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上津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路框架是以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经营战略作为终极目标,并作为整个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通过上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住宿、运输、加工业、建筑业、商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通过古城改造、生态新城区建设、度假别墅、休闲会所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及一批旅游项目的开发,带动上津镇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全面发展,形成上津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全新格局,从而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上津古城开发建设思路中文物保护贯穿始终,从点到线构成了立体的文物保护体系。“点”的保护是传统居民院落在修复时,重点保护民居在原址原样修复。政府应与房主签订动迁协议书,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房主获得妥善安置。列入文物保护的地区,应逐步拆除区内所有新建筑,恢复部分历史性建筑及设施,保护的重点是文物古迹自身及周围环境。

“线”的保护是保持原有街巷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增设部分疏散通道、小型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路面年久失修的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青石板铺砌。沿街建筑应以维护和加固为主,不应随意拆除或重建,以保护原有的丰富的景观轮廓线,保持主要道路节点的空间尺度和外围环境。

市场分析时着重对旅行社团队市场、自驾车市场、散客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旅游市场休闲化趋势、游客出游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等市场趋势,将上津古城的市场定位为:近期,面对过境游客市场;中、远期面对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会议和文化旅游市场,同时结合与其邻近的武当山、丹江口、五龙谷景区等地的客源市场。

上津的文化资源众多,包括以古戏楼为代表的秦楚文化,天主教堂、杨泗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南北会馆为代表的商旅文化、以及以古渡口为代表的水文化、茶文化等。文化上津战略就是要将上津古城内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整理,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市场卖点的旅游景区。上津文化的独特资源与旅游项目设计互动,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与文化项目相结合的情境感悟式游憩模式。文化战略的核心就是赋予上津古城之文化内涵,这一战略将贯穿整个景区的产品设计之中,并作为景区近期和市场运作的主线而存在。

在对上津古城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同时,充分发挥金钱河、古城等山水资源的优势,通过产品的提升和景观小品的打造,将秦楚文化和水文化之内涵向

山水环境引导过渡,使之更具有独特的游客吸引力,从而形成大十堰旅游格局中的亮点并自然进入市场运作的中、远期阶段。

上津旅游发展的生态运用及可持续性,也是整个景区发展的最高目标——提供给游客一个充满情趣、平和宁静、返朴归真境界的生活方式。通过秦楚文化、金钱河、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系统运用,使上津旅游的生态产品、生态吸引力达到最佳效果。同时,通过对上津区域内不同类型资源的分类,严格按照各相关资源所制定的保护和培育法规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做到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使上津的生态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

在综合文物保护、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研究后,我们形成了上津古城发展的定位体系和布局结构:

1.定位体系

主题定位——上津古城的自然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象“长堤柳浪”这样的美景已经不复存在。目前金钱河两畔的景观资源,与临近其它优秀的自然资源相比较,难以形成核心吸引力。因此文脉的挖掘成为整个项目生命力打造的关键。通过对秦楚文化、水文化和商旅文化等本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后,运用目前旅游界先进的“情境规划、体验设计”的技术手段,对游憩方式、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形成核心吸引力,在以“景观-文化”搭建的主题空间结构中,将功能性项目赋予鲜明的情感背景,从而形成主题情景化的特色文化旅游区——集秦楚文化、水文化、商旅文化、休闲度假、会议、康体娱乐等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形象定位——秦风楚韵上津古城。南通楚,北通秦,上津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古城秦楚文化交融的特殊历史和文化风貌。古戏楼、南北会馆、老街、金钱河处处留有秦楚文化交融的印记。自三国魏末至今的1700多年中,上津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留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可谓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城。“秦风楚韵上津古城”的形象口号,概括了上津秦楚文化交融、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特色。

产品定位——“秦楚文化大观园”,大观园的概念是通过上津旅游城镇风貌的建设、古城复古式项目设置和新商业空间的建设、金钱河休闲度假区的设计、古戏楼秦楚文化交融场景的再现、以秦楚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小品的打造等丰富旅游项目内容,推出全方位、多层次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欣赏品味游客的需要。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上津古城寻踪探古;无论春夏秋冬,到上津都有的玩,让古城旅游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趣。

功能定位——区域旅游的集散、接待点。上津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陕西游客进入湖北旅游的门户景区,银武高速的开通必将加强这一地缘优势。同时,作为县境内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旅游景区,上津在旅游接待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后,必将成为县域旅游的另一个游客集散、接待点。

2.布局结构:

在旅游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战略的原则指导下,结合旅游市场休闲化发展的趋势,结合“秦风楚韵上津古城”的主题,我们形成了上津旅游的发展1-2-5布局结构,即:一轴、两环、五大片区。

一轴:是指融镇内主干道和过境功能为一体的津安街,通过对津安街两侧的景观打造,使之成为旅游小城镇的景观迎宾大道,同时也是城镇的横向主视觉通道。

两环:一环是指古城内将各功能分区环绕在内的环状交通道路,通过环形道路的打造,在完善古城交通系统的同时,增加环路的景观效果,形成古城处处有景的效果,与我们将上津打造为旅游小城镇建设示范样板的思路相一致。

另一环是指自古城入口接待服务区——古城文化保护区——中心广场——金钱河休闲娱乐区的游客游览线路。

五大片区:是指以古城入口牌楼、停车场、古城标志物雕塑广场以及其它游客接待设施等组成的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以古城、老街、新建商业空间、山陕会馆等组成的古城文化保护区;以长堤柳浪、景观小品、亲水码头、游客休憩点、中心广场等组成的金钱河休闲娱乐区,以别墅区和高档会所组成的沿山休闲度假区,和以古戏楼等组成的秦楚文化体验区。

在上津古城的项目设计过程中,结合了古城保护与商业开发的思路,运用情境规划、体验设计技术对古城旅游资源进行了整体包装和提升改造,对每个片区的产品进行了精心的打造。入口接待服务区内设计了古城大门、游客中心、停车场、便利店等项目。在古城文化保护区设计了明清四合院、豆干店、米铺、古城土特产店、仿古驿站、烟草作坊、新建商业空间、千总署、通判署、山陕会馆等多个单独的旅游产品;在金钱河休闲娱乐区设计了12个景观节点、亲水码头、河畔休憩点、中心水文化广场、广场仿古牌楼等多项单独的旅游产品;在沿山休闲度假区设计了别墅区和会所两类产品;在秦楚文化体验区设计了古戏楼、民俗博物馆等旅游产品。

上津古城的营销计划则策划了首届古城旅游文化节、金钱河龙舟赛、古城杯秦楚象棋邀请赛等创意性营销活动以及价格营销等九项促销活动。同时,通过运用媒体渠道对“秦风楚韵上津古城”进行具有轰动效应的品牌宣传提升上津古城旅游的知名度;通过大十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的铸造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的实施,与十堰其它旅游精品景区进行整体营销,从而推动上津古城旅游的发展。

四、总结

上津古城项目总体策划,在经营城镇和文化保护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对古城自然、文化资源的挖掘进行提升;运用情境规划、体验设计理念设计了多组游客互动参与性项目;通过古城商业地产开发与搬迁建设生态居住新城区相结合,创造了古城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模式,为上津古城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以古镇项目为例_绿维创景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 ——以古镇项目为例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以古镇项目为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前文中提到业态规划是旅游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之一。无论是面向本地消费者还是旅游者,旅游小城镇必须得有足够的休闲业态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消费者消费,才能具有活力。本篇文章将从休闲业态角度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尝试建立古镇类旅游小城镇的休闲业态配比关系,以及核心商业区规模与客流量、消费力的关系,从而指导现实中的开发与建设。 一、休闲业态的类型 作为以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业态,绿维创景通过梳理,认为旅游小城镇的业态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宾馆客栈类、演艺类和

服务配套类六大类。 二、从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一)从国内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1、大理古城 大理,文献之邦,拥有1200年历史的南诏古国,有30余年的近代旅游发展史。大理古城总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为2万平方米。2014年,共接待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01亿元,人均消费1470元。 (1)商业业态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服务及配套占37%,餐饮业占7%,休闲娱乐占10%。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80%,服务及配套占7%,餐饮业占8%,休闲娱乐为5%。 (2)商业配置规模

古镇保护规划案例解析

古镇保护规划案例解析 近年来,古镇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很多 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规划。本文将通过解析一个古镇保护规划案例,探讨如何在保护古镇的同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案例背景 某省境内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深厚的历 史积淀。然而,由于长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该古镇面临着严重的 保护问题。为了保护古镇的价值和特色,政府决定启动古镇保护规划 的制定工作。 规划制定过程 第一步:调研与调查 保护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既有问题。相关 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文物保护调研,收集了古镇的历史资料和文物状况。此外,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民众和游客的需求和意见。 第二步:价值评估与定位 通过对古镇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评估,明确了保护 的重点和目标。古镇被定位为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和旅游价 值的特色小镇。 第三步:保护设计与规划策略

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设计和规划策略,包括修缮和重建古建筑、改善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开发等。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监管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四步:可持续发展策略 为了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例如,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等。 案例效果与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古镇保护规划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一方面,古镇的文物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原貌得以重现。古建筑的修复与重建使游客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时光隧道,体验到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古镇的旅游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古镇保护需要多方合力。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参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古镇的综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护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民众需求。调研和调查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当地的问题和意见,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保护策略。

古城古镇景区的旅游发展报告

古城古镇景区的旅游发展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古城古镇景区的旅游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本报告将对古城古镇景区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古城古镇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1.游客数量增长迅速:古城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年来,游客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古城古镇景区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旅游设施逐步完善: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古城古镇景区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提高了景区的服务水平。 二、古城古镇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过度商业化:部分古城古镇景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景区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2.旅游环境质量下降: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部分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如垃圾处理、噪音污染等问题。 3.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景区的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导游服务、旅游咨询等方面。 三、古城古镇景区旅游发展建议 1.加强保护与传承:古城古镇景区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持景区的原真性和独特性。

2.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景区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创意的旅游产品。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景区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4.加强旅游环境管理:景区应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管理,提高环境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游环境。 5.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古城古镇景区应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形成区域旅游联动,共同推动旅游发展。 综上所述,古城古镇景区的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景区需要关注过度商业化、旅游环境质量下降和旅游服务水平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古城古镇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古城古镇保护规划方案中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古城古镇保护规划方案中的旅游产业发展策 略 引言: 古城古镇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旅游业的 重要资源。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城古镇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本文将探讨古城古镇保护规划方案中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旨在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既能保护古城古镇的独特风貌,又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古城古镇保护的重要性 古城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古城古镇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古城古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更是保护整个国家的文化记忆。 二、古城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 古城古镇的旅游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古城古镇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游客密集、环境恶化等问题。其次,古城古镇的商业化程度过高,传统文化被商业利益所侵蚀。再者,古城古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后,古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难以达到,保护工作常常被经济利益所压倒。 三、古城古镇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 为了解决古城古镇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方案至关 重要。首先,需要明确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将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古城古镇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其次,需要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规范旅

游开发、加强管理和监督等。同时,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的结合,通过合理的开发方式,将古城古镇打造成旅游的热点,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 四、古城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1. 多元化旅游产品 古城古镇的旅游产品应该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还可以推出文 化体验、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多种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通过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古城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保护古城古镇的独特风貌是首要任务,但也不能完全封闭起来。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发一些商业项目,如特色小吃街、手工艺品店等,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同时,要加强对商业开发的管理,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古城古镇的破坏。 3. 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古城古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对于游客的体验至关重要。要加大投入,改善 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4. 加强宣传和推广 宣传和推广是促进古城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推广、旅游节庆活动等方式,增加古城古镇的曝光度,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同时,要加强与旅行社、媒体等的合作,扩大古城古镇的知名度。 结语: 古城古镇保护规划方案中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只有 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古城古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元化旅游产

文旅古城项目运营管理方案大纲

文旅古城项目运营管理方案大纲 根据《文旅古城发展规划》,未来文旅古城将围绕“文化+旅游+科技”三大产业布局。以文化为主题,以旅游为载体,融合现代传媒、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基于项目运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文旅古城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体系。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发挥多元合力助力文旅古城的发展。 一、运营方案制定思路 以文旅古城项目为中心,构建“运营+营销”的运营管理模式;以酒店、民宿、餐饮、文化、娱乐等业态为支撑;以演艺、实景演艺等非遗产品为主要支撑;以科技、文娱等新型业态为主要支撑;以品牌营销活动为基本手段;整体运营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分析,实现投资回收目标。 二、景区总体规划 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区,包括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娱乐体验等多个业态。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为基础,通过对古城内历史古迹、历史文化及景观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形成主题鲜明的景观主题公园。通过景观资源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为载体,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融入现代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营造出一种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绿色、健康的文旅胜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打造一座具有中华千年文明印记,集观光游憩、旅游休闲、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文旅体城”;打造成以休闲度假为主导,文化体验型酒店相结合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通过完善古城功能配套建设,形成集商业贸易与文创演艺于一体的特色街区;依托文旅古城历史底蕴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旅游胜地等。项目将对文旅古城进行整体规划和管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文旅古城运营服务方案 1.经营:负责酒店运营及日常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 2.营销:负责游客接待和信息反馈,提升景区吸引力。 3.安全:负责游客的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保障,提高景区安全运行能力。 4.运营:负责古城特色产品、文化元素的开发运用及市场推广。 5.宣传:通过各类活动宣传提升古城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需求分析 根据项目前期测算,文旅古城项目总投资为3亿元,按1:1的比例投入资本金,占投资总额的2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部分1000万元,中国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部分5000万元,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苏州)部分5000万元。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约5亿元。

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的案例研究

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的案例研究引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古镇作为其中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古镇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研究,探讨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的实践经验和挑战。 案例一:周庄 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最有名的水乡古镇之一。周庄拥有悠久的历史,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文化。为了保护和开发周庄,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了建筑物的保护范围和限制。其次,政府投资修复了古建筑,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此外,他们还鼓励当地居民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并提升经济发展。 然而,周庄的保护与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周庄的环境 质量和文化氛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商业化的开发也使得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变得商业化和虚假。因此,保护和开发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案例二: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丽江古城以其独特 的纳西族文化和传统建筑而闻名于世。为了保护和开发丽江古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们限制了车辆进入古城,保护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其次,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表演,吸引游客并提升经济发展。此外,政府还投资修复了古建筑,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然而,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丽江古 城的环境质量和文化氛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商业化的开发也使得一些

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变得商业化和虚假。因此,保护和开发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案例三: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著名的古镇之一。凤凰古城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了保护和开发凤凰古城,政府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并投资修复了古建筑。此外,政府还鼓励当地居民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表演,吸引游客并提升经济发展。 然而,凤凰古城的保护与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凤凰古城的环境质量和文化氛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商业化的开发也使得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变得商业化和虚假。因此,保护和开发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结论 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通过以上案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政府应该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投资修复古建筑。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当地居民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表演,吸引游客并提升经济发展。然而,商业化的开发也需要谨慎处理,以保持古镇的原有风貌和传统文化。只有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上津古城简介

上津古城简介 郧西县上津镇津城村:古城古街古韵浓一砖一瓦皆历史 上津历史悠久,古城始建于公元1368年,历经六百多年风雨 郧西上津素有“天子渡口、古塞上津”的美誉,上津古城便坐落于津城村。虽历经风雨,古镇古韵犹存。随着近年来修缮一新的明清古街对外开放,古城古街相互衬托,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远处,青山连绵;近处,老屋静谧。一静一动间,这座拥有4000年历史的古村落在此敛尽一身风华,不悲不喜,不骄不躁。村中心的古城墙巍峨耸立,见证着六百年的世事沧桑;村内的闲适生活,演绎着寻常巷陌的世俗百态;村畔的金钱河,流动着悠悠千载的岁月。日前,记者来到郧西县上津镇津城村,一探这个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古城老街,呈现一幅古建筑风物图 上津位于鄂陕两省交界之处,北枕秦岭余脉,南临汉江之滨,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金钱河由北至南通达汉江,历史上曾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津城村是上津的集镇所在地,四面环山,分别与过风楼、伍峪坪、

十八盘等村接壤。历史上扼秦楚咽喉,是从古都西安南下的重要水陆路转运点。由于僻处秦楚边隘,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物众多。 从十堰市区出发,只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津城村。村子在镇中心,而古城又在村子的中心。津城村那丰盈的历史感浸透古城墙,斑驳一如岁月,古老一如时光,依然优雅地矗立在眼前。城内白墙黑瓦的天井四合院、古老青石板街道,展示出一幅古趣盎然的建筑风物图。 津城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津城村内传统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村内古道系统完整、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津城村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建村伊始至今的格局。此外,村内完整地保留了古护城河、古井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这些历史遗存都是津城村历史的承载者和见证者。 抬头仰望,上津古城墙和城门楼高大粗犷,泥巴烧成的大砖色泽灰暗,明显带有北方的秦式风格。沿着台阶登上城墙,只见墙顶修建有长廊和方形的瞭望孔洞,以作为抵御外敌之用。远处是波光粼粼的金钱河和层峦叠翠的群山,上津古城因王朝更替,屡经兴废。 站在城墙上向内看,城内有一街九巷,街道弯弯曲曲,形制对称。巷道曲径通幽,沿街门楼,房屋出檐,民居完全采用青砖、黛瓦、粉壁、马头墙的明清徽派四合院风格建成,为土、石、木框架式结构,房屋盖青黑瓦,整个建筑看起来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古城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然而,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本文将探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古城的独特魅力 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独特的建 筑风格、街道布局、文化传统等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巴黎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古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古城保护的重要性 古城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古城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历史、生态等因素,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如果盲目进行旅游开发,很可能会破坏古城的原有风貌,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文化传统的丧失。 三、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旅游开发可以带来经济 效益,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导致过度商业化,使古城失去原有的宁静和历史氛围。 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为了解决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需要寻求平衡。首先,应制定科学 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减少对古城的破坏。其次,应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古城的原有风貌得以保留。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最后,可

以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古城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古城能够长久地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五、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丽江古城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保护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另外,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日本的京都等也是成功的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典范。 六、结语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在保护古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有寻求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古城保护的意识,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古城焕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古镇文化旅游融合案例解析

古镇文化旅游融合案例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旅游业中,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许多地方开始注重将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古镇文化旅游正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文将对古镇文化旅游融合的案例进行解析。 1.案例背景介绍 古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城市形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然而,由于传统古镇的发展与现代旅游需求的差异,单纯依靠传统文化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如何推动古镇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的问题。 2.文化旅游融合的意义 文化旅游融合可以激发古镇潜在的文化价值,挖掘和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融合还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因此,古镇文化旅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案例分析 以某著名古镇为例,该古镇在融合文化与旅游发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

首先,该古镇注重保护和修缮古建筑。通过修缮和保护古建筑,该 古镇得以一方面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为游客提供了一 个更加真实和具有历史感的旅游环境。游客可以在古建筑中感受到浓 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该古镇加大了对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每年定期举办各种传 统文化活动,如庙会、民俗表演、传统工艺展示等。这些文化活动不 仅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一 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推动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此外,该古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办多个博物馆和艺术馆,收集、保护和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同时,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项目,如文化 创意产品、艺术展览等。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古镇的文化内涵,也为 游客提供了购物和娱乐的场所,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长。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然而,古镇文化旅游融合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古镇的管理 存在不足,导致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因此,需要加强对古镇的监管,保护和利用好文化资源。其次,古镇旅游产品单一,游客的体验 感不强。因此,需要提升古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满足游客的 个性化需求。此外,古镇文化旅游融合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实现共赢。 5.总结与展望

景区保护综合管线规划方案

规划。 §1.4规划指导思想 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古城现状,综合考虑人口、古城街道空间、环境、古城保护及旅游事业发展间的辨证关系,使综合管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改造,与古城保护及发展相协调。§1.5规划基本原则 1、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清洁城市、造福人民”的工作方针,从古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确立管线综合的目的及方式,以适应古城保护发展的需要。 2、在城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区发展和总体布局,结合古城现状,在满足城区需要的前提下,确定古城区管线综合工程的方案及实施措施。 3、最大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设施,做到已建工程和再建工程的有机结合,使一次性投资和经常型费用最省。 4、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近期着重于可行性、远期着眼于合理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后,规划应可以按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 5、优先考虑人民急需的及改善城市面貌、卫生状况的工程设施的建设。 6、充分考虑管线综合与古城保护要求之间的相互协调,适应古城发展的 要求。

第一章概述 §1.1规划编制目的 自古城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发展带来了良机,但落后的市政设施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完善的市政设施是维护城市正常生活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由于古城街道空间较窄及以往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古城市政设施的建设一直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以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矛盾,急需对古城地下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规划设计。 古城地下管线综合专项规划是指导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市政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合理、可靠的规划依据。为避免古城市政设施建设的盲目性,搞好古城地下管线综合专项规划是极其必要的。 编制的目的,是配合《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为今后古城市政设施的建设及管理的有序进行提供科学的指导,改变现状古城市政设施与古城保护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建立完善的古城市政工程设施及管理系统。 §1.2规划依据 §1.3规划范围 编制的具体范围为:古城墙以内,古城建筑院落以外的室外管线综合建设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方案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方案 引言 古城古镇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然而,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古城古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历史建筑保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古镇的文化遗产和提升其发展潜力,在规范和科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古城古镇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规划目标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古城古镇的历史 文化遗产,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祉,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 二、规划原则 古城古镇未来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古城古镇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最重要的任务;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生 态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共享发展原则: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和共享发展成果; 4. 保护环境原则:确保古城古镇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5. 公平公正原则:在发展过程中,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居民 生活水平。 三、规划内容 1.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制定详细的历史建筑保护方案,确保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加强历史建筑的维护与修复工作,提升其抗震和防火能力,确保居民和游客的安全; •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开展文化教育和旅游活动,提升其经济效益。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古城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古城古镇的交通便利性; •改造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旅游开发和推广 •制定古城古镇旅游开发规划,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古城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小城镇业态规划(古镇项目分析)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以古镇项目为例 一、休闲业态的类型 作为以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业态,通过梳理,认为旅游小城镇的业态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宾馆客栈类、演艺类和服务配套类六大类。 二、从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一)从国内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1、大理古城

大理,文献之邦,拥有1200年历史的南诏古国,有30余年的近代旅游发展史。大理古城总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为2万平方米。2014年,共接待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01亿元,人均消费1470元。 (1)商业业态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服务及配套占37%,餐饮业占7%,休闲娱乐占10%。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80%,服务及配套占7%,餐饮业占8%,休闲娱乐为5%。

(2)商业配置规模 2、丽江古城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丽江古城至今有将近30年的旅游发展史,22个少数民族聚集,6200多户,3万多人。丽江古城总商业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约1.6万平米。2014年,接待游客173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8.38亿 元,人均消费1377元。 (1)商业业态 丽江古城的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餐饮酒吧占17%,休闲娱乐占10%。

丽江古城的业态,按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88%,餐饮酒吧占7%,客栈占5%。 丽江古城商业街业态分布(按数量分)比例 (2)商业配置规模

3、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商业总经营面积约1.5万平米。2014年,凤凰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6.18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80.98亿元,人均消费846.9元。 (1)商业业态 凤凰古城的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5%,餐饮业占27%,休闲娱乐占19%,服务及配套占10%。 凤凰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78%,休闲娱乐占4%,餐饮占14%,服务及配套占4%。

中国江南古镇开发与保护文献综述

中国江南古镇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一、前言 本文根据近几年我国江南地区古镇发展的基本状况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了解我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同时分析我国古镇旅游研究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古镇旅游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更好地把握古镇旅游今后的研究走向,在实践中推动我国古镇旅游研究的前进,让古镇旅游真正“健康”的发展。 关于古镇的定义,以阮仪三(2003)为代表的学者,从旅游地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谷村镇是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和同一文化背景下,通过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成的一种在城市和村落之间的人类居住地和经济网络空间;而田喜洲强调了古镇的文化内涵,认为古镇是古代依山或者依水而建的,在当时成为物质集散地和军事要塞,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后留存下来的独特淳朴的古建筑他更加注重古镇是一种旅游资源,并具备独特的文化底蕴。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江南地区的古镇旅游就进入了发展的起步阶段,而近年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以来,江南地区的乡镇旅游的发展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而却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可和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江苏昆山周庄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古镇旅游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我国现阶段具有游览观光价值的主要古镇有100多个,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四川等14个省域内。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近几年来古镇旅游发展文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从古镇旅游资源的文化研究、古镇建筑风格、古镇环境研究以及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对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江南古镇旅游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分析,并就文献所提出古镇开发与保护研究的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中国江南地区的古镇旅游的发展。 二、古镇文化研究 文化是古镇内在的神,是古镇发展旅游的基础,也是古镇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古镇的物质文化(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论述了江南传统村镇的文化特征,认为造就江南文化传统村镇的文化特征主要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温润的气候、内水空间和发达的商业经济[1]。陆建伟(2003)则进一步从生态背景、物质基础和文化内涵三方面论述了江南六大古镇的文化成因,认为江南典型的水乡地理环境为传统古镇提供了必须的生态背景,明清以来水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传统古镇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文人雅士的流寓、本土人士的崛起丰富了传统村镇文化内涵[2]。Laurie Kroshus Medina(2003)研究了位于玛雅遗址附近的玛雅古村,因旅游而产生的商业化现象对玛雅文化传统形式的影响[3]。严国泰(2005)认为江南古镇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遗产开发旅游产业,要认真研究该遗产的文化内涵及其品味,整理出历史遗产的文化脉络,才能给游客提供有别干其他地方的旅游目的地,这样的旅游产品才具有它的闪光点[4]。陈来生(2007)则从文化遗产要素方面、遗产类型方面和遗产的空间环境方面阐述了古镇文化研究的特殊意义[5]。孙大江等(2008)以雅安市上里古镇为例,在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正确编制文化旅游规划的重要性,认为目前大多古镇都没有开展文化旅游规划,忽略了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仅仅是包装其外观,没有挖掘文化内涵。并提出拓展文化旅游项目,动态、静态景观结合;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传统遗韵和民俗风情;保护精品文化旅游产品等建议

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

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不断发展,古镇旅游成为了许多游客喜爱的选择。然而,古镇旅游的商业化现象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商业化运营模式及其优缺点,以及旅游商业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一般分为两种: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化运作型。政府主导型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古镇进行保护和开发。市场化运作型则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和经营,实行商业化运作。 古镇旅游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主要是以旅游收入为目的,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等方式,提高古镇的旅游价值。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扩大古镇的知名度,提高旅游收入,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古镇的原生态文化消失,损害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商业化给古镇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收益: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当地文化带来了影响。一方面,游客的

到来促进了当地文化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当地文化的失真和异化。 环境压力: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古镇的环境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不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可能会对古镇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为了解决古镇旅游商业化现象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规划: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以确保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重视保护古镇的原生态文化和自然环境。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古镇旅游的监管力度,确保旅游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过度商业化和破坏性开发。 推广文化遗产:通过推广文化遗产,增强游客对古镇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减少对古镇文化的破坏。 发展生态旅游: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增加公众参与: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古镇旅游的发展过程,提高他

2024年销售营销总监的岗位职责

2024年销售营销总监的岗位职责 销售营销总监的岗位职责1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相关产品的销售,完成销售任务和市场目标。 2、新客户拓展、客户关系维护及二次销售,挖掘以银行、保险、证券、政府、医疗、教育等行业为主的潜在行业客户资源。 3、销售方案及报价制定,完成客户签约; 4、分析竞争对手和行业发展动态,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5、负责协调客户、公司等内、外部资源,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客户满意。 任职资格: 1、计算机或信息相关专业毕业,本科以上学历; 2、5年以上IT大企业客户销售经验,有政府、互联网、商业客户等对大客户销售经验; 3、有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能力,目标导向,具备独立拓展新客户的能力和意愿; 4、2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具有团队精神,热爱销售工作,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5、熟悉行业动态及运营发展趋势; 6、有ISP、IDC服务商或宽带运营商工作经验者优先; 7、可接受经常性全国范围内出差。 销售营销总监的岗位职责2 1.领导、管理供销部的日常工作;协助总经理组织领导公司产品销售,有效地开展市场调査,开发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2.加强与顾客的外部沟通,及时掌握与分析市场动态,保证产品销售预测计划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组织产品原材料、配套件、工装、设备的采购,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并供应及时。 4.负责组织产品的售后服务,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增进顾客满意度。 5.组织领导开展多项活动,广泛征求顾客意见和对产品的要求,为公司的产品开发提供信息。 6.负责组织对合格供方的评定,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和档案,对合格供方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互利的供方关系。 7.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新产品开发铺路搭桥,参与项目各阶段的评审工作,完成新产品PPAP认可的顾客授权与确认。 8.审批采购资料和有关的管理制度及程序,负责产品生产所需外购产品、工装、设备的采购供应,确保采购产品的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附件1: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 总体设计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着力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重点围绕能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节点,辐射带动特色景点集群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及文化内涵的发掘传播,用信息化带动旅游产品的便利化,促进民俗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休闲化发展,打造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布局 围绕打造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根据

大湘西地区的交通格局和旅游景区分布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为“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 一环:整合串接大湘西地区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全景旅游环线,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以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长韶娄高速为轴,依托常德桃花源、柳叶湖,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湘西老司城遗址、芙蓉镇、凤凰古城、边城茶峒,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百里侗文化长廊,邵阳黄桑、南山、崀山、云山、蔡锷故居,娄底曾国藩故居、水府庙,湘潭韶山,长沙灰汤、花明楼等景区,构建“长沙—常德—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湘潭—长沙”的大湘西全景环线。 两纵:着力打造两条纵向景观长廊。 ——大湘西生态风情景观长廊:以包茂高速为轴,依托龙山县里耶古城,花垣县边城茶峒,保靖县吕洞山,吉首市矮寨奇观、乾州古城,凤凰县凤凰古城,芷江县受降纪念坊,中方县荆坪古村,洪江市黔阳古城、清江湖,洪江区洪江古商城、嵩云山,会同县粟裕故居、鹰嘴界、高椅古村,靖州县飞山、杨梅生态基地、地笋苗寨,通道县万佛山·侗寨、百里侗文化长廊等景区打造。 ——大湘西民俗文化景观长廊:以洞新高速、二广高速为轴,依托石门县壶瓶山、夹山,澧县城头山,武陵区柳叶湖,鼎城区花岩溪,桃源县桃花源,安化县茶马古道,新化县大熊山、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魏源故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