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史诗

印度的史诗
印度的史诗

印度的史诗

古代印度有两大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著名的梵文叙事诗,也是世界文字中最长的史诗。它比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的总和还多七倍。印度—雅利安人的主要成就与其说是有形的,还不如说是无形的,这主要体现在语言技巧和诗歌想像力方面。雅利安人以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为文体,经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四部吠陀,世代口口相传。吠陀包含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和后来的印度宗教。与希伯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文一样,它们也被视为神启,但由于雅利安人没有文字,他们深信他们的神圣经文是“听来的”,而非受“启示”而得。由于没有与吠陀同时代的任何文字材料,因而数百年后才写出来的吠陀就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长时段的主要信息来源,其时间为基督教纪元前的最后两千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作为吠陀之一的《耶柔吠陀》,是一部奉献给祭司的手册。主要来自土著居民民歌的《阿达婆吠陀》,是一部被认为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唤起渴望、或摧毁敌人的咒语目录。四部吠陀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智慧之诗”或者“知识”),这是一部由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的1000多首诗组成的总集,它们是献给雅利安诸神的。诗歌从敬畏与冥想的极致写到世俗的生活,表达了欣喜满足之情。生动而富有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因陀罗惊天动地的事迹,他是位“劈开大山之腹”,让水流奔涌而出的“舞动雷霆的人”。一首优美而率真的圣诗祈求黑天女神的保佑,因为她的光辉能“驱走黑暗”。一首略欠崇高的诗描述了一个赌博者对其不幸之掷的悲叹,“一掷过高”,这使其妻将他逐出门户,并令其岳母憎恨他。上佳的作品反映了诗歌对生活的高度感受。

古印度人已创作令人激动的史诗,用以纪念他们早期的历史,描写“英雄时代”个人的勇武和血腥的搏斗。大约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出现的同时,雅利安的吟游诗人也在用两部伟大史诗歌颂印度的英雄时代,它们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的最后形成比吠陀晚了几个世纪,反映了同样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一个关于俱卢王国皇家两个支派相互斗争的很一般的故事,情节却复杂零乱,充满了令人兴奋和诡异的插曲。它包含了一个罕见的一妻多夫制的例子(一位公主答应嫁给四位贵族武士兄弟,他们在一次新娘争夺战中赢得了她的芳心),也包括一个在一次骰子赌博中一掷失去王国的例子。一场真实的战斗在约公元前1400年发生于德里附近,这给故事带来了高潮。据说从希腊、

中国和全印各地来的国王加入了战斗,战斗持续了18天,所有参战者均阵亡。在克里希那神的帮助下,五位幸存的兄弟光复了自己的王国。在数年的和平统治后,他们弃世绝尘,带着他们的共同妻子,一同登上喜玛拉雅山颠,进入神的城池。

《罗摩衍那》故事的发生地在俱卢王国的东部,该诗反映了有关德干的一些知识。它讲述了罗摩王子和她的美丽妻子悉达的历险故事。悉达由于苛毒的继母所设的圈套而遭放逐,被锡兰的魔王抓走,最后罗摩在忠实的盟友哈努曼将军的帮助下,救回悉达。一个阴谋使悉达陷入不平静的生活。由于被怀疑在遭监禁期间她的贞洁遭到沾污,她企图自焚,但火神阿耆尼拒绝伤害她,她的纯洁由此得到证明。

《摩诃婆罗多》最终定形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非常像一部早期印度神话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僧侣在皇家祭祀圣仪上的吟唱表演,使之获得了宗教意义。最终是史诗,而

不是吠陀,成为普通民众的圣经,部分原因是婆罗门严格地将吠陀研究限于高级种姓内,历史诗的吟诵却是任何人都能聆听的。

古印度文化

古印度文化 一、文学 1、文字 哈拉巴印章文字:2.5CM见方天青石、陶土、象牙、铜摩亨佐·达罗出土 雅利安梵语:吠陀经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俗语 (梵语:Samskrita,意为“整理好的”,引申为“完美”、“文雅”) 吠陀经梵语:用来书写《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的最古老的梵语 史诗梵语:用来书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古典梵语:称其它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等著作所用的语言。 俗语:民间雅利安人所用的梵语的各种方言,主要指摩揭陀语、半摩揭陀语、巴利语2、吠陀文学(产生于婆罗门祭司阶层) 婆罗门教四大吠陀本集:《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 《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最具文学意义,四大本集成书于BC1500-BC500,韵文作品吠陀文学指文献中富文学性的成分,有颂诗、神话、咒语诗、传说等 3、史诗文学(产生于与刹帝利王族关系密切的“苏多”阶层) 重要标志:印度两大民族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诞生 《摩诃婆罗多》被认为印度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内容被视为印度人民的圣经,被誉为印度文学史上的《伊利亚特》BC4世纪成书,作者:毗耶娑 《罗摩衍那》作者:仙人蚁垤,成文于2世纪 4、往世书文学 《往世书》又译“古事记”、“富烂那”,印度教百科全书,基本用诗体写成,行文多问答《薄伽梵往世书》地位仅次于两大史诗,描写黑天,为最具影响力的往世书 5、佛教文学 巴利文佛教文学、梵文佛教文学(因佛教典籍有巴利文和梵文经典两大类) 巴利文佛教“三藏”:经、律、论经、律包含较多文学成分 律藏由《经分别》、《犍度》、《附篇》组成,《犍度》较有文学趣味 经藏《小尼迦耶》、《法句经》包含格言诗、偈颂诗、民间故事、寓言 《佛本生故事》是《小尼迦耶》第十部经,是一部体系庞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致分7类: 寓言故事:主角多为动物,隐喻人间各色人物 神话故事:主角为蛇精、仙鸟、罗刹,不乏对人类社会的映照 报恩故事:将人与动物对比,劝谕人心向善 魔法故事:主角基本是人,劝人不要贪财或心术不正 笑话故事:主角为愚人或智者,以幽默讽刺见长 道德故事:多劝人积德行善 世俗故事:描写男女青年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获取爱情的成功 梵文佛教文学:《大事》、《神通游戏》 6、梵文古典文学 特点:情节的非现实性和大量作品以恋爱为主题,文学和宗教混合在一起 体裁:诗歌、戏剧、故事、小说 诗歌:出现了伐致呵利、马鸣、迦梨陀娑等著名诗人 伐致呵利:梵文古典文学初期最引人注目的诗人,生活在公元初期,诗集《三百咏》(《世道百咏》、《艳情百咏》、《离欲百咏》)在印度长期广泛流传 马鸣:长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这类材料相当地多,主要分三个部分:①婆罗门教的经典,包括四部吠陀经和解经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它们包括颂歌、曲调、牺牲仪式和咒语等;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腊玛耶那》。这是关于英雄的神话,内容丰富,含有文学、哲学、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内容;③法经和法论。古代南亚的法经、法论不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典,而是婆罗门制定的。它们的内容涉及法、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

外国文学史(1.3.34)--【亚非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组讲稿:印度两大史诗对东南亚的影响

幻灯片14 (在东南亚地区,只有印度尼西亚一个国家《摩诃婆罗多》一直广泛流传至今的原因):但是后来,公元11世纪以后,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先后确立了上座部佛教的统治地位后,充满杀戮和崇尚武力的《摩诃婆罗多》便由于与佛教的基本教义相抵触而逐渐被放弃,而经过改编和再创造的《罗摩衍那》则因为符合佛教的伦理道德观念而始终受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喜爱。 综上所述,《罗摩衍那》故事在东南亚各国的流传,说明各国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性。同是一个罗摩故事,可以说脱胎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但它为别的国家借鉴、吸收进行了再创作,就成为具有这个国家民族特征的文学艺术作品了。东南亚国家在汲取外来文化中,主要是得其神韵开掘发挥,而融于本体文化中,随处闪耀着本国人民的创造性,以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光辉,因此,才使得东南亚各国的罗摩那样深人人心,流传经久,光芒远布,至今仍然有着震撼民族精神和摄人心魄的无穷力量。 而且,这种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线性的,从各国的罗摩故事来看,先是受印度婆罗门教,后来又受印度教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或稍后,又借鉴、吸收了佛教文化,在一些国家的佛教文化中占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现在。佛教对于婆罗门教来说是外道,可是两种宗教之间又有共同点,婆罗门教宣传的只有梵天是真实存在的,世间一切现象完全是虚幻的,还有“业力轮回”等思想,这些都是佛教哲理思想的来源,婆罗门教与佛教有些思想是并行不悖的。所以,罗摩故事不论在东南亚哪个国家都得以传播,各取所需,加以改造发展。就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虽然后来伊斯兰教传人,但由于罗摩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过去长期已生存于爪哇、马来本体文化之中,它并没有因为外来文化的渗透而就此泯灭,特别是在民间更难以很快地消亡。罗摩故事作为民间说话讲唱文学,从古至今一直广为流传,在巴厘、槟城等地信仰印度教、佛教的华人、印度人中间,罗摩故事仍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人们的意识。 各国的文化艺术需要交流,就象东南亚各国的罗摩,正是他们借鉴外来文化艺术处理得当,才会各显春色而又相得益彰,既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外为我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它又是本国独特的文化艺术,翘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幻灯片16 (为统治阶级巩固和加强王权服务的原因和总括):

古印度的等级制度

古印度的等级制度 古印度有着严苛的等级制度,区分着每一类印度人,每一类印度人的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下面是分享的古印度的等级制度,一起来看看吧。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东方的四大古国。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几千年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这与印度存在着一个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一种姓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

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入侵印度后,雅利安人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先进文化,由游牧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并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

古代印度文明与当代印度社会

古代印度文明与当代印度社会 ————文明引领社会发展姓名:张晗院系:体育教育学院年级:11级学号:013261 1.【概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2.【纯美曲调——音乐舞蹈】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朴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3.【古国美食】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

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探析 摘要: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在印度,开始瑜伽修持者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关键词:古印度,文化,瑜伽术 1、前言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瑜伽起源于印度,后流行于世界。它产生于公元前,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印度先贤们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本文将会对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的发展历史作深入的探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古印度文化瑜伽术研究论文和报告资料书籍 2.2.2分析综合法:根据瑜伽术 3、结果与分析 3.1瑜伽的历史 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目前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而且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3.2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在数千年前的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

印度文明时间年表

印度文明和中亚、南亚文明 约公元前第3千纪下半期~前第2千纪上半期·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前1000年·古印度前吠陀时期 公元前1000~前600年·古印度后吠陀时期 公元前10世纪·斯巴达城建立 约公元前563~约前48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 公元前6~前2世纪·古印度佛陀时期 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16世纪中叶·印度南部古国潘地亚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旁遮普 公元前322~前185年·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 公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年·阿育王在位 公元前100~公元200年·古印度萨塔瓦哈纳王国 1~6世纪·中亚贵霜帝国 约15~65年43年·贵霜帝国创立者丘就却在位 约65~约75年·贵霜国王阎膏珍在位 78年·古印度塞种纪元开端 约140~约162年·贵霜君主迦腻色伽在位 320~540年·古印度笈多王朝 约517年·哒王摩醯逻矩罗登基 606~647年·印度戒日王朝 1343~1673年·印度维贾亚纳加尔王国 1347~1526年·印度巴赫马尼王国 1483~1530年·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布尔在世 1526~1858年·印度莫卧儿王朝 1540~1555年·印度苏尔王朝 1556~1605年·印度莫卧儿王朝君主阿克巴在位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58~1707年·莫卧儿王朝皇帝奥朗则布在位 1630~1680年·印度马拉特联邦缔造者西瓦吉在世 1772/1774~1833年·印度启蒙学者R.M.罗易在世 1825~1917年·印度民族运动活动家D.瑙罗吉在世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861~1931年·印度国大党活动家P.M.尼赫鲁在世 1861~1941年·印度大诗人R.泰戈尔在世 1866~1915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G.K.戈卡尔在世 1869~1948年·印度“圣雄”M.K.甘地在世 南亚 约627年·湄公河下游的扶南为真腊所灭(吴哥王国) 802~1431年·真腊吴哥王朝

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翻译与研究_王向远

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翻译与研究 王向远 一、对两大史诗的初步译介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堪称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在印度文化史、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后者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中心情节,前者以两族堂兄弟为争夺国土和政权而爆发大战为主线,广泛描绘了古代印度历史、政治、宗教信仰、家庭、习俗、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两大史诗作为印度文学的两块基石,集印度神话、传说之大成,为后来的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它们还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圣经典,其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受到教徒们的虔诚崇拜。几千年来,两大史诗作为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印度文化的象征,在印度家喻户晓,并且对泰国、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的古代与现代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但在我国,知道两大史诗的存在却是晚近的事。我国古代所译介的印度典籍,均与佛教有关,由于两大史诗不是佛教经典,故一直没有译介。但专家们的研究也证实,在汉译佛经,如《六度集经》和《杂宝藏经》当中,都有与《罗摩衍那》的主干性情节相类似的故事。 到了20世纪初,我国文学家、学者开始注意到印度两大史诗。如鲁迅写于1907年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在谈到印度文学时说:“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 ,称世界大文;其《摩诃波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亦至美妙。”同年,苏曼殊在《文学因缘自序》中说:“印度为哲学文物源渊,俯视希腊,诚后进耳。其《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罗摩衍那》(Ramayana)二章,衲谓中土名著,虽《孔雀东南飞》、《北征》、《南山》诸什,亦逊彼闳美。”1911年,他在《答玛德利玛湘处士论佛教书》中又写道:“《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二书,为长篇叙事诗,虽荷马亦不足望其项背。考二诗之作,在吾震旦商时,此土尚无译本。惟《华严经》偶述其名称,谓出马鸣菩萨手。文故旷劫难逢,衲意奘公当日以其无关正教,因弗之译。”1913年,苏曼殊又在《燕子龛随笔》中说:“印度M ahabharata,Ramayana两篇,闳丽渊雅,为长篇叙事诗,欧洲治文学者视为鸿宝,犹Iliad、Odyssey二篇之于希腊也。此土向无译述,唯《华严疏抄》中有云《婆罗多书》、《罗摩衍书》是其名称。”由这几段文字,可见苏曼殊对印度两大史诗的推崇。1921年3月,作家滕固(若渠)在《东方杂志》第18卷5号上发表《梵文学》一文,其中对《罗摩衍那》的故事情节做了介绍。 较早全面介绍两大史诗的,是著名学者、文学家郑振铎。郑振铎在1927年出版的世界文学史巨著《文学大纲》,以名家名作的评析为中心,综述古今中外各国文学的成就。其中,上册第六章为《印度的史诗》。在这一章的开头,郑振铎这样写道: 印度的史诗《马哈巴拉泰》(M ahabharata)和《拉马耶那》(Ram ayana)是两篇世界最古的文学作品,是印度人民的文学圣书,是他们的一切人,自儿童以至成年,自家中的忙碌的主妇以至旅游的行人,都崇敬的喜悦的不息的颂读着的书。印度的圣书《吠陀》其影响所及不过是一部分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 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着《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古代印度教案

古代印度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的区域范围,知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建立古代印度国家的时间和经过,吠陀和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吠陀时代”,知道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状况和雅利安人扩张情景,是文学艺术领域对种姓制度的反映;知道种姓制度是印度国家形成中的一种特殊的等级制度和阶级关系,”吠陀时代”是种姓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知道佛教产生和发展的概况,佛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对种姓制度的反抗,理解产生佛教的经济与政治背景、思想文化因素。 掌握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并对不同区域进行比较的技能。 2.通过吠陀与两部史诗的对比,了解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的区别;通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佛教产生的背景,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响,初步尝试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3.知道宗教是意识形态之一,理解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懂得尊重别人宗教信仰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难点:种姓制度。 说明: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期佛教的产生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状况,故列为重点。 2.种姓制度是印度一种独特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等级制度和阶级关系,作为贯串全课的线索,与其它内容的相互联系,对学生而言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列为难点。 [教学设计] 导入: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区域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广。 教学内容一:吠陀时代 教学环节一: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历史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环节二: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加深印象。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教学环节三: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史诗虽能反映社会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成就不亚于中国。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供大家阅读!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综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古国美食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

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数学成就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进位制,但是早期还没有位值法。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以后,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记数,不过开始时还没有“0”的符号,只用空一格来表示。公元9世纪后半叶有了零的符号,写作“.”。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与地理环境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与地理环境 【摘要】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文明兴于地理环境,也衰于地理环境。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古印度地理环境关系 一、引言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之一,位于印度河沿岸,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河文明或称哈拉帕文化,兴盛于公元前2500年至1700年。在其鼎盛时期它包容了一千多座城镇,覆盖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其年代早于亚述和巴比伦文明,比中国的夏朝要早几百年。在人类社会文明早期,自然对人类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明的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古印度自然环境概况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半岛,其状略如不规则的三角形。它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的领土。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古印度北部有平原,还有两条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恒河。南部有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藏。印度半岛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在气候上,印度半岛基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三、古印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1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古印度文明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在气候上,印度半岛基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森林气候区,主要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加上喜马拉雅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使得印度半岛冬无严寒,适合人类的生存。 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其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等无不展现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因此,生活在古代独特地里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可以说,正是那样的环境特别适于一种文明的产生。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度宗教的诞生远远早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3.2古印度的生产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先民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更甚于现代人类。水、耕地、能源是人类农业文化产生的三大必须要素。 对于古印度来说,第一,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可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 第二,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都生长着茂盛的热带森林。两个流域之间的差别在于东半部的森林更为茂密,是一片原始的热带雨林,对使用石器工具的先民来说,是开发难度颇大的区域,而西半部的印度河流域,则是季雨林区域,既有

7部印度史诗级战争大片收好

7部印度史诗级战争大片,收好! 前不久为大家推过《帕德玛瓦蒂王后》,讲真,这部电影的大场面可以说是相当那个啥了,毕竟印度出品,场面绝对对得起观众。 所以今天特别为你挑选出了7部印度史诗战争大片,在确保是精品电影的前提下,给大家展现一下抹了神油的“史诗战争片”! NO.1 巴霍巴利王★★★★☆ 159min 《巴霍巴利王》分为上下两部,因为在剧情上有所关联,因此在这里放在一起介绍。 共计5个多小时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王国三代人的恩怨。简要概述就是国王抢了自己弟弟的王位并且杀了他,而侄子长大后前来复仇的故事,堪称“印度版王子复仇记”。印度影史最贵! 这六个字背后的具体含义用语言来概述就是电影画质精致 到令人咋舌、背景制作严谨到令人发指、服装建筑精美到令人跪伏;而用图片来展示就是下面酱: (精致的战斗场景) (宏大的战争场面) (女神。。。。。。) 话说回来,《巴霍巴利王》其实跟《赵氏孤儿》是同一个类

型的故事,本身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但是因为神话传说中的巴霍巴利王是神明的化身,因此电影中“极具创意”的赋予了主角上天入地般的超能力实在是蜜汁搞笑。。。 (咱们工人有力量) NO.2 帝国双璧★★★★ 158min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拍了12年的电影在印度奥斯卡上包揽9项大奖,它的男女主角也正是前几日君君推送的《帕德玛瓦蒂王后》中的反派男主和女主,而且在现实中他们也是情侣。片如其名,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段史诗背景下的伟大爱情故事。 (大老婆跟二老婆) 男主是历经41仗从未败绩的将军,女主则能歌善舞、懂骑术、善用剑,即使两人之间有着宗教信仰不同的巨大鸿沟,但女主就是爱上了这个已然结婚的男人。 小三的爱情能有多伟大?——哪怕这爱,社会永远不会接受你,爱我,会如同上刀山、下火海。——我接受。——我的妻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喀什。——我接受。——喀什永远是我的原配夫人,我永远不可能只属于你一个人。——我接受。——坚持冠上我的姓只会为你带来耻辱。——我接受…“我接受”,轻飘飘的三个字道出了这份爱沉甸甸的重量,但如果你认为这部电影仅仅如此那就错了。它内里探讨的一些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 久,从公元前2世纪起就一直同中国人民友好往来。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极少数是刻在石头、竹片、木片或铜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则是书写在白样树皮和树叶子上的。古时的喜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样树林,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古印度人就把他们的梵文写在这种树皮或树叶上。玄类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几乎都是写在这种白样树皮或树叶上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中国发明的纸才传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纸写的典耪。第六节古印度的天文历法 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 吠陀时代把一年定为360日,在古印度的天文历法史上先后出现过四部著名的天文历法名著。《太阳悉檀多》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据说它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后人又有增改。书中记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食、月食、行星运动和测量仪器等问题。它成为古印度天文学著作的范本。大约在公元5世纪后期,古印度天文学家圣使著有《圣使集》一部。它也是古印度的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讨论了囚、月和行星的运动及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免日在505年汇集古印度五种最重要的天文历法著作编成《五大历数全书》,它在天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世纪,古印度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作明著《历数全书头珠》一书,在书中他把前人的成果阐述得更为清晰。古印度天文学的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十分注重实际的天文观测。直到18世纪,古印度人才在镕里等地建立起拥有较为复杂的观测仪器的天文台。随着天文知识的积累,人们自然产生‘了对宇宙的一些看法。在吠陀时代,人们认为天地中央是一座名为须弥山的大山,日和月都绕着此山 运行,太阳绕行一周印为一昼夜。《太阳悉檀多》则说大地为球形,北极为一称作墨路山的山顶,那里是神仙的住所。日、月和五星的运行是一股宇宙风所驱使。在作明的著作中,他主张地球是缩自身力量固定于宇宙之中。他认为有七重气,它们分别推动日、月和五星的运动。看来,作明的想法已受到古希腊人的影响. 第七节古印度的数学 古印度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进制记数法,大约到了7世纪以后,才有位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

五、古典时期的印度文化

印度思想文化专题(印度因明研究)五、古典时期的印度文化 (一)、文学、艺术、哲学 ?1、文学 ?梵文文学在笈多时期达到了历煌史上的辉煌顶点。在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的碑铭基本上是俗语,一度压倒梵文;僎伽王朝重升梵文的地位, 但仅是装饰,收效不佳;到贵霜的迦利色迦王时,一改巴利文佛典的前 貌,梵文写经大盛;以后,两大史诗也定型为梵文。笈多王朝时,梵文 戏剧、诗歌和散文等通过王室的赞助,达到独霸文坛的地步。 ?印度的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吠陀时期的舞蹈和哑剧发展而来。相传公元前后问世的《舞论》,就提到了有关戏剧的各方面,如音乐、唱歌、 舞蹈、韵律及各方言的应用等。 ?公元3世纪时有名的梵文戏剧家跋沙,1910年在南印度波德摩那怕附近一座寺庙的藏书中发现13个剧本,它们被认为是跋沙久已失传的作品。 他的戏剧风格朴实,其内容或者依据史诗故事,或者来自历史上的传奇, 绝大多数描写阿褩底国王乌代因的恋爱艳遇。他的《婆须达多梦中记》 常被后人奉为楷模。梵语戏剧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剧情中上层社 会身份的人讲梵语,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物讲俗语。这显然把社会中的等 级关系,搬到舞台上。 迦棃陀婆是最杰出的古典梵文文学家,是旃陀罗笈多二世的宫廷诗人,在戏剧、史诗、抒情诗等诸方面都有杰作存世。他著有三种梵文著本,《沙恭达罗》、《勇健与广延》和《摩罗毗迦与火天友》。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幕爱情剧《沙恭达罗》,该剧由于歌德的赞扬而闻名于欧洲,迦棃陀婆被誉为东方的沙士比亚。 在诗歌方面,印度盛行叙事诗和抒情诗。马鸣的《佛本行赞》和《美难陀传》是古典风格的早期叙事诗。《佛本行赞》是一部用梵文写成的最早的佛教著述,是用长诗写就的佛陀的传纪,从释迦牟尼的诞生直至涅槃,歌颂伟人并弘扬佛法。 7世纪上半叶的伐致呵利是抒情诗的佼佼者。他的诗集《三百咏》从古至今脍炙人口,而在《情诗一百首》中,其名言:“灯光伴随着火炉的焰火,日光或者星月之光,众多光中却无爱人双眼阴光,此世对我而言黯然无光”,常被用作印度抒情诗范例。阿摩鲁著有《一百首诗》,他善于把握情人的感情,善于描写快乐和忧虑、愤怒与诚挚。12世纪,胜天的长篇抒情诗《牧歌》是古代晚期的经典之作,内容描述黑天与罗达间发生的爱情、离异及最后和好的故事。他将优美的道白与复杂的韵律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以表达丰富的恋爱感情。该诗被认为是梵文诗歌前后古典风格的承上启下之作。 ?方言文学使用的是南印度当地的自然语言。《俱罗尔》和《纳罗底耶》是古代泰米尔语文学的名篇。前书是织匠提鲁华鲁瓦所著,此书是属于人 生三大目标(关于法、情、政事三者)的1330首箴言诗集的集合本。提鲁华鲁瓦并非个人名字,而是南印度贱民宗教导师的名称,“俱罗尔”是 一首箴言诗的诗名,也被用来作为全书的书名。 ?《纳罗底耶》也是箴言诗集,共有四百首箴言诗,内容涉及轮回、报应、超脱、法律、尘世生活和爱情等诸多方面。稍后时期,出现两篇泰米尔

印度的史诗

印度的史诗 古代印度有两大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著名的梵文叙事诗,也是世界文字中最长的史诗。它比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的总和还多七倍。印度—雅利安人的主要成就与其说是有形的,还不如说是无形的,这主要体现在语言技巧和诗歌想像力方面。雅利安人以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为文体,经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四部吠陀,世代口口相传。吠陀包含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和后来的印度宗教。与希伯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文一样,它们也被视为神启,但由于雅利安人没有文字,他们深信他们的神圣经文是“听来的”,而非受“启示”而得。由于没有与吠陀同时代的任何文字材料,因而数百年后才写出来的吠陀就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长时段的主要信息来源,其时间为基督教纪元前的最后两千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作为吠陀之一的《耶柔吠陀》,是一部奉献给祭司的手册。主要来自土著居民民歌的《阿达婆吠陀》,是一部被认为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唤起渴望、或摧毁敌人的咒语目录。四部吠陀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智慧之诗”或者“知识”),这是一部由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的1000多首诗组成的总集,它们是献给雅利安诸神的。诗歌从敬畏与冥想的极致写到世俗的生活,表达了欣喜满足之情。生动而富有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因陀罗惊天动地的事迹,他是位“劈开大山之腹”,让水流奔涌而出的“舞动雷霆的人”。一首优美而率真的圣诗祈求黑天女神的保佑,因为她的光辉能“驱走黑暗”。一首略欠崇高的诗描述了一个赌博者对其不幸之掷的悲叹,“一掷过高”,这使其妻将他逐出门户,并令其岳母憎恨他。上佳的作品反映了诗歌对生活的高度感受。 古印度人已创作令人激动的史诗,用以纪念他们早期的历史,描写“英雄时代”个人的勇武和血腥的搏斗。大约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出现的同时,雅利安的吟游诗人也在用两部伟大史诗歌颂印度的英雄时代,它们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的最后形成比吠陀晚了几个世纪,反映了同样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一个关于俱卢王国皇家两个支派相互斗争的很一般的故事,情节却复杂零乱,充满了令人兴奋和诡异的插曲。它包含了一个罕见的一妻多夫制的例子(一位公主答应嫁给四位贵族武士兄弟,他们在一次新娘争夺战中赢得了她的芳心),也包括一个在一次骰子赌博中一掷失去王国的例子。一场真实的战斗在约公元前1400年发生于德里附近,这给故事带来了高潮。据说从希腊、 中国和全印各地来的国王加入了战斗,战斗持续了18天,所有参战者均阵亡。在克里希那神的帮助下,五位幸存的兄弟光复了自己的王国。在数年的和平统治后,他们弃世绝尘,带着他们的共同妻子,一同登上喜玛拉雅山颠,进入神的城池。 《罗摩衍那》故事的发生地在俱卢王国的东部,该诗反映了有关德干的一些知识。它讲述了罗摩王子和她的美丽妻子悉达的历险故事。悉达由于苛毒的继母所设的圈套而遭放逐,被锡兰的魔王抓走,最后罗摩在忠实的盟友哈努曼将军的帮助下,救回悉达。一个阴谋使悉达陷入不平静的生活。由于被怀疑在遭监禁期间她的贞洁遭到沾污,她企图自焚,但火神阿耆尼拒绝伤害她,她的纯洁由此得到证明。 《摩诃婆罗多》最终定形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非常像一部早期印度神话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僧侣在皇家祭祀圣仪上的吟唱表演,使之获得了宗教意义。最终是史诗,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