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理化指标检验主要方法

大豆油理化指标检验主要方法

引言

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为了保证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理化指标检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大豆油理化指标检验的主要方法。

酸价测定方法

酸价是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检验油脂的新鲜度和保存状况。大豆油的酸价检测可以使用滴定法进行。

滴定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氯仿和酚酞指示剂。 2.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样品,直到溶液由粉红色转变为稳定的红色。 3. 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溶液和样品的体积计算酸价。

过氧化值测定方法

过氧化值是指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指标,反映油脂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过氧化值的测定常用直接滴定法和硫酸铁法。

直接滴定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碘化钾溶液和硫酸。

2. 将样品与硫酸氢钾溶液混合,使之产生碘化过氧,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淀粉溶液,使反应终止。

3. 使用0.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样品,直到溶液变为淡黄色。

4. 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溶液和样品的体积计算过氧化值。

硫酸铁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硫酸铁溶液和甲醇。 2. 将样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络合物。 3. 使用硫酸铁溶液滴定样品,直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 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溶液和样品的体积计算过氧化值。

色泽测定方法

色泽是评价大豆油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大豆油是否受热过度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色泽可分为色度和透明度两个方面。

色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将其转移到色度计中。 2. 根据仪器的说明,调整色度计的参数,并记录读数。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热至60°C左右。 2. 将样品倒入测量透明度的容器中,记录透明度仪器的读数。

渗透值测定方法

渗透值是评价大豆油脂肪酸组成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大豆油是否被杂质污染。渗透值的测定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

气相色谱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将其转移到气相色谱仪中。

2. 设置气相色谱仪的参数,包括温度和气流速度等。

3. 运行气相色谱仪,记录和

分析样品中的各个脂肪酸的含量。

总结

大豆油理化指标的检验对于保证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

大豆油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和渗透值的主要检测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准确评估大豆油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品质。

豆油检验规程()

大豆油检验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大豆油的质量检测。 2 引用标准 GB 1535 3 检测 3.1 感官性状 本品经目测、口尝应符合本品的感官要求:无气味、口感好;色泽澄清、透明。 3.2 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选用方法:烘箱105℃恒重法 3.2.1 仪器和用具 电热恒温烘箱;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箱;天平:感量0.0001g;烧杯:50ml;称量皿:容量约30~50ml 3.2.2 操作方法 用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皿称取混匀试样约10g(w准确至0.001g),在105±2℃温度下烘90min,取出冷却,称重。在烘20min,直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如后一次重量大于前一次重量,则取前一次重量(w1)。 3.2.3 结果计算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按下列公式3-25计算: 水分及挥发物(%)= (W-W1)/W×100 式中:W—烘前试样重量,g W1—烘后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3.3 酸价测定 3.3.1 仪器和用具 滴定管;锥形瓶:250ml;试剂瓶;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等;天平:感量0.001g。 3.3.2 试剂 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N 碱液滴定至中性。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3.3.3 操作方法 称取均匀试样3~5g(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食用油的质量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探究

食用油的质量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探究 作者:杨晓 来源:《中国食品》2022年第14期 食用油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但食用油领域仍然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如食用油非法添加、掺假等,长期摄入问题油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并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完善食用油质量的检测方法、探究食用油的质量控制对策成为解决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 一、食用油行业概述 食用油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营养源和重要能源物质。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油主要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菜籽油等;常见的食用动物油有牛油、猪油等。 1.食用油的加工工艺。食用油一般有两种加工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作物中分离出来,优点是食用油的各种成分保留得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浸出法是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用溶剂将油脂从处理过的固体油料中萃取出来。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具有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等优势。 不同的油料因其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状的差异会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一般来说,高含油油料,如芝麻、花生多采取压榨法,而低含油油料,如大豆一般采用浸出法。 经过制取得到的原油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有色物质等杂质,必须经过精炼处理。一般来说,油脂精炼包括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两种方法。化学精炼包括过滤、脱胶、脱皂、脱酸、脱色、脱嗅;物理精炼包括过滤、脱胶、脱皂、脱嗅。目前,大多数食用油加工工厂一般采用化学精炼工艺。 2.食用油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食用油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原辅料标准、生产卫生规范、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及检测方法等6方面的标准体系。 在总体标准方面,我国先后发布了GB 1014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对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调和油、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及食用动物油脂作出明确定义和技术要求,对规范食用油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豆油酸价的检测方法

大豆油酸价的检测方法 概述 大豆油酸价是评价大豆油脂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判大豆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油酸占大豆油中脂肪酸的比重很高,因此,测定大豆油酸价对于评估大豆油质量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大豆油酸价的检测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常见的检测方法 目前,测定大豆油酸价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酸值测定法和红外光谱法。 1. 酸值测定法 酸值测定法是一种经济、易行、准确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酸性的钠氢氧化物水溶液进行中和反应,计算每克油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从而得出大豆油酸价的数值。具体步骤如下:

(1)取适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少量苯酚指示剂,用氯仿洗涤去除杂质,然后干燥; (2)将干燥后的大豆油样品称取2-3克,加入已称好的丙酸钠钾溶液中,用稀盐酸标定氢氧化钠的用量,计算出每克油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 (3)据此计算出大豆油酸价的数值。 酸值测定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其代表的是油脂总酸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油脂品质的好坏。 2.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各种不同种类脂肪酸的含量,并推算出大豆油酸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样品粉碎至小颗粒,然后加入碳酸钾;

(2)将样品研磨至细粉末,然后平铺在红外光谱分析仪上; (3)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扫描; (4)根据比较法计算大豆油酸价。 红外光谱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 结论 大豆油酸价是反映大豆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酸值测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其中,酸值测定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其代表的是油脂总酸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油脂品质的好坏。红外光谱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能准确地测定油脂中各种不同种类脂肪酸的含量,并推算出大豆油酸价。因此,红外光谱法是更为推荐的大豆油酸价检测方法。

大豆油理化指标检验主要方法

大豆油理化指标检验主要方法 引言 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为了保证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理化指标检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大豆油理化指标检验的主要方法。 酸价测定方法 酸价是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检验油脂的新鲜度和保存状况。大豆油的酸价检测可以使用滴定法进行。 滴定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氯仿和酚酞指示剂。 2.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样品,直到溶液由粉红色转变为稳定的红色。 3. 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溶液和样品的体积计算酸价。 过氧化值测定方法 过氧化值是指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指标,反映油脂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过氧化值的测定常用直接滴定法和硫酸铁法。 直接滴定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碘化钾溶液和硫酸。 2. 将样品与硫酸氢钾溶液混合,使之产生碘化过氧,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淀粉溶液,使反应终止。 3. 使用0.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样品,直到溶液变为淡黄色。 4. 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溶液和样品的体积计算过氧化值。 硫酸铁法的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入硫酸铁溶液和甲醇。 2. 将样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络合物。 3. 使用硫酸铁溶液滴定样品,直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 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溶液和样品的体积计算过氧化值。 色泽测定方法 色泽是评价大豆油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大豆油是否受热过度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色泽可分为色度和透明度两个方面。 色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将其转移到色度计中。 2. 根据仪器的说明,调整色度计的参数,并记录读数。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1. 取一定量的大豆油样品,加热至60°C左右。 2. 将样品倒入测量透明度的容器中,记录透明度仪器的读数。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充分了解摄入存在掺假及安全性问题油脂对人体的伤害。 2、了解不同种类植物油特性,掌握其感官评定方法。 3、学习对食用植物油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测定方法,从而判断其是否掺假及品质的好坏。 [实验原理] 1、食用植物油感官评定:利用食品感官评定的基本技术和食用油的一些感官特性进行鉴别判断。 2、浓硫反应法 植物油成分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浓硫酸与之反应时主要是脱水反应,也就是碳化,将里面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反应,不同植物油会呈现不同颜色,以此判断是否掺假。 3、冷冻试验法 待检油样倒入试管至其高度的2/3处,于冰箱冷藏放置4小时,取出观察,不同植物油会呈现不同状态,可以此区分,鉴别是否掺假。 4、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 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常用酸碱中和法,其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产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新鲜油脂的酸价很小,随着储存期的延长和油脂的酸败,其酸价随之增大,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直接说明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下降。在GB1535-2003《大豆油》、GB156-2004《菜籽油》中规定,其原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4.0 mgKOH/ g,四级成品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3.0 mgKOH/ g 。酸价高于3.5 mgKOH/ g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哈喇味;酸价超过4 mgKOH/g 较多时,人们如果食用了这种油脂后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酸败严重的油脂不能食用。 5、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6、过氧化值: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以及含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油脂是否新鲜和酸败的程度。常用滴定法,其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85)”规定:过氧化值(出厂)≤0.15%。 [实验材料] 1、仪器:减压蒸馏装置;离心机;微量注射器(10);碘量瓶(250 mL);各种分析天平; 10 mL具塞玻璃离心管;常用玻璃仪器;容量瓶(25 mL)。 2、试剂:酚酞指示剂(10 g/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 KOH )=0.05 mol/ L ];碘化钾溶液(150 g/L );韦氏碘液试剂;三氯甲烷(分析纯);冰乙酸(分析纯);可溶性淀粉(分

大豆油煎炸过程理化指标与LF-NMR弛豫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大豆油煎炸过程理化指标与LF-NMR弛豫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史然;王欣;刘宝林;卢海燕;赵婷婷 【摘要】在对大豆油无料/薯条煎炸过程[温度:(180±5)℃,持续36 h]中的酸价(AV)、粘度(V)、吸光值(A)及总极性化合物(TPC)含量等及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特性(峰起始时间T21、T22、T23、相应的峰面积比例S21、S22、S23、单组份弛豫时间T2w)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理化指标与其LF-NMR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豆油的酸价、TPC含量及S21峰面积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增大,T21、T22峰起始时间及T2w则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减小(r2 >0.90),粘度、吸光值随煎炸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符合二项式关系(r2 >0.90),而T23峰起始时间及S22、S23与煎炸时间之间无明显规律性变化.煎炸薯条后,油样的酸价、粘度、TPC含量、吸光值及S21均较无料煎炸显著增大(P<0.05),而T21、T22峰起始时间及T2w显著缩短.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酸价及TPC含量与T2w、T21,粘度与T2w,吸光值与S21间均可建立良好的相关性模型(R2>0.93).模型验证合理可靠,可通过油样的LF-NMR检测结果有效预测其理化指标的变化.%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and simple test is needed in order to capably monitor the frying oil quality and ensure the fried food safety.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of several analytical indicators(e.g.acid value,viscosity,absorbance values and TPC content) and the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 T2 relax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xation time:T21,T22,T23,the corresponding peak area:S21,S22,S23 and the single component relaxation time:T2w) of soybean oil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frying process of no foodstuff or potato chips(180 ±5 ℃ for 36 h).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粮油食品检验基本技能

粮油食品检验基本技能 粮油食品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样品采集技能 样品采集是粮油食品检验的第一步,对样品的正确采集可以保证分析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样品采集需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选样、标识、保存等环节。在选样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注意 避免污染和变质。在标识样品时应注明采样地点、时间、编号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防晒和避免温度过高或 过低等因素对样品造成影响。 二、理化指标检测技能 理化指标检测是粮油食品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物质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判断其质量状况。常见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灰份、脂肪含量、酸价等。在进行理化指标检测时需要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 和仪器操作技能,并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三、微生物检测技能

微生物检测是粮油食品检验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样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进行检测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分离方法,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四、残留物检测技能 随着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残留物检测成为了粮油食品检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残留物检测需要掌握相应的分析方法和仪器操作技能,并注意样品预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五、食品质量评价技能 食品质量评价是对粮油食品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在进行食品质量评价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食品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注意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面。 以上是粮油食品检验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提高粮油食品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原料采购的质量检验方法

食品原料采购的质量检验方法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行食品原料采购时 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原料质量检验 方法。 一、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是最直观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通过对食品原料的外观进 行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辨别出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在检验水果原 料时,应检查外皮是否光滑、无明显的伤痕和烂点;检验肉类原料时,应注意外观是否有异常颜色和异味。 二、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的气味、口感、味道等进行评估,从而 判断其质量状况。例如,检验乳制品原料时,可以通过闻其气味来判 断是否新鲜;检验谷物原料时,可以尝试其口感来判断是否有异物。 三、理化指标检验 理化指标检验是一种以科学手段对食品原料进行分析和测试,通过 测定食品原料中的某些指标来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常见的理化 指标检验包括含水率、PH值、重金属残留等。例如,在检验谷物原料时,可以通过测量其含水率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四、微生物指标检验

微生物指标检验是对食品原料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 含有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菌群。这种检验方法对于一些易受污染的 食品原料尤为重要,如生肉、蔬菜等。常见的微生物指标检验包括总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验等。 五、农药残留检验 对于植物类食品原料,农药残留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通过取样并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可以对食品原料中的农药残 留物进行检测。农药残留检验结果应与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比对,以 确定食品原料是否符合要求。 六、重金属检验 重金属检验主要用于检测食品原料中是否含有超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通过取样并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可以判断食品原料是 否受到污染。如果发现重金属残留超过标准限值,食品企业应及时采 取措施,以确保生产的食品安全。 七、添加剂检验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食品原料都会添加一定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检验的目的在于确保添加剂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且添加剂种类不超出规定范围。检验方法包括取样检测、色谱 分析等。 综上所述,食品原料采购的质量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 环节。通过外观检验、感官检验、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指标检验、

粮油产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方法

粮油产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方法 粮油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可以给我们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事件日益频发。为了解粮油的质量品质,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但传统的大型仪器的检测方法,仪器大、费时长、成本高,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现场快速监管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费时短、易操作、灵活快捷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结果并能简化样品制备和操作过程,其主要特点为现场、快速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活,符合现代检测的需求。目前,国外的粮油产品快速检测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国内对其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粮油产品组分测定 拉曼光谱是一门基于散射效应而发展起来的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具有测试样品非接触性、非破坏性、检测灵敏度高、时间短、样品所需量小及样品无需制备等特点,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不会对样品造成化学的破坏、机械的损失、光和热的分解,被广泛用于食品、医学等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础上,拉曼光谱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拉曼光谱技术检测食用植物油质量慢慢也已开始探索。 东野广智等结合拉曼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仪,定性判别亚麻油各组分含量,发现可以根据拉曼光谱特征频率和近红外光谱谱峰,区分亚麻油的各组分含量的不同,为以后定性分析亚麻油的成分提供了参考。刘燕德等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食用植物油,采集了分别掺有5%~20%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芝麻油,把得出的拉曼光谱与PLS结合建立定标模型,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均达到95%以上,因此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掺假植物油。 章颖强等结合介电谱技术和拉曼光谱技术,把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值作为标准值,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分析食用植物油中饱和脂肪

大豆油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

大豆油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两种前处理方法比较 作者:王亚宁,李琳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6期 王亚宁,李琳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测试化验中心,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要:比较了乙酰氯—甲醇甲酯化和三甲基氢氧化硫(TMSH)法甲酯化两种甲酯化前处理 的差异,通过比较,建立了快速简便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可以 为实验室采用。 关键词: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法 大豆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占油脂总量的90%以上,是油脂 的主要成分。大豆油脂的特性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与配比有关。大豆油脂不饱和脂肪 酸中所含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该重要营养物质必须从植物油脂中获 得[1]。大豆是亚油酸含量较高的油用植物,亚油酸可防止血清中胆固醇的增加和沉积,软化血管,对防治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均有重要作用。亚麻酸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调节细胞膜 适应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2]。 由于脂肪酸不稳定,必须经过衍生才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而甲酯化是气相色谱测定油脂 脂肪酸的常用衍生方法。甲酯化方法包括三氟化硼法(BF3—甲醇法)、酸法甲酯化法(浓硫酸—甲醇法)、碱式甲酯化法(氢氧化钾—甲醇法)、三甲基氢氧化硫法。其中,酸法甲酯化法 易造成长链脂肪酸的损失[3,4],三氟化硼毒性大,对试剂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操作危险性大。本文比较了三甲基氢氧化硫法和最经典的乙酰氯甲酯化法,选出了最为简便快速的甲酯化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大豆油(购于超市); 脂肪酸甲酯标准品(含15种脂肪酸甲酯); 甲醇:色谱纯; 甲苯:色谱纯; 乙酰氯:分析纯; 碳酸钠溶液:6%; 三甲基氢氧化硫-甲醇溶液(TMSH):0.2mol/L; 甲基叔丁基醚:色谱纯;

地沟油检测技术

地沟油的检测技术 1.地沟油简介 “地沟油”一般是指用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和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的油脂。是废弃动植物油脂、泔水油、煎炸老油的 总称。(狭义上的地沟油是指餐饮地沟中捞取的油腻漂浮物;泔水油是指从剩饭、剩菜收集的上层浮油;煎炸老油是指因在高温下反复用于煎炸食品而发生氧化聚合等劣变不可再继续食用的油脂。) 2.地沟油主要有害物质 地沟油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黄曲霉素,苯并芘,重金属离子,溶剂残留等等。 食用油经过了高温烹饪和下水管道的脏污环境,其间发生了水解、氧化、酸败等化学变化,生成了许多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 2.1黄曲霉素B1 是一种剧毒物质,它对人和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长期食用[1]地沟油,就相当于长期摄入黄曲霉素,从而导致胃癌、肠癌或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等疾病。 2.2溶剂残留量 由于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及化学物质,尤其是其中含有的甲苯物质,一旦人们长期食用,该物质会引发白血病。 2.3苯并芘 其自身不能直接致癌,经过酶激活才具有很高的致癌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2.4重金属。 人体内的蛋白质和酶等物质能跟重金属发生反应,使它们在人体的某些器官内失去活性并不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次油因来源不同、精炼加工程度不同,不仅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等油脂伴随物含量大幅降低,营养价值显著降低,而且还残留数量不等的重金属、真菌毒素、油脂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成分。二次油中的脱色油和脱臭油,其色泽、气味、滋味等感官指标,以及酸价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常接近或完全达到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掺混后难以与合格食用植物油区分。 3.案例分析 左边这张图是新京报报道的一起地沟油案件。资阳一火锅店使用“老油”被消费者投诉,虽然经检测无禁止物质。但法院认为未检出禁止物质并不代表属于

大豆油检测报告

GB 1535-2003 大豆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加工的大豆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以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T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52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方法 GB/T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GB/T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T5530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GB/T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 GB/T5532 植物油脂碘值测定 GB/T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 GB/T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法 GB/T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法 GB/T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T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 GB/T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15687 油脂试样制备 GB/T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 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GB/T17756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附录A 附录B CODEX-STAN 210-1999 指定的植物油法规标准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措施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措施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措施 发布时间:2015-05-19 17:30:13 来源:点击数:170 大豆油简称豆油,为半干性油,是从大豆油料中提取后精炼制得的。大豆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1分子甘油三酸酯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高级脂肪酸形成的中性酯。大豆油中脂肪酸组成主要是亚麻酸51%~57%、油酸32%~35.6%、亚麻酸2%~10%及饱和脂肪酸7%~14%,其中亚麻酸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大豆油属于亚麻酸型油脂。大豆油是食用植物油一种,可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等的原料油脂。 质量合格的大豆油是澄清透明,无不良气睐,其颜色呈淡黄色,而大豆油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大豆油浑浊不清、颜色深黄、氧化酸败等,其具体表现为理化指标不合格。 大豆油浑浊是由于大豆油不够纯净,其中仍含有很多悬浮杂质,这些杂质主要包括物理杂质、胶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蜡质及在精炼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杂质。其中物理杂质是由于大豆油的过滤澄清工艺过程进行的不彻底,或是在大豆油生产或贮备过程中,由于设备不够密封,而使物理污染物混入所致,因此,对大豆油的过滤澄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还要保证大豆油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不被二次污染。而胶溶性杂质和脂溶性杂质是由于大豆油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的工艺过程中处理不彻底造成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其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的工艺过程。大豆油中含有少量不能被皂化去除的蜡,这些蜡可使油脂浑浊、透明度下降,而且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

中含有水时,不仅会降低大豆油的透明度,而且会使大豆油在贮存过程中发生酸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并且在后期要采用加热的方法去除大豆油中残留的水。 另一个大豆油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大豆油的氧化酸败。这是由于大豆油中含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过氧化物极易分解为醛、酮、酸、醇、烃等小分子物质,而这些小分子物质又大多具有恶臭气味,俗称哈味。此时大豆油的酸价升高,折射率增大,色泽、气味及滋味等品质变差,这表明油脂发生了氧化酸败。防止大豆油经空气氧化产生酸败的方法是尽量减少大豆油中的水分、金属离子、光敏物质及亲水杂质的含量,并在贮存中要避光、避热。 在实际生产中,一方面通过对大豆油进行精炼加工,使其中杂质含量尽量减少,得到符合品质要求的大豆油,以减轻大豆油空气氧化和水解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入抗氧化剂和增效剂,来提高大豆成品油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经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常用作植物油抗氧化剂的有BHA、BHT、PG、TB—HQ、合成生育酚等。这些抗氧化剂是化学合成的,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对其在油脂中的添加量有一定限制(见表11—2,表11—3)。通常,在油脂中添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氧化剂可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另一种提高稳定性的方法是在油脂中添加增效剂。常用的增效剂有磷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和生育酚等。另外,一些微量物质如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等也是影响大豆油品质的因素,这些物质虽含量微少,但具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必须避免大豆油中含有这些有毒物质。其中农药

食品检验方法及操作规程

食品检验方法及操作规程 1、简要介绍 广义的食品检验是指研究和评定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它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如国际、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食品检验的内容包括对食品的感官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检测等。 食品检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分析,食品辅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感官鉴定等。狭义的食品检验通常是指食品检验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体外观的特性、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验。检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2、主要方法 分析化学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检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检验技术已能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的准确度。 食品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等。根据被检验项目的特性,每一项指标的检验对

应相应的检验方法。 除传统的常规分析方法外,仪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食品卫生检验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以上检验方法按照检验项目,大致可以分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食品检验无机成分的分析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铜、铅、锌、锰、镉、钙、铁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原子光谱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赖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设备费用较低、操作比较简单以及检验结果受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小等优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根据统计,在分析化学面临的任务中,将近50%的检验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完成。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食品中无机成分的检验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测定,一直是一个被政府和民众特别关注的检验项目。因为汞容易在生物体中传递,可以被水体蓄积。汞进入人体内,特别是进入人脑后几乎不能够被排出,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中毒,损害中枢神经。 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光谱法完成。有机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子光谱法完成。相关检验中,特别是农药残留,如有机氯、苯并(a)芘、拟除虫菊酯、有机磷等的测定得到普遍的关注。 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鉴定化合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

大豆油检验操作规程

大豆油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大豆油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豆油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82。 4.2 质量指标:见《大豆油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碘瓶、滴定管、回流瓶、分液漏斗、磁蒸发皿、气相色谱仪。 4.4 试药与试液:冰醋酸、氯仿、碘化钾、硫代硫酸钠、淀粉指示液、氢氧化钾、乙醇、氢氧化钠、酚酞指示液、硫酸、氯化钠、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 4.5 操作方法:

4.5.1 来源:本品系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4.5.2 性状 4.5.2.1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本品可与乙醚或氯仿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4.5.2.2 相对密度:按《相对密度检验操作规程》检验,应为0.916-0.922。 4.5.2.3 折光率:按《折光率检验操作规程》检验,应为1.472-1.476。 4.5.3.4 酸值:按《脂肪与脂肪油检验操作规程》中酸值检验,应不大于0.2。 4.5.3.5 皂化值:按《脂肪与脂肪油检验操作规程》中皂

化值检验,应为188-200。 4.5.3.6 碘值:按《脂肪与脂肪油检验操作规程》中碘值检验,应为126-140。 4.5.3 检查 4.5.3.1 过氧化物:取本品10.0g,置250ml碘瓶中,立即加冰醋酸-氯仿(60:40)30ml,振摇使溶解,精密加入饱和碘化钾溶液0.5ml,密塞,振摇1分钟,加水3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0.5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10.0ml。 4.5.3.2 不皂化物:取本品5.0g,精密称定,置250ml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取氢氧化钾12g,用水10ml 溶解后,用乙醇稀释至100ml)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标准措施

大豆油常用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办法 发布时间:-05-19 17:30:13 来源:点击数:170 大豆油简称豆油,为半干性油,是从大豆油料中提取后精炼制得。大豆油中重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1分子甘油三酸酯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高档脂肪酸形成中性酯。大豆油中脂肪酸构成重要是亚麻酸51%~57%、油酸32%~35.6%、亚麻酸2%~10%及饱和脂肪酸7%~14%,其中亚麻酸占比例最大,因而大豆油属于亚麻酸型油脂。大豆油是食用植物油一种,可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原料油脂。 质量合格大豆油是澄清透明,无不良气睐,其颜色呈淡黄色,而大豆油常用质量问题重要有大豆油浑浊不清、颜色深黄、氧化酸败等,其详细体现为理化指标不合格。 大豆油浑浊是由于大豆油不够纯净,其中仍具有诸多悬浮杂质,这些杂质重要涉及物理杂质、胶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蜡质及在精炼过程中形成不溶性杂质。其中物理杂质是由于大豆油过滤澄清工艺过程进行不彻底,或是在大豆油生产或储备过程中,由于设备不够密封,而使物理污染物混入所致,因而,对大豆油过滤澄清必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还要保证大豆油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不被二次污染。而胶溶性杂质和脂溶性杂质是由于大豆油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工艺过程中解决不彻底导致,因而要严格控制其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工艺过程。大豆油中具有少量不能被皂化去除蜡,这些蜡可使油脂浑浊、透明度下降,并且不利于人体消化吸取,因而有时

还要对大豆油进行脱蜡解决。另一种引起大豆油浑浊因素是精炼过程中形成不溶性杂质,如油脚、皂脚、白土等,对这些物质去除重要是运用物理分离办法,如过滤、重力沉降、离心分离等,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拟定适当工艺参数,保证对其进行有效分离。 大豆油中重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纯净甘油三酸酯是无色无味,大豆油呈现淡黄色是由于大豆原料中某些脂溶性色素在制油过程中溶人了大豆油中所致,而大豆油中气味是由非脂成分引起。当大豆油呈现出深黄色或棕黄色时,这重要是由于大豆油中存在某些杂质成分,而这些杂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胶质及磷脂等被降解,产生降解产物呈现棕褐色,尚有些杂质如生育酚氧化后生成深红色醌类物质。大豆油中这些杂质不但影响大豆油外观,并且它们也表白大豆油已经发生了变质。在大豆油生产过程中产生某些低分子醛、酮、醇、游离脂肪酸、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物质会使大豆油产生不良气味,而大豆原料自身也具有有味物质,加工中引入大豆油中溶剂、皂粒、白土等残留物质,都会影响大豆油气味,因而,要想得到品质优良大豆油,必要要将其中杂质清除干净,这就规定严格控制大豆油生产过程中水化脱酸、吸附脱色、蒸汽脱臭、结晶脱蜡等工艺参数,尽量减少杂质含量,有效保证大豆油质量。 大豆油酸败也是大豆油中常用质量问题,其中某些酸败属于水解酸败。在大豆油生产过程中要用到水,这就使大豆油中溶解某些水,虽然大豆油对水溶解度很小,但大豆油中杂质会增大其对水溶解度。当大豆油中具有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 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 相对密度的测定: 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