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盛顿共识”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从“华盛顿共识”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从“华盛顿共识”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从“华盛顿共识”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摘要:“华盛顿共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出的一套经济改革政策;“华盛顿共识”在其推行国的失败揭示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也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前车之鉴和启示。各国在选择发展道路时,必须根据各国具体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对于我国来说,则是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市场化;自由化;经济危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3―0039―04

一、关于“华盛顿共识”

1989年拉美国家陷于债务危机,在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之时,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

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提出了与上述各机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美国著名学者诺姆?

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使价格合理’)、消除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稳定’)和私有化。”

“华盛顿共识”当然不能等同于新自由主义,但是,无论从理论渊源和思想意识上看,华盛顿共识都是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的升华。从“华盛顿共识”提出的政策主张可以看出,它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主张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全球自由化。这些主张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如出一辙。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演进到今天最完备的形态,是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一体化的政治纲领和经济模式。

二、“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和失败

实践新自由主义特别是“华盛顿共识”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传人拉美,但传播范围当时仅限于智利。1973年皮诺切特将军在智利通过政变上台后,立即将一大批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欧美高等院校学成回国的经济学

家安排在政府部门,并委以重任。这些被称为“芝加哥弟子”的经济学家通晓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认为只有新自由主义理论才能使智利和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走出困境。因此,在他们的影响下,皮诺切特将军实施了以开放市场和减少国家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华盛顿共识”精神的指导下,很多拉美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果,拉美国家发生一连串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八十年代下降了一半。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实验场,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在改革后曾一度被西方国家称为该模式的“典型样板”。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危机到2001年的阿根廷经济危机,过去的所谓“样板”国家接连倒塌,整个90年代该地区经济危

机不断,不少国家的经济在改革之后都陷入动荡与混乱之中。

据美国学者研究,上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拉美经济年增长不到3%,还不到新自由主义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6%平均增长率的一半,也低于世界银行估计的为减少贫困所必需的3.4%的最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拉美GDP的人均增长率不到1.5%,大多数拉美人2000年同1980年一样穷。拉美占世界贸易的份额1970年为8%,1980年降为5%,1990年只有3%。由此看来,新自由主义改革不仅没有促进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而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1.导致拉美国家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等严重后果

据统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20%最富的人在社会总收入中占的比重是20%最穷的人的6倍。80年代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之后,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据《福布斯》杂志1994年公布的数据,在世界358名拥有亿万财富的巨富中,1987年拉美只有6人,而到1994年增加到42人,7年中增加了6倍,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在拉美8个主要国家中,仅占家庭总数10%的富裕家庭收入要比占家庭总数40%以上的贫困家庭收入高出10倍。巴西的情况尤为突出,仅占人口1%的富人却拥有国家53%的财富。1999年,

10%最穷的阶层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为1.3%,而10%最富的阶层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为39.3%,后者是前者的近40倍。到2002年时,更是上升到46.6倍。

高失业率是拉美贫困化状态严重的主要特征。最近二十年来,拉美地区的失业率上升了10%以上。巴西失业率从2000年的7.1%上升到了2003年的12.3%。墨西哥福克斯政府曾承诺每年创造130万个就业机会,但实际数字仅为4.2万,而且实际上是由每年移民美国的几十万劳动人口留下的。

2.触发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对拉美国家金融领域改革的宗旨仍然是“市场化”和“自由化”,以市场的作用取代政府的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国有银行私有化、减少存款准备金和开放资本市场等方面。通过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外国资本(尤其是跨国公司)在拉美资本市场中的自由度和流动性不同程度地得到加强。新自由主义在金融领域推行自由化政策的结果,导致金融投机猖獗。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的改革,使大量外资银行涌入拉美地区;放开对外资的限制,没有外汇管制和信用证的限制;货币自由兑换,资本利润出入自由。金融和投资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阿根廷经济的复苏,但金融开放和大量外资进入的主要问题是增加了经济的不

稳定性。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比索危机,使大量资本外流,导致了1995年的经济大萧条。墨西哥的危机影响了外资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信心,结果阿根廷也受到连带影响,1995年阿根廷失业率上升到18.4%,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至4.6%。社会不平等持续扩大,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飙升。

3.新自由主义缺乏有效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但拉美国家在公共政策方面乏善可陈。并非拉美政府不需要公共政策,而是长期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他们丧失了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的经济基础。在90年代中,阿根廷实行了全面的私有化,原有的国有经济基本出卖。由此,政府直接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基础就不复存在了。事实也表明,仅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而没有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劳工政策,甚至必要时缺乏对关键部门和企业的直接调控,政府在经济危机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的。而大规模的私有化和外资进入,使阿根廷的产业政策、劳工政策形同虚设,导致了国家调控手段缺乏、能力不足。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者卡洛斯维拉指出,“新自由主义没有社会政策的地位,全靠市场统治一切”。政府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取消社会福利体系,从而失去了缓和社会紧张的作用。

4.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外资

1997年以前,拉美国家实行的私有化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导致本币高估,损害了出口和本土工业的发展,经常项目赤字剧增。1994―1995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新兴市场投资大量受损,拉美资金流入骤降,股市下跌,货币遭受巨大贬值压力,汇市投机加剧,市场信心一落千丈。各国被迫通过本币贬值或压低产品价格来调整实际汇率,债务负担因而加重,政府为此不得不紧缩开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工业和技术开发部主任芭芭拉?斯塔琳斯等人指出,改革解决了一些老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国有部门的投资效率低;外资与国内经济未能结成一体,其结果是贸易赤字扩大,越来越依靠外资。一旦外资撤离,经济就陷入困境。阿根廷20位宗教界人士致信阿根廷领导人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我们拖进了没有希望的境地”。

三、对我们的启示

应该说,“华盛顿共识”的某些政策主张,如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

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整体上看,它的政策主张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对外资的监管、放松政府管制等,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的需要。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批判新自由主义说成是批判市场经济、反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批判的是把竞争极端化、把市场经济极端化的做法。“华盛顿共识”在拉美的失败,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第一,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

我国进行的改革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学基本原理认为,市场经济运行需要三个核心要点,即宏观经济稳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华盛顿共识”虽然包含了一些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但是它片面强调市场化和自由化,甚至鼓吹私有化,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是绝不能接受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决不能成为我们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结构和关系中,处于弱势和不利的地位。如果我们完全否定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全盘接受作为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工具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就会像拉美国家那样,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二,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

新自由主义要求拉美国家进行“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改革,而且往往不顾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强调推行千篇一律的政策措施。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改革进程又往往是极其激进的,追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摧毁原有的国家干预的经济基础,建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对这一改革带来的代价却讳莫如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舆论误导,似乎只要进行了彻底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就会自动出现,改革的步伐越快,经济繁荣就到来的越早。

斯蒂格利茨曾明确指出,这个共识“是不完全的”,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误导的”。对改革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机制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不可能是万能的,而且市场还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等弊病,因此必须善于找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战略,让增长可持续,让社会可发展。在现实中,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美国学者福斯特认为,即使人为地设定了一个平等的完全自由的竞争状态,要不了多久,优胜劣汰规律就将起作用而消灭自由竞争,逐渐形成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一国垄断甚至全球垄断。乔姆斯基指出,新自由主义不过是为了少数富人的利益而限制大多数人的政治和公民权利的斗争在现代的演绎。

“华盛顿共识”强调全面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这完

全是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核心是尽可能弱化国家的作用,主张市场对经济的绝对统治。新自由主义大谈“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失去意义”,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虔诚而认真地弱化国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市场自由化和减少国家对经济、特别是对金融部门的控制,没有在拉美国家导向一个更加自由的市场,相反却促进了市场、特别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垄断化。实践证明,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众所周知,即使资本主义经济运作也不可能全面市场化,不要政府干预。对此,我们必须加以警惕,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政府必须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以及指导性发展规划等措施,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防止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拉美国家的改革之所以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制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经济实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树立民族独立的价值观念,决不能

屈服于发达国家的新殖民主义统治。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这一点已经逐渐被拉美国家和人民所认识。我们绝不能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要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但开放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也不意味着对内资企业要实行“非国民待遇”。相比之下,营造平等的法律,制度环境,会比短期的政策优惠更具有吸引力。但无论是提供“超国民待遇”,还是营造法律,制度环境,都必须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前提,否则开放就没有任何意义。

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说:“事实上,美国才是全球最不开放的市场,他有各种标准,行政限制,但美国却要求全球的其他市场要开放。这就是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日常政治主题。”其实,既要保护本国市场,又要实行海外市场利益最大化的不仅仅只有美国,日本不也是在一方面谴责美国人市场“盾牌”意识太强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这就是说,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以自我利益为前提的封闭系统,都要在力图打开别人的市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市场。这就是发达国家的开放法则。因此,我们不能对外资抱有太多的幻想。我们必须学会在开放中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四,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并不在于它的十项清单的错误,

这些项目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被认为是必需的。尽管目前在拉美国家的实验失败了,但我们依然很难反驳这十项清单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或许十项中的有些条目并不是必须的,但有一些条目,则是所有的市场化改革中都在努力达到的目标。因此,“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不在于清单本身,而在于不同的国家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面临着异常复杂

的国内、国际环境,每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实现这一过程。“华盛顿共识”的错误就在于它单纯地认为不同国家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所选择路径

都是相同的。“华盛顿共识”的鼓吹者们忘记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制度(包括市场自身)都是有路径依赖的,必需建立在一国或地区已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离开了这些基础而设计的政策、建议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其实施的成效当然就与设计者的初衷相去甚远。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改革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每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具体国情,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改革、发展的规律,任何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方案的做法都只可能适得其反。邓小平早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就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所以,对我国来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郭殿生

论转轨经济学的“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

内容提要:“华盛顿共识”是20世纪80年代转轨经济学的重要成果,但是这种依据新古典经济学教条所达成的迅速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转轨共识正日益受到经济转轨现实的严峻挑战,从而形成转轨经济学界的“后华盛顿共识”。本文从经济转轨的实践出发,揭示了“华盛顿共识”的内在理论困境,同时也阐明“后华盛顿共识”对于转轨经济学自身的理论“转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关键词转轨经济学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制度主义分析引言转轨经济学(transitioneconomics)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过渡而出现的一门旨在研究这些国家的制度变迁特征、过渡路径选择以及经济过渡绩效的经济学分支,是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以及比较经济制度学等经济学科的成果加以综合而应用到转轨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转轨经济学的历史尽管仅仅十几年,但其文献数量的迅猛增长已经为该学科在经济学主流内赢得了巩固的学术地位。20世纪人类进行了两项伟大的社会实验,其一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实验,其二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轨实验,从社会制度变迁和制度设计的角度而言,第二项实验的艰难程度比第一项也许更甚。在转轨经济学内部,关于制度变迁路径和经济绩效的争论比在任何一个经济学领域都更激烈和缺乏共识,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的转轨路径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的转轨路径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坚持渐进战略的学者说:“要生小孩,你必须经过十月怀胎”,而赞成激进转轨模式的人则说:“你不能分两步跨过一个大鸿沟”,隐喻是形象而有力的武器,可是这个武器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在计划经济国家转轨初期,来自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基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这些国家开了药方,希望按照一种理想模式大规模地、迅速地、全面地建立起一套西方式的游戏规则体系,从而带动这些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经济的繁荣。根据新古典教科书所达成的迅速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战略被称为经济转轨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这种观点曾经在经济转轨的早期占据绝对优势,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大部分按照这样的策略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改革。这种改革模式有时又被称为“休克疗法”或者“震荡疗法”(shocktherapy),这是一种以理想化的完美理念为引导的、基本原则性的、彻底的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与法国革命中的雅各宾主义(激进共和主义)以及俄国革命中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激进共产主义)在方法论和哲学根源上有极相似的地方。对这种经济制度变迁的模式,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及熊彼得、波普等学者都有过深刻的批判,但是这些犀利的批判因为没有融入主流经济学而未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斯蒂格利茨认为,转轨中的休克疗法的深层根源是冷战遗留下来的“道德热情”和对冷战“胜利”的陶醉,他们试图一劳永逸地建立起一个“新的、干净的、纯粹的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这种思想是雅各宾式和布尔什维克式的狂风骤雨式的社会变革模式的翻版。与改革的西方顾问所承诺的“即将到来的俄罗斯经济的繁荣”相对比的,是俄罗斯(以及东欧大部分转轨国家)经济绩效和经济规模的严重下降。 [!--empirenews.page--]一.经济转轨的十年实践:制度主义观点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堪称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经济事件,经过将近10年的转轨过程,大部分传统计划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基本屏弃高度计划化与全面政府干预,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央计划经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经历大规模制度变迁的近30个原中央计划经济中,由于政治经济背景和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差异,各国市场化转型的程度并不相同。一些中东欧国家(CEE)和波罗的海国家市场化转型比较迅速和彻底,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欧盟(EuropeanUnion),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立国家联合体(CIS)的转轨前景尚不明朗,在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着混合体制(hybridsystem)的若干特征,即在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私人部门迅速成长的同时,在经济运行方面还遗留着中央计划的某些痕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经济转轨包含以下要素(IMF,2000):(1)自由化(liberalization):允许大部分价格由自由市场决定,降低那些使得本国与全球市场经济价格结构相隔离的贸易壁垒;(2)宏观经济稳定(macroeconomicstabilization):将通货膨胀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北京共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乔舒亚·库珀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 在乔舒亚·库珀看来,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不少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可算是一些落后国家如何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 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当华盛顿共识逐渐走向失败,宏观经济理论界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北京共识。 来源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 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赵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所谓“北京共识”,相对应的是“华盛顿共识”。那么,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呢? 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暴涨、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

新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什么是政治思潮 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思考题] 第一章自由主义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概况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当代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评价 一、自由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主义的概况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保守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保守主义的评价 一、保守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保守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 第一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况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 一、社会民主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民主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民族主义 第一节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民族主义的概况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评价 一、民族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民族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第五章法西斯主义 第六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生态主义 第八章女权主久 第九章后现代主义 参考书目 主要学术词汇、代表人物中英文对照 谈当代思潮之二: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负担已经过重,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他们对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十分崇拜,把它完美化了、神秘化了,认为人们只要服从、顺从这种非人力的市场经济力量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为主的一系列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在新保守主义看来,新自由主义注重了公平,但失去了自由和效率。它奉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但反过来必然会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竟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尽管新自由主义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他们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强调生产自行决定需求,因此他们的理论表现出很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市场有效论,极力鼓吹市场调节作用的万能性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不仅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者,并且生产者之间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应当让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许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唯一可行的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自由并且有效率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坚持放任自由的政策,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达到经济的协调发展。 2.强烈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市场主体之间就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灵。另外,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更是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民主,还侵犯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拒绝政府的干预,只是主张政府能够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和预算规模,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把企业从政府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成为自由的经济主体。 3.大力推行私有化 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内在前提,因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私有经济才是内在稳定的经济。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私有产权制度最适合人的自利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0,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因此他们主张把国有企业出卖给私有投资者,把资源尽可能地从公用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

收稿日期:2005-09-10 作者简介:吕乃基(1945-) ,男,上海人,东南大学教授。第8卷第1期2006年1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8,N o .1 ============================================================= J a n .2006文章编号:1008-3758(2006)01-0042-06 北京共识V S 华盛顿共识 吕乃基 (东南大学S T S 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从操作层面分析了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分别揭示了二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 础。华盛顿共识基于还原和简化对内生型国家的道路和现状得出了抽象的原则,其根源是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和近现代的科学方法。北京共识则考虑到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行性和目标,其根源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为外生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典范。在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兴起之时,华盛顿共识正在关注并接受北京共识,而北京共识也正在反省和克服缺乏一致的理论出发点和法治的弊病。关 键 词: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哲学;本体论;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D616;F045.5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在经济学上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作一分析。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所陷入的经济危机,1989年, 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约翰?威廉姆森根据学者们的意见,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由华盛顿为基地的机构设计给拉丁美洲国家的各种政策建议的最低公分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推行经济改革政策的基石。其主要内容是 “三化”,即 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巩固私有产权;自由化,实行外贸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稳定化,执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国际经济组织所推行的包括使汇率贬值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在内的稳定化计划。华盛顿共识秉承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信条[1]。 华盛顿共识提出后在理论上受到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后华盛顿共识”的挑战,前者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后者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 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强调制度因素,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更大的挑战来自实践领域,华盛顿共识的推行遭受了三大失败。其一,拉丁美洲成为经济重灾区。其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要求俄罗斯“尽可能快地创造自由市场体制,深渊不能分两次跨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全盘接受“华盛顿共识”推行“休克疗法”而在90年代陷入困境。其三,错误的危机应对让陷入金融危机中的亚洲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唯一药方是“华盛顿共识”,否则就拒绝提供贷款,面对批判仍然片面地坚持“紧缩+自由化”的方针。斯蒂格利茨认为:“回顾过去,变得非常清楚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不仅加剧了衰退,而且对此肇端负有部分责任。” 2004年5月11日, 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J o s h u a C o o p e r R a m o )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指出“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一词由此不胫而走,引起各方关注。中国通过极其慎重的途径走向市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载有余,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淖,可见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严重程度之深和持续时间之久。学界纷纷对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放松监管、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高管贪婪或民众恐慌等因素是这场危机的主因;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将危机的发生归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特别是在此背景下金融业的过度扩张。相比之下,前一种分析尽管展现了一种就事论事的客观性,但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所言,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笔者也认同新自由主义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本质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曾经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滞胀”困境且兴盛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 1 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亦衰于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与政治哲学,它以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理论特征。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这使得当时引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尴尬境地。此时,经过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再次喧嚣起来。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 1974 年和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1990 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如今,新自由主义不仅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模式和战略工具,而且日益被吹捧为一种世界观,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从而逐渐被推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弊的尴尬境地。

“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之比较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比较 —一种中国模式与拉美模式的视角“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 展战略,被实践证明是不完善的。“北京共识”是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我们试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出发展中的共性和特异性,寻求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乔舒亚·库拍·拉莫( J o s h u a ·C o o p e r ·R a m o )的文章,题为《北京共识》。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其中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成就作了认真细致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拉莫的论文主要分北京共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原理、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以及与中国打交道四个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拉莫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一个新概念“北京共识”,与此相伴的是“中国模式”。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成绩,拉莫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并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试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时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拉莫说:中国的变化之快,令人眩晕。中国人成功地驾驭了这种变化,创建了新的规则。 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由此给一些部门所带来的超J 决速变化,使中国发展速度足以解决改革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带来的变化之快,以至于这种变化造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现,新的变化又发生了。用物理学术语表达就是,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创新成为增加中国社会密度的途径,它是人们关系更加密切,缩短改革实践,交流更加便捷快速,创新越多,密度越大,速度越快。解决变化中出现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靠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惟有率领创新,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经济持续发展,并抵消内部不平衡,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领导者和普通人的知识水平,调整企业结构,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人员,解决知识鸿沟问题,这种发展模式把旧有的发展理念彻底摒弃。 其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把眼光超越诸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衡量尺度,集中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矛盾的唯一途径。绿猫( G oeC a)只注重环境保护,提倡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透明猫”( T r a l l s p an C a)指G D P等中国经济发展的所有数据都应该是透明的,都经得起检验。在这里,维持稳定,减少污染和惩治腐败成为其中心,接近1亿人的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起点,过去的发展理念要适时调整。 其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使他自己交织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中国正常吸引其他国家的模式,正在全世界产生联谊效应,向其他国家提供自身发展的观念,这可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之所以如此,他从正反三个方面扩展其能量:1 . 具有某种反弹带动力能量;随着冷战的结束,许多一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2009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9第21卷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 ol.21 No.2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 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3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268(2009)022******* 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所预期的那样,国民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在30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刚刚结束的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最近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七”飞船,更显示了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3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几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上来总结这些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即这种发展已 ? 1 ? 3收稿日期:2008212216 作者简介:靳辉明(19342),男,山西侯马市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副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华盛顿共识为何已经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

陈平:华盛顿共识为何已经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 2009年09月22日21:11中国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陈平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为什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可以作为检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实验?因为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学理论,原来只是理论研究中的玩具模型,试图简化对真实经济的描写,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少放在政府政策和经济运作中实际检验。东欧国家转型经济的困难,拉美与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情不自禁地转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其结果却是全面的经济下降和政策失败。 一、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又被讽刺为原教旨市场主义。 今天,我们把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的推行看作一次罕有的社会自然实验,来检验现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也是我们目前标准教科书上的经济学理论,看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指导现代化的实践。 华盛顿共识是世界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逊在1990年提出的,它概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指导拉美、东欧、东南亚等国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包括汇率、价格、外贸、利率等一系列价格的全面自由化,解除工资、金融、外资、产业等一系列的政府管制,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有企业和集体土地的私有化,减税以刺激私人投资,强化财政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削减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从扩大就业改为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设施等。其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华盛顿共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形成,标志着西方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形成的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整套宏观经济学政策的逆转。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动摇了民众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稳定的信心。因为市场不能创造充分就业,迫使政府大规模介入市场经济的运作,包括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周期性地干预经济,用兴办公共工程和国有企业的办法创造就业,在经济萧条期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宏观需求,以避免投资过热或减轻经济波动,用累进所得税政策减少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更用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成长等等。

讨论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The Washington Consensus),系统地分析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汇率、利率、外贸和外资的自由化,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的法制体系,强化预算硬约束、削减财政赤字等,贯彻“小政府、大市场”的思路 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在英国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的论文,在雷默看来,“北京共识”的灵魂是不断创新、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它已经取代了广为质疑的华盛顿共识。 目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是问题丛生。美元的持续走弱,华盛顿共识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但美国市场原教旨主义仍在强势坚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是否需要重构?在美元没有退出之前,如何保证外汇储备的策略?世界是否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3月18日下午,斯蒂格利茨应邀成为“站在巨人的肩上——CCER成立10周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系列”第八位嘉宾,演讲过后,就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等问题,他与北京大学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副主任李玲、教授陈平、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上海证券副总经理方星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共聚北大致福轩,进行讨论。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1期。 弱势美元会否导致金融危机 方星海:您能说说美元的问题吗?因为美元是实际上的国际货币,美国是唯一可以以自己的货币无限制地借钱(借美元贷款)的国家,所以就出现如您所说的情况,广大穷国借钱给最富裕的国家,这会减缓经济发展。中国当然也不愿意因为巨额美元储备而遭受损害。 以您在美国政界的丰富经验,您认为美国内在的政治力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矫正美国的错误吗?毕竟美国现在的许多政策倾向是与其他国家的期望相左的,前些天保罗.沃尔夫维茨被提名为新任世行行长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倾向,无论您如何称呼它,市场原教旨主义也好,新保守主义也好,都是非常强势的。如果有个矫正机制的话,您认为会怎样呢? 斯蒂格利茨:不幸的是,并不存在这样的矫正机制。美国的大选是很复杂的过程,其间有大量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而您所讲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因素。不过,即使不存在这样的矫正机制,未来四年如果民主党人当政,美国的政策也会有大的转变。一个原因就是民主党人已经吓坏了,布什错误的政策和立场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市场是一个中间力量,但问题在于,如今弱势美元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不爆发金融危机就没问题。而美国央行总是时刻在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消费稳定的,我觉得不大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因此弱势美元的局面可能会继续,也许还会更加弱,而美国经济也会更加弱,维持低速增长。 方星海:是因为市场力量还不足以制约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吗? 斯蒂格利茨:的确。因为他们认为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数据没有显示出来。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当然不会是0,我想也许会是20%。我问过纽约的一个大交易商,他认为有50%。当然,他们更加敏感,但是我认为他们的意见特别值得参考。因为正是他们会恐慌,会利用市场机会去套利,赚大钱。但我觉得你所讲的政治因素作用不大,即使爆发金融危机,市场也不见得会变得更理性,而可能会变得更不理性,他们会推卸责任,指责汇率不公平,或是找别的替罪羊。单纯依赖市场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有矫正的企图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樊纲:我觉得美元贬值不会对美国国内经济有很大影响,倒是会引发别的国家的经济问题,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所有相应的压力都会转嫁出去。 斯蒂格利茨:美元很疲软,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信任美元。现在美元市场是储值的,这个资产以及在未来交换的物品能够保持价值。但是人们现在越来越担心,美国财政赤字很严重,债务越来越多,此外还有贸易赤字问题。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更糟,政府债务在未来20年会有成万亿债务的增长,可能会使借方不肯再借钱给美国。 美国自身认为债务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而且开始失去对美元的信心,每个人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持有美元的,美元就开始下跌,开始疲软了。那么,底线在哪儿?谁也不知道。现在市场上起作用的不单是经济因素,而且还有政治力量,会涉及到政府体制问题,所以很难按一般的经济规律来解释。现在汇率不稳定,美元不坚挺,但大跌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用多元化来分散风险,把美元和欧元等其他的货币混合起来,在外汇储备中用多元化来规避风险,这是种合理的行为。 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的可能 樊纲:美元越来越弱,而别的货币包括亚洲的货币都升值了(除了人民币)。于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的顺差都上升了,若人民币升值,那么别的货币也会升值,我们可以看到,美元的贬值已经表现为其他货币的升值——否则,其他国家的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所谓“华盛顿共识”,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 背景 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一,最为重大的事件显然就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几乎瓦解,这为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及其弟子提供了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口实。以里根执政为标志,“芝加哥学派”成为美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之一。在里根和撒切尔的鼓动下,新自由主义在美国乃至经合组织国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二,20世纪90年代,恰逢西方国家经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科技进步、发展信息产业与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东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将这种变化看做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因而主张发展中国家经济也需要通过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的途径,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三,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和信息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与贸易、社会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扩大。总之,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为推行自由的市场经济提供了生存的土壤。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华盛顿共识”实际上针对的是已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但其市场体系扭曲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针对市场经济体系完全缺失的转轨经济国家。“华盛顿共识”是一种被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所误导的理念,正因为如此,面临着完全不同经济使命和挑战的其他国家,从未从这种共识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作为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政策组合,却在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行。90年代初,在俄罗斯等转型国家中,尽管人们都承认,建立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是转型的总体目标,但是对于用什么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和截然不同的观点。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讨论,集中在是否实行“市场原教旨主义”方面,因为独联体和中东欧国家当时大都采取了类似的转轨战略。这一转轨战略反映的是这些国家多数执政者当时的主导思想,它得到国际一些著名学者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前苏联和中东欧等转型国家中,俄罗斯、捷克和爱沙尼亚是“休克转轨的典型”,俄罗斯前总理盖达尔、波兰前副总理巴尔采罗维奇、捷克前总理克劳斯等人都是新自由主义学说的追随者和推行者。曾被称为捷克转型设计师和新自由主义代言人的克劳斯,在1990年上半年首先提出并在捷克实施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经济转轨政策。这一政策之所以在捷克得以实现,其中一个主导论点是,为了实现私有制企业促进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繁荣,一旦给企业和公司以真实的价格信号,就能够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最大化的效率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华盛顿共识"。它的核心思想是由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斯蒂格利茨所概括的三句话:"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的私有化"和"快速的自由化"。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进一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证明我国学者开展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这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相联系的。新自由主义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市场万能),反对在微观领域和宏观层次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强调市场逻辑、反对国家干预。美国电讯和传媒领域的放松管制(deregulation)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背景和经济政策背景在传播领域的反映。 中国需走出新自由主义影响误区 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思想。该思想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演变历程: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它的核心思想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经济学家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抬头。为与原来的古典自由主义相区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 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从理论、学术转变为国家政治的体现和意识形态的思潮,成为美英等国在世界上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出台的"华盛顿共识"。在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主流经济意识形态。 金融危机及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成为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以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不断输出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必然产物 国际金融危机的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中,它泛指经济学中的市场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市场是充分的自由竞争,因而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利己的,因而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崇拜;市场的调节是"看不见的手"作用,私人活动取代公共行为;市场经济倡导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等等。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及其内涵一直看法各异,但是其基本思想与核心内容应是有共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秉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走向极端。归纳起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大致是"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即全球经济美国化"。 早期的新自由主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思想而存在。20世纪末以来,新自由主义在政策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经济的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最近20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延伸,新自由主义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向全球传散,使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导致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活、变异与盛行;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理论思想嬗变为全球垄断资本的经济政策与行为范式,并首先在美国和英国以及一些拉美国家推行;20世纪90年代到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新自由主义以"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