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荷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静载荷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静载荷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静载荷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1、岗位安全职责

1.1负责日常例行保养,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充电、擦拭保养,堆载反力装置进行防锈防腐蚀维护,专用千斤顶的定期检定,并作好记录。

1.2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实施作业。

2、岗位任职条件

2.1接受过良好专业安全技术及技能培训。

2.2持证上岗。

3、上岗作业准备

3.1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清楚其内容,包括:工程设计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现场地基未处理时承载力、基坑深度、电线高度、排水情况以及对试验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3.2检查数据采集系统、千斤顶、反力装置是否良好,是否超过检定有效期,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3.3将数据采集系统通电并连接各个传感器,检查示数是否一致准确,确认无误后,方可将设备带往工地进行试验。

4、安全操作规程

4.1现场安装传感器要轻拿轻放,传感器伸缩杆不能受力,试验过程及完成后注意传感器防潮。

4.2试验前要对反力装置进行受力验算,严禁反力装置超负荷试

验,试验时要对反力装置下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若不足需进行加固处理。

4.3反力装置安装时要对中,在堆载和加载时要保证反力中心及千斤顶中心通过试验点中心,加载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反力装置稳固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停止试验。

4.4卸载要均匀卸载,严禁突然卸载。

4.5试验过程中特别是试验后期,注意观察试验点周围地面变化情况,出现隆起或开裂情况及时记录并停止试验。

4.6由于本试验历时较长,需配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进行试验,值夜人员不得随意打乱数据记录时间。

4.7试验完成后将仪器、传感器擦拭干净放入仪器箱。反力装置转移至安全、平坦的地方,或移至下一试验点进行试验。

4.8全部试验完成后,清点设备,运回仓库,并对仪器进行保养。

5、其他注意事项

数据采集系统主机应用专用仪器箱保存和运输,并要防震、防潮,传感器放置在仪器箱固定位置,防止传感器伸缩杆受压。

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样式一,须另加专用封套)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盖骑缝章)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联系人:

(样式二)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编号: 合同编号:(可缺省)

(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 联系人:

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现场利用堆载荷重加载反力装置,按慢速维持荷载法确定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原理以及利用q—s曲线、s—lgt曲线分析实验数据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极限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慢速维持荷载法、沉降量、回弹量、q—s曲线、s—lgt曲线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heavy load of loading counterforce device, according to slow maintain load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iles of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test method, principle and the use of q-s curve, s-lgt curv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method experimental data. keywords: limit bear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slow maintain load method, the settlement, the springback quantity, q-s curve, s-lgt curve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慈溪香格国际广场二期项目,建筑高度208.5m,地下3层,地上54层,该工程抗压试桩采用φ1000mm、长55.40-60.60m的钻孔灌注桩(桩底采用后注42.5级水泥浆4t),现对该工程中的一根试桩223#(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8600kn)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桩基施工情况见表1),试验采用堆载荷重,加载反力装置按

桩基静载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1.工程简介......................................................................................... 1.2编制依据......................................................................................... 1.3主要工程项目和数量..................................................................... 二、施工总体安排 ...................................................................................... 2.1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 .......................................................... 2.2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三、主要施工方法 ...................................................................................... 3.1施工流程程序................................................................................. 3.2试验操作和过程控制 (3) 3.3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3.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分析确定.............................................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五、安全保证措施 ......................................................................................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报告 检测内容:单桩静载荷试验 目录 一、前言 (4) 二、项目概况 (4) 三、地质概况 (4) 四、检测依据 (5) 五、现场检测 (5) 六、检测结果 (6) 七、检测结论 (7) 八、附图表 (7)

一、前言 受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贵高速公路第二施工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委托,我公司对其在建的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K76+940~K77+025段的复合地基进行抗压静载荷试验,用来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该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按合同约定此次共试验了三个试验点,试验采用单桩复合压板试验,承压板尺寸为1.0×1.0m。所试点位由甲方、监理选取,试点编号由甲方提供。外业试验于2010年12月02日至2010年12月20日进行。 二、项目概况 表1

三、地质概况 根据甲方提供的《不良地质地段表》,K76+940~K77+025属水田地段,为冲积灰色淤泥质粘土和褐黄色软塑状饱和粉质粘土,软土平均厚度6.0m,其下为可~硬塑状粉质粘土。 四、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2、广西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有关设计及变更文件。 五、现场检测 1、加载方式 现场试验最大加载量按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2倍即300kPa进行,分为10级,每级加载量为30kPa,总堆载量360kN。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1.00m×1.00m,板底铺设50mm中粗砂找平层,试坑底开挖至基底标高,坑底面积为 6.00m×6.00m。采用电动油压千斤顶加载、工字钢搭设堆载平台、沙袋堆积提供反力,最大压重量360kN。 2、荷载及沉降测量 荷载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试桩沉降则通过承压板四边对称架设的位移传感器,测试仪自动记录测量,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由脚手架钢管构成的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基准桩中心与承压板中心

单桩静载荷试验方案

单桩载荷试验方案 1检测依据 2检测目的 采用接近于实际工作的试验方法,比较准确的反映搅拌桩单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作为对搅拌桩单桩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 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4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见表1 表1 单桩静载实验设备表 注: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均经过国家指定的计量标定单位进行计量标定。 5实验准备工作 (1)收集原始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的基本情况(如桩长、桩径、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预估桩的极限承载力,加载反力装臵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实验荷载的1.2 倍。

配 重 钢梁 垫墩 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高压油泵 RS-JYB型载荷试验仪 控制盒 油压千斤顶 图1 现场试验装臵示意图 (2)试验方案制定(包括桩头处理、加载装臵等)。 ①试验加载装臵的选择:试桩所承受的荷载由油压千斤顶分级施加。加载及反力装臵应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设臵,实验荷载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的放臵于平台上。 ②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试桩沉降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测量。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直径大于500 mm 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臵 4个位移测量仪表。沉降测定平面距桩顶距离不小于200mm ,固定和支承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应避免太阳照射、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③试验加载方式的选择: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然后逐级卸载到零)。 (3)实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 实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不小于0.4级。 ②在实验荷载达到最大实验荷载时,实验用油泵、油管的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额定工作压力的80%。 ③荷载传感器、千斤顶、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应大于最大实验荷载的2.5倍,也不应小于最大实验荷载的1.2倍。 ④位移测量仪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 ,分辨率不小于0.01mm 。 (4)其他注意事项 ①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损伤,以保证现场测试数据的准确无误。 ②现场吊装安臵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臵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 报告编号:2014桩基(J)001 检 测 报 告

告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14 年7 月1 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I ------------------ 图1 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

桩基检测(自平衡检测) 检测报告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张三 审核:XXX 审定:XXX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XXX 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3)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3)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3) (三)、试验设备 (5) (四)、试验步骤 (5)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6)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7)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在桩底部预先做好荷载箱的垫层,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底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荷载箱底板下土阻力的发挥,上图为试验示意图。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两条Q s -曲线及相应的lg s t -、lg s Q -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荷载箱下底板单位面积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桩端土层对桩总的阻力相加即为桩极限承载力。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性确定极限承载力。陡变形Q s -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于缓变型Q s -曲线,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 上=10~20mm (桩端进入基岩取低值,土体取高值)的对应荷载;荷载箱下土阻力极限值取s 下=40mm 对应的荷载。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下段桩取lg s t -下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上段桩取lg s t -上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根据上述准则,可求得桩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层极限承载力u Q 上、u Q 下。该法测试时,荷载箱上部桩身自重方向与桩侧阻力方向一致,故在判定桩侧阻力

地基静载荷试验(设备、方法及原理分析)

地基静载荷试验 试验目的,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性特性,螺旋板载荷试验尚可估算地基土的固结系数。 地基静载荷试验包括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相当于在工程原位进行的缩尺原型试验,即模拟建筑物地基土的受荷条件,比较直观地反映地基土的变形特性。该法具有直观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在原位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往往成为其他方法的检验标准。载荷试验的局限性在于费用较高,周期较长和压板的尺寸效应。 试验设备和方法 试验设备 平板载荷试验因试验土层软硬程度、压板大小和试验面深度等不同,采用的测试设备也很多。除早期常用的压重加荷台试验装置外,目前国内采用的试验装置,大体可归纳为由承压板、加荷系统、反力系统、观测系统四部分组成,其各部分机能是:加荷系统控制并稳定加荷的大小,通过反力系统反作用于承压板,承压板将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地基土的变形由观测系统测定。 (一)承压板类型和尺寸 承压板材质要求承压板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铸铁板等制成,多以肋板加固的钢板为主。要求压板具有足够的刚度,不破损、不挠曲,压板底部光平,尺寸和传力重心准确,搬运和安置方便。承压板形状可加工成正方形或圆形,其中圆形压板受力条件较好,使用最多。 (二)承压板面积 我国勘察规范规寇一般宜采用0.25~0.50m2,对均质密实的土,可采用0.1m2,对软土和人工填土,不应小于0.5m2。但各国和国内各部门采用的承压板面积不尽相同,如日本常用方形900cm2,苏联常用0.5m2,我国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按如下原则选取:(1)碎石类土:压板直径宜大于碎、卵石最大粒径的10倍; (2)岩石地基:压板面积1000cm2; (3)细颗粒土:压板面积1000~5000cm2, (4)视试验的均质士层厚度和加荷系统的能力、反力系统的抗力等确定之,以确保载荷试验能得出极限荷载。 (三)加荷系统 加荷系统是指通过承压板对地基施加荷载的装置,大体有: (1)压重加荷装置 一般将规则方正或条形的钢绽、钢轨、混凝土件等重物,依次对称置放在加荷台上,逐级加荷,此类装置费时费力且控制困难,已很少采用。 (2)千斤顶加荷装置 根据试验要求,采用不同规格的手动液压千斤顶加荷,并配备不同量程的压力表或测力计控制加荷值。 (四)反力系统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1、试验目的 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适用范围 (1)对于本项目,本检测适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柱锤冲扩桩等; (2)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3)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2、检测评定依据 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2)《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J256-2014); 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TB10414-2003); 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程》(TB 10402-2007/J269-2007); 3、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3)承压板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且有足够的刚度。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静载试验---水平多循环试验报告(带数据)

****工程 基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报告页数: **检测 ****年**月**日

****工程 基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声明: 1.报告无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批准人签章无效; 3.报告涂改、换页、错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因抽样方法不当或检测数量不足等非检测方原因导致检测结果不满足相应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检测方不承担相应责任;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日向本 检测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本单位将于5日给予答复。

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概述 (2) 2、设计要求 (2) 3、工程地质简况 (2) 4、试桩简况 (2) 二、现场检测 (2) 1、检测目的 (2) 2、检测依据 (2) 3、检测设备 (2) 4、检测方法 (2) 5、数据判定 (2) 三、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2)

四、结论 (2)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由XXXX委托,对XXXXX项目工程的静压预应力管桩进行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以确定该桩型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工程信息见下表。 2、设计要求 本工程桩基设计信息如下表1: 表1 基桩设计参数

3、工程地质简况 该工程桩端位于第⑤层细砂层中,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详见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表1地层物理力学性质表 注:本资料引自《***********总部基地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试桩简况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各检测桩(点)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和有关成桩参数见表3,桩(点)位平面图见附图。 表3 试桩参数表 二、现场检测 1、检测目的 根据有关规及设计要求,采用接近于水平受力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2、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 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 94-2008)。 3、检测设备 ⑴反力装置:本次试验采用相邻锚桩作为反力装置;如图1。

堆码强度及抗击强度试验方法

堆码强度定义: 堆码强度指仓库储存的瓦楞纸箱包装在静态压力之下堆垛,即将坍塌之前所能承受的载荷。堆码强度可通过堆码强度实验进行测试,也可根据测试的抗压强度进行推算。堆码强度中所指的载荷均指最低层的纸箱承受载荷,即最低层箱的堆码强度。 堆码强度计算公式: W K h h H P w ??-≡ 说明: w P ——堆码载荷(Kg ) H ——箱体堆码高度(cm ) h ——瓦楞纸箱外部高度(cm ) K ——瓦楞纸箱的疲劳系数,与堆码时间有关 W ——商品重量(产品加包装箱重量) 表1 疲劳系数与堆码时间的关系 在船舱内的箱体堆码高度一般不超过6米。箱体的堆码强度与堆码高度可由堆码实验得出,比理论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在堆码强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的堆码层数。 安全系数法 安全系数指瓦楞纸箱在实际堆码情况下所具有的安全程度。用公式表达就是纸箱的抗压强度与其最大堆码负荷之比。 纸箱的抗压强度是在瞬时动态使纸箱损坏的负荷,而堆码强度则是指纸箱在持久静态下所能承受的符合,所以前者比后者大的多。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为安全系数。 计算公式: s P P K =/ 说明:/K ——安全系数 (一般为2~5) P ——空箱抗压强度(Kg ) s P ——最大堆码负荷(Kg ) 因为在堆码的过程中,只有最下层的纸箱承受最大的堆码负荷,故最下层纸箱的承载能力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最大的堆码负荷为:

)1(max -?=N G P s 说明:G ——单个纸箱重量kg max N ——最大堆码层数 安全系数取决于堆码时间、堆码尺寸、印刷方式、箱体开孔状况、产品特性、环境条件、装卸与搬运次数及其工作行为文明程度等。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附录A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静载试验报告模板

(CMA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总页数:25(含此页) 报告编号: (报告专用章) ※※※※※※※※※※检测站 ※年※月※日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人员:※※※(1234) (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 (上岗证号) 校核: (上岗证号) 审核: (上岗证号) 批准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 2、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20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报告专用章) ????? ※年※月※日??地址:邮政编码: ??电话:联系人:

工程概况 ①方桩应为桩横截面尺寸,管桩应加壁厚。 ②可为标准值或极限值。

受※※※的委托,※※※※※检测站于※年※月※日至※月※日,对※※※※※工程(概况见表1)的基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目的是检测桩的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经委托单位与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根工程桩。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测仪器设备、方法和标准 ????1、试验加载装置 ????本次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作为荷载反力,将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荷重在试验开始前一次性加上平台,试验时用油压千斤顶分级加载。 ????2、试验加载方法和沉降观测 ????(1) 试验加载:采用慢速或快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载为要求最大试验荷载的1/10,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在每小时小于0.1mm,可加下一级荷载。 ????(2) 桩的沉降观测:在桩顶两边装设2个百分表,按规定时间测定沉降量,百分表精度为0.01mm。 ????3、检测标准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附录C③(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附录十四)中有关试桩规定进行。 ③分GBJ7-89方法、JGJ94-94快速法、JGJ94-94慢速法,参照本格式拟定其它两种方法说明,对应标准根 据具体情况在GBJ7-89和JGJ94-94中选一种。

为什么说地基静载荷试验是最直观可靠的地基测试方法

6.为什么说地基静载荷试验是最直观可靠的地基测试方法?它的主要缺陷是什么?答:地基静载荷试验相当于在基础原位进行的模型试验,能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所以相对于其它原位测试手段而言是最直观可靠的地基测试方法。它的主要缺陷在于费用较高、测试周期较长而且存在压板的尺寸效应和深度效应。 5.地基静载荷试验可以解决工程中的那些问题? 答:地基静载荷试验可以提供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6.为什么说地基静载荷试验是最直观可靠的地基测试方法?它的主要缺陷是什么?答:地基静载荷试验相当于在基础原位进行的模型试验,能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所以相对于其它原位测试手段而言是最直观可靠的地基测试方法。它的主要缺陷在于费用较高、测试周期较长而且存在压板的尺寸效应和深度效应。 7.在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上做静载荷试验时,应如何选取压板尺寸? 答:在天然地基上做静载荷试验时,压板尺寸宜采用0.25~0.50m2 。土质不均匀时选大值,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在复合地基上做静载荷试验时,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方式的压板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采用多桩复合地基试验方式的压板面积为相应多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8.采用慢速加载法时,荷载应如何进行分级?为什么要满足稳定标准? 答:采用慢速加载法时,荷载级别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试验过程应满足稳定标准,其原因在于: (1)慢速加载的目的在于模拟实际静力荷载作用过程,所以要求加载过程缓慢;(2)为了充分反映地基的变形特性,特别是软土的变形特性; (3)为了统一试验标准,使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9.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试验对某工程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已知桩的排列为 等边三角形,桩距为1.2m,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200kPa,如采用圆形承压板,请确定承压板的直径和千斤顶的级别,又如果采用压重平台作为反力,请确定堆载物的重量。 解:压板面积应为: 10.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试验对某工程的砂石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已知桩的排列为梅花 形,桩距为1.2m,排距为0.9m,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200kPa,如采用方形承压板,请确定承压板的边长和千斤顶的级别,又如果采用压重平台作为反力,请确定堆载物的重量。

基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基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工程名称:老西门公馆2#楼 工程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方斜路458号 建设单位:上海新浦市政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金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住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上海新浦市政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2、设计要求 (1)桩型:钻孔灌注桩 (2)桩截面尺寸:Φ550mm (3)桩长:47.39m (4)桩尖持力层:⑦1 (5)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水下C30 (6)设计承载力:2000kN 3、工程地质简况 详见“黄浦区143号街坊西块部分地块商品住宅(1#、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省工程勘察院上海分院,2005年1月14日】”。土层简况见表1。 土层简况表表1

4、桩基施工简况:本次抽检桩的成桩资料详见表2。 二、现场检测 1、检测目的 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对工程桩的静载荷试验,判定基桩极限承载力。 2、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 08―218―2003)。 3、检测设备: (1)反力装置: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示意图见图1。 (2)荷载装置:试验荷载由两台3200kN油压千斤顶通过一台电动液压油泵施加于试桩桩顶。荷载大小由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0.4级精密压力表测读。 图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设备安装示意图 (3)量测系统:试桩桩顶沉降量采用4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 的百分表测读。 4只百分表对称安置在桩侧2个正交直径方向上,安置百分表的沉降测定平面在桩顶以下300mm。

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磁性表支座安置在基准梁上。基准梁为10号“工”字钢,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采用1.5m长的φ40mm钢管打入地下不小于1.0m,基准桩与试桩和锚桩中心距离均大于2.0m。 4、测试数量:共2根试桩,试桩位置见桩位平面布置图。 5、测试日期:2006年11月3日至11月6日。 6、荷载分级:本次试验最大加载量为3680kN,每级荷载增量为最大加 载量的1/10,第一级荷载为加载增量的2倍,共分9级加载;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2倍,共分5级卸载。 加、卸载顺序: 0→736→1104→1472→1840→2208→2576→2944→3312→3680 →2944→2208→1472→736→0(kN) 7、加载方式:慢速维持荷载法。 8、沉降测读时间 ①加载: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分钟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静载试验加载方案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检测原理 通过对单桩复合地基逐级加荷,桩身产生变形沉降,通过放置在桩头对称分布的百分表反映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确定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检测设备仪器: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设备包括刚性承压板、加卸荷装置、测量荷载及沉降的仪器等。由大梁、堆重物、千斤顶和油泵等组成反力系统,施加荷载至桩顶,对桩顶施加竖向压力。现场检测装置见示意图。 静载荷试验(堆载法)检测装置示意图 3、检测方法: (1)、荷载分级加载阶段:

加载可分8-12级进行,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2)、变形观测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4)、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复合地基)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过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5)、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 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二倍,每级卸载后隔30分钟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读一次。 (6)、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6所对应的压力 4、现场检测: (1)、由委托方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检测数量及位置,具体桩号

(2)、加载形式及方法 本试验采用慢(快)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根据场地条件,采用钢梁上配置重物的形式(堆重法)提供试验所需反力,通过油压千斤顶分级施加荷载 (3)、荷载板尺寸 本次试验根据桩间设计参数,采用正方形或圆形荷载板。 (4)、加荷量的确定和荷载的分级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试验加荷可分为8-12个等级,总加荷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值的2倍。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1 适用范围 4.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革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4.1.2 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4.1.3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 4.1.4 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 倍。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4.2.1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 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4.2.2 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 2 倍。 2 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 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 4 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 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5 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 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4.2.3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 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4.2.4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2.4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 报告编号:XXXXXXXX 检 测 报 告 XXXXXXX 2014 年7 月1 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 位: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监理单 位: 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 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 位: XXXXXXX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 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表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楼板载荷试验方案(详细)

XXX工程 楼板静力荷载试验方案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安全等级为XXX,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 年,荷载设计基准期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一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为确保安全使用,对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静力荷载试验,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楼板工作性能,结合楼板荷载试验的实测挠度和应变值,对构件的工作性能和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及使用要求作出综合评定。根据《昆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2004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结合建筑结构现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到现场共同确定对二层3~4轴交B~C轴楼板进行静载荷载试验,试验方案如下: 二、检测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2004 ; 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 ; 3、《昆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01 ; 5、《昆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 —2012 ; 6、厂房原设计文件、加固设计文件、施工质量保证资料。 三、检测设备 1、PS200型便携式钢筋扫描仪; 2、TST3821E无线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

3、混凝土钻芯机; 4、裂缝宽度仪; 5、百分表、卷尺、游标卡尺、数码相机等。 四、检测内容及方案 (一)资料调查 1、图纸资料调查:包括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等,了解原设计意图、要求和技术背景; 2、建筑物历史调查:包括建筑物的原始施工、竣工日期,使用过程中的修缮、改造、扩建情况,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及受灾情况等; 3、调查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状况(荷载历史)。 (二)结构检测内容 1、混凝土抗压强度; 2、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梁板截面尺寸检测; 4、构件的最大挠度; 5、支座处位移; 6、控制截面应变; 7、裂缝的出现与扩展情况; (三)承载力检测方案 1、检测目的 本次楼板检测鉴定的目的是,为确保安全使用,对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静力荷载试验,运用分析软件分析楼板工作性能,结合楼板荷载试验的实测挠度和应变值,对构件的工作性能和

基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堆载法实施细则

1.检测目的 确定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和评价桩基础工程的承载质量,作为验收依据。 2.适应范围 此实施检测细则适用于指导本公司人员对各类基桩用堆载法进行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3.检测依据 3.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3.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4.抽样原则 4.1设计单位或质监部门对受检桩桩位提出具体要求。 4.2仲裁检测或对整体桩基工程进行评价时,检测单位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 范》DBJ15-60-2008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检测数量、受检桩位。 4.3随机抽样检测桩数不得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工程 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5.1试验前应与委托方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数量、最 大加载量、试验日期、地点及特殊要求等。 5.2了解试验现场情况:包括试验的位置、道路、场地平整、水、电源及障碍物, 现场检测实施的可行性。 5.3应按规定收集必要的资料,主要包括: (1)试验桩的平面位置、编号; (2)试验桩的设计要求(桩型、桩径、桩长、设计承载力); (3)试桩现场施工记录;

(4)试桩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5.4对于每个工程的检测,事先都应制定检测方案。 5.5受检桩的桩头处理。 5.5.1灌注桩 (1)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桩帽,应配置必要的桩帽承压钢筋网; (2)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砼强度一级,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3)桩帽中心应在原柱的中心线上,顶面抹平,标明中心十字线; (4)桩帽顶部比支承墩基础面低于300mm。 5.5.2预应力管桩: (1)锯过的桩桩顶必须磨平,桩头应用夹具箍着,防止压破桩头(桩顶有法兰盘的 可不用夹具箍着)。 (2)桩顶标高控制在比支承墩基础面低于300mm。 5.6试验桩因需放置千斤顶而挖开桩四周土坑时,土坑要求稳固、不塌方,保证工 作人员安全。 5.7根据现场试验具体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并配置必要工具和有关 记录表格。 5.8合理安排运输队伍和堆载设备安装人员。 5.9检查试验环境条件:检查场地道路是否能行走吊车和平板车、试验场地是否平 整,检查支承墩地基是否稳固。 5.10检查加载架是否按最大加载量要求配置,加载架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试桩要求, 检查堆载队伍和运输设备。 6.仪器设备 6.1主要仪器设备名称:高压千斤顶、高压油泵、钢平台及压重砼块、基准梁、磁 性表座、垫板、JCQ静载荷测试仪、力传感器、MS-50位移传感器(位移表)、 JCQ-500FM油泵流量控制器、传感器屏蔽电缆、控载信号线、仪器电源线、 2.5平方二芯(三芯)电力电缆等,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要求 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自动操作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