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人格——浅谈方方《风景》中的七哥人物形象

分裂的人格——浅谈方方《风景》中的七哥人物形象
分裂的人格——浅谈方方《风景》中的七哥人物形象

人格分列症的表现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人格分裂的症状有哪些?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和多重人格症。患上人格分裂症之后应该: 1.多进行交流: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2.形成良好医患关系: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者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者当中任何一个人格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确定治疗目标: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4.尽可能性的满足需求: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整合人格: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6.勿操纵患者人格: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及时宣泄: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可见,蓄意隐藏自己人格中的某些部分会产生压抑情绪,这些压抑情绪蓄积到极限就会爆发,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格中自卑自责的一面,面对不良情绪背后隐藏的内在需求,调整我们内心世界二元对立的本质。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难以忍受之事,并把它当做我们生命成长的必修课,同样我们也要把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发挥到极致,释放生命潜能,活出精彩人生。 实际上,心理非常健康的人能把自性中的两个相反面具统一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子人格的“整合”。然而,整合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大多数人还是会采取“压制”的方式,就像心因性遗忘一样,缩小了意识,使自己无法全面地认识自己,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他们都是N重人格——我看过的人格分裂电影

他们都是N重人格——我看过的人格分裂片子 有这么一些片子,他们中的主角往往细数着他们口中的故事,他们往往探寻着某些事件的真相,但当真正的真相浮出水面时,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那些苦于追寻的人。他们有的是双重人格,有的更是精分到N重,惊悚、恐怖、悬疑往往是这些片的典型类型。 列举一些山村贞子看过的人格分裂片,有欧美,有亚洲,有大众,有小众…… 1、致命ID 分裂到N重人格的典型片子了,封闭区域杀人追寻真相,夜黑风高杀人夜,到底谁是凶手呢?最后的大结局让人枉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主人公的一系列人格…… 2、蔷花·红莲 寡人最熟悉的还是那些韩国恐怖片,而本片就是一部双重人格的典型代表。林恩京和文根英这对姊妹演绎了一个富家家庭悲剧。提到本片想到了海报——《异度公寓》抄袭,中文片名的风格让我想到了新片《雪花秘扇》…… 3、不请自来 美版蔷花红莲,故事大致与韩版一样,但是亚欧的恐怖气氛完全不同,欧美的家庭就是没有亚洲那么诡异,从电影色彩运用就可看出。 4、禁闭岛 军官和同伴去调查禁闭岛上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但是调查越来越诡异,到底有没有失踪人员,本片最后的结局有开放的感觉。个人倾向于主角精神分裂…… 5、突然有一天之2月29 又是一部韩国恐怖片,突然有一天系列的第一个故事,一个收费站员工的恐怖故事。警察口中的真相和主角眼中的真相完全不同,信主角就是有鬼,信警察就是主角精神分裂,哪个才是真正的真相呢? 6、老师的恩惠 继续韩国恐怖,本片是韩国恐怖片虐杀系列的作品了,这种风格泰国邪降有很好的表现。在先前叙述的多名学生的遭遇原来是一个人的遭遇,主角的精神分裂到了多个人身上,怨恨不止。 7、黑天鹅 鬼魅的黑天鹅很适合精神分裂,不断追求完美的主角一面面对巨大压力的现实,一面承受虚幻世界的恐惧,精神极度崩溃。片子不断有精分片常见的虚构的现实出现。 8、我的血腥情人节 本片还有3D版本,矿工精神分裂变成杀人狂 9、灵异医院 看完本片后还是有点不确定主角是不是双重人格…… 10、灵数23 任何数字似乎都可以与23相关,就像算命一样,最后的结局居然还是精神病…… 11、奇谈 韩国恐怖片《奇谈》第三个故事就是一个人格分裂的片子,妻子与丈夫的角色互换,一段交错混乱的爱。 12、死魂曲 从一开始的孤岛冒险,到最后是精神分裂,身边的孩子其实是不存在的……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 (1)

精神病和神经病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心理疾病 一、焦虑症: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心理状态 1.泛虑症 2.恐慌症 3.恐惧症: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惧旷症 4.强迫症:强迫思考、强迫行为

精神分裂症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的防治进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12个地区调查35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为1︰1.60,但男性比女性平均起病年龄约早5年。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易反复。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患者的60%左右。 本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曾将本病的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该病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Kahlbaum (1874)将其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将其称之为“青年痴呆”。 1896年,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者德国人克雷丕林(E.kraepelin)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1911年,瑞士医生布鲁勒(E.Blealer)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提出本病是由于病态思维过程所导致的人格分裂,首次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引入精神病学。 二、流行病学 在流行病学方面,该病有四高两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生患病率高达13‰。每年新发病例,即年发病率0.22‰左右。北京郊区对1975年建立的精神病防治网历年新患者登记、复查和核实资料至1982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11‰。WHO组织的精神分裂症预后调查,并在10个国家12个地区进行了新发患者的研究(Jablensky,1992),按广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为1.5‰(丹麦Aarhus)~4.2‰(印度Chaudegach,农村)。按狭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则各中心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0.07‰~0.14‰),大致为0.1‰。与我国北京郊区的资料大致接近。 据有关研究表明,精神病患病率已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1993年全国流调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55‰,据此推算,我国目前有近780多万人患该病,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而且精神病的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该病程迁延,呈慢性进展,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致残率颇高,占精神残疾的82.5%。有50%的患者曾试图自杀,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复发率高达80%,

影评-三面夏娃——我看多重人格

我看多重人格 ——《三面夏娃》影评 一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就非常感兴趣——《三面夏娃》,有趣。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少妇,她有着三重人格。这三个人格分别是压抑忧郁的家庭主妇,放荡不羁的花花少女(playgirl),优雅大方的魅力淑女。最后,前两个人格消失不见,三个人格都统一在第三个人格之中。人格由分裂又又变回统一。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反映精神病人的电影,这甚至也是反映一个正常人的精神世界的电影。人是复杂的,人的性格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方面的。就拿我来说,我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面前是一个寡言的乖乖学生,但是在弟弟妹妹和好朋友面前却能侃侃而谈。 看完电影,我猜测女主人公伊芙怀特精神分裂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外界的压抑;二、主体的自我压抑;三、自我的不自信以及对现实的逃避。 首先,是第一点外界对她的强烈的压抑。伊芙怀特在幼年时,曾经被母亲逼迫同已经死去的祖母吻别,这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她自己选择遗忘这段记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对于自我的保护。除此之外,压抑她的还有她那并不幸福没有爱情的婚姻。从伊芙布莱克对于她的丈夫的厌恶,我们可以感觉到,伊芙怀特对于她的婚姻并不满意,她的丈夫粗暴野蛮,与她那喜欢读诗的浪漫性格并不合拍,甚至是她买了一些稍稍昂贵的漂亮衣服都会招来一顿打骂。但是她人仍然接受了这样的婚姻,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小女儿邦妮。灰色的童年积极,阴暗的婚姻生活,这些都是外在对她的压抑,压抑着她的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自由、浪漫和幸福的自己。 其次,就是伊芙怀特对自己的压抑。她强迫自己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强迫自己收起那些女人爱美的欲望,他强迫自己忍受阴暗无聊的婚姻生活。这种自我压抑甚至超越了外在压抑,成为她人格分裂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压抑,导致的结果就是,她自己闷闷不乐、忧心忡忡,丈夫也日益厌烦,自己也日益对自己的美丽

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

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 还记得小时候看猫和老鼠,每当老鼠Jack想去戏弄Tom却又有点害怕事,它的头上总会出现两只小老鼠,一只红色的,一只绿色的,两只老鼠不停的争吵甚至还会打起来,当时觉得很好玩,明明是一只老鼠怎么会变成两只老鼠呢?后来长大,听说了双重人格这个词,于是便对它产生了兴趣,借此机会来更深的了解一下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解离性人格疾患,又名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多重人格即具有超过一个人格存在(若只有两个则称为“双重人格”),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有些人会把双重人格及多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意义等同,其实不然,精神分裂是一种精神障碍,会涉及行为等各个方面,人格分裂则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从心中产生的一种幻像。 双重人格是一种非常罕见且不可治愈的精神病,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双重人格病例还未超过1000个,超过两重以上的人格还未超过50个,但是有很多人都喜欢拿双重人格来标榜自己,而事实上,这都是不科学的。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到目前为止最多的可以达到24重人格。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其实,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中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比利·密里根——世界最有名的多重人格患者 威廉·米利根〈简称比利〉是美国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却无罪释放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所谓的多重人格。就好像在你体内还有别的灵魂存在,而比利则是严重的病人,他的体内有24个不同的人格,你能想象,当你置身在某个地方,闭上眼醒来之后,却又身处在另一个地方,连时间也失落不见了,但事实上这段时间你是醒着,只是有其它人格取代了你,做了〝他〞自己想要做的事。 1975年,比利因持械抢劫在俄亥俄州的黎巴嫩监狱服刑。比利於1977年初假释出狱,但是同年10月,他因涉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强奸并抢劫了三个妇女而被捕,警方在受害人的车上找到了他的指纹,并且其中一名受害者在警局当场指认出强奸她的就是比利。

心里分裂电影影评

精神分裂 看起来这个标题有些犀利,那么谁能保证你我他之中没有人存在这样的精神问题,关于这个病症,据统计发生概率是人口的1%。而且贫富的不同也影响着发生的比例。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底下的人们之中的比率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在我想要写这个内容时才看到的资料,真实的起因是因为同学推荐的一部悬疑恐怖电影——《致命ID》。恐怖电影说实话我看的不多,但这部电影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看过后我确实也是这样感觉的。之后我又看到了两三部与之类似电影,《禁闭岛》,《机械师》,《黑天鹅》什么的。整体比较起来,还是ID看起来更胜一筹。下面开始具体的分析这几部片子。 重点:悬疑 虽然都是精神分裂的电影,但是贯穿始终的,最吸引观众的还是类似侦破案件的悬疑气氛。致命ID的剧情是在最后给人揭秘,最后几分钟令人惊喜的是更有一个小情节的出现。禁闭岛则选择了在故事的结尾也没有给人一个准确的答案,给观众的是更多遐想空间。机械师跟ID类似,也是在结尾给观众了真相。在这里我并不断言哪种方式更好,我觉得这跟影片的整体表现是分不开的。关于这类精神分裂的悬疑电影,出现最多的是不合情理的场景或者人物,对话等,这些与现实冲突的地方正是分裂症状的体现,也是最后让观众知道谜底时候恍然大悟的起因点。在这些不符合逻辑的片段上,后两部片子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禁闭岛中反复出现的丹尼斯妻子被火烧死和腹部流血不止的死亡画面,还有对纵火犯的几次控诉,都为影片揭秘埋下了伏笔。机械师中主角家中冰箱门上的便签,多次给了特写,并且便签的内容多次别更改,也是故事结局时给人顿悟的地方。ID 并没有给人什么明显暗示性的情节,这也是把这部片子谜底留在最后的必要条件吧。 条件:分裂人格 ID里出现了11个分裂人格(都是一个人分出来的),禁闭岛和机械师都是相对普通的出现了两个。这也是为什么ID看起来这么屌了,刨去分裂出来11个这种情况的现实可能性,严谨的故事情节要包裹住这11个分裂人格确实要费劲不少。多重人格寄宿在一个现实本体之中,并且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和行为,违反了正常人们思维和行为习惯,因此这是故事离奇和让人猜不透的主要地方。同时,影片的镜头转换和剪切也加强了分裂效果的表现,心里蒙太奇,时间蒙太奇等的运用。影片ID结尾处胖子在镜子中看到了分裂出来的警官,发现自己的病症并未被治好。禁闭岛里拉昂纳多妻子的幻影反复出现并与他对话。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状的表现手法。 起因:患者背景 精神分裂病症的产生有很多种因素。遗传因素,根据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社会环境因素,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而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脑结构异常,CT和MRI的研究,发现约30%~40%精神分裂

人格分裂症探究

对人格分裂症的犯罪成因、病理、预防的探究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姓名:林昕烨 学号:201311131911

摘要 本文主要对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犯罪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社会因和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与刺激,并探究了人格分裂症的病理和预防方法,简单说明了治疗方法。 关键词:人格分裂症犯罪病理预防治疗 正文 人格分裂症,精神病学名为“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美国精神医学会将解离症界定为个人的意识、记忆、身份或对环境知觉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坏,因此对生活造成困扰,而这些症状又难以用生理因素来说明。从心理学上讲,,它的主要特 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患者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认同 和性格状态,各对环境及自体有某种的知觉、关系、想法,可以完全地控制此患者的行为,而一些属于别的性格的重要个人资料就不会记起来。 人格分裂症患者在无力面对外在突如期来的改变时,往往会发展出其他截然不同的人格取代自己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结果,而且总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大部分的患者在幼时或青少年的时期,曾遭受遗弃、羞辱和虐待严重的打击,因此有一个不健全的心灵世界。然而,创造新人格是能使自己避免挫折和抑制愤怒的快捷方式,所以患者创造新人格的能力也愈加猖獗。 威廉·密里根,被称为比利,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3次抢劫、4次强奸、4次严重伤害)却被判无罪的嫌犯。比利接受了由威尔斯﹒德里斯科尔博士制定的心理测试评估,结果认为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之后他又接受了来自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西南健康中心的精神病专家多萝西﹒特纳的进一步心理评估,结果显示比利患有多重人格疾患。辩护律师以“犯罪时比利神志不清,不能控制自己”为理由为他辩护,并传召了四个精神病医生,一个心理学家上庭为其作证。法庭最终采纳了这个辩护,裁定比利无罪,但是必须接受强制精神疾病治疗。这些罪行或许可以归咎比利不安定的童年,那时比利的父亲因赌博欠债,经常酗酒,也曾经有过多次自杀的行为,最终在比利四岁时自杀身亡。随后比利的母亲搬家并结婚,比利却被继父查米长期强暴和虐待。于是比利形成了自我防卫机制,逃避所受的创伤而且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导致他犯下重罪。 1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具有人格分裂障碍的人约占正常人群 的7.5%,而在犯罪者中具有人格障碍的占10.6%。他们在1-6岁时的一般特点是盲目服从,在7-16岁时易受外界影响,易导致人格发展畸形。这些人主要表现为高度 的冲击性和攻击性;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敏感多疑,对人不信任,抱有仇视;暗示性高,自我中心,感情用事,爱说谎;具有社会环境不允许的特别嗜好;性欲强烈且产生的时间早。由此可见,人格分裂症患者之所以容易犯罪,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固有的心理状态有关。 1)社会因素 就社会因素而言,在社会中缺乏信任感,不被尊重,缺乏自尊心,常常遭遇困难挫折等原因,使人格分裂症患者受到刺激,发展出一些反社会的人格,以保护自己并得到满足感。另外,他们在幼年时期可能经历过特殊事件,例如经历或

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

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 背景: 春秋时期,姜国是一个以织染刺绣之术冠于天下的小国;而龙葵是姜国的公主。由于国家战争的原因,哥哥龙阳战死,姜国被灭;龙葵跳入铸剑炉,龙葵的肉身虽灭,但她的执念却一直未散,龙葵的鬼魂成了魔剑之灵,萦留剑中,一直等待着哥哥。最后此魔剑被蜀山派掌门俘获,锁于锁妖塔内,龙葵也因此而被困塔中,渡过千年。千年后锁妖塔顶端突然坍塌,魔剑重见天日,龙葵终于等到了哥哥龙阳的转世——景天解开了封印。 解读: 视频中的龙葵为什么时而凶狠,时而温柔?是因为在锁妖塔之内,群妖乱舞,每一天,每一夜,弱小的龙葵都受尽欺凌。因为恐惧和种种情绪,龙葵的人格开始分裂,一分为二,以红葵和蓝葵为区分,二者个性也完全相反。本体蓝葵蓝发蓝衣,天真善良,温柔似水,羞怯文静;而另一个形体红葵,则是红发红衣,性格刚烈,泼辣张扬。 红葵具有千年鬼力,当自己感受到威胁的时候,特别是景天,即她的王兄,受到伤害的时候,蓝葵就会不自觉地变成红衣龙葵,毫无怜悯地对付伤害她和王兄的人。她容不得她的王兄受到半点伤害。

因此,龙葵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所谓双重人格具体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人格,并以原/初始人格(未分裂出其他人格时的患者)为主人格,分裂/衍生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变态现象。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双重人格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双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龙葵的双重人格属于人格分裂的一种,并不属于精神分裂,那么如何区分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呢? 人格分裂是指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人格解体,分离性身份障碍等病症。主要表现为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格,每个子人格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行为,思想以及情感。这些子人格交替出现,反复控制患者的行为。简单的说,人格分裂就是一副肉体里住了好几个灵魂,分期主宰身体。 精神分裂其则属于精神病的范畴,而且是所有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类。这里的分裂并不是指人格的分裂,而是指患者的感知觉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会产生幻听,幻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自知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一般还会有妄想的产生。简单的说,精神分裂就是清醒的肉体载着一个做梦的灵魂,他能听到、看到、感受到、并相信一些真实的环境里不存在的事物。让别人看来就是脱离现实、疯疯癫癫、举止怪异、胡言乱语等等。 感知觉是否产生了损伤,这点是区分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重要依据。

人格分裂测试

1.你喜欢哪种动物? A 绵羊(去第2题) B 马(去第3题) C 蛇(去第4题) 2.面对新相识的朋友,你会怎么介绍自己? A “你好!我喜欢户外运动,你呢?”(去第3题) B“喂,我是某人的女朋友。”(去第4题) 3.平日有时间,你喜欢和男(女)朋友去看电影还是陪家人去饮茶? A 家人(去第4题) B 男(女)朋友(去第6题) 4.如果你有钱做生意,你会开什么类型的店铺? A 专卖水货的潮流店铺(去第5题) B 卖二手CD的店铺(去第7题) 5.和情人看电影,刚好电影上出现亲密镜头,你会怎么样? A 当没事发生,继续看电影(去第6题) B依偎在情人身上或亲吻他(她)(去第7题) 6.一天里,你觉得过的最快的时间是…… A 早上起床,赶着出门口(去第9题) B 预备下班前的最后15分钟(去第8题) 7.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 A 打开电视看到美国攻打伊拉克(去第8题) B 看到上司调戏女同事(去第9题) C 回到家看到凌乱不堪的房间(去第10题) 8.你认为什么类型的聚会会让你和朋友的距离拉近? A 去酒吧喝酒聊天--B型 B一班朋友相约到户外远足(去第10题) 9.如果你把朋友激怒,你会做什么来请他(她)原谅? A 送他(她)最喜欢的礼物--A型 B请朋友吃一顿丰富的晚餐--B型 10.如果你情人或亲人同时发生危险,你会先救谁? A 情人--D型 B 家人--C型 A型--精神分裂 你是一个精神分裂者,你可以在一个时候表现出一种性格特制,另一个场合时就展现另一个面貌,所以你绝对是个双面人。而且你的机心很重,亦很计划周详,所以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难以揣测的人。 B型--双重性格

自然辩证法 论网络中的虚拟自我 f

论网络中的虚拟自我 宋雨佳 (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055101092) 摘要:网络似乎是人类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他从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就以购物来说,每年双11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而创下的财富又是令实体经济所眼红的。甚至可以说网络给人们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MSN、电子邮件、微信、微博、QQ、这些虚拟的社交软件不仅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场所。在这种交往方式下,我们享受了便捷及时的沟通。网络中的虚拟自我也将因网络社群的交往特点而发生改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又给虚拟自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关键词:网络;发明;网购;影响;自我体现 Abstract:Network seems to be 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 to provide for him from every field in changing the human way of life.In terms of online shopping,the ‘DOUBLE 11’ up to 91.2 billion yuan in 2015 in the fact that the volume of could even say that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people's own development to a new living space. MSN, E-mail, weibo, QQ, In the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not only we provide a new way of human interaction, but also provide us with a whole new place for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Under this way of communication, we enjoy the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in time. The virtual self in network will b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ommunity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technology and give the virtual self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rises. Key Words:Network; invention ;online shopping;

一个关于人格分裂症心理测试

一个关于人格分裂症心理测试 题,快来测测吧。 1.你喜欢哪种动物? A 绵羊(去第2题) B 马(去第3题) C 蛇(去第4题) 2.面对新相识的朋友,你会怎么介绍自己? A “你好!我喜欢户外运动,你呢?”(去第3题) B“喂,我是某人的女朋友。”(去第4题) 3.平日有时间,你喜欢和男(女)朋友去看电影还是陪家人去饮茶? A 家人(去第4题) B 男(女)朋友(去第6题) 4.如果你有钱做生意,你会开什么类型的店铺? A 专卖水货的潮流店铺(去第5题) B 卖二手CD的店铺(去第7题) 5.和情人看电影,刚好电影上出现亲密镜头,你会怎么样? A 当没事发生,继续看电影(去第6题) B依偎在情人身上或亲吻他(她)(去第7题) 6.一天里,你觉得过的最快的时间是…… A 早上起床,赶着出门口(去第9题) B 预备下班前的最后15分钟(去第8题) 7.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 A 打开电视看到美国攻打伊拉克(去第8题) B 看到上司调戏女同事(去第9题) C 回到家看到凌乱不堪的房间(去第10题) 8.你认为什么类型的聚会会让你和朋友的距离拉近?

A 去酒吧喝酒聊天--B型B一班朋友相约到户外远足(去第10题) 9.如果你把朋友激怒,你会做什么来请他(她)原谅? A 送他(她)最喜欢的礼物--A型B请朋友吃一顿丰富的晚餐--B型 10.如果你情人或亲人同时发生危险,你会先救谁? A 情人--D型 B 家人--C型 答案请看下一页 A型--精神分裂 你是一个精神分裂者,你可以在一个时候表现出一种性格特制,另一个场合时就展现另一个面貌,所以你绝对是个双面人。而且你的机心很重,亦很计划周详,所以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难以揣测的人。 B型--双重性格 虽然你未致于精神分裂,但你内里隐藏着双重性格。你懂得在不同的场合的生活圈子里表现出不同的自己,来迎合不同类型的人。你的优点是不会矫柔造作,亦不会为了讨好别人来刻意表现自己。 C型--忠于自己 你没有双重性格,更没有精神分裂。你不会因为讨好别人而刻意隐藏自己,亦不会“讲一套,说一套”或者暗地里笑里藏刀。你可算是一个十分率直诚恳的人。 D型--表里如一 你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你为人率直令人觉得你易于亲近,对朋友来说,你是一个十分有义气的人,而且从来都不会要求回报。不过,人心险恶,小心你的好意会被人利用。

不二法门的几个层次

不二法门的几个层次 作者:耕云先生 每个人打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着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裂、多角的心,不统一又不集中,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力量了。 一开始我们就经常受到外在的得失、毁誉、好恶……相对观念的影响,而萌生出恐惧、忧虑、不满的心态,并经常被这些因素所牵制、干扰,使我们活得很不自在、不自由、不解脱;乃至于不论如何伟大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活在无奈之中,常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夸张一点说,这样不调和、不安祥的生活,对于我们人生而言,毫无疑问的是一种煎熬,对我们生命来说,也显然是一种惩罚。多数人几乎从生到死很少有惬意的时侯,所以,佛法的根本认知就是“人生是苦”。 确立了此一认知,我们应该感谢佛陀的慈悲,施予了众生以心灵救济的法门。什么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扼要地说,就是“不二法门”。我们只要进入这“不二法门”,当下就能证得自性,当下就是自在无碍,当下是个海阔天空任遨游的解脱境界。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是不二之法。”

事实上,一切圣贤都是由这“不二法门”诞生的,离开不二法门,就没有真实法,就没有自在潇洒的解脱生活。 研究“不二法门”有几个层次,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不二法门”的基本认知。 一、对不二法门的认知 (一)自他不二 我们首先必须要认清楚的是“自他不二”——自己与别人原本 是一体的,用自他不二的认知来泯除人我的对立,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调和。 烦恼从那里来?烦恼从人来。自己看别人常常不顺眼;不论是别人的语言、动作和做事的方法,往往会觉得不合自己的意,于是就会厌恶、生气、烦恼、不满;别人讲话,也许不是讲我,但总觉得在影射自己、讽刺自己,这样怎能不生烦恼?倘若肯泯除主观,把人际关系调和好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而调合人际关系,首先就必须确认“自他不二”。 这话怎么说呢? 就一个“社会人”而言,人是不可能孤立、单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因为不开纺织厂而有衣服穿,不是农人却有米饭吃……这证明人是生活在互存、互助关系上的。

致命ID分析多重人格

从《致命ID》分析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致命ID》是一部十分典型的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学电影: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分裂人格有过气女明星和她的司机、三口之家、新婚夫妇、妓女、警察和他的犯人、旅店老板共十一人,其中坏的人格犯下了杀害六名无辜群众的死罪;而为了让精神病人免于死刑,医生采取药物诱导的方法,让他分裂的人格相互残杀,留下一个好的人格为幸存者以治疗他的精神疾病。所以我将通过这部电影来分析“人格分裂”。 多重人格的产生,多是在幼年人格不稳定的时候,受到了无法承受的重大打击,为了自我保护,就把自己想象成别人,让本身的人格受到保护。首先,是婴幼年时期受到创伤、有过精神折磨和身体虐待,想反抗却总无法改变现状,希望有任何其他的人来解救自己但每次都失望地被忽略和放弃;然后,他们开始自我心理催眠似的自我安慰,那些本身就有精神分裂基因的人就会把这些心理暗示幻化成活生生存在的个体,使自己获得精神解脱。 电影中主人公麦肯产生人格分裂也是因为也是小时候所受到的伤害:他母亲在嫁给父亲后被残忍的抛弃,于是去做了妓女,还犯下了许多可耻的罪行;母亲在麦肯小的时候时常虐待他并把他遗弃在汽车旅店;他从小缺乏母爱、饱受苦难,被警方救出后又被送往儿童寄养中心,在那里长大。可见麦肯悲惨的成长经历是他分裂出十一重人格并残忍杀害六人的主要原因,也是儿时的经历,决定了他是一个人格的不同特点以及各自的命运。 那么现在回到电影里来分析麦肯的分裂出来的各个人格和他儿时经历的联系以及导致此结局的必然因素: 1.过气女明星——麦肯虚伪自私的人格。奢靡享受的生活和实际际遇完全相反, 最脱离现实,最先被消灭掉。 2.年轻丈夫——麦肯冒失率真的人格。年轻的新婚男子,喜欢鬼混却因女友怀 孕被迫结婚,也很快消失了。 3.越狱犯——麦肯凶狠邪恶的人格。但只是表面凶恶,但非真正凶手,所以使 真正的邪恶人格被忽视。 4.小男孩的母亲——麦肯缺失的母亲人格。影片开始,小男孩的母亲刚刚跟自 己的儿子玩小游戏,就被汽车撞伤,之后一直进入大失血的昏迷状况,没有任何言语和动作。这是他渴望有慈爱的母亲,但尚未开始就已结束。所以牺牲掉的不是母亲那个女人,而是他生命中从没有感受过的母爱。

精神分裂的危害及历史

精神分裂的危害及历史 被贴有“精神病人”的标签,不被社会重新接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他们在普通民众眼中的形象就是“疯子”,很多人还无理由的认为他们有暴力倾向,人们不相信这种疾病可以完全康复,认为他们不可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为,更不会相信一个正在病程中的人所说的任何话。 乌鲁木齐中山医院专家温馨提示:患有精神分裂症,最忌讳的就是患者本人拒绝治疗,或是不积极治疗,或是家属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专家提醒,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选择权威专业医院进行治疗是关键 古埃及Ebers的文献中可能提到过精神分裂症。中国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癫证或狂证的范畴,相传为战国秦越名医扁鹊所著,成书则在东汉以前。亦为中医理论开山始祖《难经》二十难,以“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真正归纳并阐解了癫狂的病理病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中记载了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但没有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记录。中世纪阿拉伯医学或阿拉伯心理学文献中记载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奇异的信念和行为,Avicenna在他的《医典》(The Canon of Medicine)中将这种症状称作Junun Mufrit(严重精神失常),以区别于其它症状,如狂躁症、狂犬病、躁狂抑郁症。15世纪伊斯兰的通用医学教科书中也没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记录。精神分裂症在当代属于常见精神疾病之一,那么它可能是在历史文献中和抑郁症或者狂躁症等相关症状混淆了。 1809年,英国一家医院的主任Jone Haslam(1764-1844)在《对疯狂和抑郁的观察》一书中描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Haslam,1809/1976,P64-67)。Phillipe Pinel于1809年发表了医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第一份详细的精神分裂症个案报告。Bénédict Morel在1853年将精神分裂症命名为démence précoce(早发性痴呆),因为他发现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年轻人人群中;Arnold Pick于1891年援引了这一概念。Emil Kraepelin于1893年对早发性痴呆和情绪障碍(双相抑郁)做了详细的区分,他认为该病症起因于大脑疾病,属于痴呆的一种,但是明显不同于阿尔茨海默氏症,后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群。有人反对“早发性痴呆”的说法,因为这种病存在治愈的可能,也有人认为应该把它叫做“青少年型精神错乱”。 Emil Kraepelin(1859-1926)有两个重要的成就:第一,他把精神错乱的许多症状综合起来,而这些症状以前被认为反映的是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紧张型精神分裂症(catatonia,不动和激动性躁动交替出现)、青春型精分(hebephrenia,愚昧和不成熟的情感)和偏执型精分(paranoid,夸大妄想和被害妄想)。尽管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但他相信,从本质上讲,各种精神障碍起病以后,最终都会发展成为“精神脆弱”。第二个成就是,他把早发性痴呆同躁狂-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区别开来。对于有早发性痴呆的人来说,早期起病和预后不良是特点,而躁狂-抑郁障碍并不一定具备这一些特点。他还提出了早发性痴呆的很多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违拗(negativism)和模式化的行为。他认为早发性痴呆是一种伴有妄想、幻觉注意障碍、运动行为异常的综合征,此病通常源于青少年期,会导致不可逆的精神损耗。 “Schizophrenia”一词可以直译作“分裂的心智”,它的希腊词根是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Eugen Bleuler于1908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人格、思想、记忆、知觉之间的功能分离。他随即提出了“4A”症状诊断标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情感、知觉和认知(知情意)不是作为一个整合体来进行加工的。情感可能与知觉分离,而知觉可能与现实分离。正如他所说的“人格失去了完整性”人们常常混淆“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这种误解可能是源自字面上的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幻听幻视,但他们不存在于多个人格之间来回变换的情形。据文献记载第一个误用的是一名诗人T. S. Eliot(1933)。

盘点著名的拥有多重人格的人

盘点著名的拥有多重人格的人 摘要: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心理现象。据文献报道,迄今为止只有100个得到证实的例子。 具有两个或多个人格的人都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名字,他们在表现自己不同的人格时连写字的笔迹,甚至脑电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两种或多种人格就等于是两个或多个具有各自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独立的人。下面例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具有多重人格的人。 南希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玛丽?雷诺尔兹(1793-1854) 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据信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期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使她一度完全丧失了记忆,人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成了一个性情开朗、喜爱交际和常在户外活动的女子。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就这样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平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安娜?温莎 十九世纪60年代初平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巴罗把它称之为"旧树桩",它同第一种人格完全不同,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能绘画。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二种人格保护了她自己。巴罗医生注意到,处于第二种人格状态时,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这右手会做手势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犬儒主义--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主要表征

犬儒主义--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主要表征 关键字:犬儒主义精神分裂 听过侯宝林的相声《买佛龛》的人都会记得,那里面有个老太太,老太太从纸店里买回个“灶王爷”,回家路上碰见个小伙子,小伙子挺懂礼貌:“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龛啦?”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这得说请!”“大娘,我不懂,您这……多少钱请的?”“咳!就^_^这么个破玩意儿,八毛!”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老太太成了当社会精神分裂的一大表征:在当代社会中,处于人格分裂状态的人可谓众矣,虽然未必都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病”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成了某些人的惯用语。在这里,这位老太太一会儿在“意识”的层面上,“知道”佛龛不能说买,只能说请,一会儿又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不仅道破了买佛龛的事实,还表现出爱惜钱财的心理状态。这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当然,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据艺术家聚在一起从来不谈艺术,他们谈钱企业家聚在一起从来不谈钱,他们谈艺术。这也是精神分裂之一种——身份与行为的分裂。 犬儒主义也是一种精神分裂,不过按我的理解,它是“知”(knowing)与“行”(doing)的分裂。当然,千万不要把这里所谓的犬儒主义等同于古希腊的犬儒派,两者有云泥之别,不可混为一谈。西方传统的犬儒派是指这样一些特立独行之士,他们嘲弄人类的生活习惯,否定人类的精神价值,渴望把自己从道德、宗教和国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像嵇康那样过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幸福生活。因为主张不拘形迹、倜傥不羁,所以他们又像中国的老庄那样否定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古希腊犬儒派的鼻祖第奥根尼就相信,他虽然没有皮毛或羽毛保护,但仍然能够像青蛙一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据说他的死与生吃章鱼有关,一个人独自大快朵颐,虽然有违中国人“有饭大家吃”的处世原则,倒也无可厚非,可他偏偏屈尊与狗争食,结果被狗咬死。不知道美国知名报人约翰?布加特的名言“狗咬人不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是否是从他那里获得的灵感?但可以肯定的是,“犬儒”之“犬”肯定与此有关。 这里所谓的犬儒主义也不同于其他论者所谓的犬儒主义。在其他论者那里,犬儒主义成了万恶之源:玩世不恭、寡廉鲜耻、极端利己、不择手段、醉生梦死、蛇鼠两端。犬儒主义成了市井无赖、贪官污吏、下流文人、社会渣滓为自己的卑劣行径予以开脱的理论。它使得人类的羞耻心荡然无存,使得社会的道德感归于泯灭。如此强烈的价值判断,窃以为,倒是可以当作“骂街指南”。看谁不顺眼,立即给它贴上“犬儒主义”的标签,既轻松简便,又一举两得:既批判了别人,又抬高了自己。 有人认为当代犬儒主义要“抹平一切质的差异性,代之以中性的、灰色的,但在整体上被贬低的价值”,总之是要“颠覆价值、削平差异性”2。有人把犬儒主义视为一种“哲学”,所谓“新哲学”就是这样一种说辞:“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或在整体上是社会利益、谈判协商的事情,或者是制造神话、生产记叙性铭文的事情;诉诸‘事实’、‘证据’或‘合理性’只不过是意识形态的谎言,以掩盖对这个或那个被压迫群体的放逐。”这实际上指是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可以一言以蔽之地概括为:“不存在任何客观的认识论标准,科学在认识论上也没有何特殊性。”3以上两种看法,实际上都是把犬儒主义等同于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只是犬儒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绝不是犬儒主义的全部内容;拈出相对主义一词,无法概括、把握犬儒主义的基本特质。 有人认为“犬儒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知识社会论域有许多表现形式”,“比如为当前许多知识分子所赞美的‘技术理性’和‘价值中立’就是一例”,“民粹的人民主主义也是现代犬儒主义论述的一种”4。在这里,犬儒主义成了被极端泛化的名词,甚至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不过,根据一般的逻辑学常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直观的“反比关系”: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小;概念的内涵越小,其外延就越大。一个外延无限大的概念,其内涵只能是空空如也,什么也表达不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