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歌《走西口》

河曲民歌《走西口》
河曲民歌《走西口》

河曲民歌《走西口》

正月里娶过门,

二月里你西口外行。

早知道你走西口,

哪如咱们二人不成亲。

哥哥你一定要走,

小妹妹我也不强留。

怀抱上那梳头匣,

哥哥你出门呀,

我给哥哥梳一梳你的头。

坐船你要坐船舱,

你不要坐那船头,

恐害怕刮风下雨,

风摆浪呀,

摆浪摆在哥哥河里头。

吃饭你要吃熟,

生饭冷饭哥哥吃上可不美口,

出门在外吃下一个头昏脑热不好活。你要难过,你想雇人该叫人家,

谁把哥哥你来伺候?

哥哥出口外,玉莲挂心怀。

但愿他平安无事,挣钱早回来。

歌词三

叫一声妹妹泪莫流,

泪蛋蛋也是哥哥心上的油。

实心心哥哥不想走,

真魂魂还在妹妹你身左右。

叫声妹妹你莫要哭,

哭成个泪人人你叫哥哥咋上路,人常说树挪死来人挪活,

又不是哥哥我一人走西口,

哎亲亲,

我挣上它十斗八斗就往回走。叫声妹妹你莫犯愁,

愁煞了亲亲哥哥心上不好活。为你码好柴为你换回油,

枣树圪针我为你插了一墙头,哎亲亲,

你到夜晚守住大门放开狗。

妹妹你莫担忧,

走路我拣大路走,

坐船我要坐船舱,

我遇见崖头躲它九丈九。

这副身板这双手,

天大苦活也能受,

等到大雁往南飞,

妹妹迎我到渡口。

叫一声妹妹泪莫流,

挣上它十斗八斗我就往回走。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盼白了头。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1 15:35

女: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男:哥哥我走西口,小妹妹她实实在在留,

手拉着那妹妹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女: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合:痴心的话儿说不够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等着哥哥回到家门口。女: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男:哥哥我出村口,小妹妹你别担忧,

将咽下那离别愁,劝妹莫把眼泪流。

女:紧紧地跟在哥哥身后

男:难舍难分我不忍走

合:虽有千言万语也难叫你回头,等着哥哥回到家门口。女: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啊时候,恨你也要白了头。

男:哥哥我走西口,小妹妹你别难受,

无论要去多少时候,妹妹总在哥哥心头。

合:紧紧地拉着哥哥(妹妹)的手,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岁岁年年我也要等你到白头,身死也要回到家门口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1 15:57

哥哥你要走西口,哎呦,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住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呀走西口,哎呦,小妹妹我送你走,

怀抱你那梳头的匣,两眼泪双流。

送哥送到大门口,哎呦,小妹妹我不丢手,

有两句知心的话,说与哥哥记心头。

走路你要走大路,哎呦,万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拉话解心愁。

住店你要住大店,哎呦,万不要住小店,

大店里人儿多,小店里怕贼偷。

坐船你要坐船后,哎哟,万不要坐船头,

船头上风浪大,怕掉水里头。

喝水要喝长流水,哎呦,万不要喝泉眼水,

怕的是那个泉眼水上,蛇摆尾。

哥哥呀你走西口,哎哟,万不要交朋友,

交下的朋友多,生怕忘了我。

有钱时他是朋友,哎哟,没钱时他两眼瞅,

惟有那小妹妹我,天长又地久。

民歌演唱主持词

民歌演唱主持词 篇一:民歌联唱串词 在锦绣的神州大地上,民歌唱出了万里山河那壮美的风姿,唱出了千古中华那博大的文明,唱出了长城风烟那春秋的史册,唱出了大漠边关那豪迈的雄浑,唱出了江南水乡那轻柔的美丽,唱出了丝绸之路那千年的历史,民歌是民族艺术的国粹,是炎黄子孙最喜欢听的歌,这歌声将随着中国新时代的东方朝阳,一起升腾在新世纪的文明中。 篇二:民歌大赛主持稿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 主持词 品民歌韵味、展旅游风采 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王: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杜: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的现场!!! 洪: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王: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范:在这灯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我们唱响激情的青春杜: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们飞扬嘹亮的歌喉 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唱响时代的旋律

洪:我们踩着悠扬的旋律,展现动人的歌喉,放飞青春美丽的梦想杜:这,将是才艺的较量,更是信心和勇气的比拼 范:这,将是激情的燃烧,更是动感与活力的绽放王:今夜我们的舞台是音乐与星光交汇的海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看到你们手中的星光好吗? 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伴随那熟悉的旋律去放声高歌,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杜: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校团委谢荣成书记、星湖分团委何鸿书记,出席今天活动的我院领导有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旅游学院党总支曹勇书记、旅游学院党总支颜珂副书记、旅游学院院长助理王东强老师。 范:欢迎你们! 王: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旅游学院的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 洪:同时,有请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上台为本次活动致辞。范:谢谢陈院长的精彩致辞。下面我宣布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王: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 欢迎你们的到来,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评委以10分制进行计算,歌曲内容占1分,音色音质占4分,演唱技巧占3分,仪表仪态占2分,由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求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我们将在舞台一侧的投影仪实时更新选手比赛得分情况。有请评委入席。 杜:雀之灵的优美飘逸,让人无不向往西南边陲的美,你听,丝丝的微风,已经将那朵朵的心雨渐渐吹来,首先请大家欣赏由特邀嘉宾,上届民歌大赛季军,王甜甜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彩云之南》,大家掌声欢迎! 王: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南疆的碧波到北国的胡杨,从东海的渔火到雪域的高原,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五十六族兄弟携手并肩

《西口民谣》全新演绎河曲民歌

《西口民谣》全新演绎河曲民歌 《西口民谣》全新演绎河曲民歌 忻州在线2016-06-02 15:15 跟贴(3) 条 原标题:《西口民谣》漂亮晋级,给河曲人提气打开网易新闻,观看视频体验更加流畅 《西口民谣》 作词:王尚斌 作曲:彭振樊静波王尚斌 分类:原创 语种:华语 曲风:RAP/说唱民谣 哥哥要走西口 妹妹她泪长流 说不完的那个知心话 哥哥我记心头 哥哥我记心头

(哥哥你走西口) 咸丰五年整 山西遭了年馑 二姑舅捎来了一封信他说口外是那好收成告别了玉莲妹妹 告别了众亲亲 缝补穿戴卷起铺盖 我登上那西口路程 头一天住古城 第二天住纳林 遇见了一个蒙古人 他送给我 草席子草药奶皮子奶酪嘻嘻哈哈指指划划 我一句也没闹懂 招招手赶路程 望不尽黄沙漫漫 转眼就繁星灿烂 野狼在远处长叹 这是个孤独的夜晚 一声声真情呼唤

一遍遍回响在耳边 穿过了寒冷的风沙 走向那梦中的田园 .....哦哦哦哦.... (哥哥你走西口) 哥哥我走西口 灵感 王尚斌先生是河曲籍的一位国学大师,一直关注着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想探索一种在新时代下发展河曲民歌文化新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想用现代的,年轻一代喜欢的形式来诠释与演绎河曲民歌。在歌词的写作上,与音乐旋律的选取上也是这样一个原则,尽量用现代流行的文风与用语,来演绎内涵。 曲调旋律,继承河曲民歌内在的精神与韵律(灵魂与神韵), 但不一定继承民歌的旋律与音乐语言特色,因为这样的尝试前面河曲藉的以及非河曲藉的音乐家已经作了很多。后被王老师戏称为“西口新民谣运动”。 就《西口民谣》本身来讲,它的歌词旋律创作的立意是这样的: 歌词的写作方法,不拘于过去的那种主题性很强的写法,没有固定拨高的主题。只是用一条时间的线,撷取走西口的哥哥在西口路上的几个心态的片断,来反映走西口的人在西口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编辑整理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222244.html, 编辑:汪小菲源:中华论文货源网 论文关键词:婚恋歌谣血缘婚姻不落夫家婚姻习俗 论文摘要: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拉法格曾说:“口头诗歌是没有文化的各族人民所知道和所采用的唯一的方法,目的在于保存他们的日常经验,保存给他们以深刻印象的事件的记忆。川民间歌谣,是各族人民的心声,是各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风雨表”。居住在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能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朴实自然、真实生动地表现在自己的歌谣、神话、传说中。罗平布依族自古就有“无事不成歌”之说,布依族地区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各种歌谣数量多,内容丰富,因而罗平布依族歌谣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神话还要丰富、清晰,他们的歌谣不仅是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本民族的史书。婚姻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形式,各民族的婚姻特点五花八门,罗平布依族有着奇异的婚姻习俗,大量的婚恋歌谣可谓记录布依族婚姻习俗的“大仓库”,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俗特点的珍贵资料。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具有史料价值,记录了该民族最早的“兄妹开亲”血缘婚姻家庭形式,以及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风俗。布依族婚恋歌谣对婚俗的记录细腻丰富,从内容上分有情歌、嫁娶歌、婚怨歌等。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所反映出的婚俗特点。 一、兄妹婚配 “人类婚姻并非从来如此,有一个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除了荒古时代的杂乱性交外,基本上是循着四种形态发展过来的,即:1.血缘婚制;2.蒙昧时代的群婚制;3.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4.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各民族的五花八门的婚姻上的‘奇风异俗’,基本上都是从这四种形态的婚姻制度中变异出来的。罗平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反映了布依族最早的家庭婚姻形式是以兄弟姐妹结婚为特点的“血缘家庭”,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家庭形式。这种家庭形式就是直接从人类杂乱性交状态中产生出来的,是同辈人,即兄弟姐妹之间组成的婚姻圈子,“家庭范围内所有的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集团的曾孙和曾孙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分析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就是在重温布依族,乃至人类的婚姻历史。 “开天辟地”歌也称为“洪水歌”,歌中这样叙述:洪水淹没了大地,一直淹齐天,“世上只有两兄妹,如何传后辈?报罗朵(布依族语,土地神)让他兄妹成婚,两人不愿意。”后来兄妹问竹子、问乌龟,“都让他们成婚,兄妹还是不肯。”于是“报罗朵指磨为婚,两兄妹各抬一扇,分从波郎岸波郎里(布依族传说中“水淹天”后最早现出的两个山包)滚下,磨合在一起,两人才结为夫妻。”“成亲十二个月,生下一个肉瘤,砍成小块撒向四方,从此有了人类,挂在桃树上姓陶,挂在李树上姓李,由此有了姓氏。”从布依族“洪水造人故事”中,我们看到,当时的布依人已朦胧意识到兄妹近亲不能结婚,因而把他们的结合安排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洪水滔天的世上只剩下葫芦里的兄妹俩,他们不结婚就无法繁衍后代,即使土地神“报罗朵”让他们结婚,两人也不愿意,兄妹认识到这样的婚配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要去试试自己的命运,问遍万物,最后兄妹俩是万不得已才结为夫妻。后来生下肉团砍成小块撒向四方,说明当时的布依人已意识到血缘婚所带来的危害,所生育的后代不正常,当然也表露了大批量繁衍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另外,“洪水歌”中的“李”“陶”都是布依族姓氏,布依人已认识到人类的繁衍分支,最早都是由血缘婚姻而来的。 二、不落夫家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 成因 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发表论文。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川江号子,便成为劳动号子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保持了号子的基本特点,即一领众和。领唱者即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者通过多样化的领唱,来指挥和协调船夫们的动作。不仅透出浓郁的川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乐观、开朗、顽强、坚毅的性格,及与大自然抗争的豪迈气概。第二,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黄土高原的民歌,作为“黄土地的歌”,有“信天游”、“山曲”、“顺天游”、“爬山调”、“花儿”等,节奏大多舒缓而自由,音调悠长而飘逸,具有即兴演唱的特点。如;《蓝花花》这首歌中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采”,这种极富地方风情的语言与浓郁的陕北音调紧密相连,充分展示了这首民歌的独特的声韵、节奏和语调的美。第三,青藏高原民歌。青藏高原绵延千里,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的山歌辽阔舒展,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歌曲《青藏高原》虽然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但它却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青藏高原民歌的风格。这首歌曲旋律深情优美,跌宕起伏,宽广豪放,犹如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牵动着人们情感的波澜。歌曲一开始用很强的力度喊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音乐典藏】 (本播放器由陈卫刚先生制作,感谢) 专辑英文名: The most enchant melodi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专辑中文名: 民歌联唱200首 别名: 中国唱片金牌歌典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The Most Enchant Melodl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本系列产品后期带采用当今高技术品质HDCD压缩技术处理,诚为试音级唱片发烧经典,超值珍藏。 中国动人民歌最具美感的经典片段大联唱,歌坛炙手明星演唱,全系列五张大碟浓缩二百首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民谣精华主旋,优美绝伦的美乐,不间断送入您的耳朵,美不胜收...... 专辑曲目: DISK1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 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 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 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 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 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 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 猜调(周友金) 俞淑琴 12 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 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 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 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 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 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 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 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 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内容摘要:文章将汉族民歌演唱的主要节奏形态归类为上板唱、散板唱、垛唱和急唱,并通过对具体演唱实例的分析提出了演唱要领。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论文百事通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 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是用以切分音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与调整呼吸和精力的实用性功用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演唱时,第一拍的后半拍加重音,与脚步节奏错开,第二拍休止处换气。小调也有上板唱,但不像号子那样有明显的律动性,节拍感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小调的演唱虽然也受规整节奏的制约,但演唱上更着重体现音乐的流畅性,多使用圆滑的连音唱法,节奏重音则不宜过分强调。如江苏扬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歌词的节奏很规整,歌曲中4/4拍的节拍重音与歌词的词拍重音相一致,前三句都是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四句由于最后一个字的拖腔的运用扩展了一小节。演唱时节奏很平稳,着重体现乐句整体的流畅感,并不刻意强调节奏重音。云南的《扬调》是一首云南花灯中舞霸王用鞭时常用的曲牌,旋律在平行、级进的基础上多用跳进,由于受舞蹈表演因素的作用,音乐的速度较快,节奏十分活跃,2/4拍的强弱布局突出,演唱时要注意随舞蹈的律动感来突出小节重音。上板唱中,有时也有多种节拍混合的形式。浙江民歌《青丝鸟》是2/4、3/4两种节拍的混合,歌曲中倾诉了传统妇女生活中的悲苦,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但地方特点鲜明,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天真幼稚、初涉人世的农村姑娘的性格。由于歌词词拍不很规整,所以音乐采用了两种节拍的混合与之相适应。虽有一定的节拍规律,但总体上有一种不稳定感,演唱时要着重体现这种疏密相间、不同节拍重音交错的特

河曲民歌《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河曲民歌《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摘要:在中国传统民歌音乐中河曲民歌是关键的类型。它有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异常深厚,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民生活特点,以及本地居民的思想理念,并与本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文生活有效融合,对河曲民歌的歌词、音乐、演唱方式和技巧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这首河曲民歌具有较强代表性,通过女高音歌唱家鞠秀芳老师的改编而在国内外快速传唱,也是不少民歌演唱者喜爱的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体现出强烈的民歌特色,本文主要是联系河曲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性,对河曲民歌艺术特点综合分析,关键研究演唱特征,加深学习与理解这首民歌的程度,为今后深入学习积累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河曲民歌;艺术特征;演唱分析 引言 山西省凭借复杂的人文地理特色与悠久的历史初步发展成民歌的海洋,历经大批音乐人搜集整理的山西民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是拥有独特表现方式的山西民歌,并被传承至今。山西省的河曲县,自从元明时期就形成“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说法。通过长时间发展、融合、孕育等,河曲县被称之为“民歌的故乡”。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出现了山曲、小调、二人台、号子等多样形式、独特风格的民歌类型。《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这首河曲的经典民歌需要我们深刻研究与表演。《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主题内容包括青春和爱情,传递了青年男女彼此思念的质朴感情。当前产生一部分研究河曲的民歌,比如贾万尚的《“河曲民歌”艺术魅力探析》,本文具体根据河曲民歌的地域特点、传唱魅力和歌词艺术三个方面开展深刻分析;张雁的《河曲民歌艺术特色分析》逐一列举了有关河曲民歌的实际内容、歌词内容与音乐感情;白冬芳的《访原生态歌王辛礼生有感—再探河曲民歌的艺术魅力》经过与河曲老艺人深入交谈仔细解析了河曲经典民歌。但是却不存在有关《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这首河曲民歌的专业化分析,故本文结合对比性研究,对歌曲《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综合分析,并将民歌发展根源和传承方式作为切入点,逐层解析,在把握歌曲内涵的前提下,更加完美演绎歌曲。 1 河曲民歌的源头与流向 1.1河曲民歌的源头 山西有相对悠久的历史,是产生中华民族的其中之一。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 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字和“ 哇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 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 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 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 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 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 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 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 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中较多见。

山西民歌的解读

山西民歌的解读 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山西各地的民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其形式风格多样化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的特点。 关键词:山西民歌艺术风格题材体裁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 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

浅谈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山歌

浅谈西南少数民族的山歌 社会学院103班李荣强(哈尼族)58号 一、关于山歌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再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其中最有代表山歌对唱的传播区及其品种有:内蒙占草原的各种“长调”歌曲,晋、陕、内蒙古西部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宁、甘、青地区汉、回等族的“花儿”,新疆各民族的“牧歌”,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背二哥”,大别山区的“慢赶牛”,江、浙一带的“吴山歌”,赣、闽、粤交汇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地带的“晨歌”(又名“神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及各少数民族山歌,各藏族聚居区的“藏族山歌”及广两的各少数民族山歌等。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云贵高原与西藏高原是中国山歌的一大宝库,如四川南部的神歌、贵州山歌、云南风庆调子、弥渡山歌、藏族山歌、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小歌。音乐特性一方面保存自由、舒展的山野气息,又蕴藏清纯、明亮之风,更有“多声部民歌”的特色。多声部民间歌曲,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民歌,有人称其为“二声部民歌”“复音民歌”。民间则有“双音”“双声”“公母声”等俗称。很久以来,人们以为中国的民间声乐作品中没有“复音”现象存在。直到本世纪40年代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家在采录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陆续发见了大量的这类民歌,才扭转了世人的看法。事实上,某些历史文献早有记载,如广西《三江县志》云: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高而独低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类似的文字描述还有不少,说明以“多”声形态唱歌,一向是这一地带的一种传统。 二、关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山歌 中国多声部民歌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南和南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即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台湾等省的壮、侗、苗、瑶、布依、毛南、么老、佤、傈僳、纳西、景颇、彝、高山各族以及北方的蒙古族等。汉族地区的某些劳动号子由于领、合声部的交错而构成的多声现象,也可以划归于此类。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声部民歌常常在一些祭祀礼仪、节日歌舞及民间歌会活动中传唱,如侗族的“大歌”“拦路歌”“耶”“喉路”“嘎哨”,布依族的“大歌”“小歌”,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研究发现,古老传统的民歌流传于我国各个民族中,并将民族的传统保留下来。而且部分民歌已经超越了国族界限,用来歌咏全人类的心声,并出现了古典民歌和现代民歌之分。现代民歌虽然从形式上依然将古典民歌的色彩、风格美等延续下来,但是它丰富了传统民歌的内容,提升了民歌的深度。 一、我国民歌流变的现状 (一)大连新金民歌流变 “新金民歌”属于辽南系列的民歌,本种文化历史悠久,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例如在李世民出征时,因为战乱死伤惨重,军中的士兵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祈求李世民病愈。这就是大连新金民歌的起源,后来这个起源传播到民间,就逐渐地演变为庆祝丰产和喜庆的事情,特别是在庆祝时打单鼓是新金民歌的重要特点。在发展过程中,新金民歌集成和改编了许多的民歌小调,被文艺工作者逐渐发掘出有太平鼓的民歌形式。该种民歌的舞蹈者多才多艺,身兼多职,有效地发扬了“新金民歌”。 辽南民歌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他们的歌给人们力量,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总是充滿了正能量。辽南民歌借鉴了小调,深受满族萨满歌舞影响,其歌曲中又有民间鼓乐、影调戏和东北二人转的风格,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山东文化特征。从新金民歌来看,它具有热情奔放,质朴诙谐的特点,在婉转细致的声音中其歌曲高亢嘹亮、咬字清晰,口腔放松。新金民歌在演唱方式上通常采用“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也有说唱结合和观众互动的形式。新金民歌也有歌颂爱情、劳动场景、四季风光以及天伦之乐等内容,这些内容得到了百姓们的传唱,发展同时也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辽南民歌的体裁有单鼓音乐类、皮影音乐类、小调秧歌类、古曲类、新民歌、劳动号子,伴奏方面涵盖扬琴、三弦、阮、笛子、唢呐、

山西的民俗文化

璀璨的山西民俗文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时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在介绍民俗文化之前,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只要是山西人,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山西特有的精神,如忠,如义,如礼,如信,如孝,而这些都离不开山西特有的文化的根基,即孝道,商道,佛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也正是忠孝之道,使中国人,或者山西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其次,是晋商文化。 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5楼以上所写,只为垫话,未入正题。接下来详细介绍。 先介绍晋剧:说到某地特有的民俗文化,首先便想到地方戏剧,如北京京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等等。所以说到山西民俗文化,晋剧理应打头阵。 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三大梆子为北路、蒲州、上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歌曲简介

《玫瑰三愿》:由龙七作词,黄自作曲,歌曲生动的描绘了一位柔弱却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歌曲情景交融,以赞美和感叹的曲调, 曲折的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 堪称绝命词,由周家声作曲,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 常的尖锐矛盾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12 《诺言》:由罗西尼作曲,梅塔斯塔修作词,这是一首用温暖深情的旋律来抒发诗中 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甜蜜誓言,突出描述了圣洁、娴静的情绪和一幅依依不舍的画面的 艺术歌曲。 《如你一般》: 《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中一首著名的咏叹调,旋律极为优美。讲述的是女子恳求父亲答应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旋律极为优美,深情 而动人。 《想亲亲》:山西河曲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梅兰芳》:戏歌是一种把戏曲和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梅兰芳》就是这 类的歌曲,歌曲由刘鹏春作词,吴小平作曲。这首作品是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00 周年所作,歌词中概括了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艺术人生,一往情深, 富于浪漫色彩,在这首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现代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戏剧的巧妙结合, 既有民族声乐的特点,又具有显著的京戏痕迹。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我国著名词作家樊孝斌和作曲家刘聪老师创作的一首当代优 秀花腔女高音艺术歌曲。该歌曲讲述了鸟儿在面对人类的捕杀时的无助与凄惨,唤醒 人们对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的深入思考。 《五年前你说你爱我》《昨天你的妈妈为我缝制白色婚纱》:选自由国家大剧院原创 的第一部现实题材歌剧《山村女教师》中的第一幕,李文光回到家乡,二人见面的场景。李文光的悔婚使昔日恋人受到了相当沉重的打击,当事人杨彩虹回忆起往西的点 点滴滴,内心百感交集。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原为德国诗人海涅所做的一首抒情诗, 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而广为传播。其旋律舒缓温柔,甜蜜。 《挂满了柔软幕帐》:由普契尼作词,选自歌曲《曼侬·莱斯科》。本曲是第二幕中的 咏叹调,玛侬已经成为老财务官的爱妾,当她的哥哥来看她的时候唱起了这首咏叹调,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境北山(位于凤翔、耀县、韩城一线)以北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它按体裁主要分号子、小调、山歌和儿歌四大类。陕北民歌中最常见、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音调,是在五声(或七声) 徵、商、羽调式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即是sol、do、re、sol、re、sol、la、re。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 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 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

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 字和" 哇" 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③以假声为主的甩腔演唱 陕北人在叫人或在平常的说话中有拉长音的习惯,而且在呼喊较远的人时,往往在长音后面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一个重音。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

河曲民歌《走西口》

xx 民歌《走 西口》 正月里娶过门, 二月里你西口外行。 早知道你走西口,哪如咱们二人不成亲。 xx 你一定要走, xx 我也不强留。怀抱上那梳头匣, xx 你出门呀,我给xx 梳一梳你的头。坐船你要坐船舱,你不要坐那船头,恐害怕刮风下雨,风摆浪呀,摆浪摆在xxxx 头。吃饭你要吃熟,生饭冷饭xx 吃上可不xx,出门在外吃下一个头昏脑热不好活。你要难过,你想雇人该叫人家,谁把xx 你来伺候?xx 出口外,xx 挂心怀但愿他平安无事,挣钱早回来。歌词三叫一声妹妹泪莫流,泪蛋蛋也是xx 心上的油。 实心心xx 不想走,真魂魂还在妹妹你身左右。叫声妹妹你莫要哭,哭成个泪人人你叫xx 咋xx,人常说树挪死来人挪活,又不是xx 我一人走西口,哎亲亲,我挣上它十斗八斗就往回走。叫声妹妹你莫犯愁,愁煞了

亲亲哥哥心上不好活。为你码好柴为你换回油,枣树圪针我为你插了一墙头,哎亲亲,你到夜晚守住大门放开狗。妹妹你莫担忧,走路我拣大路走,坐船我要坐船舱,我遇见崖头躲它九丈九

这副身板这双手, 天大苦活也能受,等到大雁往xx,妹妹迎我到渡口。叫一声妹妹泪莫流,挣上它十斗八斗我就往回走。 XX你走西口,XX我实在难留,手拉着xx 的手,送哥送到xx。 XX 你出村口,XX 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XX你走西口,XX我实在难留,手拉着XX 的手,送哥送到XX。紧紧地拉着XX的袖,XX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你XX早回家门口。XX 你走西口,XX 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盼白了头紧紧地拉着XX的袖,XX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你XX早回家门口,只盼你XX早回家门口

《我爱你中国》歌曲分析

《我爱你中国》歌曲分析 邓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从歌词上来分析: 一:歌词采用我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其中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秧苗硕果、青松红梅、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清波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歌词由三部分构成。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引入全曲。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坞,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这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较平缓,旋律逐层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从曲式结构上来分析: 曲式结构图:(数字为小节数) 如图所示,这首曲子为单三部曲式,中间的部分共有三部分,音乐的第19小节到26小节为A部分,为呈示部,其中19小节到22小节为a,23小节到26为b。27小节到34小节是B,是为中段,其间的27小节到30小节为c,31小节到34小节为d。从35小节开始到42小节是再现部分。接着是A、B、A’的整体反复接二房子到尾声。 从旋律发展手法上来分析: 一:变化重复。 二:节奏重复。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第2课时(10.16-17) 教学内容: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3.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教学重点:民歌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唱念结合的歌曲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 1.导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2.初听歌曲,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情绪? 3歌曲简介: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唱词以“蚂蚱满山跑”起兴,简笔勾勒刨洋芋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4.复听:速度是什么样的? 5复听: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6简介:歌曲中演唱和念白结合在一起,一唱众和,充满生活气息。 7再次聆听:念白的声音要注意什么?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8.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la)开始音呢?(还是la) 9分声部演唱 10.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2.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像,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3、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 4.分解动作:秧歌步。 5.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6.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7.再听歌曲,请学生谈一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8.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跟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四.课堂总结:

布依族民歌对家庭手工纺织活动的表达

布依族民歌对家庭手工纺织活动的表达 □黄晓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 关键词:布依族;民歌;手工纺织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44(2011)01-0031-04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284万余人。贵州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1]P153是传统的稻作民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其特点是勤耕织、善治田,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手工家庭纺织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在布依族聚居区依然梭声不断。 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态度与情感通过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稻作民族主要特征的家庭纺织生产,也被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加以记载。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口耳传唱过程中,布依族家庭纺织生产的图景和历史被呈现,布依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也从中得以彰显。 一、布依族纺织民歌表达的内容 20世纪50 60年代贵州省文化工作者从民间搜集整理出许多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民歌,①从这些来自不同布依族地区的歌唱声中,随处可以听到与织布机、土布、棉花、纱棉、染织等与纺织相关的词汇,可以深深感悟到纺纱织布与布依族生活息息相关,农耕民族的一幕幕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布依族民歌对纺织生产生活的叙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描述布依族穿衣的历史 在布依族古歌《造棉、造布》中唱道:“最早时候没有棉,最早时候没有布,阿慧姑娘来造棉,阿慧姑娘来造布,神农拿棉种给她,神农来指点,……她爷做纺车给她,有线难成布,无布难缝衣,她爷做个织布机给她,作个梭子教她用,她踩上踩下,梭子左右梭,织出白布来。”从中可以看出早在上古时期,布依族先民已经学会了种棉纺纱织布,耕织农业由此开启;同时也看出,妇女的纺织生产,关乎每个家庭成员,织布机的打造者是“她爷”,即女孩的父亲,这反映出纺织生产是整个家庭中的大事,全家男女都在参与。 (二)描述纺织生产的过程 如流传于惠水和黔南等多个地方的《棉花歌》唱道:“三月间就是种棉月,到四月间就成了马鞍的样子,到五月间就成了枫香叶……到八月就成了棉桃,到九月棉花就白了……我们要黄秧 收稿日期:2010-12-11 作者简介:黄晓(1965-),女,布依族,贵州贵阳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布依学论坛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