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空调

列车空调
列车空调

列车空调

1 舒适度

车内温度应符合的有关规定。新型空调车:冬季18-20C°,夏季24-28C°。湿度40%~70%。(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40%至60%时,人体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种粘糊糊的感觉,很不舒服。如果高温伴着高湿,还容易发生中暑现象。只有当空气湿度较低时,汗液蒸发速度才会较快,即使天热一点,人也感到一种爽快。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份,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粘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正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温度和晴雨,也要关注身边无时不在的空气湿度及其变化。

2车型特点

随者铁路全封闭空调客车的大量使用,豪华高档空调客车不断推陈出新,列车速度大大加快。然而,铁路空调客车在改善了来车环的温度舒适条件的同时,有关车内徽小气侯及空气质量的研究报道校少。因此,我们对目前-运行的4种主要旅客列车车型(25K、25G、25T、25B型)的埂座、硬卧、软卧车厢的空气质量、微小气候进行监测,从而找出污染车厢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25型板客列车是目前中国铁路客运的主要车型,25B型车代表我国生产的25型车第1 代非空调车,作为取代22、23型的主型产品,一故为绿色,构造速度l20km/h,转向架使用弹簧减震;25G型车,“G”代表“改造”,它表示在A型车(我国大陆铁路空调客车大量普及的首批车型)基础上改进的空调车,一般为红色有空调,构造速度l20km/h,转向架使用弹簧减感!;25K型车,“K”代表“快速",在G型车基础上改进的空调车,为蓝色,有空调,构造速度l60km/h,转向架使用气压减震!;25T型车,“T”代表“提速",在K型车的基础上改进的空调车,白色,有空调,构造速度l80km/h,转向架使用气压减震。

25G型平均温度为22.9℃,国家标准为l8~2O℃,其他车型平均温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25T型甲均湿度为41.1%,在国家标准范围内(40%~70%),其他车型平均沮度均低于国家标准。25B型车厢CO浓度显著高于25T型车厢(P<0.05);25B车厢CO2浓度显著高于25T 车厢(P<0.05);25B车厢的PM浓度显著高于25T车厢(P<0.05);25B、25G、25K

型车厢空气细菌总数均显著高于25T型(P<0.05);25T型车厢的甲醛浓度显著高于25K型

(P<0.05) 硬座、软卧、硬卧车厢之间CO及PM浓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座车厢CO2浓度高于硬卧和软卧车厢(P<0.05);硬座车厢空气细菌总数明显高于硬卧、软卧车厢(P<0.05);软卧车厢的甲醛浓皮高于硬卧和硬座车厢研究结果显示25G型车厢温度较高,湿度较低,车厢空气干焕,这易使人体感觉不舒适,有愧热感。25B车型主要由于为燃煤取暖,且终点站为北方地区,窗户紧闭的缘故,燃煤产生的灰尘、CO,吸烟产生的CO、烟努以及人们呼出的CO2等在车厢内散发不出去,所以25B车型中CO、CO2和PM与其他3种车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因此CO、CO2和PM是25B型车的主要污染物。25B型、25K型和25G型的空气细菌总数与25T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是25B、25K型和25G型的主要污染物。25T型中甲醛与其他3种车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主更是由于车体本身的装修装饰原因所致,所以甲醛是25T型车的主要污染物。由于硬座车厢人员较硬卧、软卧多,呼出的CO2量大,流动性大,带起的尘埃长期在空中漂浮,虽然车厢内不允许吸烟,允许到车厢两螨风档处吸烟,但硬座车厢埔il'1基本处于敞开状态,硬座车厢CO2、空气细菌总数与硬卧、软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所以硬座车厢空气质量较硬卧、软卧空气质量差。软卧车厢甲醇与硬卧、硬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由于软卧车厢人员流动性小,密闭性能好,空气流通相对较伎,挥发性气体不宜扩故造成,所以甲醛是软卧车厢的主要污染物。

控制污染源是改善车厢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性的及经济曷有效的途径,包括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在生产车辆时使用低甲醛环保型材料等。此外,车辆在投入运营前,应在室外故且较长时间,让有机物挥发完全;运营时尽量减少列车超员,保证加强通风,真正为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环保安全的旅行环境

参考文献

[ 1 ]杨树IPI. 卫生统计学【M].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3.

[ 2 ]尹先仁.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宣贯教材[ M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 3 ]国家质量技术监局. GBnl8204.1-l820430---2000. 公共场所

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通部.TBnl932—2001. 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

技术规定1 S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制冷新技术

1)制冷剂替代技术

由于R22对臭氧层的耗损作用和较高的温室效应值,现在一些国家竞相开展了对HCFC22替代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验和评估,R22比较成熟的HFCS替代物有如下几种:

(—)R407c:是众多候选替代制冷剂中呼声较高的R22替代物。这是由于R407c的热力性质与R22比较相似,它们的工作压力和制冷量都比较接近。这使得替代简单易行,原有R22机器设备改用R407c后除更换润滑油,调整系统冲注量及节流元件外,对压缩机和其余设备均可不做改动。

(二)R32/l34a:这种非共沸混合物在30nO%时具有最佳的热力学性能。许多报告指出,经系统冲注量、热交换器的优化后的空调设备采用这一混合工质后的制冷量完全可与R2相当,而能效比还可提高几个百分点。其缺点是在某种条件下呈可燃性,虽

然它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是不可燃的。

(三)R410a:其热力性能十分接近单工质,虽然它与R22的热力性质不很相似,但却可

能是R22最有前途的HFC类替代物。使用R410a的制冷系统需彻底改型,但改型后的机器变得更为紧凑。它的另一优势是液相的热导率高,粘度低,使其具有优于R22的传输特性。R410a在适当的压力范围内经优化后有比R22更高的能效比,在相同的造价下整体效率

可提高5%左右,足以弥补改型设计等所需费用,故而它可作为R22的长期替代物。

(四)Rl34a:与R22相比,压力、冷量都会降低,大多数的管道包括换热器在内都应扩大以减少压力损失,压缩机的排量也要增加。用它代替R22后系统的制冷量有大幅度的下降,能效比也略有下降。系统的改型费用较高,因此对于小型住宅或商用空调不太可能用它,但对大型冷水机组尤其是用螺杆或离心式压缩机时比较合适。

(五)Rl270:通过对Rl270与R22的热物理性质和热力循环性进行比较,碳氢化合物Rl270的环境接受性能好,主要的热物理性质与R22相似,其气化潜热比R22和R290部要高,传热效率高,并且Rl270的可燃可爆性也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和制冷装置中安全措施的完善而得到克服。与R22系统润滑油及其它部件均能兼容,并且与R22容积制冷量相差不大,不需要压缩机进行改型。具有高制冷量,高循环性能系数,充注量大大减少的优点,总体考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制冷剂。

二、天然制冷剂的研究

HFC替代物虽然解决了臭氧层的消耗问题,但其较高的GWP值仍然是困扰人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从环境的可接受性考虑,天然制冷剂无疑是解决问题最彻底而又最完满的途径。

目前在天然制冷剂中以氨、丙烷与其他烃的混合物及CO2制冷技术,其中CO2制冷技术最有可能成为R22的长期替代物。由于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CO2的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通过强化传热可以弥补它循环不高的缺点,增加回热器或者采用两级压缩即可达到与常规制冷剂相似的效率,而不膨胀机,这也是各公司开发CO2小型制冷或者汽

空调的研究方向。

CO2制冷技术已经跨进实际应用的门槛。日本几大司开发的CO2热泵热水器已上市多年,年产已达十万台。日本冷冻空调空调协会标准JRA_4050-2000家电热泵热水机(二氧化碳冷媒)对器稍加改装,即可变为有热回收的家用空调,所以将CO2用于家用空调也只有一步之遥。在汽车空调方面,可以说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部进行了CO2汽车空调的研制,并能过专门协调机构联合攻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不断发布有关报告。欧盟正在讲座相关

CO2汽车空调的标准,准备在2008-2010年将欧洲的汽车空调全部改为CO2系统。

三、热声制冷技术

热声制冷是21世纪以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热声热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需使用污染环境的制冷剂,而是使用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作为工质,因此不会导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而危害环境;其基本机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无需贵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无需振荡的

活塞和油密封或润滑,无运动部件的特点使得其寿命大大延长。热声制冷技术几乎克服了传统制冷系统的缺点,可成为下一代制冷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有的热声产品的工作原理部基于所谓的热声效应,热声效应机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在声波稠密时加入热量,在声波稀疏时排出热量,则声波得到加强;反之声波稠密时排出热量,在声波稀疏时吸入热量,则声波得到削弱。当然,实际的热声理论远比这复杂的多。

当然,热声制冷的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美国在热声领域内的投入最大,研究机构最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上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的GalTett教授开发的热声制冷机;2000年左右,开发了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制冷机;还有在美国LOS Alamo8国家实验室(LANL),SwlFT教授领导着世界著名的热声研

究组,他们主要研发的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低温制冷);另外还有开式热声制冷和空调、高

频微型热声机制冷以及还在研发中的种种技术。

四、太阳能空调

太阳对地球的年辐射总量为1.8xlOl8kW·h。如果0.01 %能够被利用,折合到每人为1.8 xlOl8 x.01 %÷(60x 108)= 30000kW·h / a。

太阳能制冷具有很好的季节匹配性,夏季,天气越热,空调的负荷越大,需要的制冷量就越大,而此时太阳幅射最强,提供的热能最多,太阳能空调提供的冷量也就最高。冬季,太阳能辐射减弱,但所需的制热循环水温度不高(65℃即可),在满足制冷工况的集热面积下,同样能满足制热负荷要求;这一特点使太阳能制冷技术受到重视和发展。实现太阳能制

冷有“光-热-冷”●“光-电-冷”●“光-热-电-冷”等途径。

(—)太阳能溴化锂机组。该机组利用聚焦集热技术实现太阳能的光热转化,转化的热能提供给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组制冷或采暖。具体形式为:反射镑将阳光反射并聚焦到真空管上,真空管吸收反射的阳光加热管内循环水,被加热的循环水以汽液状态进入汽包;汽包是汽液分离的场所,分离的蒸汽进入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组,为机组提供制冷或制热的能源。

制冷过程为:阳光照射在反射板并聚焦到真空管上时,管内的循环水被加热,180℃的高温热源水进入主机高发,主机以热水机的循环进行制冷运行。热源水在高发内换热后,由集热泵再送入集热管路循环加热。太阳能制冷过程中,如果光强减弱使集热器不能获取足够热量时,通过改变热源泵运行频率改变热源水流量,使热源水温度保持在180℃,同时,启动燃烧机,由太阳能和补燃共同完成制冷运行。

制热过程为:阳光照射在反射板并聚焦到真空管上时,管内的循环水被加热至130℃进入主机高发,加热采暖热水器进行制热运行。太阳能制热过程中,如果光强减弱使集热器不能获取足够热量时,通过改变热源泵运行频率改变热源水流量,使热源水温度保持130℃,同时,启动燃烧机,由太阳能和补燃共同完成制热运行。

(二)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技术。半导体制冷是利用热电制冷效应的一种制冷方式,因此又称为热电制冷或温差电制冷。半导体制冷器的基本元件是热电偶对,即把一个p型半导体元件和一只n型半导体元件连成的热电偶,当直流电源接通,上面接头的电流方向是n-p,温度降低,并且吸热,形成冷端;下面接头的电流方向是p-n,温度上升,并且放热,形成热端。把若干对热电偶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常用的热电堆,借助各种传热器件,使热电堆的热端不断散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把热电堆的冷端放到工作环境中去吸热,产生低温,这就是半导体制冷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系统就是利用半导体的热电制冷效应,由太阳能电池直接供给所需的直流电,达到制冷制热的效果。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得到了很大发展,发电效率已经达到了15%。价格更低廉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也发展很快。基于薄膜技术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

半导体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现了一些有希望的新型材料(例如Skutterudites结构材料、薄膜及纳米材料等)。2001年美国RTI研究所将Bi-Te基合金制备成超晶格薄膜,在300K的温度下其ZT 值达到2.4。热电材料的价格也逐年下降。这些都将使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并且性能也将有显著提高,为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清洁、无噪音的各式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系统将进入千家万户。

五、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的温度一年四季基本不受外界气候影响,相对稳定,一般为lO~25℃,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

水源热泵是既可供热又可供冷的高效建筑节能技术,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 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

水源热泵根据对水源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闭式系统需要构造地下埋管换热器或者地表水埋管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地源水循环系统,向地下土壤或者地表水散热或者取热。开式系统的特点是抽取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在板式换热器中与机组的循环工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或者取热后,再回灌到地下或者河流。我国的水源热泵刚刚起步,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已经有数个示范工程。在华东地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熟悉水源热泵,并深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常规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较好的热泵科研与应用基础。

六、天然气(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的燃料,且储量丰富,已逐渐成为继煤炭和石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常规能源。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制冷空调技术上世纪中期在发达国家已经走向市场,目前,大多数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都是采用电力驱动的,而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内燃机或燃气轮机驱动的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在制冷空调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该种系统不但具有节能、减少电力投资的优点,还具有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势。

吸收式制冷是一种以“热化学压缩机”为特点的制冷循环。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一般为氨一水系统,水一溴化锂系统。其特点是系统中无机械运动部件,无机械磨损,有利于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降低噪声污染。天然气较高的燃烧品质,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势力系数,减少能耗,减小冷热水机组的结构。通常,直燃式Li-Br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组COP值可分达到1. 1-1.2,而三效机组的COP值可达1.65左右。

七、善能空调系统

蓄能系统能够转移电力高峰用电量,平衡电网峰谷差,因此可以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现有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可以减少能源使用(特别是对于火力发电)引起的环境污染,充分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生态平衡。

蓄能系统的方案设计需要依据当地电力政策、建筑物实际使用情况和蓄能设备的性能进行系统形式和设备容量的优化设计:采用常规空调形式,即不采用蓄冷方案,制冷机组的容量应满足瞬时最大负荷,制冷机组在有供冷需要的时间都运行,运行费用最高;若采用全负荷蓄冷形式,制冷机组在白天用电高峰期不运行,运行费用最省,但冷机和蓄冷装置的

容量均较高,初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因此,必然存在一个最优的部分负荷蓄冰系统,夜间用电低谷期利用冷机和蓄冷装置蓄存一定冷量,补充用电高峰时间所需的部分冷量;投资回收期限最短,或整个空调系统寿命期内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总和最省。

蓄冰系统需要增加的特殊装置有:蓄冰设备,乙二醇管路和水泵,板式换热器(绝大多数系统选用,乙二醇和水管路分隔并换热)0 冰蓄冷空调系统比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初投资增加16%,而年运行费用减少38,初投资增加费用的投资回收周期约为3年。因此,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蓄能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常规空调只需考虑满足最大小时的负荷,其他时段冷机部分负荷运行就可以。而蓄能系统必须对一个运行周期内的逐时冷负荷进行均衡分配,通常以目为周期,作出典型设计目的运行周期负荷表:确定冷机和冰格的容量和各个时段的开启情况。

八、空调系统智能控制

在国外的智能建筑里的空调系统大多数是采用V A V空调系统,该系统一般是进行空气调节过程的节能多工况分区,然后运用多个回路的PID控制。在系统模型参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PID控制效果良好。但是,V A V空调系统是一个干扰大的、高度非线性的、不确定

性系统,在这种情况下,PID控制的效果很糟糕。在HV AC控制领域,许多新的控制方法不断出现,如MacArthur和Grald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Dexter和Haves运用自调节预测控制器。但是,在将现代化控制理论和大系统理论,运用到V A V空调系统中时,由于它们的分析、综合和设计都是建立在严格和精确的数字模型之上的,所以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而智能控制理论正是针对被控对象及其环境和任务的不确定性提出来的,在V A V空调系统

的控制领域应当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智能控制理论主要有三大方向,即,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系统。它们在V A V空调系统中主要用于诊断异常、预测能耗。对于V A V 空调系统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部已开始,而专家系统由于其知识库庞大,设计十分困难,目前尚难以应用过来。

[考文献I

[】烯能照,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珈口晾:机截工业出版社,1997

[ 2] T. Davey. Deep Lake water cooling a m8tter of deeea [ J].

Environmentad Science & Eogineering, 2003(9).

间齐政新、李岩.太阳能低猛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探讨吼煤气

与热力,2003,(5).

[4I 卜一德.地板采暖与分户热计量技术[MI.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肢社,2003.

间蒋爽,李篇,端木琳.海水热泵系统在斯德哥尔摩应用及其

在中国的发展前景[CIo 2005年全国空调与热泵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大连,2005.

间表铮喻,张国良,电气运行[MI.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7】李竟、吴官平,绦会建筑空调吲鹅上海节能,2006(2)

1)补充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

列车环境与舒适度控制系统(HVAC)

用途特点:

列车的机车(车头和车尾)的司机操作台安装空调集控屏,通过贯穿全列的CAN数据通讯网络或RS485网络集中管理和监控全列各个车厢的空调系统工作情况,并实现各种车厢之间的智能冗余功能,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最大程度的稳定性。

每节车厢配备多台空调机组、一个空调控制柜和一个空调控制器,他们之间通过车辆配线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空调系统。

空调机组采用顶置式安装,空调机组采用单元式、微机控制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每辆车安装空调机组两台。当一台辅助电源故障时,空调机组的制冷能力应自动减半。空调机组因故不能制冷时应保证适当的通风。

空调控制柜充当了空调控制器和机组之间的接口转换的功能,同时配有机组基本的故障保护功能,确保系统在出现一些重要故障时能够迅速进行相应的机组保护动作,保证整个机组的安全工作。同时每节车厢的空调控制柜配备有一个万装开关,提供如下档位“试验全暖”、“试验半暖”、“试验弱风”、“集控”、“停止”、“试验自动”、“试验强风”、“试验半冷”、“试验全冷”。该开关主要用来对机组、控制柜和控制器的单车调试以及维修时用,在列车正常运行时开关处于“集控”档位上。

空调控制器是一个智能微机控制器,它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等多种环境感知器件,实时了解机组的运行环境情况,动态做出控制动作,确保车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控制器除了实现机组的基本保护功能以外,还能够根据运行情况进行智能机组减载、运行时间均衡、故障记录、启动和停机的时序控制等等高级的机组保护功能,最大程度减少机组磨损,确保部件寿命。同时空调控制器提供和全列数据通信总线的接口,用于实现全列空调系统。

空调控制功能:头车启动、通风、网控和停止,并可通过本车控制装置对空调进行强制控制,也可通过列车监控系统进行控制和温度设定。在网控工作时,空调机组可以根据司机室设定温度控制,空调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自动调节客室内温度。空调可以通过控制器命令面板进行强制半冷、强制全冷、强制半暖、强制全暖、强制通风、强制空调1/3功率电加热、强制空调2/3功率电加热、强制空调全功率电加热各状态。

列车在正常运行时,由司机对全列车的空调机组进行集中控制。当列车在检修时,可由检修人员对某一台空调机组进行单独控制。

空调列车服务质量规范

空调列车服务质量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对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铁路运输企业的空调普速旅客列车旅客运输服务提出了质量要求。 2术语和定义 2.1普速旅客列车:指运送旅客或行包、邮件的非动车组列车。 2.2动车组列车:指由若干带动力和不带动力的车辆以固定编组组成、两端设有司机室的一组列车。 2.3重点旅客:指老、幼、病、残、孕旅客。特殊重点旅客是指依靠辅助器具才能行动等需特殊照顾的重点旅客。 3安全秩序 3.1防火防爆、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现金票据、结合部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效。 3.2列车始发前及途中,客运、车辆、公安等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列车上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各自填入“三乘检查记录”并通知车辆人员处臵,涉及行车、人身安全的及时采取临时处臵措施。列车终到前,已经修复的在“三乘检查记录”上标记并由“三乘”签字确认后(若丢失或人为造成的客服设施损坏,列车长填写“客统-36”),交车辆乘务员。 3.3各车厢灭火器、紧急制动阀、人力制动机、紧急破窗锤、灭火毯、防毒面具、应急手电筒、扩音器等安全设备设施配齐配全,作用良好,定位放臵。乘务人员知位臵、知性能、会使用。 3.3.1各车厢紧急制动阀有包封,印有“危险勿动”警示标志;紧急制动阀手柄施封良好,压力表指示正常。 3.3.2人力制动机施封良好,制动、缓解方向指示标志清晰,无遮挡。 3.3.3灭火器安放牢固,便于取用,不搭挂物品;检修不过期,压力符合规定,标牌齐全清晰,施封完好。 3.3.4紧急破窗锤标注“消防专用”标志,安放牢固,便于取用。 3.3.5餐车厨房配备2条灭火毯,灭火毯装袋、定位存放于靠近炉灶第一个储藏柜内并保持干燥。 3.3.6行李车、邮政车和发电车配备2具有效防烟毒面具,包装完好,配件齐全。 3.3.7封闭式洗脸间、厕所防护栏安装牢固,防护栏栏杆之间及栏杆与窗框之间间隙不大于150毫米。

重载列车制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重载列车制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学生姓名: 专业:铁道机车 班级:机车****班 学号: 指导老师: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摘要------------------------------------------------------------------------------------------- (4)关键词-----------------------------------------------------------------------------------------(4)引言--------------------------------------------------------------------------------------------(6)1重载列车制动的现状---------------------------------------------------------------(7)1.1重载列车的发展------------------------------------------------------------------------(7)1.2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的运用------------------------------------------------------------(7)2初步了解重载列车------------------------------------------------------------------------(7)2.1重载列车的概论-------------------------------------------------------------------------(7)2.2重载列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7)2.3重载列车存在的不足-------------------------------------------------------------------(8)3初步了解铁路制动技术-------------------------------------------------------------------(8)3.1制动的概论--------------------------------------------------------------------------------(8)3.2制动对铁路的重要性--------------------------------------------------------------------(8)4重载列车制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8)5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的改良----------------------------------------------------------------(9)5.1整列式重载列车制动问题的解决方案-----------------------------------------------(9)5.2单元式重载列车制动问题的解决方案-----------------------------------------------(9)5.3组合式重载列车制动问题的解决方案-----------------------------------------------(9)结束语-------------------------------------------------------------------------------------------(10)参考文献----------------------------------------------------------------------------------------(10)

(推荐)列车驾驶模式

13.2.2.1列车驾驶模式 1)信号系统配置的列车ATC车载设备应具有多种驾驶模式,以便司机能根据列车或信号设备的状况选用。信号承包商所推荐的驾驶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自动驾驶模式--ATO模式; ?ATP监控下的人工驾驶模式--PM模式; ?限制人工驾驶模式--RM模式; ?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NRM模式。 2)在ATO模式下,ATP子系统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在线列车的启动、加速、巡航、惰行、制动、精确停车均由ATO子系统控制,不需司机操作。一旦进入ATO驾驶模式,系统设备正常,没有人为干预,此驾驶模式维持不变。系统应具备以下两种功能: ?自动开车门及屏蔽门,自动关闭车门及屏蔽门,在司机按压“发车”按钮后发车; ?自动开车门及屏蔽门,人工关闭车门及屏蔽门,在司机按压“发车”按钮后发车; ?人工开车门及屏蔽门,人工关闭车门及屏蔽门,在司机按压“发车”按钮后发车。 3)在PM模式下,ATP子系统确定列车运行的最大允许运行速度,司机驾驶列车在ATP保护的速度曲线下运行,ATP子系统实现列车自动防护的全部功能。站台停车以及车门及屏蔽门的开关均由司机人工控制。 4)在RM模式下,车载ATP限制列车在某一固定的低速(如25km/h)之下运行,司机根据调度命令和地面信号显示驾驶列车,列车运行超过该固定限速时,车载ATP设备对列车实施紧急制动,强迫列车停车。列车运行的安全由联锁设备、ATP车载设备、调度人员、司机共同保证。站台停车以及车门及屏蔽门的开关均由司机人工控制。 5)NRM驾驶模式为完全人工驾驶模式,ATC车载设备处于切除状态而不监控列车的运行,司机根据调度命令和地面信号的显示驾驶列车。列车运行的安全由联锁设备、调度人员、司机共同保证。站台停车以及车门及屏蔽门的开关均由司机人工控制。 6)由信号控制的列车折返方式应包括无人驾驶自动折返模式、ATO有人监督自动折返模式、ATP 监督下的人工折返模式、限制人工折返模式。 ?无人驾驶自动折返模式。当列车在折返站规定的停车时间结束及旅客下车完毕,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关闭后,经过必要的操作确认司机下车,由司机按压站台“无人自动折返”按钮后采用此模式。列车可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从到达站台自动驾驶进入和折出折返线,最后进入发车股道自动打开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在整个折返过程中无需司机在车上对列车进行操作。列车到达出发站台停稳,确保司机进入另一端驾驶室后方可启动列车。 ?ATO有人监督自动折返模式。当列车在折返站规定的停车时间结束及旅客下车完毕,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关闭后,由司机按压车上相关的“折返按钮”,列车自动驾驶进入和折出折返线,返回到发车站台后,自动打开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司机在列车折返过程中任何时间均可关闭本端驾驶盘,开启反向端驾驶盘。 ?ATP监督下的人工折返模式。在此模式下,司机采用“控制手柄”控制列车运行,司机人工驾驶列车运行到折返线并停车,人工关闭本驾驶端驾驶盘和启动反向端驾驶盘,在ATP监督下人工驾驶列车进入发车股道并定位停车。司机按压开门按钮打开车门和站台屏蔽门。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胡松涛曹瑜郑小锋谭鲁志 摘要:列车环境与建筑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建筑环境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列车的设计之中。本文将建筑环境与列车相对照,参照空调设计方法提出了适合于列车空调设计的理论,便于今后为列车空调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列车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1 引言 高速列车车内环境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包括:车内空气环境、车内声环境以及车内光环境。车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构成。热环境的好坏由空气温度的高低来判定;湿环境的优劣由空气的干湿度来表征;空气品质则由新风(新鲜空气)量的多少或空气的洁净度来区别[i]。 当列车以高速运行时,如果车厢密闭不严或开启车窗,则车内会产生强烈的紊流和噪声,因此高速列车与常速列车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的车厢在列车运行时几乎为密闭空间。列车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造成它的内部环境与普通建筑空调的室内环境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ii][iii][iv][v]:(1)列车内的人员密度大,二氧化碳及人体异味排放量大。 (2)车厢空间相对狭小,车内设施布置紧密,因此不利于空气流通,难以达到合理的气流组织。 (3)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员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近距离接触,易于发生病菌传播。 (4)列车单位空间的外表面积大,与外界的热交换量大,近车厢壁面处空气的温度梯度较大,所以车厢内不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场。 (5)车窗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易受阳光直射,因此由辐射热引起的空调负荷较大。 因此,若要使车内环境达到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洁净的要求,在车内空调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特点。 2 建筑空调设计方法简述 我国建筑空调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现在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业[vi]。现对其归纳和总结如图1所示。

铁路动车组作业指导书--crh380bl-m1-08-02-001司机室空调系统检查

铁路动车组作业指导书--crh380bl-m1-08-02-001司机室空调系统检查

CRH动车组作业指导书 编 号 CRH380B(L)-M1-08 -02-001 版 本 HJ-HD-2015-6-V4. 1 作业 项目 司机室空调系统检 查 维修项目: 司机室空调系统检查 适用车型CRH380BG 版本HJ-HD-2015-6-V4.1 修程二级检修周期10万公里/90天 分类A类系统车内环境控制系统车厢号01、00 供电条件无电&有电 作业人数5人作业时间60分钟/辆 注意事项1.穿戴安全防护用品,佩戴安全帽。 2.确认接触网断电,挂设接地杆,动车组施加停放制动,车辆必须处于静止、停稳且其电源断开的状态。 3.做好防溜措施,确保车辆不会溜车。 4.注意作业安全。 5.防止触电。 6.作业前由作业组长确认动车组停车对标位置,确认无误后通知本小组成员开始作业。 参考资料1.《关于印发<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的通知》(铁总运[2013]158号)。 2.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修订动车组一、二级检修质量标准的通知》(运辆动车电[2015]1501号)—《CRH380B(L)-M1-08-02-001 司机室空调系统检查》。 3.操作维护说明书:LA00.02_CRH380司机室空调使用维护说明书_V1_(20101111)。

CRH 动车组作业指导书 编 号 CRH380B(L)-M1-08-02-001 版 本 HJ-HD-2015-6-V4.1 作业项目 司机室空调系统检查 备注 1.如实填写检修记录并及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回填。 2.:安全风险 3.:质检员结果确认 4.:质检员拍照留存 5. :质检员摄像留存 6. A 类项目质检员结果确认不少于10%,当日结果确认项目需在日质检计划中明确,同时未在计划中明确的项目需按照《哈尔滨动车段运用检修质量管理办法》 的要求进行卡控。 7.人员分工:1、2为车内空调滤网更换人员,3、4、5为车下作业人员。 8.本指导书适用车型为CRH380BG 型一单(5546-5585)、CRH380BG 型二单(5586-5600、5626-5636)、CRH380BG (简统)型一单(5684-5729)动车组,CRH380BG (简统)型二单(5762-5786)动车组。

火车是如何驾驶的

火车是如何驾驶的? 火车怎么驾驶,为什么有的会出轨? 回答关注 (12) 邀请回答 微博 微信 QQ空间 8个回答 中国新年02-08 15:39 1110赞 踩 火车的驾驶不是简单能说完的,机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大工种,只能简要地讲一讲. 火车没有方向盘,线路和方向不用司机控制,所以他们只需要控制好速度,按规定停车就可以了.速度控制一般在操纵台上

体现为司机控制器,一般有级调速的是一个手轮,和方向盘差不多,上面有0-16一共17个档位.无级调速的多为一个手柄,上面是0\1\降\保\升5个档位.现在有些新车是有档无级的,比如DF11和DF8B.列车制动是靠两个闸来实现的,一个是单阀,用来机车制动,一个自阀,用于全列制动,这两个闸都在司机控制台上.总起来说,司机右手控制速度,左手负责制动,脚上踩的是风笛.所不同的是内燃机车的控制手柄控制的是柴油机转速,其他由联合调节器自动完成,电力机车控制的是牵引电流. 火车之所以能够在铁轨上行驶,就是因为火车的车轮有轮缘,在车轮的内侧,就是靠轮缘把火车紧紧地卡在铁轨上. 至于列车走哪条线路,是由各车站控制的,具体由车站值班员下达命令,由助理值班员或者信号员通过运转室的控制台来控制,这些都在信号楼内完成.现在国家铁路一般都是用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准备进路很容易,只需要按几个键,进路就会准备妥当,列车自然就会沿着开放好的进路通过或者停车.至于转线是靠道岔来完成的,道岔的作用就是是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望另一条线路或越过起交叉的一条线路.

为何有是会脱轨?有这么几种情况1、检修不到位,钢轨螺丝松脱。2、自然灾害泥石流冲夸路基。3、 超速行驶,特别是弯道超速更容易脱轨。4、列车追尾也是脱轨的主要原因!案例就是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 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181评论 分享 历史旅行者01-25 18:58 105赞 踩

列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列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 空调调节,就是把经过一定处理之后的空气,以一定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度和洁净度等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专门技术。空调调节技术和人们的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科学技术发达的现在,空气调节技术,几乎被应用与各个生产和技术的领域。 从空调用途来分,有为人们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舒适空调和为生产技术创造必须环境条件的精密空调。列车空气调节是用于为旅客创造舒适的旅途生活条件,属于舒适空调。 分析了空调调节的关键技术、指出了列车空调机组的故障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解析车辆空调制冷装置,对各个部分所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手段。客车空调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检修,是空调技术人员和乘务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之一,由于客车空调技术涉及制冷、电气控制、机械的等多个应用领域,所以出现故障的情况比较复杂,对其故障的判断,不能单从某个方面去分析,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已有的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对空调系统的故障做到准确判断,快速处理。 一、列车空调系统的组成 列车空调由通风系统、空气冷却系统、空气加热系统、空气加湿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 二、列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 1.感观检查 感观检查主要是:问、看、听、摸、闻。 问:空调乘务员要经常询问所检查车厢的乘务员是否发生过异常情况、配电柜与空调本身是否有过异常声响等等,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列车乘务员可辅助空调乘务员对空调装置的运行进行监测。 看:通过对空调装置、电气装置的观察,判断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比如,检查空调系统装置的安装情况、各部件的清洁情况、各电气元件有无烧损、松动等现象。 听:空调乘务员通过用耳朵听,可以及时发现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进而判断故障出现的部位。例如压缩机发生“液击”时会发出异常的声响。 摸:对于有些压缩机的故障、元器件安装的牢固与否、吸排气管的温度,都可以用手触摸,检查相关部件的发热情况,如发现异常,可提前对潜在的故障进行排除。但在用手触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闻:用鼻子闻也是及时避免故障的一种方法,尤其对于电器元件的异常发热情况的判断更是不可缺少,通过这种办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甚至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2.仪表测量 可利用常规仪表检查电压、电流、电阻、温度、压力、泄露等各种参数或空调机运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1 2020年4月19日

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胡松涛曹瑜郑小锋谭鲁志 摘要:列车环境与建筑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建筑环境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列车的设计之中。本文将建筑环境与列车相对照,参照空调设计方法提出了适合于列车空调设计的理论,便于今后为列车空调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列车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1 引言 高速列车车内环境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包括:车内空气环境、车内声环境以及车内光环境。车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构成。热环境的好坏由空气温度的高低来判定;湿环境的优劣由空气的干湿度来表征;空气品质则由新风(新鲜空气)量的多少或空气的洁净度来区别[i]。 当列车以高速运行时,如果车厢密闭不严或开启车窗,则车内会产生强烈的紊流和噪声,因此高速列车与常速列车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的车厢在列车运行时几乎为密闭空间。列车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造成它的内部环境与普通建筑空调的室内环境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ii][iii][iv][v]:(1)列车内的人员密度大,二氧化碳及人体异味排放量大。 (2)车厢空间相对狭小,车内设施布置紧密,因此不利于空气流通,难以达到合理的气流组织。 (3)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员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近距离接触,易于发生病菌传播。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列车单位空间的外表面积大,与外界的热交换量大,近车厢壁面处空气的温度梯度较大,因此车厢内不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场。 (5)车窗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易受阳光直射,因此由辐射热引起的空调负荷较大。 因此,若要使车内环境达到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洁净的要求,在车内空调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特点。 2 建筑空调设计方法简述 中国建筑空调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现在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业[vi]。现对其归纳和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民用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原理图 (1)负荷的计算 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和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vii]。其中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太阳辐射进 3 2020年4月19日

铁路列车常识

铁路列车常识 列车是铁路完成运输任务的主要形式,为提高运输效率,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列车必须在重量、长度、车辆编成上符合一定条件。按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圈及《技规》有关规定编成的车列,并挂有牵引的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称为列车。单机、动车、重型轨道车,虽未完全具备列车的条件,在发往区间时亦应按列车办理。 一、列车的分类和车次 运输工作中为满足旅客和货物运输的不同需要,每个列车分别担负不同的运输任务。根据运输任务的不同,列车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运输任务的轻、重、缓、急,列车又分为不同的等级。在行车工作中,正常情况下必须依照列车的等级顺序放行列车,调整列车运行秩序。在编制列车运行图,制定日常列车运行计划及进行调度调整时,亦须统筹兼顾,妥善安排。 列车按运输性质的分类和车次如下: (一)旅客列车 1.特快旅客列车T1~1998 其中:路局T1~T298 管内T301~T998 2.快速旅客列车K1~K998

其中:路局K1~K398 管内K401~K998 3.普通旅客列车 (1)普通旅客列车1001~8998 其中:跨三局及其以上1001~1998 跨两局2001~3998 管内4001~5998 各局管内普通旅客快车车次范围为: 哈4001~4198沈4201~4398京4401~4598 n~4601~4698郑4701~4898济4901~4998 上5001~5198昌5201~5298广5301~5498 柳5501~5598成5601~5698兰5701~5798 乌5801~5898昆5901~5998 (2)普通旅客慢车6001~8998 其中:跨局6001~6198 管内6201~8998 各局管内普通旅客慢车车次范围为: 哈6201~6598沈6601~6998京7001~7398 呼7401~9498郑7501~7798济7801~7998 上8001~8298昌8301~8398广8401~8498 柳8501~8598成8601~8698兰8701~8798 乌8801~8898昆8901~8998

高速铁路动车组空调故障的应急处置

高速铁路动车组空调故障的应急处置 1.动车组全列空调故 (1)动车组发生故障停车后,若空调装置出现故障超过20 min,CRH2型动车组允许打开车门通风;CRH1、CRH3、CRH5型动车组若空调装置故障超过20 min,且应急通风功能失效或无法满足要求,也允许打开车门通风。 (2)列车长要及时向旅客通报情况并致歉,组织乘务员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受阻旅客妥善解决临时困难,稳定旅客情绪,避免激化矛盾。 (3)为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同时根据动车组乘务人员的配置情况,打开站台侧4~8扇车门,并在车门处安装防护网,由列车长组织乘警、列车员、餐车工作人员及随车保洁员负责值守,严禁旅客自行下车。 (4)动车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需救援或自动力运行时,允许打开列车部分车门,在固定好防护网的情况下限速运行,具体要求为:CRH1、CRH5型车限速60 km/h,通过高站台时限速40 km/h;CRH2、CRH3型车限速70 km/h。同时,相关乘务工作人员要及时向铁路局、铁路总公司汇报情况。 (5)需要组织旅客下车或换乘其他列车时,原则上在车站站台进行。车站应当与列车一起组织旅客乘降。必须在区间组织旅客下车或换乘时,须经铁路局主管运输副局长批准,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以防发生意外。CRH2、CRH3型动车组若停靠在500 mm及以下站台或区间,需组织旅客通过应急梯下车。 (6)动车组增加搭载应急备品。CRH1、CRH2、CRH3、CRH5型车每组新增加8套防护网,每组CRH2、CRH3型车应急梯增加为4个。防护网存放位置:CRH1型存放在厨房储物柜内,CRH2型存放在3号车一位端的备品柜内,CRH3型在4号车厨房存储柜对面的储物柜内,CRH5型车存放在1号车或8号车的备品柜内。防护网存放在备品柜内的由车辆部门保管,存放在储物柜内的运行中由客运

列车长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列车长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改革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正在逐步走向市场、适应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人永恒不变的宗旨,“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八个字,积淀着铁路人深层次、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铁路改革发展的今天,“唱响”着铁路发展强国的正能量之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节假日出行旅游成为大多数人的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这也无疑给各种运输部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是铁路。 为什么首选是铁路呢?她既没有飞机的速度快,也没有游轮的豪华舒适,其实原因很简单,毋庸置疑铁路是最安全,便捷,选择多的运输方式之一,从经济的角度也符合大多群众的消费标准,这都是铁路的自然优势,虽然拥有了这么多优势铁路并没有因为优势降低标准,而是在不断的要求执行标准。我们大家不得不承认是铁路客运的服务越来越好了,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变。 铁路人用标准的服务征服了广大旅,再也没有了“铁老大”的思想观念。节假日期间,为了方便旅客出行,铁路运输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增加先进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扎实的应对客流高峰期,让旅客享受最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虽然大量的客流给铁路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铁路的客运服务却丝毫不打一分折

扣。我们相信只要铁路一如既往的努力、进步,广大旅客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呢? 目前,我们铁路运输部门服务一些规范标准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服务规范标准是从铁路自身的工作要求确定的,而考虑顾客的需求则不够。把服务质量的标准定位于取得领导的满意上,往往在环境卫生看的见,摸的着的地方下工夫,而在如何满足旅客需要方面的服务考虑的较少。可以说渐渐的走入了让领导满意而不是让旅客满意的误区。 因此解决好让谁满意的问题,是当前提高服务质量涵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梳理服务规范标准,从而把服务标准定在满足绝大多数旅客基本需求和满意上。也就是说只有真诚的服务,才能让旅客感动,旅客感动就不怕没有市场。有了市场我们的营销就有了前景,有了光明。使窗口单位从对上级负责向对旅客负责转变;从“管理旅客为中心”向“服务于旅客为中心”。根据旅客需要定制各种服务内容和标准,使服务有章可循。标准分明、程序规范、考核严格、奖罚分明。向社会公开服务内容和标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文明服务与职工利益挂钩,奖勤罚懒,奖忧罚劣。服务质量的提高,具体可概括为“优、美、净、情、安”等。 (一)“优”——即优化列车开行框架充分合理利用现有铁路线路和设备,快捷方便运送旅客,取得让旅客满意和最佳客运,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这就必须加强旅客列车运行组织工作,使旅客列车的运行从速度、时间、牵引和编组上具有科学合理性。

国内外铁道车辆空调的发展现状综述

国内外铁道车辆空调的发展现状 20097823 陈小林铁道车辆2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乘坐铁路列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我国铁路空调列车的快速发展。列车空调经历了分体式到整体式的发展,其技术日趋成熟。目前我国铁路列车车用空调机组主要是车顶单元式。经过不断的改善,现已形成标准化、系列化。虽然我国列车空调技术发展速度也很快,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铁道车辆空调的发展。 1.普通旅客列车空调 我国铁路客车空调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分装式和车顶单元集中式两种类型。分装式空调机组通常是将压缩机、冷凝器、冷凝风机和储液罐安装在车下,而将通风机、蒸发器、膨胀阀和空气预热器等置于车顶的一端。这些机组的形式主要有KK一30和KK一50型。目前除了由西德进口的客车仍采用这些类型外,国产客车的空调机组己逐步被车顶单元集中式所取代。分装式机组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大,拆装困难和检修不方便,同时由于制冷设备管路较长,接头较多,容易产生泄漏。车顶单元集中式空调机组是将压缩机、冷凝风机、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或膨胀阀)、通风机、蒸发器和空气预热器等集中在一个箱体里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安装在车体的一端或两端,有的置于车体的中部。目前这类空调机组有KLD一29、KLD一40、KLP4.7A型等。集中式空调机组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机组互换性好和检修方便,同时,因空调机组安装与车上,还可与避免车体排放的废水和脏物对冷凝器的腐蚀,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集中式空调机组一体化以后,制冷设备管路大为缩短,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有色金属,还可以减少泄漏。实际上,我国空调车所装配的单元集中式空调机组均采用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采用停、开压缩机的办法来实现。以空调硬座车为例,每台机组有两台制冷压缩机,每车共四台制冷压缩机,可实现输气量的100%、75%、50%、25%、0五档调节。但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只能实现100%、50%、O三档调节。输气量的调节也就是压缩机的启动,由温度控制器启动其停机温度点,根据车内热负荷的变化可以不开压缩机至全开压缩机来实现输气量调节。 2.高速列车空调 高速列车空调的布置,由于速度高,必须降低安装重心。动车普遍采用车下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列车司机在出乘前应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司机手册等要求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在作业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找到对应列车后,先做到“库内动车四确认”。 2、按《列车检查作业标准》做好列车静态检查和动态测试,并控制作业时间。 3、检车时遇到列车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出库作业时,及时跟车场调度员联系。 4、在车站出乘与交班司机交接时,要清楚列车的技术状态及线路限速与施工情况。 一、投入蓄电池 按下司机操纵台上的蓄电池合按钮,蓄电池即投入使用,通过司机室右侧屏上的蓄电池表可观察到蓄电池电压应该为DC 110 V。 如果蓄电池亏电,即蓄电池电压低于DC 80 V,将司机室继电器柜中的蓄电池欠压强投开关转换到“强制”位,蓄电池即可强制投入使用,当蓄电池电压高于DC 89 V时欠压继电器恢复,蓄电池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二、激活头车 根据实际运行方向,将运行方向前端司控器钥匙开关转换到“开”位,尾端保持在“关”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列车有司机室占用显示,表示4016车司机室被占用。 三、控制受电弓 观察司机操纵台上的风压表,如果总风压力高于450 kPa,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按钮并持续2 s后松开,车顶上受电弓在8 s内升弓到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Mp车受电弓升弓显示,并且电压显示为1 500 V,同时右侧屏的网压表显示为1.5 kV。 如果总风压力低于450 kPa,可以通过控制动车客室下部的受电弓电动气泵来打风。具体操作为: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泵按钮,两个动车的电动气泵开始工作;当风压力高于750 kPa时电动气泵停止工作,这时辅助风缸的压力值

非空调列车服务质量规范(新)

非空调列车服务质量规范(新) 1适用范围 本规范对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铁路运输企业的非空调普速旅客列车旅客运输服务提出了质量要求。 2术语和定义 2.1普速旅客列车:指运送旅客或行包、邮件的非动车组列车。 2.2动车组列车:指由若干带动力和不带动力的车辆以固定编组组成、两端设有司机室的一组列车。 2.3重点旅客:指老、幼、病、残、孕旅客。特殊重点旅客是指依靠辅助器具才能行动等需特殊照顾的重点旅客。 3安全秩序 3.1防火防爆、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现金票据、结合部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效。 3.2列车始发前及途中,客运、车辆、公安等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列车上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各自填入“三乘检查记录”并通知车辆人员处置,涉及行车、人身安全的及时采取临时处置措施。列车终到前,已经修复的在“三乘检查记录”上标记并由“三乘”签字确认后,交车辆乘务员。

3.3各车厢灭火器、紧急制动阀、人力制动机、紧急破窗锤、灭火毯、防毒面具、应急手电筒、扩音器等安全设备设施配齐配全,作用良好,定位放置。乘务人员知位置、知性能、会使用。 3.3.1各车厢紧急制动阀有包封,印有“危险勿动”警示标志;紧急制动阀手柄施封良好,压力表指示正常。 3.3.2人力制动机施封良好,制动、缓解方向指示标志清晰,无遮挡。 3.3.3灭火器安放牢固,便于取用,不搭挂物品;检修不过期,压力符合规定,标牌齐全清晰,施封完好。 3.3.4紧急破窗锤标注“消防专用”标志,安放牢固,便于取用。 3.3.5餐车厨房按规定配备灭火毯,定位存放,保持干燥。 3.3.6行李车、邮政车各按规定配备有效防烟毒面具,包装完好,配件齐全,会使用。 3.3.7封闭式洗脸间、厕所防护栏安装牢固,防护栏栏杆之间及栏杆与窗框之间间隙不大于150毫米。25型客车下拉上开式车窗开启范围在100~150毫米。 3.4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安全用电。电器元件安装牢固,接线及插座无松动,紧急断电按钮护盖施封良好,按钮开关、指示灯作用良好;不乱接电源和增加电器设备,不超过允许负载。配电室(箱)人离锁闭,门锁良好,配电室(箱)、控制柜(箱)内及上部不放置物品。不用水冲刷地板、墙板、电器设备。

大郑线开行重载列车的站场改造方案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6065510.html, 大郑线开行重载列车的站场改造方案的探究作者:陈田喜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01期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必要性,以大郑线为例,就站场改造方案进行研究,结合站场示意图进行解释说明站场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郑线;重载列车;站场改造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 近年来,铁路运输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整个运输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铁路运输面临着运输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为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管理部门立足于现有基础扩充运力,以组织开行牵引质量为8000t以上的列车为主要特征的货物重载运输。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完善铁路运输大通道成为重中之重。大郑铁路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向铁路大通道,特别是蒙东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蒙东煤炭的外运经一部分经通霍线、大郑线、沈山线、沟海线、沈大线运往沈阳、辽南地区,近几年大连地区煤电项目较多,这对蒙东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另一部分是通过大郑线、沈山线发往辽西地区或出关,或下海运往南方电煤紧张省市。将来随着辽西沿海港口的逐步建成和扩大,港口煤炭吞吐量也会逐渐增大。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大郑铁路运输能力日趋饱和,为满足运输需要,挖掘运输潜能,沈阳铁路局已经组织通霍线-大郑线已经开行煤炭重载列车。目前开行的煤炭重载列车有两类,一类为整列式重载列车,另一类为组合式重载列车。 大郑线是客货混跑的线路,本线自开行煤炭重载列车以来,沿线车站均不能接发煤炭大列。5000t以下的列车及空车均要会让重载列车。因此,部分车站线路要满足重载整列牵引10000t时,到发线有效长应改为不小于1700m。 2大郑线现状 2008年完成了新立屯至通辽西的增二线改建工程,至此南大郑线仅剩大虎山至新立屯段 为单线,本次工程将实现南大郑线全线复线贯通。改造完成后全线运输能力整体提高。为解决煤炭大列与常规列车的会让问题,本段线路合理设置大虎山站、八道壕站能接发万吨重载列车。大虎山为区段站,八道壕站为新建中间站。 3站场改造方案探讨

列车司机安全驾驶规定

列车司机安全驾驶规定 一、列车司机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1、列车司机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学习和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与运行规则,严格按照安全制度、行车规则执行乘务驾驶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实体,必须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人去完成各种行车任务,列车司机作为一线的列车操作者,必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要具有严格遵守规则的素质才能确保运行正常进行。通常把富有纪律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列车司机看作保证安全行车的基本因素之一,在人与技术设备的有机联系中,人是主要的方面,再精良的设备、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对国内外历次事故的分析与调查都表明,由于人为失误造成事故的比例高于技术缺陷造成事故的比例。因此,行车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和遵守安全规定是十分重要的。 2、列车司机必须掌握列车的基本构造、性能,具有一般的故障处理能力,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场等基本设施情况,包括必须明确驾驶区段、站场线路纵断面情况。 列车司机必须对列车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主要表现在对操纵列车技能的掌握和对主要部件构造、性能的了解方面,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自己具备处理故障的能力。在列车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情况具有经常性,特别是有关功能性的故障出现较多,所以能够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实际上已经成为判定列车司机技术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名列车司机的技术业务水平还表现在对线路纵断面的熟悉程度方面,并在驾驶技术上得到具体体现。所谓线路纵断面,一般是指线路中心纵向垂直断面,它表示地形、状况、线路坡度、线路长度、里程、标高及线路周围情况等。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较好地掌握了线路纵断面状况后,就能得心应手地驾驶列车投入运营,应付各种运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鉴于列车司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了列车司机上岗值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司机必须考取政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证,并通过公司上岗证考试;其次是脱离驾驶岗位6个月以上,如再需驾驶列车必须对业务知识和安全运行知识等进行再培训与考核并且合格;对司机的纪律性和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要由相关管理部门做出鉴定。符合以上几个必需条件时

浅谈列车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浅谈列车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浅谈列车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轨道列车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大发展的背后是高能耗的代价,因此在当前能源紧张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势下,有必要对列车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本文即分析了我国列车空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了列车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措施。 关键词:列车空调;节能;变频;新风;制冷 中图分类号:TM925.1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列车空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列车空调的现状 目前,我国空调列车普遍采用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近几年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空调机组基本上能满足夏、冬两季的供冷和供热要求,为旅客提供了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但是,很多长时间乘坐空调列车的旅客经常会出现头晕、气闷、喉咙干燥等不反应,因此降低了旅客对乘坐空调列车的满意程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列车空调的舒适性还不够好,需进一步提高。另外据相关材料显示,在不同客室温度下,新风带来的显热和潜热占冷负荷的百分比为22.3%~36.0%。由此可见,新风带来的显热和潜热占了空调装置冷负荷的很大一部分,列车空调的节能潜力还很大。因此,舒适性列车空调系统及其节能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我国列车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 1、列车通风系统设计不当 列车空调系统的送风末端多采用散流器、孔板送风或者侧送风。并且目前很多空调列车通风量设计各不相同,风量较大的空调列车容易造成微风速超标,而风量较小的制冷效果又不好,达不到车厢内的温、湿度要求。 2、列车室内温、湿度控制不当

在很多空调列车的运行过程中,白天和夜晚、人多和人少时的送风量及送风参数基本不变,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造成旅客普遍反映白天车内外温差大,而夜间车内又较冷,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3、车厢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这除与列车运行区间温度变化、车体的气密性能、车体材料的热工性能以及旅客上下车流动情况有关外,与空调实际的运行效果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卧铺车厢内上冷下热的现象尤为突出。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和吹冷风感极大地影响了空调的舒适性,同时造成能耗的严重浪费。 4、新风量不足 很多长期乘坐空调列车的旅客经常会感到头晕、气闷、喉咙干燥等不良反映。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车厢内新风量不够,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偏高而引起乘客胸闷和头晕等症状。 5、空调系统能耗大 我国目前使用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耗电量很大,每列客车均需配有专门的空调发电车以满足空调系统运行所需要的电力。 列车空调系统的要求及其实现 (一)列车空调系统的要求 我国列车空调参数要求为:夏季室外气温35℃时,车内应为23℃~27℃,最高不超过29℃,相对湿度为60%~70%;冬季室外气温- 15℃时,车内应为18℃~20℃,相对湿度30%~40%;并要求每位旅客应有20~25m3/h 新鲜空气,风速在0.2m/h左右,含尘量不大于1mg/m3,还要求尽量降低噪声,振动等有害因素。 列车空调系统只有满足铁路旅客列车空调参数要求,并且充分发挥各参数在提高空调舒适性方面作用,才能使列车空调系统成为真正的舒适性列车空调。因此,舒适性列车空调系统还要求充分发挥各参数在提高空调舒适性方面作用: 送风温差和风速不宜过大,车厢内空气温度分布均匀,气流分布均匀,有足够的新风量并且有较高的换气效率和通风效率;合适的送风方式以减少扬尘等。总之,舒适性列车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1)

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新技术的应用(1) 线的概况。结合大秦线的具体特点,从机务设备、车辆、通信信号、站场及装卸车点、工务设备、供电系统和安全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介绍了大秦线开行重载列车的新技术。 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8O年代以后,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铁路的广泛应用,机车、车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与电空制动以及线路等方面的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发展,重载列车的牵引重量也有很大提高。目前,国外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一般为1~3万t.我国在大秦线已开行2万t列车,列车编组为210辆C80型货车。大秦线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全长653km,是我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列车的双线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运煤专线,成为我国北路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大秦线与京承、京秦、津山、迁曹等多条干线接轨,地形复杂、山区多、隧道长、站间距离大,重车线最大上坡道为4,最大下坡道为l2。(化稍营至涿鹿、延庆至茶坞2段为长大下坡道),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共设有23个车站。2004年、2005年、2006年大秦线相继进行了接触网和站场的2亿t扩能改造施工。改造后大秦线有11个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2800m,可接发2万t列车,有3个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1700m,可接发1万t列车。目前,大秦线全部开行1万t和2万t列车,在开行重载列车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机务设备 1.1机车采用大功率机车,轴重为23t/25t.机车装设:2000监控装置、无线通信平台(车机联控)、400K+400M电台(用于机车之间联系)、列尾控制盒、LOCOTROL控制设备(开行组合列车)及配套设备(800MHz电台、OCU设备、CCB2制动机等)、E级钢车钩及尾框、大容量胶泥缓冲器、自动过分相装置等。单元机车采用双机重联。 1.2机务段整备场改造为具备整备双机的能力,检查坑长为80m.配设重载机车设备的各种检测设备及维修基地。制定各种重载列车的操纵办法及编制操纵示意图。制定重载列车的安全救援预案,建立重载乘务人员培训基地。 2.车辆 2.1采用新型车辆采用新型轴重25t的铝合金、全钢C80型及部分C76型专用敞车,C70通用敞车逐步替代C63A型车辆。重载车辆的技术性能如下:轴重为25t(包括(C76、C80型车辆),载重7580t;车体采用铝合金、不锈钢和耐候钢等材料;钩缓装置装用16、17号E级钢车钩(最小破坏强度3500kN),在c.型车组内装用牵引杆装置;在制动装置中,重载车辆空气制动机以120型阀为主,C80型车辆装用1201型阀;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以KZW一4型为主;转向架均采用交叉支撑装置或摇动台摆式机构,部分转向架还应用了副构架结构。 2.2完善车辆系统信息化应用管理完善车辆系统信息化应用管理,充分发挥铁路信息化工作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作用。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建立了铁路货车信息技术管理系统(HMIS)和车号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