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发酵

姓名:赵英琴班级:11级中药一斑学号:20115111057

一,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味精

调控:

1.氧浓度

供氧不足:无氧呼吸生

成乳酸,使发酵液的pH值

下降,不利于谷氨酸的产生

2、发酵液pH

pH对细胞的生长和谷

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影响。

一般保持在7.0-7.5,

3、发酵液中的碳氮比

发酵过程中,应正确控

制碳氮比。一般在菌体生长

期碳氮比应大一些(氮低),

在产酸期,碳氮比应小些

(氮高)。在碳源和氮源的比

为3∶1时,谷氨酸棒状杆

菌会大量合成谷氨酸,但当

碳源和氮源的比为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只生长而不合成谷氨酸

4、发酵温度

发酵前期应采取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即30~32 ℃。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基本停止, 为积累大量谷氨酸, 应适当

提高发酵温度

5、注意原料适时添加和产物适时排

出。

二,微生物发酵过程

微生物发酵过程即微生物反应过程,

是指由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

引起的生化反应过程。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可以分为好氧性发酵和厌氧性发酵两大类。

(1)好氧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人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行柠檬酸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发酵、利用黄单抱菌进行多糖发酵等等。

(2)厌氧性发酵在发酵时不需要供给空气,如乳酸杆菌引起的乳酸发酵、梭状芽抱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

(3)兼性发酵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它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即通气条件下则进行好氧性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

按照设备来分,发酵又可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

一般敞口发酵应用于繁殖快并进行好氧发酵的类型,如酵母生产,由于其菌体迅速而大量繁殖,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所以敞口发酵设备要求简单。相反,密闭发酵是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所以设备要求严格,工艺也较复杂。浅盘发酵(表面培养法)是利用浅盘仅装一薄层培养液,接人菌种后进行表面培养,在液体上面形成一层菌膜。在缺乏通气设备时,对一些繁殖快的好氧性微生物可利用此法。深层发酵法是指在液

体培养基内部(不仅仅在表面)

进行的微生物培养过程。

液体深层发酵是在青

霉素等抗生素的生产中发展起

来的技术。同其他发酵方法相

比,它具有很多优点:

1. 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

的最适生长环境。

2. 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

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

3. 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

4. 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5. 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2 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

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广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尤以土壤中为最多。

有的微生物从自然界中分

离出来就能够被利用,有的

需要对分离到的野生菌株

进行人工诱变,得到突变株

才能被利用。当前发酵工业

所用菌种的总趋势是从野

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

育转向代谢控制育种,从诱

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

的定向育种。工业生产上常

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

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

发酵工程本身的发展以及

遗传工程的介人,藻类、病

毒等也正在逐步地变为工

业生产用的微生物。其他微

生物有担子菌、藻类。

3.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产物积累,甚至对发酵工业的生产工艺都有很大的影响。依据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成抱子

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等。

(1)抱子培养基抱于培养基是供制备泡子用的。

(2)种于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是供抱子发芽和菌体生长繁殖用的。

(3)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

(2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由于菌种不同。设备和工艺不同以及原料来源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考虑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与配比。但是综合所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外乎是碳源(包括用作消泡剂的油类)、氮

源、无机盐类(包括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等几类。

(3

发酵的一般过程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以下以霉菌发酵为例加以说明。

(1) 菌种

在进行发酵生产之前,公先必须从自然界分离得到能产生所需产物的菌种,并经分离、纯化及选育后或是经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工程菌".才能供给发酵使用。为了能保持和获得稳定的

高产菌株,还需要定期进行菌种

纯化和育种,筛选出高产量和高

质录的优良菌株。

(2) 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

保存在砂上管。冷冻干燥管或冰

箱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

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茄

子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

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

纯种的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

为种子。

发酵产物的产量与成

品的质量,与菌种性能以及抱于

和种子的制备情况密切相关。先

将贮存的菌种进行生长繁殖,以获得良好的抱子,再用所得的抱子制备足够量的菌丝体,供发酵罐发酵使用。种子制备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从摇瓶培养开始,将所得摇瓶种于液接入到种子罐进行逐级扩大培养,称为菌丝进罐培养;有的将泡了百接接人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称为抱子进罐培养。采用哪种方式和多少培养级数,取决于菌种的性质。生产规模的人小和生产厂艺的特点,种于制备一般使

用种于罐,扩人培养级数通常为二级。对于不产孢子的菌种,经试管培养直接得到菌体,再经摇瓶培养后即可作为种子罐种子。

(3) 发酵

发酵是微生物合成大量产物的过程,是整个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它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纯种培养的过程。因此,所用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都必须经过灭菌,通人的空气或中途的补料都是无菌的,转移种子也要采用无菌接种技术。通常利用饱和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条件是在120℃(约0.1 Mpa表压)维持20~30 min。空气除菌则采用介质过滤的方法,可用定期灭菌的干燥介质来阻截流过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从而制得无菌空气。发酵罐内部的代谢变化(菌丝形态、菌浓、糖、氮含量、pH值,溶氧浓度和产物浓度等)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发酵就更为复杂,它受许多因素控制。

(4) 下游处理

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或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提取精制,将发酵产物制成合乎要求的成品。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味精发酵工艺

味精的发酵生产工艺 摘要:味精生产始于1923年至今,已有91年历史了。它经历了创建、转换和 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早在1992年中国其生产量就已达34万吨,跃居世界首位。现如今中国已成为当今时节味精的重要产区。而味精现在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种鲜味剂、是含一个结晶水的L-谷氨酸一钠的晶体,溶于水后有强烈的肉类鲜味。其发酵生产工艺有两部,即由原料发酵生产出L-谷氨酸,再通过的谷氨酸的提取和精制制成味精。 关键词:味精发酵谷氨酸谷氨酸钠 味精主要是有谷氨酸钠组成,谷氨酸本身及其水溶液并没有鲜味而它与适量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谷氨酸一钠,不但酸味消失,而且有很强的鲜味,其鲜味阈值为0.03%。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味精,可使食品原味更为浓郁、协调、圆润,并可克服异味。家庭和餐馆调味用的添加量一般用食品总量的0.2%~0.5%。1987年3月17日,在荷兰海牙召开的联合国FAO/WHO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第19届会议做出结论:作为一种增加食品风味的调味料味精,不再需要评价其每日容许摄入量,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味精于九十年代开始生产开始至今,发展早已 精,原料是由澳洲进口,生产成本高,产量很小。1932年,沈阳味精厂用豆粕水解法生产味精,而且到1949年,全国生产味精都不足500吨。1957年开始发酵法生产谷氨酸钠的研究。1958年,北京大学的钱存柔等分离出一株谷氨酸发酵菌,并对其发酵条件和生理代谢进行了研究,不久就在上海生产进行了实验,没多久全国都开始实施发酵法生产。

味精的全部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工艺过程:(一)、原料的预处理剂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二)种子的扩到培养以及谷氨酸的发酵;(三)、谷氨酸的提取;(四)、谷氨酸制取味精以及味精的成品加工。 一、原料的预处理剂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制糖工艺进展:以淀粉或大米为原料首先要制备葡萄糖,其工艺方法进展历程:酸法水解→酶酸法水解→双酶法水解。双酶法制糖,糖液质量好(含糖量高,透光率高),淀粉转化率高,有利于发酵和提取。目前水平:透光率 85%以上,含糖 30%以上(淀粉原料),糖纯度 98%以上,转化率 97%以上。2.1.2 发酵工艺进展:发酵类型:亚适量生物素水平(产酸 4g~6g/d1)改良型亚适量生物素水平(产酸5g~8g / d1)高生物素、高通风大种量水平(添加青霉素、表面活性剂、采用温度敏感型菌株,产酸 12g~15g / d1。投糖方式:一次投糖发酵(中、高糖)→中糖及中后期补糖发酵→中糖或低糖及中后期连续流加糖发酵。)。发酵初糖的控制最好控制在 6%以下,要求发酵糖质量要好,首先要求淀粉糖透光率要高,并且淀粉质量和工艺必须稳定。当发酵进行到 6h~8h,进行高浓度糖浆进行流加,是发酵流加残糖始终保持在 2%以下,30h 结束发酵,发酵产酸达到 15%,糖酸转化率达到 65%左右的水平。 由于谷氨酸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作为碳源,因而必须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先要进入液化阶段,然后再与糖化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液化阶段:首先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黏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液化使用喷射液化器,工作蒸汽压0.4Mpa,温度维持在90℃,液化时间60min,碘色反应呈棕色即可。然后130-140℃灭酶5-10min。经板式换热器冷却到70℃以下,进入糖化罐。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供配料和洗滤渣用。糖化阶段: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将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糖化过程需要加入糖化酶,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换热器、维持罐进行连续消毒后作为培养液进入发酵罐用发酵法生产谷氨酸,除了用糖蜜原料外主要使用淀粉糖液。主要是将淀粉质原料(淀粉、大米等)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而其主要剩下的糖化液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其余含少量的麦芽糖以及二糖、低聚糖等复合糖。葡萄糖是供作谷氨酸发酵的碳源。淀粉糖质量高低与发酵结果密切相关。碳源是谷氨酸发酵生产的主要原料,其用量大,是产品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谷氨酸发酵采用的碳源有葡萄糖、甘蔗或甜菜糖蜜、淀粉水解糖、玉米淀粉水解糖、大米粉水解糖、烃类、醋酸和乙醇。国内主要选择淀粉水解糖最为普遍。因此,在生产中要力求糖液的质量好,而转化率也更高。淀粉糖化也可分为酸解法、酶解法和酸酶法三种。酶解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在味精行业已广泛应用酶解法。 二、种子的扩到培养以及谷氨酸的发酵 1、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

味精的发酵

姓名:赵英琴班级:11级中药一斑学号:20115111057 一,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味精 调控: 1.氧浓度 供氧不足:无氧呼吸生 成乳酸,使发酵液的pH值 下降,不利于谷氨酸的产生 2、发酵液pH pH对细胞的生长和谷 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影响。 一般保持在7.0-7.5, 3、发酵液中的碳氮比 发酵过程中,应正确控 制碳氮比。一般在菌体生长 期碳氮比应大一些(氮低), 在产酸期,碳氮比应小些 (氮高)。在碳源和氮源的比 为3∶1时,谷氨酸棒状杆 菌会大量合成谷氨酸,但当 碳源和氮源的比为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只生长而不合成谷氨酸 4、发酵温度 发酵前期应采取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即30~32 ℃。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基本停止, 为积累大量谷氨酸, 应适当 提高发酵温度 5、注意原料适时添加和产物适时排 出。 二,微生物发酵过程 微生物发酵过程即微生物反应过程, 是指由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

引起的生化反应过程。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可以分为好氧性发酵和厌氧性发酵两大类。 (1)好氧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人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行柠檬酸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发酵、利用黄单抱菌进行多糖发酵等等。 (2)厌氧性发酵在发酵时不需要供给空气,如乳酸杆菌引起的乳酸发酵、梭状芽抱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 (3)兼性发酵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它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即通气条件下则进行好氧性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 按照设备来分,发酵又可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 一般敞口发酵应用于繁殖快并进行好氧发酵的类型,如酵母生产,由于其菌体迅速而大量繁殖,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所以敞口发酵设备要求简单。相反,密闭发酵是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所以设备要求严格,工艺也较复杂。浅盘发酵(表面培养法)是利用浅盘仅装一薄层培养液,接人菌种后进行表面培养,在液体上面形成一层菌膜。在缺乏通气设备时,对一些繁殖快的好氧性微生物可利用此法。深层发酵法是指在液 体培养基内部(不仅仅在表面) 进行的微生物培养过程。 液体深层发酵是在青 霉素等抗生素的生产中发展起 来的技术。同其他发酵方法相 比,它具有很多优点: 1. 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 的最适生长环境。 2. 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 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 3. 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 4. 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5. 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2 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 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广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尤以土壤中为最多。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也称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物的味道,并提高食物的鲜美程度。下面将为你介绍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玉米淀粉处理、发酵、糖化、提取和结晶。 第一步:玉米淀粉处理。玉米是味精的主要原料,首先将玉米浸泡在水中,以去除表面的杂质。然后将玉米研磨成细粉,再把细粉进行筛分,以去除较粗的颗粒。接下来的步骤是加热和酸化处理,将细粉与酸混合,使细粉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谷氨酸。 第二步:发酵。将处理过的玉米淀粉溶液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添加适量的发酵剂,通常使用谷氨酸盐菌,它能够加速谷氨酸的生成。发酵过程中,细菌将玉米淀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5-7天。 第三步:糖化。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进行糖化处理。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化学反应。首先将发酵液进行加热,然后加入糖化酶。糖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进一步增加谷氨酸的含量。糖化过程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以确保糖化酶充分作用。 第四步:提取。糖化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过滤和脱色,以去除杂质和颜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浓缩、结晶和干燥步骤,将谷氨酸提取出来。提取过程中,溶液经过蒸馏和浓缩,谷氨酸

浓度逐渐增加。接下来的结晶步骤中,将谷氨酸溶液进行冷却,使谷氨酸结晶出来。最后,将谷氨酸晶体进行干燥,得到味精的成品。 第五步:包装和质检。经过上述工艺流程生产出的味精,需要进行包装和质检。通常将味精用袋子或罐子进行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成分、规格等信息。然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味道等项目。 以上就是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味精不仅在家庭烹饪中广泛应用,也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保证味精的安全和质量。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但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味精是如何制成的,其中的发酵过程是怎样的。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菌种培养和主发酵。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出一种能够产生谷氨酸的微生物,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一般来说,人们会选择一种叫做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菌种。 菌种培养是味精发酵过程的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营养液,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制作味精时,培养基一般是由玉米或大豆等植物材料制成的。 将培养基装入发酵罐中,然后加热至适宜的温度。接下来,将谷氨酸棒状杆菌接种入发酵罐中。接种后,发酵罐内的菌种需要进行一定的搅拌,以保证菌种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中。同时,为了提供氧气给菌种,还需要在发酵罐中加入一些空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菌种便能够繁殖起来。这时,我们需要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菌种,用来进行主发酵。 主发酵是味精发酵过程的第二步。将菌种和适量的培养基一同装入主发酵罐中,然后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同时,为了保持发酵罐中的温度恒定,一般会将发酵罐放在恒温的环境中。

在主发酵过程中,谷氨酸棒状杆菌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出乳酸和谷氨酸。乳酸是呈酸味的物质,而谷氨酸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通过不断地调节发酵罐中的温度和风速,可以控制发酵的速度和质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味精。 主发酵一般需要持续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这期间需要不断地监测发酵罐中的各项指标,确保味精的质量。一旦发酵结束,我们需要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浓缩和结晶等处理,最终得到味精的成品。 味精的发酵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操作并不简单。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参数,如温度、风速、发酵时间等,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味精。同时,发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以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对于提升食物的鲜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味精的发酵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味精的制作过程,也能够更好地使用和享受味精的美味。在我们对味精的发酵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味精发酵过程的一些细节和关键环节。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如何产生谷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需氧菌,它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谷氨酸棒状杆菌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将氨基酸谷氨酸合成。 谷氨酸合成的关键酶是谷氨酰转肽酶。这种酶可以将氨基酸谷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是一种具有鲜味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风味。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味精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和谷蛋白,通常采用转化剂将谷蛋白转化为谷氨酸,然后与淀粉发酵后得到谷氨酸钠。 首先进行淀粉的糊化。将淀粉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淀粉糊化成稠糊。然后将糊化淀粉进行冷凝,使其降温至适宜的发酵温度。在降温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淀粉过度糊化和消耗过多的淀粉酶。 接下来是谷蛋白的转化。将谷蛋白加入糊化淀粉中,通过添加适量的转化剂,使谷蛋白转化为谷氨酸。转化剂一般使用谷氨酸转化酶,通过酶作用,将谷蛋白中的谷氨酸生成。 然后是发酵过程。将转化好的糖化液放入发酵罐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通常是一种产酸型放线菌,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消耗糖化液中的糖分,产生乳酸和酸化氮素。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发酵时间,以保证微生物充分生长和产酸。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和分离。利用过滤设备将发酵液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去除,得到澄清的液体。然后进行再结晶和干燥,将澄清液体中的味精分离出来。再经过一系列的制粉

和包装等工艺,最终得到成品味精。 味精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淀粉糊化、谷蛋白转化、发酵、过滤和分离、再结晶、干燥和制粉包装等几个步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温度、时间和添加剂的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味精的生产工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通过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原料转化成味精。这样生产出来的味精能够为食品增添鲜味和风味,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味精的使用应该适量,过量的味精摄入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味精的摄入量,合理饮食,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味精工艺流程图

味精工艺流程图 味精是一种具有鲜味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中。下面是一份简单的味精工艺流程图,介绍了味精的基本生产过程。 味精工艺流程图 第一步:原料准备 首先,选择优质的食品源材料作为原料,如鲜肉、鲜菜、鲜虾等。原料要保持新鲜,无污染。 第二步:加工处理 将原料进行清洗和除杂,并进行粗切。然后,将原料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去除原料中的水分。 第三步:酶解处理 将烘干后的原料粉碎成粉末状,然后加入适量的生物发酵剂和水,进行酶解处理。酶解是指通过加入酶将淀粉、蛋白质等复杂成分分解为简单的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 第四步:发酵 将酶解后的原料液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发酵微生物,如谷氨酸微生物。发酵微生物会利用酶解产生的有机物进行代谢活动,生成味精。 第五步:提取和过滤 将发酵液进行提取,通过离心机和过滤设备,将液体和固体分

离。得到的液体即为味精发酵液。 第六步:浓缩和结晶 将味精发酵液进行浓缩,去除部分水分。然后,将浓缩后的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即由液体转变为固体状态。 第七步:干燥和精制 将结晶好的味精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剩余的水分。然后,将味精进行精制,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 第八步:包装和质检 将精制好的味精进行包装和标识,准备出售。同时,对味精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第九步:销售和使用 将包装好的味精出售给食品加工企业和家庭消费者。食品加工企业会将味精用于食品制作中,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鲜味。家庭消费者可以将味精用于烹饪中,增加菜肴的美味。 总结: 味精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料准备、加工处理、酶解处理、发酵、提取和过滤、浓缩和结晶、干燥和精制、包装和质检等多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流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味精产品。味精的应用范围广泛,为食品加工和烹饪带来了更好的口感和鲜味,为人们的饮食品质提升做出了贡献。

味精生产工艺

味精生产工艺 味精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具有鲜味、鲜香和增加食品风味的功能。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制备、发酵、提取、结晶和精制等过程。 首先,味精的原料制备是整个生产工艺中的第一步。原料主要为玉米或甘蔗渣,并经过磨碎、浸泡、脱水等工艺处理,将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分离开来。这些原料送入发酵罐中进行下一步的发酵过程。 发酵是味精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将原料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将其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和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恒温发酵。这些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质,形成一种具有鲜味的发酵液。 发酵液经过提取工艺得到的浸出液,是味精生产的重要中间产品。提取的工艺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和浸出过程。将发酵液经过压滤或离心等方法,分离出液体部分,并将其送入蒸发器中浓缩。浓缩后的液体再经过结晶工艺得到粗味精结晶体。 结晶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结晶过程中,浓缩液体会经过冷却、搅拌和过滤等步骤,得到一定颗粒度的味精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还会经过洗涤和再结晶的过程,以提高味精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精制是味精生产工艺的最后一步。将味精结晶体送入除杂器中,通过振动筛、气流和重力等工艺手段,去除结晶体中

的杂质和杂质粉尘。此外,还会进行干燥、研磨和包装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符合标准质量的味精产品。 总之,味精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制备、发酵、提取、结晶和精制等多个环节。这些工艺环节经过科学的操作和精密的仪器设备,能够有效地提取和制备出优质的味精产品。味精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不仅能增加食品的香味和风味,还具有增加食欲、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美味。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调味品之一,具有增加食物的鲜味和鲜香的作用。而味精的制备过程中,发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味精的发酵过程。 味精发酵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首先,将淀粉和蛋白质的原料加入大型发酵罐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调整好pH值 和温度,创建一个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接下来,添加适量的接种物,如具有味精发酵能力的菌种,然后密封罐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罐中的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淀粉和蛋白质来产生酶,酶的作用下,淀粉和蛋白质被分解成各种有机物。其中,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和醛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酶的作用还能使得淀粉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进一步转化为一些有机酸和其他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罐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微生物的生长会消耗掉一些养分,如淀粉和蛋白质;另一方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改变罐内的pH值和温度。这些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因此,对发酵条件的控制尤为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罐内的液体逐渐变得浓稠,并且产生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物质赋予了味精特有的鲜味和鲜香。

而且,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的衍生物,如谷氨酸和乳酸等,进一步增加了味精的风味。 发酵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处理。首先,将发酵液进行破胀,以去除颗粒状的物质。接着,对破胀后的发酵液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将过滤后的液体加热浓缩,以提高味精的浓度。最后,通过结晶、干燥等工艺步骤,将液体味精转化为固体味精,并进行包装。 总的来说,味精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微生物通过分解淀粉和蛋白质来产生酶,酶的作用下,淀粉和蛋白质被分解成各种有机物。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和核苷酸赋予了味精特有的鲜味和鲜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液体味精最终转化为固体味精。味精的发酵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味的食品调味品,不仅增强了食物的风味,也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味精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充满科学和艺术的过程。在传统的味精生产中,常采用的发酵菌种主要是谷氨酸盐酸盐杆菌和乳酸盐杆菌。这些菌种能够分解淀粉和蛋白质,产生出丰富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味精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味精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活性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发酵罐中的菌种应具备强大的分解淀粉和蛋白质的能力,能够快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的酶。此外,菌种的活性还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等。通过调整菌种的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发酵过程的变化,保证味精的风味和品质。

味精发酵生产工艺及其主要设备

味精发酵生产工艺及其主要设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味精在食品中的利用更为关键。只有保证味精的生产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味精的整体质量。保持良好的市场份额,确保味精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谷氨酸钠,也称为谷氨酸钠,化学上称为谷氨酸钠。味精作为生活必需品,随着一些误解的传播,味精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为了更有效地解释味精的现状,我们必须对味精有很好的了解。 关键词:味精;谷氨酸钠;自动化; 味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的饮食中起着重要作用。味精需要充分发酵才能生产味精。市场上的味精质量参差不齐。味精生产工艺复杂,对工艺参数要求严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味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味精生产工艺的概述 整个单钠谷氨酸生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原料预处理和淀粉水解制糖;(2)扩大种子培养和谷氨酸发酵;(3)谷氨酸的提取;(良好的谷氨酸制备谷氨酸单钠和谷氨酸单钠加工成品。作为这四个工艺步骤的一部分,冰淇淋制造商设立了一个车辆间糖化和发酵车间、一个采矿车间和一个精炼车间,作为主要生产车间。此外,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对蒸汽的需求,还设立了一个能源车间,通过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各种生产需求点。为了保护张泉工厂的生产用水,应该建立供水站。所提供的水由一个消毒和过滤系统处理,并通过供水管道交付给生产需求的各个部分。 二、味精生产工艺的流程 1.液化和糖化。传统味精生产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大米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味精成本不断上升。大多数味精工厂使用淀粉作为原料。淀粉利用复杂,工艺要求高。一般先液化后与β-淀粉酶混合糖化。淀粉糊经α-

味精的制作方法和原料

味精的制作方法和原料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具有提鲜增味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味精的制作方法和原料。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和麸皮。淀粉是通过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提取的,而麸皮则是从小麦中提取的。这两种原料在制作味精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制作味精的第一步是将淀粉和麸皮分别进行加工处理。淀粉一般需要经过洗涤、过滤、脱水等步骤,以去除杂质。麸皮则需要经过烘烤、研磨等步骤,以获得较细的颗粒。 接下来,将处理过的淀粉和麸皮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糊状物。 然后,将混合好的糊状物进行发酵。这个过程是味精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发酵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细菌菌种来实现。这些菌种可以将淀粉和麸皮中的一些成分转化为具有味道的物质。 发酵过程一般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菌种的繁殖和生长,从而促进味精的制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糊状物会逐渐发酵成熟,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具有味

道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味精。 最后,将发酵成熟的糊状物进行提取和纯化。这个步骤主要是通过筛网、过滤等工艺对糊状物进行处理,以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味精。 通常情况下,味精还需要经过干燥和粉碎等步骤,以获得细小的颗粒状。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使用,使其更好地溶解在菜肴中,增加菜肴的香味和美味。 需要注意的是,味精的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合理控制有助于提高味精的质量和口感。 总结起来,味精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淀粉和麸皮。通过淀粉和麸皮的加工处理、糊状发酵、提取纯化等步骤,最终得到味精。味精的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因素,以获得高质量的味精产品。

味精发酵工艺

味精发酵工艺 味精作为食物的调味剂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逐渐成为了厨房烹饪的必备品。随着人们对味精的青睐,味精的市场逐渐扩大,对味精的要求也逐渐提高。1922年,我国实业生产家吴蕴初先生创办了天厨味精厂①,生产我国第一批味精,那时的味精主要是通过酸解面筋获得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生产效率低。1965年发酵法生产味精取得成功后使味精生产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味精成为我国发酵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并且我国已是世界上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占世界味精总产量70%左右。 生产味精的微生物 产生谷氨酸是微生物的一种本能,许多霉菌、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都能产生谷氨酸。其中以细菌的产率最大,产量也最高。但能积累相当大量的谷氨酸而不分解和重新利用的菌种并不多见。目前各国多用小球菌、扩展短杆菌、谷氨酸棒杆菌和黄色短杆菌的某些菌株。其中黄色短杆菌具有利用醋酸做基质生产谷氨酸的能力。 生产菌要求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不被低浓度谷氨酸抑制,不能将α一酮戊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和培养液生物素浓度低时能大量分泌谷氨酸的特点。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有棒杆菌AS.1299、AS.1.542、F613③。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由葡萄糖发酵生成谷氨酸的理想途径: 该途径是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它来源于三羧酸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在谷氨酸发酵时,1mol葡萄糖经过EMP和HMP两个途径,生成2mol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然后一部分氧化脱羧生成1mol乙酰CoA,一部分固定生成1mol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作用下,缩合成1mol柠檬酸,再经过氧化还原共轭的氨基化反应生成1mol谷氨酸,过程如下示: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味精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品店以香味.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谷氨酸钠在100℃时就会被分解破坏,因此,做汤、烧菜时放味精,能够使味精分解,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碱性食品不宜使用味精,因为碱会使味精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 一、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1、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其中含较多的可发酵性糖,总糖含量:甘蔗糖蜜54。8%,甜菜糖蜜49.4%;总糖中主要是可发酵性糖.

2 糖蜜的处理 目的:降低生物素的含量。 方法:活性炭吸附法:用量为糖蜜的30%—40% 水解活性碳处理法:盐酸+活性碳 树脂处理法: (1)糖蜜中糖浓度高,必须进行稀释,一般稀释至18~20%. (2)糖蜜中杂质很多,如黑色素、灰分等,必须进行澄清、过滤。一般采用加酸静置,加酸调pH 3.0~3。8,并定时通风,除溶液中的SO2、NO2等有害性挥发成分。(3)糖蜜中的含氮物质较少,应补充营养盐,如硫酸氨,磷酸钙等物质. (4)调pH 7.0~7.5。 (5)灭菌:80~90℃。 3 淀粉质原料: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直链淀粉占17%—27%,其余为支链淀粉。 淀粉的水解有多种方法:酸解、酶解,酸酶结合法等, (1)、酸解法工艺:原料调浆→ 糖化→ 冷却→ 中和脱色→ 过滤除杂→糖液 ② 淀粉酸解法工艺要点:糖化条件的控制,淀粉乳浓度:10-110Be 酸种类与用量:盐酸干淀粉的0.6%,

味精的工艺流程

味精的生产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喷射液化器层流罐 糖化罐 四、谷氨酸菌种的培养 1、谷氨酸发酵菌的特征和分类 谷氨酸发酵菌分属于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节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 ⑴棒杆菌属 细胞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常呈一端膨大的棒状,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例如,AS.1.299,AS.1.542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