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问答题.doc

一、管理活动与理论1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

2卡茨研究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

(“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3亚当斯密why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O

5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1 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的。

6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7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它以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8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9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的意义: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0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

“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1管理及其具体含义:指组织为了达

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

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

过程。可做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

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

组织中也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

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3管理

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

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这些资

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任何资源的

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职

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

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

建立组织的原因。

2七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

能是其他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 决策既与其他职能有所交叉,又是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

计划、组织、控制与领导旨在保证决

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

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中°

3法矗K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法

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

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一种。这六种

基本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

理活动。所谓“经营”就是努力确保

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便把组

织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

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活动是指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泰罗的科学

管理理论的不同:1科学管理理论认

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

动力,把人看做经济人。人际关系学

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

求外还有社会、心理需求。2科学管

理理论仅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o而人

际关系学说提出,企业成员在共同工

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

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

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

是非正式组织,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

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科学管

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唯一动力。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

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

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度。

5客观地评价泰罗制:冲破了多年沿

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

的创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

了二二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

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把工人视为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

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

对人的片面认识。

五、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及

其含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解决问题

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

也可以是个人,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

决策;2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2集体决策的优点:最大范围汇总信

息;拟定更多备选方案;得到更多认同;

更好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简述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

设,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

益,即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

决策问题。主要内容:①决策者必须

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

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

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

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

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

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

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

决策活动。

4简述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

行为》一书中提出“满意度”原则和”

有限理性”标准,强调非经济因素,

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把决

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主要内容:①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

非理性之间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

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③由

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

策者的理性是相对的④在风险决策中

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

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

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5新发展的决策理论:决策贯穿于整

个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

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

从研究组织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开

始,继而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

该目标的可行方案,比较、评估然后

进行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并进行追

踪检查和控制,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

现。最新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和

行为决策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它所概

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

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

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6为使方案顺利有效实施,如何调动

员工积极性:1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

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

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

予他们的压力;2管理者要善于授权,

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

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3设

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

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

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

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

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

期望的路线演进。

7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在保

守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此文化

影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和

失败。对任何带来变化的方案会产生

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此

氛围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

带来变化的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阻力,

很可能失败,而这里人也不会容忍失

败,就会产生顾虑,从而将有关方案

从自己视野中剔除。结果那些旨在维

持现状的方案被最终选出并被付诸实

践,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

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欢迎变

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在此种组

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

织带来变革的方案。有时候他们决策

就是为了制造变化。此外,组织文化

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

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会引导

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

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导致决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8决策问题的性质对决策的影响:1问题的紧迫性:时间敏感型决策不常出现,但每次出现都会给组织带来重大影响。组织中大多数决策属于知识敏感型决策。2问题的重要性: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重视,从而使决策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越重要的问题越由群体决策,这样可以使问题被认识得更全面,决策的质量可能更高;越重要的问题越要慎重,要避开各类决策陷阱。

9如何防止随意决策:1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科学规律决策。对于重大决策,要对每个方案进行科学论证;

2 树立并强化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对事后证明为失误的决策要对有关责任人严惩不贷;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适当分权,防止决策者独揽大权、专断行事;4加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借助科学的手段辅助决策。

10决策者如何避免安于现状心态的出现:1牢记自己确立的目标,了解目前情况下哪些是成功的障碍,努力克服之;2不要把维持现状当做你的选择,应当去发现其他的可能性。在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无时无处不在的今天,维持现状等于自取灭亡;3不要夸大自己的成本和努力。没有舍弃便没有收获,弃旧才能扬新;4要相信明天会更好,将来的''现状”是今日的“现状”所无法比拟的;5如果你有比“维持现状”更好的选择,不要害怕付出努力,要逼迫自己去实现它。11决策者如何走出自我为中心的误区:1釆取行动之前设立成功的标准;2必须事先明确自己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结果;3行动结果出来前后,向与决策无关的人询问;4对一些重复决策尽量用统计方法判断在决策决定因素方面,自己的选择占多大比重;

5 定期列出遭遇的失败,并积极寻找原因;6积极从过去的决策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2‘祝险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13期望效用准则:计算期望时,用收益的效用乘相应的概率,再求和。除了风险中性的理性人,人们的效用函数一般是非线性的,用期望效用更能体现决策者的风险偏好。

1决策过程的步骤及每步需注意的问题:1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研究要采取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达到哪些效果,即明确决策目标。【目标分为:长期目标(用来指导组织战略决策)、中期目标(战术决策)、短期目标(业务憑)1

2拟定方案:方案实施所需条件能否具备,筹集利用这些条件需要付出何种成本;方案实施能够给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利益;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3筛选方案:管理者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劣势的能力。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使用预定标准对方案进行排序。

4执行方案: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

障。会化解实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并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评估效果:比较方案的执行效果和

当初所设立的冃标是否出现偏差,如

果出现偏差,则要找出原因,并采取

相应措施。

1影响决策的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

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

场的定位)2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

文化、组织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

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2组织中常见的决策陷阱:“近视症”

方案评价随意、过分依赖直觉、以自

我为中心、被问题形式所迷惑、安于

现状浪漫主义者

3决策遵循的原则及为什么:满意原

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因为1组织内

外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组织运行,决策

者不可能收集到一切有关信息2对于

收集到的信息,决策能力有限3人们

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有限。

2计算机普及的今天,为什么定型决

策方法仍有用武之地:1人们面对信

息不完全的决策时,难以使用对数据

依赖程度很高的定量方法2当决策问

题与人们的主观意愿关系密切时,特

别是多个决策者意见有分歧时,需釆

用定性分析法或以定性为主的分析方

法3当决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的定

量分析方法和计算工具难以胜任时,

人们也不得不进行粗略的估计和定性

分析。

七、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战略

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未

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

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内容:1远景

和使命陈述。2战略环境分析,即分

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3战略选择,

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

2远景和使命陈述:核心意识形态:

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

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

组织的精神。远大的远景:由10~30

年的宏伟冒险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

两部分构成。

3影响行业进入的因素:1规模经济2

产品差别化3转移购买成本4资本需

求5在位优势6政府优势。

4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①

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②买方这

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③产

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

⑤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⑥买

方是否采取“后向一体化”的威胁⑦

买方行业获利状况。⑧买方对产品是

否具有充分信息

5蟲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②

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③本行

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④要

素是否是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⑤

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转移成本是否

低?⑥要素供应者是否有"前向一体

化”的威胁。

6企业目标市场的主要内容:1总体市

场分析。市场容量分析、市场交易便

利度分析2市场细分。确定细分变量

并细分市场、细分结果描述3目标市

场确定。评价各细分市场、选择目标

市场4 产品定位。为各细分市场确定

可能的定位概念、产品定位选择。

7良好的细分市场应具有的特征:1可

测量性,即市场规模、容量和购买力

可以测量2丰富性,即市场规模足够

大且有利可图3可接近性,即市场可

以有效的接近且能为顾客服务4可实

现性,即企业有能力满足该市场的需

求。如果细分市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

但市场容量过大,企业过小,从而无

法满足该市场需求,则该对该市场进

一步细分。

8成为企业核心能力必须通过的三项

检验:1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

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和看重的,

而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

的价值2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

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如果

不是,则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

筹的能力3延展性。核心能力必须是

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

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

彩的产品。

9目标具有如下特征:1层次性2网络

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实现性6

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

10目标网络的内涵:1很少是线性,

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

2 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每个部分相互

协调,执行规划和完成时间都要协调

3 组织中每个部门在制定自己的目标

时,必须要与其它部门相协调4制定

目标时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11、企业进行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的

实质:环境分析使企业认识自己面临

的机遇和威胁,了解自身的实力与不

足,以及能为何种顾客进行服务。战

略选择的实质是企业选择恰当的战略,

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和满足顾客。

1、分析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1现

有行业间的竞争研究,包括影响竞争

状态的因素2入侵者研究,包括影响

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分析3替代品生

产商研究,包括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

品,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构

成威胁4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及

其影响因素研究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

能力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如何理解各种战略类型:1基本

战略姿态:企业基本战略揭示企业如

何为顾客创造价值。一种战略姿态可

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如多元化和一体

化战略。一种战略形式可以为多种基

本姿态服务,如多元化战略既可以实

现成本领先的战略姿态,又可以实现

特色优势的战略姿态2企业核心能力

与成长战略: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核心

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

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势

在企业内扩张,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

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

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的战略形式在企

业间扩张3防御性战略:常釆用的有

收缩、剥离和清算等方式,采取防御

性战略可以退为进,使企业更加健康

地成长。

3、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过程:基

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

标,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

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

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

个组织上下级共同制定冃标,确定彼

此成果职责,并以此来作为指导业务

和衡量贡献的标准3每个企业管理人

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他们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 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4、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评价:计划更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

H-一、领导1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由哪三个因素决定:1领导者特征 2 追随者特征和3环境的函数。1指领导者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2指追随者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能力;3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2领导定义: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目标。

3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的桥梁。

4造成组织内差异的三类原因:1沟通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义困难、误解及沟通中的噪音干扰造成人们之间意见不一致;2结构差异:由于分工造成组织结构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系统、各层次不同岗位分化造成的组织结构差异;3个体差异,是人们之间因社会背景、教育程度、阅历、修养、性格、价值观和作风差异,这些差异造成的合作和沟通困难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X理论的主要内容:1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2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4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蜀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Y理论的主要内容:1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2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3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4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7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该1论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因素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1保健因素:指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但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2 激励因素:指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处理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

意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其不利效果

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

不满。这种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

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

首先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

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

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

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十五、综合控

制方法1标杆管理及其基础:标杆控

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

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

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

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

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

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

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进行的一

种管理方法。标杆控制的心理学基础

在于人的成就动机导向,认为任何个

人与组织都应设定既富有挑战性又具

有可行性的目标,只有这样,个人和

组织才有发展的动力。

2平衡积分卡控制:平衡积分卡是由

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

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

和人员的卡片,

3标杆管理的作用和局限:通过设立

挑战和赶超对象,并以最关键或最薄

弱的因素作为改进内容,以此全面提

升企业竞争力。不足:1易导致企业

的竞争战略趋同2易使企业陷入“落

后一标杆一又落后一再标杆”的“标

杆管理陷阱” 之中。如果标杆控制活

动不能跨越与领先企业间的“技术鸿

沟”,单纯为赶超先进而继续推行标

杆控制,反而会使企业陷入繁杂的

“标杆管理陷阱”

4标杆控制的实施步骤:1确定标杆控

制的项目2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

比点3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4 资料收集和调查5分析比较,找出

差距,确定最佳纠偏做法7沟通与修

正方案8实施与监督9总结经验10

进行再标杆循环。

5具体分析平衡积分卡的四个控制指

标内涵:1财务方面。财务衡量是其

它几个衡量方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套平衡积分卡应反映企业战略的全

貌,从长远的财务目标开始,然后将

它们与- 系列行动相联系。其内涵在

于“要在财务方面取得成功,我们影

响股东们展示什么?”2客户方面。

核心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

客户回头率、新客户获得率、客户满

意度和从客户处所获得的利润率。内

涵“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如何?”

3内部经营过程。循着调研一寻找市

场一产品设计开发一生产制造一销售

与售后服务的轨迹进行。内涵“我们

的内部活动和流程能为顾客和股东创

造价值吗?”4学习和成长。最关键

的因素是人才、信息系统和组织程序。

其内涵在于“我们在不断学习、变革

和改进吗?”

6、为什么当代管理者都愿意用平衡积

分卡来对组织绩效进行考评和控制:成

功的平衡积分卡控制制度是把企业的

战略和财务、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

在一起的一种手段O平衡积分卡可

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达成共识并在

组织中传播战略;把部门和个人的目

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把战略目标与

战术安排相衔接;对战略进行定期有

序的总结;利用反馈信息改进战略。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平衡积分卡不仅

仅是一种控制和业绩评价手段,而是

一个战略管理方法。优点:1平衡积

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将

企业战略目标在四个方面依序展开,

分别为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内部经

营流程目标、学习和成长目标,并将

这四个目标进一步展开成对应的评价

指标。2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

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

系起来。平衡积分卡要求部门和个人

制定自己的积分卡,在此过程中必然

要求企业进行更多交流和相互学习,

确立支持整体目标的局部目标的行动

方案,并确保组织中各层次都能理解

长期战略和评价指标,从而使部门及

个人目标服从总体战略目标。3使战

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尽

管成功运用平衡积分卡的企业仍然使

用相同的设备、产品、人员,但却因

为对各经营层面战略目标的统一而使

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有助于

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调和统一。

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平衡积分卡

还着重于开发新的能力、接近新的客

户和市场等未来发展指标,使得企业

合理分配资源,在不断取得短期成果

中促进长远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问答题

一、管理活动与理论1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 2卡茨研究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3亚当斯密why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5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的。 6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7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它以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8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9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的意义: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0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 1管理及其具体含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可做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 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中 也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 分配和协调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 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 以调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 重要的。任何资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 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 中心。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 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 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七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 能是其他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 决策既与其他职能有所交叉,又是计 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 组织、控制与领导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 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 个组织层次中。 3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法约 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 动,管理只是其中一种。这六种基本活 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所谓 “经营”就是努力确保六种固有活动的 顺利运转,以便把组织拥有的资源变成 最大的成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管理 活动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泰罗的科学 管理理论的不同:1科学管理理论认为 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 力,把人看做经济人。人际关系学说认 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 有社会、心理需求。2科学管理理论仅 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人际关系学说 提出,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 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 求个人服从。这就是非正式组织,它与 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 响。3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唯 一动力。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 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 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度。 5客观地评价泰罗制:冲破了多年沿袭 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 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 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 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 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理理论的 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把工人视为 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 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对人的片面认 识。 五、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及其 含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解决问题及利 用机会的过程。可作如下理解:1决策 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 是个人,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2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 是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2集体决策的优点:最大范围汇总信 息;拟定更多备选方案;得到更多认同; 更好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简述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 设,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即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 问题。主要内容: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 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 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 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 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 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 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 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 策活动。 4简述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行 为》一书中提出“满意度”原则和”有 限理性”标准,强调非经济因素,如态 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把决策视为 一种文化现象 主要内容:①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 非理性之间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 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③由 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 策者的理性是相对的④在风险决策中 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 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 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5新发展的决策理论:决策贯穿于整个 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属、 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从研究 组织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开始,继而 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可 行方案,比较、评估然后进行选择,最 后实施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 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最新决策理论 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 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 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 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 用。 6为使方案顺利有效实施,如何调动员 工积极性:1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 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让他们 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予他们的 压力;2管理者要善于授权,做到责权 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权利,便于 其完成相应的目标;3设计合理的报酬 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主体 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 性。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 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 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线演进。 7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在保守 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此文化影 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和失败。 对任何带来变化的方案会产生抵触情 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此氛围中, 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 的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阻力,很可能失 败,而这里人也不会容忍失败,就会产 生顾虑,从而将有关方案从自己视野中 剔除。结果那些旨在维持现状的方案被 最终选出并被付诸实践,进一步强化了 文化的保守性。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 存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 失败。在此种组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 视野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方案。有时 候他们决策就是为了制造变化。此外, 组织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 策产生影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 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 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 导致决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8决策问题的性质对决策的影响:1问 题的紧迫性:时间敏感型决策不常出 现,但每次出现都会给组织带来重大影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 -----------------------作者:-----------------------日期:

重点知识汇总 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从纵向看可分为古代管理学、近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 2现代管理学的特征二重性、动态性、创造性艺术性 3现代管理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心理研究法、归纳演绎法 4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核心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容:劳动定额、第一流工人制、标准化管理、刺激性工资制、思想革命、计划与执行分离的思想、职能长工制、管理对外原则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重点在于分析高层管理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 6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组织理论之父) 7欧文关注环境主花钱改善工作条件是最明智的投资 8巴纳德管理的工作就是沟通激励 9芝斯特伯格创立工业心理理论、将心理测试用于人员深造 10福莱特用个人行为观点来看待组织个人行为和单体行为 1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工人是社会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物质需求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的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 12彼得圣古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

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具有的在特征、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地方为主的扁平结构自主管理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 13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规律 14 SWOT分析法就是帮助组织进行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并帮助组织确定与制定发展战略及其行动方案的一种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技术 15履行管理职责是管理者涵义的实质和核心、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有计划、决策、组织、协调、使用人才控制、监督。管理者实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管理职责为核心做到职务职权职责的有机统一、管理的全部职务任务可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16计划职能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17决策是管理的基础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的构成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决策制定的条件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 18组织工作原理目标统一原理分析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统一原理集权与分权结合原理。组织结构要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与分权正规化传统组织设计 19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选人因才用人的原则整体效应的原则动态交易的原则

管理学问答题

选择填空题 1.(1)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 (2)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泰罗等 (3) (4)造成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人假设;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 2.(1)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麦克利兰、赫茨伯格、弗鲁姆等 (2) 3.(1)激励,在管理学的一般教科书中,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2)目的: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4.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网络制组织结构 5. 西蒙,“有限理性”标准,“满意度”的原则 6.反比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等 7. (1)联系: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 区别: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的更细,并认为,当前需要的层次是主要的激励因素,但也有可能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2)激励因素: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 保健因素: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个人生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 8. 计划职能 9. 决策类型: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10. 企业自身形象 11. 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利。 12. 提高劳动生产率 13. 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14. (1)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 (2)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企业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企业最高领导层要摆脱日常的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各种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而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政策和制度,完全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法定性权力; 16. 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区别:风险型决策方法从合理行为假设出发,有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是人为制定的原则,带有某种程度上的主观随意性。 17. 18. 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管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管理总论 1.什么是管理?试对管理大师们关于管理的定义作一评价。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简述效率与效果的区别,请你举例说明如何实现以最高的效率达到最好的效果? 4.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就是管理者吗?在你所在的组织中,哪些是管理者?哪些是操作者? 5.想一想学校里的校长、系主任(或院长)、班主任主要做哪些事情?他们的工作有共同之处吗?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7.管理者应具备哪三大技能? 8.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9.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10.人们学习管理是为了当管理者吗? 第二章管理的今昔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2.结合你身边的企业的例子谈谈哪些做法是符合科学管理思想的? 3.梅奥的人际关系思想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有何区别? 4.结合实际谈谈法约尔的14条原则中的哪些原则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 5.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试比较你的父亲和母亲在管理家庭上所持的管理思想。 7.试用表格形式写出管理发展各主要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8.你认为大部分研究生(或大学生)目前处于需求层次中的哪一层次?最大的需要是什么?并请列出他们主要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9.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有哪些? 第三章计划 1.决策有哪些类型? 2.决策过程包含哪几个阶段?为什么强调决策的满意性而非决策的最佳效果? 3.决策树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目标管理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目标管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管理者为什么要事先进行计划? 6.为什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强调目标的先进性,又要注意目标的可实现性? 7.一项完整的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8.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网络计划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第四章组织 1.何谓组织?组织设计的任务有哪些? 2.什么是管理幅度?有人说管理幅度越大,组织效率越高,你同意吗?为什么? 3.在一个组织中,谁拥有权力? 4.参谋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拥有直线职权吗?请解释。 5.常见的传统组织结构类型有哪些?试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 6.管理者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进行部门化?请你描述你所在单位(或学校)的部门化方式。

管理学-问答题

管理学—问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 答案要点: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2、何谓组织精神? 答案要点: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若对本组织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组织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3、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答案要点:(1)wh 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2)w hy,为什么做?原因;(3)wh o,谁去做?人员;(4)wh e r e,何地做?地点;(5)w h e n,何时做?时间;(6)h ow,怎样做?方式,手段。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5、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6、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的维护? 答案要点:(1)使信息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保证它不会遇到本来可以预防的问题; (2)新的硬件要添加到系统中.以满足新的需要和替换旧设备; (3)软件要升级,用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版本; (4)尽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试,系统仍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5)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需要添加或删除一部分。 7.什么叫目标管理? 答案要点:孔茨认为,目标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8.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9.简要介绍被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答案要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 职能: 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 ②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 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 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这一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 的自然属性。 10.如何正确运用奖金与罚款这两种经济手段? 答案要点:奖金的名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目标;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祷,同样的超额劳动,在不同效益的企业里奖金数量可能不同。这样,奖金才能起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罚款的名目和数额要适当,不能滥用。要防止用罚款代替管理工作、代替思想工作的倾向,以免招致职工的不满和反对。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严明,该奖即奖,当罚则罚,激励正气,祛除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奖金与罚款真正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11.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12.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 答案: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能否做到完全负责,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权限,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②利益,任何管理者在承担风险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③能力,这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职责、极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能促使管理者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挑不起”职责的后果。 13.彼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②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③管理人员是—个专业的管理阶层;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这一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14.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15.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

管理学问答题

1、简述管理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 ④管理的只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到、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决策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定义?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因素:环境,组织自身,问题的性质 3、简述决策与计划的关系。简述计划的性质。 关系: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②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到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4、组织设计的原则与任务分别是什么? 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只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说。 原则: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 5、何谓激励因素?何谓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6、人们希望通过沟通实现的主要目的有哪些?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实现目的:通过沟通向交往对象提供行为建议,通过沟通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行为,通过沟通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提供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沟通获得与组织的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如何做: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培养“听”的艺术;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组成非管理工作组;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7、什么是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管理学问答题.doc

一、管理活动与理论1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 2卡茨研究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 (“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3亚当斯密why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O 5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1 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的。 6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7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它以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8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9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的意义: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0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 “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1管理及其具体含义:指组织为了达 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 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 过程。可做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 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 组织中也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 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3管理 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 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这些资 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任何资源的 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职 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 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 建立组织的原因。 2七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 能是其他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 决策既与其他职能有所交叉,又是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 计划、组织、控制与领导旨在保证决 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 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中° 3法矗K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法 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 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一种。这六种 基本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 理活动。所谓“经营”就是努力确保 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便把组 织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 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活动是指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泰罗的科学 管理理论的不同:1科学管理理论认 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 动力,把人看做经济人。人际关系学 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 求外还有社会、心理需求。2科学管 理理论仅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o而人 际关系学说提出,企业成员在共同工 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 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 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 是非正式组织,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 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科学管 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唯一动力。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 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 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度。 5客观地评价泰罗制:冲破了多年沿 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 的创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 了二二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 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把工人视为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 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 对人的片面认识。 五、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及 其含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解决问题 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 也可以是个人,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 决策;2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2集体决策的优点:最大范围汇总信 息;拟定更多备选方案;得到更多认同; 更好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简述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 设,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 益,即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 决策问题。主要内容:①决策者必须 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 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 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 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 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 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 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 决策活动。 4简述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 行为》一书中提出“满意度”原则和” 有限理性”标准,强调非经济因素, 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把决 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主要内容:①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 非理性之间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 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③由 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 策者的理性是相对的④在风险决策中 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 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 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5新发展的决策理论:决策贯穿于整 个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 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 从研究组织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开 始,继而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 该目标的可行方案,比较、评估然后 进行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并进行追 踪检查和控制,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 现。最新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和 行为决策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它所概 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 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 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6为使方案顺利有效实施,如何调动 员工积极性:1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 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 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 予他们的压力;2管理者要善于授权, 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 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3设 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 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 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 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 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 期望的路线演进。 7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在保 守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此文化 影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和 失败。对任何带来变化的方案会产生 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此 氛围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 带来变化的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阻力, 很可能失败,而这里人也不会容忍失 败,就会产生顾虑,从而将有关方案 从自己视野中剔除。结果那些旨在维 持现状的方案被最终选出并被付诸实 践,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 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欢迎变 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在此种组 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 织带来变革的方案。有时候他们决策 就是为了制造变化。此外,组织文化 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 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会引导 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 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2)管理具有科学性(3)管理具有艺术性 3.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那些? 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4. 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那些? 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6.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7.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经典问答题解析

管理学经典问答题解析 1.管理与其性质.★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表现为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答: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中以效益逻辑为重要标准,而"非正式组织〞中以情感逻辑为重要标准. 4.企业再造理论.★答: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一书,提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流程再造,引起世界企业界的轰动.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答:美国工程师泰罗,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六大方面〕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专业化 5、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部门化设立的基础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6.霍桑试验与其结论.答:霍桑实验是梅奥与其同事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以实验法来研究管理问题,用以确定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开创了用实验法研究管理学的先河. 霍桑实验历时8年,分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7.企业文化理论.★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2、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B )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 A梅奥B 泰罗C 法约尔D马斯洛 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D)。 A 法约尔 B 泰罗 C 梅奥 D 马斯洛 4、在行为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A )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A梅奥B赫茨伯格C法约尔D巴纳德 5、“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C )提出来的。A 迈克尔·波特B 迈克尔·哈默C 彼得·圣吉D 安索夫 6、决策学派的创始人,并在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B )。 A 巴纳德 B 西蒙C芦桑斯D 梅奥 7、属于企业员工的良师益友,充当前沿指挥官角色的是( C )。 A高层领导者B 中层领导者C 基层领导者D中高层领导者 8、“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A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尊重需要 D 社交需要 9、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并系统总结管理的14项原则的是( C )。

A 欧文B泰罗C法约尔D韦伯 10、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B )。A 计划B指导C控制D 组织 11“企业再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来的。他是(A) A 迈克尔*哈默 B 彼得*圣吉 C 巴纳德 D 马斯洛 12、提出“双因素论”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B )。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梅赛D玛素 13、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C ) A 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 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 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 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14、生产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属于( C )。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中高层管理者 15、人际技能是( D)应具备的技能。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16、概念技能是( A)应具备的技能。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17、技术技能是( C)应具备的技能。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18、属于企业文化核心层的是企业的(D )文化。

考研管理学基础问答题专项训练题

考研管理学基础问答题专项训练题 1.为什么竞争优势是一种重要的概念? 答:竞争优势是使组织别具一格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来自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以是一种组织能力,即组织能做到其他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或者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核心能力还可以凭借组织的资产和资源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即组织具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某种资源。竞争优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组织应当能够有效地开发它的资源和潜能,以及开发它的核心能力,从而保持它的优势。 2.质量管理怎么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答:如果实施得当,质量也可以是一种组织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方式。质量管理聚焦于质量的不断改进。一个组织满足顾客对质量的需求的程度可以使之有别于竞争对手,并建立顾客忠诚。不仅如此,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持续的改进还可以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产品创新在建立持久竞争优势方面的机会是较小的,因为创新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是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要素,不断改进是可以发展出持久的竞争优势的。 补充:一个组织仅仅能够创造竞争优势是不够的,它还应该能够保持它,也就是说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战略管理过程的第1个步骤包含哪些内容? 答:包括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⑵步骤2:分析环境——在分析外部环境时,管理者应当检查具体的、特定的和一般的环境,以发现正在发生的趋势和变化。只有当管理者确切地抓住了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意识到它对组织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第2步才算是完成了。 ⑶步骤3:识别机会和威胁——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机会和组织面临的威胁。机会是外部环境因素的积极趋势,威胁是负面趋势。注意:同样的环境可能对处于同一产业中的不同公司意味着机会或者威胁,因为每家公司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不一样。 ⑷步骤4: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内部分析提供了关于组织特定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信息。如果组织的任何能力和资源是与众不同的,那么这种能力和资源就被称为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主要的价值创造技能,它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武器。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 1、什么是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度,有哪些思想需要明确与坚持?并 说明之 答: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上下级共同判定组织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活动。 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定,必须坚持做到各级人员均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注意坚持自我控制、信息反馈,注重成果,不图虚名,不走过场。 2、企业的计划是如何根据企业所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作相应调整? 答:①投入期阶段,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向性计划,因为这一阶段的产品经营活动要求有很高的灵活性;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②成长期阶段,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的忠诚度的提高,经营计划也更具有明确性,计划的期限也较短。 ③成熟期阶段,经营活动的可预见性达到最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 ④衰退期经营目标要重新考虑,资源也要重新分配,这样具体计划就不适用,组织需要转变为制定短期的指向性计划。 3、目标管理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答: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建立具体、 可衡量的目标体系,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引导、激励与控制的有机统一。通常要求有相应实用文档

的组织文化的支持,但目标管理方法耗时长,从而削弱了组织效率,而且适用领域有限。 4、按照组织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企业计划应当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 答:投入期鉴于产组织变革的过程分为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为确保改革的目标的实现,应不断加强改革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以减少阻力。A、创造性进行变革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改革者。B、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改革。加强舆论和宣传工作。 C、确立合理的改革进程。 D、照顾各方面利益,避免社会振荡。 E、利用群体的力量。品经营活动的灵活性,更多依赖指向性(指导性)计划。成长期随着目标明确,经营计划也更具明确性更强调短期计划。成熟期经营活动预见性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衰退期经营目标需做调正,计划转而为短期的指导性计划。 5、计划工作的程序当中有一步是目标分解,其结果会在组织内形成两种目标结构,需要怎样对目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答: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进行目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是要分析组织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实现能否支持和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组织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目标的实现是否能使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获得可靠的保证。只有使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时期的目标相互衔接、彼此协调,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6、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如何决定组织的计划的有效性的? 答: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组织,计划应当是指向性的,计划的期限也应尽量地短,因为精确的计划此时反而会束缚组织成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妨碍组织取得良好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