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形 结 合 例 题 习题

数 形 结 合 例 题  习题
数 形 结 合 例 题  习题

数形结合练习例题讲解

例1、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

a b

-=_________.

例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20

x a

x

->

?

?

->

?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例3、已知︱x-1︱+︱2+x︱=3,则x的取值范围是()

(A)-2﹤x﹤1 (B)-2≤x≤1 (C)x﹤-2或x>1 (D)x≤-2或x≥1

例4、方程的正根的个数为()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例5、(08安徽)如图为二次函数y=a x2+bx+c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

①a bc<0 ②方程a x2+bx+c=0的根是x1=-1,x2=3 ③a+b+c>0 ④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

例6、如图所示,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

⊥BD,ED⊥BD,连接AC、EC.已知AB=5,DE=1,BD=8;

设CD=x.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

(2)请问点C满足什么条件时,AC+CE的值最小?

(3)根据(2)

x

2

= x

2x

-2

+

练习

1.在△ABC 中,若∠C=90°,AC=1,AB=5,则s i n B= .

2.若一次函数m x m y 23)12(-+-=的图像经过 一、二、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3 .数轴上点A 、B 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表示的数为

4.一等腰梯形两组对边中点连线段的平方和为8,则这个等腰梯形的对角线长为_______.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在AB 边上,沿CE 折叠矩形ABCD ,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若AB =4,BC=5,则tan ∠AFE 的值为( )

A .43

B .35

C .34

D .45

6.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反比列函数a y x =

与正比列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B )

7.巳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效根12x x 、满足12=4x x +和

12=3x x ?,那么二次函救20(0)y ax bx c a =++=>的图象有可能是( )

A B D C

8.某中学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得到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查了_______名学生;

(2)所抽查的学生一周平均参加体育锻炼多少小时?

(3)已知该校有1200名学生,估计该校有多少名学生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6小时?

9.如图,抛物线y=(x+1)2+k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k的值;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 A+PC的值最小,求此时点P的坐标;

(3)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且在第三象限.

①当M点运动到何处时,△AMB的面积最大?求出△AMB的最大面积及此时点M的坐标;

②当M点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MCB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AMCB的最大面积及此时点的坐标.

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D=∠BCD=90°,∠B=60°,AB=6,AD=9,点E是CD上

的一个动点(E不与D重合),过点E作EF∥AC,交AD于点F(当E运动到C时,EF与AC重合).把△DEF沿EF对折,点D的对应点是点G,设DE=x,△GEF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求CD的长及∠1的度数;

(2)若点G恰好在BC上,求此时x的值;

(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第5讲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知识整合 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如等式()()x y -+-=21422 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 例1.的取值范围。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 -=++ 分析:0)(32)(2=++=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 ()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 ()()02b f f k a - =-<10(10) 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 例2. 解不等式x x +>2 解:法一、常规解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 ? ?<+≥??? 020 20202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

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第109页第2题(如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2个图比第1个图增加2个小圆,第3个图比第2个图增加3个小圆,第4个图比第3个图增加4个小圆……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形中的小圆个数分别是1,3,6,10,…,即1,1+2,1+2+3,1+2+3+4,…如果是第个图,小圆的个数是。等学生将来学习了等 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就知道第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是。 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

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教材以“”“”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利用数和形的结合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新教材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连续奇数的等差数列之和等于某平方数。 本例让学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奇数之和。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发现规律:从1开始,连续个奇数之和,就是的平方。但把图形与算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正方形,第个图形中,大正方形的每行、每列都有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方形的总数是),有的规律相对比较隐蔽(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每个“┓”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3,5,7,…)。每个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等式,如第个图中的等式就是。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显然,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关于数的规律。 例2:等比数列之和等于1。

备战2021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 数形结合思想(解析版)

专题15 数形结合思想 专题点拨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形的直观和数的严谨两方面思考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1)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 ①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②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像研究方程根的范围; ③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像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④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 ⑤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 ⑥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 ⑦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 ⑧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2)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填空题、选择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画出函数图像,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②用图像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由图求解. (3)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做到以下四点: ①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 ②要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 ③要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防重复和遗漏; ④精心联想“数”与“形”,使一些较难解决的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以便于问题求解. 例题剖析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求参数、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例1】若方程x2-4x+3+m=0在x∈(0,3)时有唯一实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接观察得出结果.

七年级数形结合数学专题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 一、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定义; 3.各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4.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坐标特点; 5.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6.一维、二维坐标; 7、点的坐标与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8、坐标平面内线段长度与线段两端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9、面积割补法; 10、绝对值的性质; 11、图形面积公式; 12、平移的性质; 二、基本思想方法: 1、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算术法。 2、方法:画示意图、平移。 三、典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训练 称点是点C,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在x轴上,到原 2.(1)请在下面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1),(1,-2); (2)在(1)的条件下,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在BM的延长线上截取MC=BM. ①写出点C的坐标; ②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C,画出平移后的线段CD,并写出点D 的坐标. (注:本题训练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请尝试总结出公式) 3.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A(-2,-3)、B(3,-3),将点B向上平移5个单位到达点C,求: (1)A、B两点间的距离; (2)写出点C的坐标; (3)四边形OABC的面积.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 (5,0),C(3,3),D(2,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5.计算图中四边形ABOD的面积. 6.已知点A(-4,-1),B(2,-1) =12.求点C的坐标(写必要的(1)在y轴上找一点C,使之满足S △AB C 步骤); =12的点C有多少个?这些(2)在直角坐标系中找一点C,能满足S △AB C 点有什么特征? 7.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1. (1)写出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A、B、C、D、E、F的坐标,说出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并总结坐标平面内的点到坐标轴距离公式。(2)点C与E的坐标什么关系? (3)直线CE与两坐标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4)你能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总结公式)哪些图形的面积? 8.如图,在△ABC中,已知点A(0,3),B(-2,-3),C(3,-5).(1)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2)将△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B′C′; (3)点B′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9.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0,a),B(b,b),C(c,a),其中a,b满足关系式|a-4|+(b-2)2=0,c=a+b. (1)求A、B、C三点的坐标,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2)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COQ得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在第四象限内有一点P(2,m),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BCPO的面积.

中考数形结合题

做家长信任的教育机构【中考冲刺】数形结合的5个常考类型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 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可分两类 (1)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表示数的问题,它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 (2)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问题,常常要建立方程(组)或建立函数关系式等. 22. 热点内容 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图象对应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 1.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思路点拨】 首先计算几个特殊图形,发现:数出每边上的个数,乘以边数,但各个顶点的重复了一次,应再减去.第1个图形是2×3-3,第2个图形是3×4-4,第3个图形是4×5-5,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2+2n. 【答案与解析】 第1个图形是三角形,有3条边,每条边上有2个点,重复了3个点,需要黑色棋(2×3-3)个; 第2个图形是四边形,有4条边,每条边上有3个点,重复了4个点,需要黑色棋子(3×4-4)个; 第3个图形是五边形,有5条边,每条边上有4个点,重复了5个点,需要黑色棋子(4×5-5)个;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n+2). 故答案为n(n+2)=n2+2n. 【总结升华】 这样的试题从最简单的图形入手.找出图形中黑点的个数与第n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找规律需要列出算式,一律采用原题中的数据,不要用到计算出来的结果来找规律. 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总结_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总结 数形结合之规律 【典型例题】 例1 观察下列算式: , 65613,21873,7293,2433, 813,273,93,338 7 6 5 4321======== …… 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20043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_。 例2 观察下列式子: 326241?==+?;4312252?==+?;5420263?==+?;6530274?==+?…… 请你将猜想得到的式子用含正整数n 的式子表示来__________。 例4 图3—4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4②;再分别连结图3—4②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4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 (1)将下表填写完整 (2)在第n 个图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个三角形(用含n 的式子表示)。 例6.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等分成两个面积为21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2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4 1 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 4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8 1 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提示的规律计算: =+++++++256 11281641321161814121 例7.把棱长为a 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从上向下数,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按这种规律摆放,第五层的正 方体的个数是 例8.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① ② ③ 1 1

例9.把1到200的数像下表那样排列,用正方形框子围住横的3个数,竖的3个数,这9个数的和是162。如果在表的另外的地方,也用正方形围住另外的9个数。 (1) 当正方形左上角的数是100时,这9个数的和是多少? (2) 当正方形中9个数的和是1557时,最大的数是多少? 200 199198197196 195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Λ Λ Λ Λ Λ Λ Λ ΛΛΛΛΛ 例10.将1至1001个数如下图的格式排列。用一个长方形框入12个数,要使这12个数的和等于(1)1986;(2)2529;(3)1989是否办得到?如果办不到,简单说明理由:如果办得到,写出长方形框里的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1001 10009999989979969952827262524232221 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 654321ΛΛΛΛΛΛΛ 例11.把2012个正整数1,2,3,4,…,2012按如图方式排列成一个表. (1)用如图方式框住表中任意4个数,记左上角的一个数为x ,则另三个数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来,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1)中能否框住这样的4个数,它们的和会等于244吗?若能,则求出x 的值;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例12. 把2011个正整数1,2,3,4,…,2010,2011按如图方式排列成一个表.

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习题:27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第一部分 二 27 一、选择题 1.已知f (x )=2x ,则函数y =f (|x -1|)的图象为( ) [答案] D [解析] 法一:f (|x -1|)=2|x - 1|. 当x =0时,y =2.可排除A 、C . 当x =-1时,y =4.可排除B . 法二:y =2x →y =2|x |→y =2|x - 1|,经过图象的对称、平移可得到所求. [方法点拨] 1.函数图象部分的复习应该解决好画图、识图、用图三个基本问题,即对函数图象的掌握有三方面的要求: ①会画各种简单函数的图象; ②能依据函数的图象判断相应函数的性质; ③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图辅助解题. 2.作图、识图、用图技巧 (1)作图:常用描点法和图象变换法.图象变换法常用的有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描绘函数图象时,要从函数性质入手,抓住关键点(图象最高点、最低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和对称性进行. (2)识图:从图象与轴的交点及左、右、上、下分布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找准解析式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3)用图: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因此,函数性质的确定与应用及一些方程、不等式的求解常与图象结合研究. 3.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①平移变换: y =f (x )――→h >0,右移|h |个单位 h <0,左移|h |个单位y =f (x -h ), y =f (x )――→k >0,上移|k |个单位k <0,下移|k |个单位y =f (x )+k . ②伸缩变换: y =f (x )错误!y =f (ωx ),

y =f (x ) ――→01,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A 倍 y =Af (x ). ③对称变换: y =f (x )――→关于x 轴对称 y =-f (x ), y =f (x )――→关于y 轴对称y =f (-x ), y =f (x ) ――→关于直线x =a 对称y =f (2a -x ), y =f (x )――→关于原点对称 y =-f (-x ). 2.(文)(2014·哈三中二模)对实数a 和b ,定义运算“*”:a *b =????? a ,a - b ≤1 b ,a -b >1 ,设函数f (x ) =(x 2+1)*(x +2),若函数y =f (x )-c 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 ) A .(2,4]∪(5,+∞) B .(1,2]∪(4,5] C .(-∞,1)∪(4,5] D .[1,2] [答案] B [解析] 由a *b 的定义知,当x 2+1-(x +2)=x 2-x -1≤1时,即-1≤x ≤2时,f (x )=x 2+1;当x <-1或x >2时,f (x )=x +2,∵y =f (x )-c 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两个公共点,∴方 程f (x )-c =0恰有两不同实根,即y =c 与y =? ???? x 2 +1 (-1≤x ≤2), x +2 (x <-1或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 数形结合易得1

(完整版)数形结合练习

数形结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f (31)=0则满足)(log 81x f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 21}∪(2, +∞) (B )(0, 21) (C )(0, 2 1)∪(2, +∞) (D )(2, +∞) 3.方程lg x =sin x 的根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个 4.函数 y =a |x |和 y = x +a 的图像恰好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 +∞) (B )(-1, 1) (C )(-∞, -1) (D )(-∞, -1)∪(1, +∞) 5.已知0

“数形结合”巧计算

“数形结合”巧计算 数形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画线段图、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等等,都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例子。对于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采用由形思数、由数想形,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进行数形转化,往往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下面就以举例谈谈“数形结合”解问题。 例如,求1+2+3+4+…+n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 分析:对于这个求和问题,如果采用纯代数的方法(首尾两头加),问题虽然可以解决,但在求和过程中,需对正整数n是奇数,还是偶数进行讨论. 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关系的事实,那就非常的直观.现利用图形的性质来求1+2+3+4+…+n的值,方案如下. 方案一:如图1,斜线左边的三角形图案是由上到下每层依次分别为1,2,3,…,n 个小圆圈排列组成的.而组成整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恰为所求式子1+2+3+4+…+n 的值.为求式子的值,现把左边三角形倒放于斜线右边,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n行,每行有(n+1)个小圆圈,所以组成平行 四边形小圆圈的总个数为n(n+1)个,因此,组成一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为 21) (+ n n , 即1+2+3+4+…+n= 21) (+ n n . 图1 方案二:设计图形如图2所示. 图2 因为组成此正方形的小圆圈共有n行,每行有n个,所以共有(n×n)个,即n2个.∴1+3+5+7+…+(2n-1)=n×n=n2. (1)仿照上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设计相关图形,求1+3+5+7+…+(2n-1)的值,其中n 是正整数.(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2)试设计另外一种图形,求1+3+5+7+…+(2n-1)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 【分析】这是一道通过材料阅读,从中得出“解题方法型”的试题;试题中渗透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即用图示法来揭示所要求的n个连续正整数的各的问题.仔细阅读后,求解问题也就不难了.

找规律 数形结合

计算部分 1.2464850 +++++ L 2.13579111315131197531 ++++++++++++++ 3.123495049321 +++++++++ L L 4.11111 2481632 ++++ 5.1111 248256 ++++ L 6. 1111111111 1 2481632641282565121024 ----------

1.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 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______。 …… ①②③ 2.根据图中的规律,照这样画下去,第10个图形有______个圆圈。 …… 3.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3幅 图中有5个,则第5幅图中有______个,第n幅图中有______个。 …… 123n

4.小明按照如图的方式用黑色和白色正方形摆图形。 ……(1)当中间摆20个黑色正方形时,四周共需要摆______个白色正方形。 (2)如果中间摆n个黑色正方形,四周共需要摆______个白色正方形。 5.下列图案是我国古代窗格的一部分,其中“〇”代表窗纸上所贴的剪纸,则第5个图 中所贴剪纸“〇”的个数为______,第n个图中所贴剪纸“〇”的个数为______。 …… 第1个图第2个图第3个图 6.用黑白两色的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 第1个第2个第3个 (1)拼第4个图案需要______个白色的正六边形。 (2)拼第n个图案需要______个白色的正六边形。

七年级(下)数形结合数学专题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
一、知识点: 1.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的 定 义 ; 2. 坐 标 平 面 内 点 的 坐 标 的 定 义 ; 3. 各 象 限 内 及 坐 标 轴 上 点 的 坐 标 的 特 征 ; 4. 一 三 ( 二 四 ) 象 限 角 平 分 线 上 的 坐 标 特 点 ; 5. 与 坐 标 轴 平 行 的 直 线 上 的 点 的 坐 标 的 特 征 ; 6. 一 维 、 二 维 坐 标 ; 7、 点 的 坐 标 与 点 到 坐 标 轴 的 距 离 之 间 的 关 系 , 8、 坐 标 平 面 内 线 段 长 度 与 线 段 两 端 点 坐 标 之 间 的 关 系 ; 9、 面 积 割 补 法 ; 10 、 绝 对 值 的 性 质 ; 11 、 图 形 面 积 公 式 ; 12 、 平 移 的 性 质 ; 二、基本思想方法: 1、 思 想 :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 分 类 讨 论 思 想 、 方 程 思 想 、 算 术 法 。 2、 方 法 : 画 示 意 图 、 平 移 。 三、典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如 图 ,数 轴 上 A , B 两 点 表 示 的 数 分 别 是 1 和 2 ,点 A 关 于 点 B 的 对 称 点 是 点 C ,则 点 C 所 表 示 的 数 是 点距离为 5 的坐标 分 别 为 ( 4, 1) , ( 1 , -2 ) ; ( 2 )在( 1 )的 条 件 下 ,过 点 B 作 x 轴 的 垂 线 ,垂 足 为 点 M ,在 BM 的 延 长 线 上 截 取 MC=BM . ①写出点 C 的坐标; ② 平 移 线 段 AB 使 点 A 移 动 到 点 C , 画 出 平 移 后 的 线 段 CD , 并 写 出 点 D 的坐标. (注:本题训练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请尝试总结出公式) . .在 x 轴 上 ,到 原
2.( 1 )请 在 下 面 的 网 格 中 建 立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使 得 A , B 两 点 的 坐 标
1

数形结合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目录 0 引言 (1) 1 以“数”化“形” (1) 1.1 利用韦恩图法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 (2) 1.2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3) 1.3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辅助图形,解决代数综合题 (3) 2 以“形”变“数” (4) 2.1 用解析法解决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问题 (4) 3 “形”“数”互变 (6) 3.1 数轴在有理数化简中的应用 (6) 3.2 利用三角函数图象求角度 (7) 3.3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7)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提纲 1 以“数”化“形” 1.1 利用韦恩图法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 1.2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1.3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辅助图形,解决代数综合题 2 以“形”变“数” 2.1 用解析法解决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问题 3 “形”“数”互变 3.1 数轴在有理数化简中的应用 3.2 利用三角函数图象求角度 3.3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摘要:数形结合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中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本文就中学数学中的不等式、集合、函数、解析几何等内容,举例阐述数形结合法在解题中的三点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中学数学;应用;解决问题 引言 做事情,如果想要事半功倍,就必须讲究方法,其实,何止事半功倍,有时方法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缺乏有效的方法,不仅谈不上效率,而且问题不能解决,事情也就根本不能成功,数形结合法对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能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一些看似无法入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精辟地概括了数形结合法的内涵: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分,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万般好,割离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可见,数与形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实,在中学数学中,有很多内容就是集“数”“形”于一身的良好载体,例如:函数、解析几何等等,本文试从中学数学中的有理数、不等式、集合、三角函数、函数及其图象、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内容方面,举例说明数形结合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三点应用:(1)以“数”化“形”;(2)以“形”变“数”;(3)“形”“数”互变。 1 以“数”化“形”

数形结合找规律

数形结合找规律 华南实验学校杭雅琴 课型:思维训练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结合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数学规律。 2.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和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以形助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什么意思?(从不同地角度看庐山,庐山的模样各不相同。) 师:其实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对待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地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得出的结论、规律也就会不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导入新课,非常简明;以此迁移到数学学习中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作了伏笔。) 二、新授: 1、依次出示图1、图 2、图3,分别说说是由几个小圆点组成的。想像一下图4会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圆点? 图图图图 图1 图2 图3 图4 2、你是怎么想到图4会有16个小圆点的?仔细观察这组图,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3、同学们不仅能用一个数表示每幅图的圆点数,而且还能用算式来表示这组图的规律,真了不起。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5个图形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第8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4、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每幅图的圆点总数都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这些算式还可以用平方数的形式来表示。那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横着观察的)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方法之一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认识“数”。通过观察前3个图,使得学生从整体上对图形的圆点排列特点;然后,想像一下图4会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圆点?进而作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训练了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5、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观察,直接出示“”划分的。要求每幅图的圆点总数又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 6、这些式子也是表示每幅图圆点的总数,和刚才的算式等不等?(板书) 1+3=22 1+3+5=32 1+3+5+7=42 7、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左边的式子有什么特征?右边呢?左右联系起来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8、汇报,得出: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9、要求连续奇数的和只要知道什么?你会求吗? (1)1+3+5+7+9+11 (2)1+3+5+7+9+11+13+15+17 (3)3+5+7+9+11+13+15+17+19 10、小结:刚才我们对于同一组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杭老师想告诉大家,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借助这些小圆点,找到了这些规律。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已经超过了古希腊的数学家,已经具有了未来数学家的风范。 师:我们再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些规律的?和什么结合起来找的?(揭题:数形结合找规律)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什么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数形结合

专题讲座: 数形结合 一、填空题 例1曲线241x y -+=(22≤≤-x )与直线()24-=-x k y 有两个交点时,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53,124?? ?? ? 【提示】曲线为圆的一部分,直线恒过定点M (2,4),由图可得有两 个交点时k 的范围。 例2已知平面向量,(0,)αβααβ≠≠满足1,β=且αβα-与的夹角为120? ,则α的 取值范围是 【答案】:23 03 α<≤ 【提示】作出草图,由1 sin sin 60 B α ? = ,故α=23sin 3B 又0120B ? ? << 0sin 1B ∴<≤,23 03 α∴<≤ 例3已知向量(2, 0)OB =,(2, 2)OC =, (2cos , 2sin ),CA αα=则OA 与OB 夹角的范围为 【答案】:]12 5,12[ π π 【提示】因2(cos ,sin ),CA αα=说明点A 的轨迹是以(2, 2)C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如图,则OA 与OB 夹角最大是 5,4612πππ+=最小是4612 πππ -= 例4若对一切R θ∈,复数(cos )(2sin )z a a i θθ=++-的模不超过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55,55?? -???? 【提示】复数的模2 2 (cos )(2sin )2z a a θθ=++-≤,可以借助单位圆上一点(cos ,sin )θθ-和直线2y x =的一点(,2)a a 的距离来理解。 x x y M

例5若11 ||2 x a x -+≥对一切0x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2]-∞ 【提示】分别考虑函数1y x a =-和211 2 y x =- +的图像 例6 已知抛物线()y g x =经过点(0,0)O 、(,0)A m 与点(1,1)P m m ++, 其中0>>n m ,a b <,设函数)()()(x g n x x f -=在a x =和b x =处取到极值,则n m b a ,,,的大小关系为 【答案】b n a m <<< 【提示】由题可设()(),(0)g x kx x m k =->, 则()()()f x kx x m x n =--,作出三次函数图象即可。 例7若方程()lg 2lg 1kx x =+仅有一个实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k <或4k = 【提示】:研究函数1y kx =(10y >)和函数2 2(1),(1)y x x =+>-的图像 例8已知函数2 1 ()(2) 1ax bx c x f x f x x ?++≥-=?--<-? ,其图象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 21y x =+,则它在点(3,(3))f --处的切线方程为 【答案】:230x y ++= 【提示】:由()(2)f x f x =--可得()f x 关于直线1x =-对称,画出示意图(略),(1,(1)f )和(3,(3))f --为关于直线1x =-的对称点,斜率互为相反数,可以快速求解。 例9直线1y =与曲线2 y x x a =-+有四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514a << 【提示】研究22,0 ,0 x x a x y x x a x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一、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二、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a a b +-=_________。 (二)在方程、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20x a x ->?? ->?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例3、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203210x y x y +-=??--=?, B .2103210x y x y --=??--=? , C .2103250x y x y --=?? +-=? , D .20210x y x y +-=?? --=? , (三)在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例4、画△ABC ,使cosA=2 1 ,AB =2cm ,∠A 的对边可以在长为1cm 、2cm 、3cm 中任选,这 样的三角形可以画_______个。 (四)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5、如图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 ①0ac <;②方程20ax bx c ++=的根为11x =-,23x =; ③0a b c ++>;④当1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b 0 · P (1,1) 1 1 2 2 3 3 -1 -1 O x y x y O 3 -1

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一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讨论方程的根 例1 (2014·山东)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2) B .(1 2,1) C .(1,2) D .(2,+∞) 答案 B 解析 先作出函数f (x )=|x -2|+1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直线g (x )=kx 与直线AB 平行时斜率为1,当直线g (x )=kx 过A 点时斜率为1 2 ,故f (x )=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时,k 的范围为(1 2,1). 思维升华 用函数的图象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的个数. 设函数f (x )=? ???? x 2+bx +c ,x ≤0, 2, x >0,若f (-4)=f (0),f (-2)=-2,则关于x 的方程f (x )=x 的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由f (-4)=f (0),f (-2)=-2, 解得b =4,c =2,∴f (x )=??? ? ? x 2 +4x +2,x ≤0,2, x >0.

作出函数f (x )=? ?? ?? x 2 +4x +2, x ≤0, 2, x >0与y =x 的图象,如图, 由图知交点个数有3个,故选C. 热二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例2 (1)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x |x ≠0,x ∈R },且在(0,+∞)上单调递增,若f (1)=0,则满足x ·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若不等式|x -2a |≥1 2 x +a -1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1,0)∪(0,1) (2)? ????-∞,12 解析 (1)作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函数图象草图即可,由图可知x ·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0,1). (2) 作出y =|x -2a |和y =12x +a -1的简图,依题意知应有2a ≤2-2a ,故a ≤1 2 . 思维升华 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时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烦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 (1)设A ={(x ,y )|x 2 +(y -1)2 =1},B ={(x ,y )|x +y +m ≥0},则使A ?B 成立 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若不等式9-x 2 ≤k (x +2)-2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b -a =2,则k =________. 答案 (1)[2-1,+∞) (2) 2 解析 (1) 集合A 是一个圆x 2 +(y -1)2 =1上的点的集合,集合B 是一个不等式x +y +m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