用。

(5)C[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 绝“肚脐飞水”;左边不远处,“虎威将军”背靠溪边。沿途零星出现各种美景,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不远处,一只巨型的“石章鱼”站立在“飞碟”之上;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 问题1(地理实践力)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描述的洞为喀斯特溶洞,因流水侵蚀而成。 问题2(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哪些典型地貌? 提示:因流水的沉积作用而成,主要表现为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等地貌形态。 [归纳总结]喀斯特地貌分布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 (1)本质: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喀斯特作用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023) 4.1常见的地貌类型-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38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023)4.1常见的地貌类型-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38张) (共38张PPT) 第四章第一节课时3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结合图文材料,识别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及其主要类型。(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及成因。(综合思维) 1 2 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知道敦煌附近的魔鬼城是怎么形成的吗? 问题 风沙地貌 一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风沙地貌 1. 概念 2.分布 (1)主要分布区:

我国西北地区 (2)其他分布区: ①多沙的河谷地带,如丹娘沙丘 ②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如沙滩 风沙地貌 3.分类 (1) 风蚀地貌 (2) 风积地貌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 垂直节理或裂隙发育且岩性单一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突起的孤立岩石(风蚀柱),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沙地貌 雅丹地貌

风蚀城堡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呈现出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较平坦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蜂窝状形态 风蚀壁龛(kān)/石窝 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 (2)风力堆积地貌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新月形沙丘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相互平行的长条形。 迎风坡 背风坡 风沙地貌 沙丘分类 固定沙丘: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

4-1 常见地貌类型(教师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说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在我国的分布和主要地貌特征 2.说明河流(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类和分布 3.说明风沙(风力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4.说明海岸(海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知识点01 喀斯特地貌 1,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4,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5,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6,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即学即练1】天窗结构是地下河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1.根据上图中岩层走向与地表状况等分析,当地() A.各处岩层断层发育形成天窗构造B.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壳水平运动 C.外力侵蚀程度较低岩层较为完整D.灰岩与砂页岩共同构成当地地貌 2.猜测图中天窗构造中水体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B.ph值呈弱酸性C.终年水温偏高D.雨水补给为主 【答案】 1.B 2.A 【分析】 1.根据所给地貌地质剖面图中信息可得知,天窗构造由外力作用形成,排除A;D2以上各岩层走向具有一定坡度,说明这里是褶皱构造一部分,B正确;地表起伏明显,地下暗河发育,说明这里岩溶地貌典型,排除C;参与化学侵蚀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构成为主,排除D。故选B。 2.天窗内水体为地下水出露的湖体,所以终年水位变化较小、且水温变化也较小,A正确;由于这里岩溶地貌发育,所以地下水中含有含钙矿物,水体呈碱性,排除B;地下水流动互动,水温低,排除C;地下水补给为主,水位稳定,排除D。故选A。 【点睛】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知识点02 河流地貌 1,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V”形河谷深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