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万群访;吴奇基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邵武市立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头孢他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菌清除率为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icacy of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mong children.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dmitted into Shaowu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via random number table ,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 Clinical efficacy ,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s and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 96.7%, 29/30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70.0%,

21/30 ) ,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 ); th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0.0%, 27/3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7%, 20/30),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 P >0.05 ) .CONCLUSIONS: The efficacy of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s remarkable , with high safety .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8(018)001

【总页数】3页(P69-70,73)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万群访;吴奇基

【作者单位】邵武市立医院儿科,福建邵武 354000;邵武市立医院儿科,福建邵武3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因能产生蓝绿色色素或荧光色素而得名,为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1]。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明确

引起感染的致病菌方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2],但治疗不及时,感染PA且定植

在感染部位形成绿脓球后,将会极大增加治疗难度,增加患儿病死概率。调查结果显示,下呼吸道PA感染致死率>30%,败血症性肺炎病死率高达80~90%[3]。

现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5—2016年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PA感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下呼吸道PA感染的诊断标准[4];(2)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听力异常、心肝肾

等重要脏器疾病者;(2)治疗前3 d内接受本研究治疗药物外的其他抗菌药物静脉

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8岁,平均(5.0±0.4)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8岁,平均(6.3±0.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均衡

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30~100 mg/(kg·d)+0.9%氯化钠注射液30~50 ml,分2~3次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泵入;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60~150 mg/(kg·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日3次,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泵入。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相关标准评定疗效[5]。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痰培养转阴;显效: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至少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上述指标

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后,病情未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

+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2)观察两组患儿的细菌清除情况,包括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和替换四项[7],总清除率=(清除病例数+部分清除

病例数)/总病例数×100%。(3)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

(n=30)12(40.0)12(40.0)5(16.7)1(3.3)29(96.7)对照组

(n=30)8(26.7)7(23.3)6(20.0)9(30.0)21(70.0)

2.2 两组患儿细菌清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细菌总清除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细菌清除情况比较[例(%)] Tab 2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learance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组别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总清

除观察组(n=30)24(80.0)3(10.0)3(10.0)0(0)27(90.0)对照组

(n=30)15(50.0)5(16.7)7(23.3)3(10.0)20(66.7)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注射部位瘙痒、头晕及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等。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13.3%,两

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Tab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组别恶心呕吐皮疹注射部位瘙痒头晕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合计观察组

(n=30)1(3.3)1(3.3)1(3.3)1(3.3)1(3.3)5(16.7)对照组

(n=30)1(3.3)2(6.7)0(0)1(3.3)0(0)4(13.3)

3 讨论

下呼吸道PA感染患者的病情多较严重,病死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下呼吸道PA感染的病死率可达30%[8],其致病菌PA为耐多药菌,耐药机制复杂,治

疗难度较大。头孢他啶为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抗菌活力较强,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对耐多药PA的抗菌活性也较好。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转肽酶在细胞壁合成的最后一步交叉连接中的转肽作用,使交叉连接不能形成,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溶菌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70.0%,且细菌清除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表明

该药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的效果较好。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单一疗法的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可能较高,故近年来常采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PA 感染。

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PA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故将头孢他啶与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

方制剂、氟喹诺酮类联合用于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为哌拉西林钠与舒巴坦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两者

具有协同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对大多数质粒介导的产和不产β-内酰胺

酶的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及沙门菌属等)、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革兰阳性菌(如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及厌氧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治疗疾病主要包括阑尾炎、腹膜炎、蜂窝织炎、皮肤脓肿、缺血性或糖尿病性足部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性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仅限中度)和中重度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肺炎)等,亦可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用于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该药可通过对细菌隔膜及生物被膜进行抑制而发挥治疗作用[9]。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头

孢他啶和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中有1.3%的交叉耐药菌株,故经验性治疗普遍认为应联合应用上述2类药物[10]。头孢他啶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可有效避免患儿病情反复发作,减少对呼吸功能的损伤,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故发生PA感染时,可给予这2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2],表明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注射用头孢他啶。观察组患儿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有良

好的抗菌活性,还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13]。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14]。

综上所述,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PA感染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炜,陈晓萌,金晔,等.铜绿假单胞菌与水解酶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

16(10):1907-1909.

[2]宋娟.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6):574-575.

[3]孙南雄,童明庆,潘世杨.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M].南京:台海出版社,2002:211-21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9-15.

[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总后卫生部药品器材局.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S].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07-24.

[6]罗莉.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对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1):1412-1413.

[7]Saxena S,Banerjee G,Garg R,et al.CTX-M and PER-1 group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produc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om the patient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Indian J Med Microbiol,2015,33(1):191-192.

[8]Cao C,Zhang L.Nursing Car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J].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2(2):495-496.

[9]Ansaldi F,Orsi A,Trucchi C,et al.Potential effect of PCV13 intro-duction on Emergency Department accesses for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elderly and at risk adults[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5,11(1):166-171.

[10] 刘晓荣,翟俊伟,张晓群,等.医院感染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5):64-65.

[11] Ojha CR,Rijal N,Khagendra KC,et al.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mong HIV positive and control group in Nepal[J].Virusdisease,2015,26(1-2):77-81.

[12] Connett GJ,Pike KC,Legg JP,et al.Ciprofloxacin during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o reduc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in paediatric cystic fibrosis: a pilot study[J].Ther Adv Respir Dis,2015,9(6):272-280.

[13] Trinh TD,Zasowski EJ, Claeys KC,et al.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7,89(1):61-66.

[14] Psoter KJ,De Roos AJ,Wakefield J,et al.Seasonality of acquisition of respiratory bacterial pathogen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cystic fibrosis[J].BMC Infect Dis,2017,

17(1):411.

下呼吸道感染用药

下呼吸道感染用药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下呼吸道感染: 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强调定位诊断。气管炎、支气管炎大多不是细菌感染,毛细支气管炎100%不是细菌感染。肺炎重又1/3是单独病毒感染。 2.肺炎: 1)病程诊断:1月内——急性,3月以上——慢性,1—3月——迁延性。 2)疾病程度: 轻度:(轻—中度)有气促、发热。 重度:(中度至重度)。气短、发热伴呼吸困难、吸气性抑郁症 极重度:。气促、发热伴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伴低氧血症。 3)病理诊断:;成像 4)病原学诊断; 肺炎的诊断应包括以上四个方面。 临床肺炎是包括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源性肺炎(hap),hap时间概念应向基层延伸,如在门诊、急诊治疗中发生的肺炎(使用过抗生素),叫门急诊相关性肺炎,齐抗菌谱不同。 3.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和持久性: 注意定植菌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导致感染、耐药。 1)病毒:年龄是判断病毒或细菌的主要因素。单纯病毒感染药物占14-30%,呼吸道合胞病毒居首位,其他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应注意saps、新冠状病毒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病毒。 2)细菌:提倡对小儿cap作血培养,约10—15%阳性。痰培养多要做侵入性操作,有困难。 发展中国家的细菌感染源大于发达国家。常见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注意攻击2个月以下的婴儿)、卡拉莫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注意结核分枝杆菌。

3)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是5—15岁cap常见病原。占10—30%,流行期可达60%。沙眼衣原体是6月以内小儿常见病原。 4)军团菌可能是重症肺炎的病原体。 5)也要注意也可能是混合感染。有60%肺炎查不出病原菌,与检测的方法、标本的采集方式、等有关,液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4、抗生素的使用(参见2022条指南) 首选区分是感染性、肺感染性肺炎。 超过90%的支气管炎是病毒感染,而不是常规使用。如果病情严重,病程延长,出现 并发症,可以考虑混合感染,从青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开始。 经验性治疗(大多开始都是):取自文献提供、指南推荐、小儿年龄情况、当地细菌 耐药情况,经验、(但不排除作病原菌检测,检测出来后,就开始目标治疗。) a、 .不到3个月:衣原体,主要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和红霉素。 b.。4月—5岁:选b-内酰胺酶抗生素,或加以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代头孢,严重者甚至三代头孢,头孢地尼对金葡菌效好。 c、 5岁以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添加B-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所有儿童在选择抗生素时都应排除肺结核。 d.阿奇霉素不主张过多使用,16岁以下安全性未确定。 e、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是中间产物,具有耐药性。增加剂量是有效的。也可以选择 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甚至万古霉素。 f.轻度cap可在门诊、基础医院治疗。可口服抗生素。 g、在经验性药物选择中,应选择能够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使用酶抑制剂)、卡拉莫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 h.。方案: (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钠。 (2)2、3代头孢,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塞肟,不推荐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比肟,因为注意是肺炎链球菌感染。 (3)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注射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

注射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 1.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5:1)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常 用剂量:每8小时一次,每次1.2克;严重感染者:科增加至每6小时一次,每次1.2克。12岁以下的儿童按体重一次30mg/kg,一日3-4次(新生儿一日2-3次)。一日最大剂量用至4.8g。 2.美洛西林钠粉针肌内注射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静脉注 射通常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使用。成人一日2~6g,严重感染者可增至8~12g,最大可增至15g。儿童,按体重一日0.1~0.2g/kg,严重感染者可增至 0.3g/kg;肌内注射一日2~4次,静脉滴注按需要每6(8小时一 次,其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严重者可每4~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 3.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针(4:1)成人剂量:每次2.5~3.75g(美洛 西林2.0~3.0g、舒巴坦0.5~0.75g)(每次2~3瓶),每8小时或12小时一次,疗程7~14天。1~14岁儿童及体重超过3Kg的婴儿,每次给药75mg/Kg体重,每日2~3次。体重不足3Kg者,每次75mg/Kg体重,每日2次。每天最高剂量不宜超过15g。 4.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成人每次2.5g或5g(即哌拉西 林2g或4g舒巴坦0.5g或1g),每8小时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酌情调整剂量。疗程:7~14天。最大用量不得超过12克/日(舒巴坦最大推荐剂量4克/日)。 5.注射用萘夫西林钠成人:一般感染,一次2-4g/日;重度感染, 4-6 g/日。儿童: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3-4次。新生儿一

般不主张用。一日最大剂量用至6g。 6.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中度感染成人一日剂量8g,重症感染或铜 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剂量需增至一日20g,分4次静脉给药;儿童根据病情每日剂量按体重80~300mg/kg,分4次给药。一日最大剂量用至20g。 7.苯唑青霉素针成人每次1-2g,溶于100ml输液中滴注0.5-1h, 每日3-4次。小儿按体重每日50-100mg/kg,分次给予。肌注:每次1g,每日3-4次。一日最大剂量用至8g。 8.苄星青霉素针长效青霉素,主要用以预防风湿热,治疗各期梅 毒,也可用以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临用前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混悬液,肌内注射,一次60万U~120万U,2~4周一次。小儿肌注每次30万U~60万U,2~4周一次。 9.五水头孢唑啉钠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淋病和梅毒。成 人常用剂量:一次0.5~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6g,分2~4次静脉给予。儿童常用剂量:一日50~100mg/kg,分2~3次静脉缓慢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日最大剂量用至6g。 10.注射用头孢硫脒成人一次2g,一日2-4次;小儿按体重一 日50mg-100mg/kg,分2-4次给药。一日最大剂量用至8g。 11.头孢呋辛钠针成人:大多数感染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本品 治疗,每次750mg,每日3次;对于较严重的感染,剂量应增至每

抗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 一.首先抗菌药物联用应有指征:如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重度感染,抗生素联用是为了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为了减少病原菌的耐药(如抗结核药物的联用)等情况下可联合用药. 二,抗菌药物联用应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如,胆道感染可使用广谱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甲硝唑或第三代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甲硝唑.以覆盖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 三.抗菌药物联用应尽量选作用机理不同抗菌药物联用,以避免作用靶点相同产生拮抗作用: 作用机理不同抗菌药物联用,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用. 四.快速抑菌剂(如大环内脂类,氯霉素,四环素类)不宜与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β 内酰胺类) 合用,以免降低杀菌剂的疗效。大环内脂与b内酰胺已经可以配伍了,而且即使没有支原体感染,社区肺炎都建议联用,因为询证证实比但用要好,可能因为大环内脂的免疫调节作用,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培训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联合:大环内酯类+B内酰胺类,取其病原体不明,覆盖支原体与需氧菌肠道、阴道感染:B内酰胺类+甲硝唑(替硝唑),取其覆盖需阳菌与厌氧菌 肠球菌:青霉素、氨苄西林或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取其不同作用机制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MRSA: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取其不同作用机制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耐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大环内酯类,取大环内酯类破坏生物被膜后前者易于杀菌 多耐不动杆菌:磷霉素+含舒巴坦制剂,前者小分子先破坏细胞壁后者易杀菌 苯唑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磷霉素钠 ±氨基糖苷类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 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不宜单用,需联合用药妥布霉素(联合)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氨苄(阿莫)西林、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广谱青霉素/ ß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 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甲硝唑青霉素+克林霉素 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联合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头孢噻肟+多西环素,或庆大霉素+克林霉素 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或氟喹诺酮类+甲硝唑 淋病奈瑟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氟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单剂)+多西环素 两性霉素B、氟康唑、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氟胞嘧啶, 炭疽:多西环素+克林霉素±利福平 布病: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 麻风:利福平+氨苯砜+氯法齐明,利福平+氨苯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 商品名:安迪泰 英文名:Tazobactam Sodium and Piperacillin Sod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Tabazuo/Pailaxilinna 本品为复主制剂,其组分为: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 【性状】注射用粉针剂,为白色粉末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无臭、味苦,极具引湿性。 【药理毒理】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品对哌拉西林敏感的细菌和产β-内酰胺酶耐哌拉西林的下列细菌有抗菌作用。 1、革兰阴性菌 (1)大多数质粒介导的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下列细菌:大肠肝菌、克雷伯氏菌属(催产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淋病奈瑟氏菌、脑膜炎双球菌、摩根杆菌属、嗜血杆菌属(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多杀巴氏杆菌、耶尔森菌属、弯曲菌属、阴道加特钠菌。 (2)染色体介导的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下列细菌:弗劳地枸椽酸菌、产异枸椽酸菌、普鲁威登斯菌属、莫根杆菌、沙雷菌属(粘质沙雷氏菌、液压沙协氏菌)、绿脓杆菌和其它假单胞菌属(洋葱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 2、革兰阳性菌: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下列细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酿脓链球菌、牛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绿色链球菌、C族和G族链球菌)、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包括MRSA)、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杆菌、奴卡菌属。 3、厌氧菌: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下列细菌:拟杆菌属(二路拟杆菌、二向拟杆菌、多毛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口腔拟杆菌)、脆弱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不解糖拟杆菌)、消化链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难辨梭菌、产气荚膜杆菌)、韦荣氏球菌属、放线菌属。 【药代动力学】 本品静脉滴注后,血浆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浓度很快达到峰值。滴注本品30分钟后,血浆哌拉西林浓度与给予同剂量哌拉西林的血浆浓度相等。 静脉滴注2.25g、3.375g及4.5g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30分钟时,血浆哌拉西林峰浓度分别为134、242和298μg/ml,他唑巴坦峰浓度分别为15、24和34μg/ml。 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2.25克、3.375g及4.5g,每6小时一次,用药30分钟后,血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达稳态血药浓度,该浓度与首剂后血浆浓度相等。 哌拉西林在体内被代谢成微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去乙基代谢物(desethyl,metabolite),他唑巴坦则补代谢成无药理及抗菌活性的单一产物,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均由肾脏排泄。68%哌拉西林迅速以药物原型自尿中排出;他唑巴坦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由肾脏排泄,其中80%为原形形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去乙基哌拉西林(Desethyl piperacillin)也可通过胆汁分泌。约30%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其结合率不受其它化合物的影响;血浆蛋白与他唑巴坦代谢物的结合可忽略不计。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广泛分布于组织及体液中,包括胃肠道黏膜、胆囊、肺、女性生死器官(子宫、卵巢、输卵管)、体液、胆汁。组织中药物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50%-100%。与其它青霉素类药物一样,脑膜非炎性病变时,脑脊液中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浓度很低。 健康者接受单剂量或多剂量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血浆半衰期范围为0.7-1.2小时,不受剂量和给药时间的影响。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哌拉西林了他唑巴坦半衰期随着肌酐清除率的下降而延长。当肌酐清除率低于20亳升/分时,哌拉西林的半衰期为正常人的2倍,而他唑巴坦为正常人的4倍。对肌酐清除率低于40毫升/分的病人,应作剂量调整(请参见用法与用量项有关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推荐剂量一栏)。 血液透析可去除30-40%的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另外5%的他唑巴坦以代谢物透析去除。腹膜透析可去除6%哌拉西林和21%的他唑巴坦,高达16%的他唑巴坦以代谢物形式去除。血液透析患者的使用剂量请参见用法与用量项。

用药指南

西药部分 1 抗微生物药物1 1抗生素

注:上述各药均指以口服或注射方式应用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局部用药者。有*者需经科主任同意或专家会诊使用。 2.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革兰阳性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联系使用;如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流行部门,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可考虑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必须经过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指导小组的讨论; 4.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林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5.给药时机与疗程: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大于1500ml,术中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本类药物可分为: (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4)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一、适应证 1.青霉素: 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钠粉针剂,规格:80万单位;处方:注射用青霉钠;用法:一般感染:im,80-200万V/日,分3-4给药,ivdrip,200-2000万V/日,分2-4次给药。小儿:im25万V/kg,Q12h;ivdrip,5-20万V/kg d分2-4次给药。 苄星青霉素粉针剂,规格:120万单位,处方:注射用苄青霉钠,用法:注射用苄星青霉素。im,成人:60-20万V/次,小儿:30-60万V/次,均为1次/2-4周,临用前加适量注射用水使成混黑液,宜用粗针头深im。 氯唑西林(启欣)粉针剂,规格:1 0g;处方:注射用氯唑西林钠;用法:成人im2g/d,分4次,ivdrip4-6g/d,分2-4次,小儿im25-50mg/kg d,分4次,ivdrip50-100mg/kg d,分2-4次。 苯唑西林粉针剂,规格:0 5g;处方: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用法:im,4-6g/d,分4次,ivdrib,4-8g/d,分2-4次,严重感染可增至12g/d。 哌拉西林粉针剂,规格:0 5g;处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用法:ivdrip/iv,成人;中度感染8g/d,分2次;严重感染3-4g/次,4-6次/日,一日总量≤24g。儿小:100-200mg/kg dQ8h。 派拉西林三唑巴坦①特治星,粉针剂,规格:4 5g(4 0/0 5g);处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J]。用法:成人及≥12g青少年4 5,Q8h,每日总量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部位增减,剂量范围可Q6hQ8h或Q12h,从2 25-4 5g。②锋泰灵,粉针剂,规格:2 25g(2 0g/0 25g);处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法:同上。派拉西林舒巴坦(派纾)粉针剂,规格:1 25g(1 0g/0 25g);处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用法:ivdrip,5-10g/d,分2次,每次30-60min,严重或难治性感染7 5-15g/d,分3次,最大量≤20g/d(舒巴坦最大量4g/d)。阿莫西林①阿莫仙胶囊剂,规格:0 25g324粒;处方:阿莫西林胶囊[J];用法:口服,成人0 5g/次,Q6h-Q8h,一日剂量≤4g小儿20-40mg/kg d,Q8h,3月以下婴儿30mg/kg dQ2h。②阿莫仙,颗粒剂,规格:0 125g312袋;处方:阿莫西林颗粒[J];用法:同上。 阿莫西林钠双氯西林(澳广)胶囊剂,规格:0 375g320粒;处方: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J];用法:口服:375mg/次,3次/日,严重者加量,儿童:剂量减半。 阿莫西林舒巴坦①倍舒林粉针剂,规格:0 375g(0 25/0 125g);处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用法:ivdrip,2 25-60g/d,分3-4次,每日舒巴坦总量≤4g。②舒萨林粉针剂,规格:1 5g(1 0g/0 5g);处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用法:同上。③特福猛粉针剂,,规格:1 5g(1 0/0 5g);处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J];用法:同上。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①强力阿莫仙片剂,规格:0 457g3l2片;处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J]。用法:口服:成人及体重>40kg(或年龄>12g)儿童;片剂0 475-0 914g/次,Q12h;于混悬剂:0 457-0 914/次,Q12h。(新生儿2-3次/日)②安奇颗粒剂,规格:156 25mg39袋;规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③强力阿莫仙粉针剂,规格1 2g ;处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J];用法:iv/ivdrip,成人1 2g/次,3-4次/d,疗程10-14日,小儿30mg/kg 次,3-4次/日,④强力阿莫仙粉针剂,规格0 6g ;处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J];用法:同上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特美汀)粉针剂,规格:3 2g ;处方: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押[J];用法:成人:1 6-3 2g/次,3-4次/d,儿童:80mg/kg 次,3-4次/d。氨苄西林粉针剂,规格:0 5g;处方: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用法:im,2-4g/d,分4次,ivdrip/iv;4-8g/d,分2-4次。重症感染,可增至12g/d,一日最高剂量为14g,儿童:im,50-100mg/kg d,分4:ivdrip/iv,100-200mg/kg d,分2-4次。 氨苄西林丙磺酸(艾罗迪)胶囊剂,规格:0 25gX12粒;处方:氨苄西林/丙磺酸钠胶囊;用法:口服,成人,0 75g/次,一日3次。治疗淋病:4 5g/次(3 5g氨苄西林,丙磺舒1g) 氨苄西林舒巴坦①粉针剂,规格:3 0g(2 0g/1 0g);处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用法:同②。②优立新粉针剂,0 75g;处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J];用法:im,成人:1 5-3g/次(包括氨苄西林和舒巴坦)Q6h,1日剂量≤6g;iv/ivdrip,一日剂量≤12g(舒巴坦一日剂量最高≤4g),儿童体重100-200mg/kg d,分次给药。阿洛西林(欧乐施)粉针剂,规格:1 0g;处方: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用法:ivdrip/iv:成人4-6g/d,重症可增至10-10g/d,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万群访;吴奇基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邵武市立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头孢他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菌清除率为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icacy of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mong children.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dmitted into Shaowu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via random number table ,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 Clinical efficacy , bacterial clearance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其他细菌强,在潮湿环境能长期生存,对干燥也有较强的抵抗力。 资料表明,水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联系紧密。医院内长期潮湿的地方及湿的物品是铜绿假单胞菌贮存的场所。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人或动物排泄物、人肠道铜绿假单胞菌两个途径。铜绿假单胞菌在污染的水中可较长时间的存留,各种液体药剂,包括眼药水长期放置有可能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消毒剂、手术器械浸泡液都可能成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贮存场所。呼吸机湿化装置及导管可作为传播的直接媒介。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生物学特点,营养要求低,潮湿处易生长。大量资料表明医院内病人带菌率很高。人体本身是一个主要的铜绿假单胞菌贮存所,细菌主要存在人体较为潮湿的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呼吸道和肠道等。本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气管切开和插管、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免疫力低下、静脉插管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近年来住院患者感染的该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治疗上难度较大。 预防措施 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住隔离病室,隔离标志明确、醒目,在隔离病房或者区域的入口处应配备手套、手消毒凝胶、隔离衣及外科口罩; 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物后均应洗手。洗手提倡采用流动水洗手,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用消毒凝胶消毒双手;医务人员如手皮肤有破损,不宜护理此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4、护士对患者导管的各项操作,应先从清洁的部位开始再到污染的部位,避免交叉污染,如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等)时必须戴标准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保护性眼罩; 5、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如患者需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生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检查完毕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导管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8、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导管等废物须置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封口,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集中焚毁。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都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两者对所有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多重耐药株,造成治疗的极大困难。2004 年5 月美国匹兹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症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症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假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菌种有十余种,以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医学中最为重要。本属细菌侵袭性弱,一般认为属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缺损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感染;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的患者也易罹患本菌感染,故亦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可感染人体的血液、呼吸、中枢神经、泌尿等各个系统组织,引起一系列病变。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假单胞菌属根据其RNA/DNA的同源性可分为五个主要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其代表菌种,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此外,临床常见的假单胞菌属细菌还有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等。本菌为无荚膜、无芽孢、能运动的革兰阴性菌,菌体大小(1.5~5.0)um*宽(0.5~1)um,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光泽。菌体O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OPE),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血清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1h才被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完整皮肤是天然屏障,感染力再强的病菌亦不能引起病变,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含有调理素及补体,可协助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及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故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标签:哌拉西林;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中活性最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是外伤感染、二重感染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其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及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患者。近年来,抗假单胞菌药物增强了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也在逐步增加,甚至局部爆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使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带来严重后果。有学者提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性可作为多重耐药的标志[1],所以哌拉西林的合理使用情况对今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重大,应强调严防哌拉西林的滥用。 1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特性 1.1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的住院患者常导致侵袭性感染,威胁患者生命。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常见,在很多大型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菌的首位[2],是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这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1.2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王颖等[3]调查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显示,目前在该院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强而耐药率R<30%的抗生素有:碳青酶烯类抗生素IP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K、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AZ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GEN与喹诺酮类抗生素OFX对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高达68.80%与70.60%。原来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率也升至43.10%。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固有的耐药性,并在接触抗生素后可诱导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多、外膜通透性下降、产生β-内酰胺酶、形成低亲和力结合蛋白等,使原来敏感的抗生素耐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4]。 目前在临床上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一般的细菌感染采用哌拉西林或与他唑巴坦的复合物治疗非常普遍。每一种新的抗菌药物诞生初期,效果一般比较理想,随着使用的普及或滥用,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效果自然也越来越差。第三代头孢类的耐药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研究表明[5] 与非ICU病区相比,ICU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不断下降,耐药性不断增加,呈现多重耐

头孢他啶与中药制剂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头孢他啶与中药制剂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研 究 目的研究头孢他啶和双黄连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应用抗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方法收集并分离临床来源的6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计算头孢他啶分别和3种中药制剂的FIC指数。结果采用头孢他啶和热毒宁注射液联用,以相加(11.76%)和无关(58.82%)作用为主,以协同(10.29%)和拮抗(8.82%%)为次。采用头孢他啶和双黄连注射液联用,以无关(36.76%)和相加(20.59%)作用为主,以协同(11.76%)和拮抗(16.18%)为次。头孢他啶与喜炎平注射液联用抗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佐以中药制剂以增强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action combined with ceftazidime and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Reduning injection,Xiyanping injection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ods To collect and isolate the 68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clinical,the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was calculated with microdilution checkerboard method,about ceftazidime and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Reduning Injection,Xiyanping Injection. Results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combination of ceftazidime and Reduning Injection was 11.76% additive and 58.82% independent action,while 10.29% was synergistic effect and 8.82% was antagonistic effect.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 combination of ceftazidime and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was 20.59% additive and 36.76% independent action,while 11.76% was synergistic effect and 16.18% was antagonistic effect. It is ineffective for us to combine ceftazidime with Xiyanping injection.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can be us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Key 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Combination;Microdilution checkerboard method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假单胞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我院培养分离出的前三个病原菌之一。PA感染难以治疗,甚而产生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有相当部分原因是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当单一抗菌药物的使用无法有效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临床通常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PA感染,以减少单一药物大剂量应用时的毒副作用,以及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丁力等[1]评价了异帕米星分别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美洛培南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获得的PA的体外抑菌活性,发现上述药物联用后,明显起到增效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另有研究[2]表明头孢他啶与环丙沙星的联合对多重耐药PA的敏感率为88.4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环丙沙星联用对多重耐药PA的敏感率为84. 26%。 除了各种抗菌药物之间联合应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外,同样有研究表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 aeruginosa,PA)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发酵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下呼吸道是医院内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感染种类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感染和肺炎等,由多重耐药PA(multidrug resistant P aeruginosa,MDR-PA)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因此规范PA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学特点 假单胞菌属为需氧、有鞭毛、无芽孢及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和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共同构成非发酵糖(Nonfermenters)革兰阴性杆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PA是假单胞菌的代表菌株,占所有假单胞菌感染的70%以上。PA呈球杆状或长丝状,宽约0.5~1.0 µm,长约1.5~3.0 µm,一端有单鞭毛,无芽孢,成双或短链排列。PA能产生多种色素,如绿脓素和荧光素等,专性需氧,部分菌株能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生长。 二、流行病学

(一)流行状况 近年来,P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国内已有多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PA感染的严重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2012年综合性教学医院PA的分离率占所有分离菌的第5位,2005-2012年PA的分离率分别占革兰阴性菌的11.6%、14.1%、16.9%、16.4%、15.8%、14.8%、14.2%和14.0%,居第2~5位[1]。有13家教学医院参与的中国医院院内获得性细菌耐药性分析(CARES)结果显示,2009年和2011年PA在所有分离细菌中也是居第4位,分离率分别为10.8%和12.6% [2],且MDR-PA的比例高达12.7%。这一点在呼吸系统感染更为突出,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全国医院感染研究数据显示,PA肺炎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1975-2003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PA比例从9.6%上升至18.1%,几乎翻了一倍[3]。一项大规模ICU感染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A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需氧菌,占23%(8 244/35 790),也是最常见的从呼吸道分离出的细菌(31.6%)[4]。美国一项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PA分离率达9.3%。即便得到有效地治疗,PA导致的感染总病死率仍高达42.1%~87.0%,直接病死率为32.0%~42.8%[5]。2005年胡必杰等[6]报道562例HAP中PA的分离率为18.6%,列第1位;我国近期进行的13家大型教学医院HAP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PA 的分离率为20.9%,居第2位[7]。2011年CARES研究也证实HAP中PA的分离率为22.9%,居第2位[2]。二是PA的耐药率居高不下,全球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铜绿假单胞菌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耐药严重和易形成生物被膜,特别是近10 多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在《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并以临床诊治和预防的思路和技术为重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治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资料显示,2021 年综合性教学医院PA 的分离率占所有分离菌的第4 位,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第3 位,近5 年来PA 的分离率占革兰阴性菌第3~4 位(10.6%~13.3%),感染率居高不下。 由于PA 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多耐药、“难治”耐药性DTR(诊治复杂)等特点,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较高,且治疗困难。因此,掌握PA 的耐药机制,对于临床的精准抗感染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一、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断 (一)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1. 高危因素: (1)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①既往有下呼吸道PA分离史;②结构性肺疾病,如支扩、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阻肺尤其是FEV1占预计值%<30%;③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如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109/L、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d)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超过1周;④90 d内全身抗菌药物使用史;⑤接受有创检查、治疗或手术;⑥在PA流行区获得的感染、接触被PA污染的气溶胶或水。 (2)MDR-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①呼吸道MDR-PA分离史; ②MDR-PA流行区获得的感染;③90 d内全身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史;④接受有创检查、治疗或手术,特别是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 (3)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危险因素:①年龄≥65岁;②慢性肝脏疾病;③神经系统疾病;④ARDS;⑤急性肾功能衰竭;⑥不恰当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 临床表现: 包括肺炎(CAP、HAP和VAP)、气管支气管炎、肺脓肿和脓胸。不同类型P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有相似性,并与其他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联合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观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联合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医院获得性铜 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联合环丙沙星针0.4g静脉滴注,12小时 1次,共14天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9-19至2012-9-19的38例医 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针(惠氏制药)4.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联合环丙沙星针(拜耳制药)0.4g静脉滴注,12小时1次,共14天。对照组12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针(辉瑞制药)3.0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联合环丙沙星针0.4g静脉滴注,12 小时1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 共分离出病原菌57例,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92.1%,对照组细菌清除率78.9%。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联合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 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联合环丙沙星注射液头孢哌酮舒巴坦针联合环 丙沙星注射液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166- 02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在入院时不存在、也未处于潜伏期,而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肺炎。其中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最常见,VAP是患者经气 管插管48~72小时后发生的肺炎。我国HAP总体发病率为2.33%,机械通气病 人HAP发病率是普通住院病人的43倍。HAP病死率为24.08%,VAP病死率更高[1]。重症、晚发性和免疫低下宿主的HAP,病原菌以多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20%~60%)多见,而铜绿假单胞菌(PA)是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PA因致病 力及耐药性强,病死率高。我院以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分别联合环丙沙星针治疗作比较,观 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联合环丙沙星针对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治疗的临 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调查对象为2011年9月19日至2012年9月19日在我院住院 的符合HAP诊断标准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年龄58至93岁,平均年龄72±6岁,男性30例,女性8例。其中合并COPD26例、肺心病20例,糖尿病10例,支 气管扩张1例。其中气管切开12例,气管插管20例,未用呼吸机6例。除外对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过敏者,除外中重度肾功能不全 病人。 1.2治疗方法全组患者除给予解痉、平喘、氧疗、营养等对症治疗,都给予 盐酸氨溴索针化痰治疗。将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4.5g,q8h,联合环丙沙星0.4g,q12h,治疗14天。对照组12例,采用头孢 哌酮舒巴坦3.0g,q8h,联合环丙沙星0.4g,q12h,治疗14天。 1.3观察项目全组患者治疗前后评价其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血、尿、肝、肾、胸部CT、痰细菌学、肺泡灌洗培养加药敏检查,还行CRP、PCT等检查。治 疗3、5、7、10、14天观察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 1.4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痰培养检查,对于培养 阳性的标本,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 1.5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痊愈、显效、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