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说课讲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说课讲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说课讲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

运算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

一、回顾

1、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 ,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其中 叫分子, 叫分母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 ,分数的值不变.

3、当B=0时,分式无意义,当 时,分式的值为0。

课前热身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二、 例题 例1 (1)当x= 时,分式

x

32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1

-x x 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b 351-有意义; 32214253335,,,,,x a x x b x y -+-2221321,.()

m n x x c m n a b x x -+++--+,

(4)当x 、y 满足 关系时,分式y

x y x --有意义。 练习 1、当x________时, 1x x x

-- 有意义 . 2、当x=-3时,在下列各分式中,有意义的有( ) (1)33(2)(3)(2)(3),(2),(3),(4)33(2)(3)(2)(3)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A. 只有(1); B. 只有(4); C.只有(1)、(3); D.只有(2)、(4)

3、下列分式中的x 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零?

例2约分(1)3232105a bc a b c -; (2)2432369x x x x x

--+

.通分:(1)

2342527,,2912c a a b a b --; (2)2142,,242x x x x

+--

练习 约分 2211123x x x x +-+();().

通分:

例3 分式的加减乘除

(3)1111-÷??? ??--x x x (4)()d cd b a c ab 234322222-?-÷

练习

(2)

421422---x x c ab bc

a 2321525-96922++-x x x y x y xy x 33612622-+-223(1)2a

b a b ab c

-与23(2)55x x x x -+与2

32(2)2(2)m n m n m n ----3

2(1)22x x x x +--222244(1)224y x y x y x y y x +++--

《分数乘分数》本节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分数》本节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针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3、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作,又要重学习。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口算题。

高中数学《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高中数学《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对数的运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说明八个方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对数与对数运算》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对数运算的三个性质和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是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归纳和类比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一步加深对指数函数的理解,为对数函数和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指数及其运算性质,对数的概念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此外,本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而且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化简。 (2)掌握换底公式,并能将对数式转化为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归纳和类比、转化和化归、分析和综合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正确应用。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用具 计算机与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首先在课本例5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和青海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为背景,结合幻灯片给出的地震时的部分图片,号召学生一起表达对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的深切哀悼:默哀1分钟。然后提出和地震相关的三个问题:(1)地震的震级是怎样度量的呢? (2)震级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3)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7.1级和5级地震的多少倍呢?它们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让学生讨论并猜想答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一方面,使学生回想起“举国同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3.2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Λ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Λ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二环节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1]计算: (1) y x 34·32x y ; (2)22-+a a ·a a 212+.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 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例2]计算: (1)3xy 2 ÷x y 26;(2)4412+--a a a ÷4122--a a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一、说教材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两者是互逆的关系,而在这一章中,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也为高中数学探索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及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②掌握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指数的类比以及对数概念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辩证发展和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设计意图:由于数学的学习还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它的历史背景,因此我首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对数的定义,而对数和指数的转化实际上为我们后面学习反函数提供了依据,故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即是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其次,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也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对他们进行了概念性的教学。而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转化思想,和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程序 (一)教学教法选择如下: 1.游戏教学法 2.讲练结合法 3.借助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概念的内容有畏惧心理,缺乏主动性,但是高一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对游戏活动的参加积极性较高,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是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通过一些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题型层层深入进行讲练,对进一步理解两种式子的对照和对数定义起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求一些简单的对数,及对a、x、N能知二求一。 注:学法指导:1.参与课堂,多动笔,多交流 2.产生成功感,提高对数学习的兴趣(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5.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2m ,如果它的长为a m ,那么它的宽为_____m . 上面的问题中出现了s a ,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 (2)增值代入作商法 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 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 例:约分 4 4422+--x x x 解: 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 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2m ,如果它的长为a m ,那么它的宽为_____m . 上面的问题中出现了s a ,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 (2)增值代入作商法 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 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 例:约分 4 4422+--x x x 解: 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 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初中数学八年级分式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方程》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对数及其运算说课稿

《对数及其运算》说课稿 贺燕 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这节课对数的概念是在之前指数运算和指数函数的学习基础之上展开学习的,对数首先作为一种运算是由指数式引出的,在这个式子中已知一个数和它的指数求幂的运算就是指数运算,而已知一个数和它的幂求指数就是对数运算,(而已知指数和幂求这个数的运算就是开方运算)所以从方程角度来看待的话,这个式子有三个量,知二求一,恰好可以构成以上两种运算,所以引入对数运算是很自然的,也是很重要的,此外对数作为一种运算,除了认识运算符号“log”以外,更重要的是把握运算法则,以便正确完成各种运算,由于对数和指数在概念上相通,使得对数法则的推导应借助指数运算法则来完成,既掌握了推导过程又加深了“指对”关系的认识,这点要特别予以关注。 学情分析:对数运算符号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认识对数的一个障碍,其实与之前学生学习过的加减乘除等符号一样,表示一种运算,不过对数的运算符号写在前面,学生不习惯,所以在认识上感到困难。 本节重点是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掌握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难点是对数求值。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更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对数的概念”这一知识更好的理解,结合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六部分:问题引入,概念深化,应用举例,巩固训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穿插运用。 本节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对数概念与 =,指数概念有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 a N b >≠之后,给出两个特殊的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这样既为a a a (0,1) 学生以后读有关的科技书给出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大大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

八年级数学下册16.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6.1.1认识分式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16.1.1认识分式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第1课时。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 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 四.结合教学情境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五.结合模式方法策略说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如下: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个代数基础知识,是对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同时,也为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代数问题,诸如“函数”、“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与意义 设计意图:分式概念是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 设计意图:由于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待定字母,即分式的分母并不像分数的分母那样是某个确定的常数,在具体解题中,学生极易将分式无意义的情形与分式值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便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 由于布局的调整,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梧桐树学校的学生流动量很大,班里的优等生很少,中等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居多,甚至中等生也较少,之前在分数和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练,这给本节分式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针对这种状况,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复习和探究新知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显得更突出,知识、过程、技能、效果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知。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doc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同合九义校研究课教案 课题: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21.2.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师:蒋正团 班级:八、三班 时间:2010年 3月10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 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分数入手进行教学,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类比与比较的思想能力。 2 通过分数与分式的联系与区别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 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可类比分 数的基 本性 用式子表示是: 质来识记。 AAMA A M , (其中M B BMBB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 二、时间与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例 2:约分 ( 1) 16x 2 y 3 ; ( 2) x 2 4 20xy 4 2 4x 4 x 解(2) x 2 x 2 4 4 = ( x 2)( x 2 2) = x 2 . 4 x ( x 2) x 2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 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 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范文_0950

2020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范文_0950 EDUCATION WORD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 稿范文_0950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对数的运算说课稿[整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对数的运算说课稿[整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2.2.1 对数的运算说课稿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课程标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对准要求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能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对数运算. 数的概念”后进行的,它是上节内容的延续与深入,同时也是研究学习后续知识对数函数与性质的必备基础知识.学习本节课,要体现本节内容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 学情分析: 对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数运算是一种类似于但又不同于实数的加减乘除、指数的运算的全新运算.要探究并发现其运算性质,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对数定义进行简单对数计算,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常用对数计算,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学生还熟知指数的运算性质.有这些已有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再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并能自主完成探究、发现、证明、应用的全过程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运算性质进行对数运算. 应用对数运算性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发现、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运算性质的探究、发现、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运算性质的发现与证明 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由导学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新知识,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将成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创设者,师生对话的聆听者,学生探究发现的引导者. 学法:学生将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将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宰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问题:1.对数是怎样定义的, 2.对数与指数有怎样的相互转化关系, 3.指数有哪些运算性质,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新发现的创造都得以现有认知水平和经验为基础~因此~设计旧知识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铺平了道路. 二(探究、发现对数运算性质 (一)猜想 问题:请从所学过的运算中,以一种为例,说明它有那些运算性质,类比这些性质你能猜想对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为下一步探究发现指明方向. (二)探究、发现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式”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 2、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知道,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八年级学生一方面可能会对原有知识有所遗忘,从心理上愿意去验证,愿意去猜想,从而激活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能进行分式化简、变形。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体现,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通过类比、探索分数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课堂教学我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从“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1: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引入新课,我设计了以下的情景导入: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4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 学习重点: 1.探索分式的意义及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的方法. 2.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学习难点: 1、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学习过程: 填空: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住售价是______元. 观察你列出的式子,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给出分式的定义: 形如B A (A 、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例2、探究: 1、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x x ; (2)141 +-x x .

2、当x 是什么数时,分式522 -+x x 的值是零?根据分式的意义判断. 3、x 取何值时,分式11 -+x x 的值为正?可能为负吗? 4、x 取何整数值时, 16 -x 的值为整数? 例3、已知分式b ax a x +-2,当x =3时,分式值为0,当x =-3时,分式无意义,求a ,b 的值. 可类比分数来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 质来识记. 分式的约分 例4、约分 (1)4322016xy y x -; (2)444 22+--x x x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讨论: (1)求分式4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 ,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15.2.1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15.2.1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做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2)、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对于这个课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 教材的内容与地位 《对数函数》是人教B版必修1第三章内容.主要学习(1)对数函数的定义(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利用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进行初步应用. 对数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后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学习对数函数既是对前面所学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学习其他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学过指对互化原理,已经树立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而经过对一、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研究后,学生对函数研究思路有了更加理性的思维.但是对数是一个新出现的代数形式,学生在对数的四则运算方面掌握的并不好.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借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地位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对数函数的定义;通过探究例1会利用对数函数定义求相关函数的定义域; 2、会画出具体的对数函数图像; 3、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定点等); 4、通过探究例2学会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大小.(已知真数大小,比较两个对数值大小;已知对数值大小,比较真数大小;已知对数值、真数大小判定底数范围。)获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课题介绍 选自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根据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学习,是整式的一种补充,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常用工具.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中较为重要的一课,是今后学习分式约分与通分,分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的前提,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分式的性质及基本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类比的理性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重难点分析,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应用此性质进行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体会,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2、学法分析 在学法指导上,根据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进而对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出探究.例如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2 填空: (1) () 3 x xy y =, () 2 2 33 6 x xy x y x ++ = 解:∵x≠0, 同理可化简第二个. (2) ()() 222 12 , a b ab a b a a b - == 学生自己解答.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例3(1)23 225;15a bc ab c -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彻底约分后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练习2(通分): 把各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29;69x x x -++22 6126. 33x xy y x y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 (a、b、c、d表示整数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