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第三讲用数对确定位置含答案

第三讲: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填空题。

1、下面是学校附近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填空。

(1)学校的位置是( , ),图书馆的位置是( , )。

(2)点(1,1)表示的是( ),点(1,2)表示的是( )。

(3)数对(x,4)表示的可能是( ),也可能是( )。

(4)数对(1,y)表示的可能是( ),也可能是( )。

2、(1)写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A( , )

B( , ) C( ,)

(2)画出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三角形A′

B′

C′,并写出三角形A′B'C′的各顶点的位置。

A′( , ) B′( , ) C′( ,)

二、选择题。

1、如果用(x,3)表示凡凡在教室里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凡凡的座位一定在第3行。

B、凡凡的座位不可能在第3列。

C、凡凡的座位不可能在第3行。

D、凡凡的座位一定在第3列。

2、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是点A(3,a)、点B(a,3)、点C(0,0),(a不为0或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三、操作题。

1、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标出各个场馆

的位置。

(1)动物园大门的位置是(5,0),向北走100 m,到达熊

猫馆。

(2)大象馆的位置是(10,3)。

(3)海洋馆位于(8,9)。

(4)鹿苑位于(1,8),向南走200 m,到达猩猩馆。

2、小明和小军玩五子棋游戏,小明执白子先走,已

经占了(5,3)、(6,4)、(7,5)三个位置。小军执黑

子后走,已经占了(6,3)、(5,4),接下来小军的第

三个棋子应该摆在什么位置?

3、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棋盘上有9条竖线、10条横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可以帮助确定棋子的位置。下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

1、现在“将”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马”所在的位置是( , )

2、小龙说“马走一步的位置可能是(6,3)或(4,4)”,你认为对吗?写出理由。

3、象走一步后的位置可能是( , )或( , )。

四、拓展题。

1、如图,14在第3列、第4行;19在第4列、

第3行;16在第()列、第()行。按

照这样的规律,46在第()列、第()

行。

第三讲: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填空题。

1、下面是学校附近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填空。

(1)学校的位置是( 3,2 ),图书馆的位置是( 2,4)。

(2)点(1,1)表示的是( 银行),点(1,2)表示的是( 邮局 )。

(3)数对(x,4)表示的可能是(图书馆),也可能是(公园)。

(4)数对(1,y)表示的可能是(银行),也可能是(邮局)。

2、(1)写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A( 3 ,4 )

B( 1 , 1 ) C( 3 ,1 )

(2)画出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三角形A′

B′

C′,并写出三角形A′B'C′的各顶点的位置。

A′( 5,4 ) B′( 7,1 ) C′( 5 ,1 )

二、选择题。

1、如果用(x,3)表示凡凡在教室里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B、凡凡的座位一定在第3行。 B、凡凡的座位不可能在第3列。

C、凡凡的座位不可能在第3行。

D、凡凡的座位一定在第3列。

2、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是点A(3,a)、点B(a,3)、点C(0,0),(a不为0或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三、操作题。

1、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

(1)动物园大门的位置是(5,0),向北走100 m,到达熊

海洋馆鹿苑

猩猩馆

猫馆。

(2)大象馆的位置是(10,3)。

(3)海洋馆位于(8,9)。

(4)鹿苑位于(1,8),向南走200 m,到达猩猩馆。

2、小明和小军玩五子棋游戏,小明执白子先走,已

经占了(5,3)、(6,4)、(7,5)三个位置。小军执黑

子后走,已经占了(6,3)、(5,4),接下来小军的第

三个棋子应该摆在什么位置?

(4,2)或(8,6)

4、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棋盘上有9条竖线、10条横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可以帮助确定棋子的位置。下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

1、现在“将”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5 , 1 );“马”所在的位置是( 3 ,2 )

2、小龙说“马走一步的位置可能是(6,3)或(4,4)”,你认为对吗?写出理由。

答:不对。

“马”走一步的位置可能是(2,4) (5,3)、(4,4)、(4,0)、(1,3)、(1,1)、(2,0)、(5,1),不可能是(6,3)。

3、象走一步后的位置可能是( 0 ,2 )或( 4 , 2 )。

四、拓展题。

1、如图,14在第3列、第4行;19在第4列、大门 熊猫馆 大象馆

第3行;16在第( 3)列、第( 2)行。按照这样的规律,46在第(11)列、第(4)行。

第06讲 用数对确定位置-(四升五)五年级上册数学暑假衔接课(人教版)

第06讲用数对确定位置 【知识梳理】 1、根据给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找出列和行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物体所在的位置。提示:图形左、右平移,行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不变。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如果五(3)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那么数对(2,3)表示的是 ()班的位置。 A.三(2)班B.三(1)班C.四(2)班D.四(3)班 【详解】 数对是一个表示位置的概念,相当于坐标,前一个数字表示列,后一个数字表示行,比如(2,3)表示它的位置是第二列第三行,是四(2)班。 答案:C 例2

看图填一填。(一格代表150米) (1)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为( ),图书馆的位置为( )。 (2)图上(6,3)表示( )的位置。 【分析】 根据用数对表示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据此解答。【详解】 由图意可知: (1)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为(1,0),图书馆的位置为(3,2); (2)图上(6,3)表示(书店)的位置。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和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3 下图是冷水滩区河东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1)用数对标出位置:白石山公园(),好又多超市()。(2)图中(6,3)表示的位置是()。 (3)()和()在同一行上。 (4)小明同学从滨江公园出发到万达广场,他应该怎么走?

【分析】 (1)根据图示可用数对表示出各个位置,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2)找出数对(6,3)的位置,看是什么即可; (3)看每一行中是否有两个不同的地方,找出即可; (4)根据方向和万达广场的位置可确定要走的路线。 【详解】 (1)用数对标出位置:白石山公园(2,5),好又多超市(10,1)。 (2)图中(6,3)表示的位置是体育中心。 (3)市委和滨江公园在同一行上。 (4)小明同学从滨江公园出发到万达广场,他可以先向北走4格(或向西走5格),再向西走5格(向北走4格)。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位置确定数对,和根据数对来确定位置的知识。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2,5),B点用数对表示为(2,1),C点用数对表示为(4,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平角 2.小红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用(4,3)表示;小芳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3列,下面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哪一个?() A.(3,1)B.(1,3)C.(0,3)D.(3,0) 3.在玩象棋时,游戏规则是“马”走“日”。下面棋盘中的“马”下一步不能走到 ()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 《用数对确定位置》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4.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仔细推敲,选一选。(每小题5分,共25分) 1.天天的位置是(4,6),下面( )位置上的同学与他坐在同一行。 A.(4,7) B.(5,6)C.(5,7) D.(4,5) 2.点A用数对表示是(3,7),把点A向右平移2列再向下平移3行,点A现在的位置在( )处。 A.(5,4) B.(1,7)C.(4,5) D.(3,5) 3.体操比赛时,五(1)班同学站成长方形队列,每行人数相等,龙龙站在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用数对表示是(9,6),五(1)班共有( )人参加体操比赛。 A.54 B.55 C.30 D.50 4.如图,如果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1),则点B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为( )。 A.(5,6) B.(6,7) C.(5,5) D.(6,6) 5.在同一幅图上,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用数对表示为:(1, 5)、(1,1)、(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直角B.钝角C.锐角D.等腰直角二、认真审题,填一填。(第5小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1.如果电影票上的“4排18号”用数对表示为(4,18),那么(7,15)

表示( )排( )号。 2.蓝蓝在第5列第2行用数对(5,2)表示,那么第7列第3行用数对( ,)表示。 3.右图中的三角形AB是( )三角形,钝角的顶 点用数对表示是( ,)。把点B向( )至少平 移( )格,三角形ABC就成为直角三角形。 4.套圈游戏。 (1)典典套中了玩具小鸭,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2)梦梦套中的玩具用数对(4,1)表示,她套中的是( )。 (3)我想套( ),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5.用指定的数对按顺序在表格中找出一句话:(3,6)(4,6)(1,5)(1, 4)(4,3)(1,2)(2,1)(4,1)。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P19-P20 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并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用有序数确定位置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难点:经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用有序数确定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表达能力。 四、教具学具 教师: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卡、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学生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我家的房角落了三只蚊子,谁来说说这些蚊子的位置信息? 生:最右面、像是正中间、最左面偏右一点。 最中间,能肯定吗?

要想准确的确定他们的位置,你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直尺 课件出示刻度线,谁来说说现在这三只蚊子的位置。 生:2、5、9 它们三个在一条线上,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它的位置。 板书:一条线:2、5、9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部分通过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复习一维空间内确定位置方法的同时,为下面探究在二维空间内确定位置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当壁虎去捉蚊子的时候。蚊子又飞跑了(课件动态展示),现在蜘蛛的位置还能用2 (或5、9)来表示吗?如果不能,你觉得该怎么描述蚊子的位置呢? 生:2cm的上方。(不准确、模糊) 生:2cm的正上方1cm处。(估计)(板书) 师:大家同意吗?请大家拿出学具卡,我把蚊子变成了小黑点,动手量一量是不是1厘米处。 师:第二只、第三只蚊子都飞了,每次都拿着尺子去量,方便吗? 生:不方便、蚊子还会飞跑 师:要能不用尺子量就能直接看清楚蚊子的位置该多好啊!试试看,你觉得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就可以做到了? 独自在学具卡上尝试,小组内讨论,汇报展示

2021年秋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第三讲用数对确定位置含答案

第三讲: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填空题。 1、下面是学校附近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填空。 (1)学校的位置是( , ),图书馆的位置是( , )。 (2)点(1,1)表示的是( ),点(1,2)表示的是( )。 (3)数对(x,4)表示的可能是( ),也可能是( )。 (4)数对(1,y)表示的可能是( ),也可能是( )。 2、(1)写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A( , ) B( , ) C( ,) (2)画出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三角形A′ B′ C′,并写出三角形A′B'C′的各顶点的位置。 A′( , ) B′( , ) C′( ,) 二、选择题。 1、如果用(x,3)表示凡凡在教室里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凡凡的座位一定在第3行。 B、凡凡的座位不可能在第3列。 C、凡凡的座位不可能在第3行。 D、凡凡的座位一定在第3列。 2、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是点A(3,a)、点B(a,3)、点C(0,0),(a不为0或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三、操作题。 1、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标出各个场馆 的位置。 (1)动物园大门的位置是(5,0),向北走100 m,到达熊 猫馆。 (2)大象馆的位置是(10,3)。

(3)海洋馆位于(8,9)。 (4)鹿苑位于(1,8),向南走200 m,到达猩猩馆。 2、小明和小军玩五子棋游戏,小明执白子先走,已 经占了(5,3)、(6,4)、(7,5)三个位置。小军执黑 子后走,已经占了(6,3)、(5,4),接下来小军的第 三个棋子应该摆在什么位置? 3、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棋盘上有9条竖线、10条横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可以帮助确定棋子的位置。下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 1、现在“将”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马”所在的位置是( , ) 2、小龙说“马走一步的位置可能是(6,3)或(4,4)”,你认为对吗?写出理由。 3、象走一步后的位置可能是( , )或( , )。 四、拓展题。 1、如图,14在第3列、第4行;19在第4列、 第3行;16在第()列、第()行。按 照这样的规律,46在第()列、第() 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 位置》说课稿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研究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研究了用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研究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继而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二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联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的要求。斟酌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理解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 2.初步了解数对的寄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接洽,进一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认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是:了解数对的寄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了解肇端列、行的寄义。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各种能力。 二、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研究该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本性的过程。学生该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基于此,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展开研究。(如独立思考我只有一个孩子,为甚么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讲授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讲授设计 【教学主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 【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页至20页的内容,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同学们的座位情景,通过让学生找出张亮的位置,明确列和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着教材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班长位置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建立模型,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知识与图形结合起来,通过猜测,推理、想象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特点】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引发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意识。【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我们是哪个班?哪个年级?单说班级或年级能不能准确的介绍我们的班级呢?只有用两个信息让别人一听才能明白。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位置人教新课标(2021秋)(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位置人教新课标(2021秋)(含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小红的位置是〔2,4〕,她往下移了2个位置后,表示的数对是〔〕 A. 〔0,4〕 B. 〔4,4〕 C. 〔2,2〕 二、判别题 2.小小的位置在第5行,第8列,用对数表示为〔5,8〕.〔判别对错〕 3.数对〔6,7〕与数对〔7,6〕表示的是同一位置.〔判别对错〕 4.数对〔3,4〕和〔5,4〕表示的位置是在同一行.〔判别对错〕 三、解答题 5.依据下面的描画,在植物园表示图上标出各个馆的位置,并填空. ①植物园大门位于〔5,0〕,向北走100m,抵达熊猫馆.陆地馆位于〔________,________〕. ②大象馆位于〔10,3〕. ③狮虎山到熊猫馆和大象馆的距离相等.鹿苑位于〔1,8〕,画出鹿苑到大门的路途. 6.在图中推出A〔1,5〕、B〔2,3〕、C〔3,5〕、D〔4,3〕各点,并依次衔接起来.它是一个什么图形? 四、综合题

7.据图回答以下效果 〔1〕写出上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其他三个顶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的图形. 〔3〕写出平移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答 〔1〕请在如图的括号里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9.看图填空 〔1〕图书馆的位置在第________列,第________行,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2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峨眉二小伍艳琼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9页《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事先在黑板上贴上位置两字)问:开家长会,你会怎么向父母描述你在教室的位置?(抽生说) 师:他们介绍自己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小结:对!他们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既提到了自己所在的横排,也提到了自己所在的竖排,如果只提一个行不行? 生:不行。 师:所以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2.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确定位置的例子,你能举例吗?(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像电影院、乘坐的公交车、学校的讲学厅等等都需要确定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以教室为例,观察者站在讲台上,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问:这是第1列,这是第()列,这是第()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在平面图上看就是从下往上数。这是第1行,这是第()行,这是第()行……?(课件相应出示) 3.师:你能用第()列第()行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吗?(生自由说我在第()列第()行。) 二、新授 (一)认识数对 1.师:除了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数学上有一种专门的数学语言,它可以既简洁又清楚地表示出位置。你们想知道这种数学语言吗?生(想);那请你们翻到数学书19页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1)数学上用()表示物体位置 (2)( )由()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两个数要放到()里,并用()隔开。(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并揭示课题。在位置前贴上用数对,将课题补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3)你现在在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用数对表示是()(生说,师板书) 2.师:能用数对在平面图上确定同学的位置吗?出示例1主题图,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读作:数对三四或三四,表示:第3列第4行。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问:王艳和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都用到了数字3和4,他们在同一个位置吗?为什么?(生说)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 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最佳教案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2022部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页、练习五1、2、3、4题。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节课内容要求如下: 一、学段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课程内容: 1.核心概念: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探索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2.内容要求:能用有序数对(限于自然数)表示点的位置,理解有序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3.学业要求:能在方格纸上用有序数对(限于自然数)确定点的位置,理解有序数对与对应点的关系,形成空间观念。能在方格纸上描述图形的位置,能辨别和想象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

后的图形,以及旋转90°后的图形,能借助方格纸,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变化特征。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形成推理意识。 4.教学提示:图形的位置教学可结合教室里学生的位置、电影院里观众的位置等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上的点,用有序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三、教材横向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具体教学内容有: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借助教师控制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很容易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例2是学生在例1感悟“数对与座位示意图行列一一对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进一步抽象,呈现了方格纸这一学生熟悉的材料,通过方格纸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并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图形”的位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空间。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片段一: 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齐读课题两遍,说说你在这节课里想学到哪些数学知识?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数对? 生2:我想知道数对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生3:我想知道数对是怎样表示的? ………… 师:相信同学们只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就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体现以学定教,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片段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我们班的部分同学上课的情景图,在我们班里有一个最喜欢交朋友同学,他今天也想和我一起来和大家认识认识呢,我没答应,可他说一定让我把他介绍给大家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呢?他就是我们班的王强。请看大屏幕。(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熟悉情景,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师:谁能给老师说一说王强在照片上的位置? 师:同样是王强的位置,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小强的位置呢? 2、认识列与行,学会用列与行表示位置 师: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用列与行来描述一个人或者物体的位置。(书:列行)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谁到照片上指一指!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同意她的看法吗? 哪是第一列呢?请你再来指一指。 对了!确定第几列,一般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列,领着大家一起数数,好吗?哪是第一行呢?确定第几行一般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前往后数,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确定好了列与行,我们来重新确定一下王强的位置,他在?对王强在第3列与第2行的交叉点上,我们可以直接说他在第3列第2行。书:第3列第2行 能用这种方法说说你在班里的位置吗? 生:……(生说师指) 师:大家都记住了小强和小英的位置了吗?再看一眼。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完美、好用)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位置”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数学概念。一年级教材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教材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通过游戏和练习,用数对确定地鼠的位置。包括“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以及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本节课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能知道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描述位置 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个打地鼠游戏。 师:如果想又快又准的打中地鼠,要先知道地鼠的位置。谁来告诉老师地鼠在哪里? (○○●○) 预设:第三个。 师:引导学生说出从左往右数第三个,(板书:左右)还可以怎么表述? 预设:从右往左数第二个。

【精品奥数】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3讲巧解应用题(一)人教版(含答案)

【精品奥数】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3讲巧解应用题 (一)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讲巧解应用题(一)第一部分:趣味数学 卖水果的狐狸波利在给顾客称水果时总缺斤短两,人家找来后他还不承认错误,熊猫菲菲打算惩治他一下。这一天他来狐狸波利这儿买香蕉。“ 香蕉一元钱一斤,您买多少啊?” 波利很热情。“ 我们要开个生日晚会,打算买一百斤,不过得麻烦您把它们全部剥好,我给您每斤香蕉皮 5 角钱,每斤香蕉肉 5 角钱,行吗?” 狐狸波利想:5 角钱加上5 角钱,还是每斤一元钱。便爽快地答应了。他连忙把这一百斤香蕉全部剥好,皮与肉分开称好斤数。熊猫菲菲迅速地把钱付了,可是狐狸波利盯着自己的钱,总感觉有问题,却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同学们,你能帮狐狸波利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温馨提示: 香蕉皮×0.5+香蕉肉×0.5=(香蕉皮+香蕉肉)×0.5=100×0.5=50(元) 第二部分:奥数小练 【例题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人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8(人)。 练习一: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熊猫智惩小狐狸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例题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8(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56-50=6(个)。因此,原计划加工的天数是288÷6=48(天),实际加工了50×48+120=1520(个)零件。 练习二: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例题3】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思路导航】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5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5天,所以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由于甲每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6×20=120(个)。这120个零件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25-20)=24(个)。乙一共加工了24×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2=1200(个) 练习三: 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

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与答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二章位置第1节

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与答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二章位置第1节

第二章位置 第1节用数对确定位置 测试题 基础知识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2、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3、小军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4、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5、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表示为(,)。 6、在班级里,若坐在第3行,第2列的同学座位记作(3,2),则坐在第5行,第4列的同学座位记作(,),坐在第2行,第5列的同学座位记作(,)。 7、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个数据。 重点难点训练 8、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教室的课桌排成6列6行,敏敏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 , 7)。() (2)如果数对(3,X)和(Y,4)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那么X=4。() (3)数对(5,6)和(6,5)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 (4)数对中的第一个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5)在数对(3,3)中,前一个3表示行,后一个3表示列。( )

9、()叫列,()叫行,确定第几列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从()往()数。 10、刘强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1),表示坐在第4列、第1行的位置;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表示坐在第()列、第()行的位置。 11、下图是动物园的一角。 如果用(1,3)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写出来。 熊猫馆()大象馆()猴山()海洋馆() 12、下面是五(1)班部分学生的座位情况,请你用数对表示这些同学的位置。 刘方(,);李平(,); 罗兵(,);张强(,); 王艳(,);李敏(,); 黄伟(,);赵云(,)。 拓展提高 13、如果电影票上的“6排9号”用数对记作(9,6),那么“20排11号”记作(,),(7,10)表示电影院的位置是()排()号。 14、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对与位置 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对与位置基础练 一、单选题 1.小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3),小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在同一行B.他们不同列,也不同行 C.他们在同一列D.他们既同列,又同行 2.下列数据不能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是()。 A.3楼5号B.8排7号C.东偏北45°D.东三路2号 3.如下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 ,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B.(1,1)C.(7,1)D.(3,3) 4.在方格纸上甲的位置是(1,1),乙的位置是(2,1),如果甲的位置变为(0,0),则乙的位置就成了()。 A.1,0B.0,1C.1,2D.3,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幅图中,数对(2,3)和(3,2)表示同一位置 B.在同一张方格纸上,(x,4)和(y,4)两个点在同一列 C.霞霞在教室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4),她的座位在第3行、第4列 D.在同一幅平面图中,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 6.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B.(4,5)C.(5,4)D.(3,3) 7.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1,5),点B用数对表示为(1,1),点C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 8.五(1)班同学的位置设为6列,每列位置同样多,第6列最后一名同学的位置是(6,7),那么五(1)班共有学生()人。 A.42B.14C.13D.49 二、填空题 9.如图,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1),则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10.同学们团体表演时,佳佳的位置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4,5)表示,刘丹在位置用数对表示是(7,2),她在第列第行;张婷与佳佳在同一行,与刘丹在同一列,张婷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11.如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可以表示 为。 12.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趣味性强并成为广泛流行的益智游戏。如图中棋子“車”的位置用数对(1,1)表示,那么棋子“炮”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13.明明在班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8,5)表示,表示他在列第排,如果他正好坐在班级里最后一位,这个班有名学生。 14.如图,10在第1行第2个,19在第2行第4个,12在第行第个,按照这样的排列规律,27在第行第个。

《 数对与位置》(总复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含答案)

《数对与位置》(总复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填空题(共4小题) 1.(1)用数对表示如图所示三角形上各点的位置。 A(,);B(,);C(,)。 (2)将三角形向下平移3格平移后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2.一个圆,每格1厘米,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B),圆上一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3,B),这个圆的面积是。 3.图中,已知长方形ABCD中A、C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A(2,6)、C(7,4)。那么B、D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B,D。 4.数对(x,5)和数对(y,5)在同一中;数对(3,m)和数对(3,n)在同一中。(填“列”或“行”) 二.选择题(共3小题) 5.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3,5),点B用数对表示为(3,3),点C用数对表示为(5,3),那么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A.直角B.锐角C.钝角D.等腰 6.学校组织看电影《妈妈别丢下我》,欢欢坐在(1,4)的位置,乐乐坐在(1,2)的位置,妮妮跟他辆在同一条直线上,妮妮可能坐在()的位置。 A.(1,3)B.(2,4)C.(2,2) 7.点A的位置可以用数对(5,5)表示,点B和点A在同一行点B的位置可能是()A.(5,3)B.(4,3)C.(6,5)D.(3,4) 三.判断题(共5小题) 8.欢欢的位置是(2,4),表示欢欢在第2列第4行。

9.用数对(3,3)表示位置时,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 10.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 11.数对(6,6)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 12.数对(6,5)和(8,5)所表示的位置是在同一列. 四.综合题(共7小题) 13.如图 小狗的位置是第2列,第2行,用数对(2,2)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小兔、小猪、小马和小牛的位置吗?(按小兔、小猪、小马、小牛的顺序填写) 14.按要求作图。 (1)在图中找出A、B、C、D四个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成图形。 A(5,3)B(11,3)C(7,7)D(13,7) (2)以线段AB为底边,画一个与四边形ABCD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15.动物保护小组用卫星定位系统测得一头麜鹿的位置在(1,5)处,1.5小时后,再测得这只麜鹿的位置已经在(7,5)处了。 (1)在图中分别用A和B标出这只麜鹿两次所在的位置。 (2)如果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0km,这只麜鹿平均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数对与位置》同步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

《数对与位置》(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填空题(共4小题) 1.你在教室第行,第列,用数对表示你的位置是(,).2.五(1)班的同学进行队列表演,每行的人数相等,每列的人数也都相等,小华站在最后一列的最后一个,用数对表示是(7,6),他们班有人参加了队列表演。 3.在同一幅图上,如果A点的位置为(1,5),B点的位置为(1,1),C点的位置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4.如图中,小方格的对角线长100米。在图中找到点A(1,4)和点B(4,1)。点A在点B的偏°方向,距离是米。 二.选择题(共5小题) 5.四边形ABCD,四个顶点用数对表示分别为A(2,4),B(1,2),C(4,2),D(3,4),那么这个四边形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 6.一个方阵,小东站在第8行第6列,小红站在第4行第7列,如果用(6,8)表示小东的位置,小红的位置则表示为() A.(4,7)B.(7,4)C.(4,4)D.(7,7) 7.小明用数对(0,1)(4,3)(4,1)表示的是如图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C.D. 8.下面各点中,与点(5,4)在同一行的是() A.(5,3)B.(4,4)C.(5,5)D.(5,2) 9.如图中,美美从家到超市要经过一个车库,若车库的道路均为南北或东西方向,下面路线表达不正确的是() A.(5,2)→(2,2)→(2,5)→(1,5) B.(5,2)→(5,4)→(1,4)→(1,5) C.(5,2)→(2,3)→(2,4)→(1,5) 三.判断题(共6小题) 10.小明和小红在教室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6,2)和(6,5),说明他们两个人在同一列。(判断对错) 11.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5,3)表示,他正前面的一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4,3)表示..(判断对错) 12.(3,2)与(2,3)表示同一点的位置.(判断对错) 13.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他前面一位同学的位置可以用(6,4)表示。(判断对错) 14.如果数对(3,x)和(y,6)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那么x=6。(判断对错)15.用(6,6)表示位置,两个6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6.如图

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100题及解答(全) 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100题及解答(全) 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 1.解题思路:根据四则运算的优先级,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将式子化简后得到结果为. 2.解题思路: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将式子化简后得到 结果为xxxxxxx。 3.解题思路:利用差平方公式和加法结合律,将式子化简 后得到结果为. 4.解题思路:将等式两边的式子化简后得到 873×477=476×874+397,因此原式等于1. 5.解题思路:利用加减法和乘法分配律,将式子化简后得 到结果为xxxxxxx。 6.解题思路: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将式子化简后得到 结果为5819. 7.解题思路:将式子化简后得到结果为50/99. 8.解题思路:将式子化简后得到结果为1/4. 9.解题思路: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和代数运算,得到去掉的 两个数分别为12和14,它们的乘积为168.

10.解题思路: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和加权平均数的性质,得到第三个数为39. 11.解题思路: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和代数运算,得到第二组数的个数为5. 他们相遇在距离家里1600米的地方。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会再次相遇? 解:设XXX和XXX相遇的时间为t分钟,则XXX走了52t米,XXX走了70t米,两者 之和为1600米,即52t+70t=1600,解得t=16.所以他们出发后16分钟会再次相遇。 2人在A处相遇。如果XXX提前4分钟出发,XXX每分钟走90米,那么两人仍在A处相遇。问XXX和XXX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因为XXX速度不变,相遇地点不变,所以XXX两次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XXX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4分钟。由(70×4)÷(90-70)=14可知,XXX第二次走了14分钟,推知第一次走了18分钟,两人的家相距(52+70)×18=2196米。

【奥数专项练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奥数思维拓展《追及问题》一专项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奥数思维拓展 第三讲追及问题 一、选择题 1.小王、小李沿着400米的环行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小王每分钟跑280米,小李每分钟跑240米,经过()分钟后小王第二次追上小李。 A.10B.15C.20D.30 2.4点钟后,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成90︒角,到时针与分针第二次成90︒角时,共经过()分钟(答案四舍五入到整数)。 A.60B.30C.40D.33 3.一个人在河中游泳,逆流而上。在A处将帽子丢失,他向前游了20分钟后,才发现帽子丢了。他立即返回去找,在离A处20千米的地方找到了帽子,则他返回来追帽子用了多少分钟?()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50分钟 4.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A.650米B.700米C.600米D.750米 5.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3倍,每个隔1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 A.10B.8C.6D.4 6.甲、乙二人速度的比是3:5。他们从一条“健身步道”的A、B两点同时出发,如果同向而行,12分钟后乙追上甲;如果相向而行,()分钟后相遇? A.1B.3C.5D.8 7.甲步行每分钟行80米,乙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二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3分钟后,乙立即调头来追甲,再经过()分钟乙可追上甲。 A.6B.7C.8D.10 8.苹苹与妈妈一起去广场跑步。苹苹绕广场跑一圈,需要5分钟,妈妈绕广场跑一圈,需要8分钟。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分钟后苹苹超过妈妈一整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