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麻醉生理教学大纲正式

2麻醉生理教学大纲正式
2麻醉生理教学大纲正式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二版)

(供麻醉学等专业使用)

前言

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的学科。它是麻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与麻醉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介绍在麻醉状态下生命活动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以便使麻醉专业学生熟悉这些特点与规律,为毕业后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

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五年制]课程基本要求》,结合临床麻醉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作为组织麻醉生理学教学活动,以及对授课和学习水平进行监测、检查和评价的主要依据。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麻醉学专业学生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3学分,计划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20。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学习时应注意结合生活和临床进行理解记忆、对照比较记忆(前后对照比较、课程间对照比较)、反复记忆等方式;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开设定性、定量、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判断改错、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实验考核要包括考勤、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卷面考核等方面。由机能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并组织实施。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稳态的调节,麻醉、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熟悉: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了解:麻醉生理学的目的、内容。

【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麻醉生理学的目的、内容

二、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稳态的调节

三、麻醉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1.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2.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内环境?请简要说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2.何谓稳态?请简要说明其意义?

3.简述麻醉、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意识的概念,意识产生的机制及意识的特性。疼痛产生的机制及麻醉镇痛和镇痛机理,麻醉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熟悉:疼痛的分类及特点。麻醉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了解:疼痛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疼痛的分类及特点,疼痛的测定与评估。躯体运动概念、分类。

【教学难点】

疼痛产生的机制及麻醉镇痛和镇痛机理。

【教学内容】

一、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电生理现象

1.神经细胞生物电形成的机制与特点

2.正常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与形成机制

3.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二、麻醉与意识

1.意识的概念与特征:正常意识与意识障碍。意识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意识的产生机制

3.麻醉状态下的意识变化与可能机制。

4.意识障碍

三、麻醉与疼痛

1.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2.疼痛产生的机制:伤害性感受器及传入纤维;痛觉信号向中枢传递;痛觉信号在中枢的调制;麻醉镇痛及其镇痛机理。

3.疼痛的测定与评估:动物痛觉的测定;人痛觉的测定。

四、麻醉与躯体运动

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和功能检测: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2.肌紧张产生的机制:肌紧张及其产生机理,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

3.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主要影响:全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局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肌松药对肌肉张力的影响。

五、麻醉与自主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自主物神经的解剖生理

2.自主物神经的主要递质与受体:胆碱能纤维与受体、肾上腺能纤维与受体。

3.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麻醉与某些内脏的反射活动:循环系统的反射;呼吸系统的反射;呕吐反射。其他:眨眼反射、眼睑反射、皮肤反射、咽反射、腹膜反射、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

【复习思考题】

1.画出痛觉闸门控制学说示意图。

2.为何某些全麻药麻醉时常辅以适量肌松药?

3.请简要说明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分布及传入纤维种类。

4.主要的痛觉上行传导通路有哪些?

5.何谓闸门学说?

6.简述意识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其机制?

7.麻醉状态下意识暂时丧失可能的机制是什么?

8.试述局麻药物的镇痛机制。

9.根据闸门学说,简述按摩皮肤缓解疼痛的原理。

10.扼要说明终板电位产生的机制及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11.脊髓水平对痛信息传入是如何调制的?

12.什么是意识?全身麻醉为什么会使意识暂时丧失?

13.简述致痛物质引起伤害性感受器激活和致敏的方式。

14.简述普鲁卡因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影响及其机制?

15.主要的痛觉上行传导通路有哪些?

16.何谓不应期传导和不均匀传导?说明它们引起传导阻滞的电生理机制。

第三章麻醉与呼吸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道平滑肌、肺血管的神经支配与受体。麻醉常用药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及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常用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指标及意义。二氧化碳、低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及麻醉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熟悉:正常人肺通气的动力、阻力及其影响因素;麻醉对肺换气的影响;麻醉期间引起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变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了解:了解呼吸器官的解剖生理,肺循环特点;了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呼吸道和肺的生理功能

1.呼吸器官的解剖生理:呼吸道,肺泡.

2.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与代谢;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功能;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因素。

3.肺循环:结构特点;肺循环毛细血管处的液体交换:呼吸道上皮和血管内皮的水通道;肺泡液体交换的结构基础;肺内液体交换的功能基础;肺循环的调节。

4.肺内神经支配与神经内分泌肽:交感神经与α、β受体,副交感神经与M受体等。

5.肺的非呼吸功能

6.麻醉常用药物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

二、肺通气的动力学

1. 肺通气的动力

2. 肺通气的阻力:肺弹性阻力和顺应性;气道阻力:定义及分布;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气流的形式、气流的速度、气道的口径等)。

3.无效腔和肺通气效率:无效腔、肺通气效率、生理无效腔测定。

4.肺通气的化学性调节:化学感受器;CO2对呼吸的影响;H+对呼吸的影响;低氧对呼吸的影响。

5.常用的肺功能的评价的指标及其意义: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功能余气量、最大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闭合容量、闭合气量。

6.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麻醉药对肺通气的影响;麻醉期间某些因素对肺通气的影响。

7.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高频喷射通气;低压通气。

三、肺换气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肺换气:定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2.无呼吸氧合

3.麻醉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影响:麻醉对通气/血流的影响;麻醉对肺内气体弥散的影响。

4.氧的运输: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5.CO2的运输:CO2在血液中的运输;CO2离曲线。

6.血氧的改变:缺氧的分类;麻醉期间的缺氧。

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麻醉期间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对pH、呼吸、脑血流、自主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等的影响);麻醉期间低二氧化碳血症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二氧化碳排出综合症。

【复习思考题】

1.肺内是如何抗水肿的?

2.何谓闭合气量?有何临床意义?

3.通过改善通气排除高CO2血症血中CO2时应注意什么?

4.测定闭合气量有何意义?

5.机体是如何对抗Laplace law?(P=2T/r)使大小肺泡保持稳定的?

6.试述麻醉药物对呼吸有何影响,主要机制是什么?

8.阐明人工正压通气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

9.简述正压通气主要利和弊是什么?

10.麻醉对肺通气影响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11.简述正压通气对血液循环有何影响?

12.简述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

13.简述肺循环有结构生理特点。

14.FEV1/FVC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意义?

15.何谓闭合气量?有何临床意义?

16.通过改善通气排除高CO2血症血中CO2时应注意什么?

17.试述麻醉过程中,呼吸有何变化,并阐述其机制?

18.试述人工正压通气的过程中,动脉血压有何变化?并阐述其机制?

19.试述功能余气量的生理作用;麻醉对功能余气量的影响。

20.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明显减少说明什么?

21.严重肺气肿、呼衰患者为何不宜吸入纯O2改善其缺O2状况?

第四章麻醉与循环

【目的要求】

掌握: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心律失常,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自主神经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调节及其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与调节;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熟悉: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了解: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的调节。【教学难点】

麻醉与心律失常;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心脏的电活动

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电生理特性与心律失常: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麻醉与心律失常。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

2.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

3.心脏泵功能的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

4.心功能不全

5.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三、血压

1.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血流量;血流阻力;流变学特性;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血液稀释疗法的生理学基础。

2.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动脉血压及其意义;静脉血压。

3.动脉血压的调节:神经调节: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麻醉药物、神经阻滞、人工通气、体位、失血和温度。

4.冠脉循环与脑循环:解剖生理特点、冠脉循环与脑循环的调节、心肌缺血与心功能、心肌保护、麻醉与冠脉循环及脑循环。

【复习思考题】

1.低温对循环系统有何影响?

2.简述缺血心肌舒张顺应性降低的机制。

3.简述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4.试述缺血心肌顺应性降低的机理

5.何谓兴奋折返?说明折返形成的基本条件?

6.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7.阐明椎管麻醉影响动脉血压的机理。

8.何为触发活动?是如何引起的?

9.采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心室功能最好的指标是什么?并说明其意义?

10.简述血液稀释疗法的生理学基础?

11.何谓流变性?能够反应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指标有哪几个?

12.阐明人工正压通气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

13.试述椎管内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14.试述心肌缺血引起异位心律产生的电生理基础?

15.试述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的异同?

16.试述心肌保护的主要途径?

17.试述心肌缺血对心功能的影响?

18.麻醉对脑循环的影响?

19.试结合教材图4-11,说明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20.试结合教材图4-10,说明静脉回流量与右心房压力的关系?

21.试结合教材图4-12,说明心排除量曲线和静脉回流曲线交叉点的意义?

21.何谓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其评价指标有何异同?

22.心导管测压时,导管开口方向正对血流和背对血流测得的压力有何不同?

第五章麻醉与肝脏

【目的要求】

掌握:麻醉与手术对肝功能及肝血流量的影响:麻醉药物的影响及麻醉、手术的影响。

熟悉:药物生物转化功能;肝脏功能与评定

了解: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肝脏功能与评定:储存与滤过血液、分泌胆汁及物质代谢。【教学难点】

麻醉与手术对肝功能及肝血流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肝脏的解剖生理学

1.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2.肝的血流、调节和神经支配

3.肝、胆的主要功能

二、肝脏功能与评定

1.与蛋白有关的肝功能试验:血液清蛋白、氨基酸与血氨的测定、血清酶的测定。

2.胆红素代谢试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尿血胆红素测定、尿内尿胆原测定。

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4.脂质和脂蛋白代谢试验

5.肝病时糖代谢障碍

三、麻醉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1.麻醉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2.麻醉方法、手术对肝功能及肝血流量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对肝脏有什么影响?

2.简述麻醉对肝脏血流量的影响?

3.肝腺泡分为I、II、III带的依据何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4.何谓门管区?何谓酶诱导?

第六章麻醉与肾脏

【目的要求】

掌握:肾血流量的调节;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熟悉:肾功能的评估。

了解: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了解肾功能及其评估。

【教学难点】

肾血流量的调节;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肾的解剖生理

1.肾的结构特点

2.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肾的血流、肾血流量的调节。

3.肾的生理功能:生成尿液;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内分泌等功能。

二、肾功能的评估

1.肾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肾血奖流量的测定、肾小管功能的推测。

2. 肾小管功能的测定:酚红排泄试验、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试验、尿比重试验、尿渗透浓度测定。

3. 血中氮质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

三、麻醉和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1.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等对肾功能的影响。

2.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麻醉药物对肾血流量和尿量的影响及机制。

2.对肾功能不全病人进行麻醉应注意什么?

3.简述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麻醉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及对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

熟悉: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麻醉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系统功能概述

1.下丘脑-垂体系统

2.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合成与代谢、生理作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盐皮质激素生理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理作用。

4.胰岛: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5.应激:概念及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二、麻醉手术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三、麻醉、手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四、麻醉、手术对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

五、麻醉、手术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说明麻醉手术对ACTH的影响及其意义。

2.麻醉及手术对内分泌功能的主要影响?

3.麻醉及手术对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影响?

4.麻醉及手术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第八章麻醉与体温

【目的要求】

掌握:麻醉和手术对体温的影响;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的危害。

熟悉:麻醉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

了解:了解体温调节生理,恶性高热及其与麻醉的关系。

【教学难点】

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的危害。

【教学内容】

一、体温的生理调节

1.体温的概念、体温常用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正常值范围。

2.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其机制。

3.机体产热的形式及其主要器官。

二、围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1.麻醉及其用药对体温的影响: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等对体温的影响。

2.手术室室温与相对湿度对的影响。

3.年龄的影响。

4.各种手术操作对体温的影响。

5其他因素对体温的影响。

三、手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对机体的影响

1.低温对机体的影响:对代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影响。

2.体温升高对机体的影响

四、恶性高热

1.恶性高热的概念

2.恶性高热对机体的影响

3.恶性高热的病因、发病机制等。

【复习思考题】

1.恶性高热的概念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简述围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低温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影响及其机制。

4.简述麻醉及其用药对体温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5.低温对循环系统有何影响?

6.低温对神经系统有何影响?

第九章麻醉与妊娠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妊娠期间母体生理机能特点、胎儿的血液循环、胎儿的气体交换。麻醉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熟悉: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及胎儿的生理。

【教学难点】

麻醉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

1.代谢的变化:糖、脂肪、蛋白质、体液、电解质等。

2.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脏、血流动力学、血液等变化。

3.呼吸系统的变化:解剖学、肺功能等变化。

4.消化系统的变化

5.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的变化。

二、胎儿的生理

1.胎儿的血液循环

2.胎儿的气体交换

三、麻醉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1.麻醉对子宫血流的影响。

2.麻醉对宫缩和产程的影响。

3.娠期生理对麻醉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在妊娠晚期孕妇行全麻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2.妊娠期间母体生理机能特点。

3.麻醉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第十章麻醉与老年、小儿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尤其是心、肺功能和代谢特点。

熟悉:老年和小儿的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老年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尤其是心、肺功能和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

一、老年生理特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肾脏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消化系统和肝脏)。

二、小儿生理特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肾脏功能,体温调节,神经肌肉接头)。

【复习思考题】

1.请简述老年生理特点。

2.请简述小儿生理特点。

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及内容

(麻醉生理实验由机能实验室统一安排)

目的要求

1.巩固、提高生理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生理实验在麻醉学研究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要求掌握肺量计,BL-41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熟悉换能器的正确使用。

4.掌握人体肺功能测定方法和结果分析。学习心电图描记技术及常规指标的测算。学习

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方法及其缺血后心电图变化的理论基础。

实验内容

实验总学时为20学时,根据情况可参考做以下实验。

1.麻醉与低温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2.皮肤痛阈测定

3.离体肺顺应性测定

4.人体肺功能测定

5.无创伤心功能测定

6.麻醉手术期间不良刺激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7.急性心肌缺血对心电图的影响

8.冬眠麻醉、低温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

以上内容选4个实验,每次实验5学时。

主要参考文献与常用网址

参考书籍:

1.姚泰主编.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韩济生生编.神经科学原理, 第二版.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3.J.G.尼克尔斯,A.R.马丁,B.G.华莱士.神经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L.H.奥佩著.心脏生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范明,王晓民,周专主编,神经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0th edition. McGraw-Hill, Stamford,

Connecticut. 2001.

7.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ition. Philadelpgia, WB

Saunders. 2000.

8.张励才主编.麻醉解剖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戴体俊主编.麻醉药理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徐启明主编.临床麻醉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常用网地址:

1.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781801.html,/

2.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781801.html,/

3.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781801.html,/

4.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781801.html,/sl/

5.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781801.html,/

最新麻醉教学大纲

(一)基本理论 掌握麻醉前病人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用法,掌握麻醉期间的液体管理方法和术中输血原则。 掌握经口腔和经鼻腔气管插管技术,掌握气管插管并发症的防治。掌握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复合麻醉方法,掌握临床麻醉深度判断,掌握全身麻醉管理和并发症防治。 掌握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掌握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影响、操作要点、麻醉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掌握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和防止,掌握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掌握麻醉期间监测意义、严重并发症和意外的预防和救治。 掌握各种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和特点,掌握小儿和老年人的麻醉处理要点,掌握高血压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心脏病、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要点。 熟悉双腔气管插管,熟悉低温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熟悉心脏病人手术的麻醉要点。 了解术后镇痛的有关知识。 (二)基本技能 掌握经口腔气管插管技术和气管导管位置的判定方法,掌握硬脊膜外腔穿刺技术和穿刺位点的判断,掌握经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法。 熟悉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和动脉穿刺技术。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 1、了解现代麻醉学发展历史概况(三个阶段) 2、熟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3、了解学习临床麻醉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4、了解麻醉方法的分类及亚临床麻醉学科的分类。 二、讲授内容: 简述中国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麻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及机制的研究、其它任务);重点介绍现代麻醉学的概念、麻醉方法分类、亚麻醉学科分类。 三、自学内容:如何学好麻醉学。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一、目的: 1、了解麻醉前病情衡量的重要性及麻醉前检诊的内容,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2、掌握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与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3、熟悉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等的评价方法和内容。 4、了解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和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衡量。 二、讲授内容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1标准答案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 1标准答案 Ca2+ 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由于( )。 Na+内流 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 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值 骨骼肌纤维三联 体的结构是( 由一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构成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 三角骨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三角骨 关于椎间盘的描述,错误的是( 椎间盘坚硬没有弹性 关于负反馈的描述,错误的是( 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增强 关于骨连结的说法,错误的是( 滑膜关节活动度小 关于化学性突触,错误的是( 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 关于肩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关节窝大 关于前和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近皮肤者为前,远者为后 关于躯干骨及其连结的描述,错误的是(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盘的中央部为纤维环 关于 人体的标准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关于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信息传递的特征,错误的说法是( 化学传递的速度远比神经冲动的传导要快得多 关于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膝关节只可作屈、伸运动 关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0 分泌合成蛋白质,并参与类固醇等物质的合成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 进行搜索 题目 答案 题目 答案 题目 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向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 矢状面 成人脊柱的组成,包括1块骶骨、1块尾骨和( 24块椎骨 )。 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的电压依从 性通道是(。。点击相关知识点 答案 题目 答案 题目 )。 )。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

《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 (供麻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用) Ⅰ前言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很强的学科。通过麻醉学的实习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麻醉学有初步的概念,能增强学生学习麻醉学的积极性,同时强化理论基本知识,为以后的临床麻醉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麻醉学见习课教学大纲》其内容既包括麻醉的总论、常用药物的使用,又包括各专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学生在实验课及见习课期间,通过老师讲授、实验操作、以及电视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麻醉总的原则和各专科手术的麻醉方法的选择。 老师按本大纲的要求重点讲授基本操作原理和规程,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每一项基本操作和动物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学生应严格按实验实习指导要求进行操作。教学过程中,采用电视及多媒体技术,展示操作步骤,提高实践效果。 本课程讲授按每周2.0学时安排,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教学进度表。 II正文 见习一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一教学目的 1. 熟悉麻醉前访视(检诊)的内容,了解麻醉前对病人病情的评估。 2. 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3. 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内容。 4. 熟悉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5. 熟悉各项实验检查和辅助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 重点讲解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2. 一般讲解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3. 一般讲解麻醉前用药。 三教学内容 1. 麻醉前访视的必要性。 2. 麻醉前访视的主要内容。 3. 心、肺、肝、肾功能的评估和ASA的评估。 4. 麻醉前用药的原则和常见麻醉前用药的剂量。 5. 麻醉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6. 根据麻醉方法作相应的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见习二麻醉器械及麻醉机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麻醉机基本结构及各部件的用途。 2. 熟悉各种型号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及双腔气管导管的性能。 3. 熟悉CO2.吸收器构造及CO2.吸收剂原理。 4. 了解麻醉喉镜的结构及消毒、保存方法,掌握正确持喉镜的方法。 5. 了解吸痰用具和吸痰时注意事项。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16章) A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呼吸 B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 C通气效率高 D手术视野清楚 E避免开胸侧肺萎缩,出现低氧血症 答案:B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18章)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 答案:B 3.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18章) A利尿剂和液体限制B过度通气C局部低温D皮质激素E以上均是 答案:E 4.腋路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10章) 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 B 入腋鞘突破感 C 注药有外溢 D 注药后呈梭形扩散 E 针刺有坚实骨质感 答案:E 5.哪一项不是腋路路丛阻滞的优点:(10章) A 不会引起气胸 B 不会阻滞膈神经 C 不会误入椎管 D 位置表浅,易于阻滞 E 桡神经阻滞完全 答案:E 6.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10章) 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4神经构成颈丛 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应同时阻滞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 答案:D 7.成人脊髓终止于:(11章) 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椎下缘E.腰4椎下缘答案:B 8.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1章) A 肌肉麻痹 B 肾上腺阻滞 C 交感神经阻滞 D 副交感神经阻滞 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 答案:C 9.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1章) A 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 B 血压下降 C 右房压下降 D 窦弓反射 E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 答案:A 10.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10章) A 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 B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 C 避免注入血管内 D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 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

人体生理学01任务

01任务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应 B. 反射 C. 神经冲动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2. 安静时细胞内钾离子外流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载体转运 C. 入胞作用 D. 通道作用 E. 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D 满分:4 得分:4 3. 细胞膜内负电位向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 A. 极化 B. 反极化 C. 去极化 D. 超极化 E. 复极化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4. 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取决于 A. 前负荷 B. 后负荷 C.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D. 前、后负荷之和 E. 初动张力 正确答案:A 满分:4 得分:4 5. 固定肌肉两端,给予一次刺激时产生的收缩形式是 A. 第长收缩 B. 第张收缩 C. 混合性收缩 D. 强直收缩 E. 不完全性收缩 正确答案:A 满分:4 得分:4 6. 关于钠泵的生理意义,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内高钾 B. 维持细胞内高钠 C. 建立膜内外离子势能储备 D. 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E. 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7.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ATP酶 B. 胆碱脂酶 C. 胆碱二脂酶

D. 脂肪酶 E. 腺苷酸环化酶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8.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物质通过膜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吞噬作用 E. 被动转运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9. 关于Na+泵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描述是 A. Na+泵能逆浓度差将进入到细胞内的钠离子移出细胞外 B. Na+泵能顺浓度差将细胞外的钾离子移到细胞内 C. 从细胞内移出的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 D. 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 Na+泵的活动要以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10. 当达到钾平衡电位时 A. 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B.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钾离子的净外流为零 正确答案:E 满分:4 得分:4 11. 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 体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

疼痛诊疗学 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麻醉学专业用) 前言 《疼痛诊疗学》第一版教材教学大纲是根据原有教材编写的,已随同教材使用了五年,现借第二版新教材使用之际对本大纲进行修订,供本科麻醉学专业《疼痛诊疗学》课程教学使用,是对《疼痛诊疗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疼痛诊疗学》是麻醉学专业普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麻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的诊断、治疗技术亦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作为麻醉学专业的基础教材,突出临床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述疼痛的药物治疗、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疼痛治疗、癌性疼痛的治疗、小儿镇痛、手术后镇痛、分娩镇痛。为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为患者解除痛苦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大纲对所授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并按照“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思考题”、“参考资料”等内容逐一编写。希望借此为授课者提供更为祥细的可供参考的蓝本,也希望让学习者获得更加具体的指导和目标。实习课内容另见实习大纲。 修订后变化如下: 1.新增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计划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3学时; 2.新增第第十七章诊断性操作与治疗的相关性疼痛,计划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2学时; 3.原大纲中第十七章手术后镇痛中第三节病人自控镇痛单独作为第六章病人自控镇痛术,计划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3学时; 现计划安排理论授课学时共34学时,见习学时共17学时,对应以前的教学大纲分别增加了4学时和2学时。 以上调整更加充分地考虑疼痛诊疗学的临床应用特点和进展,进一步保障各章节内容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见习要求。 由于水平有限,如有不妥,请使用者提出批评意见,以便进—步完善。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熟悉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了解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难点: 疼痛诊疗学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预习要求 熟悉疼痛诊疗学的概念与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思考题 什么叫疼痛诊疗学? 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参考资料 《临床疼痛治疗学》。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掌握疼痛的机制、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及疼痛治疗的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次任务答案

第四次任务: 0001 1. 呼吸过程包括() E.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 2.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重要物质是() A.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 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C. CO2 4. 构成肺主要回缩力的是() C. 肺泡表面张力 5. 下列哪种情况下,呼吸道阻力减小() C. 交感神经兴奋 6.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NaHCO3 7. 关于肺泡通气量的概念,正确的是() B.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8. 肺的顺应性减少表示() B. 肺弹性阻力大 9. 肺换气是指() A.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0. 二氧化碳引起的呼吸变化主要刺激的是() B. 中枢化学感受器 11. 氧离曲线是() B. PO2与血氧饱和度间关系的曲线 12. 缺氧对呼吸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轻度氧气时呼吸加深加快 13. 男,65岁,有45年吸烟史,主诉气促,尤其呼气困难。门诊诊断为肺气肿。该患者的肺部可出现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4.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E. 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 15. 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是() C. 乙酰胆碱 16. 气体运输主要形式 B. 化学结合 17.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 C. 肺泡无效腔 18. 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B. 气体分压差 19.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D. 用力肺活量 20. 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是() C. 胸膜腔密闭 21. 缺氧引起呼吸加强,完全刺激的是() A. 外周化学感受器 22.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缺氧机制是 A. 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大于氧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的210倍 23. 某人解剖无效腔为150ml,正常平静呼吸时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今患肺炎,呼吸变浅、加速,若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加倍,其肺泡通气量(L/min)应是下列哪个数据。 D. 2.4 24. 有关CO2的叙述,错误的是() B. 血PCO2越高,呼吸中枢兴奋越强 25. 肺泡通气量() E. 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与呼吸频率 0002 1. 肺换气的动力是 A. 气体的分压差 2.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重要物质是() A.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 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B. 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 4. 有关CO2的叙述,错误的是()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纽?成、结构及功能; 物质代谢及英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 钙、磷代谢与微?量元素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新世纪课程教材中的第六版《生物化学》为教材,以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等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概要地介绍细胞信息传递及其途径,与临床教学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等几章,为避免与后期课程重复,只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冇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理论讲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下载有关生化实验的报新方法和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内容 本大纲共二十三章,内容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生物化学的概念。 【熟悉】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绪论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泰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人体生理学02任务

02任务_0007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A. A型血、B型血 B. AB型血、O型血 C. B型血、O型血 D. A型血、O型血 E. O型血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2. 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A. A型血、B型血 B. AB型血、O型血 C. B型血、O型血 D. A型血、O型血 E. O型血 正确答案:D 满分:4 得分:4 3.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确答案:E 满分:4 得分:4 4.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A. II B. III C. VII D. IX E. XII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5. 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 A. 组织液增多 B. 红细胞膨胀 C. 红细胞萎缩 D. 红细胞不变 E. 体液减少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6. 肝素广泛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其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溶解 C.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 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E. 去除血浆中的钙离子 正确答案:D 满分:4 得分:4 7.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原因是() A. 蛋白质吸收障碍 B. 叶酸吸收障碍 C.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D. 脂肪吸收障碍 E. 铁吸收障碍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8.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黏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 不易形成止血栓 B. 血管不易收缩 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血液凝固障碍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9. Rh血型不合见于() A. Rh阳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B. 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C. 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 D. Rh阳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阴性的胎儿 E. Rh阳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10.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 无机盐 B. 葡萄糖 C. 球蛋白 D. 白蛋白 E. 纤维蛋白 正确答案:A 满分:4 得分:4 11.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人体生理学答案2817 01任务

人体生理学答案(网络)---01任务2817-01任务 1.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D) A. 红细胞B. 巨噬细胞C. 淋巴细胞D. 血小板E. 嗜酸性粒细胞 2.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C) A. ATP酶B. 胆碱脂酶C. 胆碱二脂酶D. 脂肪酶E. 腺苷酸环化酶 3.嗜酸粒细胞主要参与()(B) A. 纤溶过程B. 过敏反应C. 吞噬过程D. 特异性免疫反应E.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4.输血时最不易找到合适给血者的血型是()(D) A. Rh阴性O型B. Rh阳性O型C. Rh阳性AB型 D. Rh阴性AB型 E. Rh阴性B型 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C) A. 兴奋性B. 适应性C. 反馈D. 生殖E. 新陈代谢 6.成分输血的原则是()(C) A. 血浆B. 免疫球蛋白C. 缺什么补什么D. 浓缩的血小板悬液E. 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C) A. 新陈代谢B. 适应性C. 内环境稳态D. 生殖E. 兴奋性 8.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B)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E. Rh型 9.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D) A. A型血、B型血B. AB型血、O型血C. B型血、O型血D. A型血、O型血E. O型血 10.缺乏维生素K不会造成哪种凝血因子缺乏()(B) A. II B. V C. VII D. IX E. X 11.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D) A. 顺浓度差转运B. 不耗能C. 需要膜蛋白质的帮助D. 是水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E. 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12.下列哪种物质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C) 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氨基丁酸E. 多巴胺 13.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C) A. 峰电位B. 后电位C. 终板电位D.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E. 神经干动作电位 14.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E) A. 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B. 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D. 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E. 细胞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15.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B) A. 组织液增多B. 红细胞膨胀C. 红细胞萎缩D. 红细胞不变E. 体液减少 16.葡萄糖通过小肠粘膜吸收属于()(D) A. 单纯扩散B. 载体易化扩散C. 通道易化扩散D. 继发性主动转运E. 主动转运 17.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D) A. 肾和肝B. 淋巴结C. 肺D. 脾和肝E. 胸腺和骨髓 18.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错误的是()(C) A. 局部电流B. 双向传导C. 衰减性传导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有关 E. 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 19.存在于组织中的凝血因子是()(A) A. 因子III B. 因子IV C. 因子VII D. 因子VIII E. 因子XII 20.当达到钾平衡电位时(E) A. 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B.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 膜内侧钾离子的净外流为零 维E. 氨基酸D. 钙离子C. 铁离子C B. 维生素(B) A. 小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缺乏()21. 生素D 22.骨骼肌的强直收缩主要是由于(B) A. 刺激强度的增加B. 刺激频率的增加C. 刺激时间的延长D. 肌肉功能状态的良好E. 肌肉兴奋性的增高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_学-预防医学专业)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容衔接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刚. 生物化学(第2版). :大学医学,2009 主要参考书: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2002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