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课程: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上)

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上)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朱有勇

前言

今天给大家做一个讲座,讲“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这主要是我的一些科研结果和我们云南省所做的一些工作,给大家做一个交流,也给大家互通一些信息。

今天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工作,一个就是我们云南省粮食安全的定位,另外一个云南省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下面三个部分知道是教大家一些实用技术,怎么让农民增产增收,怎么促进农民多增加收入,在土地上怎么利用科学技术去增加产量,这个是可以学到能用的实用技术,这些大部分是我们这个团队研究出来的结果。

一、云南省的粮食安全定位

(一)粮食状况

云南省这些年来粮食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六千多万亩,这个是2008年的一个播种面积,6371万亩,就是这么一个规模。总的产量是154亿公斤粮食。云南省每年还需要从外面调进来粮食大概每年要调进20亿公斤左右,当然云南省也有一些粮食可以调出去的,像你们这些村官在下面就知道,我们有很多豆,白云豆、蚕豆是往外调的,豆类主要是云南的一个出口的粮食品种。马铃薯和豆类每年调出大概是5到6个亿公斤粮食。这样就是生产的总量加上调出、调进的一个总的值,云南省现在粮食的一个状况就净缺口是15亿公斤粮食,就差着15亿公斤。通俗一点就是我们154亿公斤粮食,其中我们差15亿公斤,十分之一还需要从外面调进来。那就是说云南省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得粮食靠外面调,就是差一个人的口粮,这就是我们云南省现在粮食生产和供需的一个状况。我们总的生产的粮食十个人够九个人吃,就是说够90%,实际上是88%,还差一个人的粮食。

现在在促进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个地区需要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我们云南省应该怎么定位后面再说。

(二)粮食生产挑战

我们云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挑战在什么地方?

1. 地域大耕地面积少矛盾突出

我们云南省一共有将近4700万人口,整个的国土面积比台湾还大,跟日本差不多,我们是39万平方公里,所以面积非常大,但是我们云南省生产粮食的矛盾在什么地方呢?是人均耕地面积不够。本来这么一点人这么大的面积应该是土地面积很充足,但是我们云南省94%是山地,6%才是坪坝,所以是山多坪坝少。所以坪坝的面积就非常有限,云南省平均每个人的土地面积是一亩三分地。。

3. 热量足

还有云南省是低纬高海拔地区。我们知道低纬就靠赤道线近,纬度一低太阳的直射光一多,直射光一多,它的热量就充沛了。

4. 粮食种植季节多

尽管我们只有一亩三分地,但是我们的土地有雨的资源、有光的资源、有热的资源,所以它就产生一多,可以一年到头在种庄稼。跟北方比,北方就只能有半年生产庄稼,有半年它是冰天雪地的,没有办法生产。所以他五亩地不如我们一亩地,我们一亩地可以种四季或者种三季,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南方土地少一点,但是它有一种四季庄稼都可以种,它土地的重复利用也多,一亩地可以当北方的两亩地、三亩地、四亩地用。这是我们的优点。云南省我们有困难的一面,但是也有条件好的一面。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是处在这么一个平衡状态调整下。

(四)难堪矛盾

1. 人才矛盾

在云南省的这种特殊气候和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云南省的粮食生产跟全国的粮食生产一样的存在着非常难堪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和谐的地方。种田、种庄稼在国外主要是精明强壮的人干,做的活,国外的农学院取分都比其他专业要高,就是说有分数高的同学去念,成绩好的同学去念农业学院、农业专业,我们国家当然反过来,当然这几年农大不错,今年要进农大第一志愿理科还要上14分才能进到农大来,文科要上17分。过去普遍现象都不是这样子,农业学校的分数都比较低一些。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你们是村官都知道,青壮劳动力、有知识有文化的同志都进城去了,打工去了;女孩子宁愿去做一个按摩、做一个洗脚,她一个月种的钱比她种两亩地、三亩地一年挣的钱都多。而留在村子里面种田的人是老的、妇女或者小的。这跟整个生产要求是脱节的,本来农业生产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生物的过程,它不像工厂生产我把温度、尺寸设计好以后,它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不是这样的。跟气候变化、病虫灾害,你要懂知识要懂文化,要有科技才能把田种好,但我们留下的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身体状况就差的人来种田。所以要把科技推广下去,要产生一个高素质的、高效的农业生产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弊病,但是这没有办法。虽然是很矛盾,但是大家老百姓都愿意这样做,年轻人都让他出去长见识,去赚钱去打工,所以本来很难堪的一个事情在国家非常和谐,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政府你们可能还去办培训班,要培训那些个年轻人懂一门手艺懂一门技术然后把他输出去,输到沿海一带去做工,本来不应该,要做好农业生产要让这些人来种田,我们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就能很快普及,但我们不是这种情况。但是尽管不是这种情况但做的很和谐,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说这不对,所以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2. 田地矛盾

本来我们好田好地是用来种粮食、种蔬菜、种经济作物,但在我们国家不是这样,好田好地都用来建房子,昆明大概有八九万亩土地没有一块耕地,都在建高楼大厦,你们知道农大周围过去都是农田,现在没有了。都在修公路,修高速路。本来这是不合理的一个很难堪的现象,大家去过国外就知道,外国人他们都懂这个事情,他们建房子都建在周围的山坡上,把好的地做牧场、种菜或者是种粮食;建房子的都建在山丘上、山坡上。你看昆明周围的这些山本来建房子是最好的,别墅嘛,国外很少有电梯房,他都是一家一幢别墅。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我们是把它集中建在哪里田好哪里人多我们建在什么地方,山上一幢房没有。这是跟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一样的地方。咱们东方人咱们中国人喜欢聚在一块,如果让你们一个人到哪去住你肯定不习惯,你就要女孩子在一起、男孩子在一起,说东家长西家短,你这个村官又做什么坏事了,反正没有他就编,就是“插巴”吗?总要在一起议论一下这个议论一下那个,这个找到男朋友,男朋友长的怎么样,太丑了,这个找到一个女孩子太漂亮了,这是一种东方文化,他喜欢聚在一块,所以建房子都建在一起,热闹,这是东方文化有好的地方,非常关心人,哪位同志病了,哪位亲戚朋友病了,大家都去围到他家里面去。西方人不是这个概念,一个跟一个没有多少往来,一家人跟一家人就住在一起都不知道互相的东西,小孩子长到18岁你肯定要出去自己管自己。他的文化就是以个体的隐私文化为主的一种文化制度。所以他建房子就要你建在这里我就要离你至少三十公尺、五十公尺、一百米、两百米,我不跟你在一块,他不跟你在一块。

东西文化各有利弊,我们都不能说哪个文化好哪个文化差,外国人有突出自己的个性,你不要管我,这是他的一种文化体系,所以形成了他们住,就要建房建得很多,你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你不知道它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因为那个房子是一直连续下去的。我们东方文化就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就多了一点温暖,多了一些关照,多了一些关怀,但是也带来很多的是非,很多的麻烦,很多的说不清楚的东西。国外虽然他不会去管你做什么弄什么,最

低限度一个邻居他是极端的隐私,你的家里有几个小孩老婆是哪个那是极端隐私,当然对个人的生活可能更自由化一些,但是又少了一点温暖,又少了一些关怀,连老死也没有人来管你,都各有利弊。但是这种文化就造成我们农业上,我们看到非常可惜的这些个好田好地全都建了房。修条公路还要往坝子里面走,不上山的,坝子里面一修公路,里边就可以建房做生意。大量的农田、好田好地丧失,我们面临着不是谁能管得了的事情,这是一个文化体系在起作用。是一种文化,你没有办法,我们想搬到山上去住,你敢去吗?小偷就把你杀了。但是如果大家都去就没有问题,你不可能哪一个人去两个人去,所以大家还是集中集中,那楼越来越高,楼盖的越来越高,人挤的越来越多。这就带来很多的麻烦事情。

3. 区域矛盾

本来是种粮食亏本的,应该是富的地区来种粮,因为他们有钱,他们就应该来种,我们国家不是这样,你到哪去只要一看见大面积是种的粮食,那个地方肯定是穷的。如果他种的是蔬菜、水果、种的是稀奇古怪的东西,那个地方肯定是富的。这就是一个非常难堪但是又非常和谐的事情。本来种粮食就很亏本的事情,应该是富裕的地区来种粮来平衡这个生产体系,但是我们不是,穷的地方种粮,富的地方种菜花果,这就是一个不合理,但是它又非常和谐。你在穷的地方去种菜种果种花,农民不干。你到富的地方去种粮农民不干。各有所得,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难堪的局面。

还有很多的难堪的地方,就是粮食生产和我们现在社会现象它有很多是从根本上、从根底上、从文化上反映出来的很多东西。但是咱们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心胸,好的传统习惯,什么都不合理,但是什么都还能和谐相处,这就是中国人的博大胸怀。

(五)发展定位

1. 有所为但求粮食供需平衡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云南省又要经济发展,又要做到粮食自给,我们定位是什么?就是有所不为,就是不求粮食生产的大省,我们不去跟四川、安徽、黑龙江、辽宁、湖南这些粮食生产大省去争粮食大省,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土地资源在这里摆着,不可能做到粮食生产大省。我们六千多万亩土地还要去种烟、种蔬菜、种橡胶、种茶、种糖,我们要保证我们粮食安全就有所为,但求粮食的供需平衡。这就是我们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对我们云南省粮食安全的一个定位。

我是云南省农业的首席科学家,这些东西是省委省政府我们一起提的概念。这是符合云南实际的,云南的经济要发展,但是说种粮的地方都是穷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种粮保证我们口粮,但是我们要经济发展还要做其他的。要把粮藏在田里面,粮藏在老百姓的手里面,要把粮藏在技术里面,这就是我们云南省的粮食定位。

要实现粮食定位具体的目标就是,明年就要实现增产至少是21亿斤,再过五年至少是50亿斤,再过十年至少要增100亿斤,所以云南省有个粮食增百亿斤计划,因为我们只有增这么多粮食才能保住我们粮食的基本安全,人口在不断地增加,有一点大家不清楚的是,每年有1200万的旅游人口,我们说的不是这个人口不止1200万,他主要是这个来一个星期,另外一个来十天,另外一个来三天,累加起来,云南省要有一千万的人口多加出去。我们4600万人口,实际上我们不止4600万人,这些来旅游的人要吃饭、要吃肉、要吃菜,肉是什么?是从粮食转化过来的。这是每年要增加一千万人口。

2021春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第0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从宏观角度分析,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古今中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科技发明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从中观角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第三课,从时序上看,继古代、近代食物生产方式变革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后,介绍了现代食物的生产及其影响。总体来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再到生产的现代化、从各地区独立发展到彼此物种交流等主要史实,这都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微观角度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教学子目,分别讲述了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主要讲述了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以引导学生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历史意义,并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等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选学历史学科的学生,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经过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学生已熟知古今中外的基本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能力,并且食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食物生产的环节、影响等较为熟悉,因此,学生对本节课兴趣浓厚,期待较高。但是,学生对本课涉及到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概念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且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1.以时空为序梳理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等重要史事,能够运用史料分析、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并从历史的角度论述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对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重大意义。 2.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联系生活实例探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生物安全 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1992年,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各国政府首脑和领导人出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旨在保护地球环境,因而又被称为“地球峰会”。峰会上,全世界共同制定了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为目标的国际条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目前,这一公约已有193个缔约方。 有人也许要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这似乎是危言耸听,小小的蜜蜂,哪里能够撼动人类社会的根基?笔者倒是深以为然,在人类所能利用的许多作物中,多数需要蜜蜂授粉方能结果,蜜蜂消失了,人类又该如何获得维持生命的粮食、油料、瓜果? 有一部电影,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都不能少。地球上生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将万物联为一体。单个生物的存在和延续,依赖于生命体系的完整。生命体系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单个生物的贡献。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一种生物消失,代表着这种生物再也无法为生命体系有所贡献,生命体系就如同积木塔被抽去一块,摇摇欲坠。抽出的积木多了,积木塔就会轰然坍塌。只有生物多样了,地球生命体系才能更加稳定,人类社会根基才能更加坚固。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还有人在琢磨,为什么要确保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有一个“网开三面”的成语,说的是商汤出巡,遇见一个捕鸟人跪在地下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看了后觉得太残忍,遂命捕鸟人撤去三面网,并更换祷文:鸟儿啊!你们愿往左就往左飞;愿意往右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才进到我的网里来吧!诸侯知道后,都说:商汤这个人真好,他对禽兽都这样仁慈,我们应当真心拥护他。后来商汤果真得到了天下。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籍中屡见不鲜。《论语·述而》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大意是孔子钓鱼,不用长绳系着很多钩钓鱼,孔子射鸟,不射归巢的鸟,充分表达了先人取物有度的思想。竭泽而渔,焚林而猎,都是一棍子的买卖,这次吃饱了,下次就只能饿着。这代人用光了,下代人就少了一条活路。人类的粮食、衣物、药品、建材、燃料无不依赖于生物多样性,若索取无度,继续滥采滥挖,滥捕滥猎,就会损害大自然的恢复能力,损害生物多样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特别是在人类技术水平和能力已经超出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能够主宰地球上的一切生灵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想一想,如何与其他生命共处,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那么,世界各国如何才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惠益分享? 说起惠益分享,不禁让人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一天,孔融家里吃梨,让孔融先拿,他却拿了个最小的,父亲问孔融为什么只拿一个最小的。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父亲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呢,那你弟弟应该拿最小的。孔融答道,我是哥哥,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父亲听了很高兴,孔融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夸奖。现在看起来,有梨大家吃,这就是惠益分享。 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生物资源就好比梨,自己吃不完,可以通过买卖换取其他资源。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很多梨被无意识地贱卖,也有的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被带到国外,经过高科技改造加工,成了能够赚取巨额利润的产品。其实,发展中国家不指望西方国家成为高风亮节的孔融,也缺乏自己先拿大梨的先进技术。他们要求的是能够知道“谁动了我的梨”,并且自己也能够学到如何吃到大梨。 时光荏苒,《生物多样性公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了18年。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仍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这些词汇感到陌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每节[精品练习题]6.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解析版)

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0分钟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的主题是“生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数量的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所以,我国也是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C.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作“裸子植物的故乡” D.不同种的生物基因不同,同种的生物基因相同 【答案】D 【解析】A、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正确;B、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正确;C、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作“裸子植物的故乡”,正确;D、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它们共同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错误; 故选:D。 3.吕四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生活着海带、紫菜、鲳鱼、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

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10篇)

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10篇) 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论文(篇1) 当前,全国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水平较过去 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工作有弱化趋势,安全生产隐患还不能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首先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宗旨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 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负责事故责任,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 管理职责的原则,努力构建部门指导有力、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安全生产 工作的新格局。 其次指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 宣传教育,提高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意识;及时制(修)订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国家和行 业标准;制定颁布粮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淘汰影响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督促检查粮食行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规定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并根据需要组织救援;组织或参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编制安全生产应 急预案或救援措施。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管辖区域 内认真履行上述职责。 然后说明了当前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粮食行业发展 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 生产监管职责;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 显改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财产 损失明显下降;淘汰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规范操作程序和方法。 最后提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落实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 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检 查制度,强化对行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建立安全生产信 息报送渠道;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切实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重点防范化学药剂丢

干部学习课程: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上)

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上)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朱有勇 前言 今天给大家做一个讲座,讲“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这主要是我的一些科研结果和我们云南省所做的一些工作,给大家做一个交流,也给大家互通一些信息。 今天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工作,一个就是我们云南省粮食安全的定位,另外一个云南省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下面三个部分知道是教大家一些实用技术,怎么让农民增产增收,怎么促进农民多增加收入,在土地上怎么利用科学技术去增加产量,这个是可以学到能用的实用技术,这些大部分是我们这个团队研究出来的结果。 一、云南省的粮食安全定位 (一)粮食状况 云南省这些年来粮食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六千多万亩,这个是2008年的一个播种面积,6371万亩,就是这么一个规模。总的产量是154亿公斤粮食。云南省每年还需要从外面调进来粮食大概每年要调进20亿公斤左右,当然云南省也有一些粮食可以调出去的,像你们这些村官在下面就知道,我们有很多豆,白云豆、蚕豆是往外调的,豆类主要是云南的一个出口的粮食品种。马铃薯和豆类每年调出大概是5到6个亿公斤粮食。这样就是生产的总量加上调出、调进的一个总的值,云南省现在粮食的一个状况就净缺口是15亿公斤粮食,就差着15亿公斤。通俗一点就是我们154亿公斤粮食,其中我们差15亿公斤,十分之一还需要从外面调进来。那就是说云南省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得粮食靠外面调,就是差一个人的口粮,这就是我们云南省现在粮食生产和供需的一个状况。我们总的生产的粮食十个人够九个人吃,就是说够90%,实际上是88%,还差一个人的粮食。 现在在促进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个地区需要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我们云南省应该怎么定位后面再说。 (二)粮食生产挑战 我们云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挑战在什么地方? 1. 地域大耕地面积少矛盾突出 我们云南省一共有将近4700万人口,整个的国土面积比台湾还大,跟日本差不多,我们是39万平方公里,所以面积非常大,但是我们云南省生产粮食的矛盾在什么地方呢?是人均耕地面积不够。本来这么一点人这么大的面积应该是土地面积很充足,但是我们云南省94%是山地,6%才是坪坝,所以是山多坪坝少。所以坪坝的面积就非常有限,云南省平均每个人的土地面积是一亩三分地。。 3. 热量足 还有云南省是低纬高海拔地区。我们知道低纬就靠赤道线近,纬度一低太阳的直射光一多,直射光一多,它的热量就充沛了。 4. 粮食种植季节多 尽管我们只有一亩三分地,但是我们的土地有雨的资源、有光的资源、有热的资源,所以它就产生一多,可以一年到头在种庄稼。跟北方比,北方就只能有半年生产庄稼,有半年它是冰天雪地的,没有办法生产。所以他五亩地不如我们一亩地,我们一亩地可以种四季或者种三季,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南方土地少一点,但是它有一种四季庄稼都可以种,它土地的重复利用也多,一亩地可以当北方的两亩地、三亩地、四亩地用。这是我们的优点。云南省我们有困难的一面,但是也有条件好的一面。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是处在这么一个平衡状态调整下。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2020-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三

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教材首先介绍了“耕地”这一概念。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然后结合图2-1-2“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和图2-1-3“中国耕地等级构成”,解读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特征。 第二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教材结合图2-1-4“中国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2-1-1“中国四大区域面积及耕地状况”以及阅读材料“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介绍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其中人均耕地少和分布不均衡的内容在初中地理已有涉及,本节重在让学生对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有深刻的理解。 由于课程标准为“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因此教材的第三部分为“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重视让学生理解粮食安全的含义、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以及在方针指导下的耕地保护总目标,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耕地保护的基本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第一部分中“耕地数量与空间分布”这一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可由教师提供网站、杂志等教学资源或者辅助信息,由学生阅读理解,加深印象。学生在学习“耕地质量的评价方法以及空间分布特点”这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5篇)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5篇) 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虽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耕地还是那么多,产能也还是那么多,实际并没有增加。对此,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集中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__年,全国要新建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70%。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更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快筛选应用一批适宜本地特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继续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抓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坚持不懈强化完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今后在完善强化政策的同时,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四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供种育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近日在单位领导的组织号召下,开展了学习中储粮核心理念

世界粮食日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

世界粮食日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威胁,这给人类的 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为了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 食日,旨在呼吁全球共同行动,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本文将重点 介绍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目的,并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 我们每个人可以采取的实际措施。 第一部分:世界粮食日的背景和目的 世界粮食日的设立是为了回应日益严重的全球食品安全问题和生物 多样性丧失的挑战。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物多样 性是维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人口的增 长和环境的恶化,各种因素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给全球粮 食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压力。 世界粮食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要性,并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各方共同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生 物多样性。通过这一纪念日的开展,希望引起政府、农民、科学家和 公众的关注,推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农业和生态保护政策,确保全球 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动植物、微生物 和其他生物。它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人类健康 至关重要。 首先,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当某 种物种受到威胁或灭绝时,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影响 其他物种的存活和繁衍。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生态灾害的发生。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农业依赖于各 种生物,包括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天敌等。这些生物在保持农田 生态平衡、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控制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生 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威胁 到全球粮食安全。 最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界中的各 种生物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医药资源,对人类的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起 着关键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得到合理 的利用和保护,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第三部分:每个人可以采取的实际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为之作 出贡献。以下是一些实际措施,可供每个人参考和采取行动: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5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5篇)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日前,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布,将于4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健全完善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框架,全面充实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内容,是对粮食流通治理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对粮食流通监管政策的全面反映,标志着粮食流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事关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近几年我国每年生产粮食超过1.3万亿斤,其中70%进入流通环节,超过9200亿斤。粮食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顺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工厂到超市的流转过程,才能有效满足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城乡居民家庭对于粮食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有效的粮食流通,就没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各个环节平稳有序运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流通形势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 政策性粮食流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出现了粮食污染、变质等问题; 流通环节粮食损失损耗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亟需聚焦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设计。从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到细化规定粮食流通的禁止性行为,补上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短板,诸多举措立足于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的基本定位,将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完善制度政策、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粮食安全“中国之治”根基的长远之计,也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的现实需要。这一制度变化,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 粮食流通涉及面广,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也须多维发力。在财政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加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增强储备调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方面,新条例全面强化对粮食流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了违法成本、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举措对于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解决老百姓的粮食需求问题、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保证种粮农民的收益、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深入理解和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条例中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治理效能,把粮食安全重任稳稳地扛在肩上。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中先后用“9个感叹号”对“三农”问题提出“重”要求,既

强化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强化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作者:胡明阁尹燕朱邦友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3期 信阳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胡明阁尹燕 商城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朱邦友 一、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业野生植物是指所有与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野生植物。其作为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物质财富。农业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 了丰富的优良特性,蕴藏着大量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耐寒等优异基因,能够为优良 品种选育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基因资源。特别是在近代,人类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 野生植物,成功地用于作物品种改良,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农业野生植物的价值倍增。我国近 代开发利用农业野生植物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 稻资源培育出杂交稻,使我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迅速有效摆脱了粮食紧缺的困扰,为我国乃 至世界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农业生产将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和利用种质资源的程度,谁占有种质资源越多、研究愈深入、利用愈充分,谁就会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类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植物,由于其具有再生性, 可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植物产品。但随着人口增加和资源减少,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 须依靠维护生物多样性来培育优良品种。拥有并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来挖掘优异基因,创造新型 种质,培育综合性状整合良好并具有某种特异优良性状,已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因此,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业野生资源对培育优良新品种、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产品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信阳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全市耕地总面积81.8万hm2,其中 常用耕地面积56.8万hm2。区域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气候温暖湿润,为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能满足多种植物培育和生长的需要。境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高等植物2 200余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 植物近70种。农业野生植物种类是河南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现已查明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的主要品种有野生大豆、野生猕猴桃、野生金荞麦、野生兰花、野生莲、野生茶及各种野生果树、野生蔬菜等,主要分布在河及平桥区南部山区、罗山、商城、新县等。其中野生大豆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平桥、商城、新县,已发现的面积在3万hm2以上。野生猕猴桃资源也很丰富,据 统计,全世界野生猕猴桃有60个种,全国有57个种,平桥区就有26个种,该区境内中华猕猴 桃面积达0.8万hm2(垂直投影面积),实际面积超过1.4万hm2。信阳是绿茶之乡,野生茶种类较多,分布于河、平桥、罗山、新县等淮南茶区,仅罗山县朱堂乡1个村就已查明有野生茶面积35hm2。 三、信阳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信阳市开展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起步较早,自2001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特别是2008年以来,依托郑州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组织开展了较大面积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量、面积、分布及生长状况,初步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安全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足够的、营养均衡的粮食,不受质量和数量方面的限制,以满足全体人口的需要。而粮食安全的实现,则需要反复强调和实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生产是指为保障粮食供给,确保粮食供应的充足、稳定和质量可靠,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证农民的收入和福利,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首先,粮食安全生产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田灌溉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保证农田的灌溉供水充足,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收益。 其次,粮食安全生产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改良优良品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推广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能力。 再次,粮食安全生产要保障土壤质量。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水分保持能力对于保障粮食产量至关重要。所以,要加强土壤保育措施,如有机肥料的使用、轮作休闲和绿肥种植等,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另外,粮食安全生产还要强化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包括农产品

生产、采收、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打假冒伪劣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建立粮食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的信心。 最后,粮食安全生产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益,要加强粮食价格的监测和调控,为农民提供合理的价格保障和收购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益。 总之,粮食安全安全生产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和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农田水利、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土壤质量、强化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才能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威胁分析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威胁 分析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种类和遗传信息的丰富程度,它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社会健康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张和人为因素的干预,全球生物多样性正迅速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将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农业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1 作物品种丧失 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了许多野生植物和作物品种的灭绝,进而丧失了潜在的抗病性、耐旱性和其他适应性特征。目前,全球粮食供应主要依赖于少数主要作物,如小麦、稻米和玉米等。这使得我们高度依赖这些作物的丰产和抗性,一旦面临疾病或气候变化等威胁,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全球粮食安全。 1.2 病虫害暴发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使得某些害虫和病原体的数量迅速增加。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环境中,害虫和疾病传播快速且难以控制,对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例如,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者,但全球蜜蜂种群遭受损失,导致许多作物的花粉传播变得困难,给粮食产量带来了威胁。 1.3 土壤质量下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得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减少。土壤微生物对于维持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至关重要,它们参与有机质的分解、氮的固定和矿物质的释放等关键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土壤失去肥力,进而影响到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2.1 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 可持续农业实践可以减轻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比如,有机农业通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此外,保护农田附近的自然生境,如湿地和森林,可以提供栖息地给益虫和天敌,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2.2 促进农民的可持续种植方法

可持续农业: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的途径

可持续农业: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的途径 导言 如今,全球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持续农业成为了重要的途径,既可以满足人类粮食需求,又能保护生态平衡。本文将详细探讨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原则以及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几个重要途径。 可持续农业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能满足人类粮食需求的农业方式,同时能够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农业模式。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品质,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保持农业系统的稳定性。 可持续农业的原则 要实现可持续农业,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降低农药使用量: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2.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防止水土流失。 3.保护土壤质量: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侵 蚀和退化。 4.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减少外来 物种的入侵。

5.可持续农业技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控制农业 排放和污染。 实现可持续农业的途径 1. 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 可持续农业的基础是保护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农田布局,合理利用生态位,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采取生态农业的方法,如有 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可持续农业需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合理利用农田和水资源, 采用精确灌溉技术和科学施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量。同时,合理利用 农业废弃物和生物能源,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可持续农业需要依靠科技手段来提高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性。投入更多的研究 和创新,发展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基因编辑、精细施肥和智能农业。通 过科技创新,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达到可持 续农业的目标。

粮食安全与植物保护

摘要:粮食安全现已成为世人关注热点。本文概述了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论述了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后对实施可持续植物保护促进粮食安全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植物保护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是人类和畜禽赖以生存、繁衍的基础,其安全性关系到人类以粮食为直接食品原料的安全和以畜禽肉类为食品的食用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早在1974联合国粮农组织就通过((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党的十六大对粮食安全提出新的要求,粮食安全的内涵必须向优质、高产、卫生、安全、营养方向发展。现阶段粮食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受制于诸多因素,粮食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均存在被污染的可能,从生产源头上确保粮食安全则是重中之重。植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人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困。二次世界粮食

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又对“粮食安全”做出第三次的表述“: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一概念将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直接联系起来,把营养品质安全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粮食日”的活动主题是“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提出,再次深化了人类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明确了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阎。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不仅是数量安全问题,还涉及质量安全与生态全问题等。 1粮食安全的概念 1974年n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的食品”。1983年4月,粮农组织又对该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一论述使粮食安全的概念涵盖了生产、储备供给和农民收人等范畴,且强调粮食的市场安全问题。19%年n 月, 第2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粮食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保证了我国粮食的数量安全,但是粮食数量安全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并且粮食的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形势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教学设计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第一、二章已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内涵(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本章“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单元的最终学习目标。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领悟各类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非常不乐观,人类的各种违法行为如:乱砍乱伐、乱捕滥杀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因此本节要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意识,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人们由于无视法律,为了眼前利益而乱砍乱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生物入侵等,从而了解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保护、加强了全球合作、利用各种法律法规体系禁止各种违法行为等,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应该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法制教育渗透点分析: 本节在落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有很好地体现,是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的最好教育切入点。在本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能站在法律的角度了解人类有哪些破坏生物多样活动是违法的,从而有意识的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积极自觉保护生物,特别关注珍稀动植物。 3、初步了解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材料“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 3.69 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 思考: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袁隆平院士也确信过去的饥荒不会再发生,那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下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板书)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讲授新课】 师:你知道哪些粮食作物?

生:(可能的答案)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 出示图片及资料:“资源供需平衡与失衡示意” 师:回顾资源安全问题——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也是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阅读课本,说说什么是粮食安全? 生:(可能的答案)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师: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从粮食生产到我们的饭桌上各个环节都是安全的。 出示图片“影响粮食安全的四环节” 师:粮食包括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而布明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我国早在1996年就已经做出了回应。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学习心得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学习心得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章第1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了解耕地资源的价值;运用图表,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区域认知) ,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综合思维) ,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理实践力) ,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一、中国耕地资源 1.什么是耕地资源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2.耕地数量与空间分布 (1)数量:截至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35亿公顷(20.23亿亩)。 (2)分布特点: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3.耕地质量 (1)划分:我国耕地质量主要依据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农田基本建设、作物产量等因素划分为优、高、中、低四个等级。 (2)耕地质量特点:我国耕地总体质量稳定,总体偏低。 从全国分布来看,东部、中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西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低。

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我国耕地具有以下特点: 1.人均耕地少 我国耕地总量多,人均少。 2.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的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相对匮乏,质量也较低;其他几个地区则相反。 3.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4.耕地质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的利用方式不当,土壤大面积退化;二是部分地区由于种粮收入少、耕作条件差等原因造成弃耕;三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对耕地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问题。 1.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护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农业科技等。 (3)粮食安全 ①重要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②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随时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③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供求平衡,还包括空间结构平衡、品种结构平衡以及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