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1、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李昕;宋健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两会上,委员们对此问题展开热议。龚立群委员: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粮食生产领域要重视,粮食流通领域也不能忽视。建议将现行的最低收购价粮食纳入国家粮食库存范围,执行统一的管理政策,并建立全社会粮食库存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全社会粮食库存测评指标,在保持最低战略储备规模之外,对国家粮食储备规模进行动态调整。加强粮库规划布局,制订粮库标准规范,改善仓储条件。引导和鼓励新建与“四散”流通相适应的立简仓。达不到规范标准的仓库不得存放国家政策性粮食。淘汰陈旧粮仓,对纳入规划布局符合规范标准的新建粮库给予资金扶持,特别要加大对粮食核心区新建粮库的支持。游宏炳委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约束和需求上升的新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在人地矛盾、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世界粮食大国积极发展生物燃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建议: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能力建设,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之外,立足自给有余,巩固生产能力,保持稳产高产;立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之外的宜农荒地,跳出现有耕地的小圈子,广辟食物源、营养源;立足科技保粮的长期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低产田生产能力,加快新品种开发和推广,特别是转基因粮食作物育种产业化。张全国委员:目前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应以“低耗能、高效率、生态化”为目标,制定粮食核心产区低碳农业发展政策。建议: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

2、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进一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种方式,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继续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增加粮食生产投入,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加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粮食生产需要的微型金融服务。创新粮食信贷担保方式,扩大质押品范围。健全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研究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严格保护耕地和淡水等粮食生产资源,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化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统筹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科技及相关产业的支撑。一方面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同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整合科研院所及相关院校力量,搭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平台,抓紧推进粮食增产增收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推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化肥、农药和农机装备制造等农用工业。促进现代粮食流通和加工产业发展。不仅要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物流体系、粮食加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强科学规划引导粮油食品加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完善粮食流通产业政策,按照坚持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政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粮食购销、储运、加工等领域外商投资管理,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和完善粮食市场调控。健全储备调控机制,完善政策性粮油收储办法,健全收储产品拍卖机制,防

止谷贱伤农,保证市场供应;加强粮食进出口调控,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品种调剂;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健全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3、政治:我国粮食安全还存在那些隐患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隐伏着隐患,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我们国家对粮食主观需求扩大的无限性和客观资源再生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从思想状态、粮食供给的制约、需求的增长、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来分析,也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销中的种种风险和问题。

(一)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状态

(二)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很大。

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享赋,存在多种缺陷:

1.耕地少,生产规模狭小。

2.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

3. 水资源污染严重。

4.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外国绿色壁垒的阻碍。

综合上述,一方面我国缺水,另方面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繁发生,制约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

(四)农业科技较为落后,服务体系还很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其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五)目前我国尚有几千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几百万的失业人口。

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从上面的评析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种种隐患,存在风险因素,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4、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扩展资料:

目前世界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

据FAO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的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认为,2009年世界谷物产量可达到22.16亿吨,而在需求量可能达到21.76亿吨的情况下,供大于需只有4000万吨。

2、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

借助于需求增加和大宗资源价格上升的力量,国际市场粮价最近几年一路扶摇直上。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粮食价格发生“夭折”,但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

3、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1、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

2、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围绕着农业问题所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必须尽管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相对的让步。

3、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

参考资料:粮食安全-网络

5、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从根本上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是粮食生产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的粮食安全危机,只有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民数量多,人均收入低,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耕地面积减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后顾之忧。(一)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只有具备足够的耕地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必须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通过复垦增加耕地资源,减缓总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面积比例,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保证,并要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同时,保证灌溉设施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作物产量持续提高。(二)加强科技投入,强化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体系。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良种以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解决“农业科技棚架”;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前提。我国目前人口数量为13亿,则需5.2亿吨粮食才能彻底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以现在人口数量的平长趋势来计算,202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将达到最高值16亿,若超过这一极限,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所以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四)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答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现在粮食补贴政策效果低下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过多,大量的粮食资金补贴到更多的劳动力时,每个劳动力所得到的收入就微不足道,不足以提高其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取消各项制约农民进城的不合理制度,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6、全球环境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一)在全球经济社会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审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能脱离全球环境。总的来看,我国粮食安全面对的全球环境是不安定的。首先,解析近年来国际上粮食价格高涨的起因,除了长期积累的供需基本面因素外,气候因素、金融资本和信息操纵因素冲击国际粮食市场,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在短期内凸显。其次,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约束,决定全球长期存在巨大的粮食安全压力。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新增23亿,仅此一项就需要全球粮食供应量增加70%。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需求强劲增长,继而畜牧业的强劲增长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之后,这就导致饲料粮的需求量巨大。此外,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压力下,加强了生态系统对粮食生产服务的利用力度,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耗尽等,已经严重制约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总之,全球粮食供求难以长期平衡,粮食安全存在长期压力。再次,国际粮食市场与资源调控能力建设进展缓慢,不利于全球粮食危机的预防与治理。特别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状况、国际贸易角色、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发展方针与战略重点不同,在面对全球价格急剧变动时,很难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容易加剧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矛盾。因此,为避免全球粮食危机出现,迫切需要加速构建全球协调一致的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有效调控全球粮食市场与资源。(二)全球环境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所有国家都有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影响,极端气候有在我国和其他主产国境内同时发生的概率,届时我国粮食国内短缺而且国际市场短缺同时发生,我国将面临最大的粮食危机;二是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已有研究指出国际粮价波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传导到国内,这会拉升国内通货膨胀指数,影响居民生活消费;三是国际粮价暴涨抑制中国饲料粮进口,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导致畜产品供给减少甚至短缺;四是全球粮食价格暴涨导致粮食生产所需投入品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农民比较利益下降;五是存在全球资本在我国境内冲击粮食产品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环境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并不会很大。就以上几大影响途径分析,这些影响发生的概率很小或者影响程度确实有限。比如,发生全球大范围极端气候灾害的概率很小。再如,国际粮食价格暴涨的价格传导只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走势,但是波动不会同幅度,毕竟我国粮食储备水平比国际安全水平高出一倍,而且我国国内粮食供给比较稳定。此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在国家给予粮食直补的情况下影响幅度有限;国际资本垄断我国粮食产业的可能性很微弱,不值得过分担忧,等等。分析起来,我国粮食安全主要由内因决定。如,我国长期坚持的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缓解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土地资源约束;我国长期坚持的高库存粮食储备政策,有效避免了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和粮食危机;建国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粮食的流通安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程有效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具备足够的收入解决家庭粮食安全问题。在这些前期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科技水平决定了未来我国在耕地面积不再增长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能否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的粮食需求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决定了在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农业资源是否可以得到可持续利用,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从而决定粮食产量能否得到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供给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因素。近年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提高,确实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增长。(三)应对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合理、有度、高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

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立足国内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内因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导因素,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必须依靠国内生产确保可以满足100%口粮需求,90%以上的全部粮食需求;全面保护耕地,守住农田,力争到2020年建设好10亿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农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培育粮食良种,优化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扶持优势粮食产区,培育种粮大户,激励农户种粮积极性,从而从内因上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其次,面向国际市场调剂粮食品种余缺。要统筹国内外粮食市场,通过国际贸易适度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以有效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积极实施粮食“走出去”战略,实施负责任的农业投资,积极在东道国传播粮食生产技术,有效协助东道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再次,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一要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粮食安全相关协议和制度的起草、讨论和制定,实现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序治理;二要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粮食资源与市场调控机制,确保各国在粮食危机预防和应对政策措施方面保持一致。

7、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何意义

1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出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3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和国外有什么区别

建设新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任何时候都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始终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第一,全面建设新型粮食产能体系。稳定、高效、安全、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是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核心。一要严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这是确保粮食产能的基本保障。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水平。二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生产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粮食产能体系。三要依靠科技进步,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全面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第二,建立新型粮食支持政策体系。要完善和创新粮食支持政策机制,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一要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可考虑逐步用目标价格制度取代粮食最低

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影响。二要完善和创新粮食补贴方式,建立政策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机制,提高补贴措施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三要以补贴重点粮食产品、主产区和关键环节为核心,探索实施市场扭曲作用小、对种粮农民管用有效的直接补贴措施,大力补贴支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构建政策性农业灾害强制性保险、价格保险等粮食风险管控体系。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是解决“谁来种粮”、“怎么种粮”问题的关键举措。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生产者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组织化,增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强化粮食安全储备与应急体系建设。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要科学规划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等非常规冲击的保障能力。

第五,构建新型国际农业合作体系。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确保重要粮食品种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要创新国际农业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农业战略合作,促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有效供给水平。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探索建立符合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的境外农业投资与产业体系。要适度进口国外农产品,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管控好进口对国内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风险。

9、请问如何从地理学角度看我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产量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如东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南方一些地区,但是有些大城市耕地大部分被用来开发房地产,有的建工厂,还有环境污染,导致耕地不能种植作物,粮食减产,还有洪涝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

主要考虑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从这两方面作答即可

与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相关的资料

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1、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李昕;宋健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两会上,委员们对此问题展开热议。龚立群委员: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粮食生产领域要重视,粮食流通领域也不能忽视。建议将现行的最低收购价粮食纳入国家粮食库存范围,执行统一的管理政策,并建立全社会粮食库存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全社会粮食库存测评指标,在保持最低战略储备规模之外,对国家粮食储备规模进行动态调整。加强粮库规划布局,制订粮库标准规范,改善仓储条件。引导和鼓励新建与“四散”流通相适应的立简仓。达不到规范标准的仓库不得存放国家政策性粮食。淘汰陈旧粮仓,对纳入规划布局符合规范标准的新建粮库给予资金扶持,特别要加大对粮食核心区新建粮库的支持。游宏炳委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约束和需求上升的新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在人地矛盾、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世界粮食大国积极发展生物燃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建议: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能力建设,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之外,立足自给有余,巩固生产能力,保持稳产高产;立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之外的宜农荒地,跳出现有耕地的小圈子,广辟食物源、营养源;立足科技保粮的长期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低产田生产能力,加快新品种开发和推广,特别是转基因粮食作物育种产业化。张全国委员:目前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应以“低耗能、高效率、生态化”为目标,制定粮食核心产区低碳农业发展政策。建议: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 2、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进一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种方式,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继续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增加粮食生产投入,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加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粮食生产需要的微型金融服务。创新粮食信贷担保方式,扩大质押品范围。健全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研究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严格保护耕地和淡水等粮食生产资源,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化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统筹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科技及相关产业的支撑。一方面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同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整合科研院所及相关院校力量,搭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平台,抓紧推进粮食增产增收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推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化肥、农药和农机装备制造等农用工业。促进现代粮食流通和加工产业发展。不仅要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同时也要加强物流体系、粮食加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强科学规划引导粮油食品加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完善粮食流通产业政策,按照坚持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政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粮食购销、储运、加工等领域外商投资管理,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和完善粮食市场调控。健全储备调控机制,完善政策性粮油收储办法,健全收储产品拍卖机制,防

粮食安全和生产

粮食安全和生产 粮食安全是指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粮食供应安全的一种综合性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粮食生产力的提高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 首先,加强粮食生产技术研发。我国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的农业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力。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增加了抗灾能力,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对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我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的多样化;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了耕地利用率,提高了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加强粮食贮存和物流体系建设。我国在粮食仓储设施、运输网络、物流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先进的粮食仓储设施和冷链物流系统,确保粮食生产的高效、安全、顺畅。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提高粮食市场的透明度和粮

食流通的高效性,有效预防粮食市场波动和价格飞涨。 最后,加强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盘和应急保障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粮食储备规模逐渐增加,储备质量和储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突发灾害和国际市场波动等突发情况下,我国能够及时调动储备粮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基本粮食需求。 总的来说,我国在粮食安全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耕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此,未来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大粮食生产力的提高力度,加强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是指保障人民群众的食物供应充足、质量安全、价格稳定的一种状态。而粮食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完好无损,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持续。 要实现粮食安全,必须重视粮食的生产环节,保证粮食的质量和数量。为了粮食的生产安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科学种植管理。科学种植管理包括选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合理制定施肥方案,科学排灌,合理轮作等。同时,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工作。 其次,加强农机具的安全管理。农机具是农民生产的重要工具,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农机具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机监控体系和维护保养机制,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 再次,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农田生产的必要支持,但是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要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培训,推广安全的使用技术和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残留。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要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防止农田受到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和生产水平。 在实现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是一项关键工作。只有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稳定,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食物供应充足、质量安全、价格稳定。因此,我们要加强粮食生产的安全意识,增强农民的安全培训和技能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为实现粮食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凸显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粮食生产的现状、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粮食生产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导致粮食生产面临缺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同时,土地资源的限制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仅如此,气候变化也对粮食生产带来了挑战。极端天气的频发,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增多,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面临挑战就放弃粮食生产。我们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推动粮食生产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加强粮食储备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粮食丰收年份,应该适量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政府还应该完善粮食流通和储存体系,确保粮食的安全和稳定供应。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以促进农民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水平,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此外,社会各界应该增加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和支持,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种植方式,以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监管和防控措施,严厉打击造假行为,确保市场上的粮食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粮食问题,从自身做起,珍惜粮食资源,避免浪费,共同为实现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粮食生产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居世界前列。然而,面对人口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情况,农村劳动力减少使得粮食生产面临缺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此外,土地资源受到限制,环境污染也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另外,气候变化也对粮食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威胁。综

粮食 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生产 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责任。粮食安全生产是指以科学、合理、高效的方法,确保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供应,防止粮食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稳定。 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供应。首先,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比例,增加主粮及糖料、油料、饲料等副粮的种植,提高粮食生产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推广新的高效、节水、耐旱、抗逆性强的栽培技术和措施,提高粮食产量。再次,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系统、水利工程、农田排水系统等,提高耕地的灌溉率和水利设施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此外,还要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保护粮食质量。粮食质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要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粮食加工和储存设施的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保障粮食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粮食生产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和储存技术的培训,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和水平。 总之,粮食安全生产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

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只有加强粮食安全生产,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保证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充足,才能实现国家的粮食自给自足,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活需求。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粮食资源,节约粮食,提高粮食利用率,共同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

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 粮食安全是指人类对于粮食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而且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安全风险。粮食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口袋和健康,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利益之一。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下面将对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一定的探讨。 首先,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密不可分。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工作,保证生产过程安全、高效、有序进行的行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需遵循科学的种植技术、合理的施肥措施、正确的农药使用等要求,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健康。同时,在粮食的收获、储存、运输等环节,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有效控制各类安全风险。 其次,粮食的安全生产管理离不开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等环节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进行指导和监管。政府机关应建立健全与粮食安全管理相关的监督、检验、评估体系,开展定期检查、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支持。企业、农民等相关生产者要加强自律,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 此外,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还需要广大社会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对粮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种植技术等问题有着强烈的需求。各级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推动

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透明化,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粮食安全监督中来,共同确保粮食的安全。 最后,建设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各异,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同时,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在种植、储存、运输等环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以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粮食安全。 总之,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人类粮食供应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同时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共同努力,确保我们的粮食安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优质、安全粮食的需求。

粮食 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生产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生产是指确保粮食生产过程中,种植、收获、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粮食供应给人民群众。下面从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等方面阐述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首先,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这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支持。农民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种子、肥料、农药,进行农作物的适时、适量投入,合理管理土地资源等。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供给不受影响。 其次,防灾减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自然灾害是粮食生产的重要障碍,如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要确保粮食安全的持续性,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适应干旱的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稳定性。在洪涝地区可以加强排涝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果。通过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科技创新对粮食安全生产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现代农业技术,如精细化农业管理、精准施肥、无人机喷洒农药等,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种植方法逐渐被新技术所替代,无论是生物技术的应用还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都在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科技创新能够

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使粮食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总之,粮食安全生产对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农业生产的合理管理、防灾减灾的措施、科技创新的应用,可以确保粮食的高产高质,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支持。同时,也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了粮 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本文将从粮食安全现状、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 度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 受关注。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一定的挑战。不少地区存在粮食产量下降、存储 和加工不规范、质量安全堪忧等问题,这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潜在 威胁。 二、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内容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制定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 1. 政府责任:政府是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粮食安全政策、调控粮食市场、监管粮食生产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农民责任: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应按照国家的要求,合理利 用土地、水资源,采用科学种植技术,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 3. 企业责任:粮食加工和储存企业承担着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责任,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制度,确保粮食的安全和卫生。

4. 监管部门责任: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加工、储存等 环节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粮食安全不受侵害。 5. 公众责任:公众对粮食安全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增强粮食安 全意识,选择合格的粮食产品,不浪费粮食资源。 三、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意义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粮食生产水平:责任制度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能够促 使农民、企业等各界人士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 2. 加强粮食质量监管:责任制度对相关部门进行了明确要求,监管 部门将加强对粮食质量的监管和检测,减少不合格粮食流入市场。 3. 强化行业合作:责任制度要求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形成合力,推动粮食安全工作的协同发展,实现粮食安全的长期稳定。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可以 推动农业的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保障未来粮食供应。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各方要积极履行各自的责任,共同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的保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是影响国家和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安全的实现需要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粮食的安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安全生产,二是粮食加工和储存的安全。 农业的安全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按照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规范,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农业资材,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灾害和损失。农业的安全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只有农作物正常发育和产量稳定,才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农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保障。首先是农业生产资材的安全。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材料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合理。其次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安全利用。科学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合理进行耕作和灌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再次是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最后是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措施的安全。 粮食加工和储存的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加工和储存的安全是指在粮食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粮食加工要注重加工工艺的科学性,保持粮食的营养价值和口感。粮食储存要注重储存环境的安全和粮食质量的保持。防止粮食受潮、霉变等现象的发生,以保证粮食的安全质量。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粮食安全监管和管理。同时,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也

应加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提高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粮食安全是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只有保障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积极参与到粮食安全的维护中来。

粮食安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粮食安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粮食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家、地区的粮食供应以及人民群众的粮食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生产安全主要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农药残留、农残和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安全是指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以及如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关乎着国计民生。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农产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粮食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在生产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的效能。在消费方面,要推动营养健康饮食,提倡粮食多样化消费,培养良好的粮食消费习惯。 生产安全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标使用,就会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建立健全农药使用的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农药残留。此外,还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管。同时,还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控制农产品质量的新方法。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农业在生产过程中

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为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的效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侵蚀。其次,要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农田和水资源,推广生态农业和水资源保护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另外,还需要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农田生态环境问题。 总之,粮食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控制农药残留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了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生态农业和水资源保护的技术和方法。通过综合而有效的措施,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本之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粮食 生产直接关系到全球食品安全,而粮食安全则与每一个人的健康 息息相关。本文旨在探讨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以及当前 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核心,直 接关系到粮食的质量、数量和稳定性。在过去,人类通过农业生 产获得粮食,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通 过节约资源、减少农药使用、改良作物种植技术等方式,农业生 产变得更加安全和可持续。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安全、充足的营养食品,不受 任何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困扰。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挑战。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消费模式的改变,保 障世界粮食供应的方式也在改变,同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威胁。 例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粮食价格波动等问题已经对全球粮 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 1.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高温、干旱、洪 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据国际权 威机构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这将对农 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2. 能源危机 以往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而这些化学品 的制造和使用对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此外,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过度使用这些化学物品会进一步加剧能源危机,而粮食生产和粮 食安全也会受到影响。 3. 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受 到每个国家的资源限制和农业水平的限制,粮食的供需矛盾也日 益尖锐。如此庞大的需求量不仅需要提高产量,还要求营养均衡,保证人们摄取到的营养成分足够丰富。 三、应对策略 1.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 一方面农民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注重增值及创新农业的科技、 模式等方面的要素;以高效、低耗、环保的农业技术替代传统农业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 投入,科技创新是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关键。

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问题之一,涉及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农田面积减少等问题,给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是农田面积减少和农业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流失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许多农村青年都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这些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了威胁。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极端天气事件也日益频繁,如干旱、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同时,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品质等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供了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改善种植技术。其次,加强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品质。此外,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有效缓解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在粮食安全方面,我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建立了一系列的粮食储备机制,确保了粮食的供应和市场的稳定。此外,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把关粮食质量。同时,加强了粮食流通和物流配送,加强了粮食市场的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的抗旱、抗灾能力。最后,加强粮食安全监管和市场调控,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的食品安全。 总之,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政府的积极推进和农民的努力,我相信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会不断取得进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粮食安全是指人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以满足其生活和发展需求。而安全生产是指人们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得到安全保障,避免发生事故和危害。粮食安全与安全生产在许多方面有着紧密的关系,下文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安全生产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和安全隐患,比如农药残留、地下水污染、环境污染、病虫害等。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和监管机制,这些危害因素就会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到粮食安全。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粮食安全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也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农业机械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安全生产变得尤为重要。农业机械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对生产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而如今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操作技能、规范工作程序,确保生产的安全。 另外,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粮食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社会和谐。而在农业生产中,安全生产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农业生

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事故频发,对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因此,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同时,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也相互促进。粮食安全需要有稳定的生产基础和保障措施,而安全生产又能为粮食安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比如,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保证粮食的安全。同时,粮食安全也要求农业生产者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的达成。 总而言之,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才能保障粮食的安全、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粮食安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1、粮食安全的三个阶段 综合中国国情,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不同时期对粮食安全所作的不同定义,可对中国粮食安全设为三个阶段的框架,并依照框架提出三个阶段的衡量尺度,三个阶段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 衡量这三个阶段的天然尺度有两个,一是粮食的商品量比例;另一个是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中等水平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粮食生产已经可以在总量上满足需求,社会已经摆脱了粮食短缺的困扰,其他食品种类如水果、蔬菜、肉禽蛋鱼等丰富起来,人们的选择性明显加强,小康社会的种种特征日益明显。 这一时期粮食商品量占产量的比例为50%以上,城镇人口比例高于总人口的50%。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并买得起粮食,整个社会已进入小康。这一时期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流通保证。是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化水平时期。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根本改变,粮食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规模化。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粮食生产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口总量趋于平稳或下降,因而对粮食的消费也趋于平稳。在粮食消费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已不是总量和品种问题。 这一时期粮食商品量占产量的比例为80%以上,城镇人口比例高于总人口的80%、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品,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在这一阶段,粮食的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食物中的比例开始显著下降,其他食物的重要性将逐渐重于粮食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将逐渐让位于食品安全或食物安全。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 2、如何做好粮食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局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抄员变动,对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作出调整,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明白书,落实到人。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对话谈心活动。以“明责、尽责、知厉害”为主题,由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与各企业负责人谈话,重点解决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摆位不准、红线意识不牢、底线思维不强等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县粮食系统储备粮库和涉粮企业的粮食储存、加工、经营等场所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夏季防汛等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各知单位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一把手”带队的全面检查和每半月组织一次“一把手”带队的安全隐患排查,并每月上报安全生产检查情况,每半月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同时,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四是扎实做好防汛工作。成立汛期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面掌握雨情和灾情动态,对重要部位进行重道点监控和巡查。同时,要求各涉粮企业必须配备抢险队、预备队及防汛物资,值班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 3、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多虑了吧,粮食一个国家的重要战备资源,国家不可能不重视的,即使悲观也是在一定的范围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具体举措安全生产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具体举措 1、如何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必须打规模的开展集中种植,对于补贴必须补贴到种植某品种的粮食的种植者,而不是地主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从源头上抓原材料要安全,其次在生产过程当中要加强检验检查,第三要有有法律、法规来做保证。 3、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其中有两个重要关系和四个重点工作: 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抄发展。 四个重点工作: 一是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袭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二是要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可得实惠。 三是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四是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惊人的现实要求节约粮食,着重解决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浪费问题,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其具体可措施的方针是:一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增强耕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五是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六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七是强化粮食生产发展支持政策。 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 “十连增”后粮食安全可否高枕无忧 来源:新华网| 2013-12-09 10:16:44| 作者:李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2.1%。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然而,这一年来,粮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 在“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威胁下,粮食生产是如何实现“ 十连增”的?“十连增”对我国粮食供给和进出口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我们又该如何保障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在国新办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连增”是如何实现的?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有关省份发生了严重的涝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粮食实现了沉甸甸的“十连增”,同时产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千

国家对粮食安全生产

国家对粮食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和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基础。国家对粮食安全生产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理,以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国家在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国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国家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的灌溉、排水和施肥条件,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其次,国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粮食安全生产取得重要突破。国家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广了粮食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通过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水平,推进粮食安全生产的科学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再次,国家加强了农业资源的综合管理和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了对农田土壤、水资源、气候环境等要素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国家推行耕地轮作休闲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农田的良好生态环境,促

进粮食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家积极开展粮食安全监管,加强市场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生产中的问题。国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残检测的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国家还加强了对粮食贮藏、加工和运输环节的监管,防止因储存、加工和运输环节的问题导致粮食损失和浪费。此外,国家还建立了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了粮食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供需平衡。 总之,粮食安全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源管理和监管监控等多种手段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国家的努力和措施将为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和人民生活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粮食生产与安全知识安全生产

粮食生产与安全知识 1、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粮食生产与安全知识扩展资料: 目前世界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 据FAO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的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认为,2009年世界谷物产量可达到22.16亿吨,而在需求量可能达到21.76亿吨的情况下,供大于需只有4000万吨。 2、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 借助于需求增加和大宗资源价格上升的力量,国际市场粮价最近几年一路扶摇直上。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粮食价格发生“夭折”,但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 3、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1、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 2、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围绕着农业问题所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必须尽管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相对的让步。 3、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 参考资料:粮食安全-网络 2、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哪些 1、数量安全,现在我们进口粮食数量越来越大,百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度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 1、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何毅中国的粮食供求波动往往引起经济波动,特别是1993年、2003年尤为显著。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特定条件下,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开源而且要节流。“开源”是指增加和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使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节流”是指生产的粮食通过低成本的储藏——运输——加工,保质保量地投放市场满足相关需求。“开源”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正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而“节流”属于流通领域,还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相当部分设施陈旧,损失浪费惊人,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开源”与“节流”相互关联紧密。粮食总量不足,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正常储备规模下降,运输压力增大,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粮食总量过大,也会造成储备规模过大,粮食价格下滑,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谷贱伤农),同样会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而适度的粮食规模、适量的粮食储备、稳定的粮食价格,供需处于基本平衡才是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最佳配置,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理想状态。把粮食安全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投资建设与粮食安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设想:抓紧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专项规划。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国土安全一样属于国家重大安全内容,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农业、粮食、商务、银行等多重行政管理部门。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抓紧制订粮食安全专项规划,明确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原则、粮食安全政策、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企业等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明确和稳定中央对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地处广大农村收纳库建设应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享受相应中央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储粮条件尽快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严重的状况;安排适量中央投资用于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调节能力,既满足市场需要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将静态储备转为“动态储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减轻财政补贴的压力。建立适度的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粮食安全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既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适度建立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加大对中央和省级储备粮监管力度,使粮食储备处于有效的监控范围内。促进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粮食经营公司,成为粮食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国际跨国公司已经先后登陆占点,使粮食流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尤其发挥运作规范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作用。目前中粮、中储粮以及华良物流等中央企业各有特点,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快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标准体系和预警应急系统。粮食安全不仅体现数量安全,更重要的是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需要有完备的粮食检测标准体系,目前已出台部分新的粮食品质检测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已有相应科研成果和初步的建设构想,需要尽快启动加快建设。探索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管理方式。国债建粮库的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上下结合,管理到位,其投资效果是显著的。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今后主要是“混合型”投资项目,而且和农业项目一样,布点分散,规模很小,因此要通过调研和试点,探索对这类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粮食安全事关全局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发展,在宏观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有相应措施予以保障。否则粮食安全出问题,造成损失难以估量,再投入的资金会更多。为此,只有加倍努力,措施落实,才能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作者系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