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凤池真传易筋经

甘凤池真传易筋经
甘凤池真传易筋经

漫谈修道

漫谈修道 怎样修道?先必须深通造化、把握阴阳。《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吕祖《指玄篇》说:“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紫阳翁说:“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把握阴阳,是道家修持总诀,阴阳合一而成太极,即是还虚,由太极再返于无极,即是合道。日还月返,皆是逆行,所以后人评述三丰翁曰:“顺则凡,逆则仙。一句话儿超了千千万。”这就是道家对于人体生命工程的理论和观点。 我过去把道家具体修持分为本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等三种,但这三种是又分又合,互相影响,总而言之,不出修性修命之两途。大抵南派以修命为先,特重同类阴阳,然岂能脱离本身而取验。北派以修性为先,首重本身之阴阳,以上接虚空中之同类阴阳与虚空阴阳。 要知道家之所谓阴阳,乃是真阴真阳。就本身阴阳而言,神为阴,气为阳,此中有先后之别;就同类阴阳而言,则坎中之阳为真阳,离中之阴为真阴,皆是身外灵父圣母之作用;就虚空阴阳而言,则是太极中之元阴元阳也。 修证的把握阴阳,即是修性修命或性命双修。然此中层次高低,大不相同。所以一则曰“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一则曰“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盖神气属本身之修为,而水乡铅则赖灵父圣母之运用也。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不识真种是还丹,水火空铛虚煮沸。”此乃先哲推尊人元功法而言。然“性由自悟,命假师传。”则是千真万确的。人元金丹,确是修命最简易、最迅速之法,犹如乘飞机以赴北京,自己毫不费力;但制造飞机,岂是易事!平整机场,必赖多人。三丰翁言:“必须福德胜三倍天子,智慧过七辈状元,方可为之。”正指此事。凡命功由低至高,一步接一步,非依程序进行不可;性功亦有多级,由后至先,全凭心意做功夫,则以当机为高耳。 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从人元金丹而论,它是身外阴阳,除此一切修为连两家阴阳在内,皆不离本身阴阳之运用。并且在修持过程中,道家首先都是以强调色身为主,以后层次渐高,才逐渐向修性过渡。因性之与命,始终互为影响,故曰“性之与命是二是一。” 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元金丹有它特殊的功验,远非其他功法之所能及;但需知人元之学,不离三家,绝不是俗传的两家之学。两家之学只是变相的房中术,我过去己一再语及。其次,若因人元金丹之奇妙,遂以为是唯一之法,除了斯法,皆不足学,则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敢将蛙井渺苍冥”,此乃不识大道之本体,可笑亦可悯,乃是莫大之错误矣,须要特别注意!因为人体生命内涵,不外性命,修命固能移性,而修性亦能立命,所以佛法密宗指出“心气不二”,实质就是心物不二,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亦能变物质。目前已有指出,八识中的第六识(意识)是有能量(带质境)的。笔者过去接触道佛两家诸大善知识,也无不强调转识成智要在六识上狠下功夫,所以张紫阳作《悟真篇》虽全书皆论说阴阳,后来亦不得不另写外篇专阐禅法。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手打版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王礼庭一脉流传不广 ⑶峨嵋武学宗师赵子虬先生评价:这里还要提到重庆地区流行的五禽图气功,五禽戏我所接触的就有七种,但余氏气功的确有其特点:一是使用了各种器具,如钉锤、砂袋、顶竿等;二是配合了五脏打有定区;三是采用顺式的腹呼吸;四是在受击时体不出力(不采用抗劲),与技击所谓内家功夫有共通处图1 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的华佗五禽图(戏)健身法,在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体系的传承,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重庆由王礼庭祖师传出的五禽图健身法,将道家的吐纳、医家的导引按跷、易筋经的推揉捣打熔于一炉,注重摆架纳气,旨在吐浊纳清,行功着意内敛,意为转换形骸而不过张,具有不同于此刻流行之游步五禽戏的特点 王礼庭一脉五禽图健身法,总体而言流传不广作者患上列此脉宗师项扬惠先生门墙,从恩师处获悉,此功在重庆有记载的传承脉络为: 余有福→熊学能→谭步云→王礼庭(嘉会)→周干臣、曾嵩生→余德华→项扬惠 项师扬惠青年时代参加革命,生前为重庆日报社离休干部解放前即在重庆国术馆学习技击和内功,并师从重庆报恩寺遍空法师,患上秘授少林空悟禅师嫡派相传洗髓易筋经;1971年,由其父推荐,向黄世铭(号笑云)先生学习峨眉山九老洞五禽图,1975年又师从余德华先生学习王礼庭一脉五禽图 上述传承表之第一代余有福为开县人,本石工,创余门拳,有十路架式、各种软硬功夫练法,兼有五禽气功;其高足熊学能功夫超群,身高不满三尺,浑号“熊崽崽”;熊传开县临江寺谭步云,时王礼庭先生因患紧张风湿病,药物治疗失效,乃向谭学习五禽图功夫,治愈了风湿病,身体由弱转强王师祖之后将此功发扬光大,又传成都曾嵩生、重庆周干臣等周干臣的弟子余德华,幼年患有胎中带来的小肠串气病,身体虚弱,多年医治失效,十八岁时拜于周门,在重庆万寿宫苦练五禽图,痼疾获患上根治,在十年浩劫中曾被吊打,内脏亦无损伤; 项师扬惠生前曾任重庆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市体委技击组组长,德高望重作者初识王礼庭一脉五禽图,是二十年前在重庆通信学院上大学时,求教于中医陈昆云先生所患上后列项扬惠先生门墙后,患上授秘传抄本和珍贵典籍,所知渐广,启蒙老师友不弃,授业解惑,虽无成就,但多有受益此次勉为其难,涂鸦成文,实为恩师临终之嘱托现以师辈抄本典籍为依据,参以师友口传身教之心患上,详解功架导引、纳大气法、敛气达到极点法、五禽桩法等要旨陆续合盘托出,与五禽图爱好者们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能有好处于社会,以慰恩师在天之灵(见图1) 2、口碑 武林界诸多先辈宗师对本脉五禽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多有评论,现摘录部份如下: ⑴峨嵋临济宗周潜川先生评价:五禽图又名五禽戏,据我接触的张觉人医生和四川有名的曾嵩生先辈,练这功夫很深,都获患上很大的益处,可惜还没引起许多人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它简单化为一种古代的医疗体操,这种了解是很不敷的由于我只研究过这功夫,深知是很好的方法 ⑵忠县武学大师张义尚先生评价: ①以五禽戏为名的功法很多,此处所指的五禽戏,与上述易筋经同出一源而更精练,此功由巴县王礼庭传出吾友张觉人君曾将其法写成《五禽气功》一书,由四川群众出版社出版王礼庭,平江品行不好生向恺然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曾大肆渲染,虽不免言过其实,然治好沉疴,且变成了重庆地区的一代气功名师,确是事实其书不是泛指一般的所谓易筋经、五禽戏功法它的行功方法,都是着重内敛而不是外张的内家技击中的太极拳、意拳、金家功夫,

凤池校队组建方案

凤池中学男、女校篮球队组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及教育部联合发起的全面开展青少年校园篮球活动的安排,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信、拼搏、坚强、乐观、团结的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以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篮球运动水平。 二、校区优势 1、较好的硬件配置。凤池中学现拥有多个标准室外篮球场及小篮球场。 2、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较高。凤池中学同学们都比较活跃,校园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高。 三、组建目标 (一)、立足篮球,推进素质教育。在校园内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以及篮球运动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全面活跃校园篮球氛围,整体提高学校篮球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特长,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基本的篮球技战术,积极参加各级青少年篮球比赛,力争较好成绩,为校争光。(三)使学生学有特长,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帮助他们学会团结、友爱、合作、竞争、责任、挫折,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校兴趣活动课的更好开展。 四、组建实施框架 (一)、球队队名及队徽 队名:队徽: (二)、球队结构 1、球队领队(待定) 2、球队教练(待定) 3、球队队长(待定) 4、球队队员 (1)、队员构成:男女队分别由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构成。 (2)、队员选拔:男女队分别从初一和初二年级各选八名队员进入校篮球队。 (3)、参赛队员:男女各队分别从校篮球队16人名单中选取优秀队员10-12名参加比赛。(注:初一队员至少选取2-3名队员。) 5、选拔方案 (1)、身体发育良好,无重大疾病和病史的同学可参选。 (2)、思想品德端正,能和同学团结友爱,学习成绩良好的可参选。 (3)、热爱篮球运动,初一年级同学有着一定篮球基础的,初二同学须熟练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的可参选。 (4)、篮球队员选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5)、初一年级的队员须先到各自篮球兴趣活动课老师处报名,再由活动课老师推荐。

华佗的五禽图

华佗的五禽图 1.华佗的五禽图 五禽图又名五禽戏,相传汉末华佗采取“君倩”(人名)道家导引之术,模仿禽兽的动作,创造这一套动功。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佗传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两人皆得佗的传授,尤以吴普更精此术,练功到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饮食如少年人,足以说明这种动功是有保健作用的。据我接触的张觉人大夫和四川有名的曾崧生前辈,练这功夫很深,都得到很大的益处,可惜还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它简单化为一种古代的医疗体操,这种了解是很不够的。因为我只研究过这功夫,深知是很好的方法,但没有练过它,缺乏切实的体会,所以只能介绍名目,有兴趣练习这种功夫的同志,可以访求功力深厚的老师傅去学习。兹介绍其名目如次: 一、虎,又名羡门虎式。 二、鹿,又名士成绮鹿式。 三、熊,又名庚桑熊式。 四、猿,又名费长房猿式。 五、鸟,又名亢仓子鸟式。 气功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318048131.html,) 回目录下一章 我所知道的王礼庭五禽图(一) 项扬惠传授刘建川整理 缘起 甲申岁末,霍师七十三大寿,门人后学共聚小成楼谈易论道;夜深人稀,笔者请教《养生蠡测》中不明之处,讲至憨处,霍师从书房取出一卷黄册,笔者起初以为是丹诀抄本,展卷方知更为珍贵,此卷为张义尚先生与霍师数十年来的飞鸿手稿,笔者彻夜未眠,潜心阅读,尽心领悟,感触颇多。悲哉!一代宗师---张义尚先生于辛巳年冬月初十凌晨,在忠县家中溘然鹤去,临终自以密宗“颇瓦”西升,享年九十一岁,先生此去令人不胜追忆惋叹,更令学人引以为憾。! 幸哉!得沐霍师之教,聆听玄妙之音;霍师字斐然,名探玄子,自幼搜读奇书,屡遇奇人,于医易丹道、玄学数术皆尽探求;对老子长生久视之学和周易探迹索隐之论颇有研究,见解独到,遂致北京中科院哲学教授、三元丹法承传人胡孚琛先生,于辛巳年十月慕名专程赴渝拜访,胡先生留言曰:“大易逢君开生面,学究天人称豪杰”。霍师现已年逾古稀,然身体硬朗,精神矍烁,生活起居自有规律,修养的效果在霍师身

九转易筋大法

九转易筋大法 本功为万法之尊,奇易筋洗髓返老还童之神效,三年功成后,养生则赤身睡卧雪地而不寒,曝晒烈日而不热,可百日不食不饥,已成金刚之躯,用于武功,只要把真气引出就可成为伤人的剑气,护体的罡气. 口诀:一日立鼎除内伤,二日安炉探阴阳,三炼睾丸造精血,四镇心原不惊惶,五锁玉关真精长,六透三田气自刚,七贯任督河车路,八藏马阴龙虎降,九易筋骨成神勇,调摄补益不老方. 内外动静在筑基,莫把玄关须臾离,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功元海无喘息,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逼,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精,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木御无敌,功成九转须洗髓,三际顿断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 九转易筋九转晴,把握阴阳五行经,天地万物到真物,除去水土谁能行,柔能克刚水没土,以刚克柔土截流,既知易筋行功诀,还不精进猛修行. “九转呼吸法”,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之核心 本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

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势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 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时练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闭合,眉头舒展,面带微笑,舌尖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于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

弹铗楼丹道武学秘笈上册

弹铗楼丹道武学秘笈 千古一脉丹武珍品 弹铗而歌人生由武入道正途 (代序) 李康先生,号弹铗楼主。自幼博览群书,稍长即四处寻师访友。因缘份所至,终于得到丹鼎派、剑仙派、上清派等道脉修真口诀;在武学上,终得心意、太极、佛汉、八卦之真谛,称堪当今武术界武道合修,且有真知灼见的研究家。著名武术家、“中华武林百杰”称号获得者,朱砂掌名家杨永教授曾题墨家:“由武入道,性命双修——赠李康贤侄”以示嘉许。 (一) 李康先生内心坚强,外示柔和,是在典型的传统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他自幼家境不错,备受父母疼爱,少年时代即常生悲天悯人之心,天赋正义,平等,博爱,善良。几岁的他,看到乞丐都会自发的伸出援助之手。在后天尘世中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之中,在受到外界的好与坏、红与黑的双重灌输与刺激之下,他总是“自动化选择”好的一面,毫无勉强,一派天然。 李先生幼少之时,以“神童”喻之,绝不为过。据其父母、邻居、老师等回忆,他聪颖过人,过目成诵,有超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如大部头的《呼杨合兵》,他八岁时就能一日读完,并能给长辈们叙述下来,且环环相扣,毫不遗漏。 十四岁时,他自读《神仙传》而慕修真养性之道,对古代道家修真之士所具有的高风亮节和生理异能,尤为向往。尔后,他便广泛搜集圣贤书而痛快读之,如饥似渴地汲取传统给养。弱冠之年,他结识了丹道大家胡美成,胡先生深谙传统养修之道,尤精人元金丹之学。他很喜欢这位年轻弟子,要他再诵读诸子百家,为日后成长训学识非凡的大家夯家基础。以胡先生教诲,李先生对丹道的认识已步入正轨。 在以后的生涯中,一旦遇到真正有心得,有见地,有实践有传承的道与武之明师,他即以精诚的毅力求学,毫不吝啬精力、体力与财力,使他得到了一些丹道高士和武术名师的教诲或指点。因缘分深厚,李先生终得丹鼎派、剑仙派、上清派等道脉的修真法诀,诸如《太乙玄门橐吹嘘先天一气胎息口诀》、《剑仙内功心法》、《青城剑经内外篇》、《观音心法》、《混元一气内壮法诀》、《九转还阳功》、《黄氏真传易筋经》等稀世奇功真诀。其中,只有《黄氏真传易筋经》由张义尚、李康先生二度传于世人,其余均尚属枕中鸿宝而鲜为人知。 (二) 受师尊青眼,承受真诀之后,李康先生躬身实践,一心向往的武学修真之道。便他绝不舍家弃业,而是更加勤奋地工作,倍加尊老爱幼。他坚信,一个不爱社会,不家家庭,只爱自己,只为自身谋划的人,是永远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 在武学上,他曾与省拳击亚军穆飞先生切磋武艺,双方义结金兰。一次,他外出办事,发现两个兵痞子正在打骂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人,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在遭到打击后,他迅速运用大成拳的劲力与技法进行正当防卫,于瞬间将两个歹徒击倒在地。义举引起周围二百多位群众纹路围观,众人皆拍手称快。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目击者对李先生昔日的身手和风采,仍记忆犹新。 (三) 在习武访道的过程中,李先生发现,武术界许多人寿命并不长,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虽不短寿,晚年却疾病缠身,生活很不如意。这就使得许多人对习武失去信心。在访道过程中,他同样发现了丹道界都情愿回避的一个事实:一些长期修道者并无生龙活虎般的盎然生机,不便依然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而呈老态和病态,而且大都一片死寂,身上缺乏一身铮铮铁骨

(完整版)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201503

周述官版易筋经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 第一正身图 原文:运功总说 行功所用推挽、托按、排跌、起顿、操握、提抱、周折、旋转、摆纽、翻倒、屈伸、俯仰、抑扬、曲直、分合、弯环、顺逆、上下、错综、互易、升降、呼吸、气势、度数,各法俱宜挨身变换,顺势而行,必使回旋如意,操纵自然,方为合度。万不可另起炉灶。此经图势虽多,皆取清浮浊凝、阳动阴静之理,以搬运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次序厘然不乱,法多而势一贯也。学者细心体之。 跃马按:此段主要是讲不论何种动作均需自然才是合度。周述官指出,易筋经的十二图的原理都是升清降浊,阳动阴静的道理,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得到合理而适度的运动,练习者要认真体会每个动作的作用和身体的感受。 初势吐纳说 原文:“第一环拱正立势,是为吐浊纳清而设。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故先以吐纳分之。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说中所谓出者,非下吸也,吐出浊气也;所谓入者,非上呼也,纳入清气也。凡行功一度俱宜准此。” 跃马按:第一个动作环拱正立中的吐纳,是为了吐浊纳清(吐故纳新),这是怕人练功时因为生活起居及饮食,身

体产生了浊气,所以先用吐纳法将浊气排出体外,第二式献杵起功势才开始应用呼吸的方法。这里的出,指的是用口吐出浊气,这里的入指的是用鼻纳入清气,凡是要开始练功,必须先行此法。 本书中吐纳是指的口吐鼻吸,而呼吸指的是以鼻自然深长呼吸。具体参看周述官先生书中的吐纳解。按吴信如居士的《禅定述要》一书中,对呼吸分为四种,一是口呼吸,二是鼻呼吸,三是鼻吸口呼,四是鼻呼口吸,各有不同的作用,书中他列出的药师定功夫中,也是先鼻吸口呼数分钟,可见吐纳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1.环拱正立势 原文:“凡行功时,要将脚跟靠紧, 脚尖立地。左手阳掌,右手握固,安放黄 庭之上。两膝直立,竖起脊梁,使耳对肩, 鼻对胸。合眼收神,平视不出一尺之外。 牙关扣紧,舌抵上腭,气由鼻出。然后调 息定气,壹志凝神,计气出入三口,开步 献杵,由此起功。” 跃马按:练功开始,先凝神片刻,做到不追悔追念过去,不妄自臆测未来,而安住于当下,两脚跟靠紧,成外八字形状,脚掌平稳着地(原文是脚尖立地,

内家武学的法门

内家武学的法门 拙文匆匆所作,一笑方家,请武学圈内行家里手指正!——————旧雨楼主于波 (一)炼形外壮 这里所说的炼形外壮并非外家拳的靠死力气蛮练的功夫,不会像外家拳那样排打横练。那些功夫唬女孩子还是管用的,用来打架一点用也没有。内家武学大体的层次是易筋训练,缩筋训练,抟气训练,易骨训练,腾膜训练及易髓训练。 内家功夫不练什么骑马蹲档,排打硬功,拙力横练,拨筋压腿,举杠铃,俯卧撑,打沙袋等伤身害命的蛮练功夫,练的是易筋(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尺),缩筋(筋如弹簧骨如针),腾膜,等等。 比如三体式就可伸筋拔骨。正所谓筋长力大,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得远,打击力大。入门先站三年桩,把肩上的筋拉开了,摸一下肩部会有一个窝。再者形意拳必须先要站桩求得的整劲,更要用‘波浪试力’将身体的脊柱拉开,达到‘筋长力大’的目的,整体发力颤一颤,浑身就有弹簧的感觉。入门先站三体式和混圆桩三年,才会有筋骨缠拧鼓荡惊炸爆发的功力。检验整劲的方法,一个是让另外一个人抱着一个枕头往枕头上打,看看力量能否穿透,还有一个就是老师傅

摸身,摸骨头摸筋。三体式练得好, 人就等同一座会走的山, 推之不动, 浑元一体。各派内家功夫多有各种秘传桩法,可以强行挑起周身大筋,增加整体劲力,所谓筋长一寸,力大十分。像咏春拳,大成拳,卢氏结构,形意拳等等都有专门易筋伸筋的桩法,还有揉筋法能迅速挑起下肢大筋。通过各自的秘法使相应的大筋在短期内快速增粗,挑起,静态贯通感觉真切!此时已与以前不站桩时的肌肉蛮力不同,关节稳定性、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功架因此十分牢固,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如此训练一段时间,你一抬手就能感觉到一种好像是内力一样的力感,又好像是磁性力。脊柱的拉伸(背部两侧大筋挑起)躯干是整体劲力的根本。将各关节拉开后,动作外形由大动变为定位似的小动而各关节之间以脊柱弹射带动躯干,周身大筋鼓荡,为脱身幻影之表象。据说形意门还有不传之秘通天撼灵法,是易筋,易骨,易髓的捷径。大成拳练出功夫的人全身大筋腾起,仔细观之,其筋要比常人粗了许多,一击其筋则震颤不已。李康说过:站桩练筋,“筋粗(长)力大”乃拳学要言。大成拳劲力的基础是整,而整的基础就是筋拉长增粗并连接贯通全身。常志朗先生和李荣玉先生的筋比常人又粗又长,一受力就腾然而起。所以大成拳不是软绵绵的拳。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所谓“筋长(粗)

黄元吉精华录十(动处练性)

黄元吉精华录十(动处练性) 三日常应事接物之玄关 真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应事接物之时,须把静中所修所得光景时常玩味可也。【2-1】静处练命,动处练性。 何谓动处练性?动乃有事应酬之谓也。有事之时即是用功修性之时,对境而有返勘之念,如此随来随应,随应随忘,从前不思,过后不忆,当前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练性之功,莫此为最。 【5-8】 静则守中抱一,动则因物随缘。 【34】 苟能静而不能动,犹是无本之学。 【4】 犹镜之:物来则照,物去则已,因应随缘,空灵若此。【81】一事之忆放,凡圣之别。 喜怒哀乐人所不无,但圣人处中得正,前后际断。当喜怒哀乐之临,临则应之,及事过境迁,淡然忘之矣。【5-27】 不知逆来顺受,即非载道之器,成道之资。【5-26】 无论处静处动,有为无为,总总一个了照心常常知觉,即有

主宰矣。不许此心一息游移,一念放荡。【5-19】动处练性,随时随处皆有天机勃发,总要在在发动,在在觉照。日间庶事应酬,不论为大为小,为人为己,均有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如心而出,因物以施,此即古云“无心之心即道心”。学者能从凡百事为,与静里无事时,用回光返照法,内不见有我,外不见有人,即玄关一窍、玄牝门立其基。总之收心于虚无炁穴之中,即如以火炼药,必要此时此情浑无一事,方是元神发动,与孟子乍见孺子入井怵惕恻隐之真心同一机轴。此所以心无其心,神即元神,始可以为炼丹之主帅。 【4-22】 举凡日用云为,一切喜怒哀乐之生,皆我真机发动,我须回光返照,收之养之足矣。要之,此四端发动之初,出于无思无为者为真,有思有为者为伪。果能随时知觉,随时采取,则红尘中随在皆道机发现,无在非炼丹之所,无时非药生之候,亦随在皆修炼功夫。以道在人伦日用,不在深山穷谷也,特患人不知返而求之。 【4-11】 学者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一无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即乾元一炁之本来面目。 玄关一窍,勿区区(只)于大静大定中求,然而小静小定,

中国古代武功秘籍大全

1 中国武林残敌学(蒋剑著)详解神腿残敌法修炼术与实战,五毒断魂掌,十三手霸王肘拳法,十八看家拳法,金刚罗汉硬气功,二指禅拳法等详细教学资料加四碟 55元 资2 莲花天魔掌(天山绝学) 6元 资3 江湖宝典(神功绝技) 10元 资8 黄健武学心传函授 15元 资11内功专修函授教材(含天罡绝技硬功,追魂手,闪电手等)12元 资13 李紫剑狂生谈拳录 30元 资15 佛门灵法真传秘录手抄 18元 资16 武当松溪内家擒跌技法动作示范12元 资17 强力踢技应用(肖峰)20元 资18 仙鹤门密传绝学 20元 资19 李小龙威猛双节棍函授35元 资20 武当宝典函授资料加2碟35元 资21 金刚如意功函授 15元 资24 资少林内传易筋经 8元 资25 中华硬派绝技精品大全 15元 资26 巨灵神掌功资料加碟 20元 资29 万维一体穿透力 10元 资30 藏密大乘功函授 10元 资31 武林正奇邪三派绝技 10元 资32 擒拿法真传秘诀(金倜生)20元 资33 道家阴阳丹法入手三秘(李康)20元 资34 人元金丹研究 25元 资35 黄氏真传易筋经 20元 资36 罗汉千斤闸(梁健生)20元 资38 天罡雷轰掌内部教材 10元 资39 古传49日虎罡劲功 10元 资42 天罡玄神功秘录 10元 资44 九宫神力速成大法函授 10元 资46 祁氏秘方精选12元 资47 神行太保武功秘录 12元 资48 金刚力功函授两书含三碟45元 资49周壮武当太乙金丹功全套5本 30元(缺货,谁有可交换) 资51 合律搏击功夫内部资料含碟30元 资55 青城派武功绝技内部教学18元 资56 鬼府秘籍武林秘本 10元 资57 李紫剑轨迹拳学(特厚)40元 资59 刘天龙88小时超级自卫术 (两本很厚)65元 资60 刘天龙易劲精(两本很厚)65元 资61 朴真拳学函授书碟 46元 资62 峨嵋内功秘籍 10元 资63 武当功家资派功法精华:含古代燕子八翻翅,资派益寿功,资派内壮功,阴阳吸壁功,

(整理)国学之中有奇学.

国学之中有奇学 ——读张义尚先生三部著作 文召 被称为“国学”的中国传统学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复兴”,围绕着它的学术讨论、商业活动、政府行为和民间运动此起彼伏、蔚为大观。在这一过程中,各色人等纷纷出山亮相,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来形容并不为过。其中当然有腹有诗书、学有所成的智者,也有腹内空空却大言炎炎的“明星”;其中当然有宁静淡泊、清高超然的贤士,更有攫取名利甚至巧取豪夺的掮客。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有时一些热衷国学、需要国学的民众被混迹其中的肤浅之辈、名利之徒牵着走,对于国学的真正面貌和内在精髓却所知了了,极少数人似乎觉得身穿汉服、口宣“仁义”就是纯粹正宗的国学了。孰不知这正是国学中最为皮毛甚至需要小心的东西。 何为国学的真正面貌和内在精髓当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从学理上讲至少应该有个一般化的特征可以用来衡量,那就是国学应该具有渊深复杂的理论和精辟有效的方法,运用起来可以产生积极优良的现实效果。如果不具备这个特征,怎么可能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所致、怎么可能是我们历史先贤沤心沥血的结晶呢?或者说,即使是我们的先人的创树但不具备这一特征,其作为国学在今天的意义也就不大。比如,在当代儒学那里,一提到国学似乎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那几个伦理教条,别的内容似乎都不是国学或不是其中的精髓。实际上,这些教条当然也是国学的组成部分,但这是国学中最为普通和一般的部分。它们在世界各个民族的历史中都存在,虽然表达的语言可能有所差别,偏重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今天过分强调它们的意义是偏颇的,可能导致某些消极的后果。那么,什么才能代表国学的真正面貌和内在精髓呢?不同的学术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当然有不同的答案。在此,我想在较为广义的角度上以张义尚先生的三部著作为例来作探讨。 如学界所多知,张义尚先生是我国当代史上杰出的学术大家,也是二十世纪不可多见的国学通才。其所学之广、在某些领域所习之深确非某些声名在外的凡庸之辈所可窥知。于佛教,他自贝马布达上师、贡噶上师、根桑泽程上师受多种密法,并与满空法师合译《喜金刚常修略轨》,晚年以颇瓦法离世;于道教,他从银道源先生学得清静丹法,从周明阳先生学得龙虎丹法;于武术,他从周之德先生学得金家功夫,从黄克刚学得真传易筋经,从李雅轩老师学得杨氏太极拳;于医学,他综合诸家并以此为业;于术数,他对风水、易数等亦有研究。另外,对于诗词、绘画等也有功力。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他所传承的人元丹法是龙、虎、丹士三家相见的“东方绝学”,对此虽有争论但确是不可小觑的隐秘学术。因此,陈兵先生曾评论他说“所知之广,钻研之深,为数百年来所罕见,当世盖无堪与比肩者”。正是以这样深厚的学识和功夫作为基础,张先生的著作在当代中国国学界的意义可想而知。即使站在谨慎的立场上,其《武功薪传》、《丹道薪传》和《中医薪传》三书(《禅密薪传》尚未

张义尚阴阳丹法

张义尚先生丹道思想管窥 盛克琦 萧天石先生(1908-1986)在《道德经精义》例言中讲:“丹家经籍,愈古愈玄。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其半,迄乎近世,十隐其二三。”1此话真实不虚。丹道进入20世纪以来大德辈出、哲人林立,其中最皎洁璀璨者当属陈撄宁(1880-1969)和张义尚先生(1910-2000)。他们早年都因身患重疾,在普通医治无效的情况下,希望通过道家仙术拯救自己,因此四处寻仙访道、拜师求诀,不但身体健康得到恢复,并且都能著书立说讲解丹道,在阅读苦涩、认知艰难的丹经迷雾中披开一道光明,成为近代丹道学界硕果斐然的一代导师。陈撄宁先生的事迹学术界多有研究,今将张义尚先生的丹道思想做一点介绍,以飨读者。 一、张义尚先生的生平 张义尚先生,号知非子,重庆市忠县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生前为忠县政协委员、忠县中医院中医师。自幼丧母,体质孱弱,13岁病五心潮热,盗汗骨蒸,几乎丧命,并被预言“能否长成,大有问题”2。在邓少甫先生的启发下,立志与病魔作斗争。15岁拜拳师王鲁璠门下学字门拳,结合深呼吸法,身体得到了很大的益处,“病魔也就不再光临,由弱转强”。18岁师从周之德先生学金家功夫。后到上海复旦大学高中部就读,1934年春随吴云倬先生学太极拳、推手等,并广泛搜集丹经道书,“对《道藏》方面的重要典籍,差不多都涉猎到了,对于分辨功夫的邪正高下的经验,确是增加得不少。”3抗战期间复旦迁北碚,随涪陵黄克刚先生学《真传易筋经》,将易筋经卅二式全部学完,并整理成册。 1萧天石:《道藏精华》第4集《黄元吉道德经精义》,3页,台北自由出版社。 2张义尚:《丹道薪传》,13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3张义尚:《丹道薪传》,131页。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