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动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56 学时 3.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电动力学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力学、统计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合称为四大力学。电动力学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与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物质性的认识。

课程教学目标2: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课程教学目标3: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4: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

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

由于本课程是理论物理课程的一部份,因而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在电动力学课程中,讨论了如何从经典物理过度到相对论物理,因此,在介绍这些内容时重要的是要从物理上加以阐述,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狭义相对论的物理精髓,达到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目的。

通过介绍如何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物理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矢量分析与场论、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电动力学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

2.掌握各种不同条件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运动变化规律。

难点:

1.电动力学属理论物理范畴.其逻辑体系是以演绎推理为主线,这与普通物理电磁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电磁学到电动力学的学习,在思维方式上应有较大的转变,这对初学理论物理的学生是一难点。

2.电动力学理论性强,全部规律高度地概括为几个数学方程式,数学不仅是描述概念、规律以及物理现象、过程的语言,同时也是进行物理思维和逻辑推理,深入挖掘物理内容的工具,熟练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尤为重要,也是一个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电荷和电场;

(2)电流和磁场;

(3)麦克斯韦方程组;

(4)介质的电磁性质;

(5)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6)电磁场的能量;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在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能量守恒定律及边值关系;

(2)本章所列习题课时数较多,可抽出一定时数复习和介绍本课程所用的数学工具;

第二章静电场(12 学时)

1.教学内容

(1)静电场的势及其微分方程;

(2)静电场的唯一性定理;

(3)分离变量法;

(4)电像法;

(5)电多级矩;

2.重、难点提示

(1)静电场的势及其微分方程;

(2)静电问题的分离变量法和电像法、电偶极子的场及其与外场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静磁场(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矢势及其微分方程;

(2)磁偶极矩;

2.重、难点提示

(1)本章的重点是静磁场的矢势及其微分方程、磁偶极子及其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平面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平面电磁波平面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2)电磁波在导体中的传播;

(3)电磁波在波导管内的传播;

2.重、难点提示

(1)波导中的电磁波宜先分析场分布的物理图像,然后再作数学推导;

第五章电磁波的辐射(6 学时)

1.教学内容

(1)迅变电磁场的势;

(2)电偶极辐射;

2.重、难点提示

(1)本章的重点在电磁场的势和电偶极辐射;

第六章狭义相对论(1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

(4)相对论理论的四维形式;

(5)电动力学的四维协变形式;

(6)相对论力学;

2.重、难点提示

(1)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以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近年新做的实验;

(2)本章的重点在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相对论的时空理论、速度变换式、质能关系式、电磁场的变换公式等;

(3)相对论力学的重点在四维动量、物体总能量、静止能量和能量-动量关系式;

七、学时分配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电动力学》(3版),郭硕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电动力学》(3版),罗春荣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电动力学教学指导》(2版),宋福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电动力学》(2版),蔡圣善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5]《经典电动力学》(3版),杰克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电动力学(第3版)学习辅导书》(1版),黄迺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电动力学导论(翻译版原书第3版)》(1版),格里菲斯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dynamics 课程编号:0312033002 课程计划学时:48 学分:3 课程简介: 电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电磁场的基本属性, 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和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程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另外,本课程还系统地阐述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内容,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它与量子论一起对物理学的发展影响深刻,是二十世纪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本课程是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电动力学是物理类有关各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学电动力学的目的:(1)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的理解;(2)是使学生获得分析和处理一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和插象思维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尽量多介绍与该课程相关的前沿科技动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本章重点:在复习矢量分析、?算符、?算符及其运算法则、δ函数性质的基础上,从电磁场的几个基本实验律(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电荷守恒律) 出发,加上位移电流假定, 总结出电磁场的基本运动规律Maxwell方程组、电荷守恒律和洛仑兹力公式。讨论了介质中的Maxwell方程, 电磁场的能量。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必须深刻掌握。 难点:电磁场边值关系,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本章学时:10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具:黑板,粉笔 第一节矢量分析和张量;?算符、?算符及其运算规则、δ函数性质 本节要求:理解:矢量分析和张量运算。掌握:?算符、?算符及其运算法则、δ函数性质(重点:考核概率50%)。 1 矢量分析和张量(理解:矢量运算法则,在电动力学中张量是如何引入的;了解:线性各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科学教育专业)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动力学 课程编号:073132003 总学时:54学时 适应对象:科学教育(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电动力学是物理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是物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1)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2)获得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3)通过对电磁场运动规律和狭义相对论的学习,更深刻领会电磁场的物质性。 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阐述宏观电磁场理论。第一章主要分析各个实验规律,从其中总结出电磁场的普遍规律,建立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力公式。第二、三章讨论恒定电磁场问题,着重讲解恒定场的基本性质和求解电场和磁场问题的基本方法。第四章讨论电磁波的传播,包括无界空间中电磁波的性质、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和有界空间中电磁波问题。第五章讨论电磁波的辐射,介绍一般情况下势的概念和辐射电磁场的计算方法。第六章狭义相对论,首先引入相对论时空观,由协变性要求把电动力学基本方程表示为四维形式,并得出电磁场量在不同参考系间的变换。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求解恒定电磁场的基本方法;掌握电磁波在无界和有界空间的传播规律;掌握 一般情况下势的概念和求解电偶极辐射,理解相对论的时空理论;掌握电磁场量的四维 形式和电动力学规律的四维形式,加深对电动力学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矢量场分析初步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第一节引言及数学准备 第二节电荷和电场 第三节电流和磁场 第四节麦克斯韦方程 第五节介质的电磁性质 第六节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第七节电磁场能量和能流 教学重点:电磁场的普遍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教学难点:位移电流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式。

教学大纲《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目的: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的理解。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及有关基本概念。获得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讲授为主。 (二)考核方式:考试 三、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9学时) [主要内容]: 1.1电荷和电场 1.2电流和磁场 1.3麦克斯韦方程组 1.4介质的电磁性质 1.5电磁场边值关系 1.6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重点难点: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的能量和边值关系。 第二章静电场(12学时) [主要内容]: 2.1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2.2唯一性定理 2.3拉普拉斯方程分离变量法

2.4镜象法 2.5格林函数 2.6电多极矩 重点难点: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镜象法,分离普通量法第三章静磁场(8学时) [主要内容]: 3.1矢势及其微分方程 3.2磁标势 3.3磁多极矩 3.4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 3.5超导体的电磁性质 重点难点:矢势及其微分方程、磁偶极子及其外场的作用 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10学时) [主要内容]: 4.1平面电磁波 4.2电磁波在介质介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4.3有导体存在时的电磁波的传播 4.4谐振腔 4.5波导 ﹡4.6高斯光束 ﹡4.7等离子体 重点难点:平面电磁波、理想导体边界条件、截止频率 第五章电磁波的辐射(9学时) [主要内容]: 5.1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 5.2推迟势 5.3电偶极辐射 ﹡5.4磁偶极辐射和电四极辐射 ﹡5.5天线辐射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本科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电动力学是物理类各专业的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列为主干课程(专业平台课)。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 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的理解; (2) 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3) 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和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小论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力求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结合实际问题的讨论。 2、在讲授“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时,可以适度地介绍一些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应用,还有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的电磁理论以及电磁运动的相对性等,为后续章节开窗口,留接口,使学生对电动力学理论的整体概貌有一定的了解。讲授“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磁场”时,在课堂上演示一些例题和习题的具体求解过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稳恒电磁场的势的计算方法,并留一定的课后习题和思考题,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到“狭义相对论”时,应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并预留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可适当安排观看有关录像片和CAI课件,尽量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在课上给出各章节及专业用语的英文名称,要求学生阅读一定章节的英文参考书。在各章的教学中均安排一定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对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应布置思考题和讨论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应结合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多查阅课外资料,并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以及以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4、本课程考核的形式应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查,采用课堂抽查提问和讨论,质疑,作业,小论文,开卷和闭卷考试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5、布置课后习题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各部分内容的具体题量要求如下: (1)矢量分析基础:3-4题;(2)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5-6题; (3)静电场计算:6-8题;(4)稳恒电流磁场:4-6题; (5)电磁波的传播:5-7题;(6)电磁波的辐射:2-3题; (7)狭义相对论基础:6-8题;(8)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2-3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电动力学 所属专业: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电动力学是宏观电磁现象的经典理论,是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带电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物理学的“四大力学”之一。 基本目标: 1. 掌握处理电磁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2. 学会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和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学习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基本性质的理解; 2. 通过学习狭义相对论理论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3. 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4.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和要求,在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由于本课程是理论物理课程的一部份,因而在要注意与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尽量使这二者有机结合。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相对论形式时,本课程主要介绍物理量和方程如何从三维过渡到四维空间的表述形式。结合科研工作,我们将从更深知识层次的广义相对论、微分几何角度来阐述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Maxwell方程组的四维张量表述。 2. 详细阐述如何把学过的数理方程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即求解一定边界条件下静电势和磁矢势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电动力学课程中,讨论了如何从经典物理过度到相对论物理,因此,在介绍

这些内容时要从相对论时空观上加以阐述,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狭义相对论的物理精髓,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4. 适当介绍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科研前沿知识,如A-B效应,超导体的磁通量子化,超颖材料(隐身材料),高维时空中的电磁理论(库伦定律),电磁与引力的统一(Kaluza-Klein理论),额外维与膜世界理论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矢量分析、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学 关系:其中高等数学矢量分析和数学物理方法是电动力学的数学基础,电磁学是电动力学的物理基础,电动力学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进一步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下讲述电磁场的四维协变规律。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郭硕鸿,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主要参考书: 1.《电动力学》,汪映海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2.《经典电动力学》(第二版),蔡圣善,朱耘,徐建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电动力学》,尹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4.《电动力学》,曹昌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5.《电动力学》,胡宁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 6.《经典电动力学》(上、下册),[美],D.杰克逊编著,朱培豫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 D. Jackson, John Wiley & Son, New York, 1975) 7.《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Feynma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66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数学准备知识(参考学时数:4) 本章重点:复习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等基本概念,正确地使用矢量微分算符与标量场、矢量场之间的运算。 本章难点:梯度、散度和旋度的数学概念理解和公式推导。 第一节空间变换性质和物理量的分类 第二节矢量分析与张量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点电荷密度与δ-函数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动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56 学时 3.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电动力学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力学、统计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合称为四大力学。电动力学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与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物质性的认识。 课程教学目标2: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课程教学目标3: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4: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 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 由于本课程是理论物理课程的一部份,因而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在电动力学课程中,讨论了如何从经典物理过度到相对论物理,因此,在介绍这些内容时重要的是要从物理上加以阐述,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狭义相对论的物理精髓,达到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目的。

通过介绍如何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物理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矢量分析与场论、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电动力学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 2.掌握各种不同条件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运动变化规律。 难点: 1.电动力学属理论物理范畴.其逻辑体系是以演绎推理为主线,这与普通物理电磁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电磁学到电动力学的学习,在思维方式上应有较大的转变,这对初学理论物理的学生是一难点。 2.电动力学理论性强,全部规律高度地概括为几个数学方程式,数学不仅是描述概念、规律以及物理现象、过程的语言,同时也是进行物理思维和逻辑推理,深入挖掘物理内容的工具,熟练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尤为重要,也是一个难点。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物理学本科专业 课程代码:16E01515学时分配:68学时 赋予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 后续课程: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专业重要的理论必修课程,是物理学的四大力学之一。教学对象为物理学专业本科学生。该门课程与所设考的量子力学统属物理学专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电动力学中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学习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到达以下目的与y 要求: 1、通过学习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基本性质的理解; 2、通过学习狭义相对论理论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3、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4、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4学时) 教学内容: 1、电荷和电场 2、电流和磁场 3、麦克斯韦方程组 4、介质的电磁性质 5、电磁场边值关系 6、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教学要求: 1、掌握矢量分析、△算符、V算符及其运算法那么、3函数性质; 2、从电磁场的几个基本实验律(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电荷守恒律)出发,加上位移电流假定,总结出电磁场的基本运动规律Maxwell方程组、电荷守恒律和洛仑兹力公式。 3、掌握介质中的Maxwell方程,电磁场的能量; 4、掌握电磁场边值关系,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第二章静电场(10学时)教学内容: 1、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2、唯一性定理 3、拉普拉斯方程别离变量法 4、镜象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在给定的自由电荷分布以及周围空间介质和导体分布的情况下,怎样求解静电场; 2、了解唯一性定理的内容; 3、掌握电标势所满足泊松方程和边值关系和一些基本解法是。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7S2117B 中文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Field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48 总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场论、数学物理方程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教学性质: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掌握求解电磁场问题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磁场论的发展历程,掌握电磁场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掌握求解电磁场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学习科技发展史,树立科技强国意识,感受中国在电子领域的先进成果,激励学生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 2.通过本课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场论计算理论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具体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数学分析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场论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复杂的实际情况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开发系统的能力。不同介质和边界条件对应的场方程形式不同,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始终拥有先进的理念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表1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三、课程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科研生产中的实际例子对课程进行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理解。 3.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4.通过课内讨论与课外答疑、线下辅导与线上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矢量分析(6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通常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矢量概念以及矢量微分运算,掌握理解标量函数与矢量函数的概念,了解一般正交坐标系的互换表达式。 2.教学要求 (1)掌握矢量概念; (2)掌握单位矢量的微分运算。 (3)理解标量函数与矢量函数的概念,了解一般正交坐标系的互换表达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厘清矢量函数与标量函数的概念。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学教育专业)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学教育专业) Electrodynamics (课程编号0431104) (学分 4 ,学时68)第一部份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要求 电动力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物理学教育专业理论物理课程之一,是一般物理电磁学的后继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熟悉在电磁学唯象理论的基础上更深切一步,认清电磁场的本质,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而且要学习理论物理学处置问题的方式,提高在本课程领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好先行课《电磁学》、《矢量分析》、《数学物理方式》。 第二部份课程内容和学时分派 本大纲采纳从电磁现象的体会定律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然后别离处置电磁场各类问题的体系,以维持电磁场理论的完整性。要紧教学经典电动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共安排68学时,其中教学58学时,习题课10学时,打*号内容能够不讲。考虑到先行课程《矢量分析与场论》并未开设,因此安排第0章(4学时)作为预备知识,教学矢量分析与场论的基础知识。 第0章预备知识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矢量代数 梯度、散度和旋度 关于散度和旋度的一些定理 ∇算符运算公式 曲线正交坐标系 二、教学要求: (1) 明白得矢量场的大体概念; (2)把握∇算符(矢量微分算符)与函数的运算;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符(矢量微分算符)的运算 难点:梯度、散度和旋度的明白得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0+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高斯定理,电场的散度和旋度 电流和磁场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散度和旋度,磁场旋度和散度公式的证明 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力公式 介质的电磁性质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的边值关系法向分量的跃变,切向分量的跃变 电磁场的能量电磁能量守恒定律的一样形式,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表示式,电磁能量的传输 二、教学要求: (1)明白得描述宏观电磁场的物理量,描述宏观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2)把握真空、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麦克斯韦方程组知足的边界条件;还要把握电磁场的能量、动量表达式,和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3)了解描述电磁场能量密度和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等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电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电荷、电流和磁场等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揭示了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为电磁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程作为电动力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2、理解并掌握静电学、静磁学、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动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4、提高学生对电动力学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三、课程内容 1、基础知识:电磁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制、物质的

电性质等。 2、静电学: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静电场的基本方程、静电场的边界条件等。 3、静磁学: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的基本方程、静磁场的边界条件等。 4、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涡旋电场、电磁感应的应用等。 5、电磁场与波: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与散射等。 6、近代电磁理论:量子电动力学、相对论电动力学等。 7、应用举例:电磁技术在现代通信、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电动力学的核心思想。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电动力学知识的理解。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动力学在科技领域中的

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电动力学的理解。 5、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检查学生对电动力学的掌握情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估 1、出勤率: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测验: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电动力学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对电动力学的掌握情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经典的电动力学教材,如《电动力学》(作者:Jackson, D.),《电磁学》(作者:Griffiths,D.)等。 2、参考书目: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目,如《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作者:David Morin)、《An Introduction to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代码:00102000 授课学时:3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后继课程: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力学: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 2.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等。 3.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4.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代码:000000000000000001 课程时长:16周 授课教师:__X 适用专业:物理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授课内容: 主题1:质点运动学 内容: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质点、位置、速度、加速度、轨迹等。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Ⅰ》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物理学是自然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原子核运动等。它虽然不能包括或替代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但是,它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不包括在其他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之中。因此,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使它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也是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与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密切,物理学将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打好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和知识方面 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并对近代物理学和新成就有一般的了解,且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能力和技能方面 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篇力学 绪论 1学时 1、教学内容: 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应用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大连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2014.10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普通物理学1》教学大纲 (3) 《普通物理学2》教学大纲 (8) 《普通物理实验1》教学大纲 (11) 《普通物理实验2》教学大纲 (15)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8)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22)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24) 《光电信息概论》教学大纲 (26) 《结构与物性》教学大纲 (28) 《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 (3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B》教学大纲 (3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4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5) 《Matlab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47) 《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50)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 (54) 《激光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58) 《光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61) 《光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66)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71) 《量子力学1》教学大纲 (74)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1》教学大纲 (77) 《光通讯原理与器件》教学大纲 (81) 《光学传感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87) 《固体物理学》教学大纲 (92) 《近代物理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95) 《发光材料与应用》教学大纲 (99) 《现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技术》教学大纲 (10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07) 《材料结构表征与应用》教学大纲 (111)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教学大纲 (115) 《计算物理学》教学大纲 (119) 《电动力学2》教学大纲 (122) 《量子力学2》教学大纲 (12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教学大纲 (127) 《LED和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30) 《金工实习B》教学大纲 (133) 《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135)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136)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137)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doc

《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72 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 执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向专业:物理学 一、课程定位 教学对象:物理专业本科生; 课程性质:理论物理方向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电磁运动的基木规律,加深对电磁场基木性质的理解; (2) 通过学习狭义相对论理论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3) 获得在木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木问题的初步能力; (4)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大纲基本内容(不带*号部分)可在规定的72学时内完成。各章所注学时前一个数字为讲授课吋数,后者为习题课、讨论课及其它教学形式等学时数。讲授学吋与其它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各节所附数字为讲授时数。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0+5) 1. 引言及矢量场论复习

2. 电荷和电场1. 5 库仑定律高斯定律电场的散度和旋度 3. 电流和磁场1・5 屯荷守恒磁场的实验定律磁场的散度和旋度 4. 麦克斯韦方程2 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假定电动力学基本方程洛伦兹力 5. 介质的电磁性质1. 5 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6. 电磁场的边值关系2 法向分量的边值关系切向分量的边值关系 7. 电磁场能量1・5 电磁场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玻印停矢量电磁能量的传输 说明:(1)本章重点矢量分析、麦克斯韦方程、边值关系、电磁场能量; (2)木章所列习题课时数较多,其中4学时左右用于复习木课所用数学。 第二章静电场(8+4) 1. 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2 静电势泊松方程和边值关系静电场的能量

电动力学 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40308Z10 课程名称(中/英文):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 课程类别:专业类课程 学时/学分:56/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学,理论力学 适用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工程类等本科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郭硕鸿主编:《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三版) 陈世民主编:《电动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俞允强主编,《电动力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尹真主编,《电动力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二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为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理论课,是在大学物理课程《电磁学》的基础上,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和数学物理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和总结电磁学普遍规律以及电磁场理论在各个方面的运用。通过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经典电磁学,特别是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对实际的电磁学问题中所包含的物理本质有较好的理解,并结合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的运用掌握处理电磁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的理论物理课程和相关课程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通过电动力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及洛伦兹力公式的学习,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的理解;通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组研究静电场和静磁场的主要特征及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电磁场运动规律和狭义相对论的学习,更深刻领会电磁场的物质性,建立新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电磁理论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2、能力要求 本课程推理严密、体系完整、理论性较强,与经典电磁学相比,它在理论上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 Electrodynamics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总学时:64学时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磁学矢量分析数学物理方法 适用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电动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硕鸿,2008年出版。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学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电动力学是物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电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和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程是普通物理电磁学的后继课,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学习电动力学的目的:(1)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性质的理解;(2)是使学生获得分析和处理一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尽量多介绍与该课程相关的前沿科技动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理论物理学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在本课程领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矢量数学基础(7学时) (1)初步了解二阶微分运算的基本方法; (2)理解矢量代数的基本概念; (3)理解矢量场的旋度,斯托克斯定理; (4)掌握标量场的的梯度,方向导数; (5)掌握矢量场的散度,高斯定理; 重点:矢量场的梯度、散度、旋度及运算; 难点:矢量场的散度、旋度。 第2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2学时)电场与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8学时)(1)了解介质的电磁性质,包括:介质的极化,磁化等;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3)理解位移电流概念和麦氏方程组; (4)掌握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包括:库仑定律,高斯定理,电场的散度, 旋度等;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2004版) 南京大学物理系 2004年5月

目录 1.大学物理实验(一) (1) 2.大学物理实验(二) (3) 3.大学物理实验(三) (5) 4.力学 (7) 5.热学 (9) 6.电磁学 (11) 7.光学 (13) 8.原子与亚原子物理学 (15) 9.近代物理实验 (17) 10.数学物理方式 (23) 11.理论力学 (28) 12.电动力学 (30) 13.统计物理 (33) 14.量子力学 (35) 15.固体物理 (37) 16.原子核物理 (40) 17.结构与物性 (42) 18.计算物理 (44) 19.微机原理与应用 (45) 20.C 语言程序设计 (47) 21.统计物理补充 (50) 22.量子力学补充 (52) 23.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 (53) 2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55) 25.现代电子技术 (57) 26.晶体衍射 (60) 27.晶体物理性能 (62) 28.铁磁学 (64) 29.磁性材料 (67) 30.粒子物理 (69)

31.反映堆与加速器 (71) 32.生物物理 (73) 33.超导物理与器件 (75) 34.现代光学 (78) 35.光电子技术 (81) 36.半导体物理 (83) 37.半导体器件物理 (85) 38.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7) 39.硬件描述语言 (89) 40.运算机图形学 (91) 41.物理学史 (93) 42.物理英语文献 (95) 43.晶体生长物理学 (97) 44.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基础 (99) 45.微加工技术 (102) 46.能源工学 (103) 47.辐射探测与防护 (105) 48.机械制图 (107) 49.数字电路 (109) 50.电工学 (111) 51.操作系统 (113) 52.运算机网络 (114) 53.运算机辅助设计 (117) 54.汇编语言 (120) 55.离散数学 (122) 56.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124) 57.凝聚态光物理 (126) 58.高新技术中的物理 (128) 59.运算机基础 (130) 60.制冷原理与技术 (133) 61.治理学概论 (135) 62.演示物理 (137)

教学大纲-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

目录 《高等数学》课程大纲 (2) 《线性代数》课程大纲 (20)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大纲 (277) 《力学》课程大纲 (377) 《热学》课程大纲 (499) 《电磁学》课程大纲 (599) 《光学》课程大纲 (688) 《原子物理学》课程大纲 (375) 《理论力学》课程大纲 (866) 《电动力学》课程大纲 (933) 《量子力学》课程大纲 (999)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大纲 (1066) 《电子线路》课程大纲 (1155) 《电子线路》课程实验大纲 (126)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大纲 (1299)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大纲 (14040) 《物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大纲 (14044)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大纲 (14052)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与训练》课程大纲 (14059) 《中学物理实验与设计》课程大纲 (14065) 《中学物理课教学案例分析与专题研究》课程大纲 (14068) 《物理教学论》课程大纲 (14074) 《电工学基础》课程大纲 (184) 《电工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 (191) 《物理学概论》课程大纲 (193) 《理论物理概论》课程大纲 (197) 《物质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大纲 (205)

《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课程大纲 (217) 《近代物理实验》实验课程大纲 (220) 《教育实习》课程大纲 (223) 《毕业论文》课程大纲 (226) 《创新实践训练》课程大纲 (228) 《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大纲 (230)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大纲 (236) 《非线性物理》课程大纲 (243) 《物理学史》课程大纲 (251) 《中学物理教材选论》课程大纲 (259)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大纲 (265)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2019年教育文档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电动力学是四大力学之一,综合了经典电磁学的最高成就,相对电磁学而言,其可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概念、公式、符号抽象,内容繁多,教学效率较低的显著特征,是电子通信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动力学在通信、电工、超导和微电子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动力学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思想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理解和掌握电动力学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由于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理论,因此,深入研究和思考电动力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提升电动力学教学效果的建议,对促进高校电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动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电动力学主要涵盖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以及狭义相对论等五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仅有电磁波的相关内容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和物理学研究前沿等领域。在电动力学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电动力学教师通常会依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注重静电场、静磁场等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以及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电磁波在

物理前沿以及军事方面的应用长期得不到电动力学教师的重视,导致这种现象的缘由是电动力学课程本身有着物理概念抽象、符号和公式难以理解以及教学难度大等显著特征,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突出,这势必会导致电动力学教师为了提升考试通过率而减少教学内容,这就大幅度降低了电动力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1.2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受我国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动力学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采取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电动力学的概念,但是却制约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 不利发展,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和应用,大多数教师逐步从传统“粉笔书”的教学模式向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过渡,就会导致教师讲课的语速不自觉的加快,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可能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论证过程,大大降低了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3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电动力学考核方式有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学 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期末测试注重对课本基础理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