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京剧趣谈课件(共20张PPT)

24 京剧趣谈课件(共20张PPT)

(共20张PPT)

京剧趣谈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23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著作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介绍

资料宝袋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驰骋尴尬仆人锣鼓

金玉奴戛然而止

驰骋尴尬仆人锣鼓

金玉奴戛然而止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骑马奔跑;奔驰

驰骋: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彻底:

全面的,充分的

虚拟:

不符合或者是不一定符合的事实近义词

继承——传承尴尬——难堪

装饰——修饰奇特——特殊

鲜明---

模糊

虚拟---

真实

高妙---

低俗

保留---

舍弃

反义词

pú(仆人)(公仆)

pū(仆倒在地)(前仆后继)

多音字

词语积累

有关风雨的的词语:

风雨不透饱经风雨驰风骋雨春风化雨风雨共舟风雨交加风雨飘零风雨漂摇风雨凄凄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部分内容,写到了京剧中的道具及艺术特色,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强烈喜爱之情。

(马鞭)段落划分:

第二段:以“绱鞋底”为例,介绍虚拟道具在京剧中的应用。

第一段:介绍了“马鞭”的特点及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第三段:介绍虚拟道具和真实道具在表演艺术中的不同用处。

京剧舞台表演骑马不用真马的原因是什么?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当高扬马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武将打马扬鞭,驰骋疆场,英气勃勃的威武形象;当低垂马鞭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个人信马由缰的悠闲样子……

(亮相)段落划分

第二段:介绍静态“亮相”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

第一段:从激烈的比武场面,引出了“亮相”。

第三段:介绍动态“亮相”的独特艺术魅力。

“ 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

读课文“亮相”第二自然段,思考:静态亮相有什么作用?

静态亮相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课文是如何描写动态亮相的?

答:描写画面: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概括主题

本文介绍了京剧表演中马鞭和亮相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表达了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3.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是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

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出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控制彻底鲜明虚拟仆人唯恐凸显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指导写生字词。 学生练写生字词。 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词的书写,并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读《马鞭》。 3.学生汇报。

24 京剧趣谈课件(共20张PPT)

24 京剧趣谈课件(共20张PPT) (共20张PPT) 京剧趣谈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23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著作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介绍 资料宝袋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驰骋尴尬仆人锣鼓 金玉奴戛然而止 驰骋尴尬仆人锣鼓 金玉奴戛然而止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骑马奔跑;奔驰 驰骋: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彻底: 全面的,充分的 虚拟: 不符合或者是不一定符合的事实近义词 继承——传承尴尬——难堪 装饰——修饰奇特——特殊 鲜明--- 模糊 虚拟--- 真实 高妙--- 低俗 保留--- 舍弃 反义词 仆 pú(仆人)(公仆)

pū(仆倒在地)(前仆后继) 多音字 词语积累 有关风雨的的词语: 风雨不透饱经风雨驰风骋雨春风化雨风雨共舟风雨交加风雨飘零风雨漂摇风雨凄凄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部分内容,写到了京剧中的道具及艺术特色,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强烈喜爱之情。 (马鞭)段落划分: 第二段:以“绱鞋底”为例,介绍虚拟道具在京剧中的应用。 第一段:介绍了“马鞭”的特点及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第三段:介绍虚拟道具和真实道具在表演艺术中的不同用处。 京剧舞台表演骑马不用真马的原因是什么?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当高扬马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武将打马扬鞭,驰骋疆场,英气勃勃的威武形象;当低垂马鞭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个人信马由缰的悠闲样子…… (亮相)段落划分 第二段:介绍静态“亮相”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 第一段:从激烈的比武场面,引出了“亮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4京剧趣谈 -人教(部编版)

23*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在小组交流中,感受京剧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热爱京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难点:对京剧不熟悉,体会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京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出示课件1:播放歌曲《唱脸谱》。 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他的还有中医、绘画、书法等。在课前,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 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学生根据初读提示自读。 2.指名读文,更正学生出错的字词。 3.出示本课容易出错的字词来读。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京剧的“趣”。 1.出示课件3:品读提示。 ①课文围绕京剧的“趣”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详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演一演。 ②说说你搜集到的京剧脸谱代表什么。③说说你搜集到的其他有关京剧的资料。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4: ①如,画出的句子是“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学生可以自由表演) ②脸谱的不同颜色,象征人物的不同性格。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代表刚正,蓝色脸谱代表勇猛,黑色脸谱代表耿直,绿色脸谱代表侠肝义胆,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狠毒,黄色脸谱代表残暴,金银二色脸谱,多见于神、佛、鬼怪,金身金面,象征虚幻。 设计意图: 抓住题目中的“趣”字,在课文中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通过表演充分感悟京剧的有趣。 ③京剧的服饰给人以视觉美感,舞台效果也极具中国传统意蕴,由此可见京剧真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啊。 京剧的化妆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京剧演员化妆用的油彩,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长期使用,脸部皮肤会失去光泽,变得不再那么细腻,你看京剧演员为艺术付出多大的牺牲啊!这是一种敬业精神。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悟演员付出的代价,更加热爱京剧。 四、课堂小结。 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在台上的精彩表演,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课后大家可以看看京剧,如《穆桂

24京剧趣谈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 要求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重点)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难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艺术不仅深受中华儿女的喜爱,同时,它那独特的表现形式,还征服了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板书:京剧趣谈)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谈话说出京剧的价值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了解京剧的欲望。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们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作好标记。 2.学生认读词语。(出示课件2) 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装饰 约定俗成酒宴唯恐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越发突显 三了解京剧的特点 1.默读《马鞭》,回答下列问题。(板书:马鞭)(出示课件3)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2)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3)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几个例子? 设计意图: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解决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1)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匹,马鞭就再合适不过了。(板书:虚拟) (2)演员手拿马鞭,就把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鲜明地显现出来了,同时演员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京剧是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京剧的资料,让学生对京剧有大致的了解。课堂上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观看课件了解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感悟京剧的魅力。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理解作者,查阅有关京剧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马鞭》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扫除字词障碍,总结主要内容。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京剧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京剧,被称为“国粹”,有许多经典曲目,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打金枝》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有关京剧的知识,了解京剧,引入新课。 二、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第1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2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3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设计意图:总结段意,理清脉络,了解有关马鞭这一艺术形式的常识。 三、感知内容,感悟京剧的魅力 1.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2.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3.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4.“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5.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6.边读边思考:第3自然段说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了解马鞭的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理解虚拟道具在京剧中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欣赏一部自己感兴趣的京剧,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板书设计

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2.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起京剧,同学们脑海中一定会想到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和五颜六色的脸谱,如果你去细细欣赏京剧的话,你还会有许多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4课,《京剧趣谈》,去领略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看,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哪些京剧元素。(ppt图片) 3、本节课我们就要来了解京剧艺术当中关于马鞭以及亮相这两个方

面的内容,课题叫做《京剧趣谈》。那么京剧到底去在哪里?又会怎样有趣的聊京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寻去之旅。 二、研读寻趣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学习《马鞭》这部分,交流反馈。 3、下面谁来说说看,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呢? ①巨大的马匹……显现出来。(特定和优美的姿态) ②同时,这一根虚拟的……一百里。(自由、无拘无束) 感受句式“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③马鞭本身具备……约定俗成的方法。(装饰的美) (ppt图片)我们来看,马鞭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猜猜看这些人物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呢? 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这就叫做约定俗成。 4、这里的马鞭是实实在在的,而马匹则是虚构的,马鞭代替了马匹,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画面,非常有趣。所以课文说解决马上台的尴尬,解决的无比漂亮。 5、同学们,咱们接着往下看,《马鞭》这篇文章之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①小生演员用……不必拿上舞台。(诙谐、幽默、夸张)演一演(感受狠狠做戏) 同学们刚刚的碗筷是能看到的,可感觉可使用的,可是什么却是我们看不到,但是一样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饭菜)

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板块教案 24*京剧趣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了解京剧中“马鞭”“亮相”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3.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概括本篇课文,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4.以本篇课文为契合点,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主题阅读。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中“马鞭”“亮相”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拷贝歌曲《唱脸谱》。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歌曲《说唱脸谱》,说一说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关于京剧,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让我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交流。(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图片,初步了解京剧。 (2)简介京剧。 3.过渡: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4.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操作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学分享,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走进课文,细读《马鞭》

活动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阅读自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课件展示:(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马鞭纳鞋底拾玉镯尴尬约定俗成) (3)速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2.学生交流,引导概括对京剧了解。(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活动2细读《马鞭》,感受特点 1.默读第1自然段,根据表格,找出相关信息,独立完成表格。 2.学生结合表格汇报交流,细读“好处”,教师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前4句,体会“马鞭”出现的原因。 (2)朗读第5~7句,体会用“马鞭”的好处。 课件展示:从三个方面写了马鞭是如何将这个问题解决得“无比漂亮”的:一是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美学;二是给演员更多的表演自由;三是马鞭本身具备一定的装饰美,形成了约定成俗的使用方法。 (3)出示句子“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抓住句中的动词,做动作,想画面;结合生活经验想象,“高扬”表示什么?马上的人可能遇到什么情况?“低垂”又表示什么?马上的人又是在什么处境? ②指导学生想象:骑马人在舞台上会呈现怎样的优美姿态?一根虚拟的马鞭给了演员以怎样无穷无尽的自由?(出示一些精美的京剧剧照,感受表演者优美之态。) (4)如果一匹骏马出现在舞台上,会出现什么情景? 3.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用鞭之巧,马鞭之妙处,表演之乐趣。让我们感受京剧艺术的趣味性。 4.指名朗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表演的自由。 5.拓展练习:马鞭的使用还有一套方法,你来猜猜看,完成下面的活动卡。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京剧趣谈》精品教案(表格式)

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 彻()虚()维()凸() 切()虑()唯()凹() 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全面的,充分的。( ) 唯独害怕;只怕。( )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四、修改病句。 1.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写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戏

24《京剧趣谈》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24*京剧趣谈 板块一戏曲引入,初知京剧 师: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视频中的杨子荣在干什么? 生:他在骑马。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在骑马呢? 生:因为他握着一根马鞭。 师: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京剧趣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京剧的知识。(生自由发言) 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以优美独特的唱腔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与“中医、武术、书法”并称为“四大国粹”。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边读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扫清字词障碍。 驰骋chěnɡ 尴ɡān 尬ɡà 仆pú人 金玉奴nú 戛jiá 然而止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师领读,生跟读) 3.交流词语 师:我们再来看一些词语。同学们可以试着填一填。(生填完后反馈)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C ) ◆无法摆脱或结束。( A ) ◆突然一下子停止。( B ) ◆连风和雨点都透不进去,形容封闭严实。( D ) A.不可开交 B.戛然而止 C.约定俗成 D.风雨不透 4.整体感知课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两个方面。 师:你真会概括,真会读书。 板块三 品读《马鞭》,品悟“道趣” 1.理清课文脉络 师:请同学们默读《马鞭》,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哪几种实在的道具? 生:第1自然段介绍了马鞭,第2自然段介绍了鞋底,第3自然段介绍了酒壶、酒杯。 2.研读第1自然段,了解马鞭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京剧表演为什么要使用马鞭?有什么妙处?请根

第23课京剧趣谈

23*京剧趣谈 主备教师:大井小学胡林梅 教材内容 《马鞭》和《亮相》 教材分析 本文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盧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 2•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 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关于京剧的知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京剧的特点和作用,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对于享有如此盛管的京剧,你们了解吗?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走近京剧的知识,去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将课文读正确,不会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学习,也可以问问同桌。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京剧的道 三、检查学情况 具和表演方式) 1・教师出示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驰骋尴尬彻底鲜明虚拟唯恐制服高妙纳鞋底仆人突

第24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戏曲唱腔片段,导入新课。在学生查找、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播放《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把抽象的艺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1.谈话导入,激发学趣 同学们,京剧是三大国粹之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盛誉!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启艺术之旅,感受京剧的魅力!(板书:京剧趣谈)

2.资料交流,了解京剧 (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提示①: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示②:胡琴、锣鼓 提示③:中国国粹 提示④:梅兰芳 (2)学生借助材料,了解作者徐城北。 学习任务二:初读自学,感知京剧悟“趣”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导读”和作业预习单,完成整体感知环节,课堂上通过预习单检查预习效果,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学习任务三:问题导学,感受魅力品“趣”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支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适时补充京剧道具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京剧艺术的奥秘。) (一)细读共学,趣谈《马鞭》,体会京剧的道具艺术。 1.了解马鞭 默读第1自然段,提取信息,自主梳理,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研读“好处” ◇预设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表演自由。 ②学生朗读提升。 ◇预设2: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拓展练习: ③交流反馈:皇帝骑马一般用黄色的,霸王骑乌骓马用黑色的,吕布骑赤兔用红色的,刘备骑的卢白马用白色的,穆桂英是女子一般用粉色的。

《京剧趣谈》课件

《京剧趣谈》课件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京剧知识的文章——《京剧趣谈》。(板书课题) 高亢臀部调换凸现晕眩滑稽寒暄宴会相仿缰绳迸裂驾驭手眼通缉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京剧表演的虚拟化? (4)本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京剧表演的虚拟化? (2)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演员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请用笔划出来。(3)演员的表演除了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要表现人物的外貌特点。这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两个字概括?请用笔划出来。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圈划有关词句。 (2)讨论思考题。指名汇报。板书:马鞭儿用法;实在虚说。(3)朗读本段。注意读出幽默风趣的语气。重点读好:“就拿骑马

来说吧……马鞭儿甩在哪儿的代表在骑马。”这句话把本来大家所熟知的表演程式轻而易举地说清楚了,让初次看京剧的外国人明白了“一桌二椅”代表各种不同类型剧目的含义,让外国人了解了京剧表演的独特魅力。真是妙不可言!你能用幽默风趣的语气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艺术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风采跃居“中国戏曲之首”,与意大利的歌剧、印度的梵剧、俄罗斯的芭蕾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戏剧。它博大精深,艺术表现古今中外人物千姿百态。我国的京剧是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最好的窗口。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艺术——京剧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与京剧有关的知识吗?请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资料) 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为皇帝祝寿,得到了京城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徽班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南北戏曲的特点,形成了京剧。 京剧的形成可以归结为“徽汉合流”和“集南北之大成”。徽班在进京的过程中,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优秀戏曲的特点,同时又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形成了京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