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间青花与民俗文化

谈民间青花与民俗文化

青花,属釉下彩装饰,它是以钴料为着色剂,在洁白干燥的瓷坯上,用毛笔勾画出各种图案,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进入高温窑锻烧而成。青花瓷的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制瓷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国家,先人曾留下不少优秀民间艺术遗产。民间青花瓷器中是这优秀民间艺术遗产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在世界艺术之林散发出“瑰丽”光芒并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民间青花植根于民间,常常与劳动者日常劳作、生活、民俗及文化保持深厚的联系,反映了劳动者各时期的生活历程和面貌,反映了民间的质朴审美观念。

民间青花装饰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与其它美术绘画不同,它是在生产工艺过程、颜料性能、适用要求和造型形体中迸行画面装饰或创作,使之在立体造型上达到视觉美。如清代一个缸子,腹部画一块石头、一组兰草和一枝花卉,三个形象总姿势分别向上,错落有致又与缸子立体形态相吻合;再加上肩部画些整齐而低垂的二方连续图案,构成整个图案的完整性又凸现画面的多样性,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它,达到移步换境的感受。从古人留下的作品看,古代瓷匠们熟练地把握陶瓷装饰在造型上规律,熟知装饰结合造型所形成立体、多角度视觉美的特征。民间青花尽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但它又与其它美术不同,它的实用性和物化性相当大。因此它必须把它放在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掘其总体特征,探求它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史的独有贡献,我们常常从人文科学、文化学、民族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得到借鉴。

民间青花的实用价值,它总是与民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连在一起,从人们生活出发而进行创造。同时,以省工、省料、省时、多产、多销的特点打入市场。在造型上以朴素、单纯、简洁之美取胜。民间青花装饰上结合造型,以型布饰,一般以朴素、简练的

装饰风格取胜。如青花大盘里画上几笔简单的线,把鱼儿勾勒出如此生动活泼;又如大碗画上几笔兰草,就和老百姓吃饭的心情融会起来。民间青花的图案都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数纹样都是劳动者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它是物质和精神相融一体艺术品,也是民俗文化的体现和标志。

民间青花包含着深刻的民俗观念。如明代后期青花瓷器,许多都是瓷匠们从日常生活中摄取剪裁出的小景,寥寥几笔的一枝梅花、榴花或牡丹上,添上一只栖息枝头引吭高歌的小鸟;在荷池一角或沙汀一隅,又画上游禽一对,飞雁数只,突使画面充满生气,仿佛听到啾啾鸟鸣,看到游禽嬉戏,情致之中得到享受。青花瓷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是由于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是瓷匠们以物寄情以画抒情之使然。瓷匠们有时引“书法”入青花之地,正如人们所向往、寓意吉祥的“福”、“寿”、“喜”等,以书法独有的风格展现出来。如嘉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就是别有一格民伺风俗画。"婴戏"又是民间风俗画表现一个主题。在明清青花画上留下不少从各个角度去描绘儿童生活的作品,画面生动活泼、逗人喜爱,常见有捉迷藏图、放风筝图、斗蛐蛐图、玩花灯图、蹴鞠图、习武图、对奕图等等。画面大都安排在古典园林中,有动有静,章法分明,画面的儿童描绘得极其逼真传神,孩子们行乐玩耍的场面跃然“瓷” 上,纯真自然,亲切感人。再如,“舞宛闲婉、曲有姿态"古代舞也是经常表现的一个主题。每当春种秋收、祭祀天地、婚丧嫁娶,人们都要讴歌起舞、尽情渲泄。如元"翩翩起舞图(杯)”,画面就是一个相貌丰盈的仕女,坦胸束腰,长袖飘舞,跃足轻旋,动态虽不大,却仪态雍容、富有委婉绰约的女性美,是一幅难得的元代伎乐舞蹈的真实写照。这些画能有这样强的生命力追其根原因,在于瓷匠们蹲在民间,对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和物的体验较深,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写真能力,将其一笔一划忠实描绘不来,正因为它是原始写真的,所以才真切感人深受喜爱。

民间青花的作品与民俗活动保持深厚联系,题材极其丰富,除花

卉、禽鸟、鱼藻、婴戏、人物、山水外,民间喜闻乐见的演义、小说比比皆是。青花瓷用笔工整,花纹繁绔,意境凡俗,讲究吉祥。那时,土生土长的青花瓷画,大多出自无名的制瓷工匠之手,它的植根于民俗文化的土壤,并充分吸取了文人画艺术中可借鉴的因素,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技法形式上兼收并畜,更主要是内在气质的交融,在摹拟自然的基础上舍粗取精,进行一番苦心经营的美化,它既注重笔墨,而且亦偏重意境的探索,尽力做到集众家之长,因此它有着无穷的趣味和活力。民间青花和民俗活动有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历史上,就艺术门类来说,只有民间美术具有这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民间青花艺术吸取民俗文化内涵,使自身具有民俗文化的价值。

民间青花是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它研究越深越能显现其文化史上的价值。這里既包含着广大民间群众在历史的理想、愿望、民俗心理、审美情趣和艺术传统,也包含着民族心理与传统生活基础上的文化精神与历史踪迹,只要进行广角的审视和多维探究,民间青花中多方位的文化内涵,必将会得到充分的宏扬和继承,而且能创作出更新的成果。

因此,民间青花与民俗文化总是紧密相联,息息相关。民间青花的发掘和研究,便会对宏扬民俗文化起积极作用,而对民俗的研究往往借助散落民间残留的或刚刚出土的青花瓷。

本期特评-青花之俗

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而青花瓷也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认为是很具有艺术代表性的瓷器。但是青花的艺术性究竟如何呢?让我们先看看古代著名文人曹昭的看法。因为曹昭是元末明初人,所以他所处的时代青花创烧才没多久。他在《格古要论》中说到:“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意思是说,近来的这段时间看到有青花瓷器和彩瓷,这些瓷器太俗气了,俗得很。可见当时人对青花的态度。为什么曹昭能这么说呢?因为他的父亲曹真隐博雅好古,收藏大量法书、名画、彝鼎尊壶以及古琴、古砚。他幼年随父鉴赏古物,并悉心钻研,鉴定精辟,所以他的审美水平和个人造诣都是很高的。而后他写了《格古要论》,是存世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非常具有权威性。 从青花瓷的尚白尚蓝以及装饰纹案等各个角度来看,都是波斯等少数民族或者外来文化的产物,与传统中国瓷器审美相去甚远。所以才会引发曹昭,孔齐之类的中原人士对青花“且俗甚”的感叹。即便在青花创烧的元朝,除了色目人外,青花瓷并不太受欢迎与追捧。即便是皇家使用的瓷器,也是以白瓷而不是青花为主。今天创下拍卖纪录的元青花数量最多的地方都不在国内,分别是在土耳其的托布卡帕皇宫和伊朗的阿克比尔寺。这就说明了青花瓷在历史上也大量的作为给少数民族和西域国家作为贸易品贸易使用的。 那么青花瓷到底俗在哪呢?我们纵观瓷器的发展,不难发现瓷器越来越艳丽,媚俗化。从一开始的素器画各种纹饰图案环纹福寿纹鱼鳞纹图案到彩,五彩的,珐琅彩,粉彩都趋于庸俗,献媚讨好大众,

成为彻底世俗的东西,越来越繁缛复杂。完全失去了中国宋时期传统瓷器的美。而青花瓷它是来自于民众、用之于民众的普及瓷器,虽然也有一些是为高官贵族特制的产品和一些官窑产品。但是,在青花瓷的发展史中,民间青花瓷是青花瓷的主流,即使是官窑青花瓷,也有着民间青花瓷的特色,因此青花瓷不可免俗。往往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日用品,而非艺术品。和宋瓷完全不同。 宋代的瓷器就很有艺术感,即使是现代人的审美看也完全没有过时,粗鄙之感。宋代是一个以文治国的朝代,再加上宋徽宗本人很高的艺术造诣,所以宋代的瓷器必然比较素雅,含蓄,内敛。宋代不仅遍布南北,而且不同窑口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更是创烧千年以来,举世闻名。青花瓷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直迫的,可以让许多没有任何艺术修养的人瞬间获得青睐。但是随着个人自身艺术造诣的不断增高,才能渐渐品味宋瓷那种朴素,含蓄,高雅的美。就像一杯好茶,需要细细慢慢的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它的芳香。 很多收藏瓷器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看到一件青花瓷的时候,由于色彩的原因视觉效果比较热烈就算本来心情很平静也会容易心潮澎湃,而当面对一件宋瓷的时候,能感受到它那简洁大气却不失温润的气质,静静的看着,就算是比较浮躁的情绪,也会慢慢平静下来。这就是高雅瓷器所能带来的内心感受。而不久前,也就是2012年4月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宋瓷中的霸主——汝窑,拍卖价格是2.0786亿港元,很好的向世人证明了宋瓷的重要性。真正好的东西,

青花文化——赏青花,品国风骨韵

青花文化——赏青花,品国风骨韵 【摘要】中国陶瓷文化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在众多陶瓷品类中,最出类拔萃的非青花瓷莫属,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陶瓷表面装饰的方法,更是由古代历史积淀下来的的传统文化。本文从青花的百科理论、历史文化入手,不仅介绍了青花瓷的装饰特色、时代背景以及收藏价值,更侧重的阐述了青花,这一自古而传的手艺结晶所蕴含的中国风韵。 【关键词】青花瓷;元青花;永乐、宣德青花;国风骨韵 【引言】第一次了解青花瓷,是在看过一部名叫《青花》的电影之后。影片围绕着一对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讲述了一个在三个不同的时空展开的故事,时光交错,身份迷乱,情爱的错觉,人性的扭曲、人生恍如过眼云烟,那沉静中的青花瓷却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永存…… 剧中的杨放扮演了身处三个时代的三个不同角色:箭啸马鸣的元代,杨放是一个执着的制瓷大师;列强凌辱的清末,杨放则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报国无门的留美学子,而到了现代,杨放却是一个内心极其复杂,利欲熏心的伪君子,狡诈,欺骗,却又让女主角青花为之怦然心动……在情感的错觉里,交织出了一段关于元青花的历史。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笔者大概的了解了一些关于青花瓷的知识。 【正文】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青花瓷》 百科青花: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为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胎上绘画,外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1] 此外,青花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的历史巅峰 元青花 虽说从青花瓷的整体造诣来看的,它的历史巅峰始于永乐宣德年间,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突破,还不得不先提到成熟时期的青花——元青花。 元青花,元代的一种青花瓷器,它造型精美雄浑,其纹饰的历史的、哲学的、人文的艺术价值最高。 元代瓷器的两大最基本的时代特征,“铁锈斑”和“苏麻离青”的特点。

青花瓷器与民族宗教1

青花瓷与民族宗教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之一。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与民族宗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诠释了民族宗教的精髓,结合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择吉习俗、祭祀习俗、丧葬习俗、佛教、道教等,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字:青花瓷;民族宗教; 青花瓷造型繁多,造型精巧,釉色美丽,文饰丰富,其中包含了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同时还吸收了宗教因素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本文就试图从器形和纹饰两个方面对青花瓷与名族宗教做一个初浅的论述。 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它普遍存在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包括诸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文学,歌谣谚语,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岁时节庆,婚姻丧葬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产生与史前社会的后期,最初是做梦的现象引起了灵魂的概念,由此推及及其他自然事物,而产生“万物有灵”的概念。民族与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民族是退化的宗教,很多民俗的形成都是受到宗教的影响,使民俗的带上浓厚的宗教色彩,民俗包含了宗教的民间传承内容。 一、青花瓷器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青花瓷器纹饰题材丰富,其中有很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内容,具有浓郁的民俗特点,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的忠义思想,也表达了人们对爱憎好恶情感。元代主题文饰有高士四爱图(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昭君出塞。威迟恭救唐皇,牡丹亭等等。明清常见的主题文饰有八仙故事,群仙朝圣,魁星点斗,三国故事,携琴访友,达摩过江,吹萧引风,刘海戏金蝉,东方朔偷桃,张天师驱五毒等。明代晚期人物故事有竹林七贤,西游记,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清初顺治多出现,三国故事,列国志故事,康熙时有水浒传,三国志,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觚,孟宗哭竹,八仙人物等等,南京博物馆官藏青花人物故事梅瓶,肩部绘青花杂宝缠枝莲个一周,腹部主题文饰绘“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以岁汗三友芭蕉山石等为背景,变体莲瓣纹,垂珠纹个一周。此梅瓶为沐英墓出土,是至正型青花的代表作,被称为元代青花梅瓶之王。 二、青花瓷器与择吉习俗

谈民间青花与民俗文化

谈民间青花与民俗文化 青花,属釉下彩装饰,它是以钴料为着色剂,在洁白干燥的瓷坯上,用毛笔勾画出各种图案,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进入高温窑锻烧而成。青花瓷的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制瓷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国家,先人曾留下不少优秀民间艺术遗产。民间青花瓷器中是这优秀民间艺术遗产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在世界艺术之林散发出“瑰丽”光芒并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民间青花植根于民间,常常与劳动者日常劳作、生活、民俗及文化保持深厚的联系,反映了劳动者各时期的生活历程和面貌,反映了民间的质朴审美观念。 民间青花装饰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与其它美术绘画不同,它是在生产工艺过程、颜料性能、适用要求和造型形体中迸行画面装饰或创作,使之在立体造型上达到视觉美。如清代一个缸子,腹部画一块石头、一组兰草和一枝花卉,三个形象总姿势分别向上,错落有致又与缸子立体形态相吻合;再加上肩部画些整齐而低垂的二方连续图案,构成整个图案的完整性又凸现画面的多样性,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它,达到移步换境的感受。从古人留下的作品看,古代瓷匠们熟练地把握陶瓷装饰在造型上规律,熟知装饰结合造型所形成立体、多角度视觉美的特征。民间青花尽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但它又与其它美术不同,它的实用性和物化性相当大。因此它必须把它放在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掘其总体特征,探求它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史的独有贡献,我们常常从人文科学、文化学、民族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得到借鉴。 民间青花的实用价值,它总是与民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连在一起,从人们生活出发而进行创造。同时,以省工、省料、省时、多产、多销的特点打入市场。在造型上以朴素、单纯、简洁之美取胜。民间青花装饰上结合造型,以型布饰,一般以朴素、简练的

青花瓷传统工艺论文-传统工艺论文-轻手工业论文

青花瓷传统工艺论文-传统工艺论文-轻手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构图完整匀称,主次有序 构图是绘画作品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主次分明、协调有序;反之,则会显得杂乱无章,或是缺乏层次感,影响整体艺术效果。青花瓷图案的构图设计更是如此,要想在有限的瓷器表面完美地呈现一幅完整的画面,离不开巧妙合理的构图。青花瓷图案设计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从而保留着国画的画风和意境。但国画是平面的绘画艺术,主要以“散点透视”或是“焦点透视”的方法来构图,只能从左到右或自上而下地作画;而青花瓷器尽是些缸、瓶、罐、壶、杯、碗等器皿,都以圆柱体为基本形状,虽不能像国画那样在平面上一挥而就,但可以充分利用瓷器的立体空间来构图。如在大型瓷胎上,运用“打散合成法”来构图,把一件瓷胎分成各种形状,不同类型的图案,可以在一件作品上显示出多种绘画风格。也正是由于受到陶瓷的材质属性、烧制工艺以及造型多样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青花瓷图案的构图形式才具有自身独特的构图方式。青花瓷图案的构图无论如何变化,画面总会呈出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总体布局。如在元代青花瓷图案的分层构图中,为了避免产生杂乱的感觉,

而采用主图和辅图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将画面分层呈现,如八棱瓷器上的青花主要以海水纹或卷枝纹为背景,以此来衬托白色的花纹或主要纹饰。因此元青花瓷器图案就算达九层之多,仍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元代瓷绘艺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开光的艺术手法,强调了视觉注意的中心部位,突出了主题纹饰,从而使其主次分明,宾主有序。虽然纹饰密布器身,但既无繁缛琐碎的堆砌之感,又无喧宾夺主的杂乱之嫌,反而更显富丽饱满,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这种开光手法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青花瓷图案的构图方式,而且拓宽了装饰纹样的表现题材,体现出元代青花瓷独特的构图意识,对青花瓷艺术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如在明代青花瓷中常见的“一束莲”装饰图案,采用的是均衡的构图方法,画面绘以莲花、莲蓬、浮萍等水生植物,并用绸带扎束在一起,随着水流动的波纹轻轻荡漾。其花朵枝叶整体朝向右方,而彩带、根须又顺动势坐于左方,使莲花看似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却又稳扎于底。如此上下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满的纹样,构图疏朗有致,画意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此外,在青花瓷图案的构图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讲究“水路均匀”。水路是指青花图案在瓷器上所留下的空白空间,也就是现代图案设计中正负形中的负形,在图案设计中,负形和正形同等重要。青花图案的黑白虚实和水路有着直接的关系。水路不匀图案纹样会显得零乱,太空则使纹样显得单薄,太密又会使纹样看起来繁杂拥挤。因此青花瓷图案的水路处理应虚实疏密得当,留白要显得匀称协调,又不是和图案完全等量分布,水路要流畅自然而变化多样。“通过枝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习俗代代相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与创造力。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并阐述其对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民间艺术:传承千年的情感表达 民间艺术是指由普通民众创作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每 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京剧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动作和化妆方式而闻名于世。另外,中国的传 统音乐以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为代表,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民间艺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艺术表达实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许多歌曲诉说着人 们对家乡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等情感表达,使得艺术成为一种沟通 的媒介。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这也为文化交流和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契机。 二、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活态延续 民俗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和风俗,包括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等。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代代相传, 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 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与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此外, 中国古代的婚丧嫁娶仪式也是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每个环节都有其 独特的含义和讲究。这些民俗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期许和向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延续,更是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和引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民俗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形成与民俗文化密 切相关,它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也对社会秩序和和谐起到 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传承 与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承载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与文化认同。通 过艺术和民俗活动的参与,人们能够找到与自身情感共鸣的方式,并 在其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其次,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习俗对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 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中国,希望能够亲自感 受并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这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艺术与手工艺

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艺术与手工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中国 的传统文化中,古代民间艺术与手工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艺术形式和手工艺技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 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承和赞誉。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古代民间 艺术与手工艺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汉代。在古代,剪纸 艺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 装饰物。剪纸的制作工艺独特,往往使用一张纸,配以精巧的剪刀工具,通过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表现出丰富多样的主题,如花鸟、人物、动物等。 剪纸艺术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具有独特的风 格和形式。比如,北京的剪纸以红黑两色为主,形象鲜明而不失庄重;山东的剪纸则以纸幅较大、线条复杂为特点。剪纸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陶瓷工艺精湛,烧制的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古代民

间工艺师通过传统烧制技术,创造出了众多艺术珍品,如青花瓷、瓷 器雕刻等。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经典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青花图案在世界范 围内闻名。青花瓷采用蓝色的颜料进行绘制,图案多取材于传统文化,如山水、花卉、人物等。这些图案细腻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 的魅力。 三、刺绣艺术 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源远流长。刺绣借助锋利的 针和丰富的线,通过不同的针法和线迹,在织物上绣出具有装饰性和 图案性的图案。刺绣作品形形色色,图案各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古代民间的刺绣艺术表现了中国女性的聪明才智和细致的手工技艺。不同地区的刺绣作品风格迥异,如苏绣、湘绣、蜀绣等,都具有地方 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 用品等领域,还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木雕工艺 木雕工艺是古代民间手工艺中的一项重要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它 以木材为材料,运用锋利的刀具雕刻出各种形态的艺术品。木雕作品 常常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故事背景,形象鲜明,富有张力。 中国的木雕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例如安徽的徽派木雕、浙 江的嘉兴木雕等。这些木雕作品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塑等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手工艺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手工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民间艺术与传统手工 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从剪纸、刺绣到青花瓷、宫灯,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代代相传,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中国的独特文化。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它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花草、动植物、人物等图案的一种技艺。剪纸的技法不仅要求手法熟练,还 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喜庆场合,人们常常会用剪纸装饰门窗和室内场所,以增添喜庆的氛围。 刺绣是中国的又一项传统手工艺,它以针线在织物上绣出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的图案。刺绣作品的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给 人以美的享受。刺绣不仅可以制作成绣花服饰,还可以用于装饰家居 用品和艺术品,成为人们生活和艺术欣赏的一大亮点。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世界。青花瓷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泥坯到施釉、绘画到烧制, 每一步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用心打磨。青花瓷以其深蓝的底色和斑 斓的花纹,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交 流的重要媒介。 宫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工艺和华丽的设计 风格备受人们喜爱。宫灯以铁艺和木雕为主要材料,经过切割、雕刻、烤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宫灯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加上灯光的照耀,更能展现出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宫廷气质。

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这些艺术形式世代相传,延续至今,不仅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新 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热爱者的努力,使其 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绽放光彩。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 文化遗产,让其继续照亮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文化多样性添彩。 总之,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丰富多样,每一种形式都有其 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它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见证 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保护和传承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对 历史的敬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让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艺 术形式,将其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分享中国的文化瑰宝。

明代青花瓷器图案与文化意义

明代青花瓷器图案与文化意义明代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瑰宝,其造型优美,色彩明亮,装 饰精美,不仅在中国民间广受欢迎,在世界各地也备受赞誉。其中,青花瓷器图案的设计,既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 显示了当时世界上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文化互动。 青花瓷器图案的设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含着对自然万 物的崇敬和赞美,更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青花瓷器上的“莲花”、“鱼”、“蝴蝶”等图案,均寓意着福泽安康、富贵进步等吉祥的美好寓意,多被用于宫廷器皿的制作。 另外,明代青花瓷图案的设计,也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和其他 国家之间的文化影响和交流。例如,大明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 间的贸易往来,使得荷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中国瓷器进口 国之一,同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也将一些西方美术元素带 回到中国,这些新元素和中国传统的美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 了新的瓷器图案设计。 在明代青花瓷器图案中,既有来自中国传统美术的图案,例如“莲花”、“云龙”等,也有来自荷兰绘画的元素,例如“风景”、“花

卉”等。这些图案设计,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荷兰等国之间的文 化互动,更开创了中国瓷器器形、色彩、图案的新风格。 同时,青花瓷器图案的设计也深受明朝王朝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在明朝时期,王朝政治高度集中,藩王贵族地位沦落,因此明代 青花瓷的生产仅在官方瓷厂内进行,设计和审美标准也遵循着王 朝统治者的审美观和文化背景,这些官方瓷器图案,往往反映着 当时王朝政治和统治文化的特点。 总的来说,明代青花瓷器图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展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和精髓,也体现了当时世界各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和互动。它不仅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瑰宝,更是全世界 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中国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的国家,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民俗与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保护中国的民俗与民间传统文化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对 民俗和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民俗研究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民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俗是 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去了解和尊重民俗,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民俗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加对民俗的认知和兴趣。 此外,学校教育也是保护和传承民俗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将民俗 与传统文化纳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传统技艺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传媒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传媒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传播民俗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制作一些专题节目或纪录片,介绍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开展一些线上活动,如民间故事分享、传统手工制作教学等,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最后,民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个体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 做起,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民俗的历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如学习传统乐器、传统舞蹈等。同时,也可以在

浅谈青花装饰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青花装饰的传承与创新 青花装饰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万紫千红的彩瓷艺术中独树一帜。它是一种釉下经高温(1300℃左右)烧成,色彩能保持经久不变,且晶莹明静,色泽雅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有广泛的审美适应性。 一、继承传统 1、传统青花的特征 明代青花装饰艺术,吸取了明代以前和明代当时的各种工艺美术和绘画的营养。既博采众长、取精用宏,又保持了青花装饰艺术的特色,所以才能够蔚为一代大观,创造了明代青花装饰艺术的新风格。明代

青花装饰艺术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装饰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画的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各种人物、风景、花卉图案都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运用文字图案作装饰、也巧妙地运用各种花木把它装饰起来,做到自然贴切、调谐一致。同时,这种吉语文字的内容也反映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描写神仙龙凤等奇幻的题材,也是把一些生活现象加以想象化后构成的。技巧上,用线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笔触意致带着奔放豪爽的感情,画时成竹在胸、一气呵成。大体上相当规整的图案,整齐中有变化,用笔非常活泼。描写静止的事物也具有一种流动的美。形式上变化多样。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凝炼浑成、泼辣刚劲、繁缛细密、流利潇洒、柔媚婉约。 清代青花装饰艺术以康熙为代表。(清《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

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心独步本朝矣。”装饰题材极其丰富,民间喜闻乐见的演义小说、戏曲故事、长篇诗文比比皆是。受当时木板年画的影响,画面宏大,图案形式的装饰越来越少,通景式国画装饰形式越来越多。总的风格,用笔拘谨工整,花纹繁缛,意境凡俗,讲究吉祥。造型丰富,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技巧上采用泻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是指源自民间的、具有浓厚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民俗文化是指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礼仪和信仰。 从古至今,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民间艺术 与民俗文化通过传承、创新与融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艺术 1.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国粹之一,包括了古琴、二胡、笛子等各种乐器。这些乐器在演奏时不仅表达了音乐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的情感 和心情。例如,古琴被称为“丝竹之尊”,其音色悠远动人,常被用来 陶冶人的情操与修养,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精髓。 2. 中国民间舞蹈 中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有扇子舞、龙凤舞、踩高跷等等。每个 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通过舞姿、手势和音乐的相互配合, 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喜悦和渴望。 3. 中国民间戏曲

中国的戏曲一直是中国民众娱乐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著名的京剧、豫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代表。这些戏曲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传统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 二、民俗文化 1. 传统节日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例如春节的舞狮、放鞭炮和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喜庆,也寓意着丰收和吉祥的美好愿景。 2. 传统婚俗 中国的传统婚俗久负盛名,包括了许多有趣而庄重的环节。比如,新娘出嫁时需要穿过喜床,同时新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迎娶仪式。这些婚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价值观,更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意。 3. 喜庆红色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幸福和喜庆。传统婚礼中,新娘穿戴红色婚纱,新郎戴红花。而红灯笼、红包等也都象征着吉祥和祝福。这些红色元素无处不在,它们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结

青花瓷历史文化介绍

青花瓷历史文化介绍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瓷器,其历 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宋代,青花瓷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出名的瓷器之一。青花瓷的名称来源于其釉 上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用青花矿物质染料涂抹在白瓷器表面上 着色后烧制而成的。青花瓷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貌,而且质地坚硬,耐 磨损,且耐高温,成为了经久耐用的珍品。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 是选料,制作青花瓷需要用到高岭土和石英砂等材料,同时还要考虑 这些材料的质量、色泽和透明度等因素。其次是萃取原料,这些材料 需要经过多次的粉碎、筛选、混合和过滤等步骤,最后得到瓷土。之 后是成型,制作青花瓷通常采用轮拉成型技术,也可以用模铸和手工 切削等方法。通过精心的调料和处理,将制作好的瓷器进行干燥、装修、釉料涂布和烧制等步骤,最终制成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青花瓷在民间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了文化交流的 纽带,也是艺术和工艺的结晶。它的造型设计多样,主题也非常广泛,

涵盖了宗教、神话、传说、动植物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包括龙纹、凤纹、花鸟纹、山水纹和人物纹等,每一种图案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青花瓷所反映的生活、文化、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特定面貌,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鲜明标志之一,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青花瓷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被誉为“世界瓷器之花”。在欧洲,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瓷器艺术的孤本”,因其工艺精湛、图案优美,在欧洲各地经过艺术品拍卖和博物馆展出,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青花瓷不仅是美学艺术,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桥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总之,青花瓷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它美丽的外观和珍贵的材料,更是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通过观赏青花瓷,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而通过学习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设计,我们也可以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民间美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民间美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11小教专升本(2)班赖欢 10号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俗”一词出现的较晚,我国古代最早用“风俗”称之。民俗即创造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现象,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受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制约 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因此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强烈地受到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约定,成为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民俗心理和民俗观念是一种内在的、隐形的民俗结构,而民俗事象则是外在的、显形的活动内容和观念图式。民间美术作为民俗活动的内容之一必然地体现了民俗的观念和心理,呈现为民俗事象,同时也是民间文化观念的体现。春节的年画、元宵的灯彩、婚礼的喜字花,这一切不仅表现为民间美术的精彩创造,同时也是富有表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在特定民俗活动中的显现,而且体现了不同民俗活动中的民俗心理、民俗观念。即使是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也深刻地体现了各种不同的民俗心理、民俗观念,频频出现的程式化的、富有吉祥意义的纹样,热烈鲜明的色彩,完整和谐的结构等等很大程度上受到民俗心理、观念的制约,诸如福、禄、寿的内容,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这一切大都是民俗观念使然。也正是民俗观念与民间美术的这种内外关联,才使民间美术自然而然地成为民俗活动内容的一部分和观念的物化形式。民间美术受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支配和规范,承载了艺术图式以外的种种涵义并超出了艺术以外种种功能和价值。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 (1)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 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的关系体现在民居方面。 中国民间的起居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表现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体现,其中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风水观念、民风民俗等,同时是艺术观念、审美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等精神思想的展现。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民众有着不同的民住习俗,如北方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前后有序,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房屋。四合院墙壁厚重,院内栽花植树,庭院较大,室内分间,家具有一定的陈设格式。院落装饰素雅、质朴,色彩以青灰为主,青砖、灰瓦、白墙,大门、大厅、上房、走廓、梁柱施漆或彩绘,门窗、栏杆等以砖、木、石雕刻。彩绘装饰题材十分丰富,以吉利祥瑞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为主。 不论是北方四合院、粤赣的客家土楼,还是草原上的蒙古包、丛林中的吊角楼,从民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发现民间美术。从古至今,中国民居伴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也在不断地演化变迁。 (2)民间美术与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包括人生礼仪、岁时节令习俗等。 ①人生礼仪 人们一生必经生老病死和红白喜事,在这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民间都有隆重的礼仪,风俗各异,形式多样。 如诞生礼: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养育后代是延续家族至高无上的责任,非常看重孩子的诞生,其礼仪也繁多出世三天就有“洗三”,以后是“满月”、“百日”、“周岁”家族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浅论青花瓷与中国文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

为纪年款。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白玉斋”等。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其实,青花款识不仅代表了青花的年代和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烙印。从“浴砚书屋”到“长命富贵”,既是青花雅俗共赏的体现,也是青花饱含人文精神的证明。 其实,青花的诞生本就得益于大的文化背景,其一代一代发展更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青花起于唐朝。唐青花青料发色浓艳,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可以说,唐青花还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时,青花非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反而趋于衰败,这与宋朝的审美文化有极大关系。宋朝瓷器讲究莹润细腻,釉彩堆叠,釉色多为纯色,典雅含蓄,高贵朴实,如海棠含春,若暖玉生烟,正是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做人理念:厚重而不失婉约,纯朴中自有高贵。这也合了宋朝当时的国情:继承了唐朝繁荣,开拓了宋代的安恬。难怪过于素气的青花瓷得不到宋人的青睐了。 青花开始走向昌盛,恰恰是在元朝,那个外邦入侵,胡人主政的朝代。那些马上夺天下的胡人不谙风雅,瞧不上莹润如玉的宋瓷,却独独对简洁

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摘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它以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 界文明之林。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智慧、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就深 深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民间美术与本民族的习俗密切相关。民间美术与 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与繁衍” 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俗关系 民间美术是植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乡土艺术、炕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它源于人们的原始崇拜、民俗节令等活动,并在民俗活动中被传承,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生活的载体,与民俗生活有密切联系。 因此,没有民间艺术就没有劳动者的生活。像大年三十贴门神,供人们祝福新年,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一年一更新。在一年里层层叠叠、代代相传。所以民间美 术的研究领域较为宽广,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1 民俗文化是民间美术史发展的动力 民俗是外来词。即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学问。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劳动人 民创造出来的文字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是同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更形象地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并通过民间美 术与其他民间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的风俗习惯。民俗文化是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 境和地理环境中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民间习俗文化。这种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民间美术造型总是贯穿其中。许多民间美术造型直接来源于 民俗活动,如风筝的制作,据民俗学者的研究,它就来源于民间的避疫祛灾的民 俗活动。人有病或灾,便把这人的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天空,然后将拉线割断, 任其飞去,象征灾病的随风消失,制作精美的民间风筝艺术品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在每一传统文化的历史 发展阶段中都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念。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核心《易经》中 讲到:“阴阳相合,生命生生不息。”那么人类“生存与繁衍意识与阴阳相合、相生,通天的基本哲学观念是一个统一体”,人类对生命的崇拜以及生命的永生意识是永恒的。民俗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表现各异,从而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区域性,时代性的特点,民间美术受区域的限制在形式、品种上有不同的风格表现, 如北方的剪纸简洁粗犷,而南方的剪纸都是繁复细腻。天津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力 求生动逼真,风格精致,而河南浚县泥塑则力求抽象和夸张,风格粗犷。其他品 类中同样存在质朴与秀丽、个性与程式、诙谐与庄重等艺术风格的差异。 民俗生活观念影响民间美术的造型。民俗生活观念具有集体性的特征,是集 体意识的结晶。黄遵宪(1848~1905)曾说:“风俗之端,始于至微,博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既成,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然。”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主题:“生存繁衍”、“求吉纳福”、“功名利禄”等在民间美术造型中都 能得到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形形色色,不同的民间 美术形式就产生于这些民俗活动中。数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挣扎于生活的 最底层,充满了对人生的希冀以及对幸福的执着追求。他们祈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渴望老人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家庭和顺、生活幸福,在一系列 宗教信仰、婚丧寿诞等民俗活动中,集中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繁衍、欢乐、圆满、

简论中国古代青花瓷文化的文化价值

简论中国古代青花瓷文化的文化价值 摘要: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工艺品和产品,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他瓷品不能比拟的。而对这一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产物,学界大多关注于其制造工艺鉴赏、真假鉴别等方面,对于青花瓷及青花瓷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无穷文化价值却未被深刻探讨和认识。本文以青花瓷的工艺、时代和行销作为切入点,试图探讨青花瓷文化背后蕴含有哪些深刻的文化价值及其各自的意义。文中分析了青花瓷的工艺特点以阐明其具有典雅的美学收藏价值;分析了青花瓷的时代特征以阐明其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分析了青花瓷的市场行销以阐明其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交流价值。 关键词:青花瓷;青花瓷文化;文化价值 为什么说青花瓷文化背后具有更深层次的潜在的文化价值呢?这要看青花瓷创造的历史渊源。早在6000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时期,那些作为祭器礼器的精美彩陶中,主要是黑彩与红彩;而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更是以精美的黑陶著称。青浅于黑,更胜于黑。由喜爱黑色到喜爱青色,是人类审美观的一大进步。这说明用青、黑色花纹装饰

陶瓷,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的;而青花瓷的两个基本要素――运用钴料和釉下彩绘,钴料在唐代唐三彩中的蓝彩和纯蓝釉中已不鲜见,至于釉下彩绘,上海博物馆藏有唐代黄釉蓝彩炉,蓝彩在黄釉之下绘成梅花斑形,这是釉下青花的制作方法,只不过是低温烧成的陶胎。这说明青花瓷是在蓝彩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青花更胜于蓝花,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体现。所以说青花瓷文化的文化根基很深,这为潜在的文化价值奠定了基础。 那么,青花瓷文化到底有哪些文化价值值得探讨?我们不妨从下面三个角度分析: 1 从青花瓷的工艺特点分析――典雅的美学收藏价值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青花瓷的图案装饰。[1]以明代典型青花瓷器为例,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连篇。 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色泽雅

浅谈德化氏间青花的审美特征及艺术魅力

浅谈德化氏间青花的审美特征及艺术魅力作者:王丽丽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10期 引言 在历史上,德化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重要产瓷区和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素有“福建瓷都”之誉,在我国名窑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德化民间青花瓷始于明代中晚期,兴盛于代康、雍、乾时期。清代,德化陶瓷业以独树一帜的民间青花瓷而名闻遐迩。1999 年5 月在南中国海打 捞上来的清代沉船“泰兴号”上发现了35 万件德化青花瓷器,便是有力的证明。 民间青花是相对于官窑青花而言的,民间青花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植根于人民大 众土壤中的乡土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现。其艺术表现手法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的技法,以其纯真想象、生动布局、高度概括、大胆夸 张产生了美妙绝伦、令人陶醉的艺术形象和美的境界。与官窑相比,表面上虽没有官窑青花的 奢华与精细,然而在粗犷、简练的装饰中却处处流露出劳动人们特有的质朴、率真与激情,凝 聚着千万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和他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美好理想。本文从装饰题材上、绘制表 现技法以及构图形式和色彩上谈德化民间青花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及其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装饰题材上反映的审美意识 民间青花不受官窑题材等的种种限制,主要满足于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因此装饰题材 丰富多彩,包括山水人物、动物花草、诗词铭文等。民间工匠们在创作观念、审美观念、思维 方法等方面都脱离不了民众的生产与生活。民间青花装饰的题材内容无不体现着民众独特的审 美思想、民俗活动、社会文化背景,它将劳动人民最朴实、最坦率的面貌以及潜在的思想意识 与情感尽情挥洒于装饰画面之中。在青花装饰题材中,山水人物是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或 临溪垂钓,或两两对弈,或独行林间,其构图大方,用笔率意洒脱,充满了诗情画意。德化窑 青花瓷人物,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渔、樵、耕、读人物、婴戏以及古代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如《李白醉酒》《竹林七贤》《携琴访友》《状元及第》等,描写的是我国各个时代文人 高仕活动的故事内容。这些山水人物图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民间的生产劳动和社会风俗习惯, 如清早期的“溪山行旅图”纹炉,两位老人拄杖立于松树之下,远山近景,山石嶙峋,颇有中 国画之韵味,反映了清早期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富裕,悠闲自得。又如“晨兴半炷香”,书生 倚坐在桌旁,桌上置放着一香炉,炉上插着香,透过那袅袅的烟,似乎还留有不尽的书卷香,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浓郁的学习风气。 德化窑青花瓷除了以人物山水为主要内容外,还有瑞兽、花鸟及花卉装饰。德化窑青花瓷 常常将几种不同纹样组合或分割,使其赋予更多吉祥含义与审美情趣,表现出了“龙凤呈祥”、“松鹤延年”、“喜鹊登梅”等内涵。德化窑青花瓷的动物图案主要有龙、凤、麒麟、狮子鹤 以及鱼、鹊、蝶等,植物图案则以当地生长的植物为主,主要有菊花、梅花、葵花、玫瑰、石 榴等。这些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大丰富了我国陶瓷纹样装饰艺术。民间常把以凤凰、 牡丹为主题的纹样,称谓“凤穿牡丹”、“凤喜牡丹”及“牡丹引凤”等,视为祥瑞、美好、 富贵的象征。古代传说,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如清中期的“凤朝牡丹”纹盘。 德化民间青花瓷还十分盛行文字装饰,在瓷器上题上诸如“雪白山上高仕卧,月明花下玉 人来”、“杏花一色香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红紫染成 三月景,丹青不改四时花”等诗词铭文。有些器物还根据造型及画面内容的不同,在景物旁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