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Observation & Re? ection观察与思考

最终消费对经济企稳回升的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7%中,投资和消费是主要拉动力,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拉动GDP增长达4个百分点。

此外,反映国内商品零售市场总规模、结构及变动情况,观察居民和社会集团实物消费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是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一至三季度,同比

增幅达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

达17%,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这一指标也保持了一

个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经济企稳回升

的一个重要力量。 

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稳步提高,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正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从外贸拉动

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稳步攀升的新一

轮消费增长,逐渐成为引领经济持续增长

的最重要因素,显示出内需拉动的强大动

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出口急剧萎缩、仍

处于谷底的形势下,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稳

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严重不

足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对防止经济过快下

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消费需求为何能保持增长?

应该说,保持今年消费需求继续快

速增长是由两方面因素形成的:一是中

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扩内

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效应;

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已上升到一个新台

阶、新水平,产生了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

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两种因素的共

同作用,才使我国消费需求具备了一种

爆发力和持续力。

一、众多政策效应的拉动

扩内需、促消费的力度加大,有效减

缓了需求的下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扩内需,促增长”为

目标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减

缓了消费需求的下滑。对进一步拓展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这匹马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今年前三季度的最终消费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如何将经济增长的重点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推动,使最终消费成为经济的第一驱动力?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文/

梁 达

42中国中小企业2009.11

内需求空间,提振消费者信心,减缓国内消费需求的剧烈波动,维持需求稳定增长,产生了重大有益的作用。

国家多项增收减负、促进消费的政策累积效应充分显现。近几年,国家一方面加大了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加薪、减税、增加补贴补助、提高社保标准、减轻低收入居民生活负担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5%,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性收入增长12.3%。

国家大规模投资的民生工程和惠民工程,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相应拉动了消费。今年中央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形势下,加大了转移性支付,中央财政转移性支付相对居民来说是转移性收入,这是今年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无论城镇居民收入还是农村居民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长都比较快。转移性收入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各项补贴,比如已经实施几年的对农村的农资补贴、购买大型机具的补贴,都属于转移性收入的范围;二是离退休金和养老金;三是救济款。如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分别高于同期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5.2、10.7和3.4个百分点。

二、自身经济发展的刚性因素

中国居民消费已进入一个较高层次,已具备较强的购买力。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经过不断的勤劳致富、勤俭节约,财富不断积累,目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目前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已逐步进入了释放期。据央行统计,

2008年末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余额已达21万多亿元,人均储蓄额达1.5

万元以上,人们的余钱有了空前的增加,

腰包也确实鼓了起来。

中国居民消费已进入活跃和稳定增

长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

3000美元,消费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将步

入消费的加速转型期,消费市场的总体空

间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

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

消费升级将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交

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

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

高储蓄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

城乡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在46%左右,较高

的储蓄率不仅增强了居民的抗风险力,而

且使得在当前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国家扩

消费、保增长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从我国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

角度看,充裕的居民储蓄无疑是巨大的

潜在购买力。由于居民的高储蓄,使消

费不仅和本期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还

与往年的收入和储蓄紧密相关,意味着

消费者购房买车及购买其他高值的耐用

消费品,不一定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的

增减,还要取决于多年来积蓄的多少。

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是城乡居民素

来的习惯。尽管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

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股市深幅下挫

和房价下跌导致财富效应减弱,但由于

东方文化、消费习惯与西方的巨大差异,

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对实物消费的影响有

限,还不足以抵消拉动消费增长的正面

因素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居民的

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居民收入预期的

降低,部分居民购买力的减弱与消费信

心的低迷,最终会影响到国内消费品市

场,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国外一些白领一旦失去工作,由于缺少

储蓄保障,生活立刻陷入困境。事实证

明,西方国家的高消费、低储蓄加剧了金

融危机的破坏程度。而相比之下,我国

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安定,危

机的破坏程度比某些西方国家要低得

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的高储蓄密

切相关,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得以稳定发

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

转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超前消费、负

债消费、低储蓄率是美国消费模式的主要

特征。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有关美国生

活方面的统计数字,近十几年来,美国人

均消费支出基本上接近人均可支配收入,

消费倾向在0.90以上;个人储蓄占可支

配收入的比重在近五年中还有不断下行

的趋势。在80年代,这一指标一直在8.0%

以上,到90年代基本上在5.0%左右。进

入新世纪,这一指标已下滑为负数。这种

状况是与美国的消费文化和美国的金融

不断创新、信贷衍生产品过多直接相关

的。过度的消费方式是美国产生次贷危

机和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居民储蓄的大

量增加,一方面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

快速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在目

前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居民消费需求

没有出现大幅度萎缩,主要得益于多年

的高储蓄积累的资金,大大增强了居民

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会对消费需求

形成大的冲击。

最终消费的巨大发展空间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经

济的持续较好增长,最终消费仍将具有

43

Observation & Re? ection观察与思考

很大的发展空间,消费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力仍将延续。主要依据有三:

一、消费的强大惯性与新增需求将同步发力

我国居民消费的众多商品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一样也达到饱和,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各种新、旧需求都可能增加。例如,城市中的耐用消费品近几年的增长点,主要在于正常更新、购房带动、新婚添置、升级换代等因素。

正常更新带来对耐用消费品的基础需求。所有电器都有正常的安全使用寿命,超期使用会降低效率,增加安全隐患。对上海市居民家庭主要电器调查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主要电器已经有相当比例超过或接近正常使用年限。因此,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都具有较大的更新需求,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购房及装修带来对耐用消费品的延伸需求。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家庭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都大为改善。随着房间数量的增多和客厅空间的增大,带动了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增加。

结婚带来对耐用消费品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弱。

创新带来对耐用消费品的换代需求。新一代产品对老一代产品的替代,将大大缩短这类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新产品将沿一条“替代曲线”扩大其份额,由此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

因此,从城市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意向及增长点来看,城市居民家庭中耐用消费品虽已逐渐饱和,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也逐渐趋弱,但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居民对大部分家用电器的购买意向仍保持稳定,今年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仍不可小觑。

二、农村市场的潜力在逐渐释放

从农村市场看,有五成多人口约7

亿生活在农村。如果7亿农村人口的大

部分能达到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根据测

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

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如果城市化率

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120万

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

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

增长1.6个百分点。农民进城打工也进

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

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的转变,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三、新增人口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

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带来刚

性需求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城镇新增人口平均每年多达1900多万

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

45%,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城镇人口比

重已达80%以上。据有关专家测算,我

国每年因人口规模的扩大及结构的变

化,刚性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大约在1个百分点以上。

继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

的贡献率。

从目前来看,当务之急是将经济增

长的重点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推动,努

力使最终消费成为经济的第一驱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扩大居民消

费需求的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稳定、长

期、有效的办法,促进消费,才能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

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第一,

要把创业的优惠政策由新办企业扩大到

所有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并对社

区服务业给予倾斜政策,鼓励和促进服

务业的发展。第二,降低相关税收的税

负,建立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再分配

政策。第三,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的

方式,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更多地关注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

民生问题,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能力。第四,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水平,将适合于农村消费的产品送到农

村,充分释放农民的潜在能力。

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快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继续完善公共

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管理,加大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投入,可考虑加大对城市公

共设施如更新供排水管道、门窗等改造,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可考虑建立对低

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把补贴

制度长期化、规范化。

优化消费环境。营造一个让人放心

的消费环境,是提升公众消费意愿的当

务之急。没有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会

给消费信心带来严重打击。以质量立国,

品质立国,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安全、放

心的消费环境。

稳定居民的财产增长预期。政府和

有关部门应多出台实质性利好,真正保

护投资者的利益,重树消费信心与投资

信心。一是改革优化税收制度,适当减

税,切实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二是可

以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

税收制度作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整;适时

调整消费税的覆盖范围和税率,继续采

取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减税措施。

总之,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使

消费者形成持久性的良好预期,增强对

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要针对当前消费

需求发生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从增加

收入、增强信心等方面入手,继续改善消

费环境,消除消费障碍,改善心理预期,

促进消费品市场的持续活跃。■

44中国中小企业2009.11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

目录 一、理论研究综述 (3)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 (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13)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Quah和 Rauch(1997)在生增长模型的框架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可以产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 消费问题——————————————————2 2 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 、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 、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 、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 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崔玉平 什么是经济增长?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财富的的实际增加量或实际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增长率或人均国民收入(NI per capita)增长率来表示。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及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迫进,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和实物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现在正逐步转变为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盘活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随之而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角色作用,日益成为争论的中心议题。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显著。这种显著性及显著性的大小,需要通过估算的数据来说明。尤其是在我国,一方面希望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和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稀缺和高等教育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日趋递增,人们开始思考高等教育是否应该随着私人教育需求量的扩大而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是更多地投入到基础教育以促进公平,还是更多地投入到高等教育以提高民族的科技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被迫重新去思考和估算,教育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值得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投资。 事实上,人们最初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并不是出于教育自身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而是由于经济学家在寻找导致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时候,发现了教育这个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试图把这种作用分离出

来,加以量化,从而开创了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于20世纪20年代所采用的工资劳动简化法;以及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丹尼森(E.F.Deniso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方法,都是出于对经济增长因素计量的需要而建立的。本文的目的仅在于综述和发挥各种有关估算教育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 一、教育贡献率的表示方法 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估算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值入手; (1)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 e)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Y)的比例(△Y e/△Y)。 (2)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y e)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y)的比例(y e/y)。 (3)教育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量(△(Y/L)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加量(△(Y/L))的比例(△(Y/L)e/△(Y/L))。 (4)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这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S 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S y)的比重(S e/S y)。 目前所见到的方法,主要是从前两个方面入手来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面主要介绍前两方面的估算方法。 二、估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的方法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消费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以上描述摘自百度百科)在我看来,消费需求即为供求关系中的“求” 那么,“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呢? 一方面,因为人们有需求,有欲望,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人们为了满足需求,欲望而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简单说来就是经济增长也反作用于消费需求,人们的钱多了,就会购买更多的东西,选择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一国、一个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再生产、增强国力的源泉,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然而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来自于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投资和净出口这两架马车都接近于饱和了,因此我们想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紧紧抓住最后一架马车——消费。

世界强国的发展史说明国力的强大,既离不开生产也离不开消费。具备生产能力,而缺乏消费能力。国力就显得缺失,生产为消费服务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消费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真正的强国不仅在于能够为人力创造大量的财富也有强大的个人消费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强国之所以强大的表现在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而动力主要来于国民消费,没有国民的强大的消费实力,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最近,我国的存款贷款利率都下降了,在我看来这也是国家为了促进消费采取的措施。存款利率下降,人们不再那么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或者消费。然而投资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消费,为市场注入了资金。贷款利率下降,也让人们愿意向银行贷款,用以买房或者购买高档耐用品,也间接的刺激了消费。 个人来说,我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从某种意义上刺激我们个人的经济增长,正因为我们有需求,我们才会为此拼搏追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盲目消费就可以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消费应当理性否则将事与愿违。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动力不足,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的长期战略。通过分析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发现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偏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探 索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辽宁省 投资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 十分明显,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增加投资是 各国政府常用的刺激经济回升的重要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长期看, 市场需求规模是决定着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投资需求的增加对经 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进入正常运行后必须有消费需求相应 的增长加以配合。因此,我们应该在增加投资的同时,相应地重视消费需求对 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方面启动国内市场,这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一、消费、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步入了出口导向与投资驱动快速发展的发 展模式,但是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内需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消费、投资、出口难以共同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 与消费严重失衡,即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例)偏高,而消费率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则相对偏低。 基于1991―201X年间数据,采用国民核算支出法来测算辽宁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201X年以前,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波 动幅度较大(见下页图1),1991年和1992年两因素的贡献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2%左右。在1993年,资本贡献率一度超过消费贡献率,上升幅度与下降幅度都较大。1993―1995年,消费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5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历史最大值80%,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出现 了负值-14.1。1996年消费贡献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下降到15.4%。 1996―201X年,消费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小,保持在50%~70%之间。1994―201X 年,消费贡献率一直大于资本贡献率,也就是说,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份 额的最大需求。1996年以后资本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最终消费支出贡 献率在201X年后出现下滑,201X年以后资本贡献率超过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_张倩

一、序言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研究,鲍默尔和富克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对加拿大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及第三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定性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二是定量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预算与预测分析等。国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拉动经济增长的某一方面的贡献率,如科技进步、区域创新能力、制度、人才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研究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度问题。 鲜有文章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着重纵向分析,从统计预测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历史贡献率推断未来贡献率,即研究数列彼此之间存在统计上的依赖关系。同时辅之以横向分析,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着重考察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本文从时序和结构两方面探讨陕西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 二、实证分析 1.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纵向分析 首先对陕西省1996年至2008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列进行单位根检,检验数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认为原序列是平稳的,不具有趋势性的。然后,做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初步确定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适合ARMA模型。本文采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为1996年至2008年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为《陕西省统计年鉴》。 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可以初步预测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是ARMA(4,4)模型,进行定阶实验,最终确定模型为AR(4),AR(8),MA(4)的综合模型。 本文采用的是最小二乘估计法估计,以实际值和模型拟合值之差的平方和达到最小为原则对参数进行估计。建立的模型为: F检验:模型的F检验值为12.512,相伴概率为0.000,F检验显著即回归方程显著。代表着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滞后8期,残差滞后4期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有显著影响。 t检验:=7.892,相伴概率为0.0000,=9.605相伴概率为0.0000,=-3.505相伴概率为0.0025,=-12.768相伴概率为0.0000。这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滞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8期,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残差滞后4期别对被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都有显著影响。 AIC值为-2.685,SC值为-2.487。在同类结果中也是最低的。 适应性检验:是指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模型解释系统动态性(即数据系列的相关性)的程度。合适模型应该完全或基本上解释了系统的动态性(即数据系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得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残差是白噪声序列。 此模型各种检验都能通过,模型设立符合预期设想,很好的估计了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是设立比较好的模型。 2.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横向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存在错位的主要原因是各次产业的内在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以及存在剩余劳动力,当物化技术水平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引起。 (1)陕西省产业结构错位的测算 选择1979-2008年的数据为测算对象,测算出陕西历年产业结构错位值。在考察期内,第三产业错位幅度稳中有降,在20世纪90年代错位幅度较大,一度达到了17.46(1992年),但随后错位幅度开始大幅下降,在2008年时已经下降到0.42。说明第三产业实际劳动生产率在进入21世纪后接近于本产业的内在劳动生产率。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趋向匹配,但从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却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以金融服务业、物流业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行业发展缓慢,致使吸纳的劳动力较多的分布于较低层次的服务行业,从而并未能发挥人力资本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 根据上述分析,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错位主要是由于两大因素:产业结构水平滞后难以吸纳拥有高级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致使产业的附加值大大降低;劳动力供给丰富,但总体质量偏低,造成劳动力资源难以有效被利用。 (2)第三产业内部比例对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的影响 为寻觅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第三产业相关数据作定量分析。一般地说,第三产业三个层次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中所占的比重会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因此,研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各层次发展水平之间的规律性,可以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作为自变量,用第一、二、三层次占第三产业比重作为因变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张倩 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纵向建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数列模型,并使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横向研究从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以及第三产业内部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得出了陕西省经济发展要从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第三产业内部格局优化、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积极推动现代服务行业五个方面进行的结论。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错位差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210-01 收稿日期:2011-04-16 (下转第2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9973341.html, 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作者:李默洁刘晓宇 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12期 一、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 1.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随着人力资源素质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素质层次越高,劳动者对精神的需求就越大,能激发高素质劳动者的潜在智力和潜在创造力,从而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人力资源是可再生的经济效源,可以采用各种教育手段进行培养和创造,从而形成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资源中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第三,人力资源不仅仅是经济资源的开发者、产品的生产者,而且人的思想、观点、愿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等意识形态将影响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继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2.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新产业的出現,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积累将成为产业中人力资源积累的主要特征。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必然。目前,我国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才短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小,高级技术人才大量短缺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3.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与社会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区域管理水平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对客观复杂的外界环境认识更加深刻,使决策水平更加科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生产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系数越高的地区也是区域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它表明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水平的关系。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人口数量压力,把人口总量过大的劣势转化成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调查表明,人力资源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它不但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和发展质量,大大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如何测度“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如何测度“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中国信息报经济观察(2005/1/31)]2004年已经过去,各部门、各地区在盘点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必然要考虑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又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分析三大需求的变动情况时,离不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简称支出法GDP)的三大构成项,即: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称净出口)。其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支出法GDP=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社会上一般用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来反映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用投资拉动率、消费拉动率和净出口拉动率来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人将其称为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反映三大需求比例关系的指标 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方法一 此外,社会上还存在另外两种计算投资率的方法: 方法二 方法三 上述三种投资率的计算方法存在如下差异: (1)从分母来看,涉及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理论上,生产法GDP 与支出法GDP应该相等,但实际核算中,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2)从分子来看,方法二的分子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把它与存货变动合在一起,便是资本形成总额,即方法一的分子。方法三的分子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它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核心指标,它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口径上有一定的差别。由于这种方法的资料容易获得,因而社会上也有很多人采用方法三计算投资率。 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方法计算的投资率在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受存货变动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影响,方法一计算的投资率与方法二计算的投资率越来越接近。 投资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形成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比重。通过研究投资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分析经济的状态、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其中,经济状态包括:冷、热、适中等;增长类型包括:投资拉动型、消费拉动型、外需拉动型等;运行质量包括:投资回报情况等。 此外,通过国际比较还可发现我国投资率的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历年来,我国的投资率一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高投资率,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2.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上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从表3中可以明显看出两种计算方法的差距。 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通过观察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经济的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揭示其发展规律。 此外,还可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我国消费率的特点。 从表4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与我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此外,传统的消费观念、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各种购买力分流因素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3.净出口率,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 方法一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由于投资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GDP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GDP的拉动力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造成就业人数及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盲目扩大投资,超出国家财力、物力,也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方面,我国有过不少历史教训。 目前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测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或贡献率): 一、国民收入法 这种方法基于国民收入支出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简称其为国民收入法。 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用国民收入法测量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别为:①计算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该比重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

表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00%。 ②将①计算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以报告期GDP增速,所得百分比即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常表述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 两种计算方法对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I/△GDP ×100%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I/△GDP×( △GDP/△GDP0) ×100% 其中:△ I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 △GDP :报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报告期GDP增速。 例如:(1)赣州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1861394万元和1594408万元(皆为可比价);2005年和2004年的GDP(可比价)分别为4714952万元和4184368万元,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61394-1594408)÷(4714952-4184368)×100%=50.32%。 根据公式可知: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故有50.32%×12.7%

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 60% 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 1998 年的前 11 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 71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 873 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 94 年的 30.5% 下降至 98 年的 6.79% 。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②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