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

化建设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7.02.24

【实施日期】2017.02.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农委(农业局):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技推广方式,是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活动,是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平台,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我省组建了农民田间学校省级辅导员团队,培育了100名县级辅导员,1720名乡镇农技站长接受了农民田间学校的系统培训,各地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500多所,培养农民学员10000余人,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当前,我省农民田间学校迈入了蓬勃发展期,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提高农民田间学校的举办质量,特制定《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案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2月24日附件:

湖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案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技推广方式,具有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科技服务紧密、技术推广到位的优势和特点,是当前农技推广最有效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是落实党中央“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延伸到村级”要求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农民田间

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湖南省农业丰收奖获奖项目的通报

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湖南省农业丰收奖获奖项 目的通报 【法规类别】农业品价格管理 【发文字号】湘农业办农技[2013]144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3.09.26 【实施日期】2013.09.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湖南省农业丰收奖获奖项目的通报 (湘农业办农技〔2013〕144号) 各市州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 经省农业丰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2013年度省农业丰收奖共计43项,其中“农业新技术推广”为特别贡献奖,“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湘早籼45号推广应用”等9项为一等奖,“杂交水稻Y两优9918的示范推广”等15项为二等奖,“安乡县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等18项为三等奖,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现将获奖项目通报如下: 一、特别贡献奖 农业新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湖南农业杂志社。 主要完成人员:1.范正国 2.肖秀华 3.许小波 4.严迎春 5.赵一凡 6.尹正良 7.周湘 宁 8.文跃军 9.谭群 10.谢晓红 11.申圭良12.王静 13.毕敏 14.骆旭 15.尹凌洁 16.康智灵 17.刘翊 18.李书庚 19.邓国初 20.周科宇 21.肖正科 22.杨才兵23.田桂华 24.卢远东25.曹卫飞26.李伯兴 27.吕平源 28.刘新家 29.刘克云 30.朱景明 31.毛琼 32.陈绍祥 33.王定昊 34.罗恢林 35.刘富强 36.李万源 37.周湘波 38.李庆鸿 39.刘建军 40.崔国清 41.黄日新 42.谷小丽 43.申亮文 44.周益民 45.贺起帮 46.徐国祥 47.孙红梅48.许伦中 49.郭学风 50.彭高 51.王迪轩52.邓立平 53.戴届全 54.谭铁安 55.程龙 56.乐水旺 57.李木华 58.肖爱辉 59.伍千志60.张端阳。 二、一等奖 (一)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湘早籼45号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益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员:1.龚光明 2.周国峰 3.曾令平 4.陈德清 5.康敏 6.戴清 7.林金桥 8.邹宏毅 9.周凡 10.曹永辉 11.徐国生 12.谭卫建 13.谢乐强 14.李凛 15.舒畅 16.龚元芳 17.胡奇寿 18.蔡自良 19.杨通洲 20.李萍。 (二)水稻旱育保姆包衣稻种育秧配套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赫山区农 业局。 主要完成人员:1.刘湘桂 2.刘鹏 3.何东波 4.阎珂 5.曾甲生6.刘先锋 7.张家清 8. 陈丽妮9. 王立华 10.罗国武11.喻克让12.黄乐佳13.袁艺宁14.肖月英15.彭美蓉 16.周学其 17.刘修满 18.袁林锋 19.刘平 20.童勇军。 (三)早熟杂交油菜品种“丰油730”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作物科技中心、湖南省粮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篇一: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 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2009年 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 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 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的农 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2009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实际和产业分布,在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 农民田间学校。高级农艺师和担任辅导员。本着农民自 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 为田间学校学员。在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 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8亩 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 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 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思想汇报专题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 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 术指导小 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 和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 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 产 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 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 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 镇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 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

湖南省现代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省级平台建设思路

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湖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2013年7月 一、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要性 通过建设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强化政府宏观管理的手段与途径,增强对区县与农村基层单位农业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同时也为基层农户获得更广泛的农业生产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面对区县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的迫切需求,以及省厅农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必须在省级层面将各个业务系统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数据的集中,所以建设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加强省厅农业生产管理调度指挥的能力,加快省厅、区县和农业基层单位之间信息的互动与交流,并为全省其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管理提升及信息化建设提供方向。 二、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思路 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应用”的原则,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推动湖南省农业厅办公自动化为抓手,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服务信息化为主要建设内容,搭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

平台,提升政府的监管服务能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农民对信息的获取应用能力,全面推进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现代化,农产品消费的现代化,农业服务的现代化。 项目总投资为2830万元,第一期:将以湖南省农业厅办公自动化系统(120万元)和正在建设湖南农业应急视频指挥调度系统(800万元)为抓手,引导全省农业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第二期:将以政务支撑和应用服务为目的,完成余下八个应用系统(1910万元),为形成省级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支撑平台打下扎实基础。 三、湖南省农业厅内网系统具体建设内容 1、湖南省农业厅办公自动化系统 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使用开发框架,支持多种数据库,统一布局,界面简洁不失严肃。其功能包含政务必备的个人办公、行政事务、公文处理、督查督办、行政审批、档案管理等,并符合我国电子政务领域若干规范和要求,构成高性能、高可用、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 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系统将在综合办公平台的基础上推出移动办公的解决方案,为手机客户端提供了邮件、公告通知、内部新闻、日程安排、通讯簿、工作流、微讯等功能模块。通过PC版OA与移动版OA相结合的做法,实现PC与手机的优势互补,极大的方便用户。另外,移动版客户端还支持离线消息推送,Office、PDF文档的上传和查看,语音微讯、电子和手写签章等丰富的移动办公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移动办公的效率及实用性。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为解决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㈡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㈢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

湖南农业大学景观规划

湖南农业大学景观规划 摘要:在湖南农业大学现有的校园景观基础之上,结合园林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从整体到局部对校园进行景观规划,意在将农大建设成为一个绿色、宜人的生态校园。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空间;规划 一、前言 校园(Campus)是以聚集师生为主体的生态单元,校园内的师生主体和各类环境因素的总和,称为校园生态系统(Campus Ecological system)。高度人工化是校园生念环境(campus Eco—environment)区别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最突出的特征。校园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的双重性,自然生态是学校的基础,文化内涵是学校的灵魂。由于大学校园建设涉及面广,规划要求高,故本文主要以大学校园作为研究对象。 生态校园(Ecological caⅢpus)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 湖南农业大学本着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和谐校园为目标,逐步完善新老小区的景观不足,不断提高校园生态与文化的质量。 二、湖南农业大学校园概况 (一)学校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12.Okm。校园东与东湖渔场交界,南临浏阳河,北与湖南农科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接壤,西与东岸乡毗邻,总占地226.762hm2。根据长沙市总体规划,校区范围已划入长沙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区。 (二)自然条件

校区地势平坦,为平缓丘陵地貌。整个校区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在31.5~47.0m之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湖南农大属长沙县榔梨镇地域。据历史记载,榔梨没有地震记录。根据1996年6月国家地震局出版的《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所示,长沙县所属榔梨镇等地的抗震设防裂度为六度。湖南农大属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 指标数据指标数据 极端最高温度40.7℃最大冻土深度50mm 极端最低温度一11.3℃年平均风速2.7m/S 年平均温度17.6℃常年主导风向NW 最热月月平均温 度 28.6℃频率24% 最冷月月平均温度4.8℃基本风压(高度 lOm) 年平均相对湿度72%抗震设防裂度6度 年平均降雨量1417.5mm冬季大气压力101.57kpa 最大积雪深度200mm夏季大气压力99.5kPa 校园浏阳河段参照榔梨镇流量观测站资料:最高洪水位为38.50m(黄海高程1998年),最低水位28.50m,最大流量3400,最小流量0.68/s。(三)绿地现状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有60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主要有新建校园和老校区组成,新建校园一直在更新建设,老校区景观良好,植物生长繁茂。但是从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校园绿地尚存在如下问题: 1.优势分析 (1)基本骨架采用“网络式+细胞型”,将功能相近的建筑和区域合成独立的组团,排布于道路网中,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名单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名单 北京市 范双喜北京农学院 肖长坤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季海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方宪法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产业发展部上海市 郁樊敏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谭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李建颖上海市畜牧兽医站 刘建政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应森上海水产大学 王武上海水产大学 天津市 刘学军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高梅秀天津农学院 王瑞卿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赵明天津市北辰区畜牧水产局水产推广站 重庆市

李贤勇重庆市农科院 王金勇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宋关碧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田贵康重庆市南川区农机推广站 河北省 赵振良河北省水产研究所 于凤玲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薛庆林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 李玉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曹玉凤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 敦伟涛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乜红民河北省永年县农业局广府区域站山西省 杨效民山西省农科院畜牧所 姚先玲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 岳文斌山西农业大学 张本源山西省农机研究所 内蒙自治区 冯勇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

孟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苏和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 许燕辉内蒙古自治区兽医工作站 辽宁省 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 宋书宏辽宁省农科院 王延波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 丛福滋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郭继业辽宁省农村能源办公室 陈秀华辽宁省辽阳县水产技术推广唐马区域站吉林省 王立春吉林省农科院 王丕武吉林农业大学 吴春胜吉林农业大学 赵国臣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王贵满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付殿国吉林省畜牧总站 张玉欣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创办田间学校培养新型农民 纪林海1刘亚娟闻明段宏伟高丽平 (天津市蓟县农广校天津蓟县 3019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需要重点了解和明确的几方面问题,对今后广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一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农民素质教育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农民主动参与式学习、实践来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生态意识、团队精神,提高生产能力、决策能力。农民田间学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2010年10月,蓟县农广校在东赵各庄乡塘坨庄村开办了我县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学习,全面提升全村农业产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广泛开展农民需求调研,明确产业办学方向 调研农业技术需求和农民教育培训需求是做好田间学校工作的基础。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来源于需求,需求则源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因此,做好农民产业需求调研列为田间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在每所田间学校开办前都要做好农民需求调研工作,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产业结构、生产培训现状、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农资采购、产品销售、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内容。调研中,采取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参与式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途径,了解制约本村主导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产业技术需求,形成产业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为辅导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提供基础资料。 2 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 构建组织管理与技术体系,确保田间学校工作正常开展 成立田间学校管理协调小组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办、省财政厅关于改善和提高农业劳动模范待遇意见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办、省财政厅关于改善和提高 农业劳动模范待遇意见的通知 【文 件 号】湘政办发[2003]14号 【颁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颁布时间】2003-05-01 【实施时间】2003-05-01 【时 效 性】有效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农办、省财政厅《关于改善和提高农业劳动模范待遇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三年五月一日 关于改善和提高农业劳动模范待遇的意见 (省农办、省财政厅二00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农业劳动模范(以下简称农业劳模)是农村各个时期建设和改革的骨干,是国家和人民的功臣。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关心劳模的良好风气,鼓励农业劳模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改善和提高农业劳模的待遇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参照省职工劳模荣誉津贴和困难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农业劳模的两项补贴标准。 (一)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现仍保持荣誉的全国农业劳模,荣誉津贴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80元,其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每年可增加困难补贴600元;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现仍保持荣誉的省部级农业劳模,荣誉津贴由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50元,其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每年可适当增加困难补贴;市、州、县(市、区)级农业劳模的两项补贴标准由各市、州确定。 (二)全国农业劳模的荣誉津贴和困难补贴由省财政解决;省部级农业劳模的荣誉津贴和困难补贴由省财政和所在市、州财政各负责一半;市、州、县(市、区)级农业劳模的两项补贴分别由所在市、州和县(市、区)财政解决。 (三)农业劳模的荣誉津贴和困难补贴由省财政负担的部分,每年由各市、州农办向省农办申报,经省农办核准对象和标准后,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拨到各市、州财政。各市、州财政补足本级财政所负担的部分后,由市、州农办和财政部门联合下拨到县(市、区)。由各县(市、区)农办负责发放到农业劳模。 二、各级政府和医疗部门要尽可能地对农业劳模的看病就医给予优先照顾。享受荣誉津贴和困难补贴的年满60周岁的农业劳模看病时可免交挂号费。身患疾病,且家庭特别困难的农业劳模看病就医,可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0]90号)精神,根据各市、州原公费医疗的实际支出、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财政和单位承受能力等情况,由该县(市、区)、乡(镇)政府统筹解决。条件允许的县(市、区)、乡(镇)可组织农业劳模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三、参照《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年满60周岁的农业劳模凭劳模证可享受以下优待: (一)优先购买车票、船票、飞机票,优先上车、上船、登机;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

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3月9日,由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26年的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古木葱茏,绿草如茵,幽雅静谧,空气清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胜地。 一、人才培养层次多样 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2年开始向国外高校派出本科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现有在校研究生3700多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5000多人。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6万多名,其中毕业研究生近6000人。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具有授予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具有为在职人员单独组织硕士生入学考试的资格,具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类别的招生和培养资格,具有招收

留学生的资格等。 二、导师队伍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9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在岗博士生导师196人,硕士生导师513人,高级职称专家848人,已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导师队伍。在导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等98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25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38人;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223人。 三、培养条件优越 学校现有21个学院。设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国家品种改良分中心、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个省(厅)级研究基地(所),1个全

农业技术推广案例分析1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之现状分析 【摘要】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将农业技术成果输送到农业生产者的手中,农业技术转移(包括农业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它在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中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目前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之现状。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最早始于清末。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我国也普遍使用“农业推广”一词,新中国成立后则改用“农业技术推广”。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农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已不能完全覆盖现代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因此自1985年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更多地是被更广义的“农业推广”一词所代替。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 (一)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中进行农业技术的改良和扩散,具体来说是指对农事生产活动的技术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方式介绍、传授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种极单纯性的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事推广活动。 (二)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社会教育活动。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参考手册》作如下解释: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因此,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是

B 农民田间学校概论

农民田问学校(FarmFieldSchool,FFS)是联·台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 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朋: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 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TOT)培养辅导员,经培训的辅导员举 办:良民田间学校。辅导员也可以从农民中培养,经过培训的辅导员可以举办农民辅导员培训班(FTOT),FTOT培训的学员是参加过FFS并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实践经 验的农民学员,这些经过FTOT培训的农民在经过一段-引司的实习期以后,就可以 在本村或邻村开:小农民田间学校,刀:展农民对农民的培训(F2FS)。接受过农民田[司学:校培训的农村社区,可以继续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后续活动,进一步建立农民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发展农民仂、会等。整个培训系统的中心点是农民(图卜㈠,落脚,屯是建立和发展以农民为中心的技术推广·社区。 图I—1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第一节农民晤闽学校的臣标 农民田间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 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 ::提高农民个体和团队的能力,促进农民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学的理解,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和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通过提高产量,优质优价或者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来增加收入 活; i避免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改善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状况; :‘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管理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系统。 改善农民的生 要成为有效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者,每个农民学员和团队都需要拓展他们的知 识面,获得一系列解决问题与作出正确决策的技能,才能在社区中采取集体行动实 施农田生态管理措施。只有在社区水平上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获得成功。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使农民连续几个生长季节参加农民田间学校或其后 续活动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民核心团队,那么他们自己就可以持续开展学习,解 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并主动将知识传播到整个社区。

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的通知

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 用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湘农业发[2012]75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2.04.11 【实施日期】2012.04.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的通知 (湘农业发〔2012〕75号) 各市州农业局、畜牧水产局、乡镇企业局、农机局、蔬菜办,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 为规范全省农业行政处罚行为,我厅制定了《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暂行规定》(湘农业发〔2010〕35号)同时废止。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行为,保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农业系统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含畜牧水产、农机)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依据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可以合理适用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的权限。 第四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遵循罚过相当原则。

湖南农业大学认知地图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摘要:本项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法。评价地图不仅揭示了环境的可记忆特征,而且叠加的地图表明了共同的偏爱和对环境外观的改进建议。通过调查可表明调查对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方向、核心与层次、架构模式)、同一性、一般意象元素(建筑、道路、场所、标志、区域和边界)、特殊意象(中心、简略意象、感觉品质)。从而解决空间问题、接受新环境信息和加强交往功能。 关键词: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意象 正文: 一、研究对象的概述 本项研究的对象为校园环境及其使用者,但重点在于环境特征,选择湖南农业大学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湖南农业大学1951年建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学生人数在万人以上。被试者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属园林专业、植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机制专业、材料化学专业、金融专业。被试者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知水平、绘图和文字表达能力。研究采用认知地图法:要求被试者根据记忆迅速画出校园平面草图,填写问卷并接受访谈,其内容包括识别特征(如找路是否容易)、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和景观评价。将这些资料加以汇总进行比较研究。 二、公共意象范围

图中圈出区域就是83%的公共意象范围。此范围内的建筑在人们的个人认知地图中出现率较高。由于被试者均为学生,故在图中公共意象的范围主要在教学区。 三、意象空间结构 (一)方向 校园以南北为主导,东西为辅,形成大致相当的棋盘形。南北方向活动频繁(上下课,进出校园)53%的意象图为上北下南,其余均为上南下北。 (二)核心与层次 校园主要以图书馆为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辐射形成层次及以学生住宿区为核心向两侧的市场、小区辐射形成层次。 (三)架构模式 校园三大分区较为明确,以东西走向的神农北路、朴诚路、奋勉路为区分线。神农北路以北为学生公寓Ⅰ区,神农北路以南、朴诚路以北为新教学楼区,朴诚路以南、奋勉路以北为活动区及学生宿舍Ⅱ区,奋勉路以南为老教学楼区。 四、同一性 校园的边界不明,而北侧主入口标志不明。校园内各区域间的同一性教明显。教学楼以灰色(老校区)、红褐色(新校区)为主,学生住宿区建筑以淡黄和淡粉为主,且建筑风格不同。 五、一般意象元素 (一)建筑 建筑元素相对出现率较高,大部分被试者还画出了建筑平面的大致形状,成为公共意象图中最主要的组成元素。这说明,在中等尺度环境中,建筑物最易为人记忆和再认,是识别环境的重要参照物。 (二)道路 校园的道路布局趋于“棋盘式”,道路尺度相同,主次关系不够明确,因而缺乏辨别特征,以致大部分被试者仅以方格网示意。道路交叉路口缺乏重点处理,因而失去节点功能。 (三)场所 小尺度场所(如修业广场、情人坡、田径场、篮球场、逸苑等)的趋于区域边界清晰,功能特征或环境特征明确,对使用者具有独特吸引力,故可意向性很高。而且视野开阔,便于整体观察周围环境,有利于观察者了解环境的有机联系并建立整体认知结构,又起到节点的作用。 (四)标志 校园起到标志作用的元素较少,分布不均匀。主要标志为位于校园道路主干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撑,在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适配”和“助推”作用。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面对新时期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做出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思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而与之相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持续的改革创新中发挥着全力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立足当下,回望40年改革“初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虽历经捭阖,但与农业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同步;展望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梦”,需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再做深度调整。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与体系改革进程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悠久 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重农思想在国家治理中长期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形成了悠久的“劝农”“教农”传统。所谓“神农教稼”“嫘祖教蚕”,就可以理解为我国早期先民相互学习、传承农业技术的典证;商周而后以至明清,历朝历代都有帝王躬耕劝农的传统。诗经《甫田》也曾歌咏过地方官“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视察农

耕的故事。汉朝时国家设“搜粟督尉”专门管理农业生产,并在民间广选“六能”指导群众开展生产。宋朝时国家设“农师”,元明两朝在中央设“劝(司)农司(使)”并在基层设“社(里)长”等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督导农业生产、组织开展先进农耕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吕氏春秋》(秦)、《氾胜之书》(汉)、《齐民要术》(北魏)、《四时纂要》(唐)、《宁国府劝农文》(宋)、《农桑辑要》(元)、《天工开物》(明)、《授时通考》(清)等多部书籍,总结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1-4]。这些思想、制度和文献从不同角度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曾经在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1.2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受近代以来闭关锁国、外敌入侵、政局动荡的影响,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始终没有真正开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民国期间,国民政府也曾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过一些努力,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也没有形成类似20世纪20年代欧美国家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草案)》《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依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以“八大员”为代表的乡村农业生产能手,组织建立起自上而下涵盖农机、畜牧、农技、水利等多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以公社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6]。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湘政发〔2007〕15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须解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推广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林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性检验;农业、渔业、森林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防汛抗旱技术服务;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供水和水土保

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机安全管理技术监测及维修行业监管,组织农机进行抗灾抢险和跨区域农机作业;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行业内整合,分别设置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和林业等技术推广中心(站)。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国家在基层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根据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布局、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防汛责任制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机构设置模式,原则上按照以下方式设置:一是按行业跨乡镇设置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二是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向乡镇派设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三是在整合现有乡镇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无论选择哪种机构设置方式,都应当有利于县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工作的落实,有利于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畜牧和水产在乡镇整合,与乡镇动物防疫站合署办公。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乡镇政府职责。 (三)理顺管理体制。县级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原则上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