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微课题申报表

编号

课题名称

类别

激发识字兴趣,有效自主识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好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这一语文基础不仅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基础,提供工具,还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一)哲学的基本理论

本课题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课题以

文献研究为切入点,研究用何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增强其识字的高效性。

(二)儿童认知理论

1.依照“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发育过程当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生理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最佳期”就是指儿童生理、生理开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施之于教育和影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据研究表明:口语开展的最佳期是2~4岁,而书面语的开展,最佳期是在5~8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因此,牢牢把握5~8岁最佳期,充分识字,开展书面语言,这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生理开展水平”理论,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顺应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采的,每个儿童都有本人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分歧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开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开展。“高效自立识字”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吻合儿童的研究生理和个性开展的。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依照儿童的生理开展阶段,合理放置与之相顺应的识字方法。

3.儿童识字的规律。汉字音形义有机结合。识字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识字就是意味着汉字的音、形、义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统一联系的形成。只有把音形义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智慧性的间接联想。”每个字不是孤立地认读,而是把字放在通俗语言环境中有理解地记忆,使音形义有机结合,为儿童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创造有利的条件。

课题的理

论依据或

相干政策

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头脑豪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勉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

为核心。而识字则是这个核心之一,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起点。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识字任务,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则可顺利实现,否则,这个目标将成为海市蜃楼,课题研究花团锦簇,光彩斑斓,却虚无缥缈。本课题则是有针对性的研究识字的背景及的相干文献,解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生理开展水平为动身点,通过相干的文献研究,总结出使学生意义

高效、自主识字的教法、学法,并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做到如下三点:

1.改变原有识字观念,使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高效能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系统发挥素质教育功能,让学生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尽快为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2.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力求每节课高效率的完成识字任务,能够灵活有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力求做到课堂教学兴趣化、多样化。

3.通过相干的文献研究,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尽量减少学生负担,促使学生自动积极有趣的研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开展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死板乏味的识字为康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兴趣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研究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举行识字教学。

研究主要内容:

1.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课题研究愿望和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的目标与2.在突破传统识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研究内容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

3.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4.通过长期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研究的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

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课题研究

过程及方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办阶段。主要制定课题方案,收集实验资料,研究各种现代教学理论、研究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第二阶段:为课题进展阶段。此时注意加强识字文献的研究比较,逐步总结出使学生高效自主识字的方法。并通过有关的研讨活动不断验证总结。

第三阶段:为课题结题总结阶段,主要是通过相干的文献阐发总结得出结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构成较为科学完整的有价值的“学生高效自立识字文献的研究”的理论。

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法、比较法、阐发统计法、经验总结法。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表里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当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阐发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2.比较法:通过对分歧的文献举行比较,发现新的视角,从而使学生高效自立识字。

3.阐发统计法:对调查、检测得来的数据举行收拾整顿、阐发,得出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大量的汉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能用自己收集的汉字写出一段完整的话或故事。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做剪贴报,或与父母合作做的幻灯片展示识字内容。

通过研究力求让学生养成自主研究的好惯,培养乐于识字的研究兴趣,学会自主识字的方法。

(一)利用字形学汉字

1.通过图画研究汉字

汉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文字,在教学时可依照汉字的特点选择得当的方式举行图文对比展现,演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例如,在“日”、“月”、“水”、“山”等字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图案,让孩子猜一猜是哪个字的图形,再利用课件展现字形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图,写一写字,说一说字形模样,使得字形和字义的内在联系变得形象直观。2.通过比较研究汉字

在汉字中有不少汉字虽然外形相近,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这些形近字引导学生进行字理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孩子因混淆而写错别字。例如,“本、末”两字造字方法相同(都是指示字),字形相近,但字义相反。在识记时,可以画棵树的简笔画,请学生指出哪里是树根,哪里是树梢,不仅能使学生形象地记住“本、末”两字的字形,并能准确理解“本”表示树根、“末”表示树梢的真正含义。

3.通过演示研究汉字

例如,教学“掰”字时,教师可以依据“掰”字的字形特点(左右为“手”,中间为“分”),演示两手掰断粉笔的动作。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字形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再让学生自己做做“掰”的动作,课题研究

的条件及

预期成果

并进行扩词运用练,使其记忆牢固,运用合理。

4.通过字串研究汉字

例如,识记“青、清、请、晴、情、蜻、睛”时,要让孩子通过类比明白偏旁不同意思就不同,识字时可以组织孩子们观察联想,编成顺口溜:“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

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然后编写韵文填空加以巩固,“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XXX(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这样的字串识字,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轻松掌握一类难记的汉字,并很大程度地减少了形近字的错误运用。(二)利用游戏学汉字

1.猜谜语研究汉字

灯谜是指用描摹汉字形体特征或暗示字义的方法做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比方“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编灯谜、猜灯谜,使识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而且认识、巩固了生字,提高语言感触感染能力和表达能力。

2.顺口溜研究汉字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XXX,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3.在活动中学汉字

活动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研究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三)利用资源学识字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为学生的生活识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橱窗,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鼓励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读读认认,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并由父母给予评价。家庭生活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杂志、标牌等,也是研究汉字的好途径。

课题卖力

人所在单

位意见

签名:

年月日教育科学

研究事情领导小组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微课题申报表 编号 课题名称 类别 激发识字兴趣,有效自主识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好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这一语文基础不仅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基础,提供工具,还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一)哲学的基本理论 本课题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课题以

文献研究为切入点,研究用何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增强其识字的高效性。 (二)儿童认知理论 1.依照“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发育过程当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生理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最佳期”就是指儿童生理、生理开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施之于教育和影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据研究表明:口语开展的最佳期是2~4岁,而书面语的开展,最佳期是在5~8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因此,牢牢把握5~8岁最佳期,充分识字,开展书面语言,这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生理开展水平”理论,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顺应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采的,每个儿童都有本人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分歧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开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开展。“高效自立识字”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吻合儿童的研究生理和个性开展的。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依照儿童的生理开展阶段,合理放置与之相顺应的识字方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校本研修小课题申报表2套.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校本研修小课题申报表2套 中报年级 及类别 一年级语文 课题组长XXX年龄42职称一级教 师 学 教 任 科 语文 课题组成 员 XXX XXX 教学屮的问题与困惑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它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学生不会说,不会听,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提高其微。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作为学习的起步阶段,问题更是严重,更应引起重视。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就成了摆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 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生活中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倾听别人说话,习惯于单方面表达自我的意见,没有倾听的耐心;二是个別学牛牛活环境的制约,启蒙阶段,家长没有很好的培养孩子说话能力,孩子们没有良好的表达勇气、愿望和技巧;三是学生们的见识狭小,知识面窄,没有表达的内容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积极解决。 课题名称打造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实施计划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基本特点就是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 2.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认为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低中年级抓起。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的目标: 1、语言发展冃标: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进行交流,把话表达清楚,让对方听明白。还要规范日常用语,与人交谈或写出的文章能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 2、文明交际养成目标:训练小学一年级学生态度人方,有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听,不要随便插话,提意见要婉转,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结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结题申报表 xxx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结题 申请·鉴定书 成果名称《小学二年级写话素材生活化的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xxx实验小学校 鉴定方式成果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xxx实验小学校 鉴定日期20xx年7月1日 xxx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制 填表说明 《xxx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结题申请·鉴定书》共七个项目,请根据以下说明填写: 一、第一至四项由课题研究者填写; 二、第五项由课题所在单位教科室(教导处、教务处)填写。 三、第六项结题鉴定组织单位填写; 四、第七项专家个人书面意见原件(或复印件)粘贴或装订于此页处; 五、鉴定书一式三份(可复印); 六、鉴定方式为成果鉴定或结题评审。 七、填写时不得改变原表格式、增删栏目、增添页码。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成果)名称《小学二年级写话素材生活化的研究》立项审批时间课题分类普通研究者姓名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 研究者姓名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 二、提交鉴定(评审)的成果(资料)目录 1.课题方案 2.《小学二年级写话素材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3.论文:《小学二年级写话素材生活化的研究》 4.教学设计:《有趣的书》 5.教学反思:《综合学科教材,选择素材》《依托实践活动,开发素材》《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6.图文资料(实践活动图片和素材资料) 7.学生作品 三、成果简要说明 1.学习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之一,立足学情,根据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材选取素材。首先将课文分类,选取部分课文作为写话训练素材章,包括看图写话,写景类课文,活动类课文等让教材尽可能在训练学生说话写话中发挥出最大价值。借助这一支架,学生创编了诗歌《风》《妈妈的爱》等,描写了四季的变化如《我眼中的夏天》《春天来了》等,仿写了《假如我有一盒彩笔》《运动儿歌》等。 2.结合学生学校、家庭生活,积累写话素材。在学校以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为主积累素材,比如以评选“黄金搭档小组”、小种植、参观作业展览、“阳光基地”拓展训练、庆“六一”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活动为素材进行了写话训练,帮助孩子积累素材。在课外时间的家庭活动中以学生的观察为主,记录家中的人;家中的事;家中的物;家中的变化和自己的喜怒哀乐等。 3.来自课外的资源,如:阅读、电影、展览馆、报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学生根据个体观察能力和理解力,积累的写作素材,形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以小组写循环日记的形式得以交流和分享。 四、主要教育教学效果 立足于学生生活的素材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在训练学生写话的过程中有的可写,即有素材。而这些来自学生熟悉的教材、学生活动体验的素材实质就是学生现有的经验水平与写话所面临的动机以及语文经验之间的连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写作情感,也养成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学生完成写话任务时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进步空间,一方面学生的写话水平达到了课标对二年级学生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长足的写作水平发展打下了基础。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项目类别: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课题设计论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能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当一篇课文教完后,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朗读课文。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太少。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形式。 2、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养成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不良习惯。 3、朗读的面太窄。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4、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5、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一节课朗读安排了许多次,但有朗读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