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港总规

杭州港总规
杭州港总规

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_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文/韩明清 黄杉 张越 Han Mingqing Huang Shan Zhang Yue ABSTRACT 城市更新是城市内部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城市发展即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原有的城市更新方法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通过在更新内容、方式、组织和效果等方面的创新,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Urban renewal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inner city urban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updating. Under the current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re is a series of questions from the original method of urban renewal. The Hangzhou backstreet lane improvement projects tried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organic renewal by updating the content, methods, organ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作者简介 韩明清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黄 杉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学博士 张 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副教授 KEY WORD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 Urban Organic Renewal in Hangzhou ——The Origin and Innovation Analyze of Hangzhou Backstreet Lane Improvement Project 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杭州,有机更新,背街小巷,创新 Hangzhou,Organic Renewal,Backstreet Lane,Innovation 杭州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指标均走在国内前列。进入新世纪,杭州城市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图1)。由此,杭州市确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空间战略,并规划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 式,引导城市空间 形态从“摊大饼”到“蒸小笼”的组团式空间结构转变(图2)。空间拓展与发展战略改变,使得杭州跳出了“拆旧城、建新城”的困境,启动 了空间重构,旧城更新的进程。1.杭州城市更新概况 1.1 优化空间,更新老城——开展“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常见事物,负面影响严重,问题可归结为:一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二是社会问题多。2001年,杭州开始在撤村建居改 革试点推行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至2007年,杭州农转居多层公寓完成投资151亿元,累计2099万平方米。杭州市在城中村改造中把优化了城市空间,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中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居住品质。 1.2 应保尽保、传承文脉——城市历史遗存保护 2003年,杭州按照“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指导思想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护。160个市级以上文保单和250个市级文保点、26处历史保护街区、8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5个特色文化保护区等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3 激活运河、还河于民——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 流淌了近两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已成为一条市井之河、市民之河,是杭州城市的命脉,是活着的文化遗产。2004年8月,以“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为目标的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正式启动。通过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1.4 以路为纲,纲举目张——城市道路更新 2 A+C 097

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一)

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一) 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本文主要研究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从杭州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更新与保护概要切入,在杭州城市更新与美欧城市更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杭州城市更新与保护的核心关键所在,旨在为杭州城市更新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杭州;关键问题 一、引论 目前有关城市发展的研究中常常提到城市更新问题,城市更新是什么?笔者认为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现有环境的进化,其核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对旧有建筑、道路、水系的局部调整和改动,以及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保护是城市更新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更新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和以历史建筑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以及城市道路、水系等交通体系的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之一。更新与保护的成果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环境、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以及营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同城辉映的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外有关城市更新不乏经验和案例,费城的富兰克林大道,圣路易斯的弧形地标能给我们较多的启示。 二、杭州近代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与保护概要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自南宋建都以来一直都是文人荟萃,人杰地灵的地方,近代的潘天寿、茅以升、黄宾虹等名人名士在杭州留下深深的印记,同时留下了以名人故居及近代居住坊巷为代表的杭州近代建筑文化。与此同时,“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越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作为杭州精神文化生活的代表融于杭州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空间中。在杭州城市更新进程中,对近代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积极的,并有较大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自2006年以来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杭州近代建筑更新体系 1.十大历史保护街区。2003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确定对清河坊、小营巷、中山中路、湖边村、北山街、西兴老街、思鑫坊、小河直街、拱宸桥桥西、长河老街共10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明确了十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使用方向、居民安置、现代基础设施引入等内容。 2.历史保护地段。2004年,杭州市规划局公布新增12处有关近代建筑的拟保护地段。分别为兴安里、韶华巷-恰丰里、泗水坊、平远里、惠兴路、五柳巷、龙翔里等。保护地段的规划目标延续以上历史街区的风格各有不同。2005年,杭州市率先在五城区开展了“一区一街”历史街区保护试点工作。上城区元福巷、拱墅区小河直街、下城区武林路、江干区笕桥老街、西湖区留下老街的更新因这项工作的开展而得到了快速提升。 3.招商与具体的保护案例。2005年1月,杭州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第一次在自己的内部网站上公布了5处近代建筑的招商公告。这5处近代建筑分别是静逸别墅、玛瑙寺、穗庐、北山路95号、宝云寺遗构(疗养院)。同年5月“江南文学会馆”正式入住穗庐别墅,以招商带动保护的工作开始初见成效。“保护─招商─利用─保护”为杭州近代建筑的更新注入了新的思路,在解决更新保护资金来源的同时实现近代建筑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实现双赢。 4.小河直街的更新与保护。2007年1月,杭州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更新与保护工程启动,作为再现清末民初江南运河边居住文化的小河直街更新改造工程截止2007年12月底已基本完成。改造中街区内的建筑根据其文化价值的等级分保护、改善、整饬、拆除和新建这五个等级。目前小河直街的历史建筑有12组共15间的结构是按照原模原样的模式保留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对其室内的卫生、隔音隔热、通风等设施进行适当改善。 (二)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体系 1.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2月22日,杭州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新城市更新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更新详细规划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城市更新设计为纽带,树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规划 设计观; 2、培养观察和研究城市(包括城市分区、道路结构、景观结构、城市街区、街道界面等) 的思想和方法; 3、掌握城市更新设计的内容、要求和程序; 4、了解与城市更新设计有关的经济与社会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思路,学习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如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组织、景观结构、建筑群体组织等)思考城市更新的模式及策略; 5、使学生完成从单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境组织到群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 境组织能力的提升,建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正确观念。 6、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表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认真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分析城市上一层次规划对基地提出的设计要求,以 及基地现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学习相关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分析成果。 编写规划说明、规划指标和绘制设计图纸。 2、提出地块规划的结构分析,包括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空间结构等。 3、分析并提出整个地块和区域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地面、地下停车场,人行系统 及广场,公交站点,地铁出站口及人行道等,结合各方面要素综合考虑道路景观的效果,必要时设计出相应的道路断面图。 4、景观系统规划应层次分明,概念明确,与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统筹考虑,必要时应提交 相应的环境设计图。 5、鼓励同学在对基地现状及周边城市结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 活习惯、历史文脉、技术条件、城市景观等方面进行规划构思,提出体现现代城市中心区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三、项目位置及相关情况 任务一:龙翔里地块 规划设计场地位于杭州市城市核心区,毗邻西湖风景区和城市商业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该地块为城市更新整治地块。 该区域东至延安路,南至平海路,西为东坡路,北至学士路。地块面积1.1847公顷,容积率不大于2。根据规划,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处重要的城市级商务、商业中心,总建筑

老城区发展研究

二、老城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区在发展中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总是也日益凸显。 (一)经济方面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都市中心城的转移,老城区发展速度缓慢、日渐衰落,大多存在区内经济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老城区由各个不同系统组成,它们相互影响与制约,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任何一个子系统变动都会影响其他部分,从而出现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展过度,二是发展滞后。发展过度即由于追求片面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不合理大规模改造,老城区建设强度和人口总量超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从而导致整体功能失调。而发展滞后则是由于老城系统内各部分变迁进程不一致,导致不和谐并出现滞后现象,如原有的物质空间形态结构与其容纳的逐渐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功能不相适应,而导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产业的综合发展。如青岛西部老城区核心街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中山路商业购物比例过大,缺乏餐饮业、休闲文化产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后应逐步增大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比例。而火车站周围商业功能单一、环境杂乱,区内有一家以传统百货经营为主的华联商场,缺少成规模的休闲娱乐场所,难以满足火车站流动人口的市场需求。随着东部新城区都市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及理念未及时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老城区商业中心的地位逐渐被新城区及其他商贸圈所代替,传统的商业中心日渐衰落,商业业态逐渐低化,客源不断流失,商铺租金递减,老城区的商业竞争力下降,对社会经济复兴产生很大影响。 (二)社会方面 老城区自身发展不平衡,功能衰退尤其是老城中心区空心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由于中心城区的土地级差效应高,许多城市将市中心改造土地用来建设商贸设施,办公楼或豪华的高层公寓,以提高区位良好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同时,国内一些中等城市、小城市也纷纷效仿。目前国内市中心老城改造的通用做法是更新为城市的中央商务区,通过吸引高营业额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强调城市商务功能,将造成居住生活功能缺失,导致中心城区出现衰败现象。 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开始于1949年的美国城市重建,30年来美国的市中心改造从战后的居民区重建,逐渐转变为中心商贸区的复苏,这一举措曾经一度带来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但很快就暴露了大量的问题。由于城市中心区地价飞涨,居住人口大量外迁,商业活动减少,环境恶化,犯罪率剧增。每到周末和夜晚,大城市如曼哈顿的中心区便成了“死城”,而大量被迫从城市中心

理想空间+第40辑+城市更新

转自: 专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33131215.html, 理想空间+第40辑+城市更新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各城市不同类型的更新案例的介绍,总结当前我国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特点。 在本期的“主题论文”中,从产业变迁的角度对城市更新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并对城市更新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对城市更新的社会意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新过程中社会风险的调控措施建议;最后针对颇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更新类型——城中村改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城中村的形成类型和规

划对策。在本期的“专题案例”中,针对当前我国常见的几种城市更新的规划类型,分别从“城市中心区改造更新”、“城市工业区改造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更新”三个方面选取了若干项目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城市更新的概况,包含了规划师对城市更新的认识和思考。“他山之石”中以伦敦、汉堡、利物浦等欧洲城市为例,对其中已经完成的或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更新改造进行了分析介绍,对我国当前的城市更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主题论文 城市更新的产业驱动及类型分析\彭坤焘李峰 渐进式城市更新社会风险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梁迪飘夏南凯吕晓东城中村改造与发展的内因解读与对策讨论\连铭顾暂 专题案例 城市中心区改造更新 胜利之义——首义南轴线城市地标空间重构\包蓓蓓余嘉华 为城市再造地标空间——以珠海吉大“城市之心”中心广场设计和佛山文华公园改造为例\高南希胡招展 延展城市风华,衍伸滨水文化——记重庆市合川区凉亭片区排危改造地段城市更新设计\王涛周宏年 从“城市门厅”到“城市客厅”的转变——泰安市火车站及财源街地区改造城市设计\刘钊王昊 百年老码头·世纪上海滩——上海市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于一凡 逻辑分析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北东部区块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投标为例 \刘晟邱枫周昊

RBD更新再开发探讨_以杭州湖滨地区为例

RBD 更新再开发探讨 ——以杭州湖滨地区为例 王福定 刘润生 王焱 李晖 摘 要:杭州市湖滨RBD 是一个由城市CBD 和旅游景区相叠加的、多功能复合型RBD,用地更新再开发至今仍在延续,空间结构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是其内部土地利用模式仍有较多不适应RBD 要求的因素。本文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指出湖滨RBD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功能定位,并分别从功能、开发特色和交通等方面提出湖滨RBD 的更新原则及具体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湖滨RBD;城市更新;开发对策;杭州市 RBD (游憩商务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综合性功能区,一般是指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多种设施集聚的特定区域,其功能主要包括城市购物、游乐、休闲、交往、餐饮等[1]。这一概念自引入我国之后,即得到了城市规划理论界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关注[2],建设RBD ,已成为各地城市更新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优化城市产业与空间结构、重塑城市形象与品质的重要手段。然而,针对特定的区域,如何形成一个功能定位准确、结构有序、布局合理,与城市其他组成要素相互呼应的RBD ,相关文献并不多见。2008年杭州市组织开展了《杭州湖滨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文作为该规划的专项研 究课题,在对杭州湖滨地区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杭州市湖滨RBD 的发展思路与更新开发策略。 关于杭州市湖滨RBD 的范围,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区域。从杭州城市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界线至少应北至凤起路、东至中山路、南至吴山、西至西湖东岸,面积约3.4km 2。但是,为结合《杭州湖滨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规划研究,本次杭州湖滨RBD 的调研范围确定为由庆春路、中山路、西湖大道和西湖东岸所围成的区域。该区域用地总面积约为1.6km 2,户籍人口35226人。 1 湖滨RBD 特征分析 1.1 由城市CBD 和旅游景区相叠加的RBD 图1 杭州湖滨RBD 位置图 本次研究的 湖滨RBD 位置 武林广场商业中心

杭州历史名城特色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一、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 山脉:吴山、天目山、宝石山、凤凰山,玉皇山、五云山、天竺山、虎跑山 江湖:钱塘江、西湖、京杭大运河、湘湖 气候: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有小火炉之称,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特产:杭白菊、天竺筷、都锦生织锦、西湖绸伞、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 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2.人工环境 历史遗构:灵隐寺、雷峰塔、岳王庙、南宋御庙、回春堂药店、保俶塔、西泠印社、大慈岩悬空寺、天竺三寺、六和塔、杭州孔庙、燕南寄庐、秋雪庵、城隍阁、黄公望隐居地、杭州鼓楼 文化古迹:苏堤、苏小小墓、苏白二公祠、福堤、绿堤、寿堤 居民街巷:胡雪岩故居、南宋御街、请河坊街、清泰街、河渚古街 商业街区:湖滨路国际名品街、南山路、吴山夜市、武林路女装一条街、利星名品广场 城市格局: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 博物展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中药博物馆(胡庆余堂)、中国西药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中国围棋博物馆、杭州古城墙陈列馆、杭州碑林(杭州孔庙)、浙江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陈列馆、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 3.人文环境 历史人物:古代:孙权、许敬宗、毛文龙、于谦、张煌言、宋应昌、葛云飞

浅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浅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发表时间:2019-01-23T09:09:31.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作者:苏泽荣 [导读] 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有许多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新政策,重点是发展小城镇,新型城镇的开建是推进产业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特色小镇是针对城市的模仿的一种方式,主要特征是它属于新兴的产业聚集的发展平台,是让城镇慢慢转变为城市的一种过渡形式。助力城市产业转型的升级,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战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特色小镇;开发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有许多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还有城市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城镇化建设落后,导致许多城市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污水排放、环境变差等各种问题。要合理利用原有空间和资源,来实现把高效化转化为低消化,是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途径。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一般是在3平方公里左右,不超过5平方公里;与城市空间相对独立且还要能互动。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有经典传统产业、新型导入产业、居住空间与社区、商业建设、商业建设、生态、文化、旅旅、基础设施等。 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特色产业与旅游为核心。 1.当地特色产业,一般都是比较经典或者是传承下来的产业为主。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设计和整体装饰。要充分发挥小镇独特的历史文化。 2.旅游项目是吸引外来消费者的关键,如主题乐园、特色街区、观光区、历史文化区、温泉养生中心等。 3.产业延伸环围绕特色产业及旅游产业,会形成一系列项目,围绕着市中心,形成辐射或者是组团分布。还要展现出“宜居、宜游、宜业”等多个方面。 4.要有服务居民生活、金融、教育、医疗、商业、公交教育、社会服务以及旅游产业的等一系列服务。 5.核心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运输等特色产业。要鼓励各类新兴产业的创建。以促进产业聚集和发展。 二、由企业来主导 在传统产业转型为电子商务小镇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不同于一般的“镇”行政划分。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应具备独特性,是属于区域特发展,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产技术、经济聚集、交通便利等,要发展成“独占一方”的特点,是别人模仿不来。包括特色产业内涵的独特性、功能性、核心、环境优美性、新颖性等方面。平台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小镇,也可以让其他的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例如一中国“地毯之乡”驰名海内外的天津武清区崔黄口镇依靠自身地区优势,成功转型发展为电商产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昔日的“地毯之乡”变成如今“电商小镇”的华丽蜕变。目前,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累计引进企业1200余家,电商及配套企业340家,聚集如京东商城、携程网、唯品会、乐蜂网等优质电商企业,实现招商引资21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2000余人,并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要尊重城市的内在秩序和制度,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发展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培育,创新资金来源和一些社会的力量的帮助。培育特色小镇能够有效破解空间资源不够用和资源不足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们居住的环境,为原有的城市诸如新的血液,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城市粗放型产业再利用的一种方式,帮助城市成功转型,是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建设主要目的 从特色小镇实践来看,一般是所处小镇所在的资源丰富或者是其他优势条件,在一定的地方或者空间来吸引企业、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形成独特的地域优势来服务于消费群体。来促进当地的发展。 政府引导型,由政府引进有投资能力的企业进入小镇,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创作团队。可以和企业共同合作和发展,这样的运营方式更直接的面向市场,更有竞争力。也有过成功的例子。如浙江杭州的梦想小镇,就是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区域转型的案例。 特色小镇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异的地理趋势,特色小镇的选址和环境是发展的关键,特色小镇的空间要小而精致,有效应对对土地指标紧张的制约,它要有一定的规划空间限制。它是一种经济性的空间模式,一定要能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圈,要交通便利,以方便运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小镇要对自然环境做到资源保护,不过度索取、铺张浪费损害生态环境。小镇应该结合周边的特色和环境,进行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将小镇特色融入进去,提升小镇的生活品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前来,让他们感受到在小镇生活的舒适,对这里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 建设特色小镇要融入多种元素,以此来推动区域文化融合,特色小镇可以促进“城市、产业、文化、人脉”四方面的融合。一般特色小镇都是建设在大城市周边的乡镇,它们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为小镇提供同等服务,提供人才、信息、科技、资金、服务等其他的来源;而且大城市消费较高,工资较低,学历要求较高等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生存的困扰,而小镇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生本不高,工资岗位较多还提供了生活居住的地方,未来将会更有发展前景。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是推动城乡发展、传递文明、带动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这些都有利于特色小镇的居民融合,为城镇发展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特色小镇都提出了以特色农业为发展核心,但是现有的农业结构单一,科技技术较低,产业链短,以至于出现高投入,收益低的现状,不能吸引投资者,在文化成长方面,小镇的创新度不高,关注力和投入还不够多,有的小镇文化内涵比较单一,风格类似,没有特殊和看点;在旅游方面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现如今建设特色小镇的队伍还在不断的扩张,特色小镇无论是面积、产特、产量和人口,都是与原有的新城市开发有很大的区别。特色小镇的建设现在还属于探索和建设开发的阶段,要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优质产业和最大有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的不断更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建设好特殊小镇要做到政府扶持,加大宣传力度,要引进人才、以便推动特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要做到落实工作,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精明增长” 理论的概念、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及实际要素的含义,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精明增长城市土地更新城市问题 前言 城市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使得城市空间扩展成为不可避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用地规模呈现扩张过快态势,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粗放式、外延式扩张的特点明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这些低效率、不科学的城市空间扩张行为,严重削弱了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之举。“精明增长”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空间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尽管我国与美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差距很大,城市发展思潮及战略和解决的问题均有所不同,但是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积极吸取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要素 1.1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美国率先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蔓延现象出现,以汽车为依托的低密度的土地使用模式,造成了能源和土地浪费的,导致了城市无序的生长或外延的扩张。城市蔓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经济成本居高不下,城市规模急剧增大,出行时间增加,市政设施投资过大,小汽车的大量使用等等;而由于土地开发过度、小汽车尾气污染过大导致城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还有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中心衰败等。 1.2“精明增长”的概念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该理念的重要原则如下: (1)通过紧凑的建设模式、填充式开发和采用适度的街道、停车标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减少土地消耗和保护自然资源。

关于杭州城市功能更新的方法探究

关于杭州城市功能更新的方法探究摘要:文章对变革中的中国城市的产业功能重新布局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理论。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分门别类的运用城市功能更新的方法去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产业更新,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功能置换,业态调整 abstract: industrial function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change in re-layou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hinking,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theory. conform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use of urban functions updated to solve the urban problem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industrial renewal, retreat into the three cage for a bird, functional replacement tenant mix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历史的选择 90年代初以来,杭州城市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在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拉动下,杭州城市开始走出西湖周边有限区域,相继在沿钱塘江、跨江的开阔区域开辟出下沙、滨江和萧山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由此杭州拉开了大都市框架。新的开发区接受了主城转移出来的和新创设的大批制造企业,为主城实施“推二进

基于“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空间治理——以杭州市为例

浙江建筑,第35卷,第2期,2018年2月 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 35 , No. 2, Feb. 2018 基于“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以杭州市为例 The Administration of Improving Urban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Repair” :Take 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庞赞,曹仪民,俞慧刚 PANG Zan, CAO Yimin, YU Huigang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城市双修”是“存量规划”时代城市空间治理的有效举措。在对当前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内涵、模式等相关理论与实 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建成区作为城市更新空间治理实施范围的基本定位。今结合杭州城市更新空间治理发展历程的3 个发展阶段,尝试构建基于“城市双修”视野下的杭州城市更新空间治理体系,并重点分析该体系的结构、内容、实施措施和保障措 施,以求为国内城市空间治理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空间治理;城市双修;城市更新;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 -3707(2018)02-0009-05 1引言 国土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基本物质空间条件,当前浙江省的土地利用率依然较低,低效用地的问题 较普遍,城市建设的策略正在从“增量扩张”转向 “存量挖潜”。如何优化存量,盘活土地资源,实现 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1]。作为我国城市有机更新实践的重要理念之一,“城 市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于2015年由三亚 率先提出并实践[2]。同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 指出“提倡城市修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 治理能力,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得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已成为城市存量发展时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模式之 一。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城市双修”是 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研究城市更新空间治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 意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在“城市双修”理 念范畴内城市更新空间治理过程中的杭州做法,以求为其他城市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2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2.1城市更新相关理论与实践 本文探讨的城市更新是将城市中不能适应市民 现代化城市生活的物质元素进行倾向性、选择性的 “再建设”活动,而物质元素作为城市空间的基本元 素,对物质空间的管理整治是城市更新最为直观的 形式之一,其主要形式有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3种形式[3]。现代城市更新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19 世纪末的城市美化运动,主张恢复城市秩序美,其核 心是“创造”城市新景观。早期过于粗放、单一的建 设形式并没有经过较科学的规划协调,一定程度上 造成大量城市遗产和城市记忆的消失,且以政府为 收稿日期:2017-11-23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城市化规划课题(CTZB-F170714LWZ-SJS1(2)) 作者简介:庞赞(1991 一),男,浙江台州人,硕士,从事城市有机更新研究相关工作。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 一、总规修改的背景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总规)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行总规的知道下,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城市中心地位得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布局得到落实,“一主三副六团生态带”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名城保护、风景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于民生保障、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实施成效显著。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一是新的功能载体不断出现,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二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人口疏解却滞缓;三十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四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解决新的问题,经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市开展了对现行总体规划的修改。 二、总规修改的原则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总规不适应的

内容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切实解决现行总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杭州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规修改的原则是: (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 (三)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 (四)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 三、总规修改的重点任务 杭州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未然杭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影响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型、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把握总规修改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总规修改以“破解问题、谋划长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任务是: (一)围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杭州城市发展目标定位。 (二)围绕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空间开发管制和规模调控。 (三)围绕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要素合理集聚。 (四)围绕增强城市支撑保障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围绕增强城市魅力,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景观风貌保护。 四、总规修改的内容 (一)城市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委政府对杭州发展的新要求,城市发展目标修改为:以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和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使杭州成为国家首美之地、创新智慧之都、东方品质之城。 (二)区域城乡空间布局 市域内形成市域中心城市(1个)—县(市)域中心城镇(5个)—地方中心城镇(22个)—一般建制镇(41个)四个等级。

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5-21T16:57:59.7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黄祖林 [导读] 目的在于增加城市的规划性,为国内其他未进行规土合一的城市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机发展是城市面临的新挑战。杭州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对城市有机发展的大胆探索为后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现阶段中国城市的有机更新模式较为成熟的,是以更新为核心,由规土合一的城市更新部门来实施更新的。目前杭州还未进行规土合一的工作,然而在城市的建设中总结出了“城市双修”的新更新路径,目的在于增加城市的规划性,为国内其他未进行规土合一的城市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的积极转型。 关键词:城市双修,有机更新,转型发展,杭州 前言: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科学合理且健康的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发展的过程中,杭州始终将生态与环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保护环境和水源,同时对相关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的有机转型。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提出,城镇建设要首先优化三大城市群地区,以盘活存量为主要目的,避免出现无节制的扩建用地的情况。“城市双修复”是指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城市的生态修复和修补。杭州作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历史文化古城,目前也是先进的城市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双修”的带头城市,杭州在城市的发展中一直在进行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一历程为城市的有机更新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和模式 欧美国家对于旧区的改造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第一,基于形体规划思想的拆除旧式制造新式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清除重建为主要规划;第二,反思和总结第一个阶段,开始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修补,重心转移到了城市中心区复苏的问题上来;第三,遵循城乡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将会用大量的资金用于旧城的维护和改造。然而从中国的大城市发展的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城市有机体系的更新基本上呈现在第三个发展的阶段,实现政府、公民、市场利益三者共赢的城市发展局面,城市有机系统的更新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渐进的插入置换带动区域的更新。 现阶段我国较为成熟的城市更新体系,主要是这两种:一是以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用力分类的更新模式。比如广州在2009年实施“三旧”更新,即旧厂、旧村和旧城的更新。上海现阶段也对旧区采取了集中的改造;二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策略分类更新的模式,它的更新主要围绕城市的综合整治、城市功能的变化以及建筑物拆除重建展开的,围绕城市更新的单元来确定某一块的具体更新办法。深圳最早出台了城市更新办法文件,早在2009年就有了相应的文件规定,对城市的改造实施一定的策略。目前,城市的规土局下有专门的城市更新的管理部门,是用来监控和审批实施方式的。然而目前我国国内的许多城市的建设还没有实现规土合一,并且在专业的管理水平上也缺乏过硬的推理条件,因此难以对城市的调整经验进行直接的复制。然而,杭州城市的有机更新体系经过多年的总结,找到了一条层次和主体丰富、价值多样的城市调整更新道路,也更加有利于其他城市的经验借鉴。 二、杭州城市有机更新历程和实践总结 杭州作为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建设和更新主要走过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对来说较为正统,但是一步一步走来,杭州走出了一条“城市双修”的有机更新调整道路,为城市的更新转变的先行者,积极的引领城市的转型。 第一阶段:旧城改造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1978年-1999年,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除重建。1978年对旧城的改造启动了多项城市建设的工程和项目,部分城区的人口流动到郊区,杭州老城区大规模拆迁,新城区逐步确立。到了1999年,杭州政府指出目前全面完成旧城改造,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提高人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这一阶段中由于未对文化遗产加以重视,文物损坏程度较大。 第二阶段:局部改善阶段 局部改善阶段是在1999年到2013年,在这一阶段中,杭州城市的改造围绕人民居住环境和条件的提高展开,如居民居住小区的绿化和物业越来越好,公工服务设施趋于完善,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这一阶段,政府加强了对危房的改造,同时也对文物进行了相应的保护,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鼓励外迁、允许自保,是当时的政策。 第三阶段:城市双修阶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杭州以其特有的美丽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名声远播的世界名城。在这一时期,杭州城市坚持将生态和环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持城市本身的特色,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城市文脉,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而杭州的城市风貌更加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也在不断上升,杭州城成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样本”,受到国内其他城市的模仿和学习。 三、杭州“城市双修”背景下的规划体系构建 杭州城的双修规划体系是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精髓,而规划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四个方面,首先是引领层面的构建,其次是专项指导方面的构建,接着是落实的实地的改造,最后一项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这才促进了城市有机更新体系的构建。 (一)规划的引领层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城市的规划更新重点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以及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良。杭州目前以城市和生态为两大改善的对象,制定了专项的指导规划来具体实施和引导,坚持以人为本,保存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二)专项指导方面 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包括对生态格局、环境和景观的三个层次的空间更新和修复。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来对边界实施规划,确定开发边界,找出相应的实施办法,促进生态格局的修复与保护,对防洪排涝规划、治堵规划等进行整治,开展“四边三化”的专项引导,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修复。 (三)详规实施层面 具体的实施层面才是指导的落地体现,比如城中村的改造,在文件的指导基础上,区级层面制定了“一区一规划”的政策,一方面给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