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辅导

1、管理的性质;4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7

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24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1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梅奥认为,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产生相互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会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很大的区别:在“正式组

织”中是以效率的逻辑为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是以感情的逻辑为标准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共同存在,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5、现代管理理论内容;33

二战以后,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流派,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其代表人物包括孔茨、奥唐奈,其主要观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职能联系起来,专门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

2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戴尔,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

3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管理问题;

4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精力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是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

6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采用何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即所谓“权宜应变”;

7、企业文化理论;37

企业文化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美国,但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得到较快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2企业作风;3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2对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3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73

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

1目标建立;

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

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单向的,由上级给下级设定目标,即由企业领导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各级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常用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

2目标分解;

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3目标控制;

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4目标评定与考核;

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79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10、决策及其特征;98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西蒙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超前性;二是目标性;三是选择性;四是可行性;五是过程性;六是科学性;

1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01

一是满意原则;二是分级原则;三是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整体效用原则;

12、特尔菲法106

特尔菲法是由美国着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

13、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124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14、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127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1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44

1特征

也可称之为项目式组织结构,其结构图是M形的;最早设立事业部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发明者是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

这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是在总公司之下设立多个事业部,事业部可以按产品、或按市场、或按地区划分,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事业部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2优点

其优点是:1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3缺点

其缺点是,由于在总公司和各个事业部都要设置职能结构,比如生产、销售、财务,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个利益,等等;

16、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51

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衡量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标志主要有:

1决策的数量;

2决策的范围;

3决策的重要性;

4决策的审核;

17、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162

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

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要完成人员配备的任务,就要坚持如下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18、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163

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一个组织要得到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内源与外源两个渠道;

1内部来源

优点:1他们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们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2选任时间较为充裕,对备选对象可以进行长期考察,全面了解,对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看得比较清楚,能做到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3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4手续简单,费用低;

缺陷:1容易造成“近亲繁殖”;2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给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带来困难;3内部备选对象范围狭窄;

2外部来源

优点: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可避免“近亲繁殖”,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4可以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而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缺点:1难以准确地判断他们的实际管理才能;2费用高;3容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总之,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是这样的: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可采用内源渠道;在组织成长期多用外源渠道,稳定期多用内源渠道;

19、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163

1组织规模;2业务的复杂程度;3管理部门的数目;4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

20、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174

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21、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90

1性格理论阶段;2行为理论阶段;3权变理论阶段;

22、领导的影响力;187

领导是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方面构成;

1法定权力;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强制性;法定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

2自身影响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望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自身影响力不能由组织赋予,不具有法定性质;构成领导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23、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202

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4专业构成;24、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207

1知人善任的艺术;2量才使用的艺术;3用人不疑的艺术;

2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

2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

3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

4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

26、激励过程;219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是一种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激励实质上就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产生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的实现;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过程;当人们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

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这就是激励过程;

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2

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产生了人的动机,需要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可以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先后顺序排列一个需要层次图;

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包括那些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活必需品;马斯洛认为,当这些需要还没有达到足以维持生命之前,其他的需要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比如,生活要有保障;工作要稳定;生病了、年纪大了,要有所依靠;避免人身伤害,等等;

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当生理及安全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人们一旦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一种能使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欲望;

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起着主导的激励作用;一旦这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这一层次

的需要就不再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和激励因素,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层次,用他们正在追求的那一层

次的需要来激励他们,将会取得极好的激励效果;

28、双因素理论;223

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类需要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第一,有一些需要,比如: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地位和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等,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如果得到满足,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类和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大量存在,而且条件优越,就不至于引起人们的不满意;而缺少这些因素,就会引起不满非有不可;这是一些保持因素,但不是激励因素;

第二,另一些需要,比如:成就、责任、赏识、工作具有挑战性以及工作中的成长、晋升等,如果得到满足,会给人以极大的激励,产生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不会产生满意感;赫茨伯格认为,这些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

生不满情绪;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满足职工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但是,即使满足

了上述条件,也不能产生激励效果,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职工创造工作的条件和机会,丰富其工作内容,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使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的赏识,这样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体上是相符的;他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而激励因素则相当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所不同的是,赫茨伯格认为,激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上面;

29、控制系统的特点;246

1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2具有自身的目的性;

3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

30、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249

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

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4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3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65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

32、企业与外部关系的协调;281

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

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

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

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33、冲突对组织发展的作用;285

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没有冲突的组织将表现得呆滞,对环境变化适应慢和缺乏创新精神,因而绩效也不是最好的;而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冲突到底能给组织带来哪些好处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

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

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好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

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比如,现在经常发生的大公司之间的

购并,就是为了战胜他们共同的对手而进行的联手;

由于冲突对组织发展具有以上重要意义,因此,冲突成为组织协调的最基

本内容;

34、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287

面对冲突,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加以解决:

1回避:这是解决冲突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当冲突微不足道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非常激动时,可以采取让双方暂时回避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2强制解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强制解决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一个命令解决问题;但强制解决,往往会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

3妥协: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说,当冲突各方势均力敌时,或者冲突双方希望就某一问题尽快取得解决办法时,可

以采取这种处理方法;

4树立更高目标:为冲突双方树立更高的目标,使冲突各方感到紧迫感和压力;当其中任何一方单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目标时,冲突双方可能会进

行合作并作出一定让步,为完成目标而统一起来;

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从结果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会比较多;

35、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298

1信息沟通的障碍:

第一,沟通方式选择不当,会造成沟通障碍;

第二,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

第三,态度和兴趣;

第四,情绪;

第五,信息过滤: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

2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第一,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要根据沟通内容和特点、沟通双方的特点、沟通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第二,善于运用反馈;

第三,学会积极倾听;

第四,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学问答题

一、管理活动与理论1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 2卡茨研究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3亚当斯密why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5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的。 6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7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它以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8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9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的意义: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0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 1管理及其具体含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可做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 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中 也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 分配和协调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 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 以调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 重要的。任何资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 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 中心。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 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 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七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 能是其他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 决策既与其他职能有所交叉,又是计 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 组织、控制与领导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 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 个组织层次中。 3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法约 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 动,管理只是其中一种。这六种基本活 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所谓 “经营”就是努力确保六种固有活动的 顺利运转,以便把组织拥有的资源变成 最大的成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管理 活动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泰罗的科学 管理理论的不同:1科学管理理论认为 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 力,把人看做经济人。人际关系学说认 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 有社会、心理需求。2科学管理理论仅 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人际关系学说 提出,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 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 求个人服从。这就是非正式组织,它与 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 响。3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唯 一动力。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 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 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度。 5客观地评价泰罗制:冲破了多年沿袭 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 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 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 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 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理理论的 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把工人视为 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 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对人的片面认 识。 五、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及其 含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解决问题及利 用机会的过程。可作如下理解:1决策 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 是个人,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2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 是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2集体决策的优点:最大范围汇总信 息;拟定更多备选方案;得到更多认同; 更好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简述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 设,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即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 问题。主要内容: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 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 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 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 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 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 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 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 策活动。 4简述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行 为》一书中提出“满意度”原则和”有 限理性”标准,强调非经济因素,如态 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把决策视为 一种文化现象 主要内容:①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 非理性之间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 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③由 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 策者的理性是相对的④在风险决策中 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 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 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5新发展的决策理论:决策贯穿于整个 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属、 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从研究 组织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开始,继而 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该目标的可 行方案,比较、评估然后进行选择,最 后实施方案,并进行追踪检查和控制, 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最新决策理论 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 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 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 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 用。 6为使方案顺利有效实施,如何调动员 工积极性:1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 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让他们 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予他们的 压力;2管理者要善于授权,做到责权 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权利,便于 其完成相应的目标;3设计合理的报酬 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主体 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 性。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 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 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线演进。 7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在保守 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此文化影 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和失败。 对任何带来变化的方案会产生抵触情 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此氛围中, 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 的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阻力,很可能失 败,而这里人也不会容忍失败,就会产 生顾虑,从而将有关方案从自己视野中 剔除。结果那些旨在维持现状的方案被 最终选出并被付诸实践,进一步强化了 文化的保守性。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 存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 失败。在此种组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 视野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方案。有时 候他们决策就是为了制造变化。此外, 组织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 策产生影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 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 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 导致决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8决策问题的性质对决策的影响:1问 题的紧迫性:时间敏感型决策不常出 现,但每次出现都会给组织带来重大影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 -----------------------作者:-----------------------日期:

重点知识汇总 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从纵向看可分为古代管理学、近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 2现代管理学的特征二重性、动态性、创造性艺术性 3现代管理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心理研究法、归纳演绎法 4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核心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容:劳动定额、第一流工人制、标准化管理、刺激性工资制、思想革命、计划与执行分离的思想、职能长工制、管理对外原则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重点在于分析高层管理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 6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组织理论之父) 7欧文关注环境主花钱改善工作条件是最明智的投资 8巴纳德管理的工作就是沟通激励 9芝斯特伯格创立工业心理理论、将心理测试用于人员深造 10福莱特用个人行为观点来看待组织个人行为和单体行为 1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工人是社会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物质需求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的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 12彼得圣古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

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具有的在特征、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地方为主的扁平结构自主管理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 13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规律 14 SWOT分析法就是帮助组织进行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并帮助组织确定与制定发展战略及其行动方案的一种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技术 15履行管理职责是管理者涵义的实质和核心、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有计划、决策、组织、协调、使用人才控制、监督。管理者实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管理职责为核心做到职务职权职责的有机统一、管理的全部职务任务可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16计划职能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17决策是管理的基础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的构成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决策制定的条件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 18组织工作原理目标统一原理分析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统一原理集权与分权结合原理。组织结构要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与分权正规化传统组织设计 19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选人因才用人的原则整体效应的原则动态交易的原则

管理学-问答题

管理学—问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 答案要点: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2、何谓组织精神? 答案要点: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若对本组织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组织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3、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答案要点:(1)wh 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2)w hy,为什么做?原因;(3)wh o,谁去做?人员;(4)wh e r e,何地做?地点;(5)w h e n,何时做?时间;(6)h ow,怎样做?方式,手段。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要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5、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6、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的维护? 答案要点:(1)使信息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保证它不会遇到本来可以预防的问题; (2)新的硬件要添加到系统中.以满足新的需要和替换旧设备; (3)软件要升级,用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版本; (4)尽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试,系统仍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5)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需要添加或删除一部分。 7.什么叫目标管理? 答案要点:孔茨认为,目标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8.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9.简要介绍被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答案要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 职能: 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 ②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 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 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这一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 的自然属性。 10.如何正确运用奖金与罚款这两种经济手段? 答案要点:奖金的名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目标;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祷,同样的超额劳动,在不同效益的企业里奖金数量可能不同。这样,奖金才能起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罚款的名目和数额要适当,不能滥用。要防止用罚款代替管理工作、代替思想工作的倾向,以免招致职工的不满和反对。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严明,该奖即奖,当罚则罚,激励正气,祛除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奖金与罚款真正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11.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12.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 答案: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能否做到完全负责,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权限,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②利益,任何管理者在承担风险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③能力,这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职责、极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能促使管理者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挑不起”职责的后果。 13.彼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②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③管理人员是—个专业的管理阶层;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这一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14.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15.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

管理学问答题

1、简述管理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 ④管理的只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到、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决策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定义?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因素:环境,组织自身,问题的性质 3、简述决策与计划的关系。简述计划的性质。 关系: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②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到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4、组织设计的原则与任务分别是什么? 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只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说。 原则: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 5、何谓激励因素?何谓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6、人们希望通过沟通实现的主要目的有哪些?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实现目的:通过沟通向交往对象提供行为建议,通过沟通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行为,通过沟通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提供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沟通获得与组织的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如何做: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培养“听”的艺术;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组成非管理工作组;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7、什么是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管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管理总论 1. 什么是管理?试对管理大师们关于管理的定义作一评价。 2.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简述效率与效果的区别,请你举例说明如何实现以最高的效率达到最好的效果? 4. 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就是管理者吗?在你所在的组织中,哪些是管理者?哪些是操作者? 5. 想一想学校里的校长、系主任(或院长)、班主任主要做哪些事情?他们的工作有共同之处吗? 6.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7. 管理者应具备哪三大技能? 8. 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9.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10. 人们学习管理是为了当管理者吗? 第二章管理的今昔 1.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2. 结合你身边的企业的例子谈谈哪些做法是符合科学管理思想的? 3. 梅奥的人际关系思想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有何区别? 4. 结合实际谈谈法约尔的14 条原则中的哪些原则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 5. 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试比较你的父亲和母亲在管理家庭上所持的管理思想。 7. 试用表格形式写出管理发展各主要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8. 你认为大部分研究生(或大学生)目前处于需求层次中的哪一层次?最大的需要是什么?并请列出他们主要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9. 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有哪些? 第三章计划 1. 决策有哪些类型? 2. 决策过程包含哪几个阶段?为什么强调决策的满意性而非决策的最佳效果? 3. 决策树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目标管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 管理者为什么要事先进行计划? 6. 为什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强调目标的先进性,又要注意目标的可实现性? 7. 一项完整的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8. 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网络计划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第四章组织 1. 何谓组织?组织设计的任务有哪些? 2. 什么是管理幅度?有人说管理幅度越大,组织效率越高,你同意吗?为什么? 3. 在一个组织中,谁拥有权力? 4. 参谋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拥有直线职权吗?请解释。

管理学问答题.doc

一、管理活动与理论1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 2卡茨研究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 (“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3亚当斯密why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O 5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1 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的。 6巴纳德认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7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它以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8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9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的意义: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成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0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 “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1管理及其具体含义:指组织为了达 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 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 过程。可做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 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 组织中也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 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3管理 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 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这些资 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任何资源的 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职 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 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 建立组织的原因。 2七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 能是其他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 决策既与其他职能有所交叉,又是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 计划、组织、控制与领导旨在保证决 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 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中° 3法矗K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法 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 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一种。这六种 基本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 理活动。所谓“经营”就是努力确保 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便把组 织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 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活动是指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泰罗的科学 管理理论的不同:1科学管理理论认 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 动力,把人看做经济人。人际关系学 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 求外还有社会、心理需求。2科学管 理理论仅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o而人 际关系学说提出,企业成员在共同工 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 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 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 是非正式组织,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 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科学管 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唯一动力。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 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 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度。 5客观地评价泰罗制:冲破了多年沿 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 的创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 了二二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 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把工人视为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 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 对人的片面认识。 五、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及 其含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解决问题 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 也可以是个人,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 决策;2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2集体决策的优点:最大范围汇总信 息;拟定更多备选方案;得到更多认同; 更好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简述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 设,目的: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 益,即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 决策问题。主要内容:①决策者必须 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 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 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 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 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 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 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 决策活动。 4简述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 行为》一书中提出“满意度”原则和” 有限理性”标准,强调非经济因素, 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把决 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主要内容:①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 非理性之间②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 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③由 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 策者的理性是相对的④在风险决策中 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 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⑤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 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5新发展的决策理论:决策贯穿于整 个管理过程。组织是由决策者及其下 属、同事组成的系统。整个决策过程 从研究组织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开 始,继而确定组织目标、设计可达到 该目标的可行方案,比较、评估然后 进行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并进行追 踪检查和控制,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 现。最新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和 行为决策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它所概 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 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 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6为使方案顺利有效实施,如何调动 员工积极性:1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 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 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 予他们的压力;2管理者要善于授权, 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 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3设 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 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 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 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 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 期望的路线演进。 7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在保 守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此文化 影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和 失败。对任何带来变化的方案会产生 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此 氛围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 带来变化的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阻力, 很可能失败,而这里人也不会容忍失 败,就会产生顾虑,从而将有关方案 从自己视野中剔除。结果那些旨在维 持现状的方案被最终选出并被付诸实 践,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 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欢迎变 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在此种组 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 织带来变革的方案。有时候他们决策 就是为了制造变化。此外,组织文化 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 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会引导 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解答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解答 1.管理及其性质。★ 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表现为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答: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 (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中以效益逻辑为重要标准,而“非正式组织”中以情感逻辑为重要标准。 4.企业再造理论。★ 答: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一书,提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流程再造,引起世界企业界的轰动。“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答:美国工程师泰罗,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六大方面)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专业化 5、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部门化设立的基础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6.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答:霍桑实验是梅奥及其同事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以实验法来研究管理问题,用以确定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开创了用实验法研究管理学的先河。 霍桑实验历时8年,分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 4、观察试验。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 (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7.企业文化理论。★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有三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2)制度文化-企业作风、行为规范;(3)物质文化-外显现象,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的功能:(1)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2)对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3)对员工行为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8.计划工作的特征。★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2、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B )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 A梅奥B 泰罗C 法约尔D马斯洛 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D)。 A 法约尔 B 泰罗 C 梅奥 D 马斯洛 4、在行为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A )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A梅奥B赫茨伯格C法约尔D巴纳德 5、“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C )提出来的。A 迈克尔·波特B 迈克尔·哈默C 彼得·圣吉D 安索夫 6、决策学派的创始人,并在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B )。 A 巴纳德 B 西蒙C芦桑斯D 梅奥 7、属于企业员工的良师益友,充当前沿指挥官角色的是( C )。 A高层领导者B 中层领导者C 基层领导者D中高层领导者 8、“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A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尊重需要 D 社交需要 9、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并系统总结管理的14项原则的是( C )。

A 欧文B泰罗C法约尔D韦伯 10、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B )。A 计划B指导C控制D 组织 11“企业再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来的。他是(A) A 迈克尔*哈默 B 彼得*圣吉 C 巴纳德 D 马斯洛 12、提出“双因素论”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B )。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梅赛D玛素 13、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C ) A 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 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 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 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14、生产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属于( C )。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中高层管理者 15、人际技能是( D)应具备的技能。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16、概念技能是( A)应具备的技能。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17、技术技能是( C)应具备的技能。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18、属于企业文化核心层的是企业的(D )文化。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辅导

管理学基础复习09秋 一、简答题 1 .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的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 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和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内在的效率要求,就不会产生管理的动力。 2 .管理的职能。 计划。计划就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最后,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领导。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还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信息,增强相互理解,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3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 方法的基础。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根据这些基本出发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原理: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 .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作“管理论理的丛林”,其中的主要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 5 .目标管理及其优缺点。 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 目标管理制度的优点: (1)目标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 (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6.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 1)战略远景。战略远景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它明确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2)目标与目的。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的可量化的目标。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 3)资源。组织中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它是组织战略的关键要素,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业务。业务是指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 、5)组织。组织是指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等要素,他们共同形成组织的行政关系,维持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一致性,保证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 7 .总体战略。 确定业务领域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1) .稳定型战略:维持现有产销规模和市场地位战略。其特征是继续提供相同产品给原有顾客;保持现有规模或略有增长;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的经济效益目标;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绩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实现稳步发展。 2) .发展型战略:通过新建、并购或战略联盟等方式扩大产销规模,提高市场地位的战略。其特征是投入大量资源扩大产销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通过创新主导引导消费,创造需求。具体又分为以下三种形式:集中型发展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 3) .收缩型战略(新增):缩减企业经营规模的战略。具体有三种基本形式:抽资转向战略,调整性战略,放弃战略 8 .竞争战略及其类型。 竞争战略即业务层战略,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组织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9 .发展型战略及其基本形式。 发展型战略:通过新建、并购或战略联盟等方式扩大产销规模,提高市场地位的战略。其特征是投入大量资源扩大产销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通过创新主导引导消费,创造需求。具体又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密集型发展战略:集中资源提高一种产品的市场地位 优点:管理简单,获取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 缺点:环境适应力差,风险较大。 (2)一体化发展战略,包括前向一体化,比如生产企业自己做销售;后向一体化,比如生产企业自己生产原材料。 优点:减少原材料供应风险,便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带来更多利润 缺点:管理费用增加,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所需投入较大,面临风险较大。 (3)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两种形式: 关联(同心)多元化:进入与现有产品相关的经营领域,如由冰箱进入空调业; 优点:风险较小,获取生产、技术、销售方面的协同效应

考研管理学基础问答题专项训练题

考研管理学基础问答题专项训练题 1.为什么竞争优势是一种重要的概念? 答:竞争优势是使组织别具一格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来自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以是一种组织能力,即组织能做到其他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或者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核心能力还可以凭借组织的资产和资源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即组织具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某种资源。竞争优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组织应当能够有效地开发它的资源和潜能,以及开发它的核心能力,从而保持它的优势。 2.质量管理怎么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答:如果实施得当,质量也可以是一种组织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方式。质量管理聚焦于质量的不断改进。一个组织满足顾客对质量的需求的程度可以使之有别于竞争对手,并建立顾客忠诚。不仅如此,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持续的改进还可以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产品创新在建立持久竞争优势方面的机会是较小的,因为创新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是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要素,不断改进是可以发展出持久的竞争优势的。 补充:一个组织仅仅能够创造竞争优势是不够的,它还应该能够保持它,也就是说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战略管理过程的第1个步骤包含哪些内容? 答:包括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⑵步骤2:分析环境——在分析外部环境时,管理者应当检查具体的、特定的和一般的环境,以发现正在发生的趋势和变化。只有当管理者确切地抓住了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意识到它对组织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第2步才算是完成了。 ⑶步骤3:识别机会和威胁——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机会和组织面临的威胁。机会是外部环境因素的积极趋势,威胁是负面趋势。注意:同样的环境可能对处于同一产业中的不同公司意味着机会或者威胁,因为每家公司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不一样。 ⑷步骤4: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内部分析提供了关于组织特定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信息。如果组织的任何能力和资源是与众不同的,那么这种能力和资源就被称为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主要的价值创造技能,它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