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白居易讽谕诗的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论文白居易讽谕诗的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论文白居易讽谕诗的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论文白居易讽谕诗的语言分析

白居易诗一向被称为“浅切”(李肇《国史补》卷下)、“俗”(苏轼《祭柳子玉文》,《东

坡前集》卷三五),甚至有“老妪能解”之说(惠洪《冷斋夜话》)。这些评论和传说都是就白诗的整体印象而言,而且有夸大贬斥之意。“老妪能解”更明显出于宋人臆造,与白诗的实

际情况完全不符。白诗按照作者本人所划分的类别,其语言运用和风格也存在着一定区别。其中,在语言斟酌上用力最多的,当属讽谕诗和长篇排律(当然,与白居易的艺术天性更

为吻合、写得最为优美的应该是《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写得比较随意的,

则是闲适诗和其他律体诗。

讽谕诗按诗体原分为两部分:“古调诗五言”和“新乐府杂言”,被作者本人分别编入

《白氏文集》的卷一、二和卷三、四(1)。讽谕诗被作者视同谏章,“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集》卷四五),其直接言说对象为

君主和整个官僚阶层,由作者赋予了这样严肃的意义,在语言运用上当然不可能十分随意;除了体现作者的言责和思想外,还必须能够体现合于作者词臣身份的远高于一般水平的文学修养,在文采上至少不能输于其他文人诗作或章奏表状,此外还要合于官场交际和政治话语的规范 (2)。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它的政治和文学效果。

讽谕诗的用典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语言运用提出过明确要求:“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全篇其实都是言必有据,这里提出的质、径、直、切四条标准都有来历,其涵义与所谓“俚俗”绝不相同。《荀子?性恶》称:“少言则径而省。”《论衡?正说》有所谓“径直之文”。《汉书?司马迁传》称司马迁有良史

之才,“辩而不华,质而不俚”(3)。《文心雕龙?明诗》称古诗“直而不野”,“怊怅切情”,《体性》赞赏“辞直义畅,切理厌心”,《比兴》谓“比兴虽繁,以切至为贵”。根据以上典据,可知“质”的意思是质实、真实,“径”的意思是不费言、不迂曲,“直”的意思是坦直真率,“ 切”的意思是表达(包括运用比兴等手法)真切易晓。这四条标准都是就文人创作传统

而言,并且以某些经典作品为典范。它所排斥的,仅仅是文人创作传统中的另一类华丽、空洞、繁缛、迂曲的风格;不但不排斥典雅庄重的风格,相反,恰恰要以它的方式努力达

到这一风格。此外还应注意,《新乐府序》所言还不能涵括讽谕诗中的另两卷五言古诗,五言古诗中由于包含大量兴寄体作品,其风格当然更显得古雅典重。

这种风格要求直接体现在讽谕诗的修辞和语言选择上。与人们可能有的“俗”的印象相反,讽谕诗中大量使用了来自经、史、子及前代诗文的典故和书面成语。有些作品为追求特定效果,几乎句句有经典来历,如《贺雨》。当然,《新乐府》中也有少数作品几乎不使用典故,如《卖炭翁》、《阴山道》、《紫毫笔》。但这样的作品数量极少,不能代表

讽谕诗的总体情况。以下是对讽谕诗中五言古诗与新乐府杂言两类作品使用典故(事典)和

书面成语(语典)情况的统计结果:

五言古诗,共122篇2894句。使用典故或引用经典完整思想的,为177例;其中

《左传》9例,《论语》9例,《庄子》5例,《战国策》5例,《礼记》15例,《史记》32例,《汉书》16例,《晋书》7例(其他略)。下面给出《左传》的用例:

《杂兴三首》:楚王多内宠。(昭七)吴王心日侈。(哀元)伍员谏已死。(哀十一)《赠

樊着作》:虽有良史才。(宣二)《感鹤》:况乘大夫轩。(闵二)《赠内》:冀缺一农夫。(僖三十三)《寄唐生》:功高虞人箴。(襄四)《寓意诗五首》:白水指为盟。(僖二十四)《答桐花》:雄鸡自断尾。(昭二十二)使用其他书面成语的,约930例(4);其中《诗经》77例,《尚书》25例,《周易》23例,《礼记》37例,《左传》40例,《论语》29例,《老子》15 例,《庄子》29例,《楚辞》29例,《史记》39例,《汉书》35例,汉代文(赋)约40例,古诗20例,六朝诗约140例,六朝文(赋)约90例(其他略)。下面

也给出《左传》的用例:

《贺雨》:遂下罪己诏。(庄十一:禹汤罪己。)慈和与俭恭。(昭二十八:慈和遍服

曰顺。)已责宽三农。(成二:乃大户,已责。)皇天与后土。(僖十五:君履后土而戴皇天。)《读张籍古乐府》: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僖二十四:言,身之文也。)《凶宅》:一兴八百年。(宣三:卜世三十,卜年七百。)《题海图屏风》:鲸鲵得其便。(宣

十二:取其鲸鲵而封之。)《月灯阁避暑》:无如出尘嚣。(昭三:湫隘嚣尘。)《哭刘敦质》:如何天不吊。(哀十六:旻天不吊。)《杂兴三首》:楚王多内宠。(闵二:内宠并后。)奸邪得藉手。(襄十一:苟有以藉手。)《折剑头》:疑是斩鲸鲵。(宣十二:取其鲸

鲵而封之。)《感鹤》:委质小池内。(僖二十三:策名委质。)《悲哉行》:身不擐戎衣。(成十三:文公躬擐甲胄。)《紫藤》: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昭元:是谓近女室,

疾如蛊。)《采地黄者》:持以易糇粮。(宣十一:具糇粮。)《薛中丞》:再使秉王度。(昭十二:思我王度。)《夏旱》:悯然望岁者。(昭三十二: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丘

中有一士》:每选隙地居。(哀十二:宋郑之间有隙地焉。)《寄隐者》:当国握枢务。(襄十九:郑人使子展当国。)《大水》:自觅锥刀利。(昭六: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续古诗十首》:昼居不逾。(僖二十二:见兄弟不逾。)不察心无瑕。(闵元:心苟无瑕。)上有和鸣雁。(庄二十二:和鸣锵锵。)《重赋》:浚我以求宠。(襄二十四:谓子浚

我以生乎?)《不致仕》:年高须告老。(襄七:晋韩献子告老。)《买花》:上张幄幕庇。(昭十:私具幄幕。)《赠友五首》:由兹六气顺。(昭元:天有六气。)待君佐邦柄。(哀十七:国子实执齐柄。)待君秉利权。(襄二十三: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宽猛政不一。(昭

二十: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读史五首》:祸患如丝。(隐四:犹治丝而之也。)明则有刑辟。(昭六:不为刑辟。)《和思归乐》:获戾自东洛。(昭三:唯惧获戾。)《和

阳城驿》:誓心除国蠹。(襄二十二:国之蠹也。)决死犯天威。(僖九:天威不违颜咫

尺。)《答桐花》:受君封植力。(昭二:宿敢不封殖此树。)《反鲍明远白头吟》:各有能不能。(成五:且人各有能有不能。)《青冢》:一掬沙培?。(襄二十四:部娄无松柏。)同侪倾宠幸。(僖二十三:晋郑同侪。)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词,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高三作文议论文:诗酒人生

高三作文议论文:诗酒人生 日子在平淡中流逝,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在清汤寡水的日子里把生命过得生涩而又毫无色彩。也许是活得过于现实,总觉得活得没劲,活着没意思。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下联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横批是“活得像人”,才深有感触和恍然大悟。原来日子也可以这么过。 学会过日子,把单调的日子过得生动活泼些,在乏味的日子里掺入“诗酒花”就丰富多彩了。唐代诗人李白正是个能把日子过得鲜活而又灿烂的人。他也窘困,他也寂寞,但他能对酒当歌,举杯邀来明月,静夜中竟有“三人”与他对饮;又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中华古国是酒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诗一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和酒是神州沃土上盛开的艳丽的并蒂莲。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对李白作过精彩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集酒仙、诗仙和醉圣于一身的李太白,是中国诗人的典型。

在李白的传世佳作中与酒有关的诗句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乘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那元参军》) 平台为客忧思乡,对酒遂作《梁园歌》。(《梁园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我醉君复然,醉然共忘机。(《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好一个在这欲醉非醉中舒畅快乐的时刻,人们都忘却了世间的巧诈烦忧,如此一来再苦的日子也充满了欢乐。 有人说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且我辈乃是凡夫俗子,岂能仿效之。当然你如果智商不敌而且又有钱,日子还过得充满阳光,我深表仰慕和为你祝福。可现实就是现实,人生很难有人有过人的本领挣回金山银山。但即使你真挣回了金山银山,也并不见得就真的幸福快乐,人生传说有108种烦恼,更别说是人生的三大不幸(幼年丧

白居易的讽谕诗对于当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讽谕诗 摘要: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中唐时期,宦官专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白居易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生活的疾苦。他的诗,尤其是他早期的那一系列讽喻诗,在进行讽谏的同时更是深刻的揭示了朝廷官员的巧取豪夺,地方官吏的进奉邀宠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悲惨以及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原生态。 关键词: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讽喻诗 在我国古代的诗歌史上,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成千上万的诗人相继出现,他们以各有特色的诗篇从多方面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这众多的诗人当中,白居易便是最杰出的代表。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数量上比其他任何唐代诗人流传下来的都要多,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生活也较为广泛,较为深刻。但以前的研究有的认为白居易的诗歌宣扬佛家的出世和道家的无为的思想有的认为白居易是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上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难免有奉承皇上,歌功颂德之嫌。①例如他曾说“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就体现了他思想的局限性,然而在那样的时代中,像他那样不肯只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把老百姓撇在一边,也算是难得的了。况且他的一系列诗作,尤其是他早期的那些讽喻诗,在讽谏的同时更是深刻得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所过的悲惨的生活,赋税的沉重,地方官吏的进奉邀宠,朝廷官员的巧取豪夺,他们所过的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敢于直指当时的不合理的制度,敢于对此进行无情的抨击和揭露,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鲜明得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和他进步的政治主张。 一、社会现实激发创作灵感 白居易的诗歌能够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和他自身的遭遇以及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看白居易的生活环境,那是我国诗歌史上所谓的中唐时期,曾经集中和统一的封建王朝正走向衰败,宦官专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封建统治集团正处于分崩离析,即将瓦解的前夕,中间虽然也有一两个皇帝希图“中兴”无奈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没落的命运。而在对待人民方面,可以说是剥削更加残酷了,甚至有了更多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人民饱受煎熬,到处是黑暗,到处是混乱,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真正正直的诗人的出路在那里? 在这样动荡的社会里,白居易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在白居易十一二岁的时候,藩镇割据的战争烽火迫使他不得不逃难,和广大人民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朱陈村诗》),便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中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他自己的家也在战争中发生变故,在下面这首七绝中充分得表现出来了: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离散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②战乱期间兄弟姐妹都漂落异乡,他自己也尝到了这样骨肉离散的痛苦。而从他家庭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充分的体现社会不安定的程度,“时难年荒”,“骨肉离散”也应该是非常普遍的吧。而这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也决不止白居易一家一姓吧!更贫穷更苦难的人民也更是大有人在

议论文特点及试题

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所谓议论文“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 二、议论文的考点分析 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A、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地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要记住: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此考点的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 (1)、论点提出的方式: ①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要注意文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③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此种方法。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这种文章阅读难度较大,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在中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④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种文章的中心论点。 (2)、找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除了在位置上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4、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5、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的名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1、《大林寺桃花》描写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 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谪仙”李白 诗酒人生 悲情人生2

论文提纲 “谪仙”李白——品诗悟人生 李白的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他擅长表达胸中炽热的情感,突出表现自我的傲岸豪迈的性格,如大河奔流般表现自己的悲伤愤怒、希望和失望,但他并不快乐,他的人生是悲情人生。 一、豪迈奔放的浪漫特质 李白诗歌最具鲜明的风格特点是:是喷发式的,他感情的表达往往是一泻千里、喷涌而出的,表达的豪迈中隐隐有一种苦闷和哀愁。风格即是人,他的诗风恰好是他性格体现,他要冲决束缚追求自由,因为胸中有豪迈奔放如火焰般的激情,这种激情无处宣泄,只好在他的诗里自由挥洒,于是造成就了他浪漫奔放的诗风。 二、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 李白的诗让人联想到自由的激情,他的诗处处有激情。他向往雄壮有力的事物和广阔天地,他想冲破羁绊,远离世俗,神游天地。然

而他的人生不如意。从他的诸多诗中我们都能看到一颗自由奔放,激情飞扬的诗心。在诗中他的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展露无疑,他心无羁绊。也许他不甘心走放情山水这条路,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不得志,他只能把这种失志寄托在诗里,他的诗就是他自由精神的充分展现。 三、豪放不快乐潇洒露悲情。 李白极具才华,有远大的政治报负,却得不到重用。可以说,他是失望的,他是愤慨的。他只能在诗和酒中得到释放,得到解脱。他想喝醉,然而酒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苦闷、更大的失落;只能是对生活的更彻底的失望。所以他只是在醉酒之下狂歌且舞。他想喝醉以后便忘记一切,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慨都发泄出来,然而现实的残酷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刺痛。尽管我们都能看到了李白的潇洒飘逸、狂放不羁,可他的背影是落寞的,步伐是孤单的。他从不掩饰自己,那悲怆,那人生的失意只能到诗中、酒中去释放,去解脱。 李白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幕悲剧人生,只不过他悲伤,却不沉沦;借酒浇愁,却并不醉生梦死;李白的一生也是单纯的一生,快乐简单;李白的一生是梦想主义者,可现实让他失望。李白不懂得人情世故,他还没有被俗世的污浊侵染。他的生命中还保留着那种朴质无华的天性和那种可爱的纯情,但黑暗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让他陷入极大的失望之中。 总之,李白的一生洒脱、浪漫,他的诗歌把自己的傲岸豪迈的自我性格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悲伤愤怒、希望和失望却是他人生的主

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赏析翻译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唐代 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 师年三十馀,白皙好容仪。专心在铅汞,馀力工琴棋。 静弹弦数声,闲饮酒一卮。因指尘土下,蜉蝣良可悲。 不闻姑射上,千岁冰雪肌。不见辽城外,古今冢累累。 嗟我天地间,有术人莫知。得可逃死籍,不唯走三尸。 授我参同契,其辞妙且微。六一閟扃鐍,子午守雄雌。 我读随日悟,心中了无疑。黄芽与紫车,谓其坐致之。 自负因自叹,人生号男儿。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 高谢人间世,深结山中期。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 炉橐一以动,瑞气红辉辉。斋心独叹拜,中夜偷一窥。 二物正訢合,厥状何怪奇。绸缪夫妇体,狎猎鱼龙姿。 简寂馆钟后,紫霄峰晓时。心尘未净洁,火候遂参差。 万寿觊刀圭,千功失毫厘。先生弹指起,姹女随烟飞。 始知缘会间,阴骘不可移。药灶今夕罢,诏书明日追。 追我复追君,次第承恩私。官虽小大殊,同立白玉墀。 我直紫微闼,手进赏罚词。君侍玉皇座,口含生杀机。 直躬易媒孽,浮俗我瑕疵。转徙今安在,越峤吴江湄。 一提支郡印,一建连帅旗。何言四百里,不见如天涯。 秋风旦夕来,白日西南驰。雪霜各满鬓,朱紫徒为衣。 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寻君又觅我,风驭纷逶迤。 帔裾曳黄绢,须发垂青丝。逢人但敛手,问道亦颔颐。 孤云难久留,十日告将归。款曲话平昔,殷勤勉衰羸。 后会杳何许,前心日磷缁。俗家无异物,何以充别资。 素笺一百句,题附元家诗。朱顶鹤一只,与师云间骑。 云间鹤背上,故情若相思。时时摘一句,唱作步虚辞。这是一首关于:的诗 翻译 赏析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宋人周必大指出:

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一、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用太细致。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5.语言生动表现为: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表达方式:描写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二、语言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题型: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加点词在句中是xx意思,删去后就变成xx意思,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A.动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准确(或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去掉,就…… B.形容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去掉就…… C.副词: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强调了(或突出了;或从范围上限定了)……;如果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或根据语境分析)。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经常被考查到的几个副词:都,往往,非常、只有等。 真题解析 1、“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 ..........,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中的加点部分能 否删去?为什么? 答:(1)不能;(2)因为加点部分说明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只限于某种情况,如果删去,就变成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2、“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1)不能;(2)因为加点部分限制了他们的灵感不是容易得到的,如果删去,就变成什么情况之下都并非有灵感,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3、“寻求真理的唯一 ..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唯一”表明只有一个途径,没有其他的,如果删去,就变成还有其他途径探求真理,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李白的诗酒情结

李白的诗酒情结 仲伟玉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一生中与“酒”相伴,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歌,他的诗与酒往往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的诗歌始终洋溢着一种浓郁的酒香。 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痴迷了几代豪杰,“举杯邀明月”的意境,醉了整个世界。李白一生爱酒,就如热爱诗歌一样。他的诗词沁满酒的浓香,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又如《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在以上李白的诗歌中,都溢满、荡漾着酒的醇香。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李白被后世尊为诗仙,而此《将进酒》一诗,则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

白居易全面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

白居易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诗

白居易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诗 摘要: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在 他的一百七十三首讽喻诗中,有一些是以植物为题材的诗歌。它们或 借植物来讽喻社会现状;或借植物喻古讽今;较多的则是以植物比喻 一类人。这些诗就艺术成就而言不算是上乘佳作,但它们给我们刻画 了当时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植物 一、概述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他给自己 的讽喻诗所下的概念,见于《与元九书》中:“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在白居易的一百七十三首讽喻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植物为题目的。这 一类诗一共有二十三首。它们分别是:《云居寺孤桐》、《京兆府新 栽莲》、《白牡丹》、《紫藤》、《杏园中枣树》、《文柏床》、 《庐山桂》、《湓浦竹》、《东林寺白莲》、《答<桐花>》、《和<松树>》、《有木诗八首》、《涧底松》、《牡丹芳》、《隋堤柳》、 《草茫茫》。其中,《草茫茫》虽以植物为题,但只是以“草茫茫” 起兴,并非以之为题材。所以,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材 的诗共有二十二首。在这二十二首诗中,以树为题材的有《云居寺孤桐》、《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 《和<松树>》、《有木诗八首》、《涧底松》、《隋堤柳》等十六首。剩下的六首则是以花藤为题。 二、分类 这二十二首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植物来讽喻一种社会现状;另 一类则是以植物来比喻一类人。

(一)以植物讽喻社会现状 以植物来讽喻社会现状的有两首——《牡丹芳》和《隋堤柳》。《牡 丹芳》从诗的开头到“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 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都是描写牡丹的国色天香;正因为如此,“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而这种现象,“三代以还文 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作者 所讽刺的,正是这种“重华不重实”的社会现状,他期望的是“少回 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但是当时的上层社会却偏爱牡丹这种名贵花卉,且互相攀比;对 于农作物却毫不关心。诗中虽然有“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 无人知”,但若不是皇室也对牡丹情有独钟,怎会有如此的社会影响。作者如此说,也只是为了能委婉地提出谏言,不要触了皇帝的逆鳞罢了。 《隋堤柳》和《牡丹芳》有所不同,与其说它是讽刺社会现状,不如 说是借古讽今。诗的最末句“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也 说明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借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旧事来告诫当朝皇帝 不要重蹈覆辙。试想,若是当时的皇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作者又何 必写下这首讽喻诗。所以说,它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可 以与《牡丹芳》放在一类。 (二)以植物喻人 以植物来比喻人的则有二十首。根据这些植物所比喻的人的特征:贤者、小人和介于二者之间才干较为平庸的人,这些诗又可以分为三部分。 1.以植物喻贤者 以植物比喻贤者的诗有十一首:《云居寺孤桐》、《京兆府新栽莲》、《白牡丹》、《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东林寺白莲》、《答<桐花>》、《和<松树>》、《涧底松》。

议论文的语言

【考点聚焦】议论文的语言 ●河北真题 1.(2008年《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 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第四段原文: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答案: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工夫。 2.(2009年《读书杂谈》)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 出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删去。“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常见考查方式 1. ●阅读方法解密 词句理解要把词句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联系上下文领会其含义。语言品析,要牢牢把握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 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 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 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精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 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诗酒人生作文800字

诗酒人生作文800字 酒,观之如西湖之水——清纯浓郁,闻之如兰桂之息——沁人心脾,难怪古人云:酒不醉人人自醉。人们喜爱饮酒,而诗人为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人会对这位寄情山水田园的诗客感到陌生,他不但诗写得妙,而且酒也饮得出色,于田园中躬耕自乐,再于凉亭中品酒写诗,陶潜因此得以在不安的社会里活出恬淡。“樽中一杯酒,篱下诗两首”,陶潜总是把酒香注入诗魂里。品他的诗犹如品葡萄美酒,幽香醉人。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相对于陶潜的独酌,杜甫则更喜欢与友人共饮美酒。酒于杜甫是一种解脱。生活在山河破碎的时代,杜甫心欲碎,忧愁几乎冲破胸口。是酒,支撑着他,又是酒,折磨着他。于国的忧思,他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来让自己忘却现实,借诗来抨击丑恶世态,给自己构建心之圣地。品他的诗犹如品烈酒一般,能警醒人。 古之英雄,于酒最狂热的莫过于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人们只知李白为“诗仙”,却不晓其亦为“酒仙”,但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还。天子呼来不上殿,自称臣是酒中仙”。人们不解正是“酒仙”造就了“诗仙”太白。于酒,李白是刻骨铭心的那种爱,因为酒,李白丢了仕途,丢了一切甚至生命。而唯一未丢的只

是诗。“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少年李白文武双全,父亲寄了很大希望,可谁知仕途之门总是向他紧闭着。现实中施展不了抱负,李白毅然选择在酒中寻、诗中找。是酒,塑造了飘逸的李白,又是酒,吞噬了无敌的“诗仙”。李白的诗中既有现实,更有理想;既有快乐,更有忧思。品他的诗,尤如品鸡尾酒,能尝到百味人生。 一杯酒,一首诗。诗人在写诗的同时,把酒的馥香注入诗中。因为酒,诗能醉人;因为诗,酒更迷人!

试述白居易的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

白居易的诗歌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各种类别的诗各具特点,大体反映了白诗的基本面貌。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讽喻诗是最具价值、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讽喻诗内容上主要是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在唐代诗人中,很少有人像白居易这样对下层人民的痛苦,特别是农民的痛苦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说,杜甫因其经历遭遇和时代特征主要关心人们的战乱流离之苦,那么白居易却看到了唐代社会平静外表下掩盖着的深刻矛盾。从早年面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光天”的农夫,到《观刈麦》所写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及《轻肥》中所描写的因为大旱导致衢州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这些都表现出了诗人对民生和百姓的关注和同情。其次,讽喻诗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们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诗人进一步在诗中揭示导致农民痛苦的原因主要是苛重的税赋以及官吏的贪暴,以及在皇帝名义下进行的各种巧取豪夺,如在《杜陵叟》中诗人对于九重天子不关心农民疾苦的进行强烈反讽。表达了诗人对残暴统治者的极大愤怒。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的,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代表作有《新乐府》《秦中吟》。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白居易写闲适诗,是为了“独善”,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是诗人为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做出的感叹。它在《长恨歌》中描绘了一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男女真挚爱情的赞美肯定。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导语:诗词歌赋本是古代学者用来抒发自身感情、调节生活氛围所作。白居易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既有利于对唐朝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现代学者对其艺术特色的学习及参考。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仕途上,其官至翰林学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其许多诗词歌赋被列入《唐诗三百首》,以供后人学习和背诵。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

酒诗

描写酒的诗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新丰主人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温移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宦游各地,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白鍠长于五言诗,有诗集传世;白季庚为官清廉,多有政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属河南省)。母陈夫人粗通诗书,"亲执诗书,昼夜教导"。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从祖弟白敏中都及进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随父亲在中原一带度过的,正遇上叛军作乱,十一、二岁以后避居越中。十六岁北返长安,曾以诗文投谒当时名土顾况,很受赞扬。大约十七、八岁时,就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名篇。二十九岁在长安进士及第,三十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及第后授周至(今陕西)县尉。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三十六岁入朝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他积极参与朝政,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权贵。元和十年(815),他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长庆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这年冬天,自己编定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诗与文),并制序。敬宗宝历元年(825),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此时他体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此后虽一度入朝作秘书监(官职较高,但只管理国家图书),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闲官)分司东都,回到洛阳。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七十五岁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绍兴年间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诗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是近年来较重要的笺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四十二岁贬江州前,以儒家为主导,积极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后道、释为主导,"知足",信"命定",求适意,"独善其身"成为生活信条。后半生做官信奉两条原则: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党争);无为而治(半官半隐)。最终皈依佛门。 他前半生的文学主张很著名。《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寄唐生》诗云:"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文学要吟咏性情,愉悦心意。他第一次编《白氏长庆集》时,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如)、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前三类皆古体,近体皆入第四类。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