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

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

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

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

(一)藏象学说研究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

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精气血津液学说及心神理论研究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神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气、血、津液学说,主要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成、输布、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它从整体角度来研究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揭示人体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因此,精气血津液神学说与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医生理学的基本框架。本方向主要研究精气血津液神与健康的重要关系,旨在为养生、康复服务。

(三)病因病机学说研究

病因学说探讨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及其性质和致病特点、规律等;病机学说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理及影响或诱发疾病的常见因素、发病途径和类型、疾病发展变化和转归的基本机理和规律。本方向主要从循证医学角度研究临床多发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的病因病机,为预防和临床康复服务。

(四)中医防治及养生理论研究

中医学认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方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未发病之前,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光辉思想。但既病之后,倡导及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在具体方法上又要

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注意先后缓急,做到防治结合。本方向主要对中医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挖掘、提炼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包括对中医气功理论与实践、精神养生理论与实践、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等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其科学内涵。

(五)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

本方向主要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科学诠释,包括运用现代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物理学及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旨在揭示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科学内涵,为中医现代化、养生康复及临床实践服务。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读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要求课程学习修满36学分,其中:学位课24学分,非学位课12学分。同时完成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

注:在通识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中课程后面有△者为专业核心课程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导师应多方面了解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要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专业实践进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德育

由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学科组、导师组共同负责,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采

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一)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完成(在职硕士研究生可适当延长半年)。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方式。课程结束时,均应考核评定成绩。

(三)教学与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作业批改、以及承担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并接受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的考核。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中临床实践或临床研究的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四)文体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六、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学科组作阶段性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一定的独到见解,能体现创新意识,对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够体现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定工作。

七、中期考核及分流

为规范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开展中期考核工作。

1、考核对象及时间

各专业方向硕士生均需参加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五学期开学一个月内进行。

2、考核内容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入学以来德、智、体、能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综合考查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思想品德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平时表现。

(2)课程学习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并达到学分要求。

(3)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参加学术活动、专业文献阅读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在科研实际工作中

表现出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责任心等。

(4)健康状况考核:主要考核体育成绩、平时体育锻炼和心理素质等。

3、考核程序

(1)考核组织:由基础医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考核前由学院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和日程安排。并以二级学科硕士点为单位成立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应由指定3~5名熟悉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副高以上人员组成,按专业方向逐个对研究生的政治表现及业务培养情况进行考核(含问答环节)。

(2)考核方法:

①以PPT(10分钟左右)的形式向考核小组进行汇报。硕士研究生应认真填写《XX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相关内容。

②导师对研究生表现进行评价,导师对研究生表现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含身心素质)、业务能力(理论知识、文献阅读、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

③由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习情况、论文工作情况、科研实践情况及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核。

4.考核结果及分流

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由导师和考核小组做出等级评定并详细指出课题中存在的优缺点及下一步的培养建议,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作出再次中期考核

的决定。第二次中期考核仍不合格者,须由学院提出淘汰、延期毕业及其他处理的初步意见,最后由研究生院予以处理结果。

硕士生应按计划定期在本学科作中期考核报告,报告由导师组审定通过。未能通过者,拟分流至下学年重新进行课题研究及中期考核。

八、其他培养环节与考核

1.教学实践:凡在校各专业统招,并且指导教师为我校在编在岗人员的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参加我校全日制本、专科生教学实践工作。硕士研究生为20-30学时,其中参加本、专科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个学时。具体实施参照《XX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管理规定》。

硕士研究生在课前应备好教案、讲稿、课件、大纲、教学方案设计书。学科组应拟定时间,对研究生教学实践前进行的学科组试讲活动予以审核。试讲不通过者,应根据整改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并择日重新试讲,并拟学科组审核,以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教学水平。

2,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在学期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际,具体实施参照《XX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

3.文献综述: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方面,需查阅相关的文献报告,并撰写出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IoOO字。

4.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要在省级及以上级别

刊物发表1篇与本人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九、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表现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并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再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学校授予硕士学位。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宽广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非英语语种,尚需熟悉第二外语——英语),具备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基础创造性科学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的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中医临床基础辩证论治体系及其规律的研究 (二)中医临床基础经典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三)中医临床基础治则治法及方药配伍规律的研究 (四)中医临床基础原著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 (五)中医临床基础病证的规范化研究 (六)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3年。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1.马列主义与科学技术革命( 72学时,4学分) 2.第一外国语(英或日)(120学时,5学分) 3.第二外国语(英)( 90学时,4学分) 4.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120学时,5学分) 5.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72学时,4学分) 6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54学时,3学分) (二)选修课程 为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博士生本专业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至少选1~2门课程。 五、培养方式

实行研究生处、系(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政治思想教育通过马克思理论的课堂学习、临床实践、社会实践和导师的言传身教,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在课程学习方面,采取课堂教学、自学、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科学研究方面,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运用先进的、高水平的科研方法和手段,重点培养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六、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本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一学年内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本人定期在科室作阶段性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应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应有新的发现,有所创新,对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博士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 七、教学与社会实践 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有关课程的辅导、作业批改,以及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开设专题讲座,接受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的考核。 八、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在读期间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出版学术著作。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中医学 (二)专业代码 620103K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 四、就业面向 表1中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医德素养良好,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中医药卫生事业、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基层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素质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牢

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 (2)热爱中医学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3)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 (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检验工作。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 知识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3)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4)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6)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7)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9)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10)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3. 能力 (1)具有中西医收集病情资料和诊断的能力。 (2)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推拿、康复技能。 (3)具有识别常用中药的能力。

广中医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广中医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含专业目录) 发布时间:2016-09-20 16:17:32 点击数:5219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医药、护理、人文、管理等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医疗、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类型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型学位;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包括中医专业学位、中药学专业学位、护理专业学位。在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以“105”开头的专业均培养此类型硕士研究生。 三、招生规模 2017年我校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1100名(含推免生、七年制转段生等,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包括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两类。面向全国招收有志献身于中医药科学、哲学、法学、管理学的报考青年。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即1978年9月1日以后出生)。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 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根据有关规定,我校对部分专业的考生来源有一定要求(见下)。 (二)报考专业资格要求: 1.我校不接受高职高专、本科结业生等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自2016年起,已不再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即“非医攻博”。 2.报考我校医学各专业的考生要求具有相应的医学教育背景。 (1)报考攻读中医学临床类各专业(含中医学学术学位,专业代码100506-100512、100602;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代码1057开头)研究生的考生要求本科毕业于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不含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非临床类专业)。 根据有关规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含中医、中西医结合)采取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的培养,报名考生应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中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且获医学学士学位(具体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11号】,以下简称“医师报名规定”)。 其中,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或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满两年,或符合以成人教育本科学历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的条件(具体参见最新版的“医师报名规定”),网上报名在备用信息如实填写相应内容。 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但可选择报考中医学学术型研究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试行)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 (试行)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于2010年10月启动教育部批准实施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改革项目,提高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以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办法》(沪卫科教【2011】21 号)为依据,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试行)。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 热爱中医事业,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事业服务。 2、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专业 知识和临床技能,身心健康,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的临床医师。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 析和思维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本学科临床实践技能。掌握一门外 国语,能阅读相关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国内外临床发展动态,具 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 4、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 文撰写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为4年。硕士生一般不得延期毕业。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导师组签署意见,经培养单位、学院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不超过一年。 三、指导教师遴选 要求硕士生根据学科培养方案和本人的学术意愿,在第三学期末确定研究方向,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条件按《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管理办法》执行,由培训医院审核。指导教师可由研究生自行选择,也可由培训医院给予遴选安排。指导教师的专业必须与研究生专业相一致。研究生确定了指导教师和研究方向后,由培训医院报研究生院备案。

培养方案(试行).-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试行) 为了加强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中医专门人才。 2、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能力。 3、掌握古汉语和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古代文献资料和外文资料的,并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4、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共同培养。 (一)导师组组成 由3~5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导师任组长。 (二)导师组职责 1、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并督促实施。制定培养计划要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及科研任务,应充分体现研究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方面提出时间进度和具体要求。 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半年内即制订完成,所在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审查,研究生学院进行不定期检查。 2、审查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并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需要决定学位专业课的开设。 3、指导科学研究工作。 4、安排开题报告会及学位论文预答辩并决定是否为其提交答辩申请。 5、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 三、培养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年度任务配置建议方案: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学习、课题设计、文献查阅;第二、三学年在导师指导下进入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阶段,达到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条件,经导师组同意后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重点学习本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课程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0。18学时为1学分。 (二)课程类别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零一零年九月制

天津中医药大学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较早成立的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养融为一体,形成了鲜亮的办学特色。通过50余年的进展建设,差不多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再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培养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教育结构,成为医、文、理、管学科门类相对齐全、中医药特色突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等学府。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药学博士后流淌站2个;中医学和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包括中医学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16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临床中药学、实验中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工程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分别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5个。我校还具有临床医学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培养研究生水平较高,三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我校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为国家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均为天津市的重点学科。 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4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有突出奉献中青年专家〞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门津贴专家〞等数十名。有一支富于活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93名、硕士生导师550余名,并聘请46名全国和天津市闻名医药专家作为我校兼职博士生导师。 学校一直重视科学研究,连续承担了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及支撑项目,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二等奖30余项。现有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政治、体育、劳动等教学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特色和全球化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将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医药卫生事业振兴而献身,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中坚力量。 二)政治、体育及创新创业等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

本方案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国防、体育教育等 本方案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国防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面贯彻“健康体育”、“快 乐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注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以传 统保健体育教学为特色,指导学生研究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惯,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竞争的品质及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惯。

本方案遵循“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艺术与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中医文化教育,培养中医大学生的审美修养、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训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健康。 3.素质拓展教育 本方案注重素质拓展教育,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实实训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本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们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重点,设计了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学校实施学分化管理,主要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

2013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3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中医药大学二○一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一一年八月

—湖北中医药大学—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普通全日制中医药高等院校。现有二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共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五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共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我校近几年来针对第一志愿考生优先考虑公费指标,鼓励优秀本科生第一志愿报考湖北中医药大学。给予被录取考生每月200~240元的基本奖学金,以补贴基本生活学习支出。 一、我校2012年拟招收硕士生规模数为280名(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数约50名),实际招生规模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在录取时将结合上线人数适当调整。 二、我校招生的学术型各专业,符合教育部规定报考条件的医药院校考生均可报考,专业学位型各专业只接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临床医学本科生报考。 三、有“★”的招生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的招生专业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名称后括号内为专业学位招生代码,凡有专业学位代码的专业方能招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且对应的招生人数含专业学位型计划。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的在校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攻博。 四、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医药类专业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三门:思想政治理

论、外国语(英语一或日语)、基础课,基础课中中医综合、西医综合均采用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试卷;药学综合为相应专业及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三,由我校自命题。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一或日语)、数学三、基础课,基础课中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学原理为相应专业及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四,由我校自命题。专业课考试统一安排到复试中进行。 五、考生应认真阅读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严格按照招生目录中公布的相应科目代码进行网报,在选考科目时,尤其要准确填写选考科目代码,不填或错填的,其后果由考生自负。 六、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我校2012年继续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有关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人数及接收专业将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实施,具体实施办法将另行发布。 七、有关招生事宜可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招生查询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819226394.html,;最新硕士生招生信息将在网上及时公布。 单位代码:10507 地址:武汉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邮政编码:430065 联系部门:研招办电话:(027)68890083 (fax) 联系人:胡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招 生 人 考试科目备注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 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能力目标 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 (一)藏象学说研究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学科知识,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2.掌握相关中医临床技能,如中药处方、针灸、推拿等。 3.具备中医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中医学科 的发展。 二、培养时间和课程设置 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专业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药学、中医护理学等。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理论知识。 临床实践和实习: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临床实践和实习,以提高自己 的临床技能。

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科目考核、实习考核和综合评价,在教学周期结束时进行毕业综合考试。 四、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 为保证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需要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 此外,学校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实验室、医院实习平台、中医药文献和参考书籍等。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为确保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期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立严格的师资队伍评估和考核机制,确保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配备专业实验设备和实习平台,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六、其他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并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机制,以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中药专业人才,各大高校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 第一步:教学目标的设定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要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对此,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医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标本鉴定、炮制加工、质量控制等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应该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培养方案在教学方法上着重开展实践教学和移动学习。实践和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移动学习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对于复习的记忆保持。 第三步:实践环节的丰富 实践活动是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培养方案通过建立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学术讲座等,确保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熟悉本专业领域内的科技发展动态,迅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步:培养师资队伍的保障 培养师资队伍的构建是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加大对中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在教学科研二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尤其是重点加强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以使教学育人成效达到最大化。 总之,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工程,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培养方案的制定。在逐步完善中药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全方位提升中药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

力,积极推进中药学的发展和创新,也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引言 1.1 概述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而设计的一项教育计划。随着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通过这个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培养出既有丰富中医学术知识,又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以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本方案将涵盖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科研训练等方面。学生将在系统学习中医学科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的参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此外,还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以培养他们成为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中医学术人才。 为了实现这些培养目标,本方案还设置了严格的评估机制和导师制度。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同时,每位学生都会有一名专业导师指导其学习和科研工作,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总而言之,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成为中医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术贡献者。 1.2文章结构 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

案: 1. 引言:本节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 2.1 培养方案概述:本节将详细介绍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概况,包括培养时长、培养模式、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2.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本节将重点阐述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这包括学术素养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3. 结论: 3.1 总结:本节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2 展望:本节将对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改进和创新方向。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安排,旨在全面介绍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清晰的学术文献。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发对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1.3 目的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目的部分旨在明确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的和意义。其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术型人才: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独立科研能力的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满足中医事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和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部分)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部分) 一、培养类型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型学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我校目前有中医(专业代码“1057”开头)、护理(专业“105400”)、中药学(专业代码“105600”)、法律(专业代码“035100”)、翻译(专业代码“055100”)五个专业学位类别。 二、招生规模 2021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24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为准。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状况符合国家体检规定的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3)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及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当年入学时)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可以报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院学术学位除外),但不能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当年入学时)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除上述条件外,报考时还必须具备以下所有条件:①修完本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进修学校提供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 ③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要求一等奖排序前3名,二等奖前2名,三等奖第1名; ④如取得复试资格,复试时需加试两门业务课,加试科目在复试前通知。

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

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 摘要: 一、引言 二、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设置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医药学 4.中医内科学 5.中医外科学 6.中医妇科学 7.中医儿科学 8.中医骨伤科学 9.针灸学 10.推拿学 11.中医养生康复学 12.中医经典著作选读 三、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特点 1.强调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2.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教学 四、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意义

1.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2.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促进中西医结合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具备较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文将对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进行概述,以期为有志于从事中医事业的学生提供参考。 二、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设置 我国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以及中医经典著作选读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旨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中医理论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中医诊断学: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 3.中医药学:了解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 4.中医内科学:研究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5.中医外科学: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6.中医妇科学:研究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7.中医儿科学:掌握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8.中医骨伤科学:研究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9.针灸学: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 10.推拿学:学习推拿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 11.中医养生康复学:研究中医养生、康复和预防保健的理论和方法。 12.中医经典著作选读:学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核心内容。 三、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特点 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培养研究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2.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课、实习等环节,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教学:使研究生能够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 四、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意义 临床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学习,研究生能够全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内)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培养方案(境内) 一、学科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医学理论旳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旳一门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由王玉川、程士德、王洪图、刘燕池等老一辈国内外著名专家创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旳著名度。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学分会所在单位。本学科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硕士,1979年正式设置硕士点。1989年设置内经专业博士点,并在1992年被同意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旳重点学科之一;1997年设置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点,内经专业和原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合并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被同意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共同招收博士学位硕士和硕士学位硕士,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本学科由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和试验中医学、中医学信息研究等课程组和研究中心构成,其中《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近年来,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专题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3部,主编和副主编其他教材及专著多部。本学科为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发明了良好旳条件,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处在领先地位。 二、研究方向 1.中医理论体系旳构架与内涵研究 2.中医气化学说与脏腑有关性研究

3.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旳文献整顿与试验研究 4.五脏藏神理论旳研究 5.中医体质学研究 6.中医信息学研究 三、培养目旳 具有严谨诚实旳科学作风、良好旳科研协作与团体精神,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学科较扎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旳能力,有一定旳临床实际运用能力。以研究古籍文献为主旳硕士生,应具有系统查阅、整顿、分析研究中医古典医籍旳能力;以试验研究为主旳硕士生,应具有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设计中医基础理论试验研究旳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学位课 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定3~4门课程。 ◇:拟申报公开讲课旳新开课程。 3.选修课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中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中药产业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注册申请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中药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在中药产业具有独立从事相关工艺和技术设计及实施,中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设置、学分及考核方式 1、课程设置: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实现“工与学”有机结合,从“以学科为中心划分”转变为“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中心划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2、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重视实践教学。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3、学分:实验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按1学分/30学时计算,其余课程按1学分/18学时计算。同等学力/跨专业补修课程、论文开题、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4、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培养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