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海洋生物论文

虎鲸,海洋生物论文
虎鲸,海洋生物论文

虎鲸

基本资料

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背呈黑

色,腹为灰白色,有一个尖尖的背鳍,背鳍弯曲长达1米,嘴

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食肉动物,善于进攻猎物,是

企鹅、海豹等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还袭击其它鲸类,甚至是

大白鲨,可称得上是海上霸王。

中文学名:

虎鲸 拉丁学名:

O. orca 别称:

逆戟鲸、杀人鲸 二名法:

Killer Whale/Orca/Gramp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目: 鲸目 科: 海豚科 族: 齿鲸 属: 虎鲸属 种: 虎鲸 分布区域: 虎鲸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岛。

体型尺寸

出生身长体重:2.2~2.6m 、160kg

虎鲸尺寸:雄性成熟一般14-15岁左右。这个时间段应该为 5.5-6.1

米之间, 雌性在8-12岁性成熟时为4.6-4.9米。20-25岁是完全成熟就是

长到最大的时候,比较可靠和常用作参考的成年雄性尺寸一般在19英尺到

27 英尺(6.7-8.2 m)之间(米切尔1975年) ,经常在8,000 磅到12,000 磅

(3,628-5,442 公斤). 最大记录在32 英尺。 (9.75 米) 和21,000 磅(9,524 kg).被

记录于佩蓝和瑞利1984年,成年母虎鲸一般在16英尺到24 英尺。 (5.2-7.3 米),

体重在3,000 磅到8,000 磅左右(1,361-3,628 公斤).最大记载记录是28 英尺。

(8.53 米)重15,000 磅(6,803 公斤).同样在佩蓝和瑞利1984年的报告中。根据

(IWC, 1981)北大西洋捕获过的2661多头虎鲸来看,雄性的平均记录在6.1米(20

英尺)而雌 鲸平均数据为5.5米(18英尺).不过在1998年伯纳得和瑞利的记载中,

西北太平洋的雄性个体平均为7.20米,而西北大西洋的为6.17米。成年大个体

的雄性胸鳍可长达近2米,达到体长的

20%,1.2米宽,而雌性为11-13%。背鳍

雄性大个体高达1.8米,尾叶2.7米宽,雌

性背鳍为0.9米。

寿命:雄—50~65年;雌—80~100年

称号:“海中之虎”.虎鲸而且还是很美

的一种动物哦!

外型特征

雌雄虎鲸外观区别(上雄下雌)

虎鲸的体型极为粗壮,是海豚科(Class Delphinidae )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头部呈圆锥状,没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耸的背鳍位于背部中央,其形状有高度变异性,雌鲸与未成

年虎鲸的背鳍呈镰刀形,而成年雄鲸则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约

1至1.8米。胸鳍大而宽阔,大致呈圆形,这点与大多数海豚科成员

的典型镰刀状胸鳍不同。上、下颚各有10至14对大而尖锐的牙齿

(sharp teeth)作为武器(weapons), 每颗牙大概有8cm。在海湾的浅水

地带,它还喜欢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钩拉海藻,发出“呼呼”的声音,

不久,浑身就披满了半透明的海草。[1]

虎鲸的体色图样主要由黑与白这两种对比分明的色彩组成,位

于身体腹面的白色区域自下颚往后延伸至肛门处,在全黑的胸鳍之

间变得狭窄,到了肚脐后方产生分歧,尾鳍腹面亦为白色。背部与

体侧皆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侧腹处有白色斑块,眼睛斜后方

亦有明显的椭圆形白斑。在背鳍后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马鞍状斑纹

(saddle)。

生活习性

群居,每群2~55只不等,同伴间眷恋性很强。游速快,平常时速30海里,捕食时可以更快。性凶猛,捕食鱼类和海狮、海象、海豚、海豹等海兽,还时常袭击蓝鲸等大型须鲸,也食企鹅等海鸟。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为动物界中发声最复杂的种类,且不同种群间音调各有差异,类似人类的“方言”,为动物学家所关注。全年繁殖,妊娠期可能长达13~16个月,每胎1仔。雌鲸4岁性成熟。饲养寿命最长为50年。

地区分布

虎鲸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southern Japan),冰岛(Iceland),

对于水温、深度等因素似乎没有明显的限制。它们在高纬度地区有相当

高的栖息密度,特别是在猎物充足的海域。它们的移动情形普遍与追踪

猎物或增加捕食率有关,时间通常在鱼类产卵季与海豹的生产期。到了

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数的虎鲸都栖息于浮冰边缘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须

鲸、企鹅、海豹等为食。它们会迁徙至何处、会移动多远,目前仍未有定论。部分虎鲸会终年停留于南极海域,而在北极的虎鲸则很少接近浮冰。据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虎鲸研究者指出,当地有定居型(resident)与过境型(transient)两种型态的虎鲸群,当地终年皆可发现此二种群体。部分个体有非常大的活动范围,由各地的照片辨识结果发现,有些虎鲸的活动范围自阿拉斯加(Alsaka)一直到南方的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 )。

习性特点

虎鲸头部

虎鲸时常会有跃身击浪、浮窥等行为,或是以尾鳍或胸鳍拍

击水面。虎鲸的泳速最快可达时速55公里,可闭气17分钟

左右。当周遭空气凉爽时,通常可看见它们低矮而呈树枝状

的喷气。它们对船只的反应多样,冷漠忽视或是充满好奇心

都有可能。偶尔会集体搁浅,群体有时会被困在潮池或海湾

中。在北极与南极海域,因为风吹而快速产生的浮冰对虎鲸

而言是一大麻烦,有时会因此迫使它们停留于水面开阔的小水域里相当长的时间。

虎鲸喜欢群居的生活,有2-3只的小群,也有40-50只的大群,每天总有2-3个小时静静地呆在水的表层,因为肺部充满了足够的空气,所以能够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鳍。群体成员间的胸鳍经常保持接触,显得亲热和团结。如果群体中有成员受伤,或者发生意外失去了知觉,其它成员就会前来帮助,用身体或头部连顶带托,使其能够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觉时也扎成一堆,这是为了互相照应,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它们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种群为社会组织,在广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着生存长大。

位于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定居型虎鲸,其基本社群单位为小型母系群体,一般由2至9头血缘关系相近的虎鲸所组成,此母系群体会长期维持稳固,所有成员似乎会共同分担养育工作。几个这样的群体会共同组成一个「小群」(pod,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间有社交行为联系的鲸目动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鲸与仔鲸,多半由最年长的雌鲸居于领导地位( females are the family elders),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鲸通常是该雌鲸的后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鲸长到9米还在小群中生活。定居型小群面对其它小群时有特殊的致意方式:面对对方一段距离排成两行紧密纵队,然后两个小群的成员会互相混杂,似乎是在表明其社交地位。他们的小群很和睦(stable),稳定(capture),只有死亡(death)或者被俘(capture)才能被破坏。他们每个小群一起社交,休息,互相依存强大(socialize and rest in extended family groups, and literally thrive on each other’s company)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母系社会

他们的社会形态是母系,交配对象的选择比较复杂,不是由雄性的力量决定一切:例如鲸群的族长有时能活到80岁,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她们选择交配的对象一般是鲸群内部年长的雄性。雌鲸选择对象的标准科学家并不清楚,现在很少观察到交配的现场,只知有母亲,不知父亲在哪。

地位平等

鲸群内没有父子关系和父女关系,雄性的责任是出去寻找食物,

然后引导鲸群集体猎杀,分工明确,没有地位的高低;而母女、母

子关系则非常稳定,是一辈子的关系,一般不会离群。出现孤鲸的

原因一般是受伤或迷路。当族群过大时,会“分家”,产生一个新的

族群。

种群现状

虎鲸并没有灭绝之忧,也不属于什么保护动物。位于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虎鲸,无论是定居型或过境型皆仅余数百头,同时深受污染、重型船只行驶,以及猎物减少等生存威胁。密集的赏鲸活动可能会干扰虎鲸的生活,而那些为了保护鲑鱼养殖场免受鳍脚类入侵的人们可能会将虎鲸驱逐出它们原本偏好的栖地。估计在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域约有8500头虎鲸,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头,日本外海可能达2000头以上,而夏季在南极水域约有8000头虎鲸分布,分布范围内的其它地区可能在数百至千余头之间。目前在日本(Japan)、印度尼西亚、格陵兰(English)、与西印度群岛(West Indies)的捕鲸者仍持续捕捉虎鲸,虽然捕杀量少,但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海上霸主

虎鲸的身体强壮而有力,体形很大,呈纺锤形,表面光滑,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用来保存身体的热量。体长约为6-8米,体重2000-5000千克。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头部较圆,没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fins),十分显眼,雄兽的可达1.5米高,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颌上共有40一50枚圆锥形的大牙齿,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虎鲸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两极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虎鲸喜欢栖息在从0℃到12-13℃的较冷水域,温暖的海洋中数量较少,即使有时也常常潜到水温较低的深水地带。它行动的流动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公里,但较常出现在离海岸30公里以内的水域中。游泳前进的速度也很快,时速可达54公里。潜水的时间也很长,最多能达到30分钟以上。

编辑本段猎食对象

虽然它的牙齿非常坚硬,但却不如鲨鱼的牙齿那么锋利,

因此主要用于摄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个吞

下的。虎鲸的食物多样,由小型结群鱼类、鱿鱼(枪乌贼),一

直到大型须鲸与抹香鲸(Sperm Whale)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

猎物;其它的如海豹等鳍脚类动物、海龟、海豚、海狗、海獭、

海牛、儒艮(dugong)、鲨鱼、魟等,甚至还有鹿与麋鹿,似

乎是趁它们游泳横渡水道时伺机捕食。甚至还会利用涨潮冲到

海岸边,捕捉来不及逃走的海豹企鹅。各群似乎有自己偏好的

食物种类,例如某些族群主要以鲑鱼、鲔鱼、或鲱鱼等鱼类为主要食物,某些群则会巡视鳍脚类的登陆地寻找猎物,或跟随迁徙中的鲸群,有如狼群追踪北美驯鹿的情景。虎鲸显然需要合作以袭击并制服大型猎物,但它们也会合力将鱼群集中成一个大球,然后轮流钻入取食。虎鲸也会偷吃延绳钓渔船上钩的鱼获,或吃食渔民丢弃的下杂鱼等。它们似乎会选择性的咬食须鲸的舌头。其猎物可能深受对虎鲸的恐惧所影响,当虎鲸出现时鳍脚类动物会逃往陆地或冰上,鲸豚则会游入浅水域或藏匿于浮冰的裂隙间。

虎鲸猎食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海洋兽类,如海豚、海狮、海象等,有时也捕食乌贼和鳕鱼、鲆鱼、鲭鱼、沙丁鱼等各种海洋鱼类。虎鲸是凶猛的,海洋中的露脊鲸、长须鲸、座头鲸、灰鲸、蓝鲸等大型鲸类也都畏之如虎,就慌忙避开。虎鲸在捕食的时候还会使用诡计,先将腹部朝上,一动不动

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尸,而当乌贼、海鸟、海兽等接

近它的时候,就突然翻过身来,张开大嘴把它们吃掉,有时也会用

尾巴将猎物击昏,如海狮等,再进行捕食。

虎鲸不以人类为食,野生虎鲸从未有伤人记录,只有水族馆里长期受压抑的虎鲸伤过人。这是人的悲剧,更是虎鲸的悲剧。

南极虎鲸分类

南极南部正是虎鲸的集中地,当地有三类虎鲸, A型虎鲸是最

典型的虎鲸,眼睛上方的白斑中等大小,主要以鲸类为食;B型虎

鲸比A型虎鲸小,眼睛上方的白斑较大,主要以鳍足类为食,B

型虎鲸可能也会以企鹅作为食物;C型虎鲸很小,眼睛上方的白斑

向上倾斜,以硬骨鱼为食。

其实在南极还发现了第四类虎鲸: D型虎鲸,D型虎鲸最初在1955年的新西兰被拍摄, 在2004年以后有六次目击D型虎鲸的记录。D型虎鲸有极细小的白色眼斑,它分布在纬度40°S 及60°S之间亚南极水域, 它们的头部更呈球状并类似领航鲸,D型雄鲸有极狭窄的背鳍并向后倾斜。目前对D型虎鲸的食性还是不明, 但是有照片显示D型虎鲸会掠夺渔船捕获的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下图中,自上而下分别是A,B,C,D四种语言大师

如果说座头鲸是鲸类中的“歌唱家”,白鲸是海中“金丝雀”,那么虎鲸就是鲸类中的“语言大师”了,它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捕食鱼类时,会发出断断续续的“咋嚏”声,如同用力拉扯生锈铁门窗铰链发出的声音一样,鱼类在受到这种声音的恐吓后,行动就变得失常了。虎鲸不仅能够发射超声波,

通过回声去寻找鱼群,而且还能够判断鱼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

这种能力,对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动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

面十分黑暗,很难在这种环境里看清远处的捕食目标。

在海上旅行的人常把虎鲸说成是变化无常的海妖,渔民们则称

它为“海上霸王”,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作品中还将它叙述为“复仇

之神”,这些都在暗示虎鲸是一种吃人的动物。

其实这完全是人们的想象,因为虎鲸虽然是凶猛而贪食的海中

巨兽,但在历史上却从未有过有根据的吃人纪录。但是咬死人的情况曾经出现。美国佛罗里达州橙县Sheriff办公室公共信息官员说,星期三(2月24日)下午,在位于Orlando的SeaWorld's Shamu Stadium的一名训练员被虎鲸(killer whale)杀害。这名女训练员40岁,下午大约2点左右,她在公园里喂养鲸的地方,突然,她滑倒并跌入了池塘,池塘里的一条虎鲸令她受到致命的伤害而溺毙.报导说还引述目击者Victoria Biniak描述道,“那个训练员当时正在向人们解说有关鲸的事情,然后她走离开了那个窗户。接着,那条鲸,在池塘里飞跃得真的非常快,它游回来,向空中呼啸,抓住了那个训练员的腰部,并开始摇晃她……”Biniak说,这条虎鲸的名字叫Tillikum,或者是Telly, 将近32岁大,有12300磅。在1999年7月5日那天,一个男游客藏起来,并在公园关门后跳入虎鲸Tillikum这个池塘。结果第二天早上发现他已经死亡。在这条虎鲸从加拿大来到SeaWorld Orlando之前就曾有过伤害并使训练员淹死的前科。那是1991年2月21日,一个20岁的训练员Keltie Byrene滑倒并跌入Tillikum虎鲸的池中,她被虎鲸在池子里拉来拉去,不断被拉到水下。其他训练员试图救她,但她还是被溺毙了。

饲养驯化

在水族馆里可以饲养驯化,既聪明又听话,还能学会许多技艺,表演

各种节目,最激动人心的节目有“迎客”:随着铃声将巨大的头部露出水面,

向观众徐徐游去,以示“欢迎”,或者任凭饲养员骑在背上到处跑,甚至还

让饲养员把头伸入它的巨嘴里,一动也不动;“跃水吞鱼”:破水而出,张

开大口,跃到5米多高处,吞下挂在那里的一条大鱼;“速游中纵跳”:先

沿着池边快速游泳,破浪疾驶,时而跃出水面;“召之即来”:听到召唤信

号,立即游过来;“猫捉老鼠”:虎鲸腹部朝上,两只胸鳍露出水面,驯养

员坐在它的胸部,一只手握着它的牙齿,随虎鲸在水中兜上几圈之后,便跳进水中,这时,虎鲸从背后追上,再次把他驮在背上,并且多次重复着这个动作……。其实,虎鲸变得这样温顺是因为人们掌握了它的一个弱点:一旦离开了同类而单独生活时,胆量就变得很小了。当然,在精彩的表演之后,鲑鱼、金枪鱼等美味佳肴作为奖赏也是必不可少的。

1862年,一个名叫埃斯里特的人,从一头逆戟鲸的胃中发现了13头海豚和14只海豹,因此,逆戟鲸理所当然地成了刽子手。killer whale/orca/Grampus的英文、荷兰文名称,意即杀鲸之意。属于齿鲸类,巨大的躯体上有黑白分明的斑与别的鲸区分开来。

喷射水柱

虎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须鲸一样,又细又高。

雄性体长近10米,体重8.5-10吨;雌性体长8米左右,重6-8吨。头圆大,吻钝而短,牙齿40~50枚,呈钉状。背鳍高大,特别是雄性,鳍高可达1.8米,状如倒置的戟,因而得名“逆戟鲸”。胸鳍大,呈卵圆形。黑、白对比的体色是其最明显特征:背部黑色,头侧面、生殖器两侧及整个腹部为白色,眼后方有棱形白斑,背鳍后两侧有晕状灰色带。

存活率低

由于鲸鱼肉鲜美可口,而且鲸的肝可以制成鱼肝油,很多渔民都下海打捞鲸鱼,用枪或一种特殊的捕鱼工具将其击毙后,拖上岸解剖。因为长期捕捉虎鲸,使其数量大大减少,加上近期空气污染、海洋污染,使得虎鲸的存活率大大降低。

得名逆戟鲸

虎鲸体长近10米,重7.8吨,雌的比雄的要稍小些。它们以苍茫碧海为家,各个海区几乎无所不在,但以南极、日本近海和挪威至北极三个海区的虎鲸数量为最多。虎鲸的上下颌长着20多枚10~13厘米长的锐牙利齿,朝内后方弯曲,上下相互交错着,嘴一张,尖齿毕露,阴森恐怖。其牙齿的排列方式和形状不仅利于撕裂、切碎猎物,而且使被擒猎物犹如囊中之物,难逃“虎口”。逆戟鲸体型呈优美的流线型,行动敏捷,游泳本领高强,而且花样繁多。一会仰游,一会翻滚,一会又将身体直立于水面,游起来随心所欲,常将其背鳍突出水面,犹如古代武器的戟倒竖于海上,因此得名“逆戟鲸”。

残暴贪食,小须鲸、海豚、海豹、大型座头鲸、灰鲸、白鲸,

甚至水中之“王”——蓝鲸均在它捕获之列。除此之外,各种鱼、海

鸟、乌贼等海洋动物,也决不轻易放过。它们最常用的捕食方式是

群起而攻之。当捕鱼时,它们便由若干组成一个包围圈,将鱼团团

围住,然后轮番冲入鱼群,美美地饱餐一顿后,便扬长而去。对于

鱼、乌贼等此类小型动物可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吞噬,而对于大型

哺乳类,双方便会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当它们袭击大型动物时,往

往一齐出击。例如,有人曾目击7头虎鲸袭击一头小须鲸悲壮场面:

三头身强力壮的雄虎鲸对小须鲸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一头咬住尾,另一头则咬头部,剩下的一头则从全方位进攻,只用45分钟,便将小须鲸活活咬死,其余四头便一拥而上,瞬间便将小须鲸扫荡殆尽。有时一动不动地浮在海面上,肚皮向上,俨然一具僵尸。每当成群的海豚或海狮在海面上游泳觅食时,往往不明真相,不知不觉便靠近,这时,虎鲸会迅速一翻身,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捕而食之。

虎鲸从不主动向人类进攻,而且聪明伶俐,乐于跟人相处,稍加训练,便可做各种表演,可见其具有很好的记忆能力。然而,除了友好的一面之外,似乎还有很强的报复心理也记忆力。一位爱斯基摩老人告诉我一个真实故事:在阿拉斯加最北端的巴罗小镇,有两个年轻的爱斯基摩人曾向一对虎鲸开枪,没有打中,却遭它们的报复,在此后的几年中,只要他们一出海,那对虎鲸就会赶来向他们进攻,有好几次差点送命,吓得他们一直到老,再也不敢下海捕鱼了。

虎鲸新物种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基因组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虎鲸线体粒的脱氧核糖核酸测序后发现了至少3个新的虎鲸物种,这也表明全球海洋中存在不止一种虎鲸。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高度平行测序技术”对139只虎鲸线粒体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了测序。这批虎鲸来自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在南极海域生活的两种分别主要以鱼和海豹为食的虎鲸可能属于新物种,此外,北太平洋地区也存在新的虎鲸种群。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遗传学家菲利普·莫林表示,与其他鲸类一样,虎鲸体内的线粒体也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不查看整个基因组很难发现新进化的虎鲸物种,但利用“高度平行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虎鲸组织样本完成对虎鲸线粒体的基因组测序,从而分辨出新物种。

海洋环境保护论文

海洋环境保护 中文摘要: 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因此,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环境幽美,自古就是人口密集之地,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内容摘要 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与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 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 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 关键词:海洋藻类人类贡献危害 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藻类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 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藻类的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 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 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没有不孕细胞层包围。它可以 定义为: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大类。藻类种类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藻类可以分为海水藻类和淡水藻类。严格意义上讲,它可以分为8个门类:蓝藻门,金藻们,硅藻门,甲藻门(其中包括隐藻),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后两门为海水藻类,如:

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和海带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海洋藻类。淡水中6个门的藻体需显微观察。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航天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和研究藻类。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大约在四、五十亿年前,地球上一片浑沌,到处雷电轰鸣、风暴疾驰、激浪滔天,没有氧气、没有生命、一片死沉、荒凉的景象。世界上这样的情景度过了漫长的十多亿年,到了距今约三十五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才出现了蓝藻。蓝藻里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出氧气。氧气的诞生,给地球带来了曙光,带来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中的氧气越积越多。直到距今十八亿年到六亿年之间的震旦纪,地球上完全成了个藻类世界,除了蓝藻外,还有绿藻、褐藻等,并出现了大型的藻类。这时氧气的浓度达到百分之一左右。有了一定浓度的氧气,才能产生动物。氢在六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出现了原生动物。如有孔虫,放射虫、水母等。而水生的藻类开始向陆地进军,产生了裸蕨。到了距今四亿年前的泥盆纪,陆地上已有了大量的蕨类植物了,海洋中出现了鱼类,陆地上已有大量的蕨类植物了,海洋中出现了鱼类,这时大气中氧气已达到百分之十。有了大量的氧气,在大气层上部形成

海洋的重要性论文

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 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海洋中 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 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 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 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 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 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 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除了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外,辽阔的海域还是交通的通道、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事业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的高峰期,由于陆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海洋客观上已成为世界后备资源基地及某些主要战略资源的接替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 决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人类开发海洋资源主要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 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 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其次,生物工程技 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

关于珊瑚的论文

珊瑚礁——海底的绿洲 阴暗冰冷的海底世界中,珊瑚礁毫无疑问更像一片仙境:五颜六色的海洋动物游弋于奇形怪状的珊瑚丛中,构成了美丽的海中热带雨林景观。而却珊瑚礁被视为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 一、珊瑚礁的定义、结构及其分类 珊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它由礁前带、礁核带和礁后带这3个基本相带组成。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珊瑚礁有很多种类:珊瑚礁与陆地相连接的地形。在适宜珊瑚生长的海域,因海底火山爆发和隆起等而形成陆地,周围的浅滩就会附着珊瑚。珊瑚不断向外侧生长,好像为岛屿镶边一样,逐渐向外扩张。现代最长的岸礁沿红海沿岸发育,中国台湾恒春半岛和海南岛沿岸也有岸礁发育。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称为岸礁;陆地与珊瑚礁之间有一个水深数十米的泻湖(lagoon)的地形。在原为岸礁的状态下,因地壳变动和海面上升等原因,岛屿逐渐下沉,而在外洋一侧,珊瑚礁不断延展便形成这样的地形。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隔以泻湖的堡礁,又称堤礁;岛屿完全沉没,仅留下围绕岛屿的环状珊瑚礁的地形。有时在reef(礁滩)上面砂石堆积,也会形成较小的岛屿。礁体呈环带状围绕泻湖,有的与外海有水道相通的称为环礁。马尔代夫(Maldives)和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等便广为知晓;呈台地状高出附近海底,但无泻湖和边缘隆起的大型珊瑚礁称为台礁;还有点礁,即斑礁,是堡礁和环礁泻湖中的礁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 二、珊瑚礁的形成过程 珊瑚虫将食物消化以后会分泌出石灰质,形成骨骼与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新生的后代又在这些遗骸上繁殖生长,久而久之,形成了海底千变万化的珊瑚形态。新一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1)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2) 1.3.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现状及特点 (2) 1.3.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 2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发展对策分析 (3) 2.1 加强依法治海,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3) 2.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治理旧的污染源,防止新的污染源.. 4 2.3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 (4) 2.4 加强渔业资源研究,制定合理捕捞量定额 (4) 3 结语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发展空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人们便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海洋,海洋也因此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疆土。70年代以来,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被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计划,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0.008平方千米,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千米的水平[1],且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为满足十几亿人口日益增长的对食物、海洋药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制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阳光、水、空气、矿物等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基础物质。生活在海洋这一水体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机制,使得海洋生物最终将日光转换为化学能量和各种特殊的细胞产物。海洋生态环境赋予了海洋生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化学成分多样性、食物网的复杂性、整体性和脆弱性。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生态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1)立体空间:水生环境由全球海洋构成一个运动的、相互连通的立体空间,并形成海洋——陆地——大气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地球生命系统;(2)互相制约因素:水生环境使生物间关系更加密切,使一种生物同周围其它生物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特殊关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每种海洋生物都处在相互交错的食物链中,在捕食和被捕食中相互依存,循环往复,形成复杂的食物网;(4)其它因素:防卫、洄游、生殖、捕捞因素等[1]。这些因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繁衍和补充。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赋予海洋生物有别于陆生生物的显著特点。海洋生物体内形成了特殊的生化机制,生物间又形成了相互影响的生化体系,整个海洋生物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共轭生态化学系统。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不断更新,种群也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整个地球每年生产的生物总量相当于1.5×1010t有机碳,而海洋生物就占了87%。已知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约3.4×1010t,有约20万种海洋生物。目前,海洋每年向世界人类提供9.0×107t以上的渔产品——高质量的蛋白食品。据估算,每年仅海洋鱼类的生长量多达6.0×108t,在不破坏资源的前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与思考

2.海洋生物学-发展简史: 1674年,荷兰A.van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O.F.米勒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19世纪前期,C.G.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C.R.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J.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英国E.福布斯在19世纪中期先后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8个带;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出版《欧洲海的自然历史》。德国V.亨森于1887年提出浮游生物(Plankton)的概念,并对海洋浮游生物开展了定量研究。1891年,德国E.H.哈克尔提出游泳动物(Nekton)和底栖生物(Benthos)两个概念。上述3个生态类群的概念,至今仍广为应用。1908~1913年,丹麦C.G.J.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

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C.E.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瑞典S.埃克曼的《海洋动物地理学》(1935、1953)、美国J.W.赫奇佩斯等主编的《海洋生态学和古生态学论文集》(1957)和H.B.穆尔的《海洋生态学》(1958)等,都促进了海洋生物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叶 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设立滨海生物研究机构,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半(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几番。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那波利)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国在大西洋岸的伍兹霍尔,于1888年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在太平洋岸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前身海洋生物实验所,于1891年创建,等等。它们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特别是伍兹霍尔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工作,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 60、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和微量化学元素测定等数理化新成就、新技术的应用,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如英、日学者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控制海洋鱼苗性别的方法;美国发射海洋卫星调查海洋鱼群的数量和种类变化等。该阶段的特点是:①海洋生物学研究出现了大综合趋势,海洋生态系研究兴起。如对珊瑚礁生态系、上升流生态系的研究。②实验生物学研究大力开展,并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进行水产增养殖研究,“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据统计,中国海藻养殖1983年年产150多万吨(鲜品),日本约为50多万吨;中国对虾养殖产量1984年已达2万吨,大大超过了同年的捕捞产量。③向深海和远洋两个方向发展。研究深海和远洋生物的生命活动、代谢规律和演变及其资源,如对南大洋磷虾资源的调查和利用;美国等国学者在深海海底,发现独特的化能自养的细菌和动物等组成的海底热泉生物群落,它们组成了一个与陆地、淡水以及绝大部分海域迥然不同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④海洋生物药物研究兴起。自50年代后期在柳珊瑚中发现有价值的药用成分后,沿海各国纷纷从海洋生物中寻找药物,目前已知的海洋药用生物已有一千多种。 中国对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曾活跃一阵。30年代初在厦门组织了全国性的“中华海产生物学会”,30年代中期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青岛。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国海洋生物研究基本处于停顿状态。50年代及其以后,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水产局和海洋局系统以及一些省市,先后建立了海洋生物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全国性的海洋调查、渔场调查、海洋水产养殖和栽培,以及实验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较高水平的成果。 3.海洋生物学- 研究内容 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且随着海洋调查手段和开发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地发展。可以说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分类、形态、区系分布、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等,在海洋生物学中均有相应的发展。但研究程度相差甚远,目前海洋生态的研究较为成熟,已形成海洋生态学。

论文海洋生物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题目:海洋生物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作者:胡志鹏 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对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其中包括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分布和归宿的作用以及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此外,作者还就知何保护海洋环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时常在说我们人类的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比如我们的工厂直接排放的污水,比如我们的轮船所泄露的原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再比如我们的对海底资源的开采业造成了很多的环境破坏。海洋的环境破坏会对生物的数量造成一定损伤,但是,这些都是直接的影响,我同时还对海洋的生物进行了捕杀和狩猎,那么海洋生物的数量锐减和种群环境失衡会不会反过来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呢? 海洋对人类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福利需要方面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 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也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 因此,开发海洋就必须保护海洋,开展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调查与 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成果不仅能为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而 且可为其未来作出有效的预报服务.本文就海洋生物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一概 述,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1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 海洋生物对污染物的首要作用是摄取,包括吸附和吸收两种情况.吸附是物质结合于体 表细胞壁的过程,既有可逆的物理吸附,也有可逆性较小的化学吸附.吸收则是污染物穿过 体表(通过鳃、消化道的壁)进入体内,主动或被动地转移(经血液、血淋巴的循环)到其 它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生物通过被动机制吸附并结合于细胞表面的金属量,比通过代谢或依靠能量作用所吸收 的金属量少得多.吸附污染物的多少,与生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例有关,个体小的生物 如浮游植物比表面较大、代谢率高、吸附量也多,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从几分钟到几小时) 即可达到平衡,浮游动物的平衡时间也较短(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一般每单位时间内污染 物的穿透量是表面吸附量的函数.生物的生理状况、生活周期、摄饵习性和种群密度等对吸 附作用会产生显着影响.如活的比死的刚毛藻能更有效地吸附甲基汞、生物种群密度大吸附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所在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 09级 学生姓名黄晓辉 学号 091375026 编号 116 2010年 11月14 日成绩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介绍 摘要:双壳类又称瓣鳃纲,为软体动物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寒武纪初。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双壳类各种特征进行系统介绍,依据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进行系统分类。 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 前言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瓣鳃纲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分为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等三个目。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具有食用性、药用性和工业用途。 1.特征 1.1分布历史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1]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先后在全国各地泥盆系中,采集了大量双壳类化石,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双壳类已被证实是泥盆系的主要门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泥盆纪双壳类达40余属,200余种。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2] 1.2壳与外膜 大多数双壳类有两枚相似的壳,身体可以完全缩入壳内。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最小的壳仅有2mm长,如珠蚬类(Sphaeriidae)的一些种,最大的壳长可超过1m,壳重达300kg,如砗磲(Tridacna)。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umbo),壳顶所在的一端为前端。根据壳顶位于身体的前端背面,可以将壳定位。围绕壳顶形成许多细密的同心线,称为生长线,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线也增多。两壳的前、后端及腹缘游离,背面有韧带(ligament)及绞合齿

海洋生物资源论文

蔡菲菲201200191003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级5班

目录 摘要 (3) (一)引言 (4) (二)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5) 1.近海水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5) 2.近海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5) 3.污染严重,引发赤潮,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5) (三)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5) 1.陆源污染物 (5) 1)工业污水排海 (6) 2)城市生活污水排海 (6) 3)农药、化肥污水排海 (6) 4)海洋石油运输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上溢油事故频发 (6)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6)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6)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6) (四)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 (6) 1.把经济发展速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6) 2.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不够 (7) (五)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 (7) 1.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7) 2.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 (8) 3.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8) 4.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8) 5.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 (9) (六)结论 (9) (七)参考文献 (10)

山东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结课论文 浅谈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 摘要 近十年来,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临岸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治污净化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向河道和入海口无度排放,污染了海洋。还有的甚至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支配下,企业长期不安装治污设施,任其自然排放,使得海洋这块蓝色宝地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部分海湾和近海海面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呈日益加剧的趋势。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主要对策有: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等。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洋污染;因素;防治措施;科学开发 第3 页

海洋生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生命过程及其规律,并探索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生殖与发育、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物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设计思路: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生物学》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分布以及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思路如下:1)介绍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简述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适应;3)讲述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主要介绍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海洋真菌、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包括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等;并行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微生物学、 - 1 -

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后置课程:海洋生物学实验、生物海洋学。 本课程与上述课程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与化学方向有关海洋生物与生态的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海洋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各生态类群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海洋资源论文

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作者:柯婷婷 C10物流2班 101320239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管理系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膨胀和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于是我们不得不把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浩瀚无垠的海洋,有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各种各样丰富的海洋资源还没有被大众了解。充分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将来的生存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如何将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运用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开发的最主要的问题。在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我们要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捕捞,渔业,水产,食品,环境。

目录(一)富饶的海洋水产资源 (二)海洋捕捞 (三)渔业资源 (四)水产养殖 (五)海洋食品加工 (六)海洋环境污染 (七)海洋环境治理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海洋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现如今,海洋丰富的资源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对海洋的开发早已经不再困难。从原来的海洋渔业资源到现在对海洋深层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还有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海水养殖等产业,都是对海洋的一种开发和利用。 但是随着人们对海洋的进一步探索,我们蔚蓝的海洋也开始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海洋的水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海水污染严重,造成海面出现赤潮现象。沿海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海水富营养化和营养盐失衡,海洋生态环境丧失或改变,危及海里的各种水生动植物。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在海洋开发的同时偶小的防止海洋遭受污染,这是我们大家首先解决的难题。在海洋的保护和环境的治理方面,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海洋生物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机构。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游侠开发,合理建设水产养殖,保护海洋。对于各种海洋产品要做到合理捕捞,在食品加工方面也要安全卫生。 在我们享受着海洋带给我们的各种资源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保护海洋的义务,让我们与海洋和谐相处!

海洋生物资源论文

蔡菲菲 201200191003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级5班

目录 摘要 (3) (一)引言 (4) (二)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5) 1.近海水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5) 2.近海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5) 3.污染严重,引发赤潮,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5) (三)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5) 1.陆源污染物 (5) 1)工业污水排海 (6) 2)城市生活污水排海 (6) 3)农药、化肥污水排海 (6) 4)海洋石油运输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上溢油事故频发 (6)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6)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6)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6) (四)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 (6) 1.把经济发展速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6) 2.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不够 (7) (五)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 (7) 1.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7)

2.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 (8) 3.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8) 4.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8) 5.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 (9) (六)结论 (9) (七)参考文献 (10) 浅谈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 摘要 近十年来,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临岸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治污净化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向河道和入海口无度排放,污染了海洋。还有的甚至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支配下,企业长期不安装治污设施,任其自然排放,使得海洋这块蓝色宝地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部分海湾和近海海面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呈日益加剧的趋势。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主要对策有: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等。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洋污染;因素;防治措施;科学开发

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 什么是海洋生物学及海洋

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 什么是海洋生物学及海洋生物学家是做什么的 这是一个比你想像中要难以回答的问题。海洋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的学科。那么海洋生物学家是做什么的呢? 对有些人来说,海洋生物学家是来训练海豚的。对另外的人来说,海洋生物学家是来管理海洋野生资源保护区的。对这个问题有多种回答。我认为海洋生物学家是研究,保护,或者管理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者的一类人:如果你研究海洋中鱼类种群的变化,你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如果你管理海洋野生资源保护区,你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如果你在用计算机记录有关海洋生物的信息,你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如果你从海绵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药物,你可能也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作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你可能数一数生物的多少,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序列,在实验室里观测海洋生物,或者建立数理模型来预测它们在减少捕鱼活动后的数量。因此,海洋生物学家做很多事情,共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工作都与海洋生物有关。 我想训练海豚和鲸鱼 这是我的建议:你应该欣赏海豚和鲸鱼在游泳和令人激动的运动时的美丽和优雅,为许多面临灭绝的鲸鱼而担心和支持那些致力于保育它们的机构。 但是,你必需了解,在这个世界上,很少人研究鲸鱼或者其它海洋哺乳动物,比起一生研究鲸鱼来讲,成为一个职业美式橄榄球球员要更容易一些。对成为海豚训练员来说,这也是一样的。是的,在美国有许多公共水族馆,但是海豚训练员的数量是极少的。我收到的电子邮件开端是这样的:我一直想成为一个海豚训练员。这可以,但是你最好也有其它的选择,就好像是激励摇滚乐歌手通常会干一份其它的工作。 如果你真地想研究海洋哺乳动物,这里有两条途径。在大学里,你主修生物学,修脊椎动物学,生理学,和进化论等课程。大多海洋哺乳动物学家是生物系毕业的。另外一条路是主修兽医学,希望以此了解哺乳动物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以及哺乳动物的生物学和相关的疾病。这是一条少有人走但也很有意思的路。具有二者中任何一科训练的人都可以在水族馆中成为海豚训练员。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把海豚训练员看成海洋生物学家,尽管他们中的一些可能对公众进行教育。 那么,该怎么做呢?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或者支持当地的海洋生物学家! 我想成为一个海洋生物学家

海洋生物论文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 2014.12

摘要: 中国领海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本世纪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随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治理海洋生态污染,有利于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解决好海洋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海域生态环境现状污染治理生态平衡 前言: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海洋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海洋的资源以及环境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损害。 一、中国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领海统称为“中国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南以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与太平洋相邻,南至大巽他群岛,面积493万平方公里。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一线与黄海分界,面积7.7万平方公里。黄海与东海的分界是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南角间的连线。黄海面积417,000平方公里,东海面积751,100平方公里。东海与南海之间以台湾海峡沟通,其分界线经福建东山岛南端至台湾南端的鹅銮鼻。南海面积约为3,685,000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中国海蕴含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作为北太平洋西部的陆缘海,受大陆影响较大。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此线西北均为平缓的大陆棚,海底地形与地质构造为大陆的延续部分;此线东南多为大陆坡、海槽和深海海盆,地形复杂。中国海大陆棚所占面积广,其中渤海、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棚。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棚也很广阔,分别占该海区面积的2/3和1/2以上,其馀为大陆坡、海槽或深海盆。中国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渤海深度小,有黄河、海河、辽河等带来丰富营养物质,是鱼虾产卵的优良场所。黄海、东海因有黑潮高温高盐水、

海洋生态与资源论文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 【摘要】海洋生态系统与我们息息相关,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认识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多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恶化程度的加深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被放在人类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成为必然。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现状影响意义 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作用有更深、更充分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保护好该系统,使它可持续发展,才能利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①二、当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

海洋生物鉴赏论文 美丽的海洋生物

美丽的海洋生物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它们共同生活在这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里,组成光怪陆离的海洋动物大千世界。 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海洋生物形成了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奇妙的生理功能,海洋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这其中有闪闪发光的夜光虫和身体晶莹透明、随波逐流的水母,有美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和“顶盔贯甲”的虾蟹,有“喷云吐雾”的乌贼、名贵的海参和鹦鹉螺,还有千奇百怪的鱼类、古老的海龟和憨态可掬的海豹,更有聪明灵巧的海豚和硕大无比的巨鲸……它们共同生活在这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里,组成光怪陆离的海洋动物大千世界。如:能吃能喝能走的星星——海星;用内脏'掉虎离山'的动物——海参;在海里飘荡的'蘑菇'——水母;孩子由父亲孕育的动物——海马;善于把水搅黑的动物——墨鱼;眼睛长在同一边的鱼——比目鱼;不长枝丫只长叶的植物——海带;海洋中的游泳冠军——海豚;是虫不能走,是树能张口——珊瑚;生前不声不响,死后号声嘹亮——海螺……科学家告诉我们,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有40多亿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如盐生小球藻),到地球上现存的最长、最重的庞然大物(如蓝鲸),几十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例如: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种不同声音。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大小,以便下网捕鱼。 我还了解了智慧神奇的章鱼。在所有生命形式中最被看好的本领是“智慧”。因为有了它,人类才变得如此强大,因为智慧是所有力量的驱动力。愚蠢的大脑和粗笨的身体是不足以构成完美生物的,只有拥有了智慧一切才变为可能。 章鱼恰恰是很有智慧的生物。作为较原始的无脊椎物种,拥有如此智慧的生物在自然界已知的物种当中,恐怕也只有章鱼了。与它的亲戚们不同,它发育出了更加聪慧的大脑。在脑细胞的作用下,我们的八角怪物们真正成为了进化的胜利者。敏捷的思考和计算,加上情绪的变化。让人不得不对这种长相怪异的生物另眼相看。它们时而煞白时而紫黑时而又融入背景的体色变化更使人联想到荧光屏发射出的五彩斑斓的光芒,那么美妙那么难忘。 虽然它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很少有活过2年)但在这传奇的一生里经历的磨难却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为了生存而不懈的努力,为了繁育而耗尽生命(一般目章鱼产卵后体力消耗殆尽,会慢慢死去)。这一切都承载了无限的意义,伴随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年轮刻画下去,一直刻画下去。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在一旁静静的守望,不要打扰它们。让这种智慧而神奇的生物世世代代繁衍不灭。这是我的愿望,也希望是所有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透视深海,科学家发现许多生物的神秘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大西洋近3200米深的某处,一种虾能在一个温度高达的排水口周围生存,而附近的平均水温只有刺骨的! 在水下珊瑚礁上还生活着一种被认为已灭绝了50万年的虾。而在大西洋马尾藻海域约3000米深的水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0余种新物种,它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以上下漂浮的有机物为食。美国斯隆基金会的科学家在谈到为期6年的海洋生物普查工作时说:这些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