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的重生

传统出版的重生
传统出版的重生

传统出版的重生

摘要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图书的替代品和消费替代形式很多,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正在飞速的发展与普及,纸质图书的有效需求在下降。网络阅读模式更能赢得大众的青睐。互联网IT 业界极端的看法是传统出版业已死。未来的出版业究竟路在何方,互联网思维、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众筹、P2P 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给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与时俱进、模式创新、基业长青。是值得所有业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O2O出版;盈利模式;网络阅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2-0236-01

1 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的传统观念。在运营上,往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部门单独设置,独立核算。但在采用传统财务核算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评估和显示数字产品的价值、数字出版的投入难以认可资本化。因此,认为数字出版在投入产出上难以对等,缺乏盈利模式、无法取得较高的收益。在思想上,存在做数字出版会影响传统出版的对立观念。图书编辑部门

与数字出版部门缺乏共同的目标,难以合作。在经营战略上,出版社本身科技投入占码洋比例普遍不高,数字出版部门同时面临期望盈利的压力。

二是阅读模式的演变。网络出版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强大的传播力度与交流功能影响了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网络出版的出现,一方面引起了传统出版的变革,提高了传统出版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抢占了传统出版一定的读者群,影响了传统出版的市场营业额。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超过50%,互动阅读、跨屏阅读等成为主流,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等指标都不高,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新模式。

三是数字出版缺乏盈利模式。国际上,谷歌的“数字图书馆”模式、亚马逊和苹果的“内容平台+终端设备”模式、爱思唯尔和斯普林格的“专业数据库”模式都是经典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但是,我国数字出版成功的模式非常罕见。至少到目前为止,数字出版在中国内地的生存与发展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出版社数字出版部门重视数字出版平台,但既有的平台普遍缺乏盈利模式;如何打破传统出版构建的商业模式。传统出版业必须认真思考在数字出版领域,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 出版业的解决之道

一是观念上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首先,观念上接受O2O,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O2O出版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为一体来整体对待。初期阶段,数字出版作为传统出版的增值内容,而不是独立的盈利。其次,出版社增加科技投入的比例。出版行业是受网络信息科技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出版的发展趋势必然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加快发展。第三,从不同的核算角度来看是否盈利。如数字出版投入视为资本化,项目核算时,投入的资金采用多年摊销的方法,相比将投入计入费用,项目核算时一次摊销,两种方法计算,利润差别很大。

二是采用O2O图书出版模式。纸质图书和网络内容相融合,应对网络阅读的冲击。用O2O缩写书模式,应对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模式。O2O代表Online 和Offline,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O2O出版是打造线下传统出版和线上数字出版相融合的创新出版模式,以线上线下立体互动阅读的全新方式让图书连接网络信息、多媒体、智能应用和读者群,通过智能手机以各种技术方式与纸质图书实现互动(如各种码、图像识别等方式),让互动成为阅读新常态。

O2O出版让有限的图书可以延伸无限的内容,让孤立的文图阅读演变出多媒体互动阅读,让同一内容可以跨媒、跨屏立体化出版系列出版物,让更多的读者借助更多的方式获

取知识。读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和客户端,通过各种方式从线下图书直接跳转至线上跨媒体资源,线上线下有机整合,打造O2O全方位互动出版模式。O2O出版模式是解决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是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有效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为出版业植入互联网基因的操作性工具。

三是O2O知识营销建立新的利润点。知识营销指的是向大众传播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进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的需要,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针对出版业而言,让图书数字出版和广大消费品企业相结合,和工商企业的商品相融合,让创新的出版物成为企业品牌宣传和产品促销推广的精准营销品,随产品走进更多的读者,实现更大的价值,发行更多的图书。以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共进为理念,通过数字出版的跨媒体表现形式,借助智能手机及移动网络使得孤立的图书与商品链接匹配起来,传播商品知识与文化。数字出版物的融合创新,让同一内容分布在不同的载体,并面对不同的渠道,服务不同的读者,是传统出版投入成本的最有效摊薄,是实体图书码洋最有效的补充。

四是出版财务运营的O2O。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引入出版业建立新的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IT FIN)是指以依托于

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的一种新兴金融业务模式,有别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的金融互联网模式。针对出版行业来说,部分出版选题往往因为分众需求、小众市场等不确定性,按照传统出版印刷模式难以出版。众筹出版不仅可以帮助出版商提前预测市场风向标,还可以预先通过预定、认购、赞助等方式,在图书出版之前众筹资金。图书众筹不但是简单的筹集资金,更可以是汇聚大众的智慧,将“出版社出什么,读者买什么”改变为“读者需要什么,出版社出什么”。另外,出版社应收款是图书营销模式的顽疾,可以探索用互联网金融P2P模式来解决。总之,如何将互联网金融引入出版业是值得业界人员共同探索的课题。

总之,O2O出版理念涵盖图书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包括编辑、财务、营销、销售、服务、传播、阅读等全流程。O2O 出版是以读者满意为中心、产品创新为切入点,以互联网金融为杠杆、以市场推广为导向,营销落地为支撑的新的运营模式。在创造性解决图书价格和成本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和融合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隔离的矛盾及对立的思维。

3 O2O出版的意义和价值

O2O出版对传统出版有很大的影响。O2O出版针对传统出版在面临颠覆性技术和趋势化变革的当下,面向图书出版的难点、问题和需求,以融合和跨界为转型升级路径,通过手机与纸质图书互动阅读的出版创新。让互动成为阅读新常态,为出版植入互联网基因。让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人员同时成为纸质图书的网络编辑,为新书增光添彩;缩写书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图书的价格和成本问题,如采用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方式来降低图书售价,提高图书质量,扩大图书销量;数字出版内容载体实物化,有利于利用传统图书渠道销售创新的数字出版物,解决出版发行经营问题和渠道共享;O2O 出版可获得传统出版图书的读者信息,未来出版商业模式的关键是与多少读者建立了有效的、多元的稳定连接,读者数量是出版社重要的价值体现。O2O出版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互补,是印刷内容和网络内容的互动延伸,O2O出版模式有利于促进传统出版转型升级,让传统出版业获得重生。

参考文献

[1]吴江文.2011年数字出版研究综述[J].出版发行研究,2012,7.

[2]刘成勇.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J].中国出版,2010,11.

出版社网站现状报告——主报告

全国出版社网站现状调查主报告 □本课题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有一些出版社对网站投入不菲的资金,建立最初形态的网站。他们虽然并不知道互联网能否带来收入和赢利,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一直坚守网站这块阵地。之后网站建设入不敷出的局面使一些出版社开始削减预算。网站对他们来说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近两三年,数字化革命的前景再一次鼓舞了大众领域的出版商,一些大社强社砸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巨资筹划数字化工程,加之整体的互联网环境进一步改善,如带宽在增加,论坛式网站在蓬勃发展,出版社网站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面对Web 2.0,网络的营销作用可以预见,但要把这些访问量转化成金钱看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出版社的网站实现的销售不多,广告收入也少得可怜,出版社需要在商业性与宣传功能之间作出抉择,有不少出版社将宣传图书和作者、展示出版社作为网站的主要目的,也有部分出版社网站正在雄心勃勃地将数字化的战略规划变成现实。 一、我国出版社网站建设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始于1998年前后,1995年9月,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了第一个国内出版社主页,1996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正式开通。从本次问卷调查反映,1997-1999年开通的网站有34个,在被调查296家已建出版社中占11.5%,2000-2004年每年建站数30-35个,增长速度比较平缓,2005年建站49家,达到高峰,之后的2006、2007年每年建站数依然维持在30个以上。表明2000年是出版社网站建设的分水岭,2005年在全国出现网络热潮时出版社网站也未例外,出版社网站出现了较大规模增长,之后增长速度比较均衡。这表明,出版社网站建设,与我国互联网发展是同步的但又稍显滞后。 如今,出版社网站正在从展示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发展到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出版平台。总体来看,全国出版社网站的发展很不均衡,有的出版社已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 一、图书出版业的PEST模型 1.政治环境 国家法规政策,推进了图书行业的发展。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权利和义务。1990 年我国正式颁布著作权法,并于次年开始实施。1992 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正式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图书业出版角逐中。这一时期的图书出版开始受到法律约束,对以引进出版海外作品为主的出版社影响巨大。自1995 年至1999 年4月,我国与国外的图书版权贸易超过1. 5 万项,购买对象国也从美、英、日等少数国家拓展到更多国家。几十年来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与此同时,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物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图书出口达730 多万册,是进口图书的两倍。 出版行业经历着深刻的制度转型和结构重组。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了企业应享有的经营权。出版业在整个国有经济部门的制度转型和结构调整中明显落后,出版社仍然停留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上。近些年来的出版集团的建立才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步建立。由图标可知,04年我国出版行业企业公有资本远远大大非公有资本。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独立企业法人,在转制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适应了市场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出版、发行集团的成立、高校出版社转制、教材招投标,这些适应市场发展的改革措施,演绎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让中国书业更加成熟和有力,这几年来的书业改革将对今后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表4 2004年出版行业企业实收资本构成(%) 施了“走出去”战略,2003年中国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2004年图书发行批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研究三篇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研究三 篇 数字化不但对传媒业产生了深入的影响,实际上它也对全人类生存方式产生了影响,所以说它是根本性的。第1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研究1现代的数字出版产业具有产品形态的同时还具有媒体形态,表现出1种”2象性”.从产品形态方面来讲,其盈利模式可以分为有形的形态和无形的形态两类.纸介质的、半导体存储等就属于有形的形态,是离线的,而手机、互联网等在线出版就属于无形的形态.媒体形态的收入支持主要是广告. 在我国出版界,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出版就是指那些使用到2进制等技术手段对所有出版环节进行了操作的出版行动,例如对原创作品进行的数字化、对编辑加工进行的数字化、对印刷复制进行的数字化、对发行销售进行的数字化和对浏览消费进行的数字化等. 1数字出版技术的基本概况可以说数字出版触及出版的各个方面,作者版权、出版发行、销售支付平台和终究具体进行的服务模式等都可以通过对传统资源的依托,使用数字化的现代化先进工具对出版物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宣扬和传播. 从实现方式来讲,数字出版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 1是出版社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要求开发商为本社开发1个针对性较强的技术平台;1是专门开发数字出版软件的商家,根据市场情况与出版社在技术方面的普遍要求开发1些技术平台. 从行业特点来看,首先,数字出版是属于出版行业的范畴的.

由于出版行业的特殊性质,出版物不但是精神文化产品,也是1种商品.出版的商业性质决定它必须通太高效的经营活动去以最小的本钱获得最大的利润,作为1种文化产品,它也必须承当起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其次,数字出版又是1种全新环境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其在运营模式等方面都显现出全新的特点. 现代的数字出版产业具有产品形态的同时还具有媒体形态,表现出1种”2象性”.从产品形态方面来讲,其盈利模式可以分为有形的形态和无形的形态两类.纸介质的、半导体存储等就属于有形的形态,是离线的,而手机、互联网等在线出版就属于无形的形态.媒体形态的收入支持主要是广告. 数字出版是1个仍处于发展早期的新兴产业,其依托终究出版产品的个性特点与媒体特性进行公道、有效的结合,并在结合进程中实现其平常的运营,在运营进程中不断获利,实现终究的经营目的. 2数字出版技术推动传统出版流程的发展随着现代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远程通讯等新兴的技术在出版行业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利用,出版行业的信息采编、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都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其1,现代数字出版技术使得传统出版的选题和组稿等流程更加快捷灵活.数字出版大量使用到互联网技术,使得出版题材的选取、稿件的组织等流程都可以实现高速的数字化,减少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其2,现代数字出版技术使得传统出版的编辑流程实现更丰富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数字出版技术以其网络化与超文本化等特点,来实现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的多媒体信息出版,1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的出版编辑流程,使编辑更复杂,也更多样化与个性化;其3,现代数字出版技术使得传统出版的印制流程得到完善.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表

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说到底,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一部陈旧老书,一部

我国出版业网站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我国出版业网站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陈丹付海燕出版发行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普及,我国出版业网站建设也迅猛发展,从靳开川在《国内出版社网站建设研究》中记载的1999年的大约78家,到《2009年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报告》中的451个,十年间增长了近6倍。这十年,出版网站不仅是数量的增长,网站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服务越来越贴近用户,并出现多个创新点。但是我们也看到,盈利模式不明确、更新速度慢、互动差等问题,也是出版社网站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出版业网站的发展现状,本课题组在2009年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中针对参会的80余家网站做了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68份。通过分析汇总的相关数据,我们从4个方面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 一、网站基本情况 1.七成以上网站建站时间超过5年,出版业网站已进入成熟期 在68个调查对象中,1990年以前建站的只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等3家,占5.17%。1990-2000年,建站的出版单位为16家,占27.59%。有网络意识的出版单位即在这一阶段起步。另外,这一阶段除了出版社建网站外,还出现了人民网等门户网站、万方数据和龙源期刊网等内容平台网站,以及中国动漫网这样的新媒体网站。出版业网站进入发展期。2000-2005年,建站的出版单位有25家,占43.1%。这一阶段上网的出版单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经历了“非典”之后,大家充分意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这其中,出版社建站仍占大多数;而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也值得注意,这一阶段建站的电子商务网站有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孔夫子旧书网、福建新华发行集团。这个时期是出版业网站的快速增长期,约有75%以上的出版单位都已建站。2005-2009年,建站的出版单位为14家,占24.14%。这一阶段出版单位建站数量的增速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出版单位在网上圈地的现象减少了,而建站质量却大大提高。出版业网站已进入成熟期。 2.超过八成的出版业网站定位为专业类或综合门户类网站 随着进军网络的出版单位越来越多,网站类型也从单一的传统出版单位上网发展为现在的综合门户、专业网站、电子商务、社区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功能比较完善。如图1所示,出版业网站主要定位在专业网站,其次是综合门户类网站,而定位为其他类型网站所占的比重不足15%。可见出版业网站更关注网站宣传展示和专业信息发布的功能。 3.网站已逐渐独立于传统部门并与其形成合作互补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参见图2),有43%的出版单位将网站作为独立部门;另外将网站作为信息技术部门或数字出版和新媒体部门的约占四成。可见,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已将网站作为进军数字出版的桥头堡,并在机构设置上给予其较为独立的发展空间。

我国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我国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综述 [摘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拓展。它作为新兴的载体形式给出版业带来了另一番发展前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我国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业的转型研究作以综述。 [关键词] 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业;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2010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数字出版元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它的出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何为“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的。传统出版一般是指纸质出版活动,而数字出版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1 数字出版的优势显而易见:海量信息、载体形式多样、传输速度快、检索方便、更新迅速而又互动性强等。2它以此赢得

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同时也为出版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发展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 一、我国的数字出版业 (一)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 我国数字出版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信息化进城加快和新兴媒体的推动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数字化出版物的市场空前提高。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2007年的360亿元,2008年的530亿元人民币,2009年的750亿元,首次超过了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总值。2010年整体收入达到900亿元以上,计划到2015年将达到1800亿元。3出版形态也多种多样,目前已经过形成了电子书、数字报纸、互联网期刊、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播客、手机出版等形态。4在数字出版业界的积极探索下,网络新闻与资讯出版服务、电子书、专业文献数据库、网游、数字动漫出版、网络期刊杂志、手机书、阅读器等领域的业务模式逐渐清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5 我国数字出版业在产业间融合进一步加剧,复合出版也渐渐成为趋势,政府部门始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6由于政策的保障与扶持,数字出版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国

2013中国各大出版社前十排名

2013中国各大出版社排名 From 《图书馆报》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70家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06家大学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54家地方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重庆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 177家社科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重庆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知识产权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 37家文艺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译林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山东文艺出版社 32家美术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上海书画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和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83家科技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 35家教育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传统图书出版业的趋势与几个问题

传统图书出版业面临的趋势与几个问题之我见传统图书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习惯、机制、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业务一直局限于纸质图书的发行,对于转型,怎么转,大多在认识上、行动上和观念上比较滞后。当前,国家在大规模地推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来临,对教育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单纯以纸质形态呈现的教育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单纯依赖纸质产品实现持续发展已面临巨大瓶颈,互联网的影响势不可挡,图书企业需要顺势而为,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变革自己的营销方式,这样,企业才能跟得上变化的节奏,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在规模上和实力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的成绩也是极其显著的,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图书出版业出现的陈旧的图书出版理念、图书品种结构失衡、人员问题等三大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一方面,出版理念是我国图书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而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理念大都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图书盗版现象严重,内容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我国出版业图书结构非常不平衡,导致图书品种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图书品种单一,教材教辅出版书籍较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出版物所占比例不协调,重城市读物、轻农民读物。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是出版社的重要部分,它的生

产和发展由出版社的人力资源所决定,因此出版社要想繁荣发展,就必须具备一支业务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各出版社人员结构面临的问题是单一性人才比较多,复合性和现代化人才比较少,特别是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方面的人才稀缺,此外我国的各出版社对作者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不够重视作者,这严重损害了作者的利益,很多作者人才被埋没。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传统社会交往观

第五章传统社会交往观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 《XX XX》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XX 家庭关系当中包含有: 夫妻关系、夫子关系、兄弟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 同窗关系、师徒关系、 同年关系(唐代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同僚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战友关系、同乡(老乡)关系、邻里关系等等。 社会交往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的生命中占有重要成分。 第一节古人对社会交往的认识 一、社会交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二、社会交往对国家兴亡的影响 第二节传统社会交往中的交往对象选择 一、同志为友 二、道义相规 三、甘苦与共 四、重义轻利 第三节传统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中和二、宽恕三、谦敬 四、xx 五、诚信六、xxxx 第一节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传统认识 在中国古籍中,“朋”与“友”出现得比较早。朋的本义是货币单位。甲骨文、 金文中的朋字,正像两挂贝的形状,其本义即指贝两挂,后用作货币计量单位。 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诗经?:菁菁者莪》 后来引申为同学。 同学曰朋。一一XX《说文解字》 古文字的友字,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握手友好。后来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 同志为友。”――XX《说文解字》 朋友一词最早应该是出现在《诗经大雅抑》里面,惠于朋友,庶民小子”。这里的朋友表示官员同僚的意思。 到了稍晚的《论语》里面,则出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说明这两个单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词组,其意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朋友,意思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朋友关系,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XX即将朋友关系视为五伦”之一。 《XX?Q xxX》: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中庸》把“朋友之交”列为“五达道”之一,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XX》则将朋友列为六纪”之一。 (诸父,兄弟,族人,XX,师长,朋友)一、社会交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友也者,助也。

中国出版业应有更大的发展

中国出版业应有更大的发展 围绕着这次论坛的主题,我就中国出版业的发展问题讲三点看法: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既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又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出版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二,中国出版业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显著特征,中国与世界出版强国有较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中国出版业应当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好出版功能,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争取出版业自身有更大的发展。 一、中国出版业具有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八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特别是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4%的速度迅速增长,现在GDP已达13.6万亿元。二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这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内容源泉,又为出版业提供巨大的不断发展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城镇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40%以下,农村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50%以下。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城乡恩格尔系数将呈现继续降低的趋势,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将不断增长。三是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文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厚的文化资源。四是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版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多年来,中国图书品种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万多种发展到2004年的21.9万种,印数从37亿册增长到2004年的64.4亿册。图书发行业的净销售额、利润有了很大的增长,净销售额从1978年的1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461亿元,出版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上世纪末期世界出版业出现的出版集团化、销售连锁化、数字出版与网上售书等

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2815050.html, 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枫 来源:《出版参考》2012年第23期 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向新兴媒体转移,顺应时代潮流向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数字出版,从进入人们视线以来,被各出版社在未来发展规划中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 当前,推动数字出版发展面临极为有利的条件。大方向上看,从中央到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这给行业以极大的信心。笔者看来,传统出版社进入数字出版时代,要迈开实践的第一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基本点——转变服务观念 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不可逆转,传统出版社必须认识到,传统出版企业不仅是纸介质内容的出版者,也是数字化内容的传播者以及数字化用户的服务者。产业链终端的用户是服务对象,来自于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是至为关键的突破口。 “80后”代表作家韩寒,在起点中文网上发表新小说《他的国》,进行收费阅读,每千字的价码是8分钱。这对于受众来说是不折不扣的一种内容定制服务模式。内容脱离实体限制,购买实体转变成为免费获得服务或购买服务。 因此,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有符合现实的发展路径:传统内容出版商→数字内容制作商→数字内容生产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内容服务商。转变的核心就是服务,既服务于知识的创造者,又服务于知识的使用者,服务的质量决定了规模价值。 出发点——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数字时代的来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不能因技术落后而站在技术的对立面,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本意为“信息技术”,出版的内容是信息,最好的方式是用“信息技术”让它插上翅膀。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出版社高度信息化的前提下的。究其根源,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运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出版社对内容资源的整合程度与利用程度,因为内容资源正是出版社最重要的和最依仗的信息资源。 从传统出版转型到数字出版,作品的数量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读者在这方面没有大量可选择的内容,他们就养不成一个转移到数字出版平台的习惯。网络发展得非常快,传统出版社的市场一直没有兴起,关键的问题还是数量。几乎所有的内容提供商都认识到,谁的内容资源更

新时期传统出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传统出版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传统出版业存在很多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出版业必须要认清形势、勇于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从中抓住机会,充分发挥品牌和资源优势,提升在新技术新传播领域的竞争实力。本文笔者指出了新时期传统出版方面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改进对策,希望为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出版业出版转型人才流失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网络科学信息技术的普遍化、先进化,各种具备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势的出版形势不断地涌现,并成为当下出版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对咄咄逼人的数字出版,在新的时期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出路到底在何方?成为业界人士担心与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的观点是要辩证地、多角度、多方面看待这一问题,从市场等因素出发,分析问题,找出最佳对策,才能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传统出版存在的问题 1.人才队伍问题 传统出版业业出现的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的困境,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骨干人才的流失和很难招到优秀的毕业生"由于近年来出版社效益的滑坡,骨干人才不断地流向其他行业,这已经普遍现象。上海有一家效益很好的出版社,从20 11年6月到2012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有6名员工提出辞职,其中有三名是拥有副编审和编审职称的骨干人才。骨干人才的持续流失导致不少出版社人才队伍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分布,也就是临近退休的员工和年轻的员工多,而35岁到45岁的骨干员工少,有的出版社甚至出现了断层。从人才的流入来看,出版业的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和前些年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出版社相比,最近几年出版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优秀人才大多选择了金融、公务员、教师等职业。 2.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做为一个平台得到了受众的亲睐,它是为自由思想运动者提供的。因为其具有共享和深入交流等属性,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喜爱。在这些受众者中,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到了离不开的程度,像手机控、微博控、贴吧控等。媒体用户将有限的时间进行重新分配,把注意力、兴趣逐渐向新媒体转移。这样在新媒体出现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出版业的发展。 3.自身发展观念以及模式的限制 在大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传统出版业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文化作用正在逐渐的退去,受到市场化经济发展中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新的趋势。出版业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跟风书、注水书、重复出版大行其道。一旦出现成功的畅销作品,就有一批又一批同类型的作品蜂拥而上。一些所谓的畅销书,比如官场小说、盗墓笔记等方面的图书,也许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偷窥欲、好奇心,但内容极其低俗。还有一些书装帧精美,内容平淡,定价虚高。出版业不能正确引导读者的阅读趋向,逐步丧失了读者的信任。作家曹文轩就公开批评过这种现象。赢利心态让每位作家、每一个出版社很难拿出一流作品。尤为致命的是,学者型的编辑和高眼光、判断力强的编辑越来越少。麦家在谈他的《解密》时,对出版界颇多不满:现代的“出版界,认人不认作品;作品写好了还要运气好,像中彩票一样,要碰到伯乐。……我经常看到一些无名作者的好稿子,推荐给出版社,他们总是不要,宁愿要一个名作家的烂稿,甚至是想象中的稿子。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出版界。”[4]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步加速,如果没有独特的、超越一般大众传媒的文化魅力和贡献,传统出版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就会逐渐被削弱,传统出版业也将淹没于大众传播的喧嚣之中。 二、新时期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对策

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比较

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比较前言: 当代中国人际关系是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际关系的变迁,对于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作为个人我们有必要对自身的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建立和发展适应转型社会需要的新型人际关系。 关键词: 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以农业文明为基石的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华文化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以群体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心理风习重情谊。 与这一文化特征相适合的社会结构,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延伸拓展成社会人际关系网络。 这个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背景是以亲缘、地缘、业缘、趣缘、神缘、物缘为基础的。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它起到了协调内部和整合社会的功能。 进入现代社会后,现代人不十分重视以“六缘”为纽带而限制自己的交际圈,而是采取其它各种方法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由此形成了当代人际关系的特点。 下面笔者对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进行比较,总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 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个性化、平民化。 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相当强调尊重他人的隐私,即便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之间亦是如此。 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有保留个人秘密的权利。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强化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并且是具有选择性的价值观念,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同事面前保留自己的尊严和隐私,保持自己生活、工作的计划性、条理性,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方式的愿望。 第二: 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表面化、淡漠化传统社会人们在生产上互济、生活上守望相助,对晚辈的社会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作为惟一的政治、经济、生活共同体的农村,这些职能即使社会担负得更多也不能在农村完全丧失。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人口的流动性大,异质性强,人们之间的接触带有短暂性、表面性和匿名性,人与人之间往往只是见面礼仪型,彼此并不深交。 这就导致利益关系的间断性,人们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彼此的匿名也为人际交往卸下了后顾之忧。 但是高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他们缺乏交流和相互信任,人们的地域观念、邻里观念淡薄,居民相对于彼此来说都是“陌生人”,就算有交往大多不太持久,另外,间接交往的中介手段如电话、手机、网络等的介入,给人们的交际设立了无形的隔阂,弱化了人们感情的稳定性,这些都会使人们会产生陌生感,形成人际关系的表面化、淡漠化。 第三: 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在传统社会,由于人口流动性不强,人们具有同质性,另外收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人际关系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 而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化、多样化,除了建立在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基础上,业缘和趣缘群体大大的增加。 所谓业缘群体是指社会成员基于劳动和职业的联系通过互动和交往而形成的群体,是同质相聚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出版社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年出版社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作者:————————————————————————————————日期:

2015-2020年中国出版社行业发展现状调研 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52202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2815050.html,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812815050.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投资机会 市场规模 市场供需 产业竞争 行业发展 发展前景 行业宏观 重点企业 行业政策 行业研究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出版社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5220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2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d812815050.html,/R_QiTaHangYe/02/ChuBanSheDe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5-2020年中国出版社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主要研究分析了出版社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出版社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出版社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出版社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出版社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出版社市场竞争格局及出版社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出版社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出版社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出版社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2015-2020年中国出版社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出版社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出版社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概况篇 第一章中国出版社发展综述 第一节出版社发展概况 一、出版社基本介绍 二、出版社的类型 三、出版社工作范围 四、出版社组织机构

山东省山大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中美出版业现状及发展趋向比较

中美出版业现状及发展趋向比较 [提要] 中国和美国都是出版大国,美国出版业异常发达,早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出版业中心,中国出版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出版业;现状;发展;比较 中国和美国都是出版大国,美国出版业异常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市场,其年出书种数、图书销售量都居全球前列,早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出版业中心。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出版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是巨大的。 一、中美出版业现状比较 美国的出版业已发展到高级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出版业连续掀起一股波涛汹涌的并购狂潮,深刻地改写了其图书出版业的格局。与此同时,美国书业也在不断寻觅外国市场,一步步向国外的图书市场扩张。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除了非营利性出版社,其余出版社的性质基本上是营销型的,早已形成完全的市场机制。中国出版业正处在起步阶段,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出版业规模不断扩大,书刊出版数量急剧增长;科学技术在出版业中普遍应用;中外出版交流不断扩大;多渠道发行活跃了图书市场,出版物的销售日益扩大。中国图书环境已逐渐由单一性、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开放化。 (一)中美两国对出版社管理的比较。全美目前有出版公司9,000多家,这些公司不归国家所有,而是股份制企业或是私营企业。公司财经不受政府行为影响,但公司财会由全美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公司有业务上的绝对自主权。业务范围大多全球化,不少公司是跨国公司。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美元或雇用员工达150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40家,其余绝大多数是年出版图书1~3种的小出版社。其中,美国前20家规模最大的出版社的年销售收入占了全美总销售收入的75%,利润的50%。除了少数出版机构由政府管理以外,基本上是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其出版活动不受政府干涉,政府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规范出版业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目前,中国对出版社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78年,中国的出版社只有105家,出版队伍1万多人。到2001年,出版社有562家(包括副牌社37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8家(包括副牌社16家),地方出版社344家(包括副牌社21家)。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市场竞争程度不高。我国的图书出版具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互作用的“二元制”的特征,一方面图书市场被人为地行政划分成板块,地方保护盛行,信息流动受阻;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发育不充分,造成行政因素干扰大,过度竞争,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忽视了合作,缺乏“竞争-合作-服务-发展”的长期出版效应的理念。 (二)中美出版业的特点比较。美国出版资本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迅速集中在

传统出版的转型之路

传统出版的转型之路 数字出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现代出版发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将数字出版提升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的高度。用数字技术构建高科技支撑的出版系统,由数字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整体水平,是加快实现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数字出版的五大发展趋势 1、数字复合出版 数字复合出版的突出特点是“知识标引,多重应用”“一次制作,多元发布”。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作为数字出版的重点工程,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该项目将按照“需求主导,标准先行,技术突破,典型示范,全面应用”的总体方针,最终形成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培养一批适应数字出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批覆盖各个出版领域的数字复合出版基地,形成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跨媒体数字出版示范企业,促进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2、跨媒体出版 数字技术改变了一切,跨媒体已成为出版传媒业的大趋势。所谓跨媒体,即横跨平面媒体(书、报、刊)、磁光介质媒体(盒带、CD-ROM、VCD、DVD等)、网络媒体(Website)、甚至移动媒体(Mobile)的多媒体、多渠道平台。跨媒体出版的目的是要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补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纸介质和电子媒体等各自的优势,将同样的内容资源用不同的媒体形式表现,为读者提供更丰富、表现更直观、更具交互性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版产业与资讯业及其他文化产业的疆界有开始趋于模糊之势。特别是图书、杂志出版的数字化,使得出版业与资讯业合流,将逐渐达到难以区分产业界限的程度。如宏基为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与交大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合作,成立电子出版、数字音乐两家数字内容公司,并与各大出版社及五大唱片公司洽谈入股合作。 3、规模化、集约化 从国内外数字出版发展历史和现状来分析,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日趋明显。与我国数字出版的驱动者主要是技术提供商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出版的主体主要是传统出版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发达国家形成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出版传媒集团,一个集团经营成千上万种图书和杂志的情况比比皆是。高度集中的出版力量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数字出版物的推广。 例如,施普林格的数字出版平台Springer Link的内容规模目前已达350万篇文章,分别来自于1600多种期刊,1.65万种图书。仅2006年,施普林格数字出版平台就增加了47.5万篇文章,其中32万篇文章来自于期刊和回溯数据库,15.5万篇文章来自于图书章节。 再如,爱思唯尔的数字出版平台ScienceDirect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医学全文数据库之一,其用户可在线访问24个学科2200多种期刊,数千种图书,查看800多万篇全文文献。其另一数字出版平台Scopus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涵盖了由4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科技、医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15,100多种期刊。通过Scopus,用户可以检索到1966年以来的3000多万条摘要和题录信息,以及1996年以来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除了出版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之外,作为数字出版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加工流程,也出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趋势。以期刊为例,以前传统期刊的出版都是各自为政,排版、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