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下)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下)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下)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下)

一、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是国家的新政策

(五)“购买容”的围

我们开始第二个阶段,上面讲了购买的主体,购买的受体,都有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的规定。这里面有一些规定比较明确,但实际上执行过程当中都可能有一些模糊的空间,而且到底怎么算,应该说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出相关的一些规定。购买的容,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从全国性的政策角度来讲,应该说有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因为涉及到一个我们国家处于一个不同的发展,未来还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认定的是基本服务的容,目前认定可能是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容,可能未来会认定是一些基本公共服务的容。比如说未来高中教育要不要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还有往下延伸幼儿园教育、托儿所教育要不要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容。还有一些基本的病例,哪些病是基本公共服务可以报销的,哪些是非基本的。比如说牙医,有些国家当做美容来考虑的,那就不是。有些国家是当做基本公共服务来考虑的。我看最近欧洲有些国家公民投票,决定老百姓每个月拥有3000块钱是不是他的最基本的收入。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基本收入是不是基本公共服务。当然这些国家投票的结果是否定,认为还没到这个阶段。就是说整个社会,欧洲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确保每一个人把基本收入当作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容,还没到这个阶段。如果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让每个人都确保一个基本的收入,可能也是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容。有些地方如果搞的好的话,那每一个人有一个基本的收入,我觉得也未尝不可以不考虑。当然一定要跟自己的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一个镇,集体经济发展的非常好,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基本的收入,这个基本的收入实际上就是基本公共服务。

所以到底哪些东西可以买,哪些东西可以卖,从目前来讲,还不倾向于给他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清单。就说了一个标准,就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他是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是比较原则的,大家在实际意义执行过程当中,就需要考虑非常具体的一些容。

比如说在劳动就业服务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么一些政策,也就是说,有些下岗职工,或者说经济下行的时候,返乡的民工,现在司机的需求非常大,这个时候尤其是新的互联网时代,有很多专车、快车这方面的需要。但是有工作的人,一般就是晚上能提供服务,白天基本上还是需要专职司机,这个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就业新生的领域。但是对于很多民工来讲,对很多下岗职工来讲,他没有钱去学习驾照,去考驾照。这个时候曾经有些地方出台过一些政策,去购买驾校的服务,让一些下岗职工和返乡民工有机会去学习驾驶技术。然后在新的岗位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所以像这个应该说没有纳入一个普遍的,可以由政府来购买的公共服务。但是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他也是可以用来购买的。

当然像一些课题费,像一些研究的课题。比如说有些地方进行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如果是这个时候,一般来讲很多地方都要求严格的招投标,一定要走政府采购的程序。当然有些地方也为未必这样做,但实际上做的时候,也未必完全按照这个形式做,实际上完全按他做的话,他还找不到一个非常合适的,最后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的。这有点像我们考试,学校现在高考尤其英语考试,基本上有点政府购买服务的性质。但是实际上通过考试来招收博士生,招来的学生有可能只是考试好,但是并不一定是有培养前途的。所以现在大学都在改革博士生的考试,都是通过程序申请程序,而不是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我想未来的大学生考试也应该往这个方向走。如果博士生、研究生都是走申请考核的程序,而不是严格考试的程序,像高考那样的程序。如果是以后我们高考也可以这样改革的话,那对于下一代小孩子的成长来讲,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那现在你决定高考的考试一定是政府采购的,或一定是政府提供的,这样的话,就还是一个传统的体系里面。这个我觉得是购买服务的一个容,应该说可以有一些动态的调整。

这里面有一个禁止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只适合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得向社会购买。这个领域我觉得目前来讲是原则性的规定。很多国家禁止监狱服务市场购买,但实际上英国、美国有些监狱的管理,甚至是犯人的押送都可以交由市场部门或者社会组织来做,尤其是对于犯罪分子的人性化关怀方面,警察服务,警察专属服务,但他主要还是国家权力结构。所以对犯罪份子如果态度特别好,进行人性化的关怀,我估计犯罪分子都不怕警察,可能对未来的执法也不利。但是如果由社会组织进入相关的监狱,通过社工这些专业化的服务,让他尽快的走出犯罪分子的心态。这样的话,可能是有利于改造罪犯的罪犯的,但也可能失败。罪犯目前来讲,小偷小摸进去了,然后出来以后就大偷大摸。出来大偷大摸又进去了,然后出来以后开始杀人放火,没有杀死后来就恶性犯罪,每一次对他的落实执法惩罚的结果,有可能是强化了他进一步犯罪的动机。监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有一定的失败的。我们说让

新的力量进入到监狱这个领域里面来,应该是有好处的。像美国正在落实这一点,但是他没有落实的一点,就是说监禁率太高,监狱人满为患,然后奥巴马一签一个行政命令把好多罪犯都放掉了,老百姓陷入恐慌。这个时候,政府采取一些措施,购买一些社会组织,从牢里放出去了,但是需要向社会组织报到去做一些工作,去获得一些收入。这样的话,可能对于犯罪分子尤其是比较轻的犯罪分子的改造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在这个领域禁止性的规定目前来讲是比较难办的。

比如说军队的服务,我们说国防服务,治安服务应该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但实际上从现实去观察,尤其是从比较低一点的层次去观察,即使是国防服务,我也主政府、社会和企业能够结合在一起,武器制造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如果军用飞机的制造,如果这些武器全部是由政府自己来生产的话,那肯定是不够的。或者完全由政府研究机构来研发的话,我们的研发力量,很多情况下会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肯定需要通过社会组织,通过市场化的组织,把这些力量引进到军队的武器的研发,军事技术的研发方面,包括军队的培训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军人每年进去出来,这是一个培训方式。但是一个具有高水平作战能力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从娃娃抓起来,很多小孩子本身就学习了很多国防的知识,从小进行民间的军事训练,他们入伍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不是新兵了,甚至都会打枪,而且枪法非常好,只要稍作训练,拉上战场就是一个好兵。像美国的话,民间有很多飞机,有好几万架飞机。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会开飞机,所以这些人稍作培训,在飞行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就可以立即进入空军,成为合格的飞行员参与作战,这一点对于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更何况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保安,像G20的安保本身不仅有军队参与,还有解放,武警参与,还有公安局参与,但更多的是各个单位、各个企业组织的参与。如果没有多机构的参与的话G20的保障应该说镇力是不够的,肯定是需要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

(六)购买机制

购买机制,刚才提了一下,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标准。现在政府的要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来确定承接主体,严禁转包行为。严禁转包,但目前来讲是行政性的要求。但实际上要严禁转包是有一定的困难。在经过进入招标程序这个是没有问题。这里面也有一些冲突,有些东西未必好,尤其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东西。实际上经过适当的考核,适当的观察,以及邀请双方有更好的合作机制可能更好。尤其像十三五规划,我觉得不应该直接发包出去,而是政府和相关的研究团队,形成一个合作治理的机制。这样的话,对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尤其是对一些专项规划的编制,可能会更好一些。

所以我想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说市场化的机制是最好的。有时候一种合作治理的机制可能更好。市场化的机制我们发现很多标书写的很漂亮,但实际上未必有非常好的研究力量。有些前期的研究力量很强,但这个课题未必做的非常好。所以尤其是目前政府和科研机构合作的普遍的问题,就是政府对科研机构不接地气的问题非常有意见,但是科研机构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要求不明确的问题也非常有意见。也就是说政府部门要求经常变化,领导一会一个主意,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后天一个主意,随时处于变化状态,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呢?因为问题是经常变化的,国家政策也是经常变化的。所以你研究半年一年,如果还是按照一年前的情况来做的话,很多东西是做不起来的。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所以让政府研究部门,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一起形成一个合作课题组,双方的人员都参与,有材料组、数据组、决策组、支持组、写作组、讨论组什么等等,这样的以这种合作的模式,我觉得是一个要比科研机构去招标,投标,然后根据相关的程序评出来,最后政府拨钱,拿出个科研成果。如果政府不需要这些科研成果,只是个基础性的科研成果,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是个应用性的成果,政府要拿他来决策的话,我觉得这样做的话应该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是让双方有一个比较紧密的,紧致型的合作机制可能会更好一些。

二、供给侧改革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一)学术界的观点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应该说是是很多的。我这里面举一个中央党校的一个教授的例子。一个方面,他说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一个政府不灵的问题,就社会来补充政府不灵。我们从事实来观察,所以说社会也有很多不灵,市场也有很多不灵,政府不灵市场来弥补。对于目前这个格局来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的社会化,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更重要一些。反过来讲说,公共服务政府化,把市场服务的东西变成政府,把社会服务的东西变成政府服务,这个相反的要求倒是没有,目前来讲,这个方面的需求还是应该说是非常少,但基本的重要的需求还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问题。

但还有一个是均等化的问题。均等化从政府这个角度来讲,均等化就是强制性、普遍性。如果要均等化,政府的行政标准的均等化,和社会标准的均等化,和市场标准的均等化,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政府服务均等化,就一个人一个号这是均等化的,你不能有两个号。但是从社会标准角度来讲,这个政府服务的号也是不均等的。为什么呢?有个人说一看我的号,我的号又是6,又8一大堆,没有4,所以他觉得我这个号非常好,网上还说你的可以

算你的未来的运气怎么样。我们当然不能这么迷信,但是社会相信这些东西,他认为不同的号分配是不公平的。政府认为一个车牌一个车号,一个车一个车号,这很公平的,不能两副牌照。但是民间不这么认为,民间认为炸弹号是最好的。我有一次去一个地方出差,一个朋友来接我,我一拍照上网了。我的朋友不看我,只看那辆车。他说这个车牌很贵的,说炸弹号4个8,4个8炸弹号,比如说一个车牌要200多万,至少也要100多万。所以这个车跟比车还贵。所以他社会实际上是认为是不公平的。所以政府的标准和社会的标准是不一致的。这是给大家快乐一下、轻松一下,我一个德国朋友在中国学会了中国的社会标准,跑到德国申请牌照。警察说你要什么牌照,他说我要88888,我要5个8。然后警察说这个要求很简单可以满足,因为德国人没想过说一定要4个8,5个8,这个车号才是好的。警察第二天过了几天他去拿,警察说对不起你的要求没法满足了。为什么呢?因为4个8,5个8的车号别人已经申请过了,现在已经缺少唯一性,不能把他拿回来给你。但是我想你肯定是想要炸弹号,要同样的一个号。那现在我查了一下1到9都没有了,只剩下44444,所以一拿到44444他就傻了。他说后来想他是德国人就算了,开着44444也可以开。如果在中国的44444,这好像是不是很好的一个车牌。我跟大家讲个笑话。所以社会对不同的数字,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对国家来讲均等化是有国家的标准,但社会和市场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市场和社会标准有时候是比较兼容的,比如说社会认为8888这个炸弹好是好的,市场就会给他一个定价100万。但是如果市场给他一个定价,社会肯定越来越会认为他是好的。所以我的手机号别人一看说,这个手机号非常好。那另外一个说法,这个手机号不是很好。有个朋友手机号139013013那说明这个手机号90年代初就有了。90年初以后就说这个号要3000多块钱,社会对市场的评价。所以我们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需要把政府的标准和社会的标准,以及市场的标准能够结合在一起。如果结合不到一起的话,均等化还是有可能政府是标准了,在老百姓、市场看来是非常不公平的,他里面有很多复杂性。

(二)供给侧改革

我们讲了这么多的公共服务创新模式,从供给侧这个角度来讲,是怎么去理解。经济学行业很明显就是他的供给侧加结构性加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促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的和低端的供给,扩大有效的和中高端的供给。也包括增加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个对公共服务本身来讲,还是有启发性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要来改革公共服务的结构,政府提供的

公共服务要少一点,让民间保持原样的话,也要让民间的,也就是社会的、市场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一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比如说有些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或找不到工作,那就没必要。一些低端的条件不是很好的要淘汰,让有效的和中高端的更好一些,但是市场是这样。

现在公共服务是不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到达一个完全过剩或者普遍性过剩的地步。尤其是我们的医院,发展由于医生的供给,也包括律师的供给,法律服务的供给等,一大堆的供给都是远远不足的。这个时候跟经济的供给侧的改革还是非常有差异的。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服务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过去的高考体系是一个普遍化的人才选拔体系。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体系也是一个标准化的培养体系。那是不是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对博士学位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未来又不一定是一定要去做学术的。所以培养博士生的模式,要不要从完全是学术型的,转变为一种完全学术性的培养模式,还有一种是不是给他有一些实习,有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多一点精力放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上,尤其是让他增加一些跟行动接地气的东西,更多相关的一些容,我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从国家政策来讲,要不要在传统的学术博士的基础上设置在职博士,也就是我们讲的PHD,从PHD转变为管理学博士,把他变成DPA。我们MPA是非学术硕士,是公共管理硕士。是不是要搞个公共管理博士,我想国家如果考虑这一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供给侧的改革。

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改变一个供给的模式。让政府的公共政策的产出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更好的跟市场和社会的机制去协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服务领域里面,市场应该起重要的作用,而不是说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社会组织政府同样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讲,我们说要用市场的要求,社会的要求,来规政府的手。让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里面起到一个比较谦虚的角色。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们很多小区要成立业委会。我们现在成立业委会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很多商业小区,很多老旧小区业委会是空缺的。正是因为空缺,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就占非常大的主导位置,老百姓的一些权益也就受到损害。在这个时候,如果业委会不成立,老百姓自己去盲目维权,甚至是野蛮维权,就会导致很多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个时候让老百姓,让没有任何经验的业主自己去组织业委会开业主大会,应该说是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如果能够出台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安排,让有经验的人组成社会组织。那这个社会组织给小区业主提供相关的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筹办服务,政府去支持他。这样的话,这个领域的业主大会,业委会以及相关的跟物业的关系就会非常积极,正向的组织起来。

所以我们观察十多年,发现仅仅有业主去努力跟开发商斗,跟物业公司斗,斗来斗去,小区变差的可能性非常大。只有非常小比例就5%的小区比较应该说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些非常高级的能人。他们很快就懂得小区应该怎么治理,而且很快知道小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小区的物业服务,小区的相关的一些服务质量不降低,反而有所提升。但是对绝大多数小区来讲,如果政府不介入,如果不去购买服务,让专业化的社会组织介入,他的这个未来的成长的道路,应该说是非常渺茫的。所以这个时候我想政府和社会组织,政府去培养社会组织,政府去购买服务,给小区的业主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那是非常重要的。28:58 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也是改革政府,也就是说让政府既是有限政府,同时又是积极的政府,而不是消极无为、懒政惰政的政府。这个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积极有为的去做事情。同时政府又可以确保自己的职能不越界。在基本职能方面,把最基本的最必要的职能做好。而让其他可以让社会做的,让市场做的事情,政府主要提供支持,提供融资,提供监管,以及提供相关的法律框架体系。这些事情是可以交由社会和市场去做的。

我们说供给侧改革从某个意义上来讲,把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来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容。为什么呢?因为在目前,中国的乡土社会的这种治理模式,尤其城市的单位这种社会的治理模式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中国基本上已经没有家族,家族虽然有,最近有好多宗族微信群,经常有很多人以宗族的名义在聚餐。但基本上也是吃个饭,个别的人有困难,有一点帮忙,但是他不能作为一个普遍性的服务体系来做。所以当社会如何发展,未来社会如何重构,政府应该怎么办,市场应该怎么办,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配套容。三、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案例

这里面我举几个例子,当然不是非常重要、非常具体的例子,很多例子大家可以去找一些机构看一下。比如说我一个朋友原来是市民政局的一个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局长。他退休以后,就在成立这个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这样的话,他从政府那购买很多服务,在很多街道小区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他编了一本书,这个书应该是能找得到的,就是的越秀区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一些做法。这个机构记录了很多,我曾经在越秀区看了几个社区,他们的的确确做了非常重要的一些工作。

还有一个就像,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目前已经是15年以上了。有十多家政府职能部门购买了20多项服务。刚开始的时候购买资金就几十万,现在都是上亿,目前已经两三亿元这么一个水平。像市也非常多,其他地方也有。有一个地方政府,过去有一个区长,老百姓

天天打。但是天天打,区长也不能接,接的团队越来越扩大,政府也养不起,怎么办呢?政府干脆就购买社会服务,把这个外包了,给一个服务公司。服务公司买了以后,运作了一年,回复率非常高,百分之百,回访的满意率,去问问说你这个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所以老百姓很欢迎。

当然这种模式也未必完全的外包。我去东北刚开了一个民心网。民心网有点像外包的性质,但是基本上还是做一个政府的、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在运作。这样让他有更好的权威性和系统性。现在整个省的民心网,省一级有个网,然后各个区县都有一个分网。所以起到了非常好的一个作用。也就是说从公共服务角度来讲,就是政府的服务,社会的服务,市场的服务都有了消费者的回馈机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求,有什么问题反映,有什么需求及时报告政府,及时通过民心网,而且一条一条的公开。有关政府部门多收了好多钱,多收了一些罚款,有些少给补贴了,少给钱了。百老百姓因为民心网的运作,现在老百姓减少相关的一些损失,增加相关的收益资金额达到五六个亿的水平。这对于一个来讲,这个运作没多少人,但是运作的好,有好的收益,这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像,市很多中小学要开展体育活动,应该说是没有场地的。有些是有场地,但场地非常小。如果没有场地怎么办呢?要搞体育活动怎么办呢?搞课外活动怎么办呢?就需要租用相关的一些场所。这个时候政府没有办法给他们提供相关的操场等等,所以政府给每个人补贴400元,给比较远郊区,补贴500元。为什么远郊区多呢?因为还需要路费。所以远郊区每年补贴500,城区每人补贴400元。所以有区县统筹安排使用,这个领域市教委已经计划,2014年开始计划投入一年计划投入4亿元。近百万名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约现在是差不多100来万,这里面还有一半是外来人口。应该说都获得相关的补助。而且这个钱是不能用其他目标的,这也是个例子。

四、政府秩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特点与关系

(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在政府购买服务这个领域,也就是创新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需要考虑这几点是值得关注的。第一个就一定要改革政府自身,转变职能,就同时转变政府的相关运作模式。就是说做外包了以后,你不能把外包的社会机构当做你的一部分来运作,这我觉得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具体不说了,因为政府改革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第二个就是要发展社会组织,现在我看了一下,很多地方都要求说社会组织我们现在政策里面也是有这个,就从零发展到达标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发展过程。很多社会组织,因为

没有相关的一些达标方面的容,最后拿不到政府的课题。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是很慢的,或者说目前初步发展的比较多,所以政府不能说等社会组织都发育成熟了才给他们,如果政府不给他们支持,政府不给他们课题,这些社会组织永远发展不起来,那你永远你发达不了,那怎么办?所以政府一定要准备好社会组织从零到完全发展好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本身政府也是要去努力去促进的,那这个方面我想政府可以去先去支持一些支持型社会组织,让支持型社会组织去支持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这个我觉得也很重要。但是这个里面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组织运作是不会像政府,比如说政府支持一家支持型社会组织,然后他利用政府的文件去天天要求所有的社会组织派人来学习,做一个硬性要求,你做硬性要求,如果你不来考核不合格,不让你年检,那就就变味了,就变成了负担了。所以你一方面要让支持型社会组织更好的去支持,另外一方面,你不能让社会支持组织转变为一个社会组织本身发展的一个负担。这个就也是很好。所以政府要有个心理准备,而且在实践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个,就要大力发展市场组织,让市场组织本身是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当中来。比如说养老服务,现在是个产业。但是现在养老服务的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80%的床位都是空的。但是好床位又是供不应求,甚至还要走后门,行贿才能申请得到。这个时候我想政府就需要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让市场型的社会组织也能够真正的获得相关的一些支持。但是支持的要小心,支持过分的话有可能在80%都多余的情况下,是空床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型的社会组织是超前发展了。或者说政府有可能是支持力度过大了,导致有点导致产能过剩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想点办法,至少是消化20%的空床率,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80%肯定至少要消耗,消化掉60%的库存。

那还有一个就是说要有一个公共平台,这个公共平台让政府秩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有一个相互兼容的空间。

(二)政府秩序的排他性与包容性

我发现政府秩序有一个特点,他有包容性,但他也有排他性。包容性刚才讲的政府创新供给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的表现。但是排他性我倒是看到,就政府无论如何,你说他有权威,有道德权威。我之所以大家听政府的是因为政府有道德讲信用,或者说政府有钱,我们听他的。但是政府无论如何他不是市场组织,也不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靠道德威望,靠专业威望。政府组织也靠道德威望,专业威望,但他更重要还是靠权力。有个人说我代表国家,一般来讲,我们听到说谁代表国家,我们就想着如果我不配合他的话,他就可能要把我抓起来。那一个人说我代表苹果公司,那我就不怕了,为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我买的手

机是我买的。他要回去还得给他买回去,不能说我用的苹果公司,他代表苹果公司。说我代表某社会组织,那我们也好办了。为什么?因为社会组织你德高望重,我听你的。你不德高望重,我就不听你的。我是代表医院那更是这样了。医生说你有病,你说我没感觉,我不来看对不对。医院是拿你没有办法的。政府说你违章了罚款,说我没有不许,不交罚款,这没办法政府说那你不交罚款,那我就提交法院。提交法院,让法院强制执行,把账户直接扣了钱了,或者说你不交钱,我就给你累计,你一天不交我每天给你罚钱,那你最后都交钱,让你服从。

所以权力秩序有一个特点,这个权力他是要承担责任的。国家权力不是说不要承担责任,我有权力我说了算,这个政府早就垮了。始皇那样,我死了以后法国路易多少,我死了以后哪管他洪水滔天,这政府肯定完蛋了。所以政府他是要有责任的,这个责任是谁呢?对老百姓负责,对上级负责。但是我们公共服务更多的是跟行政机关是有关系的。行政机关的运作模式一个是一刀切,挤掉很多复杂空间,排斥很多复杂的衡量方法,排斥不容易追责的方法。行政分割还排斥其他地域。比如说的服务,我就不给天津人服务,天津人就不给人服务。所以这个我觉得是要考虑的。所谓的一刀切就是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说所有的机构办公室不许超过12平米。初级干部不许超过12平米这个是一个标准,对行政机关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他买了政府的服务,他如果有15平米的办公室,我们能不能这样去要求。在乡下怎么要求,在城里怎么要求。或者说我们现在有个特点就是政府外包课题,最后他的资金的使用方法都是按照公务员去要求的。不允许他买头等舱,只允许学生买二等舱,二等坐,教授才能买一等座。然后宾馆,部级干部500块钱800块,司局级干部500块钱,处级干部300块钱,科研200块钱,学生啥都不是。教授按司局级干部算,最后你让他住在不同的宾馆,那根本不现实。所以最后就是说要不要这样去管,用公务员的级别化管理的方法来管理社会组织的财务,来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理多次强调说,科研经费不能这么做。但是实际上我们总理是强调了,但是行政上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除非我们说行政不要考核,行政只要考核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三)社会秩序的原始性与专业扩展性

另外一个就是政府要购买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是有原始性的,他有专业的扩展性。比如说医生他有原始性,同时有专业的扩展,专业的扩展性同事同行,全国性的,国际性的。但是社会组织大多数是权威,来自于专业权威,同时来自原始性的倾向。我在一个社会几个社会组织里面,理事长或者说主任,我一去大家都围着我转,为什么?因为我有专业权威。

他认为我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是我没有权力,因为有权威,我以我的良心与我的声誉来担保。

(四)市场秩序的权利扩展性与竞争秩序

市场秩序就是一个权利责任,就钱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太亏了赚了都是他的,赚了是他的,亏了也是他的。所以他有个收敛的趋势。所以市场里面资本市场竞争,资本家竞争,经理人竞争。最近万科王石和振华竞争,振华是资本家,王石是职业经理人两个方面都是竞争。他是一个扩的权利秩序,最后我们说王石是一个力量的力的权力,他只是经理人,或者他有一定的原始性的权威。王石有原始性的权威和职业经理人的权力。但是他是必须向资本家负责的。就像不能说资本家,咱们说投资方振华负责的。所以这场战争,我估计振华是胜算在握。因为万科干得好不好,最后是振华去承担的。振华认为谁合适就是合适,他选择不合适的几百亿最后亏到20个亿,最后不亏钱了,那是振华的事情。

(五)政府秩序、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

所以政府服务模式创新一定要考虑到政府秩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兼容性和排他性,这一点我给大家可以举一个例子。最近有一个地方政府发包做垃圾减容,就有机垃圾减量的一个服务外包。然后有个社会组织去找的非常专业的。他说今年没钱了,这个社会组织说免费干行不行,他说可以干,然后他设计一个去做了。他们设计了一个有机垃圾减量,一个是树叶减量,还有一个是厨房垃圾减量。树叶减量把他粉碎了,当社区的肥料。厨房垃圾减量,一个是用蚯蚓,养了蚯蚓,把蚯蚓,蚯蚓厨房那有机垃圾吃掉变成有机肥小区就可以用了。还有一个就是把他切碎直接厕所冲走,冲到粪池。每个小区都有粪池这样外运的有机垃圾就是可以降为零。但是这个方案政府是不能同意的,为什么不能同意?因为他搞不清你到底减了多少量。所以政府选择方案说一就去说服每个家庭每天给我交一袋有机垃圾,交了这个有机垃圾以后,厨余垃圾交了以后,我把他集中放在一起,你每天交一袋我给你5毛钱,一个月我给你15块钱。如果一个小区每家每户一天交一个,我算你小区达标。然后再给你奖励5000块钱。政府这个标准非常好考核,但是社区这个标准非常考核,社会组织的标准非常有效,非常有效的结果因为他没法考核到底减了多少量。但是家家户户交一袋非常非常好计算,他可以规避很多责任,说我给你补5000块钱,不是说你瞎说的,是正儿八经交出来的。我可以一个个塑料袋可以数的,这个我觉得是社会秩序和政府秩序之间的一个冲突。

市场秩序和政府秩序也会经常有冲突。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排他效应。比如说政府对社会秩序有一些不良影响。说刚才最近垃圾减量的例子我已经讲过了。政府秩序对市场秩序有

一个排挤作用。我们看到很多发展中的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刚刚开始发展起来,他是没有什么资质的。尤其是在服务这个领域非常原始的服务领域,而且也刚开始市场价格比较低,政府一旦补贴进去以后,供给反而短缺了,而且价格也上涨,还出现排队现象,还出现垄断现象。所以一个是排挤效应,一个是消灭效应,还有一个是涨价效应。这都是我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总结

最后做点总结。第一个,政府购买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是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目前大规模的、常规化的是以政府服务为主,但是不排除社会和市场小众化的个性化的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是多元化的,这个是个趋势。第二个政府购买服务需要有供给侧的改革。要让政府有包容性,开放性,而且不能让自己的行政标准去去阻挡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要让自己的标准和社会组织的标准和市场的标准能够兼容。政府不只是去购买,而且是在运作机制上要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多种灵活创新。说招投标好,但是合作治理不好,我觉得很多情况下特别专业的东西有时候有长期的合作,就长期合作就有一个信任关系。有个社会组织十多年来一直做这个项目,接着就忽然让他去招投标,让他很多花很多时间在招投标上,最后这个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了。所以政府和社会如果有一个长期的合作机制,而且考核是合格的,实际上是可以顺延很多服务购买。不建议一定要每年一次重复机制,很多家庭领结婚证,谈恋爱是两三年,领结婚证就领一次,他不会说每隔一年都去领一次。所以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也未必说一定要每一年都去重复领。如果是合作机制做的好的话,我觉得有个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也是可以考虑的,当然这里面也要强化相关的一些责任。第三个,我们说政府秩序对于社会和市场的秩序是有排他效应的,一定要关注政府秩序对于相关的公共服务在社会生产领域的损害,让这种损害降低到最低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是可以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的,供给侧的改革本身也是可以推进公共服务的。这个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容,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一、国内外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现状 中国: 1.我国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 相对于农村来说,我国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如基础设施、社区保洁、社区绿化、便民利民网点、贫困家庭救助、计划生育辅导、家政服务和基础教育等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主导和行政化倾向十分严重以及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公共服务供给并不能很好反映我国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偏好,具体表现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供给不足主要有法制、养老、就业培训、低保等以及一些城市居民急需的较为专业化的社区服务,如老年人心理辅导、 暴力家庭防治、问题少年矫治、智障儿童教育等方面,而供给过剩则主要是指与城市政府部门的“政绩”或“利益”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如各类达标升级活动、小康工程等。2.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较为单一 当代中国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建设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是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办事机构,执行政府下达的命令和任务。无疑,在公共服务供给上,政府是较为单一并且强大的供给主体,它几乎提供我国城市居民所需要的一切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了私营企业、志愿组织或个人等供给主体,这些私营组织、非营利组织或个人也积极投入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过程当中,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服务之不足,但是它们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互之间职责不够分明,彼此分工还处于无序的状态,并不能改变我国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 3.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 我国原来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被打破以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了事权,却没有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因而各城市的公共财政除了维持城市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投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保证市区级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之外,能够用于公共服务供给的经费就难免偏于紧张,这就造成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资金短缺。同时,由于公共服务属于公益事业,私营企业收费太高就不符合公益目的且达不到准入标准,收费太低则难以保本经营,因而容易打消它们对公共服务供给投入的积极性;而志愿组织或个人则因纯粹投入、毫无盈利能力而使资金筹集异常困难,根本不能实现供给资金的正常运转,所以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的现象一直很难改观。 4.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缺乏制度保障 在相关的法律和文件中没有关于社区社团、民间服务组织、志愿组织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服务职责的制度和规定。宪法和居民组织法虽然确定了社区居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但是对社区居委会的自治领域、自治性质并没有明确的限定和解释,尤其对社区居民行使社区自治权力、表达居民意愿的主要途径———居民参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参与成员、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参与途径、参与内容、参与时间等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种法制的模糊和缺失造成社区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权责不清,越权、缺位、推诿、扯皮及民意不达等现象频繁发生。 德国: 1. 德国政府层级和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划分 在德国,县和小城市政府在地方事务领域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欧盟法律、联邦法律和州法律,接受州政府的监督。否则,州政府就会到法院控告地方政府。对于州政府委托或转移的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大] [中] [小] 一、理论界定 “公共物品”这一概念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于 1919 年在其博士论文《公平税收》一文 中正式提出的。而再次正式使用此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认为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 征: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布坎南在《民主进程中的公共财政》一书中也强调了公共物 品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不可分性和排他性。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也指出“公共物品是这 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 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有 些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会产生拥挤性,如道路、公园在消费者达到一定人数时就具有拥挤性。 (一)城市公共物品定义 关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几乎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其本质来看,他们的观点 又都具有一致性,只是在侧重点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比如,邢福俊认为,所谓城市公共物品,是 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 步和发展所提供的城市内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我们可以根据各位学者对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把本文的城市公共物品界定为:是指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步和发展 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它包括地方教育、公安、消防、公路、桥梁、航空设施、公共交 通、供水、废水处理、内河航道、港口、水源、固体废弃物与有害废弃物的处置设施、公共建筑 与庭院、通讯系统等等。可以说,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公共物品城市特征 通常来说,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征: 一般特征即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城市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对于一种纯粹 公共物品来说,任何一个人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特殊性即空间性。城市公共物品的空间性是指这种公共物品尽管对于新来的居民无需耗费更多的 成本便可以获得其收益,然而这种收益却局限在一个社区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这个地区 内的居民可以受益,而不在这个地域内的居民则不受益。 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一)主体选择单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和一般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对治安设 施、环境与卫生设施、防洪防灾设施、文化设施等公共物品却往往鞭长莫及,由于公共物品的外 部性,通过市场机制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其结果直接表现为市场失灵,通过政府供 应公共物品以弥补市场失灵。因此,提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便成为城市政府配置资源职能的主 要内容。 (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不足

公共物品理论前沿问题及探讨

【公共经济】 公共物品理论前沿问题及探讨 方 倩 摘 要:随着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都极大地推动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竞争的加剧,公共部门的弊端日益显现,公共物品 总量呈现出严重的不足,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尤其突出,而我国的教学、科研对这些问题的认 识尚处于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之中,本文结合近几年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探讨了其对我国公共物 品理论教学与制库安排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物品 私人供给 税收补贴 地方性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世纪末,奥地利和意大利学者将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到财政学研究上,论证了政府和财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合理性、互补性,形成了公共物品理论。 林达尔均衡是公共物品理论最早的成果之一,它使人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也是围绕着公共物品的供应展开的,1956年蒂鲍特(C.M.tiebout)发表了论文“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随即出现了大量关于地方公共物品的文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着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展开了长期的博弈,地方性公共物品理论的提出,深化了公共物品理论,使公共物品走出了只讨论纯公共物品的领域(布坎南在1965年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首次对非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进行了讨论,公共物品的概念得以拓宽)。 70年代以后,公共物品理论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制度保证公共物品决策的效率原则。布坎南及其“公共选择学派”,研究了非市场决策,将公共物品供给的决定诉诸政治程序,用公众投票方式解决,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克拉克和格罗夫斯等人探讨了激励机制问题,旨在设计一种计划程序,诱导个人基于自己的利益而真实显示其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与此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使公共物品私人供应成为可能,表明了从公共物品供应的角度探讨公共物品问题已经较为成熟,也是实践对公共物品理论发展的新要求。 二、公共物品理论新发展及其内容 (一)公共物品的分类问题。公共物品是可以进行分类的,如果边界不清晰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阻止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或是完全由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都会导致公共物品的短缺,这直接影响到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同时对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等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1954年,P.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首先给出了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公共物品有两个特质:一是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随着公共物品研究的深入,关于公共物品分类的争论也日益激烈。一些学者从筹资角度将公共物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性公共物品(continu2 ouspublic good),它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征税而提供的公共物品(Warr,Robert,1982,1984),另一类是离散性公共物品(discrete public good),所谓“离散性公共物品”就是,当有足够的贡献者(contributer)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时就提供,否则就不提供。比如造一座桥或一个图书馆,当有足够的钱支付成本时就建,否则就不建。 若根据有无排他性和竞争性,我们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三类:(1)纯公共物品;(2)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 — 4 1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个) ?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重要作用的立足点。 A.跨界制造 ?跨界融合 ?跨界生产 ?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 ?公共服务 ?政府服务 ?益民服务 ?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 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开放 ?共享 ?开放、共享 ?依据“互联网”发展程度,全国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形成了六个梯级。重庆市与广西、吉林、新疆、黑龙江排在第()梯级,互联 网梯级指数仅为。 .四 .五 ?大数据()或称(),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巨量资料 ?大量资料 ?巨量数据 ?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量化、多类别的数据中(),是领域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

A.提取信息 .提取数据 .提取价值 .()是具有咼期望值、咼影响力、咼成长性的新兴技术。 ?“互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互联网”核心是()的净化与扩展。 A.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云计算 .大数据 .数据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 .均衡发展 .公平 .改革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要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服务模式变革。 .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新“孝”行动标准中,其中第九项是()。 .经常为父母拍照 .教会父母上网 .亲自给父母做饭 .()以老百姓对文化服务、活动的现实需求和可及性、参与性为考量标准。 .文化 .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一个有()特色的概念。

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

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 吴春梅翟军亮 摘要:在传统公共行政到公共价值管理的理论演变和范式变迁的历史轨迹中,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权力结构均呈现出继承基础上的梯度发展态势,在阶段性问题的导向下,逐渐由政府的垄断供给和等级权力走向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供给和共享权力。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的关联变迁中,呈现出双向良性推动的螺旋上升态势。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变革与权力结构优化的整体推进,需要发展治理民主以完善多元参与体系,培育公民组织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注重政府管理能力建设以推进网络化治理。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权力结构;变迁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2)12-0013-05 政治 在公共行政百余年的演变过程中,学术界对其范式的变迁存在不同观点,如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三范式说①,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三范式说②,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公共价值管理③三范式说。公共服务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而变迁,内嵌于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公共价值管理等公共行政理论之中。从理论演变的历史轨迹中,可以探寻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变迁的逻辑与态势,发现其中的普适性规律和经验,为中国公共服务供给变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的变迁逻辑 在传统公共行政到公共价值管理的理论演变和范式变迁的历史轨迹中,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权力结构均呈现出继承基础上的梯度发展态势,遵循问题建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的发展逻辑,在阶段性问题的导向下,逐渐由政府的垄断供给和等级权力走向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供给和共享权力。在供给方式方面,传统公共行政下的公共服务政府垄断供给,源于对市场失灵的纠正,着重解决市场条件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新公共管理下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源于对政府失灵的纠正,着重解决政府垄断供给中的效能低下问题。新公共服务下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源于对低度公民权的纠正,着重解决多元供给中的公民权弱化问题。公共价值管理下的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源于对过度竞争的纠正,着重解决多元供给中的合作程度低下问题。在权力结构方面,传统公共行政下的等级权力,源于对分工协作基础上秩序的追求,通过自上而下的具有强制性的指令发布与执行等方式来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新公共管理中的多元权力,源于对市场和社会在公共领域中价值的追求,通过领域开放、授权分权等方式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权力垄断问题。新公共服务中的共享权力,源于对公民权的追求,通过社区合作生产等方式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力结构失衡问题。公共价值管理中的共享权力,源于对公共价值创造的追求,通过合作伙伴型共享权力等方式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中多元主体之间的权力结构失衡问题。 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权力结构的关联变迁中,呈现出双向良性推动的螺旋上升态势:(1)供给方式的变革推动了权力结构的优化。公共服务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农村社会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项目编号:06BSH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效率的民主嵌入目标下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激励研究”(项目编号:10YJA810007)的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3个) 1.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A.2015年3月5日 B.2015年3月15日 C.2015年6月27日 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重要作用的立足点。 A.跨界制造 B.跨界融合 C.跨界生产 3.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 A.公共服务 B.政府服务 C.益民服务 4.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A.开放 B.共享 C.开放、共享 5.依据“互联网+”发展程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形成了六个梯级。重庆市与广西、吉林、新疆、黑龙江排在第()梯级,互联网梯级指数仅为 6.09。 A.三 B.四 C.五

6.大数据(bigdata)或称(),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A.巨量资料 B.大量资料 C.巨量数据 7.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量化、多类别的数据中(),是IT领域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 A.提取信息 B.提取数据 C.提取价值 8.()是具有高期望值、高影响力、高成长性的新兴技术。 A.“互联网+” B.云计算 C.大数据 9.“互联网+”核心是()的净化与扩展。 A.物联网 B. B.互联网 C.大数据 10.()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A.云计算 B.大数据 C.数据 11.《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 A.均衡发展 B.公平 C.改革 12.《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要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服务模式变革。

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

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 论文摘要:由以政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供给模式向以政府、企业、NGO组织、社区、私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必然趋势。而多元化供给的关键是在把握公共性前提下,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旨在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的一系列微观运作机制。 论文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机制,效率 一、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机理分析 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就是政府单一供给制,而这样的供给模式存在着垄断以及歧视等多种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因此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正在由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多元化的攻击模式就是指:政府、企业、NGO组织、社区、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一定的运行机制,共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取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供给模式,因而在内容、形式、运作、效果上都呈现出了供给主体多元性、运作形式多样性、服务竞争性、效果监督性等特征。 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并不是指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每一具体服务都必须由这些主体共同供给。其宗旨就是由公共服务的具体特征来决定供给主体,这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企业、NGO组织、社区、私人的一方,也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组合。总之,要以公共服务能更好的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准绳,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益为目的。 二、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出现也绝非偶然,它与政府、市场本身的优势、不足以及公共服务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一)公共服务政府单一供给存在的弊端要求实行多元化供给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基本上集中了所有的公共资源,提供着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可以说公共服务几乎全被政府所垄断。这不仅导致政府机构庞杂,政府负担过重,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公共服务的成本日益提高等一系列问题。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社保、救济、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性支出只占去16.1%;而经济建设高达24%,行政公务费用为17%。同时,单一供给体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也就是说存在公共服务歧视现象,突出体现在城乡居民所享受的政府公共服务的不平等现象上,这正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之一。2006年农村人口8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78%,但是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仅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7.75%。此外,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由政府单供给公共服务会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1994年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2%,到2006年上升则到了19.73%。 (二)公共服务市场单一供给存在的弊端要求实行多元化供给 实践证明由单一的市场来提供公共服务,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公众的要求。首先表现为市场不能满足如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一种公共服务未付费的个人不能被阻止享用该公共服务的好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同时对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来供给,同样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不稳定性如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会严重影响服务的供给。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正是长期执行自由主义政策,任经济自行发展的恶果。最后,市场主导下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市场失灵,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如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等。 (三)公共服务的特性为实行多元化供给提供了可能性 公共服务的受益具有层次性说明了不能笼统的讲政府供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郁建兴吴玉霞 (刊于《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 [ 摘要 ]服务型政府将满足公民需求作为最高目标,不仅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其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是政府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都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公共服务的混合性和复杂性,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复合模型,复合供给模型是指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参与方之间进行了两次分工。初次分工是将服务规划者(提供者)和生产者相分离,并可产生多种典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二次分工是生产者将自己不能直接生产的服务,通过整合其他服务资源来组织生产,通过将分散的、异质性的服务需求与非规模化的服务供给进行对接来间接满足服务需求。复合供给机制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各自优势,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满足公民的异质性公共服务需求。[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复合模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公共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着密切联系。服务型政府以满足公民需求为最高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重点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通过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积极的制度供给,整合全社会资源,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一、服务型政府:从职能转变到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服务理念、职能体系、服务体制、服务方式的全方位深刻变革。当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政府必须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加强制度设计与安排,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始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倡导“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新型政民、政社关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议题,学者们从政府职能、公民权利、制度框架、运行机制等多个视角展开了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转型的目标,是相对于以往的“管制型政府”、“发展型政府”、“经济建设型政府”而言的。刘熙瑞认为服务型政府与传统管制型政府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指导理念,两种政府在管理理念、管理哲学和管理体制上皆有不同①。侯玉兰从理念、职能范围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两者的比较,并首次提出服务型政府必须提供市场和社会难以提供的维护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②。郁建兴等将服务型政府看成是与发展型政府相对应的概念,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条件下,政府必须从发 ①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7)。 ②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载《前沿论坛》,2003(23)。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研究2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研究(教案) 尊敬的各位学员,上午好。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公共物品的供给。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案例:荆州长江大桥路灯为何不亮 (根据荆州新闻网有关报道整理) 2002年10月,荆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圆两岸人民的千年梦想。作为荆州的地标性建筑及荆州市的“南大门”,雄伟而壮观的荆州长江大桥都是荆州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可遗憾的是,大桥建成八年来,除了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外,平时的长江大桥每到夜晚都只亮灯一会儿,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漆黑一片,过往车辆只能摸黑过桥,非常不方便,也大大影响了荆州的城市形象,市民对此反映多多。 据了解,荆州长江大桥上的路灯管理并非是荆州市路灯管理局履行,而是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在负责。按照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自己的说法,该局虽然是一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却是企业化的管理。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党委委员、分管费收及路灯监控的喻建忠告诉记者,大桥自建成以来,电价一直按0.9250元每度收取,实在太高了。按理说,大桥路灯、景观灯用电属城市公用事业用电,也应和城区其它路灯一样,享有财政补贴,如此实际电价就只需1毛多钱每

度。近几年来,为大桥亮灯的问题,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曾向市政府打过多次报告,在历年的两会上,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过多次建议,有的还形成议案 和提案,但一直没能解决问题,症结即在于高电价产生的高电费,而这要由该局自 身全部消化,他们是绝对承受不起的。为电价的事情,他们和电力部门协调过不知多少次,但解决不了问题。而来自我市电力部门的说法称,他们完全是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收取电费,不可能违反规定给大桥搞特殊。 喻建忠表示,现阶段要让大桥亮起来,必须要降低实际电价,这要么电力部门 给予特殊关照,要么市里出台相关政策,否则按大桥局现有这么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状况下,是无法让长江大桥整晚亮起来的。 怎样才能让荆州长江大桥整晚都亮起来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探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因此,对公共物品的研究便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公共物品,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大家作个交流。 1、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 2、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3、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 请大家用30秒的时间想想,你所认为的公共物品有哪些?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都是私人物品。我们可以用两个特征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区分开来,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两个本质特征。而私人物品则相反,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要理解公共物品,首先要弄清它的两个本质特征。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物品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物品的

2016关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心得体会5篇

2016关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心得体会5篇 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呼唤、教训的觉醒、现实的要求,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新里程碑,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在山东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 作中,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同志 到禹城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转变职能,健全完善机制, 强化服务帮促,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科技,进一步增强市 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政府当后盾大力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市委、市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助推器”的作用,自觉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强有力的支持者、策划者和推动者,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和生长环境。 一是强力支持。市里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坚 持要政策给政策、要环境给环境,领导精力向高新技术倾斜,资源要 素向特色产业集中,发展重点向自主创新转移,形成重视、支持、促 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是超前规划。研究制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功能糖、羊绒精纺、机械装备、人造板、 食品五个优势产业“十一五”后三年发展规划》和《20强企业“十一五”后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 和具体措施。

三是持续投入。市里每年从市财政中拿出 1.8%作为企业科研经费,补助科研项目,奖励科技成果。2008年拿出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全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均不低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6%。 去年四季度,为抢抓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机遇,禹城市成 立“金融办”、“项目办”,一方面,精心谋划、筛选和申报优势项目, 共储备项目345个,获批省以上41个,争取无偿资金 1.2亿元,拉动银行贷款32.5亿元。另一方面,选择优势项目,全力予以扶持, 通裕集团5000吨冷轧辊、2000支MW级风力发电机主轴、民用核电辅机,保龄宝3万吨膳食纤维、GMP益生元制备平台,贺友集团30万立方米薄板,城市煤气一体化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全 市重大项目呈现出“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推进梯次。 企业为主体着力构建自主创新平台 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基础性载体地位和“火车头”带动作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 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级产学研联合项 目洽谈会,协调企业挂靠了50余家科研院所,支持40多家企业组建了研发组织,与中科院生物局就10多项重大生物课题达成合作意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下)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下) 一、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是国家的新政策 (五)“购买内容”的范围 我们开始第二个阶段,上面讲了购买的主体,购买的受体,都有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的规定。这里面有一些规定比较明确,但实际上执行过程当中都可能有一些模糊的空间,而且到底怎么算,应该说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出相关的一些规定。购买的内容,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从全国性的政策角度来讲,应该说有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因为涉及到一个我们国家处于一个不同的发展,未来还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认定的是基本服务的内容,目前认定可能是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可能未来会认定是一些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比如说未来高中教育要不要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还有往下延伸幼儿园教育、托儿所教育要不要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还有一些基本的病例,哪些病是基本公共服务可以报销的,哪些是非基本的。比如说牙医,有些国家当做美容来考虑的,那就不是。有些国家是当做基本公共服务来考虑的。我看最近欧洲有些国家公民投票,决定老百姓每个月拥有3000块钱是不是他的最基本的收入。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基本收入是不是基本公共服务。当然这些国家投票的结果是否定,认为还没到这个阶段。就是说整个社会,欧洲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确保每一个人把基本收入当作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还没到这个阶段。如果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让每个人都确保一个基本的收入,可能也是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有些地方如果搞的好的话,那每一个人有一个基本的收入,我觉得也未尝不可以不考虑。当然一定要跟自己的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一个镇,集体经济发展的非常好,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基本的收入,这个基本的收入实际上就是基本公共服务。 所以到底哪些东西可以买,哪些东西可以卖,从目前来讲,还不倾向于给他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清单。就说了一个标准,就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他是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是比较原则的,大家在实际意义执行

2016年重庆市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总复习题答案汇总

2016年重庆市“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 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3个) 1.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A.2015年3月5日 B.2015年3月15日 C.2015年6月27日 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重要作用的立足点。 A.跨界制造 B.跨界融合 C.跨界生产 3.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 A.公共服务 B.政府服务 C.益民服务 4.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A.开放 B.共享 C.开放、共享 5.依据“互联网+”发展程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形成了六个梯级。重庆市与广西、吉林、新疆、黑龙江排在第()梯级,互联网梯级指数仅为 6.09。 A.三 B.四 C.五 6.大数据(big data)或称(),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A.巨量资料 B.大量资料 C.巨量数据 7.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量化、

多类别的数据中(),是IT 领域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 A.提取信息 B.提取数据 C.提取价值 8.()是具有高期望值、高影响力、高成长性的新兴技术。 A.“互联网+” B.云计算 C.大数据 9.“互联网+”核心是()的净化与扩展。 A.物联网 B.互联网 C.大数据 10.()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A.云计算 B.大数据 C.数据 11.《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 A.均衡发展 B.公平 C.改革 12.《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要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服务模式变革。 A.高等教育 B.基础教育 C.职业教育 13.新“24孝”行动标准中,其中第九项是()。 A.经常为父母拍照 B.教会父母上网 C.亲自给父母做饭 14.()以老百姓对文化服务、活动的现实需求和可及性、参与性为考量标准。 A.文化 B.文化服务 C.公共文化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与一般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几方面特征:(1)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或者说一个公共物品一旦提供了,多一个消费者得加入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为实现消费这一物品,消费者之间不必要展开竞争或争夺。(2)消费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最典型的如灯塔、国防、司法系统等。(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集体使用,正如西方财政理论中提到的?灯塔理论?。[1] 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1)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

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争夺,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灌溉渠道等。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 以往人们常用哈丁的?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共物品解决之道。这些模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会做出从全体当事人的角度看是‘非理性的’行为。对此,人们提出以强有力的政府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途径。 (一)市场在公共物品提供中面临的困境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理性人的自利性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导致帕累托最优,即如果不能使某些人的福利变好,也不会变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公共物品应由市场来提供。但市场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这就是市场失灵。 1、公地悲剧。如果理性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如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合算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因为可能被过度放牧而被破坏,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2] 此例中的牧民在决定自己养多少牛时并未考虑其行为的负外部效应,结果每户牛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牧草的产出基本上没多少增加,最终陷入?公地悲剧?。公地悲剧表明了公共事物无人关怀的结局。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知识点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一.选择及填空 1.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2.公共物品的特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 3.在特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在技术上很容易排他的是俱乐部产品。 4公共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的排他。 5.混合物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大范围的正的外部性。 6.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规模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差异,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非均衡性。 7.税收规范的角度,提出了资源如何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问题的是庇古均衡。 8.政府机构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工作目标,并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物品的竞争。 9.公共物品通常不以价格形式出售。 10.庇古均衡的最优供给是在消费的边际效用和税收的边际效用达到均衡时。 11.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章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的是林达尔均衡 12.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在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 13.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趋势: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供给结构趋向丰富,供给质量日渐提高。 14.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 15.政府供给的两种方式:政府直接生产,政府间接生产 16.公共物品及公共支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增 加是总的趋势 17.政府间接生产公共物品方式:政府与私人签订生产合 同,授权经营,出让经营权,政府经济资助,政府参股 二、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的物质产品和 服务项目。 俱乐部产品:在特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 在技术上很容易排他。 搭便车:人们都不希望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条件下,享 受通过他人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效益。 三、简答 1.以国防为例分析公共物品的特征。 (1)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如果在一国的范围内提供了 国防服务,则要想排除任何一个生活在该国的人享受国 防保护是极端困难的,那些在政治上反对发展核武器而 不愿为国防缴纳费用的纳税的人们,及时被投进监狱, 也仍然处在核武器所提供的国家安全保障范围之内。 (2)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国防一旦建立后,增加一个 受保护人不会减少其他任何人的受益程度,也不会额外 增加资源投入。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国防 的保护,不能将其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个人。 (4)消费的强制性。国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所有社会 成员都必须在国防的管辖范围内,受到国防的保护。 2.试分析教育属于什么物品?为什么 教育是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具有较大范围的外部性, 由于这种外部性,使得这类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变的不完全。一个人接受教育,受益的首先是个人,即 能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 报酬等;同时,教育具有形式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因 此,按传统的衡量标准,教育是私人物品。但另一方面, 教育在给个人带来私人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正 外部效应,即将相当大的一部分利益通过受教育者外溢 给社会,使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使他人受益。这种外部性是非竞争和非排他的。因此, 在这个层面上,教育有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具 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教育属于混合物品。 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私人部门提供私人物品有何不 同? (1)政府机构的官僚们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工作目 标。由于追求利润必然要减低成本,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政府机构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便往往与相对较高的成本 相伴随。 (2)在政府官僚机构中,并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物品的 竞争,缺乏竞争意味着缺乏激励,从而会降低公关部门 的服务效率, (3)公共物品通常不以价格形式出售。因此,社会成员

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

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对于新时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快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体制上的保障。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快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一、创建公共服务分工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 提供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核心职能,这一职能不是某一级政府可以独自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层级政府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根据各种公共服务的属性和特点,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健全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只有明确了政府间职责划分,才能为各级政府的收支划分和组织机构设置提供客观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其主要内涵就包括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 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应遵循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并根据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溢出效应原则与财力相匹配原则,对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合理的界定。其基本框架是:中央政府的职责范围是提供全国性公共服务;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是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有职责范围是提供跨区域性公共服务。 二、创建与强化公共服务相适应的财政体系 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有相应的财力支撑,财政支出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可以说,财政支出结构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情况的最量化、最客观的指标。政府提供了什么服务,提供了多少服务,都将在财政支出结构上有所体现。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各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尚未形成与强化公共服务相匹配的财政体系,需要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建立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财政体系。 第一,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使财政从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使政府支出主要用于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按照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合理顺序,先确定公共服务支出责任,而后再配置相应的财力,使各级政府的支出与财力相匹配。重点是在纵向上增加中央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例如,应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比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变目前中央和省支出比重偏低,县乡支出比重偏高的状况。 第三,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通过制定国家最低标准,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发挥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提高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减少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