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归纳、掌握汉武帝政治、思想经济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 理解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概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

1.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地方设盐铁官,负责盐铁经营,增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合作探究】

比一比,说一说对照教材P52课后活动2.,说说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压制儒学和儒生,制造“焚书坑儒”惨剧,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在历史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其他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挤。他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展示提升】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西汉初,诸侯王独霸一方,豪强地主聚横行乡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威胁朝廷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侯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大大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在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为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当堂检测】

1.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属、功臣③巩固统一④增强中央集权 ( A )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2. 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的朝代是( D )

A.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3. 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

A. 汉高祖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4.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D )

A. 天文算术之理

B. 儒家的经典

C.《孙子兵法》

D. 法家治国之道

5.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D. 道家和兵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推恩令;刺史制度;罢出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盐铁专卖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现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认识这几张图片吗? 学生回答:汉武帝。 教师接着讲述: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和现固了大一统局面,这就是汉武帝。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设计意图:果用图片和学生示的影视人物图片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 教师讲解:前面我们说了,汉武帝登上皇位时才16岁,大家看看这位年轻的皇帝首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学生1: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 学生2:诸侯王对抗朝廷,企图谋反 教师讲解:大家说得对,汉武帝继位不久就遇到了王国问题。汉景帝时,势力最大的是梁王,他是汉武帝的叔父,想继位当皇帝,汉武帝的祖母也非常喜欢梁王,也想让他来当皇帝。不幸的是,公元前14年,得病去世。梁国分裂,政局一片混乱,王国问题依然影响着汉王朝。在这种情况下,刚刚继位的汉武帝该怎么办呢?大家赶快帮忙想想办法吧。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讲解:好了,同学们都想了许多方法,那么大家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师指定事先已经做好准备的学生饰演情景剧。让全班学生一起观看小品,) 剧情: 武帝后花园。 汉武帝为掩人耳目,密诏大臣主父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汉武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主父偃:为先帝削落而死。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其他措施: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 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______。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北击匈奴 背景:秦末汉初,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并不断南下袭扰。汉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 概况:________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学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出击匈奴。匈奴经过________,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汉武帝时期,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御史大夫B.刺史 C.太尉D.司隶校尉 4.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标要求】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 评价汉武帝 【学习过程】 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

(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评价汉武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核心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统一措施,经济方面采取的政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汉武帝的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掌握以上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3.认识到我国的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点: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他是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惠帝刘盈的侄孙子(刘盈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高祖的重孙子。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你知道这位汉朝皇帝是谁吗?(生回答) 教师:对,他就是汉武帝刘彻。他在位时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展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什么是大一统? 展示:“大一统”就是实现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 问题: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 教师: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展示: 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禀(lǐ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但是,由于朝廷的无为放任,诸侯骄恣(zì),豪强坐大,商业地主侵渔细民…… ——《汉书·董仲舒传》白话文问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诸侯骄恣,豪强坐大”这一问题的? (指导学生看书55页正文第一段) 展示: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教师: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变式训练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程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地位): 内容上,本课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四个子目,分别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个方面介绍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地位上,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巩固统一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本课是第三单元的中心课,上承秦统一中国以及西汉初年的情况,下启丝绸之路,对于秦汉四百多年大一统的历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的目的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阅读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图表、地图、文字史料,增强历史分析能力,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学会分析、归纳材料,并培养论从史出的史观。 通过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政策改革与调整,认识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感受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董仲舒、卫青、霍去病等人的杰出才能,了解历史人物对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重点: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作用。突破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从背景和目的入手,教师带领学生逐次分析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产生的作用。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突破方法:学生以表演历史课本剧的方式,走近历史,在表演中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用意和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首毛泽东的配乐诗词《沁园春.雪》。(秦始皇和汉武帝图) 教师:诗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共同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教师: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鼎盛局面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守业更比创业难,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呢? 教师: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当时他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烦恼。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找出汉武帝的烦恼。 展示: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西汉金缕玉衣”--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玉2498片,金线1100克) 烦恼:诸侯富有,生活奢侈腐化。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统治)。过渡:汉武帝即位以后,一直思索彻底清除高祖遗留的诸侯王问题。大臣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计策,帮助皇帝解除了烦恼? 一、政治: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1.主父偃献计,实行推恩令。 教师:汉武帝吸取汉景帝的经验教学,采用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请同学们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 生试说。 教师:推恩令的实行,实际上是一种化零为整,分而治之的策略。请看示意图: 教师: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想比变小了。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巧妙的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所以说甚妙。除了实行推恩令,还用什么办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师: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师: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请看课文“文景之治”的内容。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A、汉武帝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 政、汉高祖刘邦等。 什么是大一统? 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合作探究】 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发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任何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赠送七年级历史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与现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种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已学会用火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能够直立行走④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面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 6.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青铜器 7.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归纳、掌握汉武帝政治、思想经济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 理解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概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

1.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地方设盐铁官,负责盐铁经营,增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合作探究】 比一比,说一说对照教材P52课后活动2.,说说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压制儒学和儒生,制造“焚书坑儒”惨剧,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在历史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其他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挤。他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展示提升】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西汉初,诸侯王独霸一方,豪强地主聚横行乡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威胁朝廷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侯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大大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在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为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当堂检测】 1.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属、功臣③巩固统一④增强中央集权 ( A )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2. 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的朝代是( D ) A.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3. 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 A. 汉高祖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4.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D ) A. 天文算术之理 B. 儒家的经典 C.《孙子兵法》 D. 法家治国之道 5.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D. 道家和兵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解决式,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采取的相关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用。 2.难点:理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公元前141年,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想在秦朝建立的政治、经济、思想统一的封建王朝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王朝,却烦恼重重,同学们,通过你的预习你知道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吗?(课件展示) 政治上:王国林立,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思想上百家横流思想不统一;经济上:富商大

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军事上:北方的匈奴南下袭扰。针对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的呢?他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板书课题) (二)研讨新课 I)政治上: 教师:针对王国林立,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汉武帝如何解决问题呢? 1.实施“推恩令” (1)让学生结合P61课后活动1回答问题。 (2)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是采纳谁的建议?解决什么问题? (3)“推恩令”的内容? (4)“推恩令”妙在哪哩? (5)“推恩令”的作用? 教师:针对地方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的呢? 2.建立刺史制度(板书) (1)主要措措施(内容)? (2)作用? 3.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共同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II)思想上: 教师:师针对思想上百家横流,思想不统一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归纳】 一、措施 (“推恩令”解决的是王国的问题,刺史制度解决的是地方官吏、豪强子弟势力的问题,不能混淆)对罢黜百家,尊儒术的评价: (1)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尊崇儒术的同时对其他各学派思想予以排斥,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的表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二、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教材问题解答】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教材P59“材料研读”) 经历了长期战乱后建立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教材P61“问题思考”) 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统一领导,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为西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分析(教材P61“课后活动”)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教材P61“课后活动”) 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压儒家文;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极力推崇儒家文化。《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 一、“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 一、“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诸侯势力强大,生活骄奢淫逸,政治公开反抗朝廷,甚至企图谋反。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的叛乱。 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个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推恩令”、刺史制度的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具体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仪》《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目的: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 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课第一个条目,从教材中提取重要信息,回答第1题。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 提醒学生第3题要结合课本归纳梳理,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总结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采取对比的方法识记相关知识模块。 方法指导三: 要求学生用歌谣巧记本课知识模块: 着眼长治和久安, 武帝一统更不凡。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期。 方法指导四: 知识模块一可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 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反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 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 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2~3题。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实现了政治上大一统。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文化上: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题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凶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与能力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汉武帝当政期间,西汉呈现怎样的局面?汉武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一、“推恩令”的实施 1.推恩令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灭亡之后,百废待兴,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学生思考回答: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接着教师展示刘邦的图像以及P57“相关史事”,并提问: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思考回答: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教师继续展示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并提问:从表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推恩令”实施的内容 教师讲述:汉景帝时期听取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令”,发生了七国之乱,后平定了叛乱,但并未真正解决王国的问题。 教师提问: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以历史老师的身份为大家讲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教师继续引导: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请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3)“推恩令”实施的意义 教师引导:“推恩令”的实施和之前的削藩政策多有不同,最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刺史制度 教师提问:诸侯国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汉武帝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了吗? 教师引导:除了诸侯国的势力之外还有哪些势力威胁中央的统治?教师展示史料。 (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分饼的形 式理解推恩令,学会运用比较法评价秦皇与汉武的历史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背景、 内容、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突破方法通过课本剧《朕很是不服》理解措 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再现历史氛围,感知历史、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2、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重要史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秦始皇,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 悟历史,理解杰出帝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政治、思想、经济上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 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 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22-2023统编版七上历史实用趣味备课(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基础巩固】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课后活动习题提到的《汉代讲经图》,其中的“经”主要内容有() ①《春秋》②《论语》③《易》④《书》⑤《诗》⑥《礼》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经学主要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因《乐》书遗失,因此只有《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不在其列,①③④⑤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这一政策的出台,造就了汉武帝时期“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从而有力抑制了豪强大贾,并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相关政策是() A.盐铁官营B.行推恩令C.尊崇儒术D.反击匈奴 【答案】A 【详解】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行盐铁官。根据题干,这是汉武帝经济大一统的表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抑制豪强地主,增强国家妆入,为反击匈奴奠定财政基础。A项正确;推恩令属于政治措施,排除B项;尊崇儒术属于思想措施,排除C 项;反击匈军事属于军事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3.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C.推恩令 D.世袭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知,引文大意是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必须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显,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大减弱。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设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排除B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D项。故选C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第五十七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人教部编版复 习巩固第五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盐铁官营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货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思想。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两汉时东西二京指的是( )

A、北京南京 B、北京天津 C、长安洛阳 D、洛阳开封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下图图体现的措施是( ) A、商鞅改革户籍制 B、文景帝以德化民 C、汉武帝的推恩令 D、挟天子以令诸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这最能说明汉武帝( ) A、独断专行 B、重用人才 C、勤政爱民 D、同情下层人民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东汉中后期豪强大地主拥有的私人武装称( ) ①部曲②家丁③家兵④护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重点突破 1核心概念 (1)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汉武帝便是在这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典型例题:下表内容反映了() 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推恩令: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分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因此,推恩令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典型例题: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2重点问题 (1)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态度比较 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其实他们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其实质是() A.都是为了促进民族的交融 B.都是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政策 C.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D.都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实力

(2)大一统局面的创立和巩固 人,还有物质和精神的附属物”。汉武帝为了集中国家“公共权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刺史制度 B.远征匈奴 C. 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 3综合探究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第12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解析版)

第12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2011版课标: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基础知识】 考点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方面) 1.背景:(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七国之乱:汉初实行什么制度?面对诸侯王实力的膨胀,汉景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削藩)。 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统治。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建议者:主父偃 3、具体措施:○1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2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4、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考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文化方面) 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下,诸子百家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具体措施:

○1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文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考点三、盐铁专卖(经济方面) 1、背景: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具体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盐铁官营、专卖;○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考点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 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战役前119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等。 ★★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罢黜百家”并不是要禁绝除儒家学说外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只是不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而已;秦始皇“焚书坑儒”,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